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童俊心中有些忐忑,難道自己真的不像是一個忠君愛國的人,就這麽被他們看輕?
燕王是個什麽人,他心裏也很清楚不過了,更何況現在還有那些對燕王不利的消息,作為離京師最近的府衙,他自然對於京師的消息了如指掌。
“難道你忘了,你做的那些事,對於我們來說,那並不重要,燕王姓朱就行了,這天下還是朱家天下,我是個武將,對於你們文人的那些東西,我不想理解,也不想知道。”
“理由,我需要一個理由。”
中愈有些氣憤,怪不得朱允炆敗的那樣快,恐怕報著這樣想法的人太多太多了。
“哈哈哈,沒有什麽理由,年輕人,你魔障了,不是任何一件事都需要理由的。
我做事兒都是憑著本性,我想怎麽做就怎麽做,這個難道很重要嗎?
我是個武將,就更不需要這些東西,所以,你應該換個方法,這個對我沒用。”
“不對。”
中愈站起來,撐著桌子,臉慢慢的靠近童俊,盯著他,想要看看他到底想怎麽樣。
“什麽不對?哪裏不對?”
童俊一臉鬱悶,跟這些人打交道就是麻煩,自己已經說的很清楚了,為什麽就是不信呢,還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這小子該不會是個傻子吧。
“哪裏都不對。確實不對。”
中愈,直起身來,視線從童俊的臉上離開,他做出了自己的結論,這確實是不對。
“你是要說書嗎,哪裏不對,你說就行了,幹嘛搞得跟說繞口令一樣?
要是再不好好說話,我就沒有興趣了,咱們也就沒有必要談下去了,我的事多著呢,沒時間和你耗日子。”
童俊對於他的表現,有些不滿,現在的年輕人都這麽的不靠譜,想一出是一出嗎?
“你的態度也不對,你的來路也不對。你做的事兒了,你的規矩也不對,還有,你身邊的一切都不對,給人怪怪的感覺。
這不是一個武將,應該有的。
總結起來就說,你的整個人,都不對。”
中愈一個人在這兒分析了半天,他的頭腦一直在高速的運轉。他知道他說的這些都不會有問題,有問題的是童俊這個人。
童俊從來沒有想過他都不正常,恰恰是因為他身邊什麽都不對,這不應該是一個武將所有的。
也許,可能是時間長了,他已經自動地忽略掉了他身邊的情況,這些情況是他以前沒有注意到的。
人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都是會不斷的習慣的,那種作用叫做同化,是的,因為你會被身邊的一切慢慢的改變成他的樣子,如果你自己沒有堅持住的話。
童俊已經忘記了,他當年是怎麽來到這裏的,他似乎也想不起,為什麽會是這樣?
京師到底是個什麽情況,他為什麽,有長時間的在這裏,如果不是他一直在提醒著自己,恐怕他早就忘記了。
是啊,麻木是最大的傷害,是讓一個人忘記過去,最好的方式。
實話實說,也不知道是怎麽的,童俊,突然有種感覺,跟他說說,也許不錯。
“我也不知道該怎麽跟你說,但是我能告訴你的就是,我的確可以自己做出選擇。”
“還是不對,我猜測,你後麵的人應該不是讓你投降燕王吧。”
童俊,不知道為什麽,每次聽到投降燕王這幾個字,他的心都有一陣悸動,他甚至,想要問問中愈,為什麽他一口咬定,他就會投向燕王,而不是朝廷,就算他剛剛自己說了,他可以完全站在燕王那邊,可是難道這樣的話不能當做笑話來聽嘛,所以他猜測一定還有別的原因,讓中愈這個樣子。
而這件事情恰恰是他不能問的,如果問的話,就意味著承認他心裏真的有這麽個想法,但是他又不能把他那個認為的真相說出去。
“是啊,確確實實,沒有讓我投降燕王,但是,也沒有讓我保住今上。”
“什麽意思?”
兩不相幫,這種事在那些牆頭上做做也就算了,他好歹是堂堂的鎮江守將,難道也要做這樣的事情嗎?
中愈很是驚訝,這些人都的是怎麽想的?
難道這些善於高位的人都善於玩弄人心嗎?
“我沒有覺得我的任務有多難,或者說,我的上麵有什麽想法,你應該猜得到,隻要,大明王朝存在就行了。”
“這不可能!”
“沒什麽不可能的。你這麽聰明,難道猜不到這是什麽意思嗎?”
中愈突然想起了他之前的猜測,那一種,總有一種被別人注視著的感覺,現在看來真的。
並不是他太過於敏感,而是事實上真的有人在觀察著他們。
中愈一直都覺得這裏發生的一切都有一個推手。
不管是燕王起兵造反,還是京師裏的那些刺殺,還有錦衣衛清剿那些奸細的時候,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其他力量的幹涉,開始他一直以為那些事情,是因為暗藏的力量或者說是其他哪位勳貴手裏的力量,甚至他還考慮到了皇上,建文皇帝身邊的力量,但是經過這麽長時間的試探,還有一些打探,他們並沒有發現那些力量有過多的牽扯進來,所以他猜測至少還有一個力量出現在這裏。
難道就是這個力量?
童俊就是隸屬於這種力量下的一隻,或者說是重要的一環
“這件事兒,與太祖皇帝有關?”
這是中愈唯一能夠想得起的人。
除了他沒有誰,或者說沒有誰比他更加在意,大明天下的傳承。
這也是為什麽在太子也就是興宗康皇帝去世之後,他還是沒有選擇冊封其他的皇子為皇太子,反而選擇了嫡孫朱允文繼承皇位。
也就是說他特別的擔心,朱家的江山會流落到其他皇子身上,那個時候想必他是非常焦慮的。
有人說太祖高皇帝本來就知道,燕王朱棣會造反,也正是因為他的糾結,才助長了燕王的野心,所以,他給他的孫子留下的那個禮遺物。而那個遺物,隻不過是保護的一種方式,既然他選擇留下那個東西,也就是說他是知道燕王朱棣遲早會反的。
燕王是個什麽人,他心裏也很清楚不過了,更何況現在還有那些對燕王不利的消息,作為離京師最近的府衙,他自然對於京師的消息了如指掌。
“難道你忘了,你做的那些事,對於我們來說,那並不重要,燕王姓朱就行了,這天下還是朱家天下,我是個武將,對於你們文人的那些東西,我不想理解,也不想知道。”
“理由,我需要一個理由。”
中愈有些氣憤,怪不得朱允炆敗的那樣快,恐怕報著這樣想法的人太多太多了。
“哈哈哈,沒有什麽理由,年輕人,你魔障了,不是任何一件事都需要理由的。
我做事兒都是憑著本性,我想怎麽做就怎麽做,這個難道很重要嗎?
我是個武將,就更不需要這些東西,所以,你應該換個方法,這個對我沒用。”
“不對。”
中愈站起來,撐著桌子,臉慢慢的靠近童俊,盯著他,想要看看他到底想怎麽樣。
“什麽不對?哪裏不對?”
童俊一臉鬱悶,跟這些人打交道就是麻煩,自己已經說的很清楚了,為什麽就是不信呢,還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這小子該不會是個傻子吧。
“哪裏都不對。確實不對。”
中愈,直起身來,視線從童俊的臉上離開,他做出了自己的結論,這確實是不對。
“你是要說書嗎,哪裏不對,你說就行了,幹嘛搞得跟說繞口令一樣?
要是再不好好說話,我就沒有興趣了,咱們也就沒有必要談下去了,我的事多著呢,沒時間和你耗日子。”
童俊對於他的表現,有些不滿,現在的年輕人都這麽的不靠譜,想一出是一出嗎?
“你的態度也不對,你的來路也不對。你做的事兒了,你的規矩也不對,還有,你身邊的一切都不對,給人怪怪的感覺。
這不是一個武將,應該有的。
總結起來就說,你的整個人,都不對。”
中愈一個人在這兒分析了半天,他的頭腦一直在高速的運轉。他知道他說的這些都不會有問題,有問題的是童俊這個人。
童俊從來沒有想過他都不正常,恰恰是因為他身邊什麽都不對,這不應該是一個武將所有的。
也許,可能是時間長了,他已經自動地忽略掉了他身邊的情況,這些情況是他以前沒有注意到的。
人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都是會不斷的習慣的,那種作用叫做同化,是的,因為你會被身邊的一切慢慢的改變成他的樣子,如果你自己沒有堅持住的話。
童俊已經忘記了,他當年是怎麽來到這裏的,他似乎也想不起,為什麽會是這樣?
京師到底是個什麽情況,他為什麽,有長時間的在這裏,如果不是他一直在提醒著自己,恐怕他早就忘記了。
是啊,麻木是最大的傷害,是讓一個人忘記過去,最好的方式。
實話實說,也不知道是怎麽的,童俊,突然有種感覺,跟他說說,也許不錯。
“我也不知道該怎麽跟你說,但是我能告訴你的就是,我的確可以自己做出選擇。”
“還是不對,我猜測,你後麵的人應該不是讓你投降燕王吧。”
童俊,不知道為什麽,每次聽到投降燕王這幾個字,他的心都有一陣悸動,他甚至,想要問問中愈,為什麽他一口咬定,他就會投向燕王,而不是朝廷,就算他剛剛自己說了,他可以完全站在燕王那邊,可是難道這樣的話不能當做笑話來聽嘛,所以他猜測一定還有別的原因,讓中愈這個樣子。
而這件事情恰恰是他不能問的,如果問的話,就意味著承認他心裏真的有這麽個想法,但是他又不能把他那個認為的真相說出去。
“是啊,確確實實,沒有讓我投降燕王,但是,也沒有讓我保住今上。”
“什麽意思?”
兩不相幫,這種事在那些牆頭上做做也就算了,他好歹是堂堂的鎮江守將,難道也要做這樣的事情嗎?
中愈很是驚訝,這些人都的是怎麽想的?
難道這些善於高位的人都善於玩弄人心嗎?
“我沒有覺得我的任務有多難,或者說,我的上麵有什麽想法,你應該猜得到,隻要,大明王朝存在就行了。”
“這不可能!”
“沒什麽不可能的。你這麽聰明,難道猜不到這是什麽意思嗎?”
中愈突然想起了他之前的猜測,那一種,總有一種被別人注視著的感覺,現在看來真的。
並不是他太過於敏感,而是事實上真的有人在觀察著他們。
中愈一直都覺得這裏發生的一切都有一個推手。
不管是燕王起兵造反,還是京師裏的那些刺殺,還有錦衣衛清剿那些奸細的時候,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其他力量的幹涉,開始他一直以為那些事情,是因為暗藏的力量或者說是其他哪位勳貴手裏的力量,甚至他還考慮到了皇上,建文皇帝身邊的力量,但是經過這麽長時間的試探,還有一些打探,他們並沒有發現那些力量有過多的牽扯進來,所以他猜測至少還有一個力量出現在這裏。
難道就是這個力量?
童俊就是隸屬於這種力量下的一隻,或者說是重要的一環
“這件事兒,與太祖皇帝有關?”
這是中愈唯一能夠想得起的人。
除了他沒有誰,或者說沒有誰比他更加在意,大明天下的傳承。
這也是為什麽在太子也就是興宗康皇帝去世之後,他還是沒有選擇冊封其他的皇子為皇太子,反而選擇了嫡孫朱允文繼承皇位。
也就是說他特別的擔心,朱家的江山會流落到其他皇子身上,那個時候想必他是非常焦慮的。
有人說太祖高皇帝本來就知道,燕王朱棣會造反,也正是因為他的糾結,才助長了燕王的野心,所以,他給他的孫子留下的那個禮遺物。而那個遺物,隻不過是保護的一種方式,既然他選擇留下那個東西,也就是說他是知道燕王朱棣遲早會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