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愈看著建文帝這樣想,他有些心累,本以為建文帝在這些事情發生之後改變了不少,沒想到在這件事情上,他還是耿耿於懷,似乎有牽連的意思,這可不行,看來以後還是要弄一些批評檢討會才好啊,不然大家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
讓皇帝做自我批評應該會好看吧!
中愈心裏想著,但是突然一個念頭在自己的頭腦中浮現,要是自己真這樣做了,會不會把自己給玩死。
中愈斟酌了一下,之後告訴自己,這是皇帝的小心思,隻要是帝王,就會猜忌的,隻不過是程度高低大小罷了,況且徐輝祖還在外麵領兵呢,建文皇帝有想法也是能理解的。
得想個辦法讓他改變一下這個念頭,至少現在不能有這個想法。
不過,似乎還是不能說服自己啊。
這,就是坑貨皇帝啊。
“陛下,徐家有沒有問題,您心裏最清楚,這件事情臣,不敢多加置喙,陛下自我決斷就好。”
中愈俯身一禮,沒想到會這樣,現在他還不能幫助徐家說話,就算他清楚徐輝祖不會做什麽,反而徐增壽做的特別多,他也不能說。
曆史上在朝廷中什麽人死的最快,就是那些皇上猜忌,卻有大批的人為他求情的人,這樣的人,反而死的最快,為什麽,朝中大臣都為你求情,這算是怎麽迴事呢?
到底是聽你的,還是聽我的,這朝廷是朕的朝廷,還是誰的朝廷。
所以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閉嘴,換個話題,中愈還不想這麽早就用一句話坑死一個忠臣,所以還是要皇帝自己做主。
“是嗎?你真是這樣想的?”
似乎是不太相信中愈的話語,建文帝看了看他。
“臣說的是實話。”
中愈迴答道,本來就是實話,這件事除了你自己判斷,其他人還真的沒有辦法說什麽。
“你沒說實話。”
建文帝似乎在對中愈說,又似乎是說給自己聽的。
中愈突然對他們這種高深的話有一些反感,因為啊,是真的無感。
“臣,不敢。”
是不是真的不敢別人不知道,建文帝看他這樣,就沒有作聲了,有些東西自己知道就行了,現在多說話沒有沒有什麽意義。
“好了,你不願意說,朕也不怪你,但既然這件事情出了,你還是跟朕好好講講吧。”
建文帝有跟他坐了下來,意思就是傾聽一下,你還得好好說。
“是,迴稟陛下,徐四爺確實是參與其中,具體有多少,咱們也確實是不太清楚,但是有一點是可以確認的,叛逆的人馬確實是通過接觸他在京師活動的,可以說,在這裏他為密諜提供了很多幫助,甚至是動用自己的關係幫助他們。”
中愈將自己了解先說了出來,畢竟他是幹情報的,有些東西他不說陛下也不會知道,甚至會猜測。
“除了他,還有誰牽扯其中嗎?”
建文帝聽了中愈的敘述,張嘴問了這一局。
怎麽,還來勁了,老逮著這個問題不放,這是非要把徐家人都扯進去。
“陛下,徐家是先中山王之後,襲爵魏國公,現在正在外領兵作戰,不會牽扯到這件事情之中的。”
中愈俯身說道,今天中愈已經起身坐下很多次了,有些話要是不說敬語會在建文帝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還有就是中愈在提醒建文帝,徐家已經位極人臣,隻要天家不倒,他們是沒有上升的空間的,那麽,徐輝祖參與進來就沒有必要了。
建文帝聽出了中愈的意思,但他還是問了一句,“你確定?”
這樣的話你問我,我能怎麽說,我又不能完全的做擔保,但是,算了,姑且信一次吧。
“陛下,臣做事,不求無敵於天下,但求無愧於人心,臣,自問是相信魏國公的,雖然臣,從未見過他。”
這算是很明顯的表態了吧,但願建文帝可以看得開一點,要是還那麽的不依不饒的話,那可就怪不得我了。
“額,朕知道了。”建文帝沒有不依不饒,借著這個台階就下去了。“那你希望朕怎麽做?知道這個消息這麽久了,沒見你動手,怕是心裏有其他的打算吧?”
這是試探還是真有這麽一問,“陛下,您做主就好,錦衣衛是有權力做這些,但是有些事又不能公開,自然也就不便展開了,要怎麽處理,您決定就行了。”
方中愈這個時候說的是實話,對於徐增壽,他的了解都僅限於曆史書,現在他就是個紈絝子弟,左都督的名號也就是個名號,當然特也幹過正事,隻不過心思不在上麵,也就沒有那麽多的事跡傳出來,但是並不代表徐增壽在軍隊中就沒有影響力了。
“那茹瑺的事情也是真的了?”
既然已經了結了一件事情,自然不得不提到另一個人,那就是茹瑺,現在的兵部尚書,兩朝元老,未來的三朝元老。
還真別說,茹瑺可是個關鍵人物,至少在燕王進入金陵前後,他都參與了重要的決定。
後來還做了件大事,率先帶領願意投降的大臣,打著白旗出城投降了。
後來燕逆朱棣詢問定國安邦的大計的時候,茹瑺首先建議燕王繼統大位,以安定天下,燕王接受了,即位後就成了後來的明成祖。
從龍之功茹瑺沒有撈上,但是他已經是建文朝的大臣了,而且在朱元璋的手下也是幹過的,所以呢,威望還是有的。
但是勸進之功當屬首位,成祖即位後,下詔說李景隆、茹瑺、王佐和陳镟侍奉太祖很忠誠,功勞很重。再加上首先投誠,就封茹瑺為忠誠伯,食祿一千石,終其一生不改,仍任兵部尚書、太子少保,選他兒子茹鑒為秦府長安郡主儀賓,儀賓就是宗室郡王的女婿,說白了就是入贅的意思,當然也有不入贅的,下嫁也有,比如梅殷梅駙馬,他的兒子可是姓梅的。
雖然最後茹瑺的下場不太好,那也是以後的事情了,但是現在他還是建文朝的兵部尚書,朝中重臣,不能輕易觸動。
讓皇帝做自我批評應該會好看吧!
中愈心裏想著,但是突然一個念頭在自己的頭腦中浮現,要是自己真這樣做了,會不會把自己給玩死。
中愈斟酌了一下,之後告訴自己,這是皇帝的小心思,隻要是帝王,就會猜忌的,隻不過是程度高低大小罷了,況且徐輝祖還在外麵領兵呢,建文皇帝有想法也是能理解的。
得想個辦法讓他改變一下這個念頭,至少現在不能有這個想法。
不過,似乎還是不能說服自己啊。
這,就是坑貨皇帝啊。
“陛下,徐家有沒有問題,您心裏最清楚,這件事情臣,不敢多加置喙,陛下自我決斷就好。”
中愈俯身一禮,沒想到會這樣,現在他還不能幫助徐家說話,就算他清楚徐輝祖不會做什麽,反而徐增壽做的特別多,他也不能說。
曆史上在朝廷中什麽人死的最快,就是那些皇上猜忌,卻有大批的人為他求情的人,這樣的人,反而死的最快,為什麽,朝中大臣都為你求情,這算是怎麽迴事呢?
到底是聽你的,還是聽我的,這朝廷是朕的朝廷,還是誰的朝廷。
所以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閉嘴,換個話題,中愈還不想這麽早就用一句話坑死一個忠臣,所以還是要皇帝自己做主。
“是嗎?你真是這樣想的?”
似乎是不太相信中愈的話語,建文帝看了看他。
“臣說的是實話。”
中愈迴答道,本來就是實話,這件事除了你自己判斷,其他人還真的沒有辦法說什麽。
“你沒說實話。”
建文帝似乎在對中愈說,又似乎是說給自己聽的。
中愈突然對他們這種高深的話有一些反感,因為啊,是真的無感。
“臣,不敢。”
是不是真的不敢別人不知道,建文帝看他這樣,就沒有作聲了,有些東西自己知道就行了,現在多說話沒有沒有什麽意義。
“好了,你不願意說,朕也不怪你,但既然這件事情出了,你還是跟朕好好講講吧。”
建文帝有跟他坐了下來,意思就是傾聽一下,你還得好好說。
“是,迴稟陛下,徐四爺確實是參與其中,具體有多少,咱們也確實是不太清楚,但是有一點是可以確認的,叛逆的人馬確實是通過接觸他在京師活動的,可以說,在這裏他為密諜提供了很多幫助,甚至是動用自己的關係幫助他們。”
中愈將自己了解先說了出來,畢竟他是幹情報的,有些東西他不說陛下也不會知道,甚至會猜測。
“除了他,還有誰牽扯其中嗎?”
建文帝聽了中愈的敘述,張嘴問了這一局。
怎麽,還來勁了,老逮著這個問題不放,這是非要把徐家人都扯進去。
“陛下,徐家是先中山王之後,襲爵魏國公,現在正在外領兵作戰,不會牽扯到這件事情之中的。”
中愈俯身說道,今天中愈已經起身坐下很多次了,有些話要是不說敬語會在建文帝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還有就是中愈在提醒建文帝,徐家已經位極人臣,隻要天家不倒,他們是沒有上升的空間的,那麽,徐輝祖參與進來就沒有必要了。
建文帝聽出了中愈的意思,但他還是問了一句,“你確定?”
這樣的話你問我,我能怎麽說,我又不能完全的做擔保,但是,算了,姑且信一次吧。
“陛下,臣做事,不求無敵於天下,但求無愧於人心,臣,自問是相信魏國公的,雖然臣,從未見過他。”
這算是很明顯的表態了吧,但願建文帝可以看得開一點,要是還那麽的不依不饒的話,那可就怪不得我了。
“額,朕知道了。”建文帝沒有不依不饒,借著這個台階就下去了。“那你希望朕怎麽做?知道這個消息這麽久了,沒見你動手,怕是心裏有其他的打算吧?”
這是試探還是真有這麽一問,“陛下,您做主就好,錦衣衛是有權力做這些,但是有些事又不能公開,自然也就不便展開了,要怎麽處理,您決定就行了。”
方中愈這個時候說的是實話,對於徐增壽,他的了解都僅限於曆史書,現在他就是個紈絝子弟,左都督的名號也就是個名號,當然特也幹過正事,隻不過心思不在上麵,也就沒有那麽多的事跡傳出來,但是並不代表徐增壽在軍隊中就沒有影響力了。
“那茹瑺的事情也是真的了?”
既然已經了結了一件事情,自然不得不提到另一個人,那就是茹瑺,現在的兵部尚書,兩朝元老,未來的三朝元老。
還真別說,茹瑺可是個關鍵人物,至少在燕王進入金陵前後,他都參與了重要的決定。
後來還做了件大事,率先帶領願意投降的大臣,打著白旗出城投降了。
後來燕逆朱棣詢問定國安邦的大計的時候,茹瑺首先建議燕王繼統大位,以安定天下,燕王接受了,即位後就成了後來的明成祖。
從龍之功茹瑺沒有撈上,但是他已經是建文朝的大臣了,而且在朱元璋的手下也是幹過的,所以呢,威望還是有的。
但是勸進之功當屬首位,成祖即位後,下詔說李景隆、茹瑺、王佐和陳镟侍奉太祖很忠誠,功勞很重。再加上首先投誠,就封茹瑺為忠誠伯,食祿一千石,終其一生不改,仍任兵部尚書、太子少保,選他兒子茹鑒為秦府長安郡主儀賓,儀賓就是宗室郡王的女婿,說白了就是入贅的意思,當然也有不入贅的,下嫁也有,比如梅殷梅駙馬,他的兒子可是姓梅的。
雖然最後茹瑺的下場不太好,那也是以後的事情了,但是現在他還是建文朝的兵部尚書,朝中重臣,不能輕易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