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淩巴拉巴拉的列舉了一大堆的道理,很一條都有理有據,聽他說下來,如果沒有這個緊急集合的訓練,天下真的會大亂。
一幫先生已經被陳淩說的雲裏霧裏,頭都疼了。
趕緊舉手同意,不然腦袋真的會炸,信息量太大,他們一時反應不過來。雖然早有準備,還是被陳淩說的駭人聽聞。
也不知道他從哪裏學來的道理,明明有些牽強附會,但是越往後聽越覺得有道理,反正他是算學院的院正,做的任何事都不會對算學院有壞處。自己隻要舉舉手就行了。
他們把陳淩的這種做法更多是看成對自己的尊重。
至於陳淩嘴裏的民主,嗬嗬,恐怕是他想到的一個借口罷了。
這樣的念頭一出來,幾為先生對陳淩的印象馬上大為改觀,覺得孺子可教也,到底是長了一歲,知道尊重老人家了。
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做了陳淩的擋箭牌。
如果這件事是陳淩一個人做的決定,那麽算學院的學生一定會鬧翻天,一個個不怕死的找上門來和他比試學問。
雖然要贏他基本不可能,但是架不住這幫學生的車輪戰術哇,誰能一天一夜不睡覺!
當初自己一時興起定下的規矩,現在終於爆發了可怕的後遺症。
算學院的任何學生都可以挑戰先生的學問,包括陳淩。
贏了的話會得到算學院通報表揚,在算學院大門的入口處張貼整件事情的詳細經過。並且得到五十兩銀子的獎賞和一座金燦燦的小獎杯。
酒窖裏麵的引龍醉允許他隨意挑選,隻要他搬得動,五十斤的壇子也可以光明正大的搬出去。
當時陳淩就是隨口一說,祖應元卻眼睛一亮,覺得此事大有可為,算學院風氣開放,挑戰先生可是一件趣事。
經過他的大事宣揚,這件事已經成為了算學院的特色,連趙恆都覺得大為有趣。
第一個嚐試的就是馬成,這家夥自從來到算學院就完全變了一個人,再也不是那個連字都寫不好的笨蛋了。
天人我才必有用,李白的話在馬成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證明。
教育界有一句著名的話,沒有學不會的學生,隻有教不會的老師。陳淩對此深信不疑,以前對讀書完全無感的馬成來到算學院後成為少數幾個學霸之一,課業名列前茅,幾次測驗裏麵他有兩次拿到了第一名。
作為一個糧店的老板,馬成的爹現在腰杆挺的比誰都直,臉上的得意之色連瞎子都能看的出來。
算學院在汴京可是有名的,連皇帝都時不時的去巡遊,整個汴京有幾家書院有這樣的榮耀!自家兒子在算學院的學問可是數一數二的哇,連祖應元這樣的當世大儒都大加讚賞,聽說連皇帝都誇過他呢。
這可了不得。
這些天他家的糧食買的格外的快,聽說連城北的人都專程繞過大半個汴京過來買一些迴家吃。
都說他家的米好,不然怎麽能長出馬成這麽聰明的孩子。
聽的馬成爹老淚縱橫,祖墳到底還是冒青煙了,馬成的腦子終於開竅了哇,不指望他能考一個狀元迴來,隻要考到個舉人,已經是老天爺對他馬家天大的恩賜了。
馬成挑戰陳淩的課業是實踐課,他不傻,算學一道連祖應元都不是陳淩的對手,自己找陳淩比試算學純粹就是找死。格物學也不可能,陳淩說過,他現在連格物學的門都還沒有摸到。傳統的儒學馬成倒是有幾分自信,但是陳淩不會接受這方麵的挑戰的,即使他贏了在算學院裏麵也算不得什麽大事。
整個算學院都知道,陳淩對儒學的認識還停留在認字階段,他連一篇像樣的文章都背不下來,贏他勝之不武。
馬成才不會鑽空子,贏就要贏的光彩,被人詬病的勝利比失敗還是可恥。
在算學院,馬成是有驕傲資本的,這是一個不看身份的地方,縱然是趙輝這樣的人,在算學院到了馬成麵前也擺不起架子。不然隻會被人嘲笑。
有本事在學問上一較高下,用身份壓人算什麽本事!
幾十個紈絝很快就適應了這個怪異的氛圍,官二代的架子被丟到了九霄雲外。你要是說你爹是誰誰,隻會被當成傻瓜嘲笑。
算學院是一個世外桃源,隻有兩個階層,先生和學生。
很多情況下這兩個階層也是可以轉換了,如果你在算學院發現了一種新算法,一種新的測量方式,或者一種全新的機械等等,隻要算學院的幾個先生不知道,你就可以在蹴鞠場來一場聲勢浩大的學術報告會,幾位先生會親自給你頒獎,還會把你的新學問寫到算學院的備忘錄中,待到整理之後,會在算學院印發,人手一冊。
這可是大事,沒有人會敷衍,學問自古至今都是一點一點的積累而來,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知識必須慢慢的積累才行。
馬成挑戰陳淩的實踐課很別致,也很簡單,看誰能不用尺子測量出算學院教學樓的高度。挑戰之前馬成就做過功課,一塊青磚的厚度大約為十五厘米,隻要數清楚一層樓用了多少層青磚,稍微一計算就能算出三層樓的高度。
隻是一個簡單的實踐課,隻要稍微動動腦子問題就不大。當然這是對於馬成,對於其他人而來,這已經算是一道難題了。因為他們沒有測量過青磚的厚度。
馬成可是說了,不準用尺子測量。
目測是有誤差的,一塊青磚看不出來,三層樓的高度就會差很多,那樣算出來的答案根本就不能用。
陳淩覺得馬成一定是瘋了,這樣的問題他是怎麽想出來的!
要計算一棟房子的高度有無數種方法,可是陳淩一種都不打算嚐試,因為,這房子就是他設計的,圖紙到現在還保存在算學院的書房,也就是柴亦煙現在住的那棟。匠人蓋房子完全是根據圖紙而建,這棟三層樓房的高度為十四米又一尺。他連想都不用想。
兩張桌子上各自擺放著筆墨,為了便於計算,桌子上還放著鉛筆,主要是為了照顧陳淩這個不會用毛筆的人。
一幫先生已經被陳淩說的雲裏霧裏,頭都疼了。
趕緊舉手同意,不然腦袋真的會炸,信息量太大,他們一時反應不過來。雖然早有準備,還是被陳淩說的駭人聽聞。
也不知道他從哪裏學來的道理,明明有些牽強附會,但是越往後聽越覺得有道理,反正他是算學院的院正,做的任何事都不會對算學院有壞處。自己隻要舉舉手就行了。
他們把陳淩的這種做法更多是看成對自己的尊重。
至於陳淩嘴裏的民主,嗬嗬,恐怕是他想到的一個借口罷了。
這樣的念頭一出來,幾為先生對陳淩的印象馬上大為改觀,覺得孺子可教也,到底是長了一歲,知道尊重老人家了。
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做了陳淩的擋箭牌。
如果這件事是陳淩一個人做的決定,那麽算學院的學生一定會鬧翻天,一個個不怕死的找上門來和他比試學問。
雖然要贏他基本不可能,但是架不住這幫學生的車輪戰術哇,誰能一天一夜不睡覺!
當初自己一時興起定下的規矩,現在終於爆發了可怕的後遺症。
算學院的任何學生都可以挑戰先生的學問,包括陳淩。
贏了的話會得到算學院通報表揚,在算學院大門的入口處張貼整件事情的詳細經過。並且得到五十兩銀子的獎賞和一座金燦燦的小獎杯。
酒窖裏麵的引龍醉允許他隨意挑選,隻要他搬得動,五十斤的壇子也可以光明正大的搬出去。
當時陳淩就是隨口一說,祖應元卻眼睛一亮,覺得此事大有可為,算學院風氣開放,挑戰先生可是一件趣事。
經過他的大事宣揚,這件事已經成為了算學院的特色,連趙恆都覺得大為有趣。
第一個嚐試的就是馬成,這家夥自從來到算學院就完全變了一個人,再也不是那個連字都寫不好的笨蛋了。
天人我才必有用,李白的話在馬成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證明。
教育界有一句著名的話,沒有學不會的學生,隻有教不會的老師。陳淩對此深信不疑,以前對讀書完全無感的馬成來到算學院後成為少數幾個學霸之一,課業名列前茅,幾次測驗裏麵他有兩次拿到了第一名。
作為一個糧店的老板,馬成的爹現在腰杆挺的比誰都直,臉上的得意之色連瞎子都能看的出來。
算學院在汴京可是有名的,連皇帝都時不時的去巡遊,整個汴京有幾家書院有這樣的榮耀!自家兒子在算學院的學問可是數一數二的哇,連祖應元這樣的當世大儒都大加讚賞,聽說連皇帝都誇過他呢。
這可了不得。
這些天他家的糧食買的格外的快,聽說連城北的人都專程繞過大半個汴京過來買一些迴家吃。
都說他家的米好,不然怎麽能長出馬成這麽聰明的孩子。
聽的馬成爹老淚縱橫,祖墳到底還是冒青煙了,馬成的腦子終於開竅了哇,不指望他能考一個狀元迴來,隻要考到個舉人,已經是老天爺對他馬家天大的恩賜了。
馬成挑戰陳淩的課業是實踐課,他不傻,算學一道連祖應元都不是陳淩的對手,自己找陳淩比試算學純粹就是找死。格物學也不可能,陳淩說過,他現在連格物學的門都還沒有摸到。傳統的儒學馬成倒是有幾分自信,但是陳淩不會接受這方麵的挑戰的,即使他贏了在算學院裏麵也算不得什麽大事。
整個算學院都知道,陳淩對儒學的認識還停留在認字階段,他連一篇像樣的文章都背不下來,贏他勝之不武。
馬成才不會鑽空子,贏就要贏的光彩,被人詬病的勝利比失敗還是可恥。
在算學院,馬成是有驕傲資本的,這是一個不看身份的地方,縱然是趙輝這樣的人,在算學院到了馬成麵前也擺不起架子。不然隻會被人嘲笑。
有本事在學問上一較高下,用身份壓人算什麽本事!
幾十個紈絝很快就適應了這個怪異的氛圍,官二代的架子被丟到了九霄雲外。你要是說你爹是誰誰,隻會被當成傻瓜嘲笑。
算學院是一個世外桃源,隻有兩個階層,先生和學生。
很多情況下這兩個階層也是可以轉換了,如果你在算學院發現了一種新算法,一種新的測量方式,或者一種全新的機械等等,隻要算學院的幾個先生不知道,你就可以在蹴鞠場來一場聲勢浩大的學術報告會,幾位先生會親自給你頒獎,還會把你的新學問寫到算學院的備忘錄中,待到整理之後,會在算學院印發,人手一冊。
這可是大事,沒有人會敷衍,學問自古至今都是一點一點的積累而來,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知識必須慢慢的積累才行。
馬成挑戰陳淩的實踐課很別致,也很簡單,看誰能不用尺子測量出算學院教學樓的高度。挑戰之前馬成就做過功課,一塊青磚的厚度大約為十五厘米,隻要數清楚一層樓用了多少層青磚,稍微一計算就能算出三層樓的高度。
隻是一個簡單的實踐課,隻要稍微動動腦子問題就不大。當然這是對於馬成,對於其他人而來,這已經算是一道難題了。因為他們沒有測量過青磚的厚度。
馬成可是說了,不準用尺子測量。
目測是有誤差的,一塊青磚看不出來,三層樓的高度就會差很多,那樣算出來的答案根本就不能用。
陳淩覺得馬成一定是瘋了,這樣的問題他是怎麽想出來的!
要計算一棟房子的高度有無數種方法,可是陳淩一種都不打算嚐試,因為,這房子就是他設計的,圖紙到現在還保存在算學院的書房,也就是柴亦煙現在住的那棟。匠人蓋房子完全是根據圖紙而建,這棟三層樓房的高度為十四米又一尺。他連想都不用想。
兩張桌子上各自擺放著筆墨,為了便於計算,桌子上還放著鉛筆,主要是為了照顧陳淩這個不會用毛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