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調動很難徹底隱藏,當火鳳的大軍開始在潁川以北陸續集結的時候,就更瞞不住人了,但也托潁川的福,這時候還沒人覺得,火鳳這是準備對荊州進攻,而是以為要將潁川的控製權徹底收攏。
幾乎所有外來的書生士子都將目光看向了當地氏族,莫看這些人罵這個罵那個罵的好不痛快,當然了,現在也仍舊在罵,隻不過心裏頭其實慌得一批。
相比之下,潁川的各個氏族卻相對淡定的多。
在他們看來,既然火鳳可以任由他們把持掌控潁川一地這麽久,那自然是對他們有所顧忌,換言之,哪怕看起來現在火鳳大兵壓境,實際上應當也是有的談的,不然的話真要強行武力收複,早這麽幹了,何必等到現在。
出於誰先主動誰就被動的緣故,當地氏族雖沒少暗地裏集合商議,但一直擺出一副穩坐釣魚台的架勢,等待火鳳那邊派人過來商談。
等啊等啊,前來商議的使者沒等來,反倒是北邊的軍隊集結的越來越多,這一下子,連當地氏族都慌了。他們最大的底牌有兩點,一為名望,此點無需多提。第二,則是掌控潁川以來,暗中發展的兵力。
尤其前些年那麽亂,又是天災又是人禍,有的是生活不下去的流民,除卻明麵上維持一支維護當地秩序的城防軍意外,暗地裏的山中,同樣養了一波以防萬一。
五千的數字算不得多,但也絕對不算少,若出其不意或死守城池,絕對能發揮不小的作用。再加之明麵的城防和各家的護院壯丁,湊齊萬五不是問題。
原本還想著,先前火鳳尚隻有一萬兵馬抵達穎川以北的時候,若談不攏大可打上一場,但現在,怎麽打?甚至想當然的以為,各族聯合蓄養的兵丁其實已經被火鳳得知了,不然如何會兵馬集結的越來越多。
而且看著架勢,顯然沒有和談之意。
各氏族之間頻頻見麵商議,而外來的書生們有些坐不住了,除卻部分仍在觀望,不少人已經選擇離去。隻是天下雖大,去哪兒卻是個問題。
若真有那能耐,早就奔去金陵博一份功名,再不濟蕭姽嫿那兒也是有科考的。而且此二者的科舉又不會像湘州那般徹底變了模樣。
於是少部分人決定咬咬牙去湘州看看,更多的,選擇前往黔州嚐試投奔黔王蕭自在。考慮到黔王實際就是自家推出來的傀儡,那其實和投奔自家沒啥區別。或許在周少瑜看來其中少不了庸才,但好歹也是讀書認字的,這年頭仍舊稀罕,至少將來做個教書先生總沒問題。
原本整日熱熱鬧鬧少不得書生暢談怒罵的場景越來越少,街麵上也愈發冷清,物價開始上漲,百姓開始不安,若非還未聽聞過火鳳的軍隊有過對平民殺戮劫掠之舉,怕是也忍不住要跑了。
而周少瑜,卻是仍舊安逸的待在邊家,每日出門閑逛一番,將一切的變化看在眼裏。隻是這種緊張不安的氛圍裏悠悠哉哉,很是有那麽一些格格不入的既視感。
“你怎麽來了?”周少瑜方從一處茶樓出來,聽了一番他人對於往哪去的分析辯論,還未來得及多走幾步,就瞧見唐賽兒赫然出現在身前。
唐賽兒一瞪眼,扭身邁步,道:“行,那我這就走。”
“別介!我這不是驚喜過望,一時間沒反應過來麽。”周少瑜哪能當真任由人家離開,真這麽幹以後還要不要過日子了,趕緊伸手拉住。“這不是說話的地方,且隨我來。”
一處周少瑜私下裏偷摸摸置辦的民居內,周少瑜收拾幹淨桌椅招唿唐賽兒坐下,又擺出瓜果飲料,這才道:“莫非此次南進火鳳交由你負責?”
“怎麽可能。”唐賽兒美滋滋的吃起零嘴,聞言小白眼一翻,道:“我不過初來咋到,若貿然上位,且不說諸人不服,單單將不知兵兵不知將,這仗就沒法打,此行乃掛軍師祭酒的名頭,輔佐火鳳左右為將來上位鋪路。你不是向來挺聰明的麽,怎麽這個都沒想到。”
“再聰明也不能每時每刻動腦啊,累不累,反正你我是自家人,直言就是了,何必猜這猜那的。”周少瑜聳聳肩。
“呸,最後悔就是和你成自家人。”唐賽兒啐了一口。
“哈哈哈,說的你好像有的選擇一樣。”周少瑜得瑟,擠眉弄眼。
“懶得和你爭。”唐賽兒自知不會是這無賴的對手,壓根就沒打算再進一步爭論,往懷裏一摸,掏出幾封書信來。“這裏是清照姐姐還有火鳳的書信,我沒翻看過,你自己看吧,對了,再來一壺西瓜汁。”
“貪吃吧你就。”說歸說,一壺西瓜汁而已,自家妹子當然是舍得的。
李清照的信並非是從湘州送達的,而是通過大小喬傳遞,而後由幽州這邊抄錄寄出,畢竟這邊的路線更安全一些,也更清楚周少瑜的位置。
信有點厚,其實正緊內容沒多少,大部分都是各個妹子想要傳達的話,其中最肉麻的莫過於朱淑真和劉楚玉的,前者詩詞纏綿,後者最是直白。
周少瑜有點幸福的傻笑,哎呀呀,人生完美!
李清照特地輾轉弄來這麽一封信也不是什麽大事,隻是讓周少瑜盡可能下月中旬抵達湘州,原因便是湘州正在籌備一屆盛大的文會,詩詞文章皆可,而最優的一批,善懷閣將承諾支持其出書立著。而最優者,將成為湘州藏書館名譽館長之一,享有一定的特權與便利。
這等盛會,尋常人可壓不住陣腳,哪怕善懷閣也不行。李清照等人固然在大梁已經是公認的才女,其本人更是被稱讚為古往今來第一才女,可說穿了仍舊帶了一個女字,若以她為首的善懷閣坐鎮,不服的人絕對海了去了,絕對不會認可由一群女子主導評判。
而湘州名士,名聲最盛者也就是雅渡居士鹿笙,隻是鹿笙在湘州名望地位超然,可出了湘州,雖仍可稱名士,但始終還是差了一截。
總歸周少瑜麾下,唯一有資格擔任首席評委的,莫過於正在並州泰原城養老的大儒方宏,人家三朝元老又做過丞相,又是公認的大儒,自然是有資格的。可惜晚節不保,被迫投靠過突厥,哪怕經善懷閣洗白,可名望已經大跌。
那麽除了周少瑜自身,也就沒有再合適的人選了。
論身份地位,大梁攝政王足以震懾眾人。論才學名望,天下第一才子並非說笑,而是眾所皆知。且民間形象極好,公認為賢王、仁義君子,若周少瑜坐鎮,哪怕任覺其資曆淺了些也不會說啥。
“邀買人心之舉啊。”周少瑜捏了捏下巴,一下子就看出來這次文會背後的意味。
曾經不辦是因為火候不夠,小規模的文會也隻是湘州一地自娛自樂和積累經驗。而現在不一樣了,已經被部分讀書人視為聖地的湘州府城,大張旗鼓舉辦文會,又以出書立著為餌,不怕沒人來。
寒窗苦讀是為何?除卻少部分當真無所求外,無非名利爾。可以說,由善懷閣籌備的文會,充分滿足了名這一項要求,隻要表現出眾,借由善懷閣乃至愛蓮閣的渠道,絕對最快速度天下皆知。
而就算不好名,也會被出書立著所吸引,這還不行?沒關係,湘州藏書館名譽館長,足以讓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學者出動,以他們的年歲見識閱曆,沒有比無數藏書完全對其開放更吸引的地方了。
“嗬,這是算準了我打算對潁川下手吧。”周少瑜搖頭道。
心裏頭沒說,但不代表沒這意思。潁川為何在士林出名?不就是此地的學問的確是最高的存在麽,其中不乏天下聞名的大儒大學者,這若是拉幾個去湘州做評委,聲勢頓時高漲幾分,也能吸引更多讀書人前往湘州,隻要有一部分留下來,那就是湘州賺了。
可惜邊家早年家中染疾,曾為潁川書院山長的邊家長輩亡故,不然以自己目前和邊行遠的關係,說服請動一番的可能最大。至於別家,還陌生的緊呢。
又翻開火鳳那封書信,一方麵是相邀見麵詳談,另一方麵是表示周少瑜先前的書信已經收到,她會全力配合,對於自己會背黑鍋一事壓根不在意。
或者應當說最起先起事之初還是在意的,讀書人的地位向來超然,潁川更是為首要,誰都知道動這裏就別想名聲好到哪去,罵都是輕的,留筆於史書遺臭萬年才是正經。
可到了現在火鳳也想明白了,就算不動潁川,她的名聲在將來也別想好。無他,誰讓她是膽敢自立登基的存在呢。僅憑此一點,就絕無可能更改。既然動不動的沒區別,那還顧忌那麽多幹嘛。
且莫說潁川即將成為南征的重要後勤補給點,單單潁川如此人口大郡卻不在自己掌控當中就足以讓她動手,眼下既然周少瑜想弄走一批人,那正好唄。
想通這方麵,其實還要歸功於三國。
隨著時間推移,三國的火熱不僅沒有褪下去,反而愈演愈熱,不僅在讀書人當中廣為流傳,就連百姓也逐漸耳熟能詳。
要知道湘州可是已經被所有戲班子視作聖地的存在,這裏有最好的曲子,有最好的劇目,有最好的話本,更有最好的表演者。除卻一部分徹底留在湘州之外,更多都是特地遣人常駐湘州,將最近的劇目以及曲子等等傳遞出來,然後他們依葫蘆畫瓢於全國各地表演賺取財物。
知識產權?這可沒這說法。
總之現在的局麵,若哪個戲班子一直拿不出新劇目,就別想好好混下去,哪怕輾轉換地方都不行,大夥兒口味都逐漸養刁了。
三國的戲碼一出,第一時間就傳了出來,沒幾日就有戲班子於他處上演,或許粗製濫造,但故事總沒錯,一時間,三國成為從上至下最熱門的話題。
既然是話題,自然就會存在爭議,各有各的喜好也有各自的觀點。但因為環境風氣禮儀傳統各方麵的因素,哪怕妹子們編修的三國已經盡可能的客觀,也仍舊擋不住支持劉備的人最多。
為何?一句話,漢室宗親爾。對比之下,其出身最為正統。
忠孝向來是根本思想,既然時代為漢,那自然漢為正統,這是毫無疑問的。哪怕曹操早先於諸侯討董時最為出力,但其後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之舉,哪怕描述再客觀也被視作了大反派。而割據江東的孫吳,同樣不過亂臣賊子。
唯獨劉備不一樣,關係再遠,那也是漢室宗親,皇帝公開承認的皇叔,身份就已經擺這了。而且另一方麵,人家也很勵誌,顛沛流離這麽久,仍舊為複興漢室而奮鬥,且又有仁君之名,簡直完美。
是以百姓如何看待暫且勿論,反正他們也影響不了史書。而讀書人哪怕對其他勢力的個人有所好感,但整體上仍舊會支持劉備,這是大義。
正因為這般,火鳳算是看穿了,這意思,反正她都已經是當今天下最大的反派了,有些事做與不做有區別?哪怕放下身段去示好,得多的也不過是羞辱,何苦來哉。除非哪天她徹底得了天下,不然就別想洗白了。
可是這顯然不可能麽,高玉瑤和蕭姽嫿先不提,單單周少瑜這裏,火鳳就自覺完全扛不住,無論是李秀寧還是楊妙真,隨便來一個,即便守住也是元氣大傷,離敗亡不遠。
可以說,若是沒三國啟發,指不定火鳳還會猶豫猶豫,誰讓動潁川就會背天下讀書人唾罵,以讀書人的特殊地位,基本就可以代表世人,被世人唾罵的感覺絕對不會好,壓力山大,可現在麽,罵吧罵吧,大不了做一把董賊唄,再罵又咋滴,還不是諸侯聯盟也拿著毫無辦法。而且再怎麽罵,也不能否認人家的確是有本事的,不然誰都不行,唯獨他就把持大權了呢?
當然了,她火鳳也沒把持皇帝就是了。
火鳳不寫這封信,從她集結兵力的舉動就不難看出已經同意配合了,隻是現在正是迴信承諾,周少瑜也徹底鬆口氣,想到人家要因此背口大鍋,周少瑜想著,之後定要好生補償一番才是。
幾乎所有外來的書生士子都將目光看向了當地氏族,莫看這些人罵這個罵那個罵的好不痛快,當然了,現在也仍舊在罵,隻不過心裏頭其實慌得一批。
相比之下,潁川的各個氏族卻相對淡定的多。
在他們看來,既然火鳳可以任由他們把持掌控潁川一地這麽久,那自然是對他們有所顧忌,換言之,哪怕看起來現在火鳳大兵壓境,實際上應當也是有的談的,不然的話真要強行武力收複,早這麽幹了,何必等到現在。
出於誰先主動誰就被動的緣故,當地氏族雖沒少暗地裏集合商議,但一直擺出一副穩坐釣魚台的架勢,等待火鳳那邊派人過來商談。
等啊等啊,前來商議的使者沒等來,反倒是北邊的軍隊集結的越來越多,這一下子,連當地氏族都慌了。他們最大的底牌有兩點,一為名望,此點無需多提。第二,則是掌控潁川以來,暗中發展的兵力。
尤其前些年那麽亂,又是天災又是人禍,有的是生活不下去的流民,除卻明麵上維持一支維護當地秩序的城防軍意外,暗地裏的山中,同樣養了一波以防萬一。
五千的數字算不得多,但也絕對不算少,若出其不意或死守城池,絕對能發揮不小的作用。再加之明麵的城防和各家的護院壯丁,湊齊萬五不是問題。
原本還想著,先前火鳳尚隻有一萬兵馬抵達穎川以北的時候,若談不攏大可打上一場,但現在,怎麽打?甚至想當然的以為,各族聯合蓄養的兵丁其實已經被火鳳得知了,不然如何會兵馬集結的越來越多。
而且看著架勢,顯然沒有和談之意。
各氏族之間頻頻見麵商議,而外來的書生們有些坐不住了,除卻部分仍在觀望,不少人已經選擇離去。隻是天下雖大,去哪兒卻是個問題。
若真有那能耐,早就奔去金陵博一份功名,再不濟蕭姽嫿那兒也是有科考的。而且此二者的科舉又不會像湘州那般徹底變了模樣。
於是少部分人決定咬咬牙去湘州看看,更多的,選擇前往黔州嚐試投奔黔王蕭自在。考慮到黔王實際就是自家推出來的傀儡,那其實和投奔自家沒啥區別。或許在周少瑜看來其中少不了庸才,但好歹也是讀書認字的,這年頭仍舊稀罕,至少將來做個教書先生總沒問題。
原本整日熱熱鬧鬧少不得書生暢談怒罵的場景越來越少,街麵上也愈發冷清,物價開始上漲,百姓開始不安,若非還未聽聞過火鳳的軍隊有過對平民殺戮劫掠之舉,怕是也忍不住要跑了。
而周少瑜,卻是仍舊安逸的待在邊家,每日出門閑逛一番,將一切的變化看在眼裏。隻是這種緊張不安的氛圍裏悠悠哉哉,很是有那麽一些格格不入的既視感。
“你怎麽來了?”周少瑜方從一處茶樓出來,聽了一番他人對於往哪去的分析辯論,還未來得及多走幾步,就瞧見唐賽兒赫然出現在身前。
唐賽兒一瞪眼,扭身邁步,道:“行,那我這就走。”
“別介!我這不是驚喜過望,一時間沒反應過來麽。”周少瑜哪能當真任由人家離開,真這麽幹以後還要不要過日子了,趕緊伸手拉住。“這不是說話的地方,且隨我來。”
一處周少瑜私下裏偷摸摸置辦的民居內,周少瑜收拾幹淨桌椅招唿唐賽兒坐下,又擺出瓜果飲料,這才道:“莫非此次南進火鳳交由你負責?”
“怎麽可能。”唐賽兒美滋滋的吃起零嘴,聞言小白眼一翻,道:“我不過初來咋到,若貿然上位,且不說諸人不服,單單將不知兵兵不知將,這仗就沒法打,此行乃掛軍師祭酒的名頭,輔佐火鳳左右為將來上位鋪路。你不是向來挺聰明的麽,怎麽這個都沒想到。”
“再聰明也不能每時每刻動腦啊,累不累,反正你我是自家人,直言就是了,何必猜這猜那的。”周少瑜聳聳肩。
“呸,最後悔就是和你成自家人。”唐賽兒啐了一口。
“哈哈哈,說的你好像有的選擇一樣。”周少瑜得瑟,擠眉弄眼。
“懶得和你爭。”唐賽兒自知不會是這無賴的對手,壓根就沒打算再進一步爭論,往懷裏一摸,掏出幾封書信來。“這裏是清照姐姐還有火鳳的書信,我沒翻看過,你自己看吧,對了,再來一壺西瓜汁。”
“貪吃吧你就。”說歸說,一壺西瓜汁而已,自家妹子當然是舍得的。
李清照的信並非是從湘州送達的,而是通過大小喬傳遞,而後由幽州這邊抄錄寄出,畢竟這邊的路線更安全一些,也更清楚周少瑜的位置。
信有點厚,其實正緊內容沒多少,大部分都是各個妹子想要傳達的話,其中最肉麻的莫過於朱淑真和劉楚玉的,前者詩詞纏綿,後者最是直白。
周少瑜有點幸福的傻笑,哎呀呀,人生完美!
李清照特地輾轉弄來這麽一封信也不是什麽大事,隻是讓周少瑜盡可能下月中旬抵達湘州,原因便是湘州正在籌備一屆盛大的文會,詩詞文章皆可,而最優的一批,善懷閣將承諾支持其出書立著。而最優者,將成為湘州藏書館名譽館長之一,享有一定的特權與便利。
這等盛會,尋常人可壓不住陣腳,哪怕善懷閣也不行。李清照等人固然在大梁已經是公認的才女,其本人更是被稱讚為古往今來第一才女,可說穿了仍舊帶了一個女字,若以她為首的善懷閣坐鎮,不服的人絕對海了去了,絕對不會認可由一群女子主導評判。
而湘州名士,名聲最盛者也就是雅渡居士鹿笙,隻是鹿笙在湘州名望地位超然,可出了湘州,雖仍可稱名士,但始終還是差了一截。
總歸周少瑜麾下,唯一有資格擔任首席評委的,莫過於正在並州泰原城養老的大儒方宏,人家三朝元老又做過丞相,又是公認的大儒,自然是有資格的。可惜晚節不保,被迫投靠過突厥,哪怕經善懷閣洗白,可名望已經大跌。
那麽除了周少瑜自身,也就沒有再合適的人選了。
論身份地位,大梁攝政王足以震懾眾人。論才學名望,天下第一才子並非說笑,而是眾所皆知。且民間形象極好,公認為賢王、仁義君子,若周少瑜坐鎮,哪怕任覺其資曆淺了些也不會說啥。
“邀買人心之舉啊。”周少瑜捏了捏下巴,一下子就看出來這次文會背後的意味。
曾經不辦是因為火候不夠,小規模的文會也隻是湘州一地自娛自樂和積累經驗。而現在不一樣了,已經被部分讀書人視為聖地的湘州府城,大張旗鼓舉辦文會,又以出書立著為餌,不怕沒人來。
寒窗苦讀是為何?除卻少部分當真無所求外,無非名利爾。可以說,由善懷閣籌備的文會,充分滿足了名這一項要求,隻要表現出眾,借由善懷閣乃至愛蓮閣的渠道,絕對最快速度天下皆知。
而就算不好名,也會被出書立著所吸引,這還不行?沒關係,湘州藏書館名譽館長,足以讓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學者出動,以他們的年歲見識閱曆,沒有比無數藏書完全對其開放更吸引的地方了。
“嗬,這是算準了我打算對潁川下手吧。”周少瑜搖頭道。
心裏頭沒說,但不代表沒這意思。潁川為何在士林出名?不就是此地的學問的確是最高的存在麽,其中不乏天下聞名的大儒大學者,這若是拉幾個去湘州做評委,聲勢頓時高漲幾分,也能吸引更多讀書人前往湘州,隻要有一部分留下來,那就是湘州賺了。
可惜邊家早年家中染疾,曾為潁川書院山長的邊家長輩亡故,不然以自己目前和邊行遠的關係,說服請動一番的可能最大。至於別家,還陌生的緊呢。
又翻開火鳳那封書信,一方麵是相邀見麵詳談,另一方麵是表示周少瑜先前的書信已經收到,她會全力配合,對於自己會背黑鍋一事壓根不在意。
或者應當說最起先起事之初還是在意的,讀書人的地位向來超然,潁川更是為首要,誰都知道動這裏就別想名聲好到哪去,罵都是輕的,留筆於史書遺臭萬年才是正經。
可到了現在火鳳也想明白了,就算不動潁川,她的名聲在將來也別想好。無他,誰讓她是膽敢自立登基的存在呢。僅憑此一點,就絕無可能更改。既然動不動的沒區別,那還顧忌那麽多幹嘛。
且莫說潁川即將成為南征的重要後勤補給點,單單潁川如此人口大郡卻不在自己掌控當中就足以讓她動手,眼下既然周少瑜想弄走一批人,那正好唄。
想通這方麵,其實還要歸功於三國。
隨著時間推移,三國的火熱不僅沒有褪下去,反而愈演愈熱,不僅在讀書人當中廣為流傳,就連百姓也逐漸耳熟能詳。
要知道湘州可是已經被所有戲班子視作聖地的存在,這裏有最好的曲子,有最好的劇目,有最好的話本,更有最好的表演者。除卻一部分徹底留在湘州之外,更多都是特地遣人常駐湘州,將最近的劇目以及曲子等等傳遞出來,然後他們依葫蘆畫瓢於全國各地表演賺取財物。
知識產權?這可沒這說法。
總之現在的局麵,若哪個戲班子一直拿不出新劇目,就別想好好混下去,哪怕輾轉換地方都不行,大夥兒口味都逐漸養刁了。
三國的戲碼一出,第一時間就傳了出來,沒幾日就有戲班子於他處上演,或許粗製濫造,但故事總沒錯,一時間,三國成為從上至下最熱門的話題。
既然是話題,自然就會存在爭議,各有各的喜好也有各自的觀點。但因為環境風氣禮儀傳統各方麵的因素,哪怕妹子們編修的三國已經盡可能的客觀,也仍舊擋不住支持劉備的人最多。
為何?一句話,漢室宗親爾。對比之下,其出身最為正統。
忠孝向來是根本思想,既然時代為漢,那自然漢為正統,這是毫無疑問的。哪怕曹操早先於諸侯討董時最為出力,但其後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之舉,哪怕描述再客觀也被視作了大反派。而割據江東的孫吳,同樣不過亂臣賊子。
唯獨劉備不一樣,關係再遠,那也是漢室宗親,皇帝公開承認的皇叔,身份就已經擺這了。而且另一方麵,人家也很勵誌,顛沛流離這麽久,仍舊為複興漢室而奮鬥,且又有仁君之名,簡直完美。
是以百姓如何看待暫且勿論,反正他們也影響不了史書。而讀書人哪怕對其他勢力的個人有所好感,但整體上仍舊會支持劉備,這是大義。
正因為這般,火鳳算是看穿了,這意思,反正她都已經是當今天下最大的反派了,有些事做與不做有區別?哪怕放下身段去示好,得多的也不過是羞辱,何苦來哉。除非哪天她徹底得了天下,不然就別想洗白了。
可是這顯然不可能麽,高玉瑤和蕭姽嫿先不提,單單周少瑜這裏,火鳳就自覺完全扛不住,無論是李秀寧還是楊妙真,隨便來一個,即便守住也是元氣大傷,離敗亡不遠。
可以說,若是沒三國啟發,指不定火鳳還會猶豫猶豫,誰讓動潁川就會背天下讀書人唾罵,以讀書人的特殊地位,基本就可以代表世人,被世人唾罵的感覺絕對不會好,壓力山大,可現在麽,罵吧罵吧,大不了做一把董賊唄,再罵又咋滴,還不是諸侯聯盟也拿著毫無辦法。而且再怎麽罵,也不能否認人家的確是有本事的,不然誰都不行,唯獨他就把持大權了呢?
當然了,她火鳳也沒把持皇帝就是了。
火鳳不寫這封信,從她集結兵力的舉動就不難看出已經同意配合了,隻是現在正是迴信承諾,周少瑜也徹底鬆口氣,想到人家要因此背口大鍋,周少瑜想著,之後定要好生補償一番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