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沆到底還是忍不住在自家的莊園裏又新建了一個作坊,專門用來釀造果酒。
名字當然還是引龍醉,不過為了和以前的引龍醉有所區分,陳淩讓李沆在酒壇上都打上了引龍醉紀念款的字樣。
賣的時候不能整壇的賣,必須用那種小酒壺。
畫了一個後世的酒瓶,讓民窯盡快生產出來。做工一定要精致。
隻有這樣才能賣出價錢。
趙恆是最大的東家,給這種酒題個字沒問題吧。
每個酒瓶上麵都打上皇帝的禦筆,別說酒,就是這瓶子都是價格不菲。汴京城裏有皇帝墨寶的能有幾個人!現在隻要買瓶酒就能得到啊,傻子才不買。這酒瓶可是要做傳家寶用的,上麵是皇帝的禦筆呀!
李沆擔心用瓷瓶裝酒的話成本太高,僅僅是造這種瓶子也得花不少錢。
真是一點經商的天賦都沒有。
這瓶子可是用來裝引龍醉的,上麵又有皇帝的題字,打招牌最好的機會。不問他們要錢我都覺得虧了。
汴京城裏大的民窯有五家,按照陳淩的要求,李沆把他們全都給找了過來。
李相邀請自然要認真對待,一個個很早就來拜見。
李沆倒是直接,把陳淩帶過來,和他們打個招唿自己就出去了,任由陳淩和他們胡鬧。
反正他是不相信,讓人家白給你造瓶子,哪會有這麽好的事。都知道引龍醉賺錢,不狠狠的咬你一口才怪。
幾個油光滿麵的東家本來還很高興,能讓李沆請上門怎麽也是一件值得誇耀的事情。可是李沆進屋之後話都沒說幾句就跑的見不到人,隻把一個幾歲的孩子留在這裏是什麽意思?
陳淩無所謂,反正自己已經對這種好奇的眼光有免疫力了,被他們看看又不會死。
“這次請幾位過來主要是因為引龍醉要出一種全新的酒,需要用一種小瓷瓶來盛酒。在這汴京城裏最大的幾家民窯就是在坐的各位。所以想問問能不能燒出這種瓶子。”陳淩從袖子取出草圖,讓幾人傳閱。
汴京的大民窯,燒這種瓶子根本不費吹灰之力,對他們來說沒有一點難度。
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個個都是麵麵相覷,不知道陳淩到底想說什麽。他們相信李沆肯定知道這種瓶子燒製起來很簡單。完全就不用多此一舉的問。
“小友,實不相瞞,這種瓷瓶對我們幾家來說都不是難事,隻是不知李相準備要多少?價錢幾何?”一個年長的人問道。
這才是他們最關心的。
“瓶子嘛,當然是多多益善。與以前的引龍醉不同,這次的引龍醉可是大量生產,莫說汴京,就是整個大宋也能供應的上,甚至還要賣到高麗、遼國和西夏。所以數量,你們可以自己估量一下。”
這是一筆大生意!
幾個人聽完陳淩的話後第一感覺就是,這筆生意一定要搶下來。
可是激動過後又覺得不太可能。
這麽重要的一件事李沆就讓這麽一個小娃娃來說,也太兒戲了點。
看出幾人心頭的疑慮,陳淩滿不在乎的在主座上坐了下來,像模像樣的端著茶低頭細品,對幾人眉來眼去的表情視若無睹。
我有的是時間,你們盡管嘀咕,我就不信你們不動心。
終於有一個人忍不住問道:“敢問小友貴姓?”他們對陳淩一無所知,實在不知道李沆把這麽一個小孩子找來是為了什麽。
“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你們誰想做這筆生意?”陳淩放下茶杯,目光從幾個人身上掃了一遍:“我要提醒各位,這是一筆大生意,如果做的好,不要說汴京,很有可能會風雨化龍,成為整個大宋數一數二的民窯。”
先畫個大餅再說,不然這些人不上鉤。
為了省錢,隻能費口舌了。
這李沆也是,皇帝可是占了七成的份子,他居然不掏錢。我一共才多少錢,怎麽能掏出這麽多的錢,李沆和寇準有錢,讓他們兩個拿也行啊,非要拉上我幹什麽?
可是為了讓南堂能夠有酒賣,陳淩隻好答應了。
能把這幾家說動最好,能剩下不少的錢呢。
這些人在商界磨爬滾打多年,一個個都是老油條,不會因為陳淩的幾句話就輕易開口。誰知道後麵有沒有大坑等著他們跳。
到先為止陳淩說的都是一些預期,並沒有實實在在的好處,也難怪這些人臉色平靜。
可是陳淩語不驚人死不休:“而且,這次合作,我們需要你們免費提供給我們瓶子,不是一直免費,而是前十萬瓶免費。其實也沒多少錢。主要是看大家誠意。”
這句話簡直炸了鍋,剛才還平靜如水的幾個人瞬間臉色鐵青,也顧不得得罪不得罪李沆了,鼻子裏哼出一聲拂袖而去。
好吧,還剩下兩個。
這兩人臉色也很難看,估計把李沆的祖宗給問候了不少遍。肯定問候不到自己,這些人可是李沆請來的,挨罵也是李沆挨罵。再說了,他們又不知道我是誰。
估計這兩個人心裏有所顧慮,就這麽走掉怕把李沆給往死裏得罪,作為商人,本著能不得罪盡量不得罪的心態,還是忍住沒有罵娘。
這李沆是真狠呀,免費提供給你十萬個瓷瓶!那我們一年下來不是白幹了!
“不要心急,你們總要聽我把話說完吧。連古人都知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諸位可都是在大宋拚打多年老前輩了,怎麽還是這麽沉不住氣!”
陳淩不慌不忙的說道:“既然是免費,那當然就有好處。李相豈能讓你們吃虧!”
他站起身:“還有一句話我沒有說,就是瓷瓶之上,會有皇帝的禦筆題字。這可是天大的榮耀。試問,當今天下,那個民窯燒的瓷器能有皇帝的字!僅此一處,相比兩位的民窯就會傳遍大宋吧。”
古人對於皇帝有著近乎偏執的狂熱,隻要沾上皇家,那就是了不得的大事,至於錢,提錢那就遠了。
剛才還黑著臉一副隨時準備拚命的兩人馬上容光煥發,如果這小娃娃說的是真的,那還真的可以一試呀。皇帝題字,別說民窯,就是官窯都不多見。
這樣的瓷瓶一出世,他們兩家民窯瞬間就可以與官窯一較高低。沾了龍氣的民窯,試問大宋哪家能比?
兩人的心思頓時活泛起來。
其中一人說道:“小友說的可是實情?事關重大,可開不起玩笑。”
陳淩從袖子裏掏出來一張紙,那是李沆請趙恆寫的。看那字的模樣趙恆當時肯定喝多了,不然字怎麽都是爬著的?
難看歸難看,隻要旁邊的那個印章不錯就行了。
皇帝的名諱可不敢亂寫,沒人敢假冒,那是要殺頭的。
兩人神采奕奕,對視一眼,都覺得此事可行。
陳淩再加把火:“為了表彰你們兩家對引龍醉的無私捐助,皇帝決定在瓷瓶燒出來運到李相釀酒作坊的時候,會下一道恩旨,表彰你們為敬業模範,昭告天下。”
這件事陳淩還沒有來得及和李沆說,也沒有和趙恆說。反正是舉手之勞,人家都出了那麽多錢了,怎麽也要給個榮譽才好。
我又不是那些無良奸商!
兩人幾乎要喜極而泣了,心裏暗暗慶幸,幸虧沒走啊,沒想到還有這等好事。這可是花多少錢求都求不來的啊。十萬個瓶子而已,我們還出的起,兩家一分也就五萬個,雖然錢不少,但是有了皇帝的表彰,那可就是天大的喜事,足以榮耀鄉裏了。
名字當然還是引龍醉,不過為了和以前的引龍醉有所區分,陳淩讓李沆在酒壇上都打上了引龍醉紀念款的字樣。
賣的時候不能整壇的賣,必須用那種小酒壺。
畫了一個後世的酒瓶,讓民窯盡快生產出來。做工一定要精致。
隻有這樣才能賣出價錢。
趙恆是最大的東家,給這種酒題個字沒問題吧。
每個酒瓶上麵都打上皇帝的禦筆,別說酒,就是這瓶子都是價格不菲。汴京城裏有皇帝墨寶的能有幾個人!現在隻要買瓶酒就能得到啊,傻子才不買。這酒瓶可是要做傳家寶用的,上麵是皇帝的禦筆呀!
李沆擔心用瓷瓶裝酒的話成本太高,僅僅是造這種瓶子也得花不少錢。
真是一點經商的天賦都沒有。
這瓶子可是用來裝引龍醉的,上麵又有皇帝的題字,打招牌最好的機會。不問他們要錢我都覺得虧了。
汴京城裏大的民窯有五家,按照陳淩的要求,李沆把他們全都給找了過來。
李相邀請自然要認真對待,一個個很早就來拜見。
李沆倒是直接,把陳淩帶過來,和他們打個招唿自己就出去了,任由陳淩和他們胡鬧。
反正他是不相信,讓人家白給你造瓶子,哪會有這麽好的事。都知道引龍醉賺錢,不狠狠的咬你一口才怪。
幾個油光滿麵的東家本來還很高興,能讓李沆請上門怎麽也是一件值得誇耀的事情。可是李沆進屋之後話都沒說幾句就跑的見不到人,隻把一個幾歲的孩子留在這裏是什麽意思?
陳淩無所謂,反正自己已經對這種好奇的眼光有免疫力了,被他們看看又不會死。
“這次請幾位過來主要是因為引龍醉要出一種全新的酒,需要用一種小瓷瓶來盛酒。在這汴京城裏最大的幾家民窯就是在坐的各位。所以想問問能不能燒出這種瓶子。”陳淩從袖子取出草圖,讓幾人傳閱。
汴京的大民窯,燒這種瓶子根本不費吹灰之力,對他們來說沒有一點難度。
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個個都是麵麵相覷,不知道陳淩到底想說什麽。他們相信李沆肯定知道這種瓶子燒製起來很簡單。完全就不用多此一舉的問。
“小友,實不相瞞,這種瓷瓶對我們幾家來說都不是難事,隻是不知李相準備要多少?價錢幾何?”一個年長的人問道。
這才是他們最關心的。
“瓶子嘛,當然是多多益善。與以前的引龍醉不同,這次的引龍醉可是大量生產,莫說汴京,就是整個大宋也能供應的上,甚至還要賣到高麗、遼國和西夏。所以數量,你們可以自己估量一下。”
這是一筆大生意!
幾個人聽完陳淩的話後第一感覺就是,這筆生意一定要搶下來。
可是激動過後又覺得不太可能。
這麽重要的一件事李沆就讓這麽一個小娃娃來說,也太兒戲了點。
看出幾人心頭的疑慮,陳淩滿不在乎的在主座上坐了下來,像模像樣的端著茶低頭細品,對幾人眉來眼去的表情視若無睹。
我有的是時間,你們盡管嘀咕,我就不信你們不動心。
終於有一個人忍不住問道:“敢問小友貴姓?”他們對陳淩一無所知,實在不知道李沆把這麽一個小孩子找來是為了什麽。
“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你們誰想做這筆生意?”陳淩放下茶杯,目光從幾個人身上掃了一遍:“我要提醒各位,這是一筆大生意,如果做的好,不要說汴京,很有可能會風雨化龍,成為整個大宋數一數二的民窯。”
先畫個大餅再說,不然這些人不上鉤。
為了省錢,隻能費口舌了。
這李沆也是,皇帝可是占了七成的份子,他居然不掏錢。我一共才多少錢,怎麽能掏出這麽多的錢,李沆和寇準有錢,讓他們兩個拿也行啊,非要拉上我幹什麽?
可是為了讓南堂能夠有酒賣,陳淩隻好答應了。
能把這幾家說動最好,能剩下不少的錢呢。
這些人在商界磨爬滾打多年,一個個都是老油條,不會因為陳淩的幾句話就輕易開口。誰知道後麵有沒有大坑等著他們跳。
到先為止陳淩說的都是一些預期,並沒有實實在在的好處,也難怪這些人臉色平靜。
可是陳淩語不驚人死不休:“而且,這次合作,我們需要你們免費提供給我們瓶子,不是一直免費,而是前十萬瓶免費。其實也沒多少錢。主要是看大家誠意。”
這句話簡直炸了鍋,剛才還平靜如水的幾個人瞬間臉色鐵青,也顧不得得罪不得罪李沆了,鼻子裏哼出一聲拂袖而去。
好吧,還剩下兩個。
這兩人臉色也很難看,估計把李沆的祖宗給問候了不少遍。肯定問候不到自己,這些人可是李沆請來的,挨罵也是李沆挨罵。再說了,他們又不知道我是誰。
估計這兩個人心裏有所顧慮,就這麽走掉怕把李沆給往死裏得罪,作為商人,本著能不得罪盡量不得罪的心態,還是忍住沒有罵娘。
這李沆是真狠呀,免費提供給你十萬個瓷瓶!那我們一年下來不是白幹了!
“不要心急,你們總要聽我把話說完吧。連古人都知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諸位可都是在大宋拚打多年老前輩了,怎麽還是這麽沉不住氣!”
陳淩不慌不忙的說道:“既然是免費,那當然就有好處。李相豈能讓你們吃虧!”
他站起身:“還有一句話我沒有說,就是瓷瓶之上,會有皇帝的禦筆題字。這可是天大的榮耀。試問,當今天下,那個民窯燒的瓷器能有皇帝的字!僅此一處,相比兩位的民窯就會傳遍大宋吧。”
古人對於皇帝有著近乎偏執的狂熱,隻要沾上皇家,那就是了不得的大事,至於錢,提錢那就遠了。
剛才還黑著臉一副隨時準備拚命的兩人馬上容光煥發,如果這小娃娃說的是真的,那還真的可以一試呀。皇帝題字,別說民窯,就是官窯都不多見。
這樣的瓷瓶一出世,他們兩家民窯瞬間就可以與官窯一較高低。沾了龍氣的民窯,試問大宋哪家能比?
兩人的心思頓時活泛起來。
其中一人說道:“小友說的可是實情?事關重大,可開不起玩笑。”
陳淩從袖子裏掏出來一張紙,那是李沆請趙恆寫的。看那字的模樣趙恆當時肯定喝多了,不然字怎麽都是爬著的?
難看歸難看,隻要旁邊的那個印章不錯就行了。
皇帝的名諱可不敢亂寫,沒人敢假冒,那是要殺頭的。
兩人神采奕奕,對視一眼,都覺得此事可行。
陳淩再加把火:“為了表彰你們兩家對引龍醉的無私捐助,皇帝決定在瓷瓶燒出來運到李相釀酒作坊的時候,會下一道恩旨,表彰你們為敬業模範,昭告天下。”
這件事陳淩還沒有來得及和李沆說,也沒有和趙恆說。反正是舉手之勞,人家都出了那麽多錢了,怎麽也要給個榮譽才好。
我又不是那些無良奸商!
兩人幾乎要喜極而泣了,心裏暗暗慶幸,幸虧沒走啊,沒想到還有這等好事。這可是花多少錢求都求不來的啊。十萬個瓶子而已,我們還出的起,兩家一分也就五萬個,雖然錢不少,但是有了皇帝的表彰,那可就是天大的喜事,足以榮耀鄉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