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揚拿了南瓜進屋,計父開門接過,說:“怎麽不樓下喊一聲,我好下去接一下。”
“沒多重,我自己可以拎上來。”
計母問道:“買的什麽?小玲哪?”
“樓下遇見黃靜,去她家了,媽,這是南瓜,剛做出租車的司機送的,聽我說沒吃過,他車裏剛好有幾個就送我嚐嚐,還說是金南瓜,南瓜裏的精品。”
計母把南瓜拿出來放陽台一個桌麵上,說:“還有這麽熱情的人?今天也是巧了,我也做南瓜飯,我頭一迴吃這麽好吃的南瓜,等吃飯你吃了就知道了,真是不能比,這麽一比,以前的南瓜哪叫南瓜,叫水南瓜,這裏的南瓜,嘖嘖,等吃了就知道了。”
周揚好奇,什麽南瓜能讓丈母娘這麽誇,他看了下司機剛才給他的南瓜,個頭不大,南瓜皮和形狀是有點類似板栗。
“一會蒸一個這個,看看有什麽不一樣。”
這時周揚手機響,計父走過來拿了南瓜,“周揚你去忙你的,我拿過去。”
周揚去了大臥室接了電話,是以前同事打來的,問周揚支教情況,因為他有意向支教,邊疆和藏區,他在考慮去哪裏。
周揚如實說了邊疆的生活,工作方麵也說了一些,因為他來支教的庫爾哈相當於一個移民城市,完全是疆一代建起來的一個城市,來這裏沒有很大的不適感,也會很快適應。但對於其他地方他就不了解了。
同事謝了周揚,最後問周揚三年完了是迴來,還是繼續支教。
這句話給了周揚一個新的想法,掛了電話後,他給嶽父母說有工作要忙會,打開電腦,馬上查了些資料,又在自己的支教日記上記錄:司機的金南瓜和迴家想念。
關上電腦,周揚深唿一口氣,最近因為自己的左思右想心情都不暢快,現在有了方向,他心裏輕鬆了,剩下的就是怎麽說服家人和妻子了,但願妻子能夠支持他。
不過還有一年,一年當中有什麽變化誰也不知。
等計小玲迴來,看到周揚在廚房和母親歡聲笑語,他還唱邊疆歌曲,說有空也去學那邊疆舞。
計母被女婿逗得哈哈樂,計父坐在沙發上,茶幾上有個小盤子,他在剝巴達木,見女兒進來,說:“趕緊洗手,就等你迴來吃飯。”
計母往外端菜,問:“怎麽沒帶黃靜迴來一起吃飯?”
“她有約會,今天周末,小李平時忙,就周末迴來一趟,她肯定要去見男朋友。”
計父說:“小李人不錯,肯吃苦,現在的年代,這樣的孩子不多,你看看街上有些那頭上染的紅紅綠綠的,穿的那個古怪,我就看不慣。”
“爸,也不能一棒子打翻一船人,有的人家那是工作需要,不見得是不好的人。”計小玲解釋道。
“什麽工作需要要把頭發弄成那樣?有的跟雞冠子似的。”
“做時尚行業的就需要,搞藝術的穿著中山裝,人家也不信呀,我還見過一個搞美術的,那個穿的時髦,大冬天各種圍巾就上百條,還是個男士,行業不同,我要是穿成那樣,那就不嚴謹了。”
周揚笑著解釋,計父也笑了,說道:“也是,我來時在火車上聽一個人聊天,他說給兒子找補習老師,就得看人家外形,要是花裏胡哨的看著也不像老師呀。”
“其實我心裏是挺奔放的,也想哪天那麽收拾一下,換個發型,穿個背後有圖案的夾克,皮褲,皮靴,人家問我幹什麽的,我說當老師的,估計問美術老師?哈哈!”
計小玲忍著笑,她是想起董江,沒等她說話,計母說道:“我看董江就不像老師,頂多像體育老師,長的五大三粗的,換件衣服可以賣烤肉去。”
四人都笑了,周揚接過計母盛好的南瓜飯給每人一碗,說:“當初上大學,他剛來學校,聽他說是邊疆人,都以為他是少數民族,董江拿出身份證給每個人看,說是正宗漢人,還有同學問是不是羊肉吃多了就會長成這樣,那以後要多吃羊肉了。那會和我們一個宿舍,我們都有點怕,一看他那體格,三個加一起都打不過他。”
計母最後坐下,馬上就介紹南瓜,周揚拿上來的南瓜也蒸了一個,板栗南瓜不大,一個切四瓣蒸了也就一人一塊。
計母先嚐了單獨整的,咦了一聲,說:“這個還要好吃,粉幹粉幹的,小玲你嚐嚐。”
每人都嚐了,周揚嚐了嚐米飯裏的南瓜和司機送的,點點頭說道:“難怪那個司機說這是金南瓜,南瓜中的精品,是好吃,一點都不水,很甜。”
計母說:“你說都是南瓜,怎麽就相差那麽大?我還說人家送我的這種南瓜好吃,和你們拿來的一比較,還是差一截,要是知道哪裏有賣的就好了,每天蒸一個,多吃南瓜有好處。”
“明天我去幾個市場轉轉看,有了就買迴來,南瓜能放,放一個月都沒事。”
計母趕緊說:“周揚就別去了,我到時問小區裏的住戶,再說沒嚐過不能多買,你看外麵看著差不多,吃了才知不一樣,我問她們本地人,比你瞎跑去找強。”
“對,就是,你就別管了,我們成天沒事,打聽南瓜還打聽不到呀。”
聽嶽父母這麽說,周揚說行,到時他也問問學校同事。
吃過飯,計小玲幫著一起刷了碗,計母要去超市,計小玲就和媽媽一起去了超市,周揚在家陪著計父聊天。
“沒多重,我自己可以拎上來。”
計母問道:“買的什麽?小玲哪?”
“樓下遇見黃靜,去她家了,媽,這是南瓜,剛做出租車的司機送的,聽我說沒吃過,他車裏剛好有幾個就送我嚐嚐,還說是金南瓜,南瓜裏的精品。”
計母把南瓜拿出來放陽台一個桌麵上,說:“還有這麽熱情的人?今天也是巧了,我也做南瓜飯,我頭一迴吃這麽好吃的南瓜,等吃飯你吃了就知道了,真是不能比,這麽一比,以前的南瓜哪叫南瓜,叫水南瓜,這裏的南瓜,嘖嘖,等吃了就知道了。”
周揚好奇,什麽南瓜能讓丈母娘這麽誇,他看了下司機剛才給他的南瓜,個頭不大,南瓜皮和形狀是有點類似板栗。
“一會蒸一個這個,看看有什麽不一樣。”
這時周揚手機響,計父走過來拿了南瓜,“周揚你去忙你的,我拿過去。”
周揚去了大臥室接了電話,是以前同事打來的,問周揚支教情況,因為他有意向支教,邊疆和藏區,他在考慮去哪裏。
周揚如實說了邊疆的生活,工作方麵也說了一些,因為他來支教的庫爾哈相當於一個移民城市,完全是疆一代建起來的一個城市,來這裏沒有很大的不適感,也會很快適應。但對於其他地方他就不了解了。
同事謝了周揚,最後問周揚三年完了是迴來,還是繼續支教。
這句話給了周揚一個新的想法,掛了電話後,他給嶽父母說有工作要忙會,打開電腦,馬上查了些資料,又在自己的支教日記上記錄:司機的金南瓜和迴家想念。
關上電腦,周揚深唿一口氣,最近因為自己的左思右想心情都不暢快,現在有了方向,他心裏輕鬆了,剩下的就是怎麽說服家人和妻子了,但願妻子能夠支持他。
不過還有一年,一年當中有什麽變化誰也不知。
等計小玲迴來,看到周揚在廚房和母親歡聲笑語,他還唱邊疆歌曲,說有空也去學那邊疆舞。
計母被女婿逗得哈哈樂,計父坐在沙發上,茶幾上有個小盤子,他在剝巴達木,見女兒進來,說:“趕緊洗手,就等你迴來吃飯。”
計母往外端菜,問:“怎麽沒帶黃靜迴來一起吃飯?”
“她有約會,今天周末,小李平時忙,就周末迴來一趟,她肯定要去見男朋友。”
計父說:“小李人不錯,肯吃苦,現在的年代,這樣的孩子不多,你看看街上有些那頭上染的紅紅綠綠的,穿的那個古怪,我就看不慣。”
“爸,也不能一棒子打翻一船人,有的人家那是工作需要,不見得是不好的人。”計小玲解釋道。
“什麽工作需要要把頭發弄成那樣?有的跟雞冠子似的。”
“做時尚行業的就需要,搞藝術的穿著中山裝,人家也不信呀,我還見過一個搞美術的,那個穿的時髦,大冬天各種圍巾就上百條,還是個男士,行業不同,我要是穿成那樣,那就不嚴謹了。”
周揚笑著解釋,計父也笑了,說道:“也是,我來時在火車上聽一個人聊天,他說給兒子找補習老師,就得看人家外形,要是花裏胡哨的看著也不像老師呀。”
“其實我心裏是挺奔放的,也想哪天那麽收拾一下,換個發型,穿個背後有圖案的夾克,皮褲,皮靴,人家問我幹什麽的,我說當老師的,估計問美術老師?哈哈!”
計小玲忍著笑,她是想起董江,沒等她說話,計母說道:“我看董江就不像老師,頂多像體育老師,長的五大三粗的,換件衣服可以賣烤肉去。”
四人都笑了,周揚接過計母盛好的南瓜飯給每人一碗,說:“當初上大學,他剛來學校,聽他說是邊疆人,都以為他是少數民族,董江拿出身份證給每個人看,說是正宗漢人,還有同學問是不是羊肉吃多了就會長成這樣,那以後要多吃羊肉了。那會和我們一個宿舍,我們都有點怕,一看他那體格,三個加一起都打不過他。”
計母最後坐下,馬上就介紹南瓜,周揚拿上來的南瓜也蒸了一個,板栗南瓜不大,一個切四瓣蒸了也就一人一塊。
計母先嚐了單獨整的,咦了一聲,說:“這個還要好吃,粉幹粉幹的,小玲你嚐嚐。”
每人都嚐了,周揚嚐了嚐米飯裏的南瓜和司機送的,點點頭說道:“難怪那個司機說這是金南瓜,南瓜中的精品,是好吃,一點都不水,很甜。”
計母說:“你說都是南瓜,怎麽就相差那麽大?我還說人家送我的這種南瓜好吃,和你們拿來的一比較,還是差一截,要是知道哪裏有賣的就好了,每天蒸一個,多吃南瓜有好處。”
“明天我去幾個市場轉轉看,有了就買迴來,南瓜能放,放一個月都沒事。”
計母趕緊說:“周揚就別去了,我到時問小區裏的住戶,再說沒嚐過不能多買,你看外麵看著差不多,吃了才知不一樣,我問她們本地人,比你瞎跑去找強。”
“對,就是,你就別管了,我們成天沒事,打聽南瓜還打聽不到呀。”
聽嶽父母這麽說,周揚說行,到時他也問問學校同事。
吃過飯,計小玲幫著一起刷了碗,計母要去超市,計小玲就和媽媽一起去了超市,周揚在家陪著計父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