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說的很偉大,也很無私,大道理講的祖應元無法可說,雖然他還不明白生產力到底是什麽意思,但是那句把知識變成力量,結結實實的打動了他。
最後一句話讓他忍不住想抽陳淩,好好的道理說了一大堆,最後卻落到了銀子上,充滿了銅臭。
一個算學院的院正,天天把銀子掛在嘴邊,怎麽都讓人生不起一絲敬意。
那個建好的蹴鞠場就早無人關心了,現在這幫學生對蹴鞠沒有一點興趣,他們感興趣的是,新建一個蹴鞠場到底需要多少的青磚,需要多少的石灰,多少人手最為合適,工具有沒有丟了一把。
原來枯燥無味的算學此刻變得無比的有趣,學業出色的學生被大肆追捧,手下一幫人搶著和他討論問題,就想弄懂為什麽用三十個人建造蹴鞠場最為合適,太少會影響進度,太多人就會擁擠,造成浪費。
那些學的不好的人此刻死的心都有,看到別人用了好幾種方法計算土量,自己的腦子卻是一團漿糊,一個公式都想不起來。
沒有比這個更丟人的了。
晚上的教室燈火通明,一個個紅著眼睛一遍一遍的翻著白天做的筆記,惡補落下的算學課程。
不用戒尺,不用懲罰,人人自覺,讓祖應元自歎幾十年來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奇景。
用功苦讀的人他見的很多,要想考取功名,哪一個不是寒窗苦讀!
可是像這種真正發自內心的苦讀他還是第一次見,不是為了功名,而是純粹的出於喜愛。
馬成覺得快成神仙了,那些看似複雜的問題他隻要使用一張草紙,用筆演算幾下,就能得出最正確的結果。
真的太神奇了,他還是第一次覺得,學習原來可以這麽有意思。
現在他的腦子裏裝滿了公式,一個蹴鞠場的計算已經引不起他的興趣,他現在感興趣的,是算學院的容積率問題。
陳淩說過,住房麵積和綠化麵積是有一個合適的比例的,如果超出了一定的範圍,人住在裏麵就會感到不舒服。不管是綠化麵積太大還是太小,人都會感到不舒服。
現在他住在算學院就感到不舒服,總覺得少了點什麽,圍著算學院轉悠了半天才發現,是綠化麵積太小了,他想要的是那種一眼看過去全都是綠色小山的那種景色。
可是算學院很平坦,出了草地就是樹木,唯一高點的那個小土坡倒是還不錯,上麵有一個涼亭,可惜有點小,連二十人都容不下。
他現在需要計算出到底多大的綠化麵積才能讓自己感覺舒服起來。
算學院太小了,把那些建好的房子全部推倒變成草地估計也不夠。
算了半天也沒有算出來,好像學過的公式裏沒有這樣的計算。
問祖應元卻被一巴掌扇了出來,你這根本就不是算學,而是奢侈病。
把疑問告訴了陳淩,他拍拍馬成的肩膀說,他這種想法屬於心理學,那是一種很高深的學問,找遍整個大宋估計也找不出一個能講心理學的老師來。
心理學是什麽馬成不敢興趣,他有了自己的目標,一定要算出來自己心裏最理想的容積率。
這就是走火入魔了,算學不能鑽牛角尖,否則會被自己逼死。
容積率就不要算了,陳淩覺得以馬成的學習態度,他可以去學物理學,反正初級物力相對來說很簡單,隻要給他打開一個缺口,陳淩相信馬成會很快沉溺其中不可自拔。
就從最簡單的滑輪開始。
定滑輪,一種最基本最簡單的滑輪,並不會省力,卻可以讓笨重的工作簡單化。
不管是軍中還是工部的督造,陳淩見到了各種工具,就是沒見到滑輪。
沒有滑輪的工地是失敗的,古代不管是建造城牆還是墓地,或者是其他的大型建築,基本上就是用人命填出來的。
工部的人一點腦筋都不肯動,用了幾百年的建造法式到現在依然在用,費工費時不說,還時不時的會因為操作失誤而死人。
這種現在大宋層出不窮,不知道多少人因為這個而稀裏糊塗的死掉。
那是在服徭役呀,又不是打仗,把命搭進去真的很不值。
明明書裏有記載滑輪這種東西,可是就是沒人肯去翻翻書,找一下改進的方法。
有必要告訴趙恆,工部的那幫人該訓斥一下了。
王化基是一個老實人,工部尚書當的規規矩矩,既無功也無過,要不是陳淩弄出來石灰,王化基根本就不會想去找糯米的替代品。
這些古人有自己的一套思維,老覺得前人的東西就是好了,已經足夠使用,不用再去動腦筋。除非到了迫不得已的地步才會湊到一起商量新辦法。
就從滑輪開始,告訴馬成,滑輪這種東西如果學的足夠好,從理論上來說,他真的可以有扛鼎之力,這和杠杆原理是想通的。
當然,定滑輪是不行的,這需要動滑輪才行。
“這是一種全新的學科,你可以叫它格物學。滑輪隻是最初級的入門課程。可是如果你學的足夠好,你就會成為算學院的焦點,甚至工部尚書和你說話都要客客氣氣。”
物理學這種東西陳淩學的不是很好,高中的物力已經足夠讓他撓頭。不過初中的物力還是沒有問題的,學起來得心應手。
他沒想過讓馬成變成愛因斯坦那樣的人物,也沒有那種可能。
但是探索精神不可少,自己把馬成帶進物理的世界,能學到多少是他的事情,反正學點知識沒壞處。
陳淩相信古人的智慧,也相信他們對未知事物的濃厚興趣,隻要有一扇門打開,陳淩就不用再擔心,總會有人通過這扇門找到一個全新的世界。
世界總是不斷的發展,不可能一成不變,當點滴知識終於匯聚成海的時候就會由量變發生質變,然後新事物出現。
陳淩相信自己撒下的種子早晚會發芽,長成一顆參天大樹。
祖應元義正言辭的警告陳淩,這裏是算學院,學什麽格物學,他舉雙手反對,除非他答應告訴自己,格物學到底是什麽。為什麽他從來沒有聽過。
這個可愛的老頭對陳淩肚子裏任何新奇的學問都有十足的興趣,他甚至想問,那個心理學是什麽,雖然聽起來更像是裝神弄鬼的神婆,但是這並不妨礙他的一探究竟。
可惜陳淩也說不上來心理學到底是什麽,他是學曆史的,和心理學沒有一點交集,連最基本的概念都不清楚。
祖應元的威信很高,在算學院幾乎都要超過自己了。如果不告訴他格物學到底都是些什麽學問,估計算學院的幾個老人家還有那幫學生會把算學院給燒掉。
說是說不了多少的,隻能夜裏接著寫出來。
對於陳淩恭敬的態度祖應元很滿意,年輕人就該多做做學問,這才是正經事,好好的和李沆瞎摻合什麽,就知道賺錢。
你要那麽多的銀子做什麽?天下的銀子都讓你賺了老百姓還怎麽活!
為了給百姓一條活路,你還是老老實實待在算學院做學問吧。
祖應元的邏輯是霸道的,但是陳淩不能反駁,否則他能提著自己的耳朵嘮嘮叨叨一天,連午覺都別想睡。
李三雷打不動的在門口站崗,這是祖應元吩咐下的規矩,如果李三敢偷懶,祖應元手裏的戒尺會狠狠的抽李三的屁股。
還不能還手,隻能老實的挨打。
就不能和讀書人待在一起,不然吃虧的肯定是自己,李三早就參悟出了其中的道理,還是離祖應元遠一點的好,不然走出算學院臉上的烏青都不好解釋,肯定會被昔日的同僚嘲笑。
堂堂的李三居然也會挨揍,真是天下奇聞。
算學院的書房已經成了陳淩的標準配置,這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每次他隻要進來,肯定就要搜腸刮肚的把後世的學問給搬過來。這個過程是痛苦的。
雖然他的記憶力很好,但是也架不住信息量大呀,很多東西他都隻記得零星一點,根本不成體係,隻好想起來一點寫一點。
他真的很鬱悶,為什麽其他的穿越者都帶著各種神奇的係統,動不動就把後世的圖書館給塞進腦子裏了。為什麽自己什麽都沒有,連記憶力都沒有強大的征兆。
滑輪寫下來,杠杆寫下來,摩擦力寫下來,空氣阻力寫下來,還有什麽來著?牛頓三定律,這個是大招,先寫下來再說,至於祖應元會不會認為自己已經瘋了,陳淩現在沒有時間去想。
地球是圓的這種驚世駭俗的理論陳淩不敢拿出來,不然會被天下的讀書人給把筋抽骨。
天圓地方的學說深入人心,不管是道士和尚還是高官商賈,都確信自己腳下踩著的土地是平整的,你要說他的腳下也有人,隻會讓他晚上睡不著覺,覺得床下有鬼。
理論不用急著全部拿出來,反正他有的是時間,一個摩擦力就足夠祖應元琢磨好幾年的,兩塊重疊在一起的木塊有相反的摩擦力,那麽三塊呢,四塊呢,摩擦力的方向能讓你痛苦的去死。
真的很不好分析。
陳淩自己吃過這樣的苦頭,他打算讓祖應元也嚐試一下。
最後一句話讓他忍不住想抽陳淩,好好的道理說了一大堆,最後卻落到了銀子上,充滿了銅臭。
一個算學院的院正,天天把銀子掛在嘴邊,怎麽都讓人生不起一絲敬意。
那個建好的蹴鞠場就早無人關心了,現在這幫學生對蹴鞠沒有一點興趣,他們感興趣的是,新建一個蹴鞠場到底需要多少的青磚,需要多少的石灰,多少人手最為合適,工具有沒有丟了一把。
原來枯燥無味的算學此刻變得無比的有趣,學業出色的學生被大肆追捧,手下一幫人搶著和他討論問題,就想弄懂為什麽用三十個人建造蹴鞠場最為合適,太少會影響進度,太多人就會擁擠,造成浪費。
那些學的不好的人此刻死的心都有,看到別人用了好幾種方法計算土量,自己的腦子卻是一團漿糊,一個公式都想不起來。
沒有比這個更丟人的了。
晚上的教室燈火通明,一個個紅著眼睛一遍一遍的翻著白天做的筆記,惡補落下的算學課程。
不用戒尺,不用懲罰,人人自覺,讓祖應元自歎幾十年來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奇景。
用功苦讀的人他見的很多,要想考取功名,哪一個不是寒窗苦讀!
可是像這種真正發自內心的苦讀他還是第一次見,不是為了功名,而是純粹的出於喜愛。
馬成覺得快成神仙了,那些看似複雜的問題他隻要使用一張草紙,用筆演算幾下,就能得出最正確的結果。
真的太神奇了,他還是第一次覺得,學習原來可以這麽有意思。
現在他的腦子裏裝滿了公式,一個蹴鞠場的計算已經引不起他的興趣,他現在感興趣的,是算學院的容積率問題。
陳淩說過,住房麵積和綠化麵積是有一個合適的比例的,如果超出了一定的範圍,人住在裏麵就會感到不舒服。不管是綠化麵積太大還是太小,人都會感到不舒服。
現在他住在算學院就感到不舒服,總覺得少了點什麽,圍著算學院轉悠了半天才發現,是綠化麵積太小了,他想要的是那種一眼看過去全都是綠色小山的那種景色。
可是算學院很平坦,出了草地就是樹木,唯一高點的那個小土坡倒是還不錯,上麵有一個涼亭,可惜有點小,連二十人都容不下。
他現在需要計算出到底多大的綠化麵積才能讓自己感覺舒服起來。
算學院太小了,把那些建好的房子全部推倒變成草地估計也不夠。
算了半天也沒有算出來,好像學過的公式裏沒有這樣的計算。
問祖應元卻被一巴掌扇了出來,你這根本就不是算學,而是奢侈病。
把疑問告訴了陳淩,他拍拍馬成的肩膀說,他這種想法屬於心理學,那是一種很高深的學問,找遍整個大宋估計也找不出一個能講心理學的老師來。
心理學是什麽馬成不敢興趣,他有了自己的目標,一定要算出來自己心裏最理想的容積率。
這就是走火入魔了,算學不能鑽牛角尖,否則會被自己逼死。
容積率就不要算了,陳淩覺得以馬成的學習態度,他可以去學物理學,反正初級物力相對來說很簡單,隻要給他打開一個缺口,陳淩相信馬成會很快沉溺其中不可自拔。
就從最簡單的滑輪開始。
定滑輪,一種最基本最簡單的滑輪,並不會省力,卻可以讓笨重的工作簡單化。
不管是軍中還是工部的督造,陳淩見到了各種工具,就是沒見到滑輪。
沒有滑輪的工地是失敗的,古代不管是建造城牆還是墓地,或者是其他的大型建築,基本上就是用人命填出來的。
工部的人一點腦筋都不肯動,用了幾百年的建造法式到現在依然在用,費工費時不說,還時不時的會因為操作失誤而死人。
這種現在大宋層出不窮,不知道多少人因為這個而稀裏糊塗的死掉。
那是在服徭役呀,又不是打仗,把命搭進去真的很不值。
明明書裏有記載滑輪這種東西,可是就是沒人肯去翻翻書,找一下改進的方法。
有必要告訴趙恆,工部的那幫人該訓斥一下了。
王化基是一個老實人,工部尚書當的規規矩矩,既無功也無過,要不是陳淩弄出來石灰,王化基根本就不會想去找糯米的替代品。
這些古人有自己的一套思維,老覺得前人的東西就是好了,已經足夠使用,不用再去動腦筋。除非到了迫不得已的地步才會湊到一起商量新辦法。
就從滑輪開始,告訴馬成,滑輪這種東西如果學的足夠好,從理論上來說,他真的可以有扛鼎之力,這和杠杆原理是想通的。
當然,定滑輪是不行的,這需要動滑輪才行。
“這是一種全新的學科,你可以叫它格物學。滑輪隻是最初級的入門課程。可是如果你學的足夠好,你就會成為算學院的焦點,甚至工部尚書和你說話都要客客氣氣。”
物理學這種東西陳淩學的不是很好,高中的物力已經足夠讓他撓頭。不過初中的物力還是沒有問題的,學起來得心應手。
他沒想過讓馬成變成愛因斯坦那樣的人物,也沒有那種可能。
但是探索精神不可少,自己把馬成帶進物理的世界,能學到多少是他的事情,反正學點知識沒壞處。
陳淩相信古人的智慧,也相信他們對未知事物的濃厚興趣,隻要有一扇門打開,陳淩就不用再擔心,總會有人通過這扇門找到一個全新的世界。
世界總是不斷的發展,不可能一成不變,當點滴知識終於匯聚成海的時候就會由量變發生質變,然後新事物出現。
陳淩相信自己撒下的種子早晚會發芽,長成一顆參天大樹。
祖應元義正言辭的警告陳淩,這裏是算學院,學什麽格物學,他舉雙手反對,除非他答應告訴自己,格物學到底是什麽。為什麽他從來沒有聽過。
這個可愛的老頭對陳淩肚子裏任何新奇的學問都有十足的興趣,他甚至想問,那個心理學是什麽,雖然聽起來更像是裝神弄鬼的神婆,但是這並不妨礙他的一探究竟。
可惜陳淩也說不上來心理學到底是什麽,他是學曆史的,和心理學沒有一點交集,連最基本的概念都不清楚。
祖應元的威信很高,在算學院幾乎都要超過自己了。如果不告訴他格物學到底都是些什麽學問,估計算學院的幾個老人家還有那幫學生會把算學院給燒掉。
說是說不了多少的,隻能夜裏接著寫出來。
對於陳淩恭敬的態度祖應元很滿意,年輕人就該多做做學問,這才是正經事,好好的和李沆瞎摻合什麽,就知道賺錢。
你要那麽多的銀子做什麽?天下的銀子都讓你賺了老百姓還怎麽活!
為了給百姓一條活路,你還是老老實實待在算學院做學問吧。
祖應元的邏輯是霸道的,但是陳淩不能反駁,否則他能提著自己的耳朵嘮嘮叨叨一天,連午覺都別想睡。
李三雷打不動的在門口站崗,這是祖應元吩咐下的規矩,如果李三敢偷懶,祖應元手裏的戒尺會狠狠的抽李三的屁股。
還不能還手,隻能老實的挨打。
就不能和讀書人待在一起,不然吃虧的肯定是自己,李三早就參悟出了其中的道理,還是離祖應元遠一點的好,不然走出算學院臉上的烏青都不好解釋,肯定會被昔日的同僚嘲笑。
堂堂的李三居然也會挨揍,真是天下奇聞。
算學院的書房已經成了陳淩的標準配置,這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每次他隻要進來,肯定就要搜腸刮肚的把後世的學問給搬過來。這個過程是痛苦的。
雖然他的記憶力很好,但是也架不住信息量大呀,很多東西他都隻記得零星一點,根本不成體係,隻好想起來一點寫一點。
他真的很鬱悶,為什麽其他的穿越者都帶著各種神奇的係統,動不動就把後世的圖書館給塞進腦子裏了。為什麽自己什麽都沒有,連記憶力都沒有強大的征兆。
滑輪寫下來,杠杆寫下來,摩擦力寫下來,空氣阻力寫下來,還有什麽來著?牛頓三定律,這個是大招,先寫下來再說,至於祖應元會不會認為自己已經瘋了,陳淩現在沒有時間去想。
地球是圓的這種驚世駭俗的理論陳淩不敢拿出來,不然會被天下的讀書人給把筋抽骨。
天圓地方的學說深入人心,不管是道士和尚還是高官商賈,都確信自己腳下踩著的土地是平整的,你要說他的腳下也有人,隻會讓他晚上睡不著覺,覺得床下有鬼。
理論不用急著全部拿出來,反正他有的是時間,一個摩擦力就足夠祖應元琢磨好幾年的,兩塊重疊在一起的木塊有相反的摩擦力,那麽三塊呢,四塊呢,摩擦力的方向能讓你痛苦的去死。
真的很不好分析。
陳淩自己吃過這樣的苦頭,他打算讓祖應元也嚐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