孔融接過了話,正色道:“世子,本相倒是有兩點不成熟的想法。”
劉宣道:“孔相請說。”
孔融捋了捋頜下的胡須,不急不緩的道:“第一,尊嚴問題。幽州兵被俘虜後,一個個成了階下囚,肯定遭到軍中士兵的鄙視。”
“我們的士兵看押他們時,動輒喝罵,甚至可能會動手。”
“畢竟,幽州兵是俘虜,不是軍中的士兵。”
“這樣的情況,肯定是存在的。”
孔融說道:“所以第一件事,得讓我們的士兵放下成見,不能再以看待俘虜的眼光看待幽州兵,不能再區別對待。要讓我們的士兵接納幽州兵,也要讓幽州兵融入進來。解決了幽州兵的處境,他們有尊嚴有地位,就可以堂堂正正的在軍中做事,也不容易發生毆鬥嘩變了。”
劉宣點頭道:“孔相的分析有道理。”
孔融大受鼓舞,臉上有著一抹笑容,繼續說道:“第二,錢的問題。幽州兵在軍中服役,得按時發放軍餉。”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士兵入伍從軍,真正想通過從軍來建功立業的人,是極少數的一部分。這樣的人,不是一點錢財能打動的。大多數的士兵,一方麵是被征召入伍,另一方麵是為了錢財入伍的。”
“世子隻要允諾他們按時發放俸祿,絕不克扣,肯定能讓大多數的幽州兵心服口服的。公孫瓚發糧餉,世子也發糧餉。都是發糧餉,誰發糧餉不一樣呢?”
孔融說道:“我倒是認為,幽州兵苦寒之地,地方貧窮,幽州兵領取的俸祿絕對是不多的。世子麾下的士兵,有了糜家支持,俸祿較高。幽州兵驟然到了世子麾下,突然得到了更多的俸祿,心中反而更高興。”
“這樣的情況下,他們還會造反嗎?”
“本相認為不會!”
孔融極為肯定的說道:“兩個方麵雙管齊下,解決了幽州兵的尊嚴和錢財問題,即使有少部分的幽州兵不服,這些人也掀不起風浪。隨著時間的推移,潛移默化的,足以解決一萬幽州軍帶來的威脅。”
劉宣撫掌道:“孔相的建議很有道理。”
頓了頓,劉宣問道:“關於安撫幽州兵的,諸位還有什麽建議?”
糜芳想了想,開口說道:“主公,在下考慮的是,可否向幽州兵允諾軍功呢?軍中規定,但凡立下功勞的士兵,都有功必賞。那麽對於幽州兵,同樣是一個道理,允諾他們立下了功勞,一視同仁,也可以得到獎賞,甚至在軍中擔任軍職。”
劉宣道:“嗯,不錯的建議。”
郭嘉眼觀鼻鼻觀心,他長於謀略計劃,這種善後的內政事宜,他不怎麽上心的。
賈詡道:“主公,老夫有一個建議。”
劉宣擺手道:“說!”
賈詡正色道:“幽州兵出身遼東,家人都在遼東。排除無家可歸的人,有家的幽州兵也占據大多數。主公可以允諾幽州兵,但凡在軍中立下了一定功勳的人,達到了一定的程度,主公派人將其家人接到北海國,並賜予農田、住宅。”
“為了體現對軍中士兵的一視同仁,這一計策可以在軍中推廣,避免士兵不服。”
賈詡說道:“這一做法,是讓他們有奮鬥的目標。尤其是許多幽州兵被俘虜了,一旦並入了我們的軍中,就無法和家人聯係,無法返迴遼東,不能和家人團聚。那麽想和家人一起,那就努力爭取軍功吧,這是給他們的一個畫餅。”
“好!”
劉宣眼中一亮,這是一個不錯的建議,隻是操作起來不容易。
但是能穩定幽州兵,就是可行的計策。
劉宣掃過眾人,此時眾人都不再說話了,該想出來的計策都想出來了,就看劉宣的安排了。
劉宣說道:“整個計策,就按照剛才的計劃來操作。”
孔融問道:“世子具體打算怎麽辦?”
劉宣迴答道:“召集一萬幽州兵,我親自訓話,把剛才的話告知幽州兵。”
孔融道:“這是不錯的辦法。”
“報!”
忽然,一名士兵在營帳外開口。
劉宣道:“進來!”
士兵撩起營帳的門簾,急匆匆的走了進來。他神色急切,單膝跪地,稟報道:“大人,軍中發生了嘩亂,一小撮幽州兵作亂,打傷了我們的人。”
劉宣劍眉一挑,問道:“局勢控製住沒有?”
士兵迴答道:“已經控製住了,動手的幽州兵也全部抓了起來。”
“帶路,本官親自去看看。”
劉宣麵色嚴肅,他正和麾下的人商討幽州兵的問題,沒想到這個點就爆發了出來。事實上,幽州兵被關押在軍中,肯定會出問題,爆發隻是時間的早晚而已。
劉宣沒有想到的是,這麽快就爆發了。
劉宣起身往外走,眾人也緊隨其後,往事發的地點行去。
田昭的營帳中,田盛興致高昂的從外麵走了進來。他剛才出去上茅房,雖然是被士兵押著去的,卻聽到了一則好消息。田昭看到田盛的樣子,問道:“看你樣子很高興,怎麽了?”
田盛嘿嘿一笑,說道:“叔父有所不知,我去茅房時,聽到押送我的士兵議論,說幽州兵嘩亂爆發了,引起了動亂。”
田昭搖頭道:“劉宣勢大,即使亂了也沒用,轉眼就被鎮壓。”
田盛卻是非常興奮,道:“叔父,咱們的士兵雖然被鎮壓了,但是他們心中會怎麽想?肯定會心生怨恨。持續下去,遲早會發生大亂的。一旦幽州兵徹底爆發,那時候,就是我們逃出去的機會。隻要逃出去,我們就能卷土重來。”
田昭眼中閃過一道精光,興奮的說道:“有道理,這個分析有道理。”
說到這裏,田昭卻又輕歎一聲,無奈的說道:“可惜我們被單獨關押,沒有和士兵一起。如果和幽州兵一起,就可以煽動士兵動亂。”
田盛搓著手,期盼道:“侄兒現在就一個想法,希望咱們的士兵繼續反抗。死的人越多越好,死的人越多,積壓的怨氣越重,最後的爆發也越兇猛。”
田昭道:“這一次,隻能聽天由命了。”
劉宣道:“孔相請說。”
孔融捋了捋頜下的胡須,不急不緩的道:“第一,尊嚴問題。幽州兵被俘虜後,一個個成了階下囚,肯定遭到軍中士兵的鄙視。”
“我們的士兵看押他們時,動輒喝罵,甚至可能會動手。”
“畢竟,幽州兵是俘虜,不是軍中的士兵。”
“這樣的情況,肯定是存在的。”
孔融說道:“所以第一件事,得讓我們的士兵放下成見,不能再以看待俘虜的眼光看待幽州兵,不能再區別對待。要讓我們的士兵接納幽州兵,也要讓幽州兵融入進來。解決了幽州兵的處境,他們有尊嚴有地位,就可以堂堂正正的在軍中做事,也不容易發生毆鬥嘩變了。”
劉宣點頭道:“孔相的分析有道理。”
孔融大受鼓舞,臉上有著一抹笑容,繼續說道:“第二,錢的問題。幽州兵在軍中服役,得按時發放軍餉。”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士兵入伍從軍,真正想通過從軍來建功立業的人,是極少數的一部分。這樣的人,不是一點錢財能打動的。大多數的士兵,一方麵是被征召入伍,另一方麵是為了錢財入伍的。”
“世子隻要允諾他們按時發放俸祿,絕不克扣,肯定能讓大多數的幽州兵心服口服的。公孫瓚發糧餉,世子也發糧餉。都是發糧餉,誰發糧餉不一樣呢?”
孔融說道:“我倒是認為,幽州兵苦寒之地,地方貧窮,幽州兵領取的俸祿絕對是不多的。世子麾下的士兵,有了糜家支持,俸祿較高。幽州兵驟然到了世子麾下,突然得到了更多的俸祿,心中反而更高興。”
“這樣的情況下,他們還會造反嗎?”
“本相認為不會!”
孔融極為肯定的說道:“兩個方麵雙管齊下,解決了幽州兵的尊嚴和錢財問題,即使有少部分的幽州兵不服,這些人也掀不起風浪。隨著時間的推移,潛移默化的,足以解決一萬幽州軍帶來的威脅。”
劉宣撫掌道:“孔相的建議很有道理。”
頓了頓,劉宣問道:“關於安撫幽州兵的,諸位還有什麽建議?”
糜芳想了想,開口說道:“主公,在下考慮的是,可否向幽州兵允諾軍功呢?軍中規定,但凡立下功勞的士兵,都有功必賞。那麽對於幽州兵,同樣是一個道理,允諾他們立下了功勞,一視同仁,也可以得到獎賞,甚至在軍中擔任軍職。”
劉宣道:“嗯,不錯的建議。”
郭嘉眼觀鼻鼻觀心,他長於謀略計劃,這種善後的內政事宜,他不怎麽上心的。
賈詡道:“主公,老夫有一個建議。”
劉宣擺手道:“說!”
賈詡正色道:“幽州兵出身遼東,家人都在遼東。排除無家可歸的人,有家的幽州兵也占據大多數。主公可以允諾幽州兵,但凡在軍中立下了一定功勳的人,達到了一定的程度,主公派人將其家人接到北海國,並賜予農田、住宅。”
“為了體現對軍中士兵的一視同仁,這一計策可以在軍中推廣,避免士兵不服。”
賈詡說道:“這一做法,是讓他們有奮鬥的目標。尤其是許多幽州兵被俘虜了,一旦並入了我們的軍中,就無法和家人聯係,無法返迴遼東,不能和家人團聚。那麽想和家人一起,那就努力爭取軍功吧,這是給他們的一個畫餅。”
“好!”
劉宣眼中一亮,這是一個不錯的建議,隻是操作起來不容易。
但是能穩定幽州兵,就是可行的計策。
劉宣掃過眾人,此時眾人都不再說話了,該想出來的計策都想出來了,就看劉宣的安排了。
劉宣說道:“整個計策,就按照剛才的計劃來操作。”
孔融問道:“世子具體打算怎麽辦?”
劉宣迴答道:“召集一萬幽州兵,我親自訓話,把剛才的話告知幽州兵。”
孔融道:“這是不錯的辦法。”
“報!”
忽然,一名士兵在營帳外開口。
劉宣道:“進來!”
士兵撩起營帳的門簾,急匆匆的走了進來。他神色急切,單膝跪地,稟報道:“大人,軍中發生了嘩亂,一小撮幽州兵作亂,打傷了我們的人。”
劉宣劍眉一挑,問道:“局勢控製住沒有?”
士兵迴答道:“已經控製住了,動手的幽州兵也全部抓了起來。”
“帶路,本官親自去看看。”
劉宣麵色嚴肅,他正和麾下的人商討幽州兵的問題,沒想到這個點就爆發了出來。事實上,幽州兵被關押在軍中,肯定會出問題,爆發隻是時間的早晚而已。
劉宣沒有想到的是,這麽快就爆發了。
劉宣起身往外走,眾人也緊隨其後,往事發的地點行去。
田昭的營帳中,田盛興致高昂的從外麵走了進來。他剛才出去上茅房,雖然是被士兵押著去的,卻聽到了一則好消息。田昭看到田盛的樣子,問道:“看你樣子很高興,怎麽了?”
田盛嘿嘿一笑,說道:“叔父有所不知,我去茅房時,聽到押送我的士兵議論,說幽州兵嘩亂爆發了,引起了動亂。”
田昭搖頭道:“劉宣勢大,即使亂了也沒用,轉眼就被鎮壓。”
田盛卻是非常興奮,道:“叔父,咱們的士兵雖然被鎮壓了,但是他們心中會怎麽想?肯定會心生怨恨。持續下去,遲早會發生大亂的。一旦幽州兵徹底爆發,那時候,就是我們逃出去的機會。隻要逃出去,我們就能卷土重來。”
田昭眼中閃過一道精光,興奮的說道:“有道理,這個分析有道理。”
說到這裏,田昭卻又輕歎一聲,無奈的說道:“可惜我們被單獨關押,沒有和士兵一起。如果和幽州兵一起,就可以煽動士兵動亂。”
田盛搓著手,期盼道:“侄兒現在就一個想法,希望咱們的士兵繼續反抗。死的人越多越好,死的人越多,積壓的怨氣越重,最後的爆發也越兇猛。”
田昭道:“這一次,隻能聽天由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