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是一定的,無論是自己選擇改變,還是被別人逼迫的改變。
人世間有太多不得已的事情,而那些不得已的事情都在強迫著人們成長。
方中愈也不例外。
方中愈很是煩心,來這裏這麽久,除了最開始平叛戰爭,情況不明的時候他有過憂慮。
後來的他一直都很淡定。
不管是做什麽事情,想的都非常清楚。
至少在這種狀態下,他從來沒有擔心過這些。
可是現如今。
之前從來沒有出現過的人,現在一個個都跳出來。
他派遣出去的人現在基本上都受到各種各樣的阻撓。
甚至有人在暗中泄露他們潛藏的人的消息,所以有些地方的錦衣衛遭受了重大的打擊。
這是他不能夠接受的。
有人在挑戰他的權威,所以對於這些事情方中愈不希望再受到其他人的影響。
朝廷裏還有敵人,方中愈直都清楚。
可是他沒有想到在這麽關鍵的時刻,居然還有人出來拖他的後腿。
方中愈心裏很清楚,他還沒有強大到,讓整個朝廷都以他為尊的地步。
所以他並不奢望自己所做的什麽事情一出來就有無數的人支持。
所以在更多的情況下,他都是以談判交換來贏得別人的支持,當然前提是他出的主意確實夠好。
不過,靠自己的本事的時候也是有的。
個人魅力嘛。
他有的。
所以這些年來,很多政策都無比強大的執行下去。
大明的改變就取決於這些。
對於更多的人來講他們如何能夠獲得益處。,如何能夠讓自己手中的東西,獲得更多才是最重要的。
可是現在偏偏有人想要掀翻這個台子。
方中愈所做的一切自認為在獲得利益的同時,也保證了更多人的利益,讓百姓們能夠過得更好。
可是現在他忽然覺得在某種情況下,有些人是不可信的,或者說根本就沒必要支持他們。
看來自己還是太仁慈了,讓有些人覺得還有情可原,有事兒可做。
明明沒有什麽大事,可是京師裏的百姓卻突然覺得有些壓抑,之前因為方中愈要去成親的事情似乎也變得沒有那麽歡快了。
京師裏的搜索依然在進行之中。
錦衣衛下麵的人壓力也很大,他們突然發現之前跟他們友好相處的錦衣衛,似乎沒有之前那麽好相處啊。
所以不得不拚命的按照他們要求快速的做著事情,查看著周圍的情報,似乎如果自己做不好的話,可能會隨時丟掉性命。
錦衣衛是不濫殺人,但不代表他們不會殺人,也許是這些年的和平相處,讓他們已經忘記了當初太祖高皇帝時期被錦衣衛支配的恐懼。
“京師裏,如今不太平是嗎?”
建文皇帝朱允炆邊批改奏折邊說道。
“陛下,確實是有一些消息,之前小的們沒有實打實的證據,所以就沒有向您匯報。”
司禮監太監李易迴答道。
如今通政司的權力越來越大,所以司禮監的作用反而被限製了,不過這也是方中愈建議建文皇帝朱允文做的。
方中愈可不希望後期太監的權力越來越大,造成曆史上那些權閹出現的局麵。
所以教他們讀書寫字,但卻不會給予太多的權力,通政司已經分出了他們大多數的權力。
“說。”
“錦衣衛正在京中四處搜捕,至於搜捕何人,小的們不知道。”
李易看了看皇上的臉色。
在皇帝身邊時時刻刻關注皇帝的所思所想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他必須要確定建文皇帝朱允炆現在這個時候的心情到底是如何的,如果心情好他就多說幾句,如果心情不好,他會選擇立馬閉嘴。
這些年他在宮中謹小慎微,慢慢的才爬到如今這個位置。
可以說皇帝之前把身邊有用的人都派出去了,他們這些能力不大,但卻能夠辦事的人漸漸受到了重用。
皇帝派遣身邊可用的太監去了各個重要的部門,甚至是皇家軍事學院都有太監所在。
所有重要的貿易相關都有內監監督。
在這種情況下,建文皇帝朱允炆還是相信他們的。
方中愈對此其實是選擇支持的,畢竟不管是他的人還是其他的人都需要受到監督,皇帝也不希望自己手中的權力和利益被其他人輕視,所以有一部分這樣的人幫助他來看,這是非常合適的。
李易等了一會兒,發現皇帝並沒有說話,所以他也就閉了嘴。
建文皇帝朱允炆這個時候確實停頓了一下。
“中愈那邊沒有消息報上來嗎?”
“陛下,暫時沒有。”
他也無意隱瞞,隻不過還是特意在語言上進行了一番修飾,暫時沒有,也許在路上了,也許小方大人正在準備。
這個時候要是隨隨便便亂說話,可是會得罪大人物的。
況且別人可能不清楚,他們這些在皇帝身邊伺候的人,自然知道小方大人與皇帝之間的關係到底有多親密。
就算是這些年來,兩人的年歲漸長,也從未見過他們有太多翻臉的時候,甚至可以說皇帝有時候還得聽小方大人的意見。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是把自己的小命保住才最重要,隻要兩人之間沒有太大的衝突,又不會影響到他們,自然就不需要有太多的話來說了。
“哦,朕知道了,如果有消息讓他們立馬送來。”
皇帝聽了比他內心裏還是詫異的,忠於從來沒有這樣過,如果有大規模的行動或者有什麽其他自己做不了主的事情,一定會向他匯報的,就算是來聽個意見,也是會做的,從來沒有想過這樣。
隻有一種情況,出了特別著急的事情,或者說連他自己也拿不準的事情。
建文皇帝朱允炆放下了筆起身。
“陛下,您要去哪裏?”
李易看見皇帝站起身來,立馬君前侍駕。
他們這些人活著就是靠眼色。
自己要是不努力的話,被懲罰了也是自己倒黴,跟其他人沒有關係。
“去皇後宮中。”
這倒是很正常,金融皇帝朱允文,有的時候煩心事一來就會去皇後宮中坐坐。
皇後是個了不起的人,在很大的程度上幫助了建文皇帝朱允炆很多,這些年在民間的唿聲也很高。
不僅僅是建立那些幼兒園。
皇後娘娘作為女強人的典範,讓更多的婦女羨慕。
這對於那些解放婦女運動,其實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對於這件事情,很多人都有不同的想法。
因為方中愈的大力支持,所以有人積極支持皇後娘娘做了表率,他們也更願意把這件事情做好。
可以,恰恰是因為方中愈的支持,所以很多人就會反對。
不是別的原因,隻是為了反對而反對。
皇帝的身邊總是會跟著很多人呢
以前是跟著那些太監和宮女。
現如今跟得更多的卻是通鎮斯合適你見的人
這個事情看起來也非常的正常。
在之前皇帝熱幸運遊山玩水,自然會是,之前那種情況,而如今它更多的是踏踏實實做事情。
所以跟在他身邊的都是幫忙處理政事的。
皇帝有心事,其他人自然也不敢大聲的說話,跟在後麵小心謹慎的伺候著。
在宮中這些年,皇帝和皇後越來越仁慈,但是不代表他們沒有殺人的權力。
皇權的威嚴依然存在,所以他們盡可能的讓自己不犯錯誤。
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把自己保護好。
皇帝雖然是有心事,但在前麵還是慢慢的走著,最後終於走到了,皇後的寢宮。
“皇上駕到。”
“臣妾叩見陛下。”
“起來吧。”
皇帝就算是之前有想法,現在在皇後麵前還是帶著笑容。
皇後這段時間有自己的事情,她一直都忙碌著幼兒園的建設。
甚至在京師醫院,還希望,那些醫生為,婦女診斷。
推動這件事情的過程還是比較曲折的,因為光憑她出麵還不能說服更多的人。
“陛下不太開心?是遇到什麽事情了嗎?”
皇後娘娘秉退了左右。
房間裏隻剩下他們兩個人。
“皇後,這段時間,朕發現,朕的江山,或許有更大的危險了。”
“啊。”
皇後驚唿了一聲。
以前皇帝也會開口和他討論一些,國家上的事兒當然並不是為了讓她幹政,隻是有些事情他不能和其他人說隻能和皇後說。
現在皇帝突然說出這樣的話,讓皇後有些吃驚,甚至隱隱約約覺得不太平。
“陛下,您千萬不要這樣說,金口一開會出事兒的。”
在皇後娘娘看來,如今他們所做的事情都是非常好的事情,百姓歸心,群臣願意出全力,幫助朝廷,可以說是比任何時候都好。
現在這種狀況下怎麽會出問題呢?所以他覺得皇帝這個時候有些多慮了。
她可不希望出各種各樣的意外,皇帝要是多想了,會影響到整個帝國的運轉。
她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把皇帝的想法糾正過來。
“皇後,不是朕有別的想法,隻是現在確確實實,朕突然有了壓力,那就是或許在更多的情況下現在,比之前要好,但危機也更多。”
“陛下,您說。
臣妾聽著呢。”
這個時候皇帝稍微冷靜了下來,皇後也慢慢開始了自己的傾聽之旅。
對於他們兩個人來講,現在根本就不需要有其他的溝通。
更多的是需要聽皇帝自己來說,皇後來聽。
“在之前,中愈也曾經告訴朕,那個時候,帝國的西方有很強大的敵人,那個時候有些擔驚受怕,雖然國內的平叛戰爭一直都沒有結束,甚至處於最為難的時候。
但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甚至是讓所有的人都以為,最終會被皇叔打敗。
可朕在最後堅持了下來,也得到了中愈和其他大臣們的支持。
這才有了後麵的建文改革。”
皇帝一邊說一邊喝著茶水,對於這些事情他從來沒有跟其他人講過,這可以說是他內心的感受。
“再到後來真又聽說那個最強大的敵人,他們的帝國分/裂了,因為那一位皇帝死了。
中愈把這個消息告訴朕的時候,朕可以說是又開心,又有一些惋惜。”
皇後娘娘就算實在不懂國事,再蠢笨,或者說其他的想法。
現在也懂得皇帝的說法了。
皇帝高興是因為這樣一個敵人終於可以不再麵對了,他心裏非常的清楚,能夠讓方中愈稱之為敵人的人一定會非常的強大,不然不會引起方中愈的重視,畢竟以方中愈手中的力量。
根本就不用懼怕任何人。
惋惜也是一樣的。
建文皇帝朱允文自認為是一代雄主,超越了太祖高皇帝,自然是希望能夠有更多的功績能夠支撐他現如今的名聲。
可是那個時候功績沒有什麽比得上一場戰爭的勝利來得更快。
甚至可以說在那個時候,如果建文皇帝朱允文帶領著大明的軍隊和帖木兒帝國的大軍打一場勝仗,恐怕他現在的名聲會更好。
這樣的道理其實也非常的簡單,那就是對於這些人來說,皇帝要麽開疆拓土,隻要他能夠打一場勝仗,讓更多的人在這件事情上堅持下去。
皇帝一定會成為最強大的帝王。
“再到後來你也就知道了,朝廷的改革越來越多,正也放下了不少的權力。
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大明的百姓越來越多,甚至是還發現了大明南洲和如今的大明北洲。
光憑這兩項功績,朕就已經很欣慰了,可越是這樣,突然有一些不安。”
建文皇帝朱允炆說起來越說越有些緊張。
“陛下,您放寬心,不著急。慢慢說。”
“朕突然有些擔心,那就是如今看起來大明越來越繁華,甚至是領土也在不斷的擴張,可是這裏麵存在的問題也是非常多的。
京師裏這段時間也不太平。朕還不知道該怎麽描述這一段時間所發生的事兒。”
皇帝絮絮叨叨斷斷續續講述了不少的話。
皇後在一旁聽著。
今天她考慮的事情有點多,皇帝突然有這樣肯定是受到了什麽影響,但她不能問,因為能夠讓皇帝產生這樣變化的事情,一定是她不能夠把控的。
所以她再等,等一會兒,看能不能去找方中愈或者是其他的人聊聊。
皇帝不會自己把這些話說出來,可其他的人會或多或少有這樣的想法。
前提是他們也有這樣的擔憂。
人世間有太多不得已的事情,而那些不得已的事情都在強迫著人們成長。
方中愈也不例外。
方中愈很是煩心,來這裏這麽久,除了最開始平叛戰爭,情況不明的時候他有過憂慮。
後來的他一直都很淡定。
不管是做什麽事情,想的都非常清楚。
至少在這種狀態下,他從來沒有擔心過這些。
可是現如今。
之前從來沒有出現過的人,現在一個個都跳出來。
他派遣出去的人現在基本上都受到各種各樣的阻撓。
甚至有人在暗中泄露他們潛藏的人的消息,所以有些地方的錦衣衛遭受了重大的打擊。
這是他不能夠接受的。
有人在挑戰他的權威,所以對於這些事情方中愈不希望再受到其他人的影響。
朝廷裏還有敵人,方中愈直都清楚。
可是他沒有想到在這麽關鍵的時刻,居然還有人出來拖他的後腿。
方中愈心裏很清楚,他還沒有強大到,讓整個朝廷都以他為尊的地步。
所以他並不奢望自己所做的什麽事情一出來就有無數的人支持。
所以在更多的情況下,他都是以談判交換來贏得別人的支持,當然前提是他出的主意確實夠好。
不過,靠自己的本事的時候也是有的。
個人魅力嘛。
他有的。
所以這些年來,很多政策都無比強大的執行下去。
大明的改變就取決於這些。
對於更多的人來講他們如何能夠獲得益處。,如何能夠讓自己手中的東西,獲得更多才是最重要的。
可是現在偏偏有人想要掀翻這個台子。
方中愈所做的一切自認為在獲得利益的同時,也保證了更多人的利益,讓百姓們能夠過得更好。
可是現在他忽然覺得在某種情況下,有些人是不可信的,或者說根本就沒必要支持他們。
看來自己還是太仁慈了,讓有些人覺得還有情可原,有事兒可做。
明明沒有什麽大事,可是京師裏的百姓卻突然覺得有些壓抑,之前因為方中愈要去成親的事情似乎也變得沒有那麽歡快了。
京師裏的搜索依然在進行之中。
錦衣衛下麵的人壓力也很大,他們突然發現之前跟他們友好相處的錦衣衛,似乎沒有之前那麽好相處啊。
所以不得不拚命的按照他們要求快速的做著事情,查看著周圍的情報,似乎如果自己做不好的話,可能會隨時丟掉性命。
錦衣衛是不濫殺人,但不代表他們不會殺人,也許是這些年的和平相處,讓他們已經忘記了當初太祖高皇帝時期被錦衣衛支配的恐懼。
“京師裏,如今不太平是嗎?”
建文皇帝朱允炆邊批改奏折邊說道。
“陛下,確實是有一些消息,之前小的們沒有實打實的證據,所以就沒有向您匯報。”
司禮監太監李易迴答道。
如今通政司的權力越來越大,所以司禮監的作用反而被限製了,不過這也是方中愈建議建文皇帝朱允文做的。
方中愈可不希望後期太監的權力越來越大,造成曆史上那些權閹出現的局麵。
所以教他們讀書寫字,但卻不會給予太多的權力,通政司已經分出了他們大多數的權力。
“說。”
“錦衣衛正在京中四處搜捕,至於搜捕何人,小的們不知道。”
李易看了看皇上的臉色。
在皇帝身邊時時刻刻關注皇帝的所思所想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他必須要確定建文皇帝朱允炆現在這個時候的心情到底是如何的,如果心情好他就多說幾句,如果心情不好,他會選擇立馬閉嘴。
這些年他在宮中謹小慎微,慢慢的才爬到如今這個位置。
可以說皇帝之前把身邊有用的人都派出去了,他們這些能力不大,但卻能夠辦事的人漸漸受到了重用。
皇帝派遣身邊可用的太監去了各個重要的部門,甚至是皇家軍事學院都有太監所在。
所有重要的貿易相關都有內監監督。
在這種情況下,建文皇帝朱允炆還是相信他們的。
方中愈對此其實是選擇支持的,畢竟不管是他的人還是其他的人都需要受到監督,皇帝也不希望自己手中的權力和利益被其他人輕視,所以有一部分這樣的人幫助他來看,這是非常合適的。
李易等了一會兒,發現皇帝並沒有說話,所以他也就閉了嘴。
建文皇帝朱允炆這個時候確實停頓了一下。
“中愈那邊沒有消息報上來嗎?”
“陛下,暫時沒有。”
他也無意隱瞞,隻不過還是特意在語言上進行了一番修飾,暫時沒有,也許在路上了,也許小方大人正在準備。
這個時候要是隨隨便便亂說話,可是會得罪大人物的。
況且別人可能不清楚,他們這些在皇帝身邊伺候的人,自然知道小方大人與皇帝之間的關係到底有多親密。
就算是這些年來,兩人的年歲漸長,也從未見過他們有太多翻臉的時候,甚至可以說皇帝有時候還得聽小方大人的意見。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是把自己的小命保住才最重要,隻要兩人之間沒有太大的衝突,又不會影響到他們,自然就不需要有太多的話來說了。
“哦,朕知道了,如果有消息讓他們立馬送來。”
皇帝聽了比他內心裏還是詫異的,忠於從來沒有這樣過,如果有大規模的行動或者有什麽其他自己做不了主的事情,一定會向他匯報的,就算是來聽個意見,也是會做的,從來沒有想過這樣。
隻有一種情況,出了特別著急的事情,或者說連他自己也拿不準的事情。
建文皇帝朱允炆放下了筆起身。
“陛下,您要去哪裏?”
李易看見皇帝站起身來,立馬君前侍駕。
他們這些人活著就是靠眼色。
自己要是不努力的話,被懲罰了也是自己倒黴,跟其他人沒有關係。
“去皇後宮中。”
這倒是很正常,金融皇帝朱允文,有的時候煩心事一來就會去皇後宮中坐坐。
皇後是個了不起的人,在很大的程度上幫助了建文皇帝朱允炆很多,這些年在民間的唿聲也很高。
不僅僅是建立那些幼兒園。
皇後娘娘作為女強人的典範,讓更多的婦女羨慕。
這對於那些解放婦女運動,其實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對於這件事情,很多人都有不同的想法。
因為方中愈的大力支持,所以有人積極支持皇後娘娘做了表率,他們也更願意把這件事情做好。
可以,恰恰是因為方中愈的支持,所以很多人就會反對。
不是別的原因,隻是為了反對而反對。
皇帝的身邊總是會跟著很多人呢
以前是跟著那些太監和宮女。
現如今跟得更多的卻是通鎮斯合適你見的人
這個事情看起來也非常的正常。
在之前皇帝熱幸運遊山玩水,自然會是,之前那種情況,而如今它更多的是踏踏實實做事情。
所以跟在他身邊的都是幫忙處理政事的。
皇帝有心事,其他人自然也不敢大聲的說話,跟在後麵小心謹慎的伺候著。
在宮中這些年,皇帝和皇後越來越仁慈,但是不代表他們沒有殺人的權力。
皇權的威嚴依然存在,所以他們盡可能的讓自己不犯錯誤。
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把自己保護好。
皇帝雖然是有心事,但在前麵還是慢慢的走著,最後終於走到了,皇後的寢宮。
“皇上駕到。”
“臣妾叩見陛下。”
“起來吧。”
皇帝就算是之前有想法,現在在皇後麵前還是帶著笑容。
皇後這段時間有自己的事情,她一直都忙碌著幼兒園的建設。
甚至在京師醫院,還希望,那些醫生為,婦女診斷。
推動這件事情的過程還是比較曲折的,因為光憑她出麵還不能說服更多的人。
“陛下不太開心?是遇到什麽事情了嗎?”
皇後娘娘秉退了左右。
房間裏隻剩下他們兩個人。
“皇後,這段時間,朕發現,朕的江山,或許有更大的危險了。”
“啊。”
皇後驚唿了一聲。
以前皇帝也會開口和他討論一些,國家上的事兒當然並不是為了讓她幹政,隻是有些事情他不能和其他人說隻能和皇後說。
現在皇帝突然說出這樣的話,讓皇後有些吃驚,甚至隱隱約約覺得不太平。
“陛下,您千萬不要這樣說,金口一開會出事兒的。”
在皇後娘娘看來,如今他們所做的事情都是非常好的事情,百姓歸心,群臣願意出全力,幫助朝廷,可以說是比任何時候都好。
現在這種狀況下怎麽會出問題呢?所以他覺得皇帝這個時候有些多慮了。
她可不希望出各種各樣的意外,皇帝要是多想了,會影響到整個帝國的運轉。
她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把皇帝的想法糾正過來。
“皇後,不是朕有別的想法,隻是現在確確實實,朕突然有了壓力,那就是或許在更多的情況下現在,比之前要好,但危機也更多。”
“陛下,您說。
臣妾聽著呢。”
這個時候皇帝稍微冷靜了下來,皇後也慢慢開始了自己的傾聽之旅。
對於他們兩個人來講,現在根本就不需要有其他的溝通。
更多的是需要聽皇帝自己來說,皇後來聽。
“在之前,中愈也曾經告訴朕,那個時候,帝國的西方有很強大的敵人,那個時候有些擔驚受怕,雖然國內的平叛戰爭一直都沒有結束,甚至處於最為難的時候。
但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甚至是讓所有的人都以為,最終會被皇叔打敗。
可朕在最後堅持了下來,也得到了中愈和其他大臣們的支持。
這才有了後麵的建文改革。”
皇帝一邊說一邊喝著茶水,對於這些事情他從來沒有跟其他人講過,這可以說是他內心的感受。
“再到後來真又聽說那個最強大的敵人,他們的帝國分/裂了,因為那一位皇帝死了。
中愈把這個消息告訴朕的時候,朕可以說是又開心,又有一些惋惜。”
皇後娘娘就算實在不懂國事,再蠢笨,或者說其他的想法。
現在也懂得皇帝的說法了。
皇帝高興是因為這樣一個敵人終於可以不再麵對了,他心裏非常的清楚,能夠讓方中愈稱之為敵人的人一定會非常的強大,不然不會引起方中愈的重視,畢竟以方中愈手中的力量。
根本就不用懼怕任何人。
惋惜也是一樣的。
建文皇帝朱允文自認為是一代雄主,超越了太祖高皇帝,自然是希望能夠有更多的功績能夠支撐他現如今的名聲。
可是那個時候功績沒有什麽比得上一場戰爭的勝利來得更快。
甚至可以說在那個時候,如果建文皇帝朱允文帶領著大明的軍隊和帖木兒帝國的大軍打一場勝仗,恐怕他現在的名聲會更好。
這樣的道理其實也非常的簡單,那就是對於這些人來說,皇帝要麽開疆拓土,隻要他能夠打一場勝仗,讓更多的人在這件事情上堅持下去。
皇帝一定會成為最強大的帝王。
“再到後來你也就知道了,朝廷的改革越來越多,正也放下了不少的權力。
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大明的百姓越來越多,甚至是還發現了大明南洲和如今的大明北洲。
光憑這兩項功績,朕就已經很欣慰了,可越是這樣,突然有一些不安。”
建文皇帝朱允炆說起來越說越有些緊張。
“陛下,您放寬心,不著急。慢慢說。”
“朕突然有些擔心,那就是如今看起來大明越來越繁華,甚至是領土也在不斷的擴張,可是這裏麵存在的問題也是非常多的。
京師裏這段時間也不太平。朕還不知道該怎麽描述這一段時間所發生的事兒。”
皇帝絮絮叨叨斷斷續續講述了不少的話。
皇後在一旁聽著。
今天她考慮的事情有點多,皇帝突然有這樣肯定是受到了什麽影響,但她不能問,因為能夠讓皇帝產生這樣變化的事情,一定是她不能夠把控的。
所以她再等,等一會兒,看能不能去找方中愈或者是其他的人聊聊。
皇帝不會自己把這些話說出來,可其他的人會或多或少有這樣的想法。
前提是他們也有這樣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