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問題是,太子想要的不是一個,可以為自己去死的女人。而是想和著自己喜歡,也同時喜歡自己的女人,生活一輩子。
所以說,這就是本人需要,與別人認為你需要的衝突。
魏芳凝和太子兩個,將許染衣的聲音隔在了門外,由著嬤嬤引著進到了內室,兩人上前,給梁皇後行禮:「兒臣(媳婦)參見母後,祝母後千歲。」
梁皇後就好像不知道外麵的爭執一般,微笑著說:「乖,快起來吧。喊你倆個來也沒什麽事,今兒本宮這兒加了道新鮮菜,讓你倆個跟著本宮嚐嚐鮮。」
太子和魏芳凝站了起來。
魏芳凝笑問說:「真的?那媳婦謝過母後,不知道是什麽菜?」
跟前的嬤嬤這時候搭言說:「今天廚上做了猴頭羹。」
梁皇後嗔說:「就你話多。」
嬤嬤笑了,輕輕打嘴:「老奴該死,菜拿來有一會兒了,皇後娘娘,時候不早了,要不要擺飯?」
梁皇後笑了,眼睛巡視了一圈,一麵讓太子和魏芳凝坐,一麵故做驚詫地問:「是我眼花了?怎麽不見染衣。」
太子和魏芳凝尋了座位坐下,似是沒有聽見。
嬤嬤笑說:「不知怎麽的,許小娘娘在外麵沒走好,摔了一跤,被扶迴自己的屋裏了。」
梁皇後聽了,擔心地問:「有沒有摔傷?怎麽這麽不小心?這孩子從小就毛毛躁躁的,都能出嫁的年紀了,還這麽不穩重,讓人操心。你快去看看,喊個醫女過來,若不行就拿本宮的牌子去請太醫來。」
嬤嬤答應著退了出去,邊上的人就跟沒看見一般。
梁皇後吩咐說:「晚飯擺屋裏來吧,外麵廳上怪冷清的,也沒別人,咱們就在這內室裏吃,還暖和。」
宮女們魚貫而出,魏芳凝連忙起身,跟著宮女、嬤嬤們出去。
魏芳凝是兒媳婦,雖然說菜都是由著宮女們往裏上,但最後的湯,猴頭羹還是由著魏芳凝親自端上來,並為梁皇後安箸、奉米飯。
梁皇後也適時地往自己身邊一指,說:「好了,既然忙完了,就坐這兒陪著本宮一起吃吧,有著她們在邊上,哪兒就能讓本宮吃不到東西了?」
魏芳凝謝過之後,欣然坐到梁皇後的身邊。
太子在梁皇後的另一邊,偷偷地給魏芳凝布菜。一頓飯下來,魏芳凝根本就沒用伸什麽筷子,菜幾乎都是太子給她夾的。
梁皇後看著,心下是既羨慕,又有些嫉妒,當然也頗為感慨。
太子最會看眼行事,笑著說:「母後放心,不用擔心晉安妹妹,沈四性子一向穩重,兒臣與他一起長大,感情很好,兒臣定會時時提醒勸告他,絕不會讓晉安妹妹吃半分苦。」
這話聽著像是在拍梁皇後的馬屁,但卻又有威脅在裏麵,然後又不顯。
梁皇後的手頓了下,聰明人不用將話說透,隻一聽,便就聽出其中的含義來。
而且太子也看出來,許染衣在後宮的一麵,定然不會放過找魏芳凝麻煩的機會,而太子不可能一直跟過來。
女兒,隻兩個女兒的梁皇後,自然將自己的女兒放在心尖上。
梁皇後扯開嘴角,笑著說:「母後知太子宅心仁厚,本宮在宮裏,不方便經常去探看晉安,明兒晉安從邊關迴來,你代著本宮多照顧下你妹妹。」
雖然沒有直說,但梁太後的話,也算是一本立場的表現。
太子立時笑說:「兒臣一定不負母後所託。」
一頓由著許染衣鬧騰著的晚飯,倒出乎許染衣意料的人人都滿意。
當然,受了傷的許染衣,肯定不會滿意的。
猴頭羹再好喝,也不是什麽稀世珍材。
吃過晚飯之後,太子與魏芳凝並沒有去看許染衣,而是陪著梁皇後說話。
奶娘抱了五歲的新安公主過來,皇家都生得好,而改過年就六歲的新安公主更是粉團一樣,魏芳凝因著上一世沒有孩子,所以特別的稀罕小孩子。
看到新安公主,魏芳凝立時衝著新安公主笑,拍手說:「讓嫂子抱抱?」
新安公主正是淘氣,看什麽都稀奇的時候。
雖然說魏芳凝嫁進宮也有些時候,但見著的次數實在是有數。一是魏芳凝並沒有像上一世那樣,經常進宮,再說每次進宮都有事,新安公主都會被奶娘嬤嬤看著,魏芳凝並沒有機會親近。
新安公主小大人似地說:「不要,我又不認得你,萬一是壞人怎麽辦。我聽嬤嬤說,宮裏會有壞人害我。我才不要讓你抱。」
教養新安公主的嬤嬤嚇得臉都白了,又不敢嗬斥小公主,連忙跪下磕頭:「求皇後娘娘饒命,都是老奴的錯,老奴該死。」
其實這嬤嬤說的倒沒什麽錯,隻不過新安公主顯然還是太小了,所以說話時,總是要帶上誰誰誰說的,可就壞了。
梁皇後頗覺尷尬,但這些話是她讓嬤嬤教給新安公主的。
魏芳凝笑了,說:「童言無忌,我小的時候明明是自己想出來的話,卻總是喜歡拉上說是誰誰教的,好像這樣說出來,才會有人信。瞧瞧咱們新安妹妹這麽小,就知道拉上大人立威,將來定不簡單呢。」
一句話,化解了梁皇後的尷尬,也解了那教養嬤嬤的皮肉之苦。
梁皇後從奶娘的手裏,將新安公主接過來,抱到情裏,寵溺親了親新安公主的小臉蛋,說:「小人兒,抓著什麽話都說,可真是個口無遮攔的。」
魏芳凝由衷地說:「新安妹妹可真的越長越漂亮了,將來大了定然是個大美人兒呢。」
梁皇後隔空指著魏芳凝,笑說:「這張小嘴,越發的會說話了。」
魏芳凝嬌羞地笑了,說:「謝母後誇獎,媳婦定然再接再厲,最好天天將母後哄得開心才好呢。」
梁皇後顯然很受用魏芳凝的話,打趣著說:「這可了不得了,不會是想從本宮這兒糊弄什麽好東西吧?本宮這日日擔心,還不若你這丫頭說實話,看上什麽了,本宮舍給你就是了。」
</br>
所以說,這就是本人需要,與別人認為你需要的衝突。
魏芳凝和太子兩個,將許染衣的聲音隔在了門外,由著嬤嬤引著進到了內室,兩人上前,給梁皇後行禮:「兒臣(媳婦)參見母後,祝母後千歲。」
梁皇後就好像不知道外麵的爭執一般,微笑著說:「乖,快起來吧。喊你倆個來也沒什麽事,今兒本宮這兒加了道新鮮菜,讓你倆個跟著本宮嚐嚐鮮。」
太子和魏芳凝站了起來。
魏芳凝笑問說:「真的?那媳婦謝過母後,不知道是什麽菜?」
跟前的嬤嬤這時候搭言說:「今天廚上做了猴頭羹。」
梁皇後嗔說:「就你話多。」
嬤嬤笑了,輕輕打嘴:「老奴該死,菜拿來有一會兒了,皇後娘娘,時候不早了,要不要擺飯?」
梁皇後笑了,眼睛巡視了一圈,一麵讓太子和魏芳凝坐,一麵故做驚詫地問:「是我眼花了?怎麽不見染衣。」
太子和魏芳凝尋了座位坐下,似是沒有聽見。
嬤嬤笑說:「不知怎麽的,許小娘娘在外麵沒走好,摔了一跤,被扶迴自己的屋裏了。」
梁皇後聽了,擔心地問:「有沒有摔傷?怎麽這麽不小心?這孩子從小就毛毛躁躁的,都能出嫁的年紀了,還這麽不穩重,讓人操心。你快去看看,喊個醫女過來,若不行就拿本宮的牌子去請太醫來。」
嬤嬤答應著退了出去,邊上的人就跟沒看見一般。
梁皇後吩咐說:「晚飯擺屋裏來吧,外麵廳上怪冷清的,也沒別人,咱們就在這內室裏吃,還暖和。」
宮女們魚貫而出,魏芳凝連忙起身,跟著宮女、嬤嬤們出去。
魏芳凝是兒媳婦,雖然說菜都是由著宮女們往裏上,但最後的湯,猴頭羹還是由著魏芳凝親自端上來,並為梁皇後安箸、奉米飯。
梁皇後也適時地往自己身邊一指,說:「好了,既然忙完了,就坐這兒陪著本宮一起吃吧,有著她們在邊上,哪兒就能讓本宮吃不到東西了?」
魏芳凝謝過之後,欣然坐到梁皇後的身邊。
太子在梁皇後的另一邊,偷偷地給魏芳凝布菜。一頓飯下來,魏芳凝根本就沒用伸什麽筷子,菜幾乎都是太子給她夾的。
梁皇後看著,心下是既羨慕,又有些嫉妒,當然也頗為感慨。
太子最會看眼行事,笑著說:「母後放心,不用擔心晉安妹妹,沈四性子一向穩重,兒臣與他一起長大,感情很好,兒臣定會時時提醒勸告他,絕不會讓晉安妹妹吃半分苦。」
這話聽著像是在拍梁皇後的馬屁,但卻又有威脅在裏麵,然後又不顯。
梁皇後的手頓了下,聰明人不用將話說透,隻一聽,便就聽出其中的含義來。
而且太子也看出來,許染衣在後宮的一麵,定然不會放過找魏芳凝麻煩的機會,而太子不可能一直跟過來。
女兒,隻兩個女兒的梁皇後,自然將自己的女兒放在心尖上。
梁皇後扯開嘴角,笑著說:「母後知太子宅心仁厚,本宮在宮裏,不方便經常去探看晉安,明兒晉安從邊關迴來,你代著本宮多照顧下你妹妹。」
雖然沒有直說,但梁太後的話,也算是一本立場的表現。
太子立時笑說:「兒臣一定不負母後所託。」
一頓由著許染衣鬧騰著的晚飯,倒出乎許染衣意料的人人都滿意。
當然,受了傷的許染衣,肯定不會滿意的。
猴頭羹再好喝,也不是什麽稀世珍材。
吃過晚飯之後,太子與魏芳凝並沒有去看許染衣,而是陪著梁皇後說話。
奶娘抱了五歲的新安公主過來,皇家都生得好,而改過年就六歲的新安公主更是粉團一樣,魏芳凝因著上一世沒有孩子,所以特別的稀罕小孩子。
看到新安公主,魏芳凝立時衝著新安公主笑,拍手說:「讓嫂子抱抱?」
新安公主正是淘氣,看什麽都稀奇的時候。
雖然說魏芳凝嫁進宮也有些時候,但見著的次數實在是有數。一是魏芳凝並沒有像上一世那樣,經常進宮,再說每次進宮都有事,新安公主都會被奶娘嬤嬤看著,魏芳凝並沒有機會親近。
新安公主小大人似地說:「不要,我又不認得你,萬一是壞人怎麽辦。我聽嬤嬤說,宮裏會有壞人害我。我才不要讓你抱。」
教養新安公主的嬤嬤嚇得臉都白了,又不敢嗬斥小公主,連忙跪下磕頭:「求皇後娘娘饒命,都是老奴的錯,老奴該死。」
其實這嬤嬤說的倒沒什麽錯,隻不過新安公主顯然還是太小了,所以說話時,總是要帶上誰誰誰說的,可就壞了。
梁皇後頗覺尷尬,但這些話是她讓嬤嬤教給新安公主的。
魏芳凝笑了,說:「童言無忌,我小的時候明明是自己想出來的話,卻總是喜歡拉上說是誰誰教的,好像這樣說出來,才會有人信。瞧瞧咱們新安妹妹這麽小,就知道拉上大人立威,將來定不簡單呢。」
一句話,化解了梁皇後的尷尬,也解了那教養嬤嬤的皮肉之苦。
梁皇後從奶娘的手裏,將新安公主接過來,抱到情裏,寵溺親了親新安公主的小臉蛋,說:「小人兒,抓著什麽話都說,可真是個口無遮攔的。」
魏芳凝由衷地說:「新安妹妹可真的越長越漂亮了,將來大了定然是個大美人兒呢。」
梁皇後隔空指著魏芳凝,笑說:「這張小嘴,越發的會說話了。」
魏芳凝嬌羞地笑了,說:「謝母後誇獎,媳婦定然再接再厲,最好天天將母後哄得開心才好呢。」
梁皇後顯然很受用魏芳凝的話,打趣著說:「這可了不得了,不會是想從本宮這兒糊弄什麽好東西吧?本宮這日日擔心,還不若你這丫頭說實話,看上什麽了,本宮舍給你就是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