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總管倒是話挺多,詳細地講了自己的發家史。
他能當上總管,還是第二個師傅帶起來的。
來總管的心思,太子也好猜。
大概就是在不背叛幹武帝的情況下,在太子跟前買些好。
畢竟就目前看來,他是唯一的儲君。
來總管的話,將太子帶迴了四五十年,已經斑駁了的過去時光。
太子盡力地,在裏麵尋找著有用的東西。
即使梁太後真的,將幹武帝與無上長公主做的調換,這麽些年,也早就沒有了證據。
太子此時問來總管,不過是想要尋找縫隙,然後做個假。
可是假也不是那麽好做的。
畢竟接生婆什麽的,應該都要有一百了吧。
哪裏還找得著?
太子想到了無上長公主名義上的娘,那個月娘。
被先帝後來追封為嬉妃。
現在要是活著,也早就升為太妃了。
安太妃可以活,是因為跟梁太後幾乎沒有實質上的衝突。
但月娘卻就要死。
而梁太後既然做了要調換孩子的準備,那麽選的人,就不可能有家人。
若不是有無上長公主和幹武帝,月娘就像沒來過這世上一般。
如風吹散了煙塵。
半絲都沒有留下痕跡。
太子也想從根本上解決梁太後。
可是沒有辦法。
而幹武帝將他弄進宮,也是為了吸引梁太後。
這幾年倒是讓幹武帝省心不少。
自太子入宮以來,梁太後將大部分精力,都用到了太子的身上。
太子想得有些頭疼。
可是不想,又不能這麽日日夜夜的防著。
最終,太子用了最直接的辦法。
用古時候投帖的辦法。
太子會模仿別人的筆跡。
於是以全正楷字,寫了幾封信。
故意用的外麵普通的紙。
這種紙也是太子有意帶進東宮來,以備一時用著。
內容是以月娘的口氣,寫的一封求救信。
隻是太子寫得比較多。
京城令、南北二衙、刑部等,不有幾位禦史的家裏,都被投了這封信。
結果第二天一早的時候,並不是上朝的日子。
可那些大臣,一個個跟後麵被狗追似的,捧著信就往皇宮裏跑。
當然,梁家是往太後宮裏去。
事情就是這樣,要是心裏沒鬼,這事經過四十多年了,梁太後完全不用管。
再說這種流言,又不是一天才有。
宮裏也早就暗暗地在傳著。
可梁太後當年自己也的確做過虧心事,就頗有些心虛。
兩位染大人,梁祖和梁禮全都跑到了永慈宮裏,急得團團轉說:
「娘娘,整個朝上,多數都收著這麽封信。臣進宮裏,就有人拿著這東西給皇上看去了。」
梁太後咬著牙說:
「那又怎麽樣?就是他信了又怎麽樣?反正也過了四五十年,他還能找著證據不成?」
梁祖都快哭了,說:
「太後娘娘,皇上信不信不知道,可這禦史是不會放過的。到時候要是真逼著皇上去徹查此事,誰可知道會不會被抓個把柄在手?」
梁禮在邊上附和著說:
「再說本來太後娘娘就與皇上生了嫌隙,這種事暗裏傳皇上會顧及麵子,但鬧到明麵上,萬一皇上真要惱羞成怒,咱們還真不能硬碰。」
梁祖跟著說:
「太皇娘娘就不為自己想,難道忘了逸親王爺了?這到了安沈之家,皇上要想拿了他的命,還不是一句話的事?咱們誰又能夠得著?」
梁太後拍桌子吼:
「他敢?」
梁禮哭說:
「太後娘娘,可真撕破了臉,誰可知道?再說當年,先帝為何將沈建賓、安雲響弄迴京裏?雖然咱們的人看著,但就他倆個,應該決不簡單。」
梁祖嘆說:
「看著京郊軍在咱們手上,如果京城大門緊閉,任著外麵如何就不開城門,北衙在皇上手裏,師出有名,南衙的人又有幾個真能跟著咱們幹的?這可是掉腦袋的大事。」
梁太後幾乎是氣惱著罵他倆個說:
「養了你們這麽些年,可有什麽用?連個京城,都不能全解決了。北衙就這麽難拿下?」
梁家兄弟心想,要不是有他們梁家,梁太後拿什麽橫行這麽些年?
但真撕破臉還是沒有必要的。
除非無路可走,梁家還是想要維持著表麵上的和平。
這梁皇後、逸王妃都是梁家女兒。
其實就是梁太後努力讓她信不過的人,娶梁家女的同時。
也在分解自己的依靠。
梁家現在就是靠三家,自然就不會一心一意對梁太後了。
梁太後被這兩個弄得有些心神不寧,哼了聲,問:
「你倆個說了這麽多的費話,倒是說說現在該怎麽辦?」
梁家兄弟相互看了一眼。
梁祖說:
「這事估計是太子弄出來的,不過是不想讓太後娘娘一直算計著承平伯府。」
梁太後也想到了。
半分證據沒有,卻弄這麽大的陣仗。
簡直就是膈應人。
梁禮接著說:
「皇上那邊看到的肯定更多,主要是禦史哪兒不好弄,別人倒還是可有可無。就怕幾位禦史到時候會糾著不放。」
說到這,梁禮麵露出為難來。
梁太後瞅了他一眼,問:
「怕什麽?」
梁祖嘆氣說:
「太後娘娘忘了沈太夫人了?先帝頭去世的時候,可是派了幾個太監去承平伯府上。換子之事,隻怕先帝留了後手。」
梁禮點頭說:
「臣也是這個意思,就怕禦史揪著這事不放,非逼著皇上去徹查。再查到沈太夫人哪,真查出什麽來……」
梁太後驚出一身的冷汗。
若真查出什麽來……
梁太後連忙將自己身邊的嬤嬤喊過來,吩咐下去,不準再去對付承平伯府上的人。
就是魏側妃哪兒,也讓嬤嬤去說。
就便將施箏送迴逸親王府上。
逼急了,沈太夫人再借著幹武帝徹查,故意將景元帝留的東西露出來。
梁太後幾乎是咬著牙罵沈太夫人:
「人活七十古來稀,她怎麽就還活得勁勁的。」
梁祖梁禮提醒說:
「太後娘娘這時候,還是別罵沈太夫人了,還是先去平準閣吧。估計收著信的,全在哪兒呢。先將皇上穩住了,別的再議。」
梁太後也想不出什麽好辦法來。
</br>
他能當上總管,還是第二個師傅帶起來的。
來總管的心思,太子也好猜。
大概就是在不背叛幹武帝的情況下,在太子跟前買些好。
畢竟就目前看來,他是唯一的儲君。
來總管的話,將太子帶迴了四五十年,已經斑駁了的過去時光。
太子盡力地,在裏麵尋找著有用的東西。
即使梁太後真的,將幹武帝與無上長公主做的調換,這麽些年,也早就沒有了證據。
太子此時問來總管,不過是想要尋找縫隙,然後做個假。
可是假也不是那麽好做的。
畢竟接生婆什麽的,應該都要有一百了吧。
哪裏還找得著?
太子想到了無上長公主名義上的娘,那個月娘。
被先帝後來追封為嬉妃。
現在要是活著,也早就升為太妃了。
安太妃可以活,是因為跟梁太後幾乎沒有實質上的衝突。
但月娘卻就要死。
而梁太後既然做了要調換孩子的準備,那麽選的人,就不可能有家人。
若不是有無上長公主和幹武帝,月娘就像沒來過這世上一般。
如風吹散了煙塵。
半絲都沒有留下痕跡。
太子也想從根本上解決梁太後。
可是沒有辦法。
而幹武帝將他弄進宮,也是為了吸引梁太後。
這幾年倒是讓幹武帝省心不少。
自太子入宮以來,梁太後將大部分精力,都用到了太子的身上。
太子想得有些頭疼。
可是不想,又不能這麽日日夜夜的防著。
最終,太子用了最直接的辦法。
用古時候投帖的辦法。
太子會模仿別人的筆跡。
於是以全正楷字,寫了幾封信。
故意用的外麵普通的紙。
這種紙也是太子有意帶進東宮來,以備一時用著。
內容是以月娘的口氣,寫的一封求救信。
隻是太子寫得比較多。
京城令、南北二衙、刑部等,不有幾位禦史的家裏,都被投了這封信。
結果第二天一早的時候,並不是上朝的日子。
可那些大臣,一個個跟後麵被狗追似的,捧著信就往皇宮裏跑。
當然,梁家是往太後宮裏去。
事情就是這樣,要是心裏沒鬼,這事經過四十多年了,梁太後完全不用管。
再說這種流言,又不是一天才有。
宮裏也早就暗暗地在傳著。
可梁太後當年自己也的確做過虧心事,就頗有些心虛。
兩位染大人,梁祖和梁禮全都跑到了永慈宮裏,急得團團轉說:
「娘娘,整個朝上,多數都收著這麽封信。臣進宮裏,就有人拿著這東西給皇上看去了。」
梁太後咬著牙說:
「那又怎麽樣?就是他信了又怎麽樣?反正也過了四五十年,他還能找著證據不成?」
梁祖都快哭了,說:
「太後娘娘,皇上信不信不知道,可這禦史是不會放過的。到時候要是真逼著皇上去徹查此事,誰可知道會不會被抓個把柄在手?」
梁禮在邊上附和著說:
「再說本來太後娘娘就與皇上生了嫌隙,這種事暗裏傳皇上會顧及麵子,但鬧到明麵上,萬一皇上真要惱羞成怒,咱們還真不能硬碰。」
梁祖跟著說:
「太皇娘娘就不為自己想,難道忘了逸親王爺了?這到了安沈之家,皇上要想拿了他的命,還不是一句話的事?咱們誰又能夠得著?」
梁太後拍桌子吼:
「他敢?」
梁禮哭說:
「太後娘娘,可真撕破了臉,誰可知道?再說當年,先帝為何將沈建賓、安雲響弄迴京裏?雖然咱們的人看著,但就他倆個,應該決不簡單。」
梁祖嘆說:
「看著京郊軍在咱們手上,如果京城大門緊閉,任著外麵如何就不開城門,北衙在皇上手裏,師出有名,南衙的人又有幾個真能跟著咱們幹的?這可是掉腦袋的大事。」
梁太後幾乎是氣惱著罵他倆個說:
「養了你們這麽些年,可有什麽用?連個京城,都不能全解決了。北衙就這麽難拿下?」
梁家兄弟心想,要不是有他們梁家,梁太後拿什麽橫行這麽些年?
但真撕破臉還是沒有必要的。
除非無路可走,梁家還是想要維持著表麵上的和平。
這梁皇後、逸王妃都是梁家女兒。
其實就是梁太後努力讓她信不過的人,娶梁家女的同時。
也在分解自己的依靠。
梁家現在就是靠三家,自然就不會一心一意對梁太後了。
梁太後被這兩個弄得有些心神不寧,哼了聲,問:
「你倆個說了這麽多的費話,倒是說說現在該怎麽辦?」
梁家兄弟相互看了一眼。
梁祖說:
「這事估計是太子弄出來的,不過是不想讓太後娘娘一直算計著承平伯府。」
梁太後也想到了。
半分證據沒有,卻弄這麽大的陣仗。
簡直就是膈應人。
梁禮接著說:
「皇上那邊看到的肯定更多,主要是禦史哪兒不好弄,別人倒還是可有可無。就怕幾位禦史到時候會糾著不放。」
說到這,梁禮麵露出為難來。
梁太後瞅了他一眼,問:
「怕什麽?」
梁祖嘆氣說:
「太後娘娘忘了沈太夫人了?先帝頭去世的時候,可是派了幾個太監去承平伯府上。換子之事,隻怕先帝留了後手。」
梁禮點頭說:
「臣也是這個意思,就怕禦史揪著這事不放,非逼著皇上去徹查。再查到沈太夫人哪,真查出什麽來……」
梁太後驚出一身的冷汗。
若真查出什麽來……
梁太後連忙將自己身邊的嬤嬤喊過來,吩咐下去,不準再去對付承平伯府上的人。
就是魏側妃哪兒,也讓嬤嬤去說。
就便將施箏送迴逸親王府上。
逼急了,沈太夫人再借著幹武帝徹查,故意將景元帝留的東西露出來。
梁太後幾乎是咬著牙罵沈太夫人:
「人活七十古來稀,她怎麽就還活得勁勁的。」
梁祖梁禮提醒說:
「太後娘娘這時候,還是別罵沈太夫人了,還是先去平準閣吧。估計收著信的,全在哪兒呢。先將皇上穩住了,別的再議。」
梁太後也想不出什麽好辦法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