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瑜離開新羅了,到是將立花妹子留下來帶領雇傭軍去打遊擊,這也算是一次信任考驗,如果不逃跑甚至策反,那麽就已經初步值得信任了,至少不強行讓她在周少瑜和大友家之間做選擇的畫,肯定沒有問題。
立花妹子帶兵去打遊擊不是什麽問題,人家本來就是武將出身,帶兵是本職。
但新羅女王金善德不知從哪冒出來的性質也跑到前線去摻和就讓人有點搞不懂了。
臨走前,周少瑜特地親自示範什麽叫做標準遊擊戰,本來隻是帶著立花妹子還有幾個自家將領還有新羅將領。結果金善德卻親自跑來,還義正言辭說作為女王不說全麵詳細了解,起碼也要知道個大概才好針對管理。
沒毛病!
既然不嫌棄辛苦,周少瑜也不會硬反對。
遊擊嘛,後世的華夏人誰不知道?甚至可以引起為傲。但老實說,周少瑜希望華夏永遠不要再打遊擊,如果有的選擇,一波強勢平推多好。何苦辛辛苦苦使勁忙活打遊擊。相信這個願望終究會實現的,軍事力量愈發強大,航母都有了,更多的航母還以遠嘛。
嗯,言歸正傳。
打遊擊麽,首先自身就要注意隱蔽,而隱蔽地點顯然不會是什麽城池啊之類的,說不得就是什麽深山老林條件惡劣之地。隻有先隱藏好自身,才能確保隨時對地方發起襲擾。而這個過程為了隱蔽,顯然也不會走多少正常的道路。
幾日下來,周少瑜到是對金善德高看幾眼。或許先前總是一身素衣是為了邀買人心,但起碼現在,的確是個能吃得住苦的,哪怕腳板磨出水泡都一聲不吭的忍住不耽誤行進。
不過麽,就是怎麽看都感覺似乎有點和立花妹子較真的意味在裏頭?
也是讓人哭笑不得,人家打小就是嚴格的武士訓練,而金善德在成為傀儡女王之前,哪怕再邊緣,也不至於吃苦,這麽個表現到是硬氣,可也沒多少可比性啊,沒見人立花妹子輕輕鬆鬆的模樣麽。
示範了兩場遊擊,自然還有別的內容。
金善德本身兵力就不足,自然就拍不出軍隊出來支援打遊擊。主要的,還是需要靠新羅東南百姓自發自救。但這個前提是需要派人前去宣傳引導,得有人帶頭。這才能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力量。
如何引導發揮?這就是需要周少瑜教導的地方了。
這下子,金善德可謂如魚得水,相比之下,連新羅語都磕磕絆絆的立花妹子,顯然沒有發揮的餘地。
一處前線的村落,金善德立於大石之上,周少瑜準備的稿件早已倒背如流。作為新羅女王,一國最高統治者,又常有賢名傳出受人擁戴,在不隱瞞身份的情況下,效果可謂爆棚。
更莫說這位表情極其到位,又是自責自己本事不足,不能帶領大家過上太平富足的好日子,從而一臉悲戚愧疚。又是一副憤慨不已的模樣痛罵金人。
村中百姓的情緒完全被調動,自告奮勇要參加新羅遊擊隊伍,解救自身的同時還要解救更多的新羅百姓。
看著一身粗布麻衣的金善德,周少瑜感慨著民心可用。但同時也考慮著需要加強對金善德的掌控,一旦金善德在新羅的聲望過高,若仍舊聽話還好,可若是生出異心,這對於將來占有新羅可是不利的很。
如果出現後者的情況,可以預見,最終趕走金人的新羅正式全民士氣正旺戰力最高昂的時刻,那時候若是選擇發動兵馬強行征討,壓根得不償失,而放任不管,豈不是先前的投資全部打了水漂?
不過已經迴到幽州的周少瑜不知道,遠在東倭,明智光秀已然準備‘弑主’,織田信長活不長了。而已經與大梁搭上線的豐臣秀吉將掌控織田家大多數實力,從而進一步成為東倭關白(相當於丞相),事實上的東倭掌控者,而後對新羅發起進軍。
所以說,新羅還多災多難著呢,想要甩開周少瑜這個強力靠山,哪那麽容易。更莫說人家金善德未必就真會有異心不是。
在周少瑜迴到幽州的時候,距離秦良玉被俘虜差不多已經過去月餘,肯定不能再耽擱。好在人家高玉瑤尚未離開,不然真心有些麻煩。
也不對,本身就是個很麻煩的事情。
說到底,秦良玉明麵上是屬於火鳳那邊的將領,和周少瑜無關。就算高玉瑤有所猜測,也拿不出實質上的證據,固然另一頭的蕭姽嫿親眼見過秦良玉,可高玉瑤這邊卻是極其陌生的,而蕭姽嫿和高玉瑤的關係,前者斷不可能親自跑來辨認。
可這又如何,即便沒有實質證據,周少瑜還可以繼續隱藏自家與火鳳之間的關係,就算高玉瑤知道了,隻要天下人不清楚就行。可這樣子,又用什麽名義要人呢?
這個問題一度讓周少瑜苦惱。不想武媚娘一語驚人。
“此事還不簡單?直接要便是了。”武媚娘理所當然的道。
“這麽直接?”周少瑜犯傻。
“不然呢?天下間,誰不知你這位的特殊癖好。”武媚娘略帶鄙視的道:“坊間可是盛傳,你周少瑜周大才子周大親王,最喜歡收集天下奇女,且需才貌雙全。聽聞高玉瑤抓到一個符合條件的女俘虜,有興趣不是很正常麽?”
對啊,秦良玉要姿色有姿色,要能力有能力,完全符合大家夥對於周少瑜的印象,符合他收集的標準……呸,等等,我名聲現在成這樣了?
以前也就是傳傳,純粹八卦或者嫉妒之語。畢竟周少瑜的名聲擺在那,也對此沒有過任何直接活見解的迴應。可這迴真這麽幹,不就是等於直接承認了這條關於自己的傳言?你看嘛,這不都是已經主動要到大梁太後那裏去了?
真開口,高玉瑤肯定會放人,就算拋開兩人當初的情誼不談。高玉瑤現在也絕不會輕易和周少瑜撕破臉。不管火鳳是否和周少瑜有什麽牽扯,此次蕭姽嫿和火鳳一同動亂,就有些讓大梁焦頭爛額,若是逼得周少瑜也直接明麵上造反,那麽高玉瑤還當真沒什麽自信。
保持現狀,就算周少瑜就反心,起碼至少暫且名義上仍舊是大梁屬臣,是她親封的攝政王,隻要穩住一時,最多隻能是暗地裏有些動作,明麵上的壓力卻是不會有的。
基於此,還真就如同武媚娘所說那般,直接要人便是。這樣子周少瑜有合適的理由,人家高玉瑤也同樣有心放心,沒毛病。
是日,周少瑜鬱悶的上路了,不難想象,不久之後周少瑜肯定徹底坐實了所謂的收集癖好,感覺怪怪。
不過這一迴並不是偷偷摸摸前往,而是正大光明。
打出攝政王府的旗號,一切出行全部遵照大梁親往的出行規格,且護衛人數直接超過三千,又有侍女隨從若幹,就這麽毫無隱瞞的開赴青州。
至於理由,多正常呐,太後都待在青州這麽久了,作為坐鎮幽州的攝政王不來拜見一下,不合適吧。
在大梁親王的服裝上,大梁行的是五爪天子,四爪親王,也就是龍袍和蟒袍了。此次乃正式會麵,周少瑜自然不能免俗,明黃色是不能穿的,那基本是皇帝專屬,親王之流可以穿黃,但絕不是明黃色。但對於周少瑜的審美觀點而言,一身黃可不算怎麽好看。
是以眼下一身黑色蟒袍,頭戴玉冠,腰間掛佩,甚至於手上還帶著一個玉扳指,拿著一把折扇背手而立,還別說,還真就有股子威嚴氣勢鋪麵而來。
整個大梁誰都知道周少瑜的實力,誰也不敢小覷,或許太後高玉瑤還能穩坐城中不動,但身在曆城的文武卻不能無視,基本上能來的都出城相迎。遠遠一見周少瑜這架勢,紛紛不由心中感歎人中龍鳳。
別說他們了,就是周少瑜出現在曆城行宮大殿之上,高玉瑤也有點愣神。
莫看她往前和周少瑜關係親密之極,但從未見過周少瑜正正經經的穿扮模樣,更沒見過周少瑜表現出威嚴氣勢的一麵。這也是周少瑜經曆的多了,收放自如,平時若無必要,自然不需要展現這一麵,不過此刻正式會麵嘛,自然又有所不同。
“臣拜見太後……”周少瑜裝模作樣就要跪。
高玉瑤白眼一翻,心說你真想跪你倒是快點啊,這麽磨磨蹭蹭幹嘛。如果是私下裏,肯定少不得故意不吭聲看周少瑜怎麽辦,可當著文武的麵,自然不能弄得兩邊尷尬,便立刻迴應道:“攝政王何須多禮,來人,賜座。”
來不及了,後麵的一會改。“這見鬼的世界!”
於子舒憤然的關閉繡樓門窗,語氣中滿是惱怒。
是的,他順應大時代的主流,成為了穿越大軍的一員,隻是這個古代背景的世界,卻是如此的叫人無法接受。
順帶一提,他原本應當叫做於子書,子書之意,本事指諸子百家的書籍之類,以此為名,是期望將來能成為一個知識淵博具有大才之人。
然而穿越後,子書變成子舒,一大老爺們頓時就頂了一個很是娘氣的名字。
這也罷了,主要是穿越之後,於子舒覺得自己的三觀受到猛烈的衝擊!
繡樓外一牆之隔,街麵上正有一堆身穿儒衫的女子,手拿折扇,一個個賣弄詩詞,而且一點新意都沒有。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君,女子好逑……”
這尼瑪,崩潰了有木有!
淑君是什麽鬼?還女子好逑?要不要醬紫!
還真就是醬紫。
在原本華夏史上,因為生產力等因素,最終造就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可若是反過來一下呢?
當男人不再身強體壯,做不得重活,提不了刀劍,反而女人一個個看似柔弱,卻力氣非凡,扛下了家中生計。長此以往,女子占據主導地位是不是理所當然?
尤其再加上一點,這方世界女子有所功法,姑且當做古武氣功之內,總歸這些個玩意更適合女子修煉,讓女子的力量更勝一籌!男人不是不能練,可多半受不了這個苦,而且效果也不會那般明顯。
從氏族部落,到奴隸社會,再到如今的封建社會,女子當權一步步穩固。先是一位男大家提出了男子當三從四德雲雲,經過發展,新式學派出現,儼然變成了現今男子當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合格的淑男,出嫁前當待在家中學習男工……不用問,出嫁後自然是相妻教女,琴瑟和鳴……
女尊男卑嘛。
宅,沒有問題,但你要求於子舒學習繡活,學習那三從四德,對不住,於子舒表示,真心扛不住啊。
於家算是新貴,崛起時間極短,而且更多還是隻算潛力股。
當家主母早早離世,便宜老爹王安年一針一線含辛茹苦外加悉心教導將姐弟妹三人撫養長大,充其量也就是能識得字的尋常百姓家。
但勝在長姐給力,那年鄰國大陳來犯,大夏國禦敵艱難,緊急招募新軍。年方二八的於子雲應征入伍,隨後立功殺敵表現優異,兩年後打退陳國,因功逐步獲升旅帥,封忠武校尉,是為從六品下。
後經舉薦,得大夏國三公主蕭依眉看中並重用,改升為公主府錄事參軍事,是為從六品上。而後一路火速提拔,升為公主府副典軍,為從五品上。
沒多久,夏國與陳國再次開啟戰端,經三公主向朝廷舉薦,授年歲不過二十二的於子雲正五品武毅將軍,為前軍副將隨軍出征。
眼下戰事正火,但大夏國占據優勢,前軍表現優異,以少勝多,收複數城領土,明眼人都知道待此戰結束,於子雲就將再次提拔升官,那麽於家順理成章水漲船高。更莫說,重用其的三公主蕭依眉,乃是目前最有可能成為皇太女的公主!而於子舒如今年方十七,正是待嫁之身,傳言極其俊美,自然少不得不少家族看中並打算與之聯姻,自然而然的,想要追求的人,也就多了起來,可謂競爭激烈。
然而問題就在於,當年王安年為養活三個子女,日子本就艱難,能養大並教會讀書認字已然算了不得,疏於管教之下,於子舒的性子多少有點野,雖被管教著一直出不來門,但機靈古怪沒少鬧騰,換言之,離當下主流要求的‘淑男’相差甚遠。
立花妹子帶兵去打遊擊不是什麽問題,人家本來就是武將出身,帶兵是本職。
但新羅女王金善德不知從哪冒出來的性質也跑到前線去摻和就讓人有點搞不懂了。
臨走前,周少瑜特地親自示範什麽叫做標準遊擊戰,本來隻是帶著立花妹子還有幾個自家將領還有新羅將領。結果金善德卻親自跑來,還義正言辭說作為女王不說全麵詳細了解,起碼也要知道個大概才好針對管理。
沒毛病!
既然不嫌棄辛苦,周少瑜也不會硬反對。
遊擊嘛,後世的華夏人誰不知道?甚至可以引起為傲。但老實說,周少瑜希望華夏永遠不要再打遊擊,如果有的選擇,一波強勢平推多好。何苦辛辛苦苦使勁忙活打遊擊。相信這個願望終究會實現的,軍事力量愈發強大,航母都有了,更多的航母還以遠嘛。
嗯,言歸正傳。
打遊擊麽,首先自身就要注意隱蔽,而隱蔽地點顯然不會是什麽城池啊之類的,說不得就是什麽深山老林條件惡劣之地。隻有先隱藏好自身,才能確保隨時對地方發起襲擾。而這個過程為了隱蔽,顯然也不會走多少正常的道路。
幾日下來,周少瑜到是對金善德高看幾眼。或許先前總是一身素衣是為了邀買人心,但起碼現在,的確是個能吃得住苦的,哪怕腳板磨出水泡都一聲不吭的忍住不耽誤行進。
不過麽,就是怎麽看都感覺似乎有點和立花妹子較真的意味在裏頭?
也是讓人哭笑不得,人家打小就是嚴格的武士訓練,而金善德在成為傀儡女王之前,哪怕再邊緣,也不至於吃苦,這麽個表現到是硬氣,可也沒多少可比性啊,沒見人立花妹子輕輕鬆鬆的模樣麽。
示範了兩場遊擊,自然還有別的內容。
金善德本身兵力就不足,自然就拍不出軍隊出來支援打遊擊。主要的,還是需要靠新羅東南百姓自發自救。但這個前提是需要派人前去宣傳引導,得有人帶頭。這才能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力量。
如何引導發揮?這就是需要周少瑜教導的地方了。
這下子,金善德可謂如魚得水,相比之下,連新羅語都磕磕絆絆的立花妹子,顯然沒有發揮的餘地。
一處前線的村落,金善德立於大石之上,周少瑜準備的稿件早已倒背如流。作為新羅女王,一國最高統治者,又常有賢名傳出受人擁戴,在不隱瞞身份的情況下,效果可謂爆棚。
更莫說這位表情極其到位,又是自責自己本事不足,不能帶領大家過上太平富足的好日子,從而一臉悲戚愧疚。又是一副憤慨不已的模樣痛罵金人。
村中百姓的情緒完全被調動,自告奮勇要參加新羅遊擊隊伍,解救自身的同時還要解救更多的新羅百姓。
看著一身粗布麻衣的金善德,周少瑜感慨著民心可用。但同時也考慮著需要加強對金善德的掌控,一旦金善德在新羅的聲望過高,若仍舊聽話還好,可若是生出異心,這對於將來占有新羅可是不利的很。
如果出現後者的情況,可以預見,最終趕走金人的新羅正式全民士氣正旺戰力最高昂的時刻,那時候若是選擇發動兵馬強行征討,壓根得不償失,而放任不管,豈不是先前的投資全部打了水漂?
不過已經迴到幽州的周少瑜不知道,遠在東倭,明智光秀已然準備‘弑主’,織田信長活不長了。而已經與大梁搭上線的豐臣秀吉將掌控織田家大多數實力,從而進一步成為東倭關白(相當於丞相),事實上的東倭掌控者,而後對新羅發起進軍。
所以說,新羅還多災多難著呢,想要甩開周少瑜這個強力靠山,哪那麽容易。更莫說人家金善德未必就真會有異心不是。
在周少瑜迴到幽州的時候,距離秦良玉被俘虜差不多已經過去月餘,肯定不能再耽擱。好在人家高玉瑤尚未離開,不然真心有些麻煩。
也不對,本身就是個很麻煩的事情。
說到底,秦良玉明麵上是屬於火鳳那邊的將領,和周少瑜無關。就算高玉瑤有所猜測,也拿不出實質上的證據,固然另一頭的蕭姽嫿親眼見過秦良玉,可高玉瑤這邊卻是極其陌生的,而蕭姽嫿和高玉瑤的關係,前者斷不可能親自跑來辨認。
可這又如何,即便沒有實質證據,周少瑜還可以繼續隱藏自家與火鳳之間的關係,就算高玉瑤知道了,隻要天下人不清楚就行。可這樣子,又用什麽名義要人呢?
這個問題一度讓周少瑜苦惱。不想武媚娘一語驚人。
“此事還不簡單?直接要便是了。”武媚娘理所當然的道。
“這麽直接?”周少瑜犯傻。
“不然呢?天下間,誰不知你這位的特殊癖好。”武媚娘略帶鄙視的道:“坊間可是盛傳,你周少瑜周大才子周大親王,最喜歡收集天下奇女,且需才貌雙全。聽聞高玉瑤抓到一個符合條件的女俘虜,有興趣不是很正常麽?”
對啊,秦良玉要姿色有姿色,要能力有能力,完全符合大家夥對於周少瑜的印象,符合他收集的標準……呸,等等,我名聲現在成這樣了?
以前也就是傳傳,純粹八卦或者嫉妒之語。畢竟周少瑜的名聲擺在那,也對此沒有過任何直接活見解的迴應。可這迴真這麽幹,不就是等於直接承認了這條關於自己的傳言?你看嘛,這不都是已經主動要到大梁太後那裏去了?
真開口,高玉瑤肯定會放人,就算拋開兩人當初的情誼不談。高玉瑤現在也絕不會輕易和周少瑜撕破臉。不管火鳳是否和周少瑜有什麽牽扯,此次蕭姽嫿和火鳳一同動亂,就有些讓大梁焦頭爛額,若是逼得周少瑜也直接明麵上造反,那麽高玉瑤還當真沒什麽自信。
保持現狀,就算周少瑜就反心,起碼至少暫且名義上仍舊是大梁屬臣,是她親封的攝政王,隻要穩住一時,最多隻能是暗地裏有些動作,明麵上的壓力卻是不會有的。
基於此,還真就如同武媚娘所說那般,直接要人便是。這樣子周少瑜有合適的理由,人家高玉瑤也同樣有心放心,沒毛病。
是日,周少瑜鬱悶的上路了,不難想象,不久之後周少瑜肯定徹底坐實了所謂的收集癖好,感覺怪怪。
不過這一迴並不是偷偷摸摸前往,而是正大光明。
打出攝政王府的旗號,一切出行全部遵照大梁親往的出行規格,且護衛人數直接超過三千,又有侍女隨從若幹,就這麽毫無隱瞞的開赴青州。
至於理由,多正常呐,太後都待在青州這麽久了,作為坐鎮幽州的攝政王不來拜見一下,不合適吧。
在大梁親王的服裝上,大梁行的是五爪天子,四爪親王,也就是龍袍和蟒袍了。此次乃正式會麵,周少瑜自然不能免俗,明黃色是不能穿的,那基本是皇帝專屬,親王之流可以穿黃,但絕不是明黃色。但對於周少瑜的審美觀點而言,一身黃可不算怎麽好看。
是以眼下一身黑色蟒袍,頭戴玉冠,腰間掛佩,甚至於手上還帶著一個玉扳指,拿著一把折扇背手而立,還別說,還真就有股子威嚴氣勢鋪麵而來。
整個大梁誰都知道周少瑜的實力,誰也不敢小覷,或許太後高玉瑤還能穩坐城中不動,但身在曆城的文武卻不能無視,基本上能來的都出城相迎。遠遠一見周少瑜這架勢,紛紛不由心中感歎人中龍鳳。
別說他們了,就是周少瑜出現在曆城行宮大殿之上,高玉瑤也有點愣神。
莫看她往前和周少瑜關係親密之極,但從未見過周少瑜正正經經的穿扮模樣,更沒見過周少瑜表現出威嚴氣勢的一麵。這也是周少瑜經曆的多了,收放自如,平時若無必要,自然不需要展現這一麵,不過此刻正式會麵嘛,自然又有所不同。
“臣拜見太後……”周少瑜裝模作樣就要跪。
高玉瑤白眼一翻,心說你真想跪你倒是快點啊,這麽磨磨蹭蹭幹嘛。如果是私下裏,肯定少不得故意不吭聲看周少瑜怎麽辦,可當著文武的麵,自然不能弄得兩邊尷尬,便立刻迴應道:“攝政王何須多禮,來人,賜座。”
來不及了,後麵的一會改。“這見鬼的世界!”
於子舒憤然的關閉繡樓門窗,語氣中滿是惱怒。
是的,他順應大時代的主流,成為了穿越大軍的一員,隻是這個古代背景的世界,卻是如此的叫人無法接受。
順帶一提,他原本應當叫做於子書,子書之意,本事指諸子百家的書籍之類,以此為名,是期望將來能成為一個知識淵博具有大才之人。
然而穿越後,子書變成子舒,一大老爺們頓時就頂了一個很是娘氣的名字。
這也罷了,主要是穿越之後,於子舒覺得自己的三觀受到猛烈的衝擊!
繡樓外一牆之隔,街麵上正有一堆身穿儒衫的女子,手拿折扇,一個個賣弄詩詞,而且一點新意都沒有。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君,女子好逑……”
這尼瑪,崩潰了有木有!
淑君是什麽鬼?還女子好逑?要不要醬紫!
還真就是醬紫。
在原本華夏史上,因為生產力等因素,最終造就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可若是反過來一下呢?
當男人不再身強體壯,做不得重活,提不了刀劍,反而女人一個個看似柔弱,卻力氣非凡,扛下了家中生計。長此以往,女子占據主導地位是不是理所當然?
尤其再加上一點,這方世界女子有所功法,姑且當做古武氣功之內,總歸這些個玩意更適合女子修煉,讓女子的力量更勝一籌!男人不是不能練,可多半受不了這個苦,而且效果也不會那般明顯。
從氏族部落,到奴隸社會,再到如今的封建社會,女子當權一步步穩固。先是一位男大家提出了男子當三從四德雲雲,經過發展,新式學派出現,儼然變成了現今男子當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合格的淑男,出嫁前當待在家中學習男工……不用問,出嫁後自然是相妻教女,琴瑟和鳴……
女尊男卑嘛。
宅,沒有問題,但你要求於子舒學習繡活,學習那三從四德,對不住,於子舒表示,真心扛不住啊。
於家算是新貴,崛起時間極短,而且更多還是隻算潛力股。
當家主母早早離世,便宜老爹王安年一針一線含辛茹苦外加悉心教導將姐弟妹三人撫養長大,充其量也就是能識得字的尋常百姓家。
但勝在長姐給力,那年鄰國大陳來犯,大夏國禦敵艱難,緊急招募新軍。年方二八的於子雲應征入伍,隨後立功殺敵表現優異,兩年後打退陳國,因功逐步獲升旅帥,封忠武校尉,是為從六品下。
後經舉薦,得大夏國三公主蕭依眉看中並重用,改升為公主府錄事參軍事,是為從六品上。而後一路火速提拔,升為公主府副典軍,為從五品上。
沒多久,夏國與陳國再次開啟戰端,經三公主向朝廷舉薦,授年歲不過二十二的於子雲正五品武毅將軍,為前軍副將隨軍出征。
眼下戰事正火,但大夏國占據優勢,前軍表現優異,以少勝多,收複數城領土,明眼人都知道待此戰結束,於子雲就將再次提拔升官,那麽於家順理成章水漲船高。更莫說,重用其的三公主蕭依眉,乃是目前最有可能成為皇太女的公主!而於子舒如今年方十七,正是待嫁之身,傳言極其俊美,自然少不得不少家族看中並打算與之聯姻,自然而然的,想要追求的人,也就多了起來,可謂競爭激烈。
然而問題就在於,當年王安年為養活三個子女,日子本就艱難,能養大並教會讀書認字已然算了不得,疏於管教之下,於子舒的性子多少有點野,雖被管教著一直出不來門,但機靈古怪沒少鬧騰,換言之,離當下主流要求的‘淑男’相差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