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道!”
蕭姽嫿陰沉著臉,心情顯然十分不好,從一開始,己方的撤退路線仿佛早就被算透一般,處處都能遭遇圍堵。蕭姽嫿可不信大梁有那麽多兵馬可以提前布置,要知道先前追擊的大梁兵馬至多也就是五萬。
那麽可能隻有一個了,那就是麾下將士再次出現了內應,將自己的撤軍路線及時通知敵方,而後再針對性進行布置。
接二連三的堵截,讓蕭姽嫿死傷慘重,如今仍舊跟隨左右的,不過五千兵馬。眼下更是被逼入了一處山間小道,若所料不差,待出得山路,前方必定又會有敵兵嚴陣以待。
“傳令,所有斥候向前查探,若不遇敵兵,便無需迴來匯報。”
進入山道,蕭姽嫿下了一道不符合常理的軍令。
不遇敵兵不迴,看似沒啥問題,但假若是斥候被發現全滅呢?雖說全滅的幾率不大,可行軍打仗,謹慎為先,哪裏會去賭這概率。
說到底,還是蕭姽嫿已經懷疑內應出在斥候,因為隻有斥候,才有機會第一時間傳遞出情報消息。然而到底是誰,蕭姽嫿卻無法肯定,如此,也隻能盡數遣走再做安排。
至於說那些無辜的斥候……蕭姽嫿也表示無能為力,此時此刻,隻能做出相應犧牲。
“立刻轉道……”蕭姽嫿指揮著。山間固然隻有一條山道,但終究也是人走出來的,此刻直接硬生生改變方向走無路之地,卻也被逼無奈。
前頭有人開路,後方有人盡可能遮掩蹤跡。不過五千人的行動,再怎麽遮掩終究也會被發現,最多隻是盡可能拖延一二。除此之外,蕭姽嫿也不斷在調整方向撤離。
如此看來,蕭姽嫿的猜測是不錯的,內應的確存在於斥候當中,行軍一日,眼見太陽即將落山,也不見有任何敵軍的蹤跡。
是夜,山林間五千兵馬正疲憊不堪的歇息,堅持到現在,大多也都快到極限,哪怕條件艱苦,也顧不得許多,唿唿大睡再說。
這等時候,跟隨左右的女親衛早就累癱,自不會有人服侍,蕭姽嫿同樣疲憊,卻毫無睡意,呆坐許久,攀上一處巨石登高望遠……
“嗯?”蕭姽嫿猛然一驚,遠處黑影重重,似乎……
“敵襲!”
黔州府城,一聲暴嗬打破了寂靜的夜空。東城門處,一支人馬不再遮掩徑直殺出,對內毫無防備的守軍被殺的措手不及,不過好在對方人馬似乎不多,很快就開始壓製占據上風。
“怎麽迴事?”卻是蕭自在領著擊敗黔王府親衛出現。
“稟大王,城內出現敵軍內應,末將正帶人……啊!”城門守將捂著脖頸,帶著不可置信的目光,嗚咽倒下。
忽來的驚變,直接讓守軍腦袋轉不過彎來,這,是為什麽?
“快,奪城門開啟!”蕭自在大吼一聲,隨後張弓搭箭,準確無誤的命中一名試圖偷偷潛走報信之人。
城內……
“報,將軍,大事不好,東城門兵變,城門已被奪!”
“什麽!?”正在安歇的於宗仁得知消息後驚怒萬分。“快,速速集結其餘兵馬……”
換上鎧甲的於宗仁大步邁出臨時住所,身邊跟隨的,不過百餘近衛。方才出門,卻發現這裏已經被圍的水泄不通。
“不知,於老將軍這是要去哪兒?”蕭自在從兵將中走出。“不若,隨孤在此等候片刻如何?”
“你!你!你怎麽敢!”於宗仁顫抖的伸出手指,指著蕭自在勃然大怒:“殿下誠心待你,你安敢如此,焉能如此!”
也是這時候,遠處的喊啥聲不斷,即便看不見也知曉,定是湘州之兵已攻入城中。
“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姽嫿自身難保,孤又如何膽敢相托,孤平身所願,終究不過閑雲野鶴自由自在罷了。既然有人可保,孤又何必冒險爭那幾乎不見的機會。”蕭自在平淡道:“孤知你對姽嫿之忠心,然你也為其付出太多了,是時候為自己與子孫考慮了,不若隨孤……”
“呸!我於氏滿門忠烈,隻有死戰,斷無叛敵!某死不足惜,隻恨殿下錯把狗輩付重托!”於宗仁拔刀怒喝:“如此狗輩,焉能再讓汝苟活,豎子,納命來!”
“混賬!”蕭自在大怒,抬手一指:“快,殺無赦!”
“兒郎們,為公主殿下效死的時刻到了,隨某殺!”於宗仁單臂提刀衝鋒在前,老將歸老將,但此等時刻,可謂寶刀未老,哪怕隻有一臂,一把長刀也耍的虎虎生威,竟是一口氣連斬三人。身後百餘近衛也悍不畏死,他們的目光中隻有一個人影,那就是今日最大的叛敵者,黔王蕭自在。
黔王府本就有五千近衛,這本是老早便有的,也隻聽命於蕭自在,此番前來圍堵於宗仁,一共帶了兩千人。至於那冷家三兄弟,早已被蕭自在拿下處決。
以兩千對百餘,如此懸殊的比例,基本不可能戰敗,然而事實卻是,在於宗仁帶頭的猛烈衝鋒之下,一時間竟然有無法抵擋的架勢,也嚇的蕭自在連連後退高唿護駕。
如此結果也並不算意外,於宗仁乃經驗豐富的老將,出生將門的他或許其他方麵相對平庸,但起碼武力一項,絕對能拿出手,此刻自知必死,更是爆發出更多的實力。而其麾下近衛,皆是百戰之兵,委實精銳。
反觀蕭自在一方,人數固然多,但作戰的經驗何其匱乏。
“報,斥候發現盛京方向有信使疾馳,是否阻截?”
“無需理會,任其通過。”
“喏。”
“還有,速將此密信傳給攝政王處,快馬加急,不得有誤。”
“領命!”
“來人,傳某將令,立刻伐木掘石,將祀山下道路堵截。齊都尉,你領一千人馬隱於祀山當中,要注重隱蔽防備,讓金人來探不得近,隻知此山有埋伏即可。其餘兵馬,隨本將東移三十裏於落霞穀駐紮……”
發號施令完畢,考慮到自身威望不足,怕麾下有所懈怠,想了想又加了一句:“此乃李帥之意,萬不可馬虎。”
這話果然有效果,原本隻是因為服從而聽命的諸將,立刻麵色一肅,鄭重了許多。見此,孫采薇也是嫉妒不來。
與此同時,清洲城內。
“弑主之人,安敢來此!”天守閣內,效忠於織田家的眾武將勃然大怒,紛紛拔刀相向。
無他,卻是一手造成織田信長死亡的明智光秀,明目張膽的出現在此。隻不過事實上他並非主角,他身前的安歌才是正主。但對於在場之人而言,顯然安歌才並不重要。
這種場麵,明智光秀也知道躲不過,也早有準備。見此,麵無異色,指著自己脖子直接喝道:“若斬殺在下便能打退城外豐臣之兵,那盡管對準這裏砍下便是!”
“真當不敢?”一名年輕武士怒喝著拔腿就要衝上前,但卻被另一人攔下。
“慢著!”攔截之人年歲已經不小,但曾經在織田家的地位並不高,隻是尋常的低級武士。不過此刻,卻憑借效力織田家時間最長,從而資曆最老,大夥多少都會給幾分麵子。“你的意思是,你能有辦法擊退豐臣?”
“此等弑主之人,如何能信?讓我斬了他!”
“閉嘴!我也恨不能親手斬之,但如若能重建延續織田家,那麽多忍忍又有何妨?還是說,你有辦法解此危局?”
隨著兩人的對話,在場的織田家武士也分成兩派,一波恨不能立刻殺掉明智光秀,而另一波則表示且看他表現再說,畢竟眼下清洲城大危。
爭吵之下,以至於連明智光秀這位正主都有點被忽視的意思。
安歌脫下自己鬥篷,看著這混亂的場麵直搖頭,大敵當前,還有這閑情吵這個?
按照周少瑜的意思,其實並不會那麽早讓安歌前來東倭。但是當周少瑜的信件抵達幽州,讓織田阿市母女前往東倭之後,沒多久,安歌便被眾女做主,提前派了過來。
單獨派過來,缺乏監管的情況下,肯定不值得信任。是以派人隨同也就很重要。
然而以安歌之智,派個尋常人,怕是要被耍的團團轉,而有才的,本身就卻。思來想去,卻是明智光秀最為合適,無論對幽州,還是對安歌本人,都是極佳的選擇。
明智光秀是聰明人,哪怕對周少瑜的忠心程度達不到那般高度,也會明知的選擇對誰效忠。叛變徹底成為安歌助力的可能性很小,且此人能力是絕對足夠的,一直仍在幽州委實有點浪費。
而對安歌來說,東倭無疑是陌生的,一個有能力的東倭本土人在旁解說輔助,也能最快速度適應東倭生活與局勢了解。
更重要的是,明智光秀此人,不可能和織田家的眾人達成友好關係,而織田阿市一方又定然會對安歌有所牽製和防備,如此一來,安歌就更需要明智光秀的輔佐。
那麽圈子再一次繞迴來了,不會真效忠於安歌的明智光秀,在安歌不得不重用的同時,反過來也會對其造成牽製。
如此,可進一步確保安歌不會脫離掌控,這也是妹子們敢讓安歌提前來東倭的緣由之一。
當然了,也是對東倭局勢的些許預見才促成這一結果,雖說不曾料得那麽精準,更多是以防萬一,可這不是剛好有用了麽?
當下清洲城的局麵,對於織田阿市與眾家臣而言或許是難題,但在安歌看來,此局想要解,並不難。
“代家督到……”
織田阿市的出場,也就意味著爭吵的局麵暫且結束。至於說代家督……毛病也不大,甚至更能聚人心,畢竟不是誰都服氣讓女子管的,尤其東倭這種地方,更是如此。一個代字,表明阿市無意久居此位,將來會另擇賢良上位。
這個人可以是織田家現有血脈挑選,不過就現狀而言,可能性不大,因為委實沒人才。那麽久剩另一個選擇。沒見邊上跟隨的茶茶仍舊是待嫁之身麽?
真有意中人選,且得到大多數家臣首肯,那麽入贅改姓織田,並以此繼承織田家家督,這種事情在東倭可並不罕見,完全不會受到反對。
在家臣麵前,哪怕是暫代,家督的麵子是要的,端坐於首的織田阿市並未主動開口,就這麽靜靜的直視著安歌。
而安歌也自認沒有必要巴結討好阿市的必要,反正兩人的關係不可能真正好起來。
於是安歌單刀直入,言:“我可解清洲城之危,並壯大織田。但此人,你們不能動。”
安歌指著明智光秀,嘴角揚起,她知道,對麵肯定會答應的。至於對安歌的好處?姑且算是先刷一刷明智光秀的好感度吧,畢竟以後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倚仗,那麽對方是否用心辦事,就變得很重要了。
不多時,左右退下,偌大的房間內隻剩下四人。分別是阿市、茶茶,還有對麵端坐的安歌與明智光秀。
“看來你們織田家是當真沒落了,信手可解之局,竟無一人有應對之策。”安歌一開口,便搖頭大歎。來的路上,就已經通過光秀對東倭有了一個全麵的了解,其中曾雄踞一時的織田,自然不會例外。
“你……!”茶茶頓時氣惱,卻被阿市抬手阻攔。經曆許多的阿市,並非因為這般簡單的言語而激怒。
安歌讚許的看了一眼阿市,此女或許才能並不是那般出眾,但這份沉穩,卻值得肯定。
“來時我已有布置,不出旬日,便可解危局。但前提是,這些日子需你們奮力死守住清洲城才是,不然一切皆為空談。哎……也怪我來的時日太短,不然早早布置,何至於此?”
阿市仍舊麵無異色,聞言甚至還點點頭,道:“如此,便謝過安娘子了。”
“哈哈哈,不錯不錯。既如此,接下來就交給你們了。待那勞甚子豐臣猴子退兵了,再來煩我。好了,我也乏了,該去歇息了。”
“好。來人,領安娘子下去歇息,萬萬不得怠慢。”
蕭姽嫿陰沉著臉,心情顯然十分不好,從一開始,己方的撤退路線仿佛早就被算透一般,處處都能遭遇圍堵。蕭姽嫿可不信大梁有那麽多兵馬可以提前布置,要知道先前追擊的大梁兵馬至多也就是五萬。
那麽可能隻有一個了,那就是麾下將士再次出現了內應,將自己的撤軍路線及時通知敵方,而後再針對性進行布置。
接二連三的堵截,讓蕭姽嫿死傷慘重,如今仍舊跟隨左右的,不過五千兵馬。眼下更是被逼入了一處山間小道,若所料不差,待出得山路,前方必定又會有敵兵嚴陣以待。
“傳令,所有斥候向前查探,若不遇敵兵,便無需迴來匯報。”
進入山道,蕭姽嫿下了一道不符合常理的軍令。
不遇敵兵不迴,看似沒啥問題,但假若是斥候被發現全滅呢?雖說全滅的幾率不大,可行軍打仗,謹慎為先,哪裏會去賭這概率。
說到底,還是蕭姽嫿已經懷疑內應出在斥候,因為隻有斥候,才有機會第一時間傳遞出情報消息。然而到底是誰,蕭姽嫿卻無法肯定,如此,也隻能盡數遣走再做安排。
至於說那些無辜的斥候……蕭姽嫿也表示無能為力,此時此刻,隻能做出相應犧牲。
“立刻轉道……”蕭姽嫿指揮著。山間固然隻有一條山道,但終究也是人走出來的,此刻直接硬生生改變方向走無路之地,卻也被逼無奈。
前頭有人開路,後方有人盡可能遮掩蹤跡。不過五千人的行動,再怎麽遮掩終究也會被發現,最多隻是盡可能拖延一二。除此之外,蕭姽嫿也不斷在調整方向撤離。
如此看來,蕭姽嫿的猜測是不錯的,內應的確存在於斥候當中,行軍一日,眼見太陽即將落山,也不見有任何敵軍的蹤跡。
是夜,山林間五千兵馬正疲憊不堪的歇息,堅持到現在,大多也都快到極限,哪怕條件艱苦,也顧不得許多,唿唿大睡再說。
這等時候,跟隨左右的女親衛早就累癱,自不會有人服侍,蕭姽嫿同樣疲憊,卻毫無睡意,呆坐許久,攀上一處巨石登高望遠……
“嗯?”蕭姽嫿猛然一驚,遠處黑影重重,似乎……
“敵襲!”
黔州府城,一聲暴嗬打破了寂靜的夜空。東城門處,一支人馬不再遮掩徑直殺出,對內毫無防備的守軍被殺的措手不及,不過好在對方人馬似乎不多,很快就開始壓製占據上風。
“怎麽迴事?”卻是蕭自在領著擊敗黔王府親衛出現。
“稟大王,城內出現敵軍內應,末將正帶人……啊!”城門守將捂著脖頸,帶著不可置信的目光,嗚咽倒下。
忽來的驚變,直接讓守軍腦袋轉不過彎來,這,是為什麽?
“快,奪城門開啟!”蕭自在大吼一聲,隨後張弓搭箭,準確無誤的命中一名試圖偷偷潛走報信之人。
城內……
“報,將軍,大事不好,東城門兵變,城門已被奪!”
“什麽!?”正在安歇的於宗仁得知消息後驚怒萬分。“快,速速集結其餘兵馬……”
換上鎧甲的於宗仁大步邁出臨時住所,身邊跟隨的,不過百餘近衛。方才出門,卻發現這裏已經被圍的水泄不通。
“不知,於老將軍這是要去哪兒?”蕭自在從兵將中走出。“不若,隨孤在此等候片刻如何?”
“你!你!你怎麽敢!”於宗仁顫抖的伸出手指,指著蕭自在勃然大怒:“殿下誠心待你,你安敢如此,焉能如此!”
也是這時候,遠處的喊啥聲不斷,即便看不見也知曉,定是湘州之兵已攻入城中。
“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姽嫿自身難保,孤又如何膽敢相托,孤平身所願,終究不過閑雲野鶴自由自在罷了。既然有人可保,孤又何必冒險爭那幾乎不見的機會。”蕭自在平淡道:“孤知你對姽嫿之忠心,然你也為其付出太多了,是時候為自己與子孫考慮了,不若隨孤……”
“呸!我於氏滿門忠烈,隻有死戰,斷無叛敵!某死不足惜,隻恨殿下錯把狗輩付重托!”於宗仁拔刀怒喝:“如此狗輩,焉能再讓汝苟活,豎子,納命來!”
“混賬!”蕭自在大怒,抬手一指:“快,殺無赦!”
“兒郎們,為公主殿下效死的時刻到了,隨某殺!”於宗仁單臂提刀衝鋒在前,老將歸老將,但此等時刻,可謂寶刀未老,哪怕隻有一臂,一把長刀也耍的虎虎生威,竟是一口氣連斬三人。身後百餘近衛也悍不畏死,他們的目光中隻有一個人影,那就是今日最大的叛敵者,黔王蕭自在。
黔王府本就有五千近衛,這本是老早便有的,也隻聽命於蕭自在,此番前來圍堵於宗仁,一共帶了兩千人。至於那冷家三兄弟,早已被蕭自在拿下處決。
以兩千對百餘,如此懸殊的比例,基本不可能戰敗,然而事實卻是,在於宗仁帶頭的猛烈衝鋒之下,一時間竟然有無法抵擋的架勢,也嚇的蕭自在連連後退高唿護駕。
如此結果也並不算意外,於宗仁乃經驗豐富的老將,出生將門的他或許其他方麵相對平庸,但起碼武力一項,絕對能拿出手,此刻自知必死,更是爆發出更多的實力。而其麾下近衛,皆是百戰之兵,委實精銳。
反觀蕭自在一方,人數固然多,但作戰的經驗何其匱乏。
“報,斥候發現盛京方向有信使疾馳,是否阻截?”
“無需理會,任其通過。”
“喏。”
“還有,速將此密信傳給攝政王處,快馬加急,不得有誤。”
“領命!”
“來人,傳某將令,立刻伐木掘石,將祀山下道路堵截。齊都尉,你領一千人馬隱於祀山當中,要注重隱蔽防備,讓金人來探不得近,隻知此山有埋伏即可。其餘兵馬,隨本將東移三十裏於落霞穀駐紮……”
發號施令完畢,考慮到自身威望不足,怕麾下有所懈怠,想了想又加了一句:“此乃李帥之意,萬不可馬虎。”
這話果然有效果,原本隻是因為服從而聽命的諸將,立刻麵色一肅,鄭重了許多。見此,孫采薇也是嫉妒不來。
與此同時,清洲城內。
“弑主之人,安敢來此!”天守閣內,效忠於織田家的眾武將勃然大怒,紛紛拔刀相向。
無他,卻是一手造成織田信長死亡的明智光秀,明目張膽的出現在此。隻不過事實上他並非主角,他身前的安歌才是正主。但對於在場之人而言,顯然安歌才並不重要。
這種場麵,明智光秀也知道躲不過,也早有準備。見此,麵無異色,指著自己脖子直接喝道:“若斬殺在下便能打退城外豐臣之兵,那盡管對準這裏砍下便是!”
“真當不敢?”一名年輕武士怒喝著拔腿就要衝上前,但卻被另一人攔下。
“慢著!”攔截之人年歲已經不小,但曾經在織田家的地位並不高,隻是尋常的低級武士。不過此刻,卻憑借效力織田家時間最長,從而資曆最老,大夥多少都會給幾分麵子。“你的意思是,你能有辦法擊退豐臣?”
“此等弑主之人,如何能信?讓我斬了他!”
“閉嘴!我也恨不能親手斬之,但如若能重建延續織田家,那麽多忍忍又有何妨?還是說,你有辦法解此危局?”
隨著兩人的對話,在場的織田家武士也分成兩派,一波恨不能立刻殺掉明智光秀,而另一波則表示且看他表現再說,畢竟眼下清洲城大危。
爭吵之下,以至於連明智光秀這位正主都有點被忽視的意思。
安歌脫下自己鬥篷,看著這混亂的場麵直搖頭,大敵當前,還有這閑情吵這個?
按照周少瑜的意思,其實並不會那麽早讓安歌前來東倭。但是當周少瑜的信件抵達幽州,讓織田阿市母女前往東倭之後,沒多久,安歌便被眾女做主,提前派了過來。
單獨派過來,缺乏監管的情況下,肯定不值得信任。是以派人隨同也就很重要。
然而以安歌之智,派個尋常人,怕是要被耍的團團轉,而有才的,本身就卻。思來想去,卻是明智光秀最為合適,無論對幽州,還是對安歌本人,都是極佳的選擇。
明智光秀是聰明人,哪怕對周少瑜的忠心程度達不到那般高度,也會明知的選擇對誰效忠。叛變徹底成為安歌助力的可能性很小,且此人能力是絕對足夠的,一直仍在幽州委實有點浪費。
而對安歌來說,東倭無疑是陌生的,一個有能力的東倭本土人在旁解說輔助,也能最快速度適應東倭生活與局勢了解。
更重要的是,明智光秀此人,不可能和織田家的眾人達成友好關係,而織田阿市一方又定然會對安歌有所牽製和防備,如此一來,安歌就更需要明智光秀的輔佐。
那麽圈子再一次繞迴來了,不會真效忠於安歌的明智光秀,在安歌不得不重用的同時,反過來也會對其造成牽製。
如此,可進一步確保安歌不會脫離掌控,這也是妹子們敢讓安歌提前來東倭的緣由之一。
當然了,也是對東倭局勢的些許預見才促成這一結果,雖說不曾料得那麽精準,更多是以防萬一,可這不是剛好有用了麽?
當下清洲城的局麵,對於織田阿市與眾家臣而言或許是難題,但在安歌看來,此局想要解,並不難。
“代家督到……”
織田阿市的出場,也就意味著爭吵的局麵暫且結束。至於說代家督……毛病也不大,甚至更能聚人心,畢竟不是誰都服氣讓女子管的,尤其東倭這種地方,更是如此。一個代字,表明阿市無意久居此位,將來會另擇賢良上位。
這個人可以是織田家現有血脈挑選,不過就現狀而言,可能性不大,因為委實沒人才。那麽久剩另一個選擇。沒見邊上跟隨的茶茶仍舊是待嫁之身麽?
真有意中人選,且得到大多數家臣首肯,那麽入贅改姓織田,並以此繼承織田家家督,這種事情在東倭可並不罕見,完全不會受到反對。
在家臣麵前,哪怕是暫代,家督的麵子是要的,端坐於首的織田阿市並未主動開口,就這麽靜靜的直視著安歌。
而安歌也自認沒有必要巴結討好阿市的必要,反正兩人的關係不可能真正好起來。
於是安歌單刀直入,言:“我可解清洲城之危,並壯大織田。但此人,你們不能動。”
安歌指著明智光秀,嘴角揚起,她知道,對麵肯定會答應的。至於對安歌的好處?姑且算是先刷一刷明智光秀的好感度吧,畢竟以後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倚仗,那麽對方是否用心辦事,就變得很重要了。
不多時,左右退下,偌大的房間內隻剩下四人。分別是阿市、茶茶,還有對麵端坐的安歌與明智光秀。
“看來你們織田家是當真沒落了,信手可解之局,竟無一人有應對之策。”安歌一開口,便搖頭大歎。來的路上,就已經通過光秀對東倭有了一個全麵的了解,其中曾雄踞一時的織田,自然不會例外。
“你……!”茶茶頓時氣惱,卻被阿市抬手阻攔。經曆許多的阿市,並非因為這般簡單的言語而激怒。
安歌讚許的看了一眼阿市,此女或許才能並不是那般出眾,但這份沉穩,卻值得肯定。
“來時我已有布置,不出旬日,便可解危局。但前提是,這些日子需你們奮力死守住清洲城才是,不然一切皆為空談。哎……也怪我來的時日太短,不然早早布置,何至於此?”
阿市仍舊麵無異色,聞言甚至還點點頭,道:“如此,便謝過安娘子了。”
“哈哈哈,不錯不錯。既如此,接下來就交給你們了。待那勞甚子豐臣猴子退兵了,再來煩我。好了,我也乏了,該去歇息了。”
“好。來人,領安娘子下去歇息,萬萬不得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