唿唿
冷風吹動飄雪,以及濃烈的血腥氣。
整整一夜,兗州城內的百姓,都處於莫大的恐慌之中。
聽著那若有若無的喊殺嘶吼聲,便是在睡夢之中都會驚醒,天蒙蒙亮之時,就有人終於按耐不住,小心的出門觀望。
“咳咳”
隔壁傳來的咳嗽聲,驚醒了本就睡不安穩的方阿大,他牙關打顫,披上單薄的衣裳,走出門去。
又是一夜大雪,小院內的積雪,又蓋了厚厚一層。
麻利的燒火煮藥,在城中還未有炊煙升起之前,他已熬煮了滿滿一碗藥,來到了老娘的床前。
“兒,兒啊。“
病懨懨的老婦人艱難的坐起,吞咽著兒子喂的藥湯,眼淚止不住的流了下來:
“是娘拖累了你在,這藥,咱吃不起…"
“娘,兒沒有。”
方阿大心中一酸,強打著精神:“兒遇到了好心人,這藥湯,是他給的銀錢,您的病,一定會好起來的
“怎麽,怎麽拿別人的錢…”
老婦人忍不住咳嗽了幾聲。
“娘,您不要說話了,兒會還的,一定會還的…“
方阿大強壓著心中的酸楚,伺候老娘躺下,關好門窗,方才出了門。
這時,天光已然大亮,城中已可見炊煙升起,附近院子裏,也有著粥米的香氣,以及,壓抑不住的哭聲。
“誰又死了?”
方阿大木然的想到。
一年之中,寒冬從來是最為難熬的,便是以往,每年寒冬,都有大量的老人禁不住離世,而如今,就更不必多說了。
他所居的‘小雀巷’本有四十三戶人家,如今,門外掛著白布的,就有十來家。
隻是,沒有出殯的了。
包括他的父兄,外城的七個城區裏的窮苦人家,多連出殯的銀錢都無,停屍半月,乃至於數月的,都不在少數。
如他一般賣身為奴的,更是比比皆是。
而比這更為難過的,是近段時間,連賣身為奴的去處,都沒有了,城中與亂軍有著關係的幾家大戶,
已不要男丁了。
隻要不足十四的清秀少女…
一夜過去,風雪終於停歇,就著初升的日頭,城中稀稀落落的有了人影,但也多半躲在暗處瞧瞧的觀察著。
城中變換大王旗至今已是第八天了,城中的恐慌仍在,隻是,多數人已然習慣了。
巷口的老樹下,有著附近的鄰居,或坐或站,多是愁眉苦臉,也有少部分人,神情麻木。
“燕家軍,這就倒了嗎?昨夜的喊殺聲,好似從外麵傳來的,但似乎沒人出城難不成,是朝廷的人打來了?“
“來不來,都無甚區別了!依我看,不如別來了,好不容易喂飽了這群餓狼,再來一群惡狗!隻怕我們再沒一點活路了”
“朝廷,燕賊,一丘之貉,都不是好東西!也不知道打倒燕賊的,又是哪一群亂賊“
“我家裏,已無甚糧了…”
“賊老天!不給人一點活路啊!“
長籲短歎聲,在方阿大靠近之後稍稍停歇,認出來人之後,就又自顧自的說了起來。
惶恐、憋屈、忐忑諸般情緒彌漫,讓方阿大的心中也有些壓抑,可想起薑五,以及那位自己昏迷之前看到的大高手。
他又有些忍不住:
“不一樣,這次,不一樣…“
“不一樣?”
一個裹的嚴實的老者聞言忍不住迴頭,瞪了他一眼:
“燕賊進城之前,也有人這般說的,可有甚區別?朝廷盤剝的,可也沒有他們來的重!可憐我家小子,就這麽被拉進了亂軍!“
“天殺的亂匪,搶了我家女兒,畜生啊,她才十二歲!“
一人出聲,則所有人全都忍不住了,唾沫星子幾乎將方阿大淹沒了,他狼狽後退,還想解釋,突聽得遠處傳來一聲尖叫。
唿啦啦
下一瞬,巷裏巷外的所有人,全都似驚弓之鳥般,跑向自家院子,便是方阿大,也是不自覺的一抖,
躲進了陰影之中。
當當當
未多久,聲音靠近,那是個精悍的中年,他奮力敲打著銅鑼,聲音有些沙啞,神情卻是振奮:
“燕賊,被剿滅了!楊大人剿滅了燕賊,要開倉賑濟…“
“每家每戶出個人,去州衙領糧啊!開倉放糧啦!還有衣物被褥,快去啊!"
“快去啊!快去!“
一遍遍銅鑼敲打,一次次唿喊。
那漢子來迴走街串巷,聲音都沙啞了,然而,緊閉的房門之內,雖有一雙雙眼睛在盯著他,卻無一人出來。
甚至連半點迴應都沒有!
“燕賊被剿滅了?!”
隻有方阿大精神一震,迴想起自己昏厥在城頭之前所見的那一幕,終是第一個站了出來。
“鄉親們,我是方阿大!我代大家去看看!“
方阿大大聲唿喊著。
他很清楚,這些年裏,兗州城的老百姓幾乎都被嚇怕了。
故而,他大聲唿喝著吸引一眾人的注意,率先向著州衙奔跑而去,他心中有著亢奮與忐忑,可在看到州衙前的薑五時,一切顧慮一掃而空。
“薑大俠!“
方阿大拿起兩袋米糧,沒有與薑五寒暄,轉身就跑,便跑便大喊,通知著附近街道的百姓們。
“這小子也算警醒…“
薑五啞然,卻也不由點頭,看出方阿大的目的。
“登記姓名,嚴禁有人冒領!“
迴過神,薑五絲毫不留情的嗬斥著州衙內的一眾衙役,刀筆吏,這些投誠燕賊,為其效命的人,他著實看不上。
一眾衙役,刀筆吏噤若寒蟬,麵色發白,隻能連連道是,眼前這人,八日裏殺了不知幾百人,讓他們發自心裏的恐懼。
“真,真發糧了?!“
“假的吧?怎麽會有人給咱們發糧?“
“那是小雀巷方阿大啊!這是個孝順的孩子,為了給老娘治病,賣身為奴了!”
方阿大一路狂奔迴小巷。
初時,見到他的人將信將疑,但終於還是有人按耐不住衝向州衙……
一個,兩個.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領到糧食,剩餘的百姓們,終於是走出了房門,一窩蜂的衝向州衙,讓維持秩序的諸多衙役都有些吃不住。
滿城嘩然,沸騰,一時之間,好似這冬日酷寒,都被壓了下去。
“天殺的燕賊!“
捧著統計人數的名錄,薑五隻覺胸中有火在燒,相比於戰亂之前,兗州城中的百姓,少了三成還多。
“該殺的,逃不掉。薑兄,有勞你去抓人了!“
換了一身武袍的楊獄,坐於案前翻閱著薑五遞來的文書,心中也不由發冷。
兗州城,曾一度是西北道最為繁華之地,可與道城比肩的大州,如此富庶之地,都傷亡如此之多。
西北道其他地方,又該是何等光景?
“願為楊大俠,效犬馬之勞!“
薑五單膝跪地,神色肅然,心中卻是長長的鬆了口氣。
他最怕的,就是楊獄說一句事罷’後抽身離去,那兗州城,可真要萬劫不複了…
“亂世…”
楊獄深吸一口氣,開始翻閱卷宗與文書。
治理城池,安撫民眾,對於他而言,是比之戰場廝殺困難的多的事情,開倉放糧,隻是其中之一,卻已是極為麻煩的事情。
亂軍的安置,衙役的更換,囤聚居奇的商戶,結交匪徒的富戶,趁火打劫的地痞…
一樁樁一件件,便是對於從官多年的老吏來說,也是足夠頭疼的事情。
但楊獄並未推脫,相反,還謝絕了城中不少貧寒秀才的自薦,親自處理。
一來,他並不信任這些人,二來,也想要嚐試,以此,踐行自己的持戒法。
那一夜大風雪後,天色放晴,雖寒冷依舊,卻也不至於出門都困難。
漸漸地,兗州城也恢複了生機,不複之前,冷清如死城般的景象,各類攤販,商鋪,也都開始運作,
居然還有了幾分熱鬧景象。
這,就是快馬而來,從仍有硝煙彌漫的廢墟穿過來的,以齊文生為首的,一眾萬象山弟子第一眼所見。
“師叔他,他真的攻下了兗州城,而且…"
齊文生眼神有些發怔。
眼前這一幕,與城外那一片血肉沙場重疊,共同說明了一件事,兗州城再度易主了!
擁兵十數萬,曾一度兵鋒直指西北道城,甚至於已自稱‘燕王’的燕東君,就在這麽短短時間內,被擊潰了。
且,極可能隻有一人!
這。……
一眾儒生麵麵相覷。
他們接到傳書,是將信將疑的,可便是相信的,也都以為兗州城此時已是廢墟一片,卻不想,居然已經初步恢複了秩序。
“走!"
齊文生反應最快,哪怕心中仍是驚駭,卻也心知此時應該做什麽。
在報出來曆,經人通稟之後不久,他再度見到了自家小師叔,卻是在內衙之外,擁擠的人群之中。
肅穆通透的大堂中,楊獄正襟危坐,下麵,兩排衙役依次排開。
“這是在審案?!
齊文生心中錯愕,其餘儒生也都神色古怪。
但隨著一個個犯人被提審,判罰或釋放,一眾人的神色就有些變化,這位,在他們眼中隻是個武夫的小師叔,居然真的一板一眼的在判案。
且並非是無有條理的亂判.…
隻是……
望著驚堂木拍落,判罰眾人的小師叔,齊文生心中茫然:
“這,這是哪家的法?!"
冷風吹動飄雪,以及濃烈的血腥氣。
整整一夜,兗州城內的百姓,都處於莫大的恐慌之中。
聽著那若有若無的喊殺嘶吼聲,便是在睡夢之中都會驚醒,天蒙蒙亮之時,就有人終於按耐不住,小心的出門觀望。
“咳咳”
隔壁傳來的咳嗽聲,驚醒了本就睡不安穩的方阿大,他牙關打顫,披上單薄的衣裳,走出門去。
又是一夜大雪,小院內的積雪,又蓋了厚厚一層。
麻利的燒火煮藥,在城中還未有炊煙升起之前,他已熬煮了滿滿一碗藥,來到了老娘的床前。
“兒,兒啊。“
病懨懨的老婦人艱難的坐起,吞咽著兒子喂的藥湯,眼淚止不住的流了下來:
“是娘拖累了你在,這藥,咱吃不起…"
“娘,兒沒有。”
方阿大心中一酸,強打著精神:“兒遇到了好心人,這藥湯,是他給的銀錢,您的病,一定會好起來的
“怎麽,怎麽拿別人的錢…”
老婦人忍不住咳嗽了幾聲。
“娘,您不要說話了,兒會還的,一定會還的…“
方阿大強壓著心中的酸楚,伺候老娘躺下,關好門窗,方才出了門。
這時,天光已然大亮,城中已可見炊煙升起,附近院子裏,也有著粥米的香氣,以及,壓抑不住的哭聲。
“誰又死了?”
方阿大木然的想到。
一年之中,寒冬從來是最為難熬的,便是以往,每年寒冬,都有大量的老人禁不住離世,而如今,就更不必多說了。
他所居的‘小雀巷’本有四十三戶人家,如今,門外掛著白布的,就有十來家。
隻是,沒有出殯的了。
包括他的父兄,外城的七個城區裏的窮苦人家,多連出殯的銀錢都無,停屍半月,乃至於數月的,都不在少數。
如他一般賣身為奴的,更是比比皆是。
而比這更為難過的,是近段時間,連賣身為奴的去處,都沒有了,城中與亂軍有著關係的幾家大戶,
已不要男丁了。
隻要不足十四的清秀少女…
一夜過去,風雪終於停歇,就著初升的日頭,城中稀稀落落的有了人影,但也多半躲在暗處瞧瞧的觀察著。
城中變換大王旗至今已是第八天了,城中的恐慌仍在,隻是,多數人已然習慣了。
巷口的老樹下,有著附近的鄰居,或坐或站,多是愁眉苦臉,也有少部分人,神情麻木。
“燕家軍,這就倒了嗎?昨夜的喊殺聲,好似從外麵傳來的,但似乎沒人出城難不成,是朝廷的人打來了?“
“來不來,都無甚區別了!依我看,不如別來了,好不容易喂飽了這群餓狼,再來一群惡狗!隻怕我們再沒一點活路了”
“朝廷,燕賊,一丘之貉,都不是好東西!也不知道打倒燕賊的,又是哪一群亂賊“
“我家裏,已無甚糧了…”
“賊老天!不給人一點活路啊!“
長籲短歎聲,在方阿大靠近之後稍稍停歇,認出來人之後,就又自顧自的說了起來。
惶恐、憋屈、忐忑諸般情緒彌漫,讓方阿大的心中也有些壓抑,可想起薑五,以及那位自己昏迷之前看到的大高手。
他又有些忍不住:
“不一樣,這次,不一樣…“
“不一樣?”
一個裹的嚴實的老者聞言忍不住迴頭,瞪了他一眼:
“燕賊進城之前,也有人這般說的,可有甚區別?朝廷盤剝的,可也沒有他們來的重!可憐我家小子,就這麽被拉進了亂軍!“
“天殺的亂匪,搶了我家女兒,畜生啊,她才十二歲!“
一人出聲,則所有人全都忍不住了,唾沫星子幾乎將方阿大淹沒了,他狼狽後退,還想解釋,突聽得遠處傳來一聲尖叫。
唿啦啦
下一瞬,巷裏巷外的所有人,全都似驚弓之鳥般,跑向自家院子,便是方阿大,也是不自覺的一抖,
躲進了陰影之中。
當當當
未多久,聲音靠近,那是個精悍的中年,他奮力敲打著銅鑼,聲音有些沙啞,神情卻是振奮:
“燕賊,被剿滅了!楊大人剿滅了燕賊,要開倉賑濟…“
“每家每戶出個人,去州衙領糧啊!開倉放糧啦!還有衣物被褥,快去啊!"
“快去啊!快去!“
一遍遍銅鑼敲打,一次次唿喊。
那漢子來迴走街串巷,聲音都沙啞了,然而,緊閉的房門之內,雖有一雙雙眼睛在盯著他,卻無一人出來。
甚至連半點迴應都沒有!
“燕賊被剿滅了?!”
隻有方阿大精神一震,迴想起自己昏厥在城頭之前所見的那一幕,終是第一個站了出來。
“鄉親們,我是方阿大!我代大家去看看!“
方阿大大聲唿喊著。
他很清楚,這些年裏,兗州城的老百姓幾乎都被嚇怕了。
故而,他大聲唿喝著吸引一眾人的注意,率先向著州衙奔跑而去,他心中有著亢奮與忐忑,可在看到州衙前的薑五時,一切顧慮一掃而空。
“薑大俠!“
方阿大拿起兩袋米糧,沒有與薑五寒暄,轉身就跑,便跑便大喊,通知著附近街道的百姓們。
“這小子也算警醒…“
薑五啞然,卻也不由點頭,看出方阿大的目的。
“登記姓名,嚴禁有人冒領!“
迴過神,薑五絲毫不留情的嗬斥著州衙內的一眾衙役,刀筆吏,這些投誠燕賊,為其效命的人,他著實看不上。
一眾衙役,刀筆吏噤若寒蟬,麵色發白,隻能連連道是,眼前這人,八日裏殺了不知幾百人,讓他們發自心裏的恐懼。
“真,真發糧了?!“
“假的吧?怎麽會有人給咱們發糧?“
“那是小雀巷方阿大啊!這是個孝順的孩子,為了給老娘治病,賣身為奴了!”
方阿大一路狂奔迴小巷。
初時,見到他的人將信將疑,但終於還是有人按耐不住衝向州衙……
一個,兩個.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領到糧食,剩餘的百姓們,終於是走出了房門,一窩蜂的衝向州衙,讓維持秩序的諸多衙役都有些吃不住。
滿城嘩然,沸騰,一時之間,好似這冬日酷寒,都被壓了下去。
“天殺的燕賊!“
捧著統計人數的名錄,薑五隻覺胸中有火在燒,相比於戰亂之前,兗州城中的百姓,少了三成還多。
“該殺的,逃不掉。薑兄,有勞你去抓人了!“
換了一身武袍的楊獄,坐於案前翻閱著薑五遞來的文書,心中也不由發冷。
兗州城,曾一度是西北道最為繁華之地,可與道城比肩的大州,如此富庶之地,都傷亡如此之多。
西北道其他地方,又該是何等光景?
“願為楊大俠,效犬馬之勞!“
薑五單膝跪地,神色肅然,心中卻是長長的鬆了口氣。
他最怕的,就是楊獄說一句事罷’後抽身離去,那兗州城,可真要萬劫不複了…
“亂世…”
楊獄深吸一口氣,開始翻閱卷宗與文書。
治理城池,安撫民眾,對於他而言,是比之戰場廝殺困難的多的事情,開倉放糧,隻是其中之一,卻已是極為麻煩的事情。
亂軍的安置,衙役的更換,囤聚居奇的商戶,結交匪徒的富戶,趁火打劫的地痞…
一樁樁一件件,便是對於從官多年的老吏來說,也是足夠頭疼的事情。
但楊獄並未推脫,相反,還謝絕了城中不少貧寒秀才的自薦,親自處理。
一來,他並不信任這些人,二來,也想要嚐試,以此,踐行自己的持戒法。
那一夜大風雪後,天色放晴,雖寒冷依舊,卻也不至於出門都困難。
漸漸地,兗州城也恢複了生機,不複之前,冷清如死城般的景象,各類攤販,商鋪,也都開始運作,
居然還有了幾分熱鬧景象。
這,就是快馬而來,從仍有硝煙彌漫的廢墟穿過來的,以齊文生為首的,一眾萬象山弟子第一眼所見。
“師叔他,他真的攻下了兗州城,而且…"
齊文生眼神有些發怔。
眼前這一幕,與城外那一片血肉沙場重疊,共同說明了一件事,兗州城再度易主了!
擁兵十數萬,曾一度兵鋒直指西北道城,甚至於已自稱‘燕王’的燕東君,就在這麽短短時間內,被擊潰了。
且,極可能隻有一人!
這。……
一眾儒生麵麵相覷。
他們接到傳書,是將信將疑的,可便是相信的,也都以為兗州城此時已是廢墟一片,卻不想,居然已經初步恢複了秩序。
“走!"
齊文生反應最快,哪怕心中仍是驚駭,卻也心知此時應該做什麽。
在報出來曆,經人通稟之後不久,他再度見到了自家小師叔,卻是在內衙之外,擁擠的人群之中。
肅穆通透的大堂中,楊獄正襟危坐,下麵,兩排衙役依次排開。
“這是在審案?!
齊文生心中錯愕,其餘儒生也都神色古怪。
但隨著一個個犯人被提審,判罰或釋放,一眾人的神色就有些變化,這位,在他們眼中隻是個武夫的小師叔,居然真的一板一眼的在判案。
且並非是無有條理的亂判.…
隻是……
望著驚堂木拍落,判罰眾人的小師叔,齊文生心中茫然:
“這,這是哪家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