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中愈陪在母親身邊,是其他人都願意看到的局麵。
中愈自己也有一些感慨,他已經好久沒有這樣做過了,就算是他在京師,這樣的情況也並不是很多。
不過他立馬就擺正了心態,這個時候要讓一家人開開心心的。
“大哥。”
“都在啊。”
方家的弟弟妹妹們都在跟方中愈打招唿,所以方中也一一的點頭示意。
“你啊,現在終於也輪到你了,我也該放心了,實在是操的心太多了。”
方鄭氏說的是心裏話,如今她的年歲越來越大,而且自己兒子老是不成親的話,幾個女兒也不好出嫁。
甚至他們也都學自己的大哥一樣,大哥不結婚他們也不結。
所以呢,她真是操碎了心,每次去別的誥命夫人家裏拜訪,別人總會拿這些事情來說,她也隻能說由著兒女。
雖然說表麵上其他人沒有什麽太多的想法,但是背地裏的閑言碎語還是有不少的。
畢竟方中愈的朝廷樹敵也不少,陰陽怪氣,亂說話的人還是存在的
“母親,知道您最辛苦了,這些年孩兒已經長大了,接下來的事情您就和父親安享晚年,弟弟妹妹們都有他們各自的事情,甚至可以說方家越來越好了,所以您不用覺得愧疚祖先。”
方中愈知道自己的母親老是覺得自己愧對方家先祖。
所以呀,一直都有些自責。
方中愈可不想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下去。
要是母親真的有什麽不好的地方,他可真的要愧疚了。
所以呀,還是得多勸勸。
方鄭氏也不真的是一個老古董,也不是一個固執的人。
隻是有些時候,總是會想一些讓她自己難受的事情。
那就是覺得因為她的緣故,所以孩子們也不成親。
“好好好,接下來等你的事情一了。
我就不操心了,隻是啊,你這些弟弟妹妹們,你還是要多關注一些。
如今雖然有各自的事情,而且也讓他們做的那些事情都很危險。”
方中愈攙扶著自己的母親在院子裏溜達,走過迴廊的時候,母親留過頭來說了他一句。
“啊?”
“怎麽,還要瞞著我?
你讓你的弟弟妹妹們,學習兵法,研究天文地理,還有什麽機械製造,真當我不知道?”
說起這個方鄭氏就有一些來氣,方中愈做什麽不好。
非要把大家都帶上。
她本來以為自己的兒子女兒一個個都可以正常出嫁娶親,可是現在呢,都被耽誤了。
“額,母親,孩兒知錯了。”
方中愈一年來看,他哪裏想到母親居然什麽都清楚,隻是之前居然從來都沒有提起過。
也不知道近期是受了什麽刺/激,突然把這個事情說了出來。
“唉,別看你現在一下認錯,但是我知道你心裏呀,從來都沒有覺得自己做錯了。
我也管不住你,他們呢都聽你的,既然自己有想法,那就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吧。
我和你父親隻是希望你們都好,以後的事我們也不想管了。”
“是,您安享晚年就好。孩兒會看著他們的。”
方中愈隻能這樣安慰她,不能做其他的事情,當然也不會因為這件事情對母親有什麽特別的看法,母親也是出於關心他們的角度才說出這樣的話。
其他的弟弟妹妹們這個時候也不敢說話,隻能看著方中愈。
方鄭氏似乎也已經想開了,她心裏真的是這樣打算的,隻要這件事情一過去,其他的事兒她都不想再操心了。
人是一個社交動物,也就是說隻要在有人的地方,那麽大家都要進行適當的社交活動,否則的話就會把所有的事情都忘記掉。
這個時候也是最好的能夠產生親密關係的時候。
所以呀,人與人之間就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聯係。
人情關係就是這樣存在的。
它區別於親情和愛情。
具體的表現形式更多的是友情。
在方中愈要成親的時候,很多人都在忙碌的準備著。
他們要在自己的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方中愈辦好一件大喜事兒。
這也是他們明麵上能夠做的事情。
至於暗地裏他們會夾雜多少東西,其他人就沒有本事知道了。
方府的下人們如今都非常的高興,方府給他們的待遇不低。
這些年方府基本上都沒有進太多的新人,反而都是之前的那些人培養起來的。
在加上他們又結婚生子,最後還可以跟小少爺們一起學習。
方家沒有把他們當作奴隸,但是他們願意依附於放假,這就已經成為了一個大家族的雛形。
朝廷大臣們其實很羨慕方中愈的這種方式,他們也希望自己家的仆人能夠達到這種狀態。
但是不管他們怎麽做,都沒有辦法讓家裏和那些仆人們有著如此親密的關係。
原因有很多,更多的是因為人不一樣。
就算他們不斷的模仿,也沒有辦法達到那個狀態。
所以在那之後便沒有人再去嚐試,隻要維持之前的狀態,不改變就好。
不是人人都和方中愈一樣,有著那一種更加平等的思想,所以呀,其他人就算認為方中愈是個怪胎,也不會有更多的考慮。
這一次辦喜事而他們的賞錢肯定會很多,所以這些人都是急急忙忙的,一直都在忙碌著,生怕自己做不好。
讓一個人主動的去做某些事情肯定是有原因的,他們沒有用打罵,沒有用嗬斥,但每個人都很努力。
從這裏也可以看出來,整個方家都是團結向上的,更重要的是他們看中方中愈,一定會給他們帶來更好的生活。
每一個方家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對於他們來講高興的事情一直都沒有少過,隻是如今越來越多了。
再說了,他們也跟其他老百姓一樣關注著方中愈的大事情。
如今少爺終於要成親了,很多人都很高興。
這裏麵有不少的人當初和方中愈一起長大,如今孩子都可以打醬油了,方中愈還沒有成親,自然是著急忙慌的。
他們一起聊天的時候還會提到當初和小方大人,也就是他們自家少爺一起聊天的場景,說的大家是哈哈大笑。
熱熱鬧鬧團結一切的方家,讓很多家庭都羨慕。
隻是他們知道有些事情是羨慕不來的,畢竟相方中愈這樣的家庭,根本就和其他的人不一樣。
正因為有方中愈的存在,所以有些事情就變得不一樣。
方家也是如此,大家都早已習慣了這種模式。
所以勤勤懇懇的做事情,終究要比那些混吃等死要好。
更重要的是,有些人跟著方中愈做事情已經成了家,而且能夠孝敬家裏的父母。
對於自家村子裏的人也有幫助,那麽這些人就一定會跟方家站在一起,而不是走向方家的對立麵。
更重要的是有些人心裏非常的清楚,如今這種生活就是因為方中愈帶來的。
所以他們會費盡自己的心思保護這種生活,如果真的出了什麽事情的話,根本就沒有辦法。
方中愈現在也非常的清楚,以前他不明白為什麽,當一個家族出了事情之後,很多人願意慷慨赴死。
更多的是因為他們知道,如果主家倒了,不管他們有多強大,都會被蠶食的一幹二淨,甚至是屍骨都留不下來。
所以保證他們可以好好的活著,就是最大的幸福。
其他人不可能替代方中愈的位置,那麽對於他們來說就非常的危險了。
所以包括方中愈,讓方中愈也更加健康,安全的活下去那就是重中之重。
方中愈也發揮了自己最大的話癆本事,說的幾句話都得母親非常的開心。
至少這樣下來母親不會在更多的時間來考慮一些事情,把自己都弄得鬱鬱寡歡。
到了母親這個年紀,方中愈多少還是有些擔心的。
畢竟在這個時代沒有那麽先進的醫療技術,稍微有點問題可能就是致命的。
所以他還是希望能夠有多的時間陪陪父母,至少不會再出了問題之後束手無策。
還好的就是方中愈之前一直都在支持醫學院的擴張,所以軍事醫院在各地的指揮分院基本上都在強有力的進行著。
各地的大夫們也在接受著培訓,隻要他們願意學習,朝廷現在願意把那些醫學知識分享。
方中愈也許做不到能夠活死人肉白骨的本事,但是他還是希望能夠用自己的力量將大明的醫療體係建立起來,讓更多的人能夠享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
聽起來目標10分的偉大,但也僅僅是個目標而已,方中愈能夠督促的就是讓他們去做這樣的事情,可並不意味著那些事情一定會成功。
這樣溫馨和諧的場麵,讓很多人都是羨慕方家的。
那些下人們也非常的鎮定,至少隻要這樣的場景還在,意味著方家沒有出什麽變動,他們的家依然就是安全的。
方中愈能夠陪著母親說話,那些下人們自然還在忙著自己手中的事,不過隻要方鄭氏還在,他們就不會太擔心。
這說明方中愈依然很穩定的在做著自己手中的事情。
因為隻有這樣,他才能夠更多的讓自己的母親放心,而不去有其他更多意外的想法。
傍晚時分,方孝孺迴來了。
如今的他雖然沒有像之前那麽忙碌,但更多的是把心思花在自己的學說上麵。
按照之前他和方中愈所溝通的,不需要真正的去和其他人做非常強烈的辯論。
因為彼此所存在的層麵是不一樣的,所以更多的情況下交流溝通,都是一些淺層次的辯論,教給學生們去做,由他們去做會比較好。
大家不一樣,所以誰也說服不了誰。
既然都說服不了,那也就沒有必要做太多的事情了。
這個時候他們更多的看重的是如何能把自己手中的話題讓更多的人能夠關注到和信服。
既然還沒有到生死仇敵的份上,那麽隻要想方設法讓自己的學說,有更多的人知道支持就可以了,隻要不打生打死,現在都還在可控範圍之內。
隻是可惜做這樣的改變,現在這種渠道還算是太慢了,就算是官方不斷的宣傳,大明宣傳部如今掌控的方向越來越多,依然沒有辦法覆蓋到全國各地。
主要是路途遙遠,再加上傳播方式有限,老百姓雖然在這些年來學識提高了不少,但終究還是有限的。
方中愈心裏很清楚,當他沒有真正的做到將這些有質的改變的時候,現在所帶來的一切都隻是普通事情的簡單改變。
這一點方孝孺也清楚,所以他現在做的就是以京師為點向四麵擴散。
廣收學子甚至讓學生在收學生,這件事情一直都在做,方孝孺作為他們的師傅和師公,已經讓很多的人跟著他一起學習了。
方孝孺要做的自然不是像宗教一般傳播這些知識,他要做的是讓更多的人通過理解而去,而不是宣傳和忽悠。
因為太多的人想法不一樣,所以這樣的事情一直都有更多的人來做。
他們需要做的就是讓更多的人能夠往一處方向,是沒有強求他們,一定要完全的相信,但隻要有這方麵的概念,能夠選擇支持就已經很不錯了。
這是很多儒家思想的代表人都在做的事情,不管各個流派大的方麵,小的方麵都是這樣做的。
“中愈迴來了嗎?”
方孝孺剛從轎子裏出來,立馬就問守門的侍衛。
“老爺,迴來了。”
方孝孺聽到迴答之後,立馬扭頭說了一句:“去找少爺,讓他來書房一趟。”
“是。”
方孝孺一進門沒多久就派人來找方中愈,按照他自己的想法,看樣子是有事情。
聽到安排的小廝,立馬就來尋找方中愈。
老爺以前從來沒有如此的緊迫過,他們也猜測是不是發生了什麽事情,所以在這個時候立馬就離開去尋找方中愈了。
方府如今越來越大,但絲毫不影響他們傳遞信息的及時性,所以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方中愈的耳中。
小十二附在方中愈耳邊向他說了父親召見他的話。
方中愈點了點頭。
“母親,父親迴來了,孩兒現在去看看父親。”
“去吧。”
中愈自己也有一些感慨,他已經好久沒有這樣做過了,就算是他在京師,這樣的情況也並不是很多。
不過他立馬就擺正了心態,這個時候要讓一家人開開心心的。
“大哥。”
“都在啊。”
方家的弟弟妹妹們都在跟方中愈打招唿,所以方中也一一的點頭示意。
“你啊,現在終於也輪到你了,我也該放心了,實在是操的心太多了。”
方鄭氏說的是心裏話,如今她的年歲越來越大,而且自己兒子老是不成親的話,幾個女兒也不好出嫁。
甚至他們也都學自己的大哥一樣,大哥不結婚他們也不結。
所以呢,她真是操碎了心,每次去別的誥命夫人家裏拜訪,別人總會拿這些事情來說,她也隻能說由著兒女。
雖然說表麵上其他人沒有什麽太多的想法,但是背地裏的閑言碎語還是有不少的。
畢竟方中愈的朝廷樹敵也不少,陰陽怪氣,亂說話的人還是存在的
“母親,知道您最辛苦了,這些年孩兒已經長大了,接下來的事情您就和父親安享晚年,弟弟妹妹們都有他們各自的事情,甚至可以說方家越來越好了,所以您不用覺得愧疚祖先。”
方中愈知道自己的母親老是覺得自己愧對方家先祖。
所以呀,一直都有些自責。
方中愈可不想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下去。
要是母親真的有什麽不好的地方,他可真的要愧疚了。
所以呀,還是得多勸勸。
方鄭氏也不真的是一個老古董,也不是一個固執的人。
隻是有些時候,總是會想一些讓她自己難受的事情。
那就是覺得因為她的緣故,所以孩子們也不成親。
“好好好,接下來等你的事情一了。
我就不操心了,隻是啊,你這些弟弟妹妹們,你還是要多關注一些。
如今雖然有各自的事情,而且也讓他們做的那些事情都很危險。”
方中愈攙扶著自己的母親在院子裏溜達,走過迴廊的時候,母親留過頭來說了他一句。
“啊?”
“怎麽,還要瞞著我?
你讓你的弟弟妹妹們,學習兵法,研究天文地理,還有什麽機械製造,真當我不知道?”
說起這個方鄭氏就有一些來氣,方中愈做什麽不好。
非要把大家都帶上。
她本來以為自己的兒子女兒一個個都可以正常出嫁娶親,可是現在呢,都被耽誤了。
“額,母親,孩兒知錯了。”
方中愈一年來看,他哪裏想到母親居然什麽都清楚,隻是之前居然從來都沒有提起過。
也不知道近期是受了什麽刺/激,突然把這個事情說了出來。
“唉,別看你現在一下認錯,但是我知道你心裏呀,從來都沒有覺得自己做錯了。
我也管不住你,他們呢都聽你的,既然自己有想法,那就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吧。
我和你父親隻是希望你們都好,以後的事我們也不想管了。”
“是,您安享晚年就好。孩兒會看著他們的。”
方中愈隻能這樣安慰她,不能做其他的事情,當然也不會因為這件事情對母親有什麽特別的看法,母親也是出於關心他們的角度才說出這樣的話。
其他的弟弟妹妹們這個時候也不敢說話,隻能看著方中愈。
方鄭氏似乎也已經想開了,她心裏真的是這樣打算的,隻要這件事情一過去,其他的事兒她都不想再操心了。
人是一個社交動物,也就是說隻要在有人的地方,那麽大家都要進行適當的社交活動,否則的話就會把所有的事情都忘記掉。
這個時候也是最好的能夠產生親密關係的時候。
所以呀,人與人之間就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聯係。
人情關係就是這樣存在的。
它區別於親情和愛情。
具體的表現形式更多的是友情。
在方中愈要成親的時候,很多人都在忙碌的準備著。
他們要在自己的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方中愈辦好一件大喜事兒。
這也是他們明麵上能夠做的事情。
至於暗地裏他們會夾雜多少東西,其他人就沒有本事知道了。
方府的下人們如今都非常的高興,方府給他們的待遇不低。
這些年方府基本上都沒有進太多的新人,反而都是之前的那些人培養起來的。
在加上他們又結婚生子,最後還可以跟小少爺們一起學習。
方家沒有把他們當作奴隸,但是他們願意依附於放假,這就已經成為了一個大家族的雛形。
朝廷大臣們其實很羨慕方中愈的這種方式,他們也希望自己家的仆人能夠達到這種狀態。
但是不管他們怎麽做,都沒有辦法讓家裏和那些仆人們有著如此親密的關係。
原因有很多,更多的是因為人不一樣。
就算他們不斷的模仿,也沒有辦法達到那個狀態。
所以在那之後便沒有人再去嚐試,隻要維持之前的狀態,不改變就好。
不是人人都和方中愈一樣,有著那一種更加平等的思想,所以呀,其他人就算認為方中愈是個怪胎,也不會有更多的考慮。
這一次辦喜事而他們的賞錢肯定會很多,所以這些人都是急急忙忙的,一直都在忙碌著,生怕自己做不好。
讓一個人主動的去做某些事情肯定是有原因的,他們沒有用打罵,沒有用嗬斥,但每個人都很努力。
從這裏也可以看出來,整個方家都是團結向上的,更重要的是他們看中方中愈,一定會給他們帶來更好的生活。
每一個方家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對於他們來講高興的事情一直都沒有少過,隻是如今越來越多了。
再說了,他們也跟其他老百姓一樣關注著方中愈的大事情。
如今少爺終於要成親了,很多人都很高興。
這裏麵有不少的人當初和方中愈一起長大,如今孩子都可以打醬油了,方中愈還沒有成親,自然是著急忙慌的。
他們一起聊天的時候還會提到當初和小方大人,也就是他們自家少爺一起聊天的場景,說的大家是哈哈大笑。
熱熱鬧鬧團結一切的方家,讓很多家庭都羨慕。
隻是他們知道有些事情是羨慕不來的,畢竟相方中愈這樣的家庭,根本就和其他的人不一樣。
正因為有方中愈的存在,所以有些事情就變得不一樣。
方家也是如此,大家都早已習慣了這種模式。
所以勤勤懇懇的做事情,終究要比那些混吃等死要好。
更重要的是,有些人跟著方中愈做事情已經成了家,而且能夠孝敬家裏的父母。
對於自家村子裏的人也有幫助,那麽這些人就一定會跟方家站在一起,而不是走向方家的對立麵。
更重要的是有些人心裏非常的清楚,如今這種生活就是因為方中愈帶來的。
所以他們會費盡自己的心思保護這種生活,如果真的出了什麽事情的話,根本就沒有辦法。
方中愈現在也非常的清楚,以前他不明白為什麽,當一個家族出了事情之後,很多人願意慷慨赴死。
更多的是因為他們知道,如果主家倒了,不管他們有多強大,都會被蠶食的一幹二淨,甚至是屍骨都留不下來。
所以保證他們可以好好的活著,就是最大的幸福。
其他人不可能替代方中愈的位置,那麽對於他們來說就非常的危險了。
所以包括方中愈,讓方中愈也更加健康,安全的活下去那就是重中之重。
方中愈也發揮了自己最大的話癆本事,說的幾句話都得母親非常的開心。
至少這樣下來母親不會在更多的時間來考慮一些事情,把自己都弄得鬱鬱寡歡。
到了母親這個年紀,方中愈多少還是有些擔心的。
畢竟在這個時代沒有那麽先進的醫療技術,稍微有點問題可能就是致命的。
所以他還是希望能夠有多的時間陪陪父母,至少不會再出了問題之後束手無策。
還好的就是方中愈之前一直都在支持醫學院的擴張,所以軍事醫院在各地的指揮分院基本上都在強有力的進行著。
各地的大夫們也在接受著培訓,隻要他們願意學習,朝廷現在願意把那些醫學知識分享。
方中愈也許做不到能夠活死人肉白骨的本事,但是他還是希望能夠用自己的力量將大明的醫療體係建立起來,讓更多的人能夠享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
聽起來目標10分的偉大,但也僅僅是個目標而已,方中愈能夠督促的就是讓他們去做這樣的事情,可並不意味著那些事情一定會成功。
這樣溫馨和諧的場麵,讓很多人都是羨慕方家的。
那些下人們也非常的鎮定,至少隻要這樣的場景還在,意味著方家沒有出什麽變動,他們的家依然就是安全的。
方中愈能夠陪著母親說話,那些下人們自然還在忙著自己手中的事,不過隻要方鄭氏還在,他們就不會太擔心。
這說明方中愈依然很穩定的在做著自己手中的事情。
因為隻有這樣,他才能夠更多的讓自己的母親放心,而不去有其他更多意外的想法。
傍晚時分,方孝孺迴來了。
如今的他雖然沒有像之前那麽忙碌,但更多的是把心思花在自己的學說上麵。
按照之前他和方中愈所溝通的,不需要真正的去和其他人做非常強烈的辯論。
因為彼此所存在的層麵是不一樣的,所以更多的情況下交流溝通,都是一些淺層次的辯論,教給學生們去做,由他們去做會比較好。
大家不一樣,所以誰也說服不了誰。
既然都說服不了,那也就沒有必要做太多的事情了。
這個時候他們更多的看重的是如何能把自己手中的話題讓更多的人能夠關注到和信服。
既然還沒有到生死仇敵的份上,那麽隻要想方設法讓自己的學說,有更多的人知道支持就可以了,隻要不打生打死,現在都還在可控範圍之內。
隻是可惜做這樣的改變,現在這種渠道還算是太慢了,就算是官方不斷的宣傳,大明宣傳部如今掌控的方向越來越多,依然沒有辦法覆蓋到全國各地。
主要是路途遙遠,再加上傳播方式有限,老百姓雖然在這些年來學識提高了不少,但終究還是有限的。
方中愈心裏很清楚,當他沒有真正的做到將這些有質的改變的時候,現在所帶來的一切都隻是普通事情的簡單改變。
這一點方孝孺也清楚,所以他現在做的就是以京師為點向四麵擴散。
廣收學子甚至讓學生在收學生,這件事情一直都在做,方孝孺作為他們的師傅和師公,已經讓很多的人跟著他一起學習了。
方孝孺要做的自然不是像宗教一般傳播這些知識,他要做的是讓更多的人通過理解而去,而不是宣傳和忽悠。
因為太多的人想法不一樣,所以這樣的事情一直都有更多的人來做。
他們需要做的就是讓更多的人能夠往一處方向,是沒有強求他們,一定要完全的相信,但隻要有這方麵的概念,能夠選擇支持就已經很不錯了。
這是很多儒家思想的代表人都在做的事情,不管各個流派大的方麵,小的方麵都是這樣做的。
“中愈迴來了嗎?”
方孝孺剛從轎子裏出來,立馬就問守門的侍衛。
“老爺,迴來了。”
方孝孺聽到迴答之後,立馬扭頭說了一句:“去找少爺,讓他來書房一趟。”
“是。”
方孝孺一進門沒多久就派人來找方中愈,按照他自己的想法,看樣子是有事情。
聽到安排的小廝,立馬就來尋找方中愈。
老爺以前從來沒有如此的緊迫過,他們也猜測是不是發生了什麽事情,所以在這個時候立馬就離開去尋找方中愈了。
方府如今越來越大,但絲毫不影響他們傳遞信息的及時性,所以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方中愈的耳中。
小十二附在方中愈耳邊向他說了父親召見他的話。
方中愈點了點頭。
“母親,父親迴來了,孩兒現在去看看父親。”
“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