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京師,皇宮。
作為垂簾聽政獨掌大權的太後,批閱奏章乃是常態,總體而言還是很枯燥的,並且還耗費腦筋心思,且這種形式也很容被糊弄,但總有可取之處,隻要足夠聰慧,哪怕是格式固定的奏章,也能看出不少的東西。
就比如眼前這份,出自於國子監一位博士之手,奏折內容,便是提議出兵出兵,先行攻占潁川。
內容到也有理有據。火鳳對潁川的掌控力薄弱,現在也沒有荊州兩縣作為緩衝,舉兵過去,不會耗費多大力氣便能收複,而收複潁川,對於天下士子絕對能起到振奮的效果,且潁川作為人口大郡,也很有價值。
看起來是蠻不錯的,誠如所言,收複潁川並不難,考慮到此地的特殊,無論是士林影響還是百姓人口,都極有好處。並且這位官員也很適可而止的沒有多提其他,比如大兵出擊打敗火鳳收複豫州啊什麽的。
可也隻是如此了,此人或許有些小聰明,小心翼翼的避開豫州這個話題,畢竟高玉瑤現在沒有徹底收複的意思,更重要的是,去歲還經曆了大敗。
當然了,這場大敗大家夥也沒將過錯怪到高玉瑤頭上去,誰讓大梁現在的情況是高玉瑤親征和不親征的差別太大了呢。
隻是……“
“哀家何必收複那塊燙手山芋。”高玉瑤直接將奏章丟到一邊,並沒有任何批複,這意思,算是留中不發了。
高玉瑤起初不是沒想過要收複潁川,可仔細想想,完全沒有必要。潁川那批人,又不會支持效忠於她,且專研出世之學於治國沒有直接的聯係。再且,真當她沒派密探暗中了解?潁川那地方,罵高玉瑤的人可不少,雖說至今每層探查到有當地氏族的參與,可這本身也算是一種默認了吧。至少在外界看來,那基本就是潁川的聲音。
一旦收複,不支持自己也就罷了,到時候還反過來變成反抗,那多沒勁,就憑潁川的士林影響力,高玉瑤也會很頭疼的。
沒見就連反賊出身的火鳳都選擇隱忍退讓麽,那麽她這個正統大梁太後,就更不好下手了。
和以前清洗那些世家一般來硬的?別鬧,這個還隻是破壞一個舊的利益團體,而對潁川下手,某種程度算是誅士林的心,反彈力度絕對不是一星半點。
原本還想著火鳳下下狠手,不說把潁川那些人給一網打盡,隻要讓他們乖乖老實聽話,明麵上變成聽命於火鳳,那自然便失了忠節道義,影響力也隨之衰減,結果卻是火鳳也不去動,真真讓高玉瑤失望。
總的來說,目前總體大局還在高玉瑤的預料乃至掌控當中,唯一最出乎預料的,卻是出在新羅那邊。
斷定與周少瑜關係不一般的新羅,局勢遠比高玉瑤想的還要亂,如今傳來的最新消息,居然是東倭和金人幹上了,反倒是新羅啥事沒有置身事外,多稀罕呐,好歹那也是它的國土之上不是。
可以說,本來讓東倭去打新羅,就是為了抑製周少瑜的擴張,結果現在效果明顯不如預想,這同樣讓高玉瑤失望。
高玉瑤最大的困擾,不是自身能力,而是手底下沒有獨當一麵值得信任的人才。往往她的策略都是極好的,但布置下去就要大打折扣。
比如去歲和蕭姽嫿聯手攻火鳳,就算蕭姽嫿被牽住了,單憑大梁所派出的兵馬,不敢說大勝,你起碼也要維持平衡吧。結果呢?大敗!
再比如派兵攻夷州島,一再強調不要光打,同時還要拉攏一批,結果呢?隻剩打了,打的人家夷州島居民集體仇視,卻讓後來的孫守仁得到了一部分夷州島居民的友誼。
現在再看東倭,新羅對比大梁那當然是彈丸之地瞧不上眼,可也不算小吧,且新羅如今國力那麽弱,你打哪不行,非得去和金人死磕開戰爭地盤?
高玉瑤忽然想到周少瑜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對手。
這也就罷了,尤其是對比明顯,瞧瞧人家周少瑜,身邊的人一個個多給力。
李清照坐鎮湘州統管大局總覽政務,將湘州各方麵打理的蒸蒸日上,一應女子皆有本事。北邊同樣如此,李秀寧、楊妙真如今威名赫赫戰績凜然。
就算拋開這些女子不提,其他那些被這些奇女子遮掩住光芒的人才其實也並不缺。
大儒方宏已老,卻在泰原城猶如定海神針,有他在,自有一批門人士子為周少瑜效力,且當過丞相的方宏執政經驗豐富,能避免多少彎路?
本是大梁北地邊軍將領的仇明遠,一度被排擠到南邊巫縣,卻在周少瑜手裏得到重用,或許並無什麽值得稱道的戰績,但善守之名,叫人心安。
還有那周少瑜一手培養出來的周再興,雖返迴湘州後鮮有消息,但卻愈發成熟穩重且有勇有謀。現如今更有原本的鎮南大將軍孫守仁投效。
若非周少瑜那些妹子實在太過出彩,保準這一個個的光芒萬丈世人皆知。
越想高玉瑤就覺得不平衡,不是說自己麾下沒人才,有肯定是有的,隻是多多少少都有一定缺點,不盡人意。
“傳哀家旨意,讓禮部物色人選出使,為金國和東倭進行和解。”高玉瑤沉住氣,下令道。既然東倭不給力,隻好派人引導一下子。
然而……東倭表示,我也很憋屈啊。
新羅,東南鏡,又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如果說一開始還有一定的和解可能,但到目前為止已經打過數場硬仗的兩方已經沒有任何調和的可能,無他,死傷的人太多了。
金國一方流寇軍死傷兩萬餘,偽梁軍近萬,就連金人都中伏讓一千金人勇士盡皆戰死。而東倭這邊,各方勢力總死傷已經過三萬,就連第二批遠征軍隊的總大將也是豐臣的重臣加藤清正也重傷差點掛彩。
前頭東倭收獲很大,引發了後來其他大名勢力爭先恐後派兵參與,但在參與進來後,卻立刻遭遇大戰出現不小的傷亡,這如何甘心?別的大名就獲利,到了咱們就隻見虧?那怎麽行,繼續派!
在豐臣的極力號召下,儼然都變成了堵上東倭名譽榮耀的一戰,想不派兵馬都不行。
這不,就連上衫姐姐和武田這種實力強大的大名,也捏著鼻子派了各家精銳參與。上杉姐姐自然還是派遣的直江兼續,畢竟這位年輕的將領已經有過在新羅征戰的經驗,且成長非常快。
而武田這邊更舍得,派出的是武田四名臣之一山縣昌景,領兩千武田家最聞名的赤備騎馬隊參與新羅征戰。
武田家最大的特色,便是那麵‘風林火山’的旗幟,此四字的原意是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本出自出自《孫子兵法》的軍爭篇。大梁世界雖未出現過孫臏,但也出過有名的軍事家,其兵書具體內容不同,但同樣有過這麽一段話,便被武田信玄引用並簡述作為軍旗。
赤備騎馬隊絕對是東倭最有名的軍隊之一,哪怕隻有兩千,也無人敢小覷,而此刻戰場之上,被派下來的任務自然也是最終,那就是直接與金軍的核心金人騎軍進行直接對抗。
戰場上已四處開花,金人騎軍的人數同樣為兩千,他們不動,赤備騎馬隊自然也不動。總體而言,東倭還是占據上風的。
或許兩邊的底層士卒戰力不相上下,但勝就勝在,東倭這邊不乏武士領隊,而金軍的底層將領,那基本都是隨意糊弄的,就算是因為立功升上來,那也是野路子出身,哪裏比得上大小精英培養的東倭武士。
此一點可謂明顯,金軍的底層將領衝殺而來,不會比小兵強多少,而東倭武士衝殺而出,麵對這些戰力低下的流寇軍,那就是砍瓜切菜,極為振奮士氣。
雖然很不想承認,人家武士的確是厲害。
想想看華夏曆史的沿海倭寇,雖說實際上大部分都是假倭,真倭的數量並不多,但後者打過多少幾乎逆天的兩軍作戰人數比?可能幾個人就能搞得數百上千人不敢上。這裏頭固然又許多因素,可說白了,還不是人家打出來的結果。
不然都是人,憑啥差距這麽大。
不說這個,心塞。
局麵見見對金人不利,不得已,金人騎軍出動了,下一刻,武田家的赤背隊也開始行動。
風林火山的軍旗飄動,其後兩千赤紅鎧甲的騎軍緊隨其後,在戰場上簡直不要太鮮豔,如同一道紅色洪流,徑直向金人騎軍撞了過去。
以兩千對兩千,誰都沒有在人數上占優。但金人的戰力卻擺在那裏,赤背隊固然是東倭有數的精銳騎軍,但比之金人,還是要差上一層。這不僅僅是個人戰力問題,就連戰馬也是不如的。兩邊的戰馬一對比,東倭的戰馬那就相當矮小了。是以衝鋒起來,完全不占優勢。
兩軍對撞,赤背隊幾乎立刻就落入了下風,然而下一刻,一名頭盔上有著六枚銅錢紅甲戰士脫穎而出,槍如遊龍,表現異常勇猛,在大部分赤背隊騎士苦戰之時,此將卻已斬殺三人,且勢頭不減,生猛依舊。
“噢?那是誰?”遠處山峰,大老遠跑來觀戰的謝道韞驚奇道。就她所知,能在與金人騎軍對戰如此勇猛的可不多,更莫說此人還是出自東倭。
明智光秀恭敬的接過謝道韞遞來的望遠鏡仔細瞅了瞅,道:“六枚銅錢,當時真田家的成員,觀其身手,當是被島津家的島津忠恆讚為東倭第一兵的真田幸村。”
“東倭第一兵?”謝道韞挑挑眉,又觀察了片刻,點頭道:“倒也當得起如此讚譽。如此也好,若你們東倭都有如此戰力,對我們可不是什麽好事。”
周少瑜給謝道韞的任務,隻有統領水師於海上攔截東倭兵馬從海上西進,至於別的,一點沒要求。但謝道韞仍舊還是遠遠來到此處親自觀戰,好對兩方軍隊有一個最直接的了解,不僅如此,迴頭還會仔細書寫經過和個人看法見解寄迴。
不管是出自知己知彼還是有備無患,總歸都不是壞處。
此戰約莫進行了一個多時辰,金人騎軍表現足夠勇猛,若再給他們一些時間,武田家的赤背隊便再難支撐。奈何他們勇猛不代表其他各部也是如此,流寇軍最先潰敗,偽梁軍也越打越退,金人騎軍再不撤,就要被包餃子。
是以此戰最終以金人落敗而告終,聽著東倭兵馬不斷大聲的‘嘿,嘿,謔’……謝道韞還挺滿意。
因為這意味著,金人必須派遣更多的兵馬過來才能對東倭進行壓製,那也意味著,金人死傷會更多,這對於日後自家出兵攻略金國,那是相當有利的。而且東倭表現越好,金國對新羅也就越沒精力理會。隻要自己於海上攔截好東倭水師,新羅也就基本無憂。
陸路?那也得先等東倭打穿了金人所占地盤再說。
連日趕迴的謝道韞開始對此戰進行記錄、總結還有評估。數日後,幽州便收到了密信,李秀寧看的頗為認真,真論起來,她至今還未真正與金人兵馬對戰過,總歸少了幾分了解,如此詳細的記錄,自然再好不過。
總得來說,還是有點不大高興的。
觀李秀寧至今各個大小戰,其實大部分時候都是以少勝多,多方麵展現謀略與才智,哪怕她口口聲聲說打仗打的就是堂堂正正雲雲。但顯然這對金人不是那麽好使,想要絕對把握戰勝金人,那定然要有人數優勢,不然很難正麵抗衡。
兵馬是有的,發展到現在,已經不再是小勢力,打金人還是能有足夠的兵力優勢。但這不意味著可以胡來,打完金人,也隻不過是徹底穩定後方,若這時候就死傷慘重,以後還怎麽南下?
誠然現在各方麵都在為日後征討金國做準備,軍隊也為此一直進行著不少針對性訓練,隻是這還不夠。這般想著,李秀寧收拾了一番行裝,帶著自己的部分親衛離去。
“什麽?李秀寧不見了?”徐妙錦驚的不輕,在得知李秀寧是深入關東親自了解地形之後,也是擔心的緊。不管如何,那可是金人的地盤。
作為垂簾聽政獨掌大權的太後,批閱奏章乃是常態,總體而言還是很枯燥的,並且還耗費腦筋心思,且這種形式也很容被糊弄,但總有可取之處,隻要足夠聰慧,哪怕是格式固定的奏章,也能看出不少的東西。
就比如眼前這份,出自於國子監一位博士之手,奏折內容,便是提議出兵出兵,先行攻占潁川。
內容到也有理有據。火鳳對潁川的掌控力薄弱,現在也沒有荊州兩縣作為緩衝,舉兵過去,不會耗費多大力氣便能收複,而收複潁川,對於天下士子絕對能起到振奮的效果,且潁川作為人口大郡,也很有價值。
看起來是蠻不錯的,誠如所言,收複潁川並不難,考慮到此地的特殊,無論是士林影響還是百姓人口,都極有好處。並且這位官員也很適可而止的沒有多提其他,比如大兵出擊打敗火鳳收複豫州啊什麽的。
可也隻是如此了,此人或許有些小聰明,小心翼翼的避開豫州這個話題,畢竟高玉瑤現在沒有徹底收複的意思,更重要的是,去歲還經曆了大敗。
當然了,這場大敗大家夥也沒將過錯怪到高玉瑤頭上去,誰讓大梁現在的情況是高玉瑤親征和不親征的差別太大了呢。
隻是……“
“哀家何必收複那塊燙手山芋。”高玉瑤直接將奏章丟到一邊,並沒有任何批複,這意思,算是留中不發了。
高玉瑤起初不是沒想過要收複潁川,可仔細想想,完全沒有必要。潁川那批人,又不會支持效忠於她,且專研出世之學於治國沒有直接的聯係。再且,真當她沒派密探暗中了解?潁川那地方,罵高玉瑤的人可不少,雖說至今每層探查到有當地氏族的參與,可這本身也算是一種默認了吧。至少在外界看來,那基本就是潁川的聲音。
一旦收複,不支持自己也就罷了,到時候還反過來變成反抗,那多沒勁,就憑潁川的士林影響力,高玉瑤也會很頭疼的。
沒見就連反賊出身的火鳳都選擇隱忍退讓麽,那麽她這個正統大梁太後,就更不好下手了。
和以前清洗那些世家一般來硬的?別鬧,這個還隻是破壞一個舊的利益團體,而對潁川下手,某種程度算是誅士林的心,反彈力度絕對不是一星半點。
原本還想著火鳳下下狠手,不說把潁川那些人給一網打盡,隻要讓他們乖乖老實聽話,明麵上變成聽命於火鳳,那自然便失了忠節道義,影響力也隨之衰減,結果卻是火鳳也不去動,真真讓高玉瑤失望。
總的來說,目前總體大局還在高玉瑤的預料乃至掌控當中,唯一最出乎預料的,卻是出在新羅那邊。
斷定與周少瑜關係不一般的新羅,局勢遠比高玉瑤想的還要亂,如今傳來的最新消息,居然是東倭和金人幹上了,反倒是新羅啥事沒有置身事外,多稀罕呐,好歹那也是它的國土之上不是。
可以說,本來讓東倭去打新羅,就是為了抑製周少瑜的擴張,結果現在效果明顯不如預想,這同樣讓高玉瑤失望。
高玉瑤最大的困擾,不是自身能力,而是手底下沒有獨當一麵值得信任的人才。往往她的策略都是極好的,但布置下去就要大打折扣。
比如去歲和蕭姽嫿聯手攻火鳳,就算蕭姽嫿被牽住了,單憑大梁所派出的兵馬,不敢說大勝,你起碼也要維持平衡吧。結果呢?大敗!
再比如派兵攻夷州島,一再強調不要光打,同時還要拉攏一批,結果呢?隻剩打了,打的人家夷州島居民集體仇視,卻讓後來的孫守仁得到了一部分夷州島居民的友誼。
現在再看東倭,新羅對比大梁那當然是彈丸之地瞧不上眼,可也不算小吧,且新羅如今國力那麽弱,你打哪不行,非得去和金人死磕開戰爭地盤?
高玉瑤忽然想到周少瑜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對手。
這也就罷了,尤其是對比明顯,瞧瞧人家周少瑜,身邊的人一個個多給力。
李清照坐鎮湘州統管大局總覽政務,將湘州各方麵打理的蒸蒸日上,一應女子皆有本事。北邊同樣如此,李秀寧、楊妙真如今威名赫赫戰績凜然。
就算拋開這些女子不提,其他那些被這些奇女子遮掩住光芒的人才其實也並不缺。
大儒方宏已老,卻在泰原城猶如定海神針,有他在,自有一批門人士子為周少瑜效力,且當過丞相的方宏執政經驗豐富,能避免多少彎路?
本是大梁北地邊軍將領的仇明遠,一度被排擠到南邊巫縣,卻在周少瑜手裏得到重用,或許並無什麽值得稱道的戰績,但善守之名,叫人心安。
還有那周少瑜一手培養出來的周再興,雖返迴湘州後鮮有消息,但卻愈發成熟穩重且有勇有謀。現如今更有原本的鎮南大將軍孫守仁投效。
若非周少瑜那些妹子實在太過出彩,保準這一個個的光芒萬丈世人皆知。
越想高玉瑤就覺得不平衡,不是說自己麾下沒人才,有肯定是有的,隻是多多少少都有一定缺點,不盡人意。
“傳哀家旨意,讓禮部物色人選出使,為金國和東倭進行和解。”高玉瑤沉住氣,下令道。既然東倭不給力,隻好派人引導一下子。
然而……東倭表示,我也很憋屈啊。
新羅,東南鏡,又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如果說一開始還有一定的和解可能,但到目前為止已經打過數場硬仗的兩方已經沒有任何調和的可能,無他,死傷的人太多了。
金國一方流寇軍死傷兩萬餘,偽梁軍近萬,就連金人都中伏讓一千金人勇士盡皆戰死。而東倭這邊,各方勢力總死傷已經過三萬,就連第二批遠征軍隊的總大將也是豐臣的重臣加藤清正也重傷差點掛彩。
前頭東倭收獲很大,引發了後來其他大名勢力爭先恐後派兵參與,但在參與進來後,卻立刻遭遇大戰出現不小的傷亡,這如何甘心?別的大名就獲利,到了咱們就隻見虧?那怎麽行,繼續派!
在豐臣的極力號召下,儼然都變成了堵上東倭名譽榮耀的一戰,想不派兵馬都不行。
這不,就連上衫姐姐和武田這種實力強大的大名,也捏著鼻子派了各家精銳參與。上杉姐姐自然還是派遣的直江兼續,畢竟這位年輕的將領已經有過在新羅征戰的經驗,且成長非常快。
而武田這邊更舍得,派出的是武田四名臣之一山縣昌景,領兩千武田家最聞名的赤備騎馬隊參與新羅征戰。
武田家最大的特色,便是那麵‘風林火山’的旗幟,此四字的原意是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本出自出自《孫子兵法》的軍爭篇。大梁世界雖未出現過孫臏,但也出過有名的軍事家,其兵書具體內容不同,但同樣有過這麽一段話,便被武田信玄引用並簡述作為軍旗。
赤備騎馬隊絕對是東倭最有名的軍隊之一,哪怕隻有兩千,也無人敢小覷,而此刻戰場之上,被派下來的任務自然也是最終,那就是直接與金軍的核心金人騎軍進行直接對抗。
戰場上已四處開花,金人騎軍的人數同樣為兩千,他們不動,赤備騎馬隊自然也不動。總體而言,東倭還是占據上風的。
或許兩邊的底層士卒戰力不相上下,但勝就勝在,東倭這邊不乏武士領隊,而金軍的底層將領,那基本都是隨意糊弄的,就算是因為立功升上來,那也是野路子出身,哪裏比得上大小精英培養的東倭武士。
此一點可謂明顯,金軍的底層將領衝殺而來,不會比小兵強多少,而東倭武士衝殺而出,麵對這些戰力低下的流寇軍,那就是砍瓜切菜,極為振奮士氣。
雖然很不想承認,人家武士的確是厲害。
想想看華夏曆史的沿海倭寇,雖說實際上大部分都是假倭,真倭的數量並不多,但後者打過多少幾乎逆天的兩軍作戰人數比?可能幾個人就能搞得數百上千人不敢上。這裏頭固然又許多因素,可說白了,還不是人家打出來的結果。
不然都是人,憑啥差距這麽大。
不說這個,心塞。
局麵見見對金人不利,不得已,金人騎軍出動了,下一刻,武田家的赤背隊也開始行動。
風林火山的軍旗飄動,其後兩千赤紅鎧甲的騎軍緊隨其後,在戰場上簡直不要太鮮豔,如同一道紅色洪流,徑直向金人騎軍撞了過去。
以兩千對兩千,誰都沒有在人數上占優。但金人的戰力卻擺在那裏,赤背隊固然是東倭有數的精銳騎軍,但比之金人,還是要差上一層。這不僅僅是個人戰力問題,就連戰馬也是不如的。兩邊的戰馬一對比,東倭的戰馬那就相當矮小了。是以衝鋒起來,完全不占優勢。
兩軍對撞,赤背隊幾乎立刻就落入了下風,然而下一刻,一名頭盔上有著六枚銅錢紅甲戰士脫穎而出,槍如遊龍,表現異常勇猛,在大部分赤背隊騎士苦戰之時,此將卻已斬殺三人,且勢頭不減,生猛依舊。
“噢?那是誰?”遠處山峰,大老遠跑來觀戰的謝道韞驚奇道。就她所知,能在與金人騎軍對戰如此勇猛的可不多,更莫說此人還是出自東倭。
明智光秀恭敬的接過謝道韞遞來的望遠鏡仔細瞅了瞅,道:“六枚銅錢,當時真田家的成員,觀其身手,當是被島津家的島津忠恆讚為東倭第一兵的真田幸村。”
“東倭第一兵?”謝道韞挑挑眉,又觀察了片刻,點頭道:“倒也當得起如此讚譽。如此也好,若你們東倭都有如此戰力,對我們可不是什麽好事。”
周少瑜給謝道韞的任務,隻有統領水師於海上攔截東倭兵馬從海上西進,至於別的,一點沒要求。但謝道韞仍舊還是遠遠來到此處親自觀戰,好對兩方軍隊有一個最直接的了解,不僅如此,迴頭還會仔細書寫經過和個人看法見解寄迴。
不管是出自知己知彼還是有備無患,總歸都不是壞處。
此戰約莫進行了一個多時辰,金人騎軍表現足夠勇猛,若再給他們一些時間,武田家的赤背隊便再難支撐。奈何他們勇猛不代表其他各部也是如此,流寇軍最先潰敗,偽梁軍也越打越退,金人騎軍再不撤,就要被包餃子。
是以此戰最終以金人落敗而告終,聽著東倭兵馬不斷大聲的‘嘿,嘿,謔’……謝道韞還挺滿意。
因為這意味著,金人必須派遣更多的兵馬過來才能對東倭進行壓製,那也意味著,金人死傷會更多,這對於日後自家出兵攻略金國,那是相當有利的。而且東倭表現越好,金國對新羅也就越沒精力理會。隻要自己於海上攔截好東倭水師,新羅也就基本無憂。
陸路?那也得先等東倭打穿了金人所占地盤再說。
連日趕迴的謝道韞開始對此戰進行記錄、總結還有評估。數日後,幽州便收到了密信,李秀寧看的頗為認真,真論起來,她至今還未真正與金人兵馬對戰過,總歸少了幾分了解,如此詳細的記錄,自然再好不過。
總得來說,還是有點不大高興的。
觀李秀寧至今各個大小戰,其實大部分時候都是以少勝多,多方麵展現謀略與才智,哪怕她口口聲聲說打仗打的就是堂堂正正雲雲。但顯然這對金人不是那麽好使,想要絕對把握戰勝金人,那定然要有人數優勢,不然很難正麵抗衡。
兵馬是有的,發展到現在,已經不再是小勢力,打金人還是能有足夠的兵力優勢。但這不意味著可以胡來,打完金人,也隻不過是徹底穩定後方,若這時候就死傷慘重,以後還怎麽南下?
誠然現在各方麵都在為日後征討金國做準備,軍隊也為此一直進行著不少針對性訓練,隻是這還不夠。這般想著,李秀寧收拾了一番行裝,帶著自己的部分親衛離去。
“什麽?李秀寧不見了?”徐妙錦驚的不輕,在得知李秀寧是深入關東親自了解地形之後,也是擔心的緊。不管如何,那可是金人的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