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舫倒下多少人柳池可管不了這麽多,他目前最為關心的還是眼前的評舫。之前葉彤有提到過評舫,必須要讓柳池拿到評論兩舫的甲等評定,才有可能帶她等第十舫。也就是說,葉彤自身並無獨自過關的把握!
“小白,你可知這評論兩舫中可有什麽玄妙?”柳池好奇問道。
白無瑕臉色有些陰鬱,似乎對評論兩舫頗為忌憚,“評舫曆年來的題目都有所不同,有評人、評事、評江湖豪客,也有評廟堂、評沙場、甚至評君王!今年元宵評的便是前朝大儒許陽明。而至於論舫,多是議論今我大齊發生在眼前之事,論舫不光是論,還需要把具體解決的方法說出來才算過關。評論兩舫,說白了就是一場類似禦京城皇帝跟前的殿試。”
柳池微微點頭,以白無瑕的說法論舫他倒不怎麽擔心。就事論事的本事,他可不是一般的高深,況且他本就是個局外人,以客觀角度最合適解決這類問題。可評舫就不一樣了,若是評舫評的是曆朝曆代的某個大儒名家,他可知道得不多,屆時露出什麽馬腳便不好交代了。
白無瑕又道:“其實你也勿需擔心,這評論二舫本就一體,隻是一是評古,一是論今。以你以往與我說那些道理,評論兩舫於你而言不過是小菜一碟,但葉姑娘可能就差一些?”
柳池不由看向葉彤,白無瑕所言不無道理。大齊如那個世界的曆史一般,皆是重男輕女,女子沒什麽地位可言,這也讓許多閨中女子不懂得天下大勢,於評論兩舫的見地自然要淺薄許多。而且此舫兩舫評定的試官皆為男子,女兒家的心思想法不怎麽能與之合拍。說白了這是大齊時勢使得女子眼界狹窄,並非是說女子不如男還是怎滴。
他看了葉彤一眼便很快收迴目光,心裏對這個少女越加好奇。若論審時度勢,怕是自己與白無瑕都比不上眼前之人。從第四舫猜謎,到對舫對句、詩舫吟詩、術舫選評,少女選擇的題目都是極為保守,隻求過關不求出彩。到底是什麽事養成了她如此老成的性格?
相比白無瑕的張揚,這個內斂的少女越加讓他好奇!
評舫無須等候,驗過請柬便可進去,評舫的規矩與之前幾舫有很大不同。評舫要評的之事,不管先來後到皆可參評,因為所評之事早已固定。且評舫不忌討論,因為解評之地是在評舫前方屋子裏,隻要有了主意便可前去解評。
初入評舫,其中熙熙攘攘已有一兩百人,且連個試官都看不到,隻有為數不多的幾個官差守著出題的高台。人雖多卻不亂,偶有三四個書生聚集在一起商討著解評的方法。柳池三人一進舫便已看到評舫所出之題。
“天地君親師,取一字解評!”高台上的出題一目了然,柳池一看那出題心裏頓時舒了口氣。這類廣義的題目,隻要不落到某一前朝的詳細事物身上,對他來說便不是什麽問題。論見識,在那個任何事情都會被無限放大的年代生活過,他自然一眼便能看出其中的玄妙。
這出題太過寬泛,隻要沾邊之事都能夠扯上一大堆。天地君親師,這五個字看似簡單其實不怎麽好選。談天說地他雖不懼,可若是將那個年代的東西帶入,難免不會引起軒然大波。牽涉到學術上的問題,那個年代的有些東西在此說出來未免太過驚世駭俗。天地不是不能說,隻是不能說得太過驚世駭俗。
而至於君,他可不想去嚼什麽舌根子。那個年代說的是人人平等,與大齊現狀差別太大。所以這個字柳池萬萬不會去碰。
除卻天地君,還餘親師二字。作為一個局外人,柳池對齊人的許多關係都還算不得清楚,況且生來便作為一個孤兒的他,自幼對親這個詞眼的概念並不深刻。而至於師,他卻頗有心得。
心頭有了主意,柳池不禁側目看向葉彤。白無瑕他並不擔心,此舫雖說要拿甲等評定有些難,但拿個乙等白無瑕卻是綽綽有餘。
“可否有了主意?”柳池向葉彤問道。
葉彤有些詫異的看著他,雖是麵無表情心裏卻有不小的波動!才剛進來看到出題便有了思路,也隻有眼前這個怪胎了!她搖了搖頭,似乎不準備去解評。
柳池抬頭看了看四周,隨即拉著葉彤走向門口的角落,才道:“評論兩舫你是不準備參加了?”
葉彤點了點頭!
“那如何才能讓你登第十舫?”
看著柳池火急火燎的樣子,葉彤遲疑道:“全甲過關可帶婢女,而且評論兩舫相通,兩舫間不會有人出局。你隻要過了第九舫,且總評為全甲,便可帶我登第十舫。”
柳池有些疑惑,怎滴白無瑕沒跟他說起這茬。他有些不放心,還是覺得葉彤自己破關要穩妥些,當即道:“全甲倒是不難,可未免太過惹眼,要不評論兩舫我來給你出主意,你自己破關可好!”
葉彤白了他一眼道:“你都知道惹眼,我怎會不知?曆年詩會,從未有女子能過文舫九關。”
柳池聞言一臉無奈,不再問她,轉身向前方解評的小屋走去!他不再存什麽藏拙的心思,都到這個地步了再藏拙也沒用,光憑前幾舫那一對一詩一術,再藏拙也掩蓋不住,還不如放開來。
解評的小屋,房門虛掩代表無人解評,他來到門口想也不想便推門進去。身後的一眾書生見他進去,也都目瞪口呆。
一進這房間,柳池便察覺氣氛有些不太對,此間一麵臨江,幾位試官坐在臨江的一麵談笑風生,見他進來才止住閑話。
柳池頓時感覺進了刑場,就算那個世界的國考麵試,也未曾見過如此大的陣仗。評舫評定有甲乙丙丁四等,此間聽評的試官有十來個,每個試官皆有舉牌提問的權利,所有人評甲方可算甲等,有一人評乙便作乙等。同理,一人評丙便作丙等,評過之後不管是否達到標準皆可直接入論舫!
一眾試官見他進來,才收斂下來。有一稍稍年輕的試官開口道:“公子,不知解評何字?”
“師!”
“那何為師?”有試官問道。
柳池正色道:“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古之學者必有師,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他一開口便口若懸河,說的正是韓愈那首《師說》,且是從一而終幾乎毫無變動!
窗邊一群試官見他開口便已成章,個個豎著耳朵認真聽著,生怕錯過什麽橋段。
對於《師說》這篇文章,柳池算是倒背如流了,類似這類課本中必背的文章,他記得太過於清楚。以至於通篇《師說》背下來,柳池甚至沒有一丁點停頓。
不一會,他朗誦完畢,對麵的十來個試官都還身處雲裏霧裏,還在細細品味。柳池突然感覺有些尷尬,房間裏霎時間安靜得有些詭異,他進退維穀,隻得愣在原地等待試官迴神。
片刻後,終於有試官反應過來,謙虛道:“這位公子,你這評說得太快,可否再說一遍!”其他幾位試官皆都點頭示意。
柳池隻得從頭再來一遍,且他這次的語速放慢了許多,似在朗誦一般,眾人聽起來韻味非凡。
眾試官聽著他再次朗誦,不時點頭,不時撫須,中間從未有人打斷他的朗誦。等他誦完,眾試官才交頭接耳議論起來。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達者為師!這評解得甚是恰當。”
“確實如此,我等在此評定,於師字上的見解恐不及這位公子!”
“非也,這評他解得如此流利,怕是之前早有準備!”
“可就算如此,能解得這般透徹也隻有他了。尋常書生解師之一字,說的多是尊師重道,萬事師表,卻從未有人能從此子解評的角度來破題,入甲等無可厚非!”
卻見先前問話的試官朝柳池道:“公子這評解得甚為流暢,定是胸中已有腹稿,不知可否寫下來讓我等一觀?”
試官就此一問,柳池卻沒有拒絕的可能!當下隻能上前接過紙筆,將《師說》一一寫下。
他每寫一句,周邊試官皆點頭撫須,不時交口稱讚。寫得大半,眾人皆言當評甲等。通篇寫完,眾試官嘖嘖稱奇。
“賈兄,此等文章功底和見解,比之前眾人都要高出一截。且評師的仕子本就少見,看來此子下了不少功夫!”
“當是如此,咦,柳澤生!”那賈姓試官確實發現了這名字的不尋常,“原來是詩會首唱名的柳池柳擇生,此人在楚州名聲極盛,有此才學也不覺得稀奇了!”
“哦?賈兄認識?”
“倒是未曾見過,隻是楚州代大人李大人都對之推崇備至,就連此番詩會首唱名也都是璞王殿下親自提點,許是我等孤陋寡聞,未曾見識過此子風采。當真別具一格!”
“著實如此!”那接話的試官微微點頭,繼而看向眾人,問道:“此評當入甲等,諸位可還有其他見地?”
眾人麵麵相覷搖頭不語,這師說寫得極為客觀工整,引經據典,且措辭流利,破題角度新奇,眾人皆沒有反對的聲音。
“小白,你可知這評論兩舫中可有什麽玄妙?”柳池好奇問道。
白無瑕臉色有些陰鬱,似乎對評論兩舫頗為忌憚,“評舫曆年來的題目都有所不同,有評人、評事、評江湖豪客,也有評廟堂、評沙場、甚至評君王!今年元宵評的便是前朝大儒許陽明。而至於論舫,多是議論今我大齊發生在眼前之事,論舫不光是論,還需要把具體解決的方法說出來才算過關。評論兩舫,說白了就是一場類似禦京城皇帝跟前的殿試。”
柳池微微點頭,以白無瑕的說法論舫他倒不怎麽擔心。就事論事的本事,他可不是一般的高深,況且他本就是個局外人,以客觀角度最合適解決這類問題。可評舫就不一樣了,若是評舫評的是曆朝曆代的某個大儒名家,他可知道得不多,屆時露出什麽馬腳便不好交代了。
白無瑕又道:“其實你也勿需擔心,這評論二舫本就一體,隻是一是評古,一是論今。以你以往與我說那些道理,評論兩舫於你而言不過是小菜一碟,但葉姑娘可能就差一些?”
柳池不由看向葉彤,白無瑕所言不無道理。大齊如那個世界的曆史一般,皆是重男輕女,女子沒什麽地位可言,這也讓許多閨中女子不懂得天下大勢,於評論兩舫的見地自然要淺薄許多。而且此舫兩舫評定的試官皆為男子,女兒家的心思想法不怎麽能與之合拍。說白了這是大齊時勢使得女子眼界狹窄,並非是說女子不如男還是怎滴。
他看了葉彤一眼便很快收迴目光,心裏對這個少女越加好奇。若論審時度勢,怕是自己與白無瑕都比不上眼前之人。從第四舫猜謎,到對舫對句、詩舫吟詩、術舫選評,少女選擇的題目都是極為保守,隻求過關不求出彩。到底是什麽事養成了她如此老成的性格?
相比白無瑕的張揚,這個內斂的少女越加讓他好奇!
評舫無須等候,驗過請柬便可進去,評舫的規矩與之前幾舫有很大不同。評舫要評的之事,不管先來後到皆可參評,因為所評之事早已固定。且評舫不忌討論,因為解評之地是在評舫前方屋子裏,隻要有了主意便可前去解評。
初入評舫,其中熙熙攘攘已有一兩百人,且連個試官都看不到,隻有為數不多的幾個官差守著出題的高台。人雖多卻不亂,偶有三四個書生聚集在一起商討著解評的方法。柳池三人一進舫便已看到評舫所出之題。
“天地君親師,取一字解評!”高台上的出題一目了然,柳池一看那出題心裏頓時舒了口氣。這類廣義的題目,隻要不落到某一前朝的詳細事物身上,對他來說便不是什麽問題。論見識,在那個任何事情都會被無限放大的年代生活過,他自然一眼便能看出其中的玄妙。
這出題太過寬泛,隻要沾邊之事都能夠扯上一大堆。天地君親師,這五個字看似簡單其實不怎麽好選。談天說地他雖不懼,可若是將那個年代的東西帶入,難免不會引起軒然大波。牽涉到學術上的問題,那個年代的有些東西在此說出來未免太過驚世駭俗。天地不是不能說,隻是不能說得太過驚世駭俗。
而至於君,他可不想去嚼什麽舌根子。那個年代說的是人人平等,與大齊現狀差別太大。所以這個字柳池萬萬不會去碰。
除卻天地君,還餘親師二字。作為一個局外人,柳池對齊人的許多關係都還算不得清楚,況且生來便作為一個孤兒的他,自幼對親這個詞眼的概念並不深刻。而至於師,他卻頗有心得。
心頭有了主意,柳池不禁側目看向葉彤。白無瑕他並不擔心,此舫雖說要拿甲等評定有些難,但拿個乙等白無瑕卻是綽綽有餘。
“可否有了主意?”柳池向葉彤問道。
葉彤有些詫異的看著他,雖是麵無表情心裏卻有不小的波動!才剛進來看到出題便有了思路,也隻有眼前這個怪胎了!她搖了搖頭,似乎不準備去解評。
柳池抬頭看了看四周,隨即拉著葉彤走向門口的角落,才道:“評論兩舫你是不準備參加了?”
葉彤點了點頭!
“那如何才能讓你登第十舫?”
看著柳池火急火燎的樣子,葉彤遲疑道:“全甲過關可帶婢女,而且評論兩舫相通,兩舫間不會有人出局。你隻要過了第九舫,且總評為全甲,便可帶我登第十舫。”
柳池有些疑惑,怎滴白無瑕沒跟他說起這茬。他有些不放心,還是覺得葉彤自己破關要穩妥些,當即道:“全甲倒是不難,可未免太過惹眼,要不評論兩舫我來給你出主意,你自己破關可好!”
葉彤白了他一眼道:“你都知道惹眼,我怎會不知?曆年詩會,從未有女子能過文舫九關。”
柳池聞言一臉無奈,不再問她,轉身向前方解評的小屋走去!他不再存什麽藏拙的心思,都到這個地步了再藏拙也沒用,光憑前幾舫那一對一詩一術,再藏拙也掩蓋不住,還不如放開來。
解評的小屋,房門虛掩代表無人解評,他來到門口想也不想便推門進去。身後的一眾書生見他進去,也都目瞪口呆。
一進這房間,柳池便察覺氣氛有些不太對,此間一麵臨江,幾位試官坐在臨江的一麵談笑風生,見他進來才止住閑話。
柳池頓時感覺進了刑場,就算那個世界的國考麵試,也未曾見過如此大的陣仗。評舫評定有甲乙丙丁四等,此間聽評的試官有十來個,每個試官皆有舉牌提問的權利,所有人評甲方可算甲等,有一人評乙便作乙等。同理,一人評丙便作丙等,評過之後不管是否達到標準皆可直接入論舫!
一眾試官見他進來,才收斂下來。有一稍稍年輕的試官開口道:“公子,不知解評何字?”
“師!”
“那何為師?”有試官問道。
柳池正色道:“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古之學者必有師,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他一開口便口若懸河,說的正是韓愈那首《師說》,且是從一而終幾乎毫無變動!
窗邊一群試官見他開口便已成章,個個豎著耳朵認真聽著,生怕錯過什麽橋段。
對於《師說》這篇文章,柳池算是倒背如流了,類似這類課本中必背的文章,他記得太過於清楚。以至於通篇《師說》背下來,柳池甚至沒有一丁點停頓。
不一會,他朗誦完畢,對麵的十來個試官都還身處雲裏霧裏,還在細細品味。柳池突然感覺有些尷尬,房間裏霎時間安靜得有些詭異,他進退維穀,隻得愣在原地等待試官迴神。
片刻後,終於有試官反應過來,謙虛道:“這位公子,你這評說得太快,可否再說一遍!”其他幾位試官皆都點頭示意。
柳池隻得從頭再來一遍,且他這次的語速放慢了許多,似在朗誦一般,眾人聽起來韻味非凡。
眾試官聽著他再次朗誦,不時點頭,不時撫須,中間從未有人打斷他的朗誦。等他誦完,眾試官才交頭接耳議論起來。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達者為師!這評解得甚是恰當。”
“確實如此,我等在此評定,於師字上的見解恐不及這位公子!”
“非也,這評他解得如此流利,怕是之前早有準備!”
“可就算如此,能解得這般透徹也隻有他了。尋常書生解師之一字,說的多是尊師重道,萬事師表,卻從未有人能從此子解評的角度來破題,入甲等無可厚非!”
卻見先前問話的試官朝柳池道:“公子這評解得甚為流暢,定是胸中已有腹稿,不知可否寫下來讓我等一觀?”
試官就此一問,柳池卻沒有拒絕的可能!當下隻能上前接過紙筆,將《師說》一一寫下。
他每寫一句,周邊試官皆點頭撫須,不時交口稱讚。寫得大半,眾人皆言當評甲等。通篇寫完,眾試官嘖嘖稱奇。
“賈兄,此等文章功底和見解,比之前眾人都要高出一截。且評師的仕子本就少見,看來此子下了不少功夫!”
“當是如此,咦,柳澤生!”那賈姓試官確實發現了這名字的不尋常,“原來是詩會首唱名的柳池柳擇生,此人在楚州名聲極盛,有此才學也不覺得稀奇了!”
“哦?賈兄認識?”
“倒是未曾見過,隻是楚州代大人李大人都對之推崇備至,就連此番詩會首唱名也都是璞王殿下親自提點,許是我等孤陋寡聞,未曾見識過此子風采。當真別具一格!”
“著實如此!”那接話的試官微微點頭,繼而看向眾人,問道:“此評當入甲等,諸位可還有其他見地?”
眾人麵麵相覷搖頭不語,這師說寫得極為客觀工整,引經據典,且措辭流利,破題角度新奇,眾人皆沒有反對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