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總是過得很快。
有些人要把事情做好,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
有些人卻隻能在別人的安排下去做事,這是一種不同的狀態,同時也是不同的人才能達到的結果。
汪雨辰跟方中愈的交流僅僅停留在他們兩個人之上,屋外的人沒有去聽,他們隻要負責放假的安全就可以了。
汪雨辰的安排沒錯,在他進入方府之後,錦衣衛確確實實在周邊發現了一些形跡可疑的人,當然他們並沒有采取行動,隻是盯住了他們。
兩個人又商量了一些細節,這是他們接下來行動的方案,方中愈盡可能的讓自己的表述清楚,然後讓他們一直做下去。
“大人,雖然我並不清楚您為什麽如此的著急,但我依然支持您。”
按照汪雨辰和之前那些同僚們的意見,他們應該再堅持一些,畢竟等騰出手來,基本上很多事情都能夠快速的解決,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如此匆忙的行事。
雖然在之前他們也確確實實有過安排,甚至是也派遣了不少人馬,進行一個比較恰當的勾畫。
但是相當於他們之前所做的事情來說,現在還是比較匆忙的,所以汪雨辰隱隱約約有些擔心。
“雨辰,凡事要往好處想,接下來的推演你多操心,其他的事情暫時就不用擔心了,一會我就進宮,陛下那邊由我去說。”
方中愈這樣說,是因為他知道有些事情還需要跟皇帝溝通一番。
這樣的話在最關鍵的時刻,皇帝就算不發言也能震懾住一些宵小。
“是,大人。”
方中愈這些年來以自己的個人魅力和充足的遠見威懾了許多人,你讓很多人真的跟在他的身後幫助他做事情。
“嗯。”
汪雨辰在不久之後就離開了方法,和他來之前不一樣,來之前他匆匆忙忙的,仿佛有無數的話要說了之後卻顯得很是從容。
他身邊的衛隊之前還很壓抑,現在多少有些放鬆,畢竟大人物的情感會影響到他們。
他快速的迴到了錦衣衛總部,然後開始安排。
召集所有在總部的幕僚和分析團隊,讓他們盡快的到位。
錦衣衛總部熱鬧非繁,大家都在按照最新的命令行事,各自負責各自的部門,錦衣衛,情報機構可以說是如今世界上最強大的,辦事機構,效率非常的高。
“來人,備馬,入宮。”
“是。”
很快就有人將方中愈的命令傳達出去,由馬夫開始在準備馬匹,以備他們使用。
方中愈的服務團隊特別的大,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能夠讓方中愈進行各種各樣的操作,不僅僅是上朝入宮,還有離開京師。
這也是多年完善所能達到的最高的地步,畢竟方中愈很多事情都很重要,不能有絲毫的馬虎。
10分鍾之後,方中愈離開了方府,前往了大明皇宮。
“看來真的是出事了,連小方大人都開始急匆匆的趕往皇宮了,距離王大人前往方府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
“這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難道什麽地方又發生了朝廷不可掌控的戰爭?”
“這應該不可能吧,現在大明的軍隊是何其的強大,可以說隻要咱們願意養著他們,大明的軍隊將會打出更大的地盤來,所以我覺得與這個無關。”
“那你說說到底是啥?”
“這我哪知道。”
“切。”
周邊一片噓聲。
方中愈自然不會管這些吃瓜群眾們的討論,隻不過是一種消遣,他還真的不至於在這上麵計較,所以依然快馬的趕往皇宮那裏,有他接下來即將麵對的情況。
一路經過檢查,方中愈終於來到了皇帝的暖宮外麵。
“陛下,方大人來了。”
司禮監太監李易進來向建文皇帝朱允炆匯報。
“讓他進來吧。”
皇帝頭都沒抬,就出聲了。
不過要是非常熟悉建文皇帝朱允炆的話,就會發現他突然似乎放鬆了一些。
“是。”
李易立馬離開了。
“小方大人,您請進!”
李易很是謙卑。
“嗯。”
人就進去了,在他進去之後立馬其他人都遠離了這個地方,包括之前保護方中愈和建文皇帝的侍衛。
還是和之前一樣,大家都非常的自覺在方中愈進宮之後立馬就離開了他與皇帝談話的地方,這才是真正的能夠幫助他們,保住自己性命的方式。
“臣方中愈叩見陛下,陛下金安。”
方中愈一板一眼的向建文皇帝朱允炆行禮,在這樣的小節之上,他還是做的非常好的,不能留人話柄。
就算是沒有其他人他也會這樣做,更何況在他內心裏是非常的敬重建文皇帝朱允炆的。
換了其他的人恐怕就不會有現在的他,因為中愈現如今掌控的權力,其實在很大的程度上損害了皇權。
也就是說隻有建文皇帝朱允炆能夠舍得自己手中的權力,才能換來如今方中愈的強大。
“起來吧。”
“謝陛下。”
“這個時間進宮有什麽事情嗎?”
建文皇帝朱允炆心裏隱約有了猜測,但還是想確認一遍之前他的擔心還是有的。
“陛下,之前針對孔家的事情要開始做了。”
方中愈自然是開門見山,既然已經要做這件事情了,那就沒有必要遮遮掩掩,甚至是這個人還有助於他。
“你做好準備了嗎?”
建文皇帝朱允文放下了自己手中的筆,雖然他一直都在忙碌,可是在這個時候他還是覺得要慎重一些。
所以想向方中愈確認一遍,他的臉色很是堅毅,似乎在做著一些重要的決定。
“是的,陛下。”
方中愈也知道皇帝在擔心著什麽,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他必須要給建文皇帝朱允玟更大的信心。
那就是他能夠把這些事情處理好。
否則的話最後帶來的是更多的麻煩,皇帝可能會陷入更大的危險之中。
“你確定朕不用開這個口嗎?”
建文皇帝朱允文的話裏帶著疑問,因為按理說這件事情她參與是最好的,畢竟那是孔家。
孔家的力量到底有多大,誰也不清楚,但讀書人敬重孔聖是個事實。
就算是方中愈自己如今做了這麽大的變革,他也不可能完全拋棄掉孔聖。
“陛下,在整件事情中您不用開口,直接觀看事態發展就可以了,在這一點臣可以向您保證。
陛下,您隻需要做最後的裁判就可以了。”
方中愈一點都沒有遲疑,直接告訴了建文皇帝中英文這句話,也就是說從這一刻開始,他要做的事情與皇帝無關,皇帝隻需要冷眼旁觀就行。
建文皇帝朱允文站了起來,看了看方中愈,甚至是仔仔細細的盯著他的眼睛看了一會兒,想要確認方中愈也在這上麵到底,要說些什麽做些什麽。
“為什麽?
你應該清楚,如果朕開了口,會比你自己輕鬆很多,甚至是能幫你解決很多問題。”
建文皇帝朱允炆非常的清楚,方中愈肯定知道這件事情。
在整件事情上,建文皇帝朱允文扮演的角色非常的重要,如果他來開口,確確實實能夠幫助方中愈減輕很多負擔,甚至是能夠讓一些人保持中立。
他自信自己可以做到這一點,就算他完全不能替方中愈遮擋那些可能來的攻擊,但是隻要他出麵能夠撫平不少人的心,讓不少人按兵不動。
“陛下,臣能減少影響,卻不能控製影響。
就算是後世之人對臣有什麽評價,那也有臣一人承擔,而不會連累到陛下。”
這是方中愈的心裏話,他從來沒有如此的堅定過在某些事情上。
“你知道,朕,不在乎這些。”
皇帝搖了搖頭。
歎息了一聲。
“陛下,天子有過,不能有意。”
天子有過,不能有意。
建文皇帝朱允文突然覺得自己好像打開了一扇大門,這8個字突然像一道閃電一樣,在他的腦海裏閃過,影響到了他。
誰都說天子是沒有過錯的,所以臣子要替天子承擔那些過錯。
可是方中愈卻明明確確的告訴建文皇帝朱允文,天子是有過錯的,但是卻不能有意的去犯錯。
當初建文皇帝朱允炆自己下罪己詔,那也是迫不得已的情況,雖然他也有主動的成分在裏麵,但那個時候情況焦急,可不是像現在這樣。
更何況的是對於他來講,那個時候如果說幾句好聽的話,就能夠挽迴大多數百姓的心,讓他們更加的向著他。
他做的那些事情完全都沒有問題。
如今在這件事情上也許會牽連到許多的人,方中愈希望建文皇帝中愈文完全不參與進來,也就是說他的身上必須是幹淨的。
也就是說從頭到尾建文皇帝朱允文,最大的限度就是知道這些事情卻不能完全的參與,隻能等待最終的結果。
這也是他所要堅守的準則之一,否則的話就會有無數的人跳出來,對建文皇帝朱允文指指點點,甚至是對於他的執政有懷疑。
“你要殺人?”
建文皇帝朱允文突然明白了方中裕的意思,他不想讓建文皇帝朱允文背過,那麽隻能有一件事情,那就是說這個鍋非常的大,對建文皇帝的作用為是一種影響。
“陛下,孔家太大,人太多。
有不少人該死。
臣隻不過是幫他們一把。
早日去見先聖罷了。”
方中愈說的很是淡然,就好像這些人不是他殺的一樣。
站在方中愈的角度,他所說的一切都是正確的,畢竟現在仔細看來,所有的一切都來源於這些,甚至可以說如今在外麵跟他們作對的多多少少也和他們有關係。
“朕如果置身事外,你一旦失敗,毀滅的可不是你方家一家家的名聲。”
建文皇帝重用還是想爭取一份至少中愈太過冒險。
“陛下臣知道,但臣不會失敗。
正是因為臣清楚的知道這些,所以才希望自己能夠盡快的把這件事情做好。
朝廷也許沒有太大的危機,但潛藏的危機還是非常嚴重的。
這些年朝廷雖然一直都在發展之中,但正是因為有了高速的發展,所以很多地方都跟不上。
這有理論也有實際,有技術,有工業有產業,各種各樣的,不同的東西。
很希望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把這些事情做好,能夠幫助更多的人,那麽唯一要做的就是豐富百姓的精神生活。
想要獲得他們的支持,還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而這個代價就孔家開始。”
方中愈也說得非常的自信。
“既然你如此強烈要求,朕也就不強迫你了。
不過朕還是希望在關鍵的時刻你能考慮清楚,甚至是計劃要做得詳盡一些。
朕知道你想做變革,但真不希望,因為這一場變革把你之前所有的一切全部都磨滅掉。
人亡政息這樣大的代價,朕希望不會出現在你的身上。”
“陛下放心。”
方中愈拱手。
他進宮來就是為了說服皇帝,不管之前皇帝是怎樣擔心的,他都必須要跟皇帝堅定起這個信念,那就是他要把這件事情做好。
而且會因為這件事情將整個帝國建設得更加好,現在路上有攔路石,那就把這個石頭完全拔掉。
“在你正式行事之前,更希望你能考慮清楚,更重要的是不要影響到你的家人,也許在這一段時間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他們也會擔心。”
“陛下,這一點臣已經想到了,不過有些事情還需要臣去做,他們現在能夠享受到如此好的福利,總要有人付出。”
方中愈的意思已經很明確了,那就是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方家更好,讓帝國更好。
隻要皇帝能夠支持,那麽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他背負一些罵名又如何,反正現在他已經背負的夠多了。
“既然你執意如此,那朕也就不多說了,這件事情成功了之後,你還是好好休息,多陪陪家人。
太子的學業你也不要荒廢了,這一段時間朕覺得太子變化了許多,甚至是都不願意和朕和皇後交流。
皇後都有一些擔心那孩子會不會長偏了,朕的兒子要繼承大明江山的,最好不會有那樣的問題。”
皇帝朱允文歎了一口氣,才轉口說到太子的事情。
“是,陛下。”
有些人要把事情做好,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
有些人卻隻能在別人的安排下去做事,這是一種不同的狀態,同時也是不同的人才能達到的結果。
汪雨辰跟方中愈的交流僅僅停留在他們兩個人之上,屋外的人沒有去聽,他們隻要負責放假的安全就可以了。
汪雨辰的安排沒錯,在他進入方府之後,錦衣衛確確實實在周邊發現了一些形跡可疑的人,當然他們並沒有采取行動,隻是盯住了他們。
兩個人又商量了一些細節,這是他們接下來行動的方案,方中愈盡可能的讓自己的表述清楚,然後讓他們一直做下去。
“大人,雖然我並不清楚您為什麽如此的著急,但我依然支持您。”
按照汪雨辰和之前那些同僚們的意見,他們應該再堅持一些,畢竟等騰出手來,基本上很多事情都能夠快速的解決,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如此匆忙的行事。
雖然在之前他們也確確實實有過安排,甚至是也派遣了不少人馬,進行一個比較恰當的勾畫。
但是相當於他們之前所做的事情來說,現在還是比較匆忙的,所以汪雨辰隱隱約約有些擔心。
“雨辰,凡事要往好處想,接下來的推演你多操心,其他的事情暫時就不用擔心了,一會我就進宮,陛下那邊由我去說。”
方中愈這樣說,是因為他知道有些事情還需要跟皇帝溝通一番。
這樣的話在最關鍵的時刻,皇帝就算不發言也能震懾住一些宵小。
“是,大人。”
方中愈這些年來以自己的個人魅力和充足的遠見威懾了許多人,你讓很多人真的跟在他的身後幫助他做事情。
“嗯。”
汪雨辰在不久之後就離開了方法,和他來之前不一樣,來之前他匆匆忙忙的,仿佛有無數的話要說了之後卻顯得很是從容。
他身邊的衛隊之前還很壓抑,現在多少有些放鬆,畢竟大人物的情感會影響到他們。
他快速的迴到了錦衣衛總部,然後開始安排。
召集所有在總部的幕僚和分析團隊,讓他們盡快的到位。
錦衣衛總部熱鬧非繁,大家都在按照最新的命令行事,各自負責各自的部門,錦衣衛,情報機構可以說是如今世界上最強大的,辦事機構,效率非常的高。
“來人,備馬,入宮。”
“是。”
很快就有人將方中愈的命令傳達出去,由馬夫開始在準備馬匹,以備他們使用。
方中愈的服務團隊特別的大,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能夠讓方中愈進行各種各樣的操作,不僅僅是上朝入宮,還有離開京師。
這也是多年完善所能達到的最高的地步,畢竟方中愈很多事情都很重要,不能有絲毫的馬虎。
10分鍾之後,方中愈離開了方府,前往了大明皇宮。
“看來真的是出事了,連小方大人都開始急匆匆的趕往皇宮了,距離王大人前往方府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
“這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難道什麽地方又發生了朝廷不可掌控的戰爭?”
“這應該不可能吧,現在大明的軍隊是何其的強大,可以說隻要咱們願意養著他們,大明的軍隊將會打出更大的地盤來,所以我覺得與這個無關。”
“那你說說到底是啥?”
“這我哪知道。”
“切。”
周邊一片噓聲。
方中愈自然不會管這些吃瓜群眾們的討論,隻不過是一種消遣,他還真的不至於在這上麵計較,所以依然快馬的趕往皇宮那裏,有他接下來即將麵對的情況。
一路經過檢查,方中愈終於來到了皇帝的暖宮外麵。
“陛下,方大人來了。”
司禮監太監李易進來向建文皇帝朱允炆匯報。
“讓他進來吧。”
皇帝頭都沒抬,就出聲了。
不過要是非常熟悉建文皇帝朱允炆的話,就會發現他突然似乎放鬆了一些。
“是。”
李易立馬離開了。
“小方大人,您請進!”
李易很是謙卑。
“嗯。”
人就進去了,在他進去之後立馬其他人都遠離了這個地方,包括之前保護方中愈和建文皇帝的侍衛。
還是和之前一樣,大家都非常的自覺在方中愈進宮之後立馬就離開了他與皇帝談話的地方,這才是真正的能夠幫助他們,保住自己性命的方式。
“臣方中愈叩見陛下,陛下金安。”
方中愈一板一眼的向建文皇帝朱允炆行禮,在這樣的小節之上,他還是做的非常好的,不能留人話柄。
就算是沒有其他人他也會這樣做,更何況在他內心裏是非常的敬重建文皇帝朱允炆的。
換了其他的人恐怕就不會有現在的他,因為中愈現如今掌控的權力,其實在很大的程度上損害了皇權。
也就是說隻有建文皇帝朱允炆能夠舍得自己手中的權力,才能換來如今方中愈的強大。
“起來吧。”
“謝陛下。”
“這個時間進宮有什麽事情嗎?”
建文皇帝朱允炆心裏隱約有了猜測,但還是想確認一遍之前他的擔心還是有的。
“陛下,之前針對孔家的事情要開始做了。”
方中愈自然是開門見山,既然已經要做這件事情了,那就沒有必要遮遮掩掩,甚至是這個人還有助於他。
“你做好準備了嗎?”
建文皇帝朱允文放下了自己手中的筆,雖然他一直都在忙碌,可是在這個時候他還是覺得要慎重一些。
所以想向方中愈確認一遍,他的臉色很是堅毅,似乎在做著一些重要的決定。
“是的,陛下。”
方中愈也知道皇帝在擔心著什麽,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他必須要給建文皇帝朱允玟更大的信心。
那就是他能夠把這些事情處理好。
否則的話最後帶來的是更多的麻煩,皇帝可能會陷入更大的危險之中。
“你確定朕不用開這個口嗎?”
建文皇帝朱允文的話裏帶著疑問,因為按理說這件事情她參與是最好的,畢竟那是孔家。
孔家的力量到底有多大,誰也不清楚,但讀書人敬重孔聖是個事實。
就算是方中愈自己如今做了這麽大的變革,他也不可能完全拋棄掉孔聖。
“陛下,在整件事情中您不用開口,直接觀看事態發展就可以了,在這一點臣可以向您保證。
陛下,您隻需要做最後的裁判就可以了。”
方中愈一點都沒有遲疑,直接告訴了建文皇帝中英文這句話,也就是說從這一刻開始,他要做的事情與皇帝無關,皇帝隻需要冷眼旁觀就行。
建文皇帝朱允文站了起來,看了看方中愈,甚至是仔仔細細的盯著他的眼睛看了一會兒,想要確認方中愈也在這上麵到底,要說些什麽做些什麽。
“為什麽?
你應該清楚,如果朕開了口,會比你自己輕鬆很多,甚至是能幫你解決很多問題。”
建文皇帝朱允炆非常的清楚,方中愈肯定知道這件事情。
在整件事情上,建文皇帝朱允文扮演的角色非常的重要,如果他來開口,確確實實能夠幫助方中愈減輕很多負擔,甚至是能夠讓一些人保持中立。
他自信自己可以做到這一點,就算他完全不能替方中愈遮擋那些可能來的攻擊,但是隻要他出麵能夠撫平不少人的心,讓不少人按兵不動。
“陛下,臣能減少影響,卻不能控製影響。
就算是後世之人對臣有什麽評價,那也有臣一人承擔,而不會連累到陛下。”
這是方中愈的心裏話,他從來沒有如此的堅定過在某些事情上。
“你知道,朕,不在乎這些。”
皇帝搖了搖頭。
歎息了一聲。
“陛下,天子有過,不能有意。”
天子有過,不能有意。
建文皇帝朱允文突然覺得自己好像打開了一扇大門,這8個字突然像一道閃電一樣,在他的腦海裏閃過,影響到了他。
誰都說天子是沒有過錯的,所以臣子要替天子承擔那些過錯。
可是方中愈卻明明確確的告訴建文皇帝朱允文,天子是有過錯的,但是卻不能有意的去犯錯。
當初建文皇帝朱允炆自己下罪己詔,那也是迫不得已的情況,雖然他也有主動的成分在裏麵,但那個時候情況焦急,可不是像現在這樣。
更何況的是對於他來講,那個時候如果說幾句好聽的話,就能夠挽迴大多數百姓的心,讓他們更加的向著他。
他做的那些事情完全都沒有問題。
如今在這件事情上也許會牽連到許多的人,方中愈希望建文皇帝中愈文完全不參與進來,也就是說他的身上必須是幹淨的。
也就是說從頭到尾建文皇帝朱允文,最大的限度就是知道這些事情卻不能完全的參與,隻能等待最終的結果。
這也是他所要堅守的準則之一,否則的話就會有無數的人跳出來,對建文皇帝朱允文指指點點,甚至是對於他的執政有懷疑。
“你要殺人?”
建文皇帝朱允文突然明白了方中裕的意思,他不想讓建文皇帝朱允文背過,那麽隻能有一件事情,那就是說這個鍋非常的大,對建文皇帝的作用為是一種影響。
“陛下,孔家太大,人太多。
有不少人該死。
臣隻不過是幫他們一把。
早日去見先聖罷了。”
方中愈說的很是淡然,就好像這些人不是他殺的一樣。
站在方中愈的角度,他所說的一切都是正確的,畢竟現在仔細看來,所有的一切都來源於這些,甚至可以說如今在外麵跟他們作對的多多少少也和他們有關係。
“朕如果置身事外,你一旦失敗,毀滅的可不是你方家一家家的名聲。”
建文皇帝重用還是想爭取一份至少中愈太過冒險。
“陛下臣知道,但臣不會失敗。
正是因為臣清楚的知道這些,所以才希望自己能夠盡快的把這件事情做好。
朝廷也許沒有太大的危機,但潛藏的危機還是非常嚴重的。
這些年朝廷雖然一直都在發展之中,但正是因為有了高速的發展,所以很多地方都跟不上。
這有理論也有實際,有技術,有工業有產業,各種各樣的,不同的東西。
很希望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把這些事情做好,能夠幫助更多的人,那麽唯一要做的就是豐富百姓的精神生活。
想要獲得他們的支持,還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而這個代價就孔家開始。”
方中愈也說得非常的自信。
“既然你如此強烈要求,朕也就不強迫你了。
不過朕還是希望在關鍵的時刻你能考慮清楚,甚至是計劃要做得詳盡一些。
朕知道你想做變革,但真不希望,因為這一場變革把你之前所有的一切全部都磨滅掉。
人亡政息這樣大的代價,朕希望不會出現在你的身上。”
“陛下放心。”
方中愈拱手。
他進宮來就是為了說服皇帝,不管之前皇帝是怎樣擔心的,他都必須要跟皇帝堅定起這個信念,那就是他要把這件事情做好。
而且會因為這件事情將整個帝國建設得更加好,現在路上有攔路石,那就把這個石頭完全拔掉。
“在你正式行事之前,更希望你能考慮清楚,更重要的是不要影響到你的家人,也許在這一段時間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他們也會擔心。”
“陛下,這一點臣已經想到了,不過有些事情還需要臣去做,他們現在能夠享受到如此好的福利,總要有人付出。”
方中愈的意思已經很明確了,那就是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方家更好,讓帝國更好。
隻要皇帝能夠支持,那麽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他背負一些罵名又如何,反正現在他已經背負的夠多了。
“既然你執意如此,那朕也就不多說了,這件事情成功了之後,你還是好好休息,多陪陪家人。
太子的學業你也不要荒廢了,這一段時間朕覺得太子變化了許多,甚至是都不願意和朕和皇後交流。
皇後都有一些擔心那孩子會不會長偏了,朕的兒子要繼承大明江山的,最好不會有那樣的問題。”
皇帝朱允文歎了一口氣,才轉口說到太子的事情。
“是,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