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李沆再這麽折騰,都和自己沒關係,反正這二十座新建的作坊裏有五座要交給南堂打理,這是趙恆下的口諭。李沆很自覺的閉嘴,臉上一點好奇的樣子都沒有,神色平靜。
果然是老臣,知道不該問的不問。
西司有一家叫引龍醉的酒坊開張了,那塊比陳淩要高很多的牌匾上麵“引龍醉”三個字格外的醒目。
這是南堂的第一家酒坊,上下兩層,占地不是很大,但是陳淩完全是根據後世的酒吧模樣設置的。
高高的腳凳,到腰的長桌,舒適的布藝沙發。
為了大廳裏那個能坐超過二十人的大號沙發,陳淩整整和工匠交代了四個時辰,畫出樣圖,告訴工匠彈簧的用處,厚厚的墊子再填充進上好的布料,上麵鋪一層做工考究的料子,往上麵一坐整個人都陷進去,說不出的舒服,骨頭都會酥。
屋頂是五顏六色的牛油燈,可惜沒有彩色的玻璃,不然那些昏暗柔和的光線能讓人一天都不想出門。
玻璃是什麽工藝來著?陳淩隻知道好像是燒製瓷器的時候因為溫度的原因而是陶土硫化從而變成玻璃。顏色好弄,初中的化學知識就說過,三氧化二鐵是紅色的,硫酸銅是綠色的。在陶土裏加入鐵末或者銅粉高溫加入就能變色。
每次看到大食人拿著一些劣質的玻璃彈珠在大宋賣出天價陳淩就恨的牙癢癢,擦呀,一些從石頭裏燒出來的玻璃居然比人眼大的珍珠還貴。
如果自己穿越來的時候能帶上一麻袋彈珠,那在大宋就逍遙了,活的不要太瀟灑!
一個圓不圓扁不扁的彈珠居然敢叫價一千兩!
我這裏有一萬個,一口價五百兩一個啦!
可惜這隻能想想。
告訴李沆說這種彈珠一文不值的時候李沆向看白癡一樣看著陳淩,這可是上好的寶石,沒見識可以,但是不要說話,不然會被鄙視的。
雖然沒有玻璃,但是好在有顏色豔麗的布匹,做成燈籠倒也別有一番韻味。
引龍醉的瓶子要換,什麽形狀的都有,就是不能有原來的樣子,越是形狀奇怪才越讓人好奇,賣的才越好。
大宋的女子遠沒有盛唐時那麽開放,出門都很少,不然找幾個美女辦成兔女郎或者現在職業裝的話肯定引爆男人的眼球。
有專門的書房,就在布藝沙發的旁邊,筆墨紙硯準備齊全。大宋的學子們都喜歡喝酒之後寫上幾首詩詞好顯得自己風流倜儻。
酒坊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滿足這些人的虛榮心。
好不好另說,先掛在牆上,保證他立刻成為粘性最高的迴頭客。
酒保要統一訓練,不準和那些酒樓一樣喊的整條街都聽見了,必須微聲細語,認真聽客人的要求。換掉身上土的掉渣的衣服,一身燕尾服打扮怎麽看怎麽有發哥的感覺。
開張的時候當然要展示酒坊的拿手好戲,花式雞尾酒。
自己做不來,但是有的是人喜歡嚐試,在摔碎了幾百個瓷瓶之後,那個十五六歲的少年終於把手裏的瓷瓶玩出了花,三個瓶子在手裏左顛右晃酒一點都灑不出來。
有一個很洋氣的詞兒叫醒酒,不知道是不是有錢人故意喝酒的把戲,反正自己從來沒覺得酒醒過沒醒過喝著有什麽不同。
拿出來騙那些有錢人沒問題。
嚐嚐,經過搖晃之後的酒味道更好,一個酒保介紹到。
恩,還真是啊,味道更醇厚了,一個讀書人打扮的家夥灌一口酒立刻讚不絕口。
一口酒喝掉了幾兩銀子。
酒坊的點心免費,隻要買酒,裏麵所有的點心都可以免費吃。也不是值錢的東西,人家大把的銀子都花出去了總要讓人家覺得值。
當然不能全部都是引龍醉,這樣沒人來的起。
隻要是有名的酒全部都要有,要的就是人流量。
打探消息最好的場所有兩個,茶樓是一個,酒坊是另一個。
人多眼雜,各種消息滿天飛,真真假假總有一個是你想要的。
李成辰進去的時候一眼就看中的大廳中央的布藝沙發,說什麽都要搬走。要不是張藍風把他丟出去,他會成為第一個在這裏鬧事的人。
宰相的公子又怎麽樣?還不是照樣給丟出去!
惹得一幫人再也不敢放肆,連宰相的公子都不放在眼裏,這家酒坊背後的主人不得了哇。想打酒坊主意的幾個小幫派立刻老實了,見麵說話客客氣氣,咳嗽都不敢。
這叫立威,以後會省許多麻煩。
“我的演技不錯吧。”李成辰對自己的表現很滿意,還是第一次嚐試當著眾人演戲,李成辰感覺很新鮮。
“你叫的真是太浮誇了,臉上那是興奮還是害怕?”陳淩說道:“嘴笑的把臉都遮住了。”
不能誇,不然得意之下他真會搬走那套布藝沙發。
李成辰的邪念可以忽視,可是看到張景的眼睛死死盯著那套沙發陳淩瞬間就淩亂了,這位惹不起哇,他要是敢說一句不行張景直接會把他踢出去。
張景到底還是滿意的走了,後麵跟著的兩個小太監咬著牙抬沙發,不敢有一點磕碰,不然小命不保。
就不知道先拆開?那麽長的一套沙發,非要兩個人一人一頭傻乎乎的往死裏用力,活該受累。孫進寶居然還好心的去幫忙,傻呀,一套沙發做出來要好幾天,這幾天酒坊還要不要開張了?
沒幾天張景火急火燎的帶過來趙恆的口諭,那套沙發再多做幾套。
看張景豬肝一樣的臉色就知道他搬走的那套肯定被趙恆搶走了。
趙恆這是在打劫!
口諭說的含糊不清,幾套?到底是多少套?
隨便做三四套去交差?估計連宮門口都到不了訓斥的口諭就來了。
太後那裏一套是要的,趙恆那裏一套,他的幾個寵妃怎麽也要一人一套。
李沆知道了肯定也會要,還有慈恩、祖應元、張墨軒,這麽算下來怎麽也要十幾套。這還是少的。
工匠跪在地上發誓絕對不會把這手藝傳出去,馬上做的十幾套他一文錢不要,隻要陳淩同意他以後可以做出來賣。
反正自己也沒有賣沙發的打算,就當幫助好人了。隻希望他能越做越好,把沙發賣的全世界都是才好。
幾百年後那個做出第一套沙發的西方人一定會痛哭流涕,屬於他的發明沒了。要是敢說沙發還是從西方傳過來的肯定會被人噴死。人家宋朝時候就有了。不信?睜開你的狗眼看看,皇帝的畫像都是坐在沙發上麵畫的。
果然是老臣,知道不該問的不問。
西司有一家叫引龍醉的酒坊開張了,那塊比陳淩要高很多的牌匾上麵“引龍醉”三個字格外的醒目。
這是南堂的第一家酒坊,上下兩層,占地不是很大,但是陳淩完全是根據後世的酒吧模樣設置的。
高高的腳凳,到腰的長桌,舒適的布藝沙發。
為了大廳裏那個能坐超過二十人的大號沙發,陳淩整整和工匠交代了四個時辰,畫出樣圖,告訴工匠彈簧的用處,厚厚的墊子再填充進上好的布料,上麵鋪一層做工考究的料子,往上麵一坐整個人都陷進去,說不出的舒服,骨頭都會酥。
屋頂是五顏六色的牛油燈,可惜沒有彩色的玻璃,不然那些昏暗柔和的光線能讓人一天都不想出門。
玻璃是什麽工藝來著?陳淩隻知道好像是燒製瓷器的時候因為溫度的原因而是陶土硫化從而變成玻璃。顏色好弄,初中的化學知識就說過,三氧化二鐵是紅色的,硫酸銅是綠色的。在陶土裏加入鐵末或者銅粉高溫加入就能變色。
每次看到大食人拿著一些劣質的玻璃彈珠在大宋賣出天價陳淩就恨的牙癢癢,擦呀,一些從石頭裏燒出來的玻璃居然比人眼大的珍珠還貴。
如果自己穿越來的時候能帶上一麻袋彈珠,那在大宋就逍遙了,活的不要太瀟灑!
一個圓不圓扁不扁的彈珠居然敢叫價一千兩!
我這裏有一萬個,一口價五百兩一個啦!
可惜這隻能想想。
告訴李沆說這種彈珠一文不值的時候李沆向看白癡一樣看著陳淩,這可是上好的寶石,沒見識可以,但是不要說話,不然會被鄙視的。
雖然沒有玻璃,但是好在有顏色豔麗的布匹,做成燈籠倒也別有一番韻味。
引龍醉的瓶子要換,什麽形狀的都有,就是不能有原來的樣子,越是形狀奇怪才越讓人好奇,賣的才越好。
大宋的女子遠沒有盛唐時那麽開放,出門都很少,不然找幾個美女辦成兔女郎或者現在職業裝的話肯定引爆男人的眼球。
有專門的書房,就在布藝沙發的旁邊,筆墨紙硯準備齊全。大宋的學子們都喜歡喝酒之後寫上幾首詩詞好顯得自己風流倜儻。
酒坊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滿足這些人的虛榮心。
好不好另說,先掛在牆上,保證他立刻成為粘性最高的迴頭客。
酒保要統一訓練,不準和那些酒樓一樣喊的整條街都聽見了,必須微聲細語,認真聽客人的要求。換掉身上土的掉渣的衣服,一身燕尾服打扮怎麽看怎麽有發哥的感覺。
開張的時候當然要展示酒坊的拿手好戲,花式雞尾酒。
自己做不來,但是有的是人喜歡嚐試,在摔碎了幾百個瓷瓶之後,那個十五六歲的少年終於把手裏的瓷瓶玩出了花,三個瓶子在手裏左顛右晃酒一點都灑不出來。
有一個很洋氣的詞兒叫醒酒,不知道是不是有錢人故意喝酒的把戲,反正自己從來沒覺得酒醒過沒醒過喝著有什麽不同。
拿出來騙那些有錢人沒問題。
嚐嚐,經過搖晃之後的酒味道更好,一個酒保介紹到。
恩,還真是啊,味道更醇厚了,一個讀書人打扮的家夥灌一口酒立刻讚不絕口。
一口酒喝掉了幾兩銀子。
酒坊的點心免費,隻要買酒,裏麵所有的點心都可以免費吃。也不是值錢的東西,人家大把的銀子都花出去了總要讓人家覺得值。
當然不能全部都是引龍醉,這樣沒人來的起。
隻要是有名的酒全部都要有,要的就是人流量。
打探消息最好的場所有兩個,茶樓是一個,酒坊是另一個。
人多眼雜,各種消息滿天飛,真真假假總有一個是你想要的。
李成辰進去的時候一眼就看中的大廳中央的布藝沙發,說什麽都要搬走。要不是張藍風把他丟出去,他會成為第一個在這裏鬧事的人。
宰相的公子又怎麽樣?還不是照樣給丟出去!
惹得一幫人再也不敢放肆,連宰相的公子都不放在眼裏,這家酒坊背後的主人不得了哇。想打酒坊主意的幾個小幫派立刻老實了,見麵說話客客氣氣,咳嗽都不敢。
這叫立威,以後會省許多麻煩。
“我的演技不錯吧。”李成辰對自己的表現很滿意,還是第一次嚐試當著眾人演戲,李成辰感覺很新鮮。
“你叫的真是太浮誇了,臉上那是興奮還是害怕?”陳淩說道:“嘴笑的把臉都遮住了。”
不能誇,不然得意之下他真會搬走那套布藝沙發。
李成辰的邪念可以忽視,可是看到張景的眼睛死死盯著那套沙發陳淩瞬間就淩亂了,這位惹不起哇,他要是敢說一句不行張景直接會把他踢出去。
張景到底還是滿意的走了,後麵跟著的兩個小太監咬著牙抬沙發,不敢有一點磕碰,不然小命不保。
就不知道先拆開?那麽長的一套沙發,非要兩個人一人一頭傻乎乎的往死裏用力,活該受累。孫進寶居然還好心的去幫忙,傻呀,一套沙發做出來要好幾天,這幾天酒坊還要不要開張了?
沒幾天張景火急火燎的帶過來趙恆的口諭,那套沙發再多做幾套。
看張景豬肝一樣的臉色就知道他搬走的那套肯定被趙恆搶走了。
趙恆這是在打劫!
口諭說的含糊不清,幾套?到底是多少套?
隨便做三四套去交差?估計連宮門口都到不了訓斥的口諭就來了。
太後那裏一套是要的,趙恆那裏一套,他的幾個寵妃怎麽也要一人一套。
李沆知道了肯定也會要,還有慈恩、祖應元、張墨軒,這麽算下來怎麽也要十幾套。這還是少的。
工匠跪在地上發誓絕對不會把這手藝傳出去,馬上做的十幾套他一文錢不要,隻要陳淩同意他以後可以做出來賣。
反正自己也沒有賣沙發的打算,就當幫助好人了。隻希望他能越做越好,把沙發賣的全世界都是才好。
幾百年後那個做出第一套沙發的西方人一定會痛哭流涕,屬於他的發明沒了。要是敢說沙發還是從西方傳過來的肯定會被人噴死。人家宋朝時候就有了。不信?睜開你的狗眼看看,皇帝的畫像都是坐在沙發上麵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