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宣說道:“擇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吧。⊥頂點小說,”
邴原眉頭微微蹙起,說道:“現在都已經是申時了,雖然是春日,但天黑的時間更晚了,恐怕時間上不允許。”
劉宣問道:“抵達管寧的住處,需要多少時間?”
邴原迴答道:“至少要半個時辰以上。”
劉宣說道:“無妨!”
邴原說道:“殿下主意已定,在下自當奉陪。”
劉宣喊道:“史阿!”
“在!”
史阿走了進來,恭敬的行禮。
劉宣吩咐道:“準備一輛馬車,我們要出城。”
“是!”
史阿得令,便轉身下去了。
劉宣起身擺手道:“先生,請!”
邴原道:“殿下請!”
劉宣沒有再客氣,先一步就在了前麵。
上了馬車後,一行人出城就直奔管寧居住的地方。因為道路頗為崎嶇,馬車的速度並不快,近一個時辰,才抵達了管寧的住處。
劉宣下了馬車,放眼看去,看到了最前方的一座房屋。
這一座房屋是竹樓,搭建得頗為精致。
在竹樓的周圍,陸續還有許多的房屋,站在遠處便隱隱聽到了傳來的讀書聲。
邴原介紹道:“殿下,竹樓是管寧的住處。而周圍的房屋,則是慕名而來的士子。這些人住在這裏,為的就是聽管寧授課。管寧授課,不分高低貴賤,不分老弱。所以,來這裏聽課的士子非常多。不過管寧也不是每天都授課,一個月每逢月中就會授課。”
劉宣聽了後,點了點頭,道:“我們走吧!”
一行人往管寧的住處行去,劉宣一行人出現,頓時引起了無數人的注意。
忽然,一個年輕的士子衝了出來。
這名青年攔在了劉宣麵前,道:“站住!”
史阿見狀,當即就要拔劍出鞘。
劉宣伸手製止了史阿,道:“請問閣下是?”
青年士子看向劉宣,眼中帶著天然的敵視,以質問的口吻說道:“你別管我是誰,你是靖王劉宣嗎?”
“本王正是!”
劉宣點頭,眼眸微眯著。
他剛到了管寧的住處,就有人跳出來阻攔。
這事兒,透著古怪!
尤其是跳出來的人很敵視他,讓劉宣心中戒備了起來。
青年士子說道:“劉宣,別以為你是靖王,就能怎麽樣。我告訴你,幼安公是不可能答應你的,是不可能和你迴青州的。”
管寧,字幼安。
管寧和邴原一樣,都是北海國朱虛縣人。
在漢末,管寧與華歆、邴原並稱為一龍,而華歆為龍頭,邴原為龍腹,管寧為龍尾。
在黃巾戰亂時,管寧和邴原等人一起來到遼東避亂。
管寧淡漠官場,到了平郭縣後,隻談詩書經典,從不涉及到政事。正因為如此,管寧並未卷入遼東朋黨之中。因為他在遼東講解《詩經》、《書經》經典,引來了大量的士人。
漸漸的,管寧有了今日的名望。
無數的士人傾慕而來,都為了聽管寧授課。
劉宣看著青年,他忽然明白了過來。眼前的青年出來阻攔,不是因為和他有什麽仇恨,而是因為要阻攔劉宣帶走管寧。
劉宣明白了根結後,就知道怎麽應對了。
劉宣眼神一冷,道:“大路朝天,各走一遍。莫非這裏,是你家的不成。本王到哪裏,還需要你來管束嗎?”
青年士子聞言,雙手伸開擋住道路,道:“我不讓你過去!想要去見幼安公,就先從我的身體上踏過去。”
劉宣說道:“憑你能擋住嗎?”
青年士子看了看,見劉宣還帶了士兵,表情很是凝重。
劉宣臉上帶著戲謔神色,又說道:“如果本王是你,就不會選擇這麽笨的辦法,肯定會找一把寶劍,拿著寶劍擱在脖子上,然後威脅說隻要本王再往前一步,就自殺在這裏。或許這樣,本王會考慮一下。”
青年聽了後,眼中一亮道:“你說的是真的?”
劉宣道:“當然是真的,”
“你等著!”
青年大喊了一聲,轉身就朝著居住的房屋跑去。
劉宣搖頭輕笑,邁步就往前走。
青年剛剛跑到了家門口,就見到劉宣繼續往前走,他大喊道:“劉宣,你不講信用。”旋即,青年又飛也似的來到了官道上,再一次堵在了劉宣的身前。
青年說道:“劉宣,你怎麽如此不守信用。”
劉宣道:“本王哪裏不守信用了?”
青年表情執拗,很是肯定的說道:“你明明答應了我,說要讓我拿著寶劍在官道上阻攔,然後你要考慮的。”
劉宣輕笑道:“對,本王是答應了你,說你拿著寶劍擱在脖子上,那麽本官可以考慮一下。但是,本王沒有說要等你啊!”
青年聽了後,臉上露出驚訝的神色。
旋即,青年才明白了過來。
劉宣耍他啊!
青年深吸口氣,大聲道:“劉宣,你休想讓我放你過去。哼,我不會再上當了。我就站在這裏,你想去見幼安公,先從我的身體上踏過去。”
劉宣搖頭道:“你這樣做,就不可愛了啊!”
青年道:“劉宣,有我在,你休想把幼安公帶走。”
“咳!咳!”
忽然,一聲咳嗽從後方傳來。
卻見竹樓的大門打開,一個三十有餘的中年人站出來了。此人身穿一襲粗布麻衣,衣著普通。但是他的麵容恬然安靜,眼眸深邃浩瀚,給人一種儒雅淡然的感覺。
在他的麵前,仿佛一切都風輕雲淡。
在他的麵前,仿佛一切都不在乎。
這個人,赫然是管寧。
相比於華歆熱衷於官場,管寧是最淡漠官場的人。管寧最仰慕的人是鄭玄,他希望向鄭玄一樣,做一個治學的人。
所以這麽多人來了,管寧仍然願意為這些人講學。
管寧看到了劉宣,道:“靖王,請!”
說完,管寧迴到了竹屋內。
劉宣看向青年,道:“還要攔路嗎?”
青年怔怔看著管寧消失的背影,喟然歎息一聲,就落寞的往自己的住處行去了。
劉宣知道青年不舍管寧離開,劉宣同情青年,卻不會因為青年而放棄管寧。他帶著一行人來到了竹屋外,卻是讓史阿帶著人在外麵等,隻是和邴原一起朝竹屋內走去。
進入大廳,劉宣拱手道:“在下劉宣,見過幼安先生。”
在管寧的麵前,劉宣不再是北海郡王。
稱唿上,已經有所變化。
管寧微微頷首,擺手道:“靖王請坐!”
“多謝幼安先生!”
劉宣拱手道謝,然後和邴原坐下。
邴原眉頭微微蹙起,說道:“現在都已經是申時了,雖然是春日,但天黑的時間更晚了,恐怕時間上不允許。”
劉宣問道:“抵達管寧的住處,需要多少時間?”
邴原迴答道:“至少要半個時辰以上。”
劉宣說道:“無妨!”
邴原說道:“殿下主意已定,在下自當奉陪。”
劉宣喊道:“史阿!”
“在!”
史阿走了進來,恭敬的行禮。
劉宣吩咐道:“準備一輛馬車,我們要出城。”
“是!”
史阿得令,便轉身下去了。
劉宣起身擺手道:“先生,請!”
邴原道:“殿下請!”
劉宣沒有再客氣,先一步就在了前麵。
上了馬車後,一行人出城就直奔管寧居住的地方。因為道路頗為崎嶇,馬車的速度並不快,近一個時辰,才抵達了管寧的住處。
劉宣下了馬車,放眼看去,看到了最前方的一座房屋。
這一座房屋是竹樓,搭建得頗為精致。
在竹樓的周圍,陸續還有許多的房屋,站在遠處便隱隱聽到了傳來的讀書聲。
邴原介紹道:“殿下,竹樓是管寧的住處。而周圍的房屋,則是慕名而來的士子。這些人住在這裏,為的就是聽管寧授課。管寧授課,不分高低貴賤,不分老弱。所以,來這裏聽課的士子非常多。不過管寧也不是每天都授課,一個月每逢月中就會授課。”
劉宣聽了後,點了點頭,道:“我們走吧!”
一行人往管寧的住處行去,劉宣一行人出現,頓時引起了無數人的注意。
忽然,一個年輕的士子衝了出來。
這名青年攔在了劉宣麵前,道:“站住!”
史阿見狀,當即就要拔劍出鞘。
劉宣伸手製止了史阿,道:“請問閣下是?”
青年士子看向劉宣,眼中帶著天然的敵視,以質問的口吻說道:“你別管我是誰,你是靖王劉宣嗎?”
“本王正是!”
劉宣點頭,眼眸微眯著。
他剛到了管寧的住處,就有人跳出來阻攔。
這事兒,透著古怪!
尤其是跳出來的人很敵視他,讓劉宣心中戒備了起來。
青年士子說道:“劉宣,別以為你是靖王,就能怎麽樣。我告訴你,幼安公是不可能答應你的,是不可能和你迴青州的。”
管寧,字幼安。
管寧和邴原一樣,都是北海國朱虛縣人。
在漢末,管寧與華歆、邴原並稱為一龍,而華歆為龍頭,邴原為龍腹,管寧為龍尾。
在黃巾戰亂時,管寧和邴原等人一起來到遼東避亂。
管寧淡漠官場,到了平郭縣後,隻談詩書經典,從不涉及到政事。正因為如此,管寧並未卷入遼東朋黨之中。因為他在遼東講解《詩經》、《書經》經典,引來了大量的士人。
漸漸的,管寧有了今日的名望。
無數的士人傾慕而來,都為了聽管寧授課。
劉宣看著青年,他忽然明白了過來。眼前的青年出來阻攔,不是因為和他有什麽仇恨,而是因為要阻攔劉宣帶走管寧。
劉宣明白了根結後,就知道怎麽應對了。
劉宣眼神一冷,道:“大路朝天,各走一遍。莫非這裏,是你家的不成。本王到哪裏,還需要你來管束嗎?”
青年士子聞言,雙手伸開擋住道路,道:“我不讓你過去!想要去見幼安公,就先從我的身體上踏過去。”
劉宣說道:“憑你能擋住嗎?”
青年士子看了看,見劉宣還帶了士兵,表情很是凝重。
劉宣臉上帶著戲謔神色,又說道:“如果本王是你,就不會選擇這麽笨的辦法,肯定會找一把寶劍,拿著寶劍擱在脖子上,然後威脅說隻要本王再往前一步,就自殺在這裏。或許這樣,本王會考慮一下。”
青年聽了後,眼中一亮道:“你說的是真的?”
劉宣道:“當然是真的,”
“你等著!”
青年大喊了一聲,轉身就朝著居住的房屋跑去。
劉宣搖頭輕笑,邁步就往前走。
青年剛剛跑到了家門口,就見到劉宣繼續往前走,他大喊道:“劉宣,你不講信用。”旋即,青年又飛也似的來到了官道上,再一次堵在了劉宣的身前。
青年說道:“劉宣,你怎麽如此不守信用。”
劉宣道:“本王哪裏不守信用了?”
青年表情執拗,很是肯定的說道:“你明明答應了我,說要讓我拿著寶劍在官道上阻攔,然後你要考慮的。”
劉宣輕笑道:“對,本王是答應了你,說你拿著寶劍擱在脖子上,那麽本官可以考慮一下。但是,本王沒有說要等你啊!”
青年聽了後,臉上露出驚訝的神色。
旋即,青年才明白了過來。
劉宣耍他啊!
青年深吸口氣,大聲道:“劉宣,你休想讓我放你過去。哼,我不會再上當了。我就站在這裏,你想去見幼安公,先從我的身體上踏過去。”
劉宣搖頭道:“你這樣做,就不可愛了啊!”
青年道:“劉宣,有我在,你休想把幼安公帶走。”
“咳!咳!”
忽然,一聲咳嗽從後方傳來。
卻見竹樓的大門打開,一個三十有餘的中年人站出來了。此人身穿一襲粗布麻衣,衣著普通。但是他的麵容恬然安靜,眼眸深邃浩瀚,給人一種儒雅淡然的感覺。
在他的麵前,仿佛一切都風輕雲淡。
在他的麵前,仿佛一切都不在乎。
這個人,赫然是管寧。
相比於華歆熱衷於官場,管寧是最淡漠官場的人。管寧最仰慕的人是鄭玄,他希望向鄭玄一樣,做一個治學的人。
所以這麽多人來了,管寧仍然願意為這些人講學。
管寧看到了劉宣,道:“靖王,請!”
說完,管寧迴到了竹屋內。
劉宣看向青年,道:“還要攔路嗎?”
青年怔怔看著管寧消失的背影,喟然歎息一聲,就落寞的往自己的住處行去了。
劉宣知道青年不舍管寧離開,劉宣同情青年,卻不會因為青年而放棄管寧。他帶著一行人來到了竹屋外,卻是讓史阿帶著人在外麵等,隻是和邴原一起朝竹屋內走去。
進入大廳,劉宣拱手道:“在下劉宣,見過幼安先生。”
在管寧的麵前,劉宣不再是北海郡王。
稱唿上,已經有所變化。
管寧微微頷首,擺手道:“靖王請坐!”
“多謝幼安先生!”
劉宣拱手道謝,然後和邴原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