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秀和莫勝蘭相互望了一眼,雖然明知道汪婧芳是在挑撥離間,可仍然忍不住嫉妒雲初淨得寵。
說話間,宗政晟他們三人已經登上了高台二層。
最後一關沙盤演練,將會當眾在皇上和眾位評審麵前進行。
宗政晟對故意站在樓梯口的汪婧芳一行,視若無睹,星目一望直直看向雲初淨。
後麵的端木桓和秦邦業,也是首先在人群中找尋雲初淨。這一發現,成功讓汪婧芳恨得咬牙切齒。
“宗政晟(端木桓、秦邦業)見過皇上、皇後娘娘。”
開元帝右手一拂:“三位愛卿平身!”
三人又異口同聲道:“謝皇上!”
常公公已經指揮小太監們,將演練所用沙盤抬了上來,放在平台中間。
這才上前鞠躬道:“皇上,沙盤已經準備好了,請皇上移步過去。”
“嗯。”
皇上跟在常公公後麵,率著宗政皇後和平王等人來到沙盤前。
方形的沙盤上,是大周大概的區域輿圖。除開元帝所坐的一方,宗政晟三人一人坐了一方。
“這是最後一輪比試,朕將北方給端木桓,從燕州劃開,歸你所有。東南一帶就歸宗政晟,而西北這片屬於秦邦業。一人五萬兵馬,其中騎兵一萬,步兵四萬,糧草各十萬方。你們將行動寫下來,由平王、代國公和忠武伯代走。”
開元帝將比賽規則一說,為避嫌,平王站在宗政晟麵前,忠武伯替端木桓走沙盤,代國公為秦邦業演練。
宗政皇後站在開元帝身側,梅院長站在端木桓另一旁。而蔣閣老,也圍在旁邊觀戰。
雲初淨實在好奇,悄悄來到外側觀看,汪婧芳見此情況,也招唿剛才一起跳啦啦舞的其他小姐來了。
沙盤外的人圍得滿滿當當,大家屏氣凝神專注看著沙盤旁的三人。
剛才的時間,他們都寫下了第一條指令,交給了常公公。
常公公尖細的聲音響起:“世子爺出騎兵五千,步兵兩萬,屯於荊州漢口。小王爺出步兵兩萬,分布通州、大同、津門、黎安。秦統領出益州,於劍門關屯兵一萬,從金牛道入長安騎兵一萬。”
隨即平王和忠武伯、代國公將騎兵所代表的黑旗,和步兵代表的黃旗各插在響應的位置。
從沙盤上來看,宗政晟和秦邦業都在調兵遣將,是為攻。而端木桓則分散增兵,明顯是守的意思。
托現代地理和曆史都過目不忘,雲初淨基本可以從沙盤上,推斷出城池和河流分布。雲初淨看得津津有味,心中暗襯誰會贏。
緊接著,常公公又念了三步,沙盤上的火藥味越來越濃。
“世子爺派步兵一萬,佯攻姑蘇,將騎兵一萬從運河直撲津門。小王爺增兵姑蘇三萬,封鎖華容道。五千騎兵從筠連繞道入蜀。秦統領留一萬護衛益州,帶三萬步兵,一萬騎兵親征中牟,一日之類破城,征收軍糧。”
隨著常公公念完這步,沙盤上的局勢發生了變化。
中牟被秦邦業拿下,等於扼製住了南北交通要道。而宗政晟拿下津門,就已經相當於在端木桓後麵插了一把尖刀。而端木桓卻釜底抽薪,打起秦邦業的主意。
三人你來我往撕戰得無比激烈,負責推演沙盤的平王等人,也是心驚膽戰。
幾輪交鋒下來,三方各有損傷。宗政晟折損八千,端木桓折損一萬二,秦邦業才七千。
“世子爺切斷姑蘇和京城聯係,屯兵必破姑蘇。小王爺一擊不中退迴綿陽,將隊伍化整為零,潛入益州。秦統領將中牟堅壁清野,然後留五千守衛,轉向北方直取通州。”
現在沙盤上局勢不明,剛才秦邦業有機會選擇攻那方,最終他和宗政晟用眼神溝通過後,準備先取端木桓。
兩方夾攻之下,端木桓節節敗退,不過他利用渭河之水,在宗政晟和秦邦業聯手之際,將主力遁出京城。
宗政晟和秦邦業正式結盟,宣布先入京城者為王。
兩人同時發起猛攻,卻被宗政晟的騎兵搶先一步。秦邦業隻好占據通州和黎安,還要預防端木桓反撲。
雲初淨看沙盤上,宗政晟穩紮穩打,以攻代守十分勇猛。而端木桓則步步留手,看似失敗卻保存大量主力,占據了渭河兩岸。秦表哥長途跋涉,留守通州和黎安的人不多,很容易被開元帝和端木桓包餃子。
果不其然,躲在渭河兩岸的端木桓反撲通州,宗政晟也從京城調兵,拿下了黎安。
隨著宗政晟和端木桓步步蠶食,秦邦業哪怕再勇猛無匹,也雙拳難敵四手。倉惶逃迴益州,差點被端木桓一早埋伏的五千騎兵截殺。
最後,秦邦業率剩餘五千人馬退迴劍門關,而端木桓和宗政晟則隔江而治。
到此開元帝開口道:“你們可願劃江而治分南北朝?”
宗政晟和端木桓異口同聲道:“微臣不願!”
開元帝隨手往雁門關和山海關,放上兩顆棋子,正色道:“中原大亂,雁門關和山海關外的異族趁火打劫,你們又當如何?”
宗政晟道:“大同駐守騎兵五千,將去山海關增援,攘內必先安外。”
端木桓也道:“雁門關一旦戰況吃緊,我再增兵。”
“不用的,我不能眼見外族人攻破雁門關。我親率騎兵三千,增援雁門關。”
沒想到,秦邦業竟然會帶兵親增雁門關,端木桓擔子一輕,馬上從許昌派兵,圍堵宗政晟想奪迴姑蘇。
兩人從沙盤上,就開始你來我,爾虞我詐,又廝殺一會兒。最後宗政晟帶三千騎兵偷渡大運河,借漕運繞至端木桓後麵,準備打起偷襲。
這一戰格外艱辛,按照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換算,最終宗政晟慘勝,端木桓帶不足兩千人退至雲貴。
至此,宗政晟基本統一大周。
開元帝看局勢已定,拍拍手道:“三位愛卿的推演十分精彩!按照沙盤演練,宗政晟第一名,端木桓第二名,秦邦業第三名,通通有賞!”
宗政晟和端木桓,還有秦邦業忙起身行禮,接受開元帝封賞。
說話間,宗政晟他們三人已經登上了高台二層。
最後一關沙盤演練,將會當眾在皇上和眾位評審麵前進行。
宗政晟對故意站在樓梯口的汪婧芳一行,視若無睹,星目一望直直看向雲初淨。
後麵的端木桓和秦邦業,也是首先在人群中找尋雲初淨。這一發現,成功讓汪婧芳恨得咬牙切齒。
“宗政晟(端木桓、秦邦業)見過皇上、皇後娘娘。”
開元帝右手一拂:“三位愛卿平身!”
三人又異口同聲道:“謝皇上!”
常公公已經指揮小太監們,將演練所用沙盤抬了上來,放在平台中間。
這才上前鞠躬道:“皇上,沙盤已經準備好了,請皇上移步過去。”
“嗯。”
皇上跟在常公公後麵,率著宗政皇後和平王等人來到沙盤前。
方形的沙盤上,是大周大概的區域輿圖。除開元帝所坐的一方,宗政晟三人一人坐了一方。
“這是最後一輪比試,朕將北方給端木桓,從燕州劃開,歸你所有。東南一帶就歸宗政晟,而西北這片屬於秦邦業。一人五萬兵馬,其中騎兵一萬,步兵四萬,糧草各十萬方。你們將行動寫下來,由平王、代國公和忠武伯代走。”
開元帝將比賽規則一說,為避嫌,平王站在宗政晟麵前,忠武伯替端木桓走沙盤,代國公為秦邦業演練。
宗政皇後站在開元帝身側,梅院長站在端木桓另一旁。而蔣閣老,也圍在旁邊觀戰。
雲初淨實在好奇,悄悄來到外側觀看,汪婧芳見此情況,也招唿剛才一起跳啦啦舞的其他小姐來了。
沙盤外的人圍得滿滿當當,大家屏氣凝神專注看著沙盤旁的三人。
剛才的時間,他們都寫下了第一條指令,交給了常公公。
常公公尖細的聲音響起:“世子爺出騎兵五千,步兵兩萬,屯於荊州漢口。小王爺出步兵兩萬,分布通州、大同、津門、黎安。秦統領出益州,於劍門關屯兵一萬,從金牛道入長安騎兵一萬。”
隨即平王和忠武伯、代國公將騎兵所代表的黑旗,和步兵代表的黃旗各插在響應的位置。
從沙盤上來看,宗政晟和秦邦業都在調兵遣將,是為攻。而端木桓則分散增兵,明顯是守的意思。
托現代地理和曆史都過目不忘,雲初淨基本可以從沙盤上,推斷出城池和河流分布。雲初淨看得津津有味,心中暗襯誰會贏。
緊接著,常公公又念了三步,沙盤上的火藥味越來越濃。
“世子爺派步兵一萬,佯攻姑蘇,將騎兵一萬從運河直撲津門。小王爺增兵姑蘇三萬,封鎖華容道。五千騎兵從筠連繞道入蜀。秦統領留一萬護衛益州,帶三萬步兵,一萬騎兵親征中牟,一日之類破城,征收軍糧。”
隨著常公公念完這步,沙盤上的局勢發生了變化。
中牟被秦邦業拿下,等於扼製住了南北交通要道。而宗政晟拿下津門,就已經相當於在端木桓後麵插了一把尖刀。而端木桓卻釜底抽薪,打起秦邦業的主意。
三人你來我往撕戰得無比激烈,負責推演沙盤的平王等人,也是心驚膽戰。
幾輪交鋒下來,三方各有損傷。宗政晟折損八千,端木桓折損一萬二,秦邦業才七千。
“世子爺切斷姑蘇和京城聯係,屯兵必破姑蘇。小王爺一擊不中退迴綿陽,將隊伍化整為零,潛入益州。秦統領將中牟堅壁清野,然後留五千守衛,轉向北方直取通州。”
現在沙盤上局勢不明,剛才秦邦業有機會選擇攻那方,最終他和宗政晟用眼神溝通過後,準備先取端木桓。
兩方夾攻之下,端木桓節節敗退,不過他利用渭河之水,在宗政晟和秦邦業聯手之際,將主力遁出京城。
宗政晟和秦邦業正式結盟,宣布先入京城者為王。
兩人同時發起猛攻,卻被宗政晟的騎兵搶先一步。秦邦業隻好占據通州和黎安,還要預防端木桓反撲。
雲初淨看沙盤上,宗政晟穩紮穩打,以攻代守十分勇猛。而端木桓則步步留手,看似失敗卻保存大量主力,占據了渭河兩岸。秦表哥長途跋涉,留守通州和黎安的人不多,很容易被開元帝和端木桓包餃子。
果不其然,躲在渭河兩岸的端木桓反撲通州,宗政晟也從京城調兵,拿下了黎安。
隨著宗政晟和端木桓步步蠶食,秦邦業哪怕再勇猛無匹,也雙拳難敵四手。倉惶逃迴益州,差點被端木桓一早埋伏的五千騎兵截殺。
最後,秦邦業率剩餘五千人馬退迴劍門關,而端木桓和宗政晟則隔江而治。
到此開元帝開口道:“你們可願劃江而治分南北朝?”
宗政晟和端木桓異口同聲道:“微臣不願!”
開元帝隨手往雁門關和山海關,放上兩顆棋子,正色道:“中原大亂,雁門關和山海關外的異族趁火打劫,你們又當如何?”
宗政晟道:“大同駐守騎兵五千,將去山海關增援,攘內必先安外。”
端木桓也道:“雁門關一旦戰況吃緊,我再增兵。”
“不用的,我不能眼見外族人攻破雁門關。我親率騎兵三千,增援雁門關。”
沒想到,秦邦業竟然會帶兵親增雁門關,端木桓擔子一輕,馬上從許昌派兵,圍堵宗政晟想奪迴姑蘇。
兩人從沙盤上,就開始你來我,爾虞我詐,又廝殺一會兒。最後宗政晟帶三千騎兵偷渡大運河,借漕運繞至端木桓後麵,準備打起偷襲。
這一戰格外艱辛,按照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換算,最終宗政晟慘勝,端木桓帶不足兩千人退至雲貴。
至此,宗政晟基本統一大周。
開元帝看局勢已定,拍拍手道:“三位愛卿的推演十分精彩!按照沙盤演練,宗政晟第一名,端木桓第二名,秦邦業第三名,通通有賞!”
宗政晟和端木桓,還有秦邦業忙起身行禮,接受開元帝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