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初淨告假在家休息,梅音夫子親自上門探視過後,準了五日的假,又詢問了一下進宮的情況。
這一提到進宮的事,雲初淨就沒有了精神,不欲多言。
雲初淨刪刪減減說了些能說的,哪怕含含糊糊,可梅音夫子結合汪婧芳被禁足一月,還有先前昭妃有孕的消息,也猜出了七七八八。
消息傳到芷蘭書院,大部分的人都猜測,先前怕是昭妃不曾有孕,弄了一個烏龍而已。
因為沒有人相信,皇上會不想有自己的親生骨肉。
可汪婧芳為什麽會被宗政皇後禁足,就眾說紛紜。說什麽的都有,可唯一在場的雲初淨,卻一直保持沉默。
汪婧芳被送迴淮陽侯府時間,隨行的是汪淑妃貼身女官羽筒。
羽筒求見汪老夫人之後,又見過淮陽侯夫人,把事情經過原原本本說了一遍,這才迴宮去了。
汪婧芳瑟瑟發抖的跪在佛堂,淮陽侯夫人在院門外,就被夏嬤嬤擋了迴去。
“夫人,老夫人會好好教導小姐,你放心,迴去吧。”
淮陽侯夫人也想不通,平日乖巧懂事的女兒,怎麽會進宮闖下這麽大的禍?
還好宗政皇後沒有追究,而是小懲大誡,否則這條命能不能保住,還不知道。
佛堂裏,汪老夫人有點嫌惡的看著汪婧芳,這個不知道哪裏來的冒牌貨,就是個蠢貨!
昭妃有孕辦席,六宮妃嬪齊至。你不在旁邊呆著避嫌,還湊上去被人利用,真的是又蠢又笨!
還好昭妃滑胎,是深得宗政皇後的意。否則,單憑謀害皇嗣,就隻能是死,還會牽連淮陽侯府。
以前自己怎麽會覺得,她還算聰明?
汪老夫人跪坐在一旁,手中的佛珠飛快的撚動,將事情從頭到尾好好想過。有讓昭妃滑胎動機的人很多,可能神不知鬼不覺動手,並且栽贓汪婧芳的,隻有兩個人。
其中一個是宗政皇後,她不讓雲初淨表演節目,又處處針對汪婧芳,她有動機,也有這個能力。
大周曆代皇後身邊,都有身手高強的影衛,隻聽皇後一人之命。隻要不是謀害皇上,一切都聽皇後吩咐。
還有一個就是開元帝,他應該是從來沒有讓後妃懷孕的念頭,所以宮裏才會長期有加料的燕窩和香料。可開元帝已經人到中年,真的能忍下心下手弄沒自己的骨血?
汪老夫人又詳細問過汪婧芳,皇後的每一句話和皇上的每道口諭,也反複詢問。
終於,汪老夫人肯定,下手的是開元帝。
因為宮裏太醫院傳來消息,昭妃根本沒有懷孕,隻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臆想。
原本昭妃血流不止,周院判使盡渾身解數才保得她一命。可她醒來後,一直瘋瘋癲癲說她是滑胎不是小日子,宗政皇後大怒,將她遷出昭華宮,搬去了寒香院。
而開元帝從頭到尾就沒有任何旨意,隻將後宮諸事全都交與宗政皇後做主,這原本就不正常。
汪老夫人通過昭妃懷孕一事,更加肯定了開元帝,沒有讓後妃生下子嗣的打算。那將來皇位,隻可能是宗政晟和端木桓之間二選一。
如今,宗政晟在苗疆,端木桓在福州,看來端木淵是要再比較之後,才最終決定。
汪老夫人知道,如今淮陽侯府已經曝光,說不定開元帝的人,就一直在監視淮陽侯府。
還好她早就吩咐,停下了所有人手,隨便他怎麽盯也不可能有發現。
對於汪婧芳,汪老夫人已經沒有耐心,準備等她抄完《往生經》後,就讓她暫時生病,避開這些風頭。
好事者探聽到雲初珍和陽城侯夫人麵前,可大家都諱莫如深,慢慢關於昭妃是否曾有孕的消息熱度,就沉靜了下去。
快到年關,家家戶戶喜氣洋洋,芷蘭書院也已經放假。
雲初淨百無聊賴,在菡萏院和木棉她們剪著窗花。木曉快步進來,笑著道:“小姐,小王爺送的年禮到了,花膠,海參,瑤柱裝了大半車。還送了一個大箱子,我讓他們抬進來了。”
兩個小廝抬著一個樟木箱進來,木棉笑著打賞後,大家圍著箱子紛紛猜測箱子裏麵是什麽。
有猜是木偶的,有猜是大阿福的,有猜是頭麵首飾的,還有猜是珍稀布料的。雲初淨含笑看著,滿屋子的丫環們說說笑笑,也在心裏猜會是什麽。
木曉刮開火漆印,將箱子打開,原來裏麵是一部西洋的自鳴鍾。
這自鳴鍾整體紅漆彩繪,全名樓閣群仙祝壽鍾。是樓閣造型,分上下兩層,它高約兩尺,寬一尺半,每逢三、六、九、十二點,房門開啟,三位手持鍾碗的人走出來報時,然後奏樂。上層有八仙造型,下層是珍稀百獸,做工精細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雲初淨有點驚訝,按這鍾表的工藝程度來看,西方應該已經是十六世紀左右。
正好時辰到了申時正,自鳴鍾開始奏樂報時,嚇了大家一跳。
木落眼帶驚訝道:“這一日要報多少次?晚上叫起來,豈不是睡都睡不著?小王爺還有信,信上一定說了機關如何解。”
雲初淨並沒有打開信,而是笑著摸索一下,就在自鳴鍾後麵摸到一個開關,關上了。
“這應該是一個半時辰,也就是三小時報一次時。現在關上了開關,等到酉時三刻就不會再響。”
木棉她們都崇拜的看著雲初淨,木曉也好奇道:“小姐,這西洋的東西你也懂?”
雲初淨估計著,就算皇宮裏麵,這樣的自鳴鍾怕也是不多見。清咳一聲掩飾道:“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裏有過這種西洋自鳴鍾的記錄,我當然就知道。”
隨後雲初淨把信拿出來,又從箱子裏找到一個小盒子,打開一看,這裏麵還有一塊鎏金懷表。
黃琺琅表蓋,外緣鑲嵌一圈潔白的珍珠,中間鑲嵌一顆大鑽石,周圍是十二顆代表數字的小鑽石,精致華麗。
雲初淨心中喜歡,知道這才是桓表哥給自己的禮物,那個自鳴鍾怕是借花獻佛。
這一提到進宮的事,雲初淨就沒有了精神,不欲多言。
雲初淨刪刪減減說了些能說的,哪怕含含糊糊,可梅音夫子結合汪婧芳被禁足一月,還有先前昭妃有孕的消息,也猜出了七七八八。
消息傳到芷蘭書院,大部分的人都猜測,先前怕是昭妃不曾有孕,弄了一個烏龍而已。
因為沒有人相信,皇上會不想有自己的親生骨肉。
可汪婧芳為什麽會被宗政皇後禁足,就眾說紛紜。說什麽的都有,可唯一在場的雲初淨,卻一直保持沉默。
汪婧芳被送迴淮陽侯府時間,隨行的是汪淑妃貼身女官羽筒。
羽筒求見汪老夫人之後,又見過淮陽侯夫人,把事情經過原原本本說了一遍,這才迴宮去了。
汪婧芳瑟瑟發抖的跪在佛堂,淮陽侯夫人在院門外,就被夏嬤嬤擋了迴去。
“夫人,老夫人會好好教導小姐,你放心,迴去吧。”
淮陽侯夫人也想不通,平日乖巧懂事的女兒,怎麽會進宮闖下這麽大的禍?
還好宗政皇後沒有追究,而是小懲大誡,否則這條命能不能保住,還不知道。
佛堂裏,汪老夫人有點嫌惡的看著汪婧芳,這個不知道哪裏來的冒牌貨,就是個蠢貨!
昭妃有孕辦席,六宮妃嬪齊至。你不在旁邊呆著避嫌,還湊上去被人利用,真的是又蠢又笨!
還好昭妃滑胎,是深得宗政皇後的意。否則,單憑謀害皇嗣,就隻能是死,還會牽連淮陽侯府。
以前自己怎麽會覺得,她還算聰明?
汪老夫人跪坐在一旁,手中的佛珠飛快的撚動,將事情從頭到尾好好想過。有讓昭妃滑胎動機的人很多,可能神不知鬼不覺動手,並且栽贓汪婧芳的,隻有兩個人。
其中一個是宗政皇後,她不讓雲初淨表演節目,又處處針對汪婧芳,她有動機,也有這個能力。
大周曆代皇後身邊,都有身手高強的影衛,隻聽皇後一人之命。隻要不是謀害皇上,一切都聽皇後吩咐。
還有一個就是開元帝,他應該是從來沒有讓後妃懷孕的念頭,所以宮裏才會長期有加料的燕窩和香料。可開元帝已經人到中年,真的能忍下心下手弄沒自己的骨血?
汪老夫人又詳細問過汪婧芳,皇後的每一句話和皇上的每道口諭,也反複詢問。
終於,汪老夫人肯定,下手的是開元帝。
因為宮裏太醫院傳來消息,昭妃根本沒有懷孕,隻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臆想。
原本昭妃血流不止,周院判使盡渾身解數才保得她一命。可她醒來後,一直瘋瘋癲癲說她是滑胎不是小日子,宗政皇後大怒,將她遷出昭華宮,搬去了寒香院。
而開元帝從頭到尾就沒有任何旨意,隻將後宮諸事全都交與宗政皇後做主,這原本就不正常。
汪老夫人通過昭妃懷孕一事,更加肯定了開元帝,沒有讓後妃生下子嗣的打算。那將來皇位,隻可能是宗政晟和端木桓之間二選一。
如今,宗政晟在苗疆,端木桓在福州,看來端木淵是要再比較之後,才最終決定。
汪老夫人知道,如今淮陽侯府已經曝光,說不定開元帝的人,就一直在監視淮陽侯府。
還好她早就吩咐,停下了所有人手,隨便他怎麽盯也不可能有發現。
對於汪婧芳,汪老夫人已經沒有耐心,準備等她抄完《往生經》後,就讓她暫時生病,避開這些風頭。
好事者探聽到雲初珍和陽城侯夫人麵前,可大家都諱莫如深,慢慢關於昭妃是否曾有孕的消息熱度,就沉靜了下去。
快到年關,家家戶戶喜氣洋洋,芷蘭書院也已經放假。
雲初淨百無聊賴,在菡萏院和木棉她們剪著窗花。木曉快步進來,笑著道:“小姐,小王爺送的年禮到了,花膠,海參,瑤柱裝了大半車。還送了一個大箱子,我讓他們抬進來了。”
兩個小廝抬著一個樟木箱進來,木棉笑著打賞後,大家圍著箱子紛紛猜測箱子裏麵是什麽。
有猜是木偶的,有猜是大阿福的,有猜是頭麵首飾的,還有猜是珍稀布料的。雲初淨含笑看著,滿屋子的丫環們說說笑笑,也在心裏猜會是什麽。
木曉刮開火漆印,將箱子打開,原來裏麵是一部西洋的自鳴鍾。
這自鳴鍾整體紅漆彩繪,全名樓閣群仙祝壽鍾。是樓閣造型,分上下兩層,它高約兩尺,寬一尺半,每逢三、六、九、十二點,房門開啟,三位手持鍾碗的人走出來報時,然後奏樂。上層有八仙造型,下層是珍稀百獸,做工精細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雲初淨有點驚訝,按這鍾表的工藝程度來看,西方應該已經是十六世紀左右。
正好時辰到了申時正,自鳴鍾開始奏樂報時,嚇了大家一跳。
木落眼帶驚訝道:“這一日要報多少次?晚上叫起來,豈不是睡都睡不著?小王爺還有信,信上一定說了機關如何解。”
雲初淨並沒有打開信,而是笑著摸索一下,就在自鳴鍾後麵摸到一個開關,關上了。
“這應該是一個半時辰,也就是三小時報一次時。現在關上了開關,等到酉時三刻就不會再響。”
木棉她們都崇拜的看著雲初淨,木曉也好奇道:“小姐,這西洋的東西你也懂?”
雲初淨估計著,就算皇宮裏麵,這樣的自鳴鍾怕也是不多見。清咳一聲掩飾道:“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裏有過這種西洋自鳴鍾的記錄,我當然就知道。”
隨後雲初淨把信拿出來,又從箱子裏找到一個小盒子,打開一看,這裏麵還有一塊鎏金懷表。
黃琺琅表蓋,外緣鑲嵌一圈潔白的珍珠,中間鑲嵌一顆大鑽石,周圍是十二顆代表數字的小鑽石,精致華麗。
雲初淨心中喜歡,知道這才是桓表哥給自己的禮物,那個自鳴鍾怕是借花獻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