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
修真的第一個危險階段,心靈出現悸動。蓮花開始結出獨有的心髒,兩顆心的跳躍和對真意的迷茫,是心動期的特點。對真意的迷茫,兩顆心的躍動雖然很爽快,充滿了誘惑,但是隻要通過了此境界的誘惑,達到心如止水之境界就會發覺,與其思維迸發不如上善若水,修身養性,這也是此方天地的要求。來到這個境界,你將會擁有更加澎湃的情感,更加火熱的心靈。“心欲動而神不止”“身欲行而識不分”“魂欲出而魄不蛻”每一個心動期的修士的人生就是一本演繹了人世間悲歡離合的書籍,這是人生的境界,這也是情感的宣泄,這就是心動!
金丹
心動後的平穩,步入真正修真的最後階段,符咒等已經頗懼靈驗,可以幻化形體,展現萬千幻想,法術等威力大漲,永駐容顏。開始與武道界有本質上的區別。修性命,心如水。平穩的波動是跨入金丹期的前提。達到此境界的修士足以被稱為大能金丹真人了,已經可以構建思維投影,虛假記憶於識海之中,對於天地萬物的理解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順便一提,此境界的修士的壽元將大幅增長。古人雲“金丹大道”所指的就是一個圓滿的道行。天有三十三重,丹有三色:金光耀世,紫光氤氳,無色萬千。凡求丹者,無不心境圓滿,金丹期的修者所擁有的不僅僅是一個圓滿的心境,更是一顆“不畏世間渾濁”的燦燦金丹。
元嬰
蓮花心髒發育成一個本相嬰兒,真正步入修真殿堂。可以使用飛劍飛行。法術道術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符咒等已經具備某些實體的性質。丹田處有個處於更高維度的嬰兒,法術威力大漲,已能溝通天地,推演萬物之始轉終,神遊太虛,渺渺大羅,指日可待。此境界的心境將無比自信與強大,壽元翻倍,元神處於增長狀態中,隨時可以跨入下一個境界。真正可以被稱為大能的境界,肉身與元嬰可分可合,穿梭物質界與靈魂界,“我眼中的世界,可以二分”。道家的元嬰之所以強大,其根源來自於修士自身的三魂七魄,所謂陽神就是可以出竅了的元嬰,但是想在物質界顯化出陽神所需要的魂力十分龐大,差不多相當於一個凡人一生的魂力,因此今世的元嬰大能幾乎不可見。但是,一旦嬰成,就將擁有“神遊太虛”“天眼通”“推演萬物”的無上神通,其中“神遊太虛”可以讓你在不同次元遨遊,“天眼通”可讓你足不出戶預知天下事,區分陰陽,“推演萬物”知吉兇,每一個元嬰期的大能幾乎在最後都平靜了下來,經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跌跌蕩蕩最後所餘之物就是這顆平靜的心。
出竅
類似元嬰性質的神識可以飛出體外,進行諸如觀察,操控物體,影響其他低修為的心智等活動,對物的控製能力進一步加強。陽神出竅,遨遊世間,與佛教的第七感,第八感,末那識,阿賴耶識有重疊之處(空間感,元神的空間覺與時間覺),各位道友可以去查一下資料。順便一提,此境界的修士可以感應到陽神的感覺。比如你看相遠處的某一物體,想像著自己的手指掠過此物體的表麵,就能感應到真實的觸覺反饋迴來。這就是陽神代替你做的。“肉身與陽神的分離不僅僅是代表著物質界與靈魂界的隔離,更是代表著你的魂魄已經有了一定火候,甚至能承受住物質界的混沌了”。在這個境界,你將學會體驗元神的感覺,物質與精神的雙重體驗能讓你的道行得到大幅增長。
分神
可以操控分身了,可以同時做兩件以上的事,可以同時對不同的地點施加影響。身化萬千,操縱分身體,能做到普通人做不到的事,神識大幅增長,已經能支撐雙人乃至多人的操縱行為。在這個境界你將學會“一心二用”這個技能。比如你在走路的時候感受到腳踏實地的感覺,同時你的陽神卻漂浮在虛空中,感悟著這既矛盾而又完美的感覺。陽神本身就是漂浮在線性的時空矩陣之中,因此你可以感受到飛行的感受,同時也可以感受到腳踏大地的充實感。
合體
外神與元嬰結合在一起共同修為,分身基本趨近實體化,好像再造一個有血有肉的人。陽神,元嬰,陰神與本尊肉身合而為一,體味這種圓滿的感覺。此境界已經能支撐空間規則的瞬移了,也就是俗話說的“縮地成寸”。真正跨入“規則”的境界,元神與肉體的強大可以讓你感悟更多的規則之力,比如“時間規則”“空間規則”“衍生規則”,這是一個探求世界本質的境界,同時也是利用規則的最基礎的境界。
洞虛
身體已經具備宇宙萬象,是一個能量與精神的完美結合體。洞察虛空,看到超現實的景象。“虛無之力”體悟“空”的境界,其本意是“靜”“無雜念無渾濁之意識”也就是菩提心,清淨識,真正切斷自我的思與念,不生不滅,惡念無法滋生,真正奪迴“真我”的本質,明了“天道規則”的運轉,達到順應天地,天人合一的強大境界。
大乘
神體純淨,爐火純青,鞏固修為,累積力量,趨自圓滿。超越真我,誕生超我,粉碎真空,“我識”的最強化,取代天道細線對“我”的操縱,意識的極盡升華,凡與仙的分界線。
渡劫
登峰造極,逆天抗劫。渡劫成功,飛升仙界;渡劫失敗,修成散仙。來到仙之境界的第一站,“大羅天,玉京山冠於八方,上有大羅天,其山自然生七寶之樹,一株乃彌覆一天,八樹彌覆八方,故稱大羅天也。《元始經》大羅之境,無複眞宰,惟大梵之炁,包羅諸天。頌曰:三界之上,眇眇大羅,上無色根,雲層蛾峨。”尋迴“我”輪迴之中的記憶,體悟過去,超越未來。為了追求那虛無縹緲的“混元大羅金仙(聖人)”之境,從初臨仙境開始,一步步攀登仙道風景,可別醉倒在路途之中啊!“仙道之路漫漫,吾將上下而求索”。
修真的第一個危險階段,心靈出現悸動。蓮花開始結出獨有的心髒,兩顆心的跳躍和對真意的迷茫,是心動期的特點。對真意的迷茫,兩顆心的躍動雖然很爽快,充滿了誘惑,但是隻要通過了此境界的誘惑,達到心如止水之境界就會發覺,與其思維迸發不如上善若水,修身養性,這也是此方天地的要求。來到這個境界,你將會擁有更加澎湃的情感,更加火熱的心靈。“心欲動而神不止”“身欲行而識不分”“魂欲出而魄不蛻”每一個心動期的修士的人生就是一本演繹了人世間悲歡離合的書籍,這是人生的境界,這也是情感的宣泄,這就是心動!
金丹
心動後的平穩,步入真正修真的最後階段,符咒等已經頗懼靈驗,可以幻化形體,展現萬千幻想,法術等威力大漲,永駐容顏。開始與武道界有本質上的區別。修性命,心如水。平穩的波動是跨入金丹期的前提。達到此境界的修士足以被稱為大能金丹真人了,已經可以構建思維投影,虛假記憶於識海之中,對於天地萬物的理解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順便一提,此境界的修士的壽元將大幅增長。古人雲“金丹大道”所指的就是一個圓滿的道行。天有三十三重,丹有三色:金光耀世,紫光氤氳,無色萬千。凡求丹者,無不心境圓滿,金丹期的修者所擁有的不僅僅是一個圓滿的心境,更是一顆“不畏世間渾濁”的燦燦金丹。
元嬰
蓮花心髒發育成一個本相嬰兒,真正步入修真殿堂。可以使用飛劍飛行。法術道術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符咒等已經具備某些實體的性質。丹田處有個處於更高維度的嬰兒,法術威力大漲,已能溝通天地,推演萬物之始轉終,神遊太虛,渺渺大羅,指日可待。此境界的心境將無比自信與強大,壽元翻倍,元神處於增長狀態中,隨時可以跨入下一個境界。真正可以被稱為大能的境界,肉身與元嬰可分可合,穿梭物質界與靈魂界,“我眼中的世界,可以二分”。道家的元嬰之所以強大,其根源來自於修士自身的三魂七魄,所謂陽神就是可以出竅了的元嬰,但是想在物質界顯化出陽神所需要的魂力十分龐大,差不多相當於一個凡人一生的魂力,因此今世的元嬰大能幾乎不可見。但是,一旦嬰成,就將擁有“神遊太虛”“天眼通”“推演萬物”的無上神通,其中“神遊太虛”可以讓你在不同次元遨遊,“天眼通”可讓你足不出戶預知天下事,區分陰陽,“推演萬物”知吉兇,每一個元嬰期的大能幾乎在最後都平靜了下來,經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跌跌蕩蕩最後所餘之物就是這顆平靜的心。
出竅
類似元嬰性質的神識可以飛出體外,進行諸如觀察,操控物體,影響其他低修為的心智等活動,對物的控製能力進一步加強。陽神出竅,遨遊世間,與佛教的第七感,第八感,末那識,阿賴耶識有重疊之處(空間感,元神的空間覺與時間覺),各位道友可以去查一下資料。順便一提,此境界的修士可以感應到陽神的感覺。比如你看相遠處的某一物體,想像著自己的手指掠過此物體的表麵,就能感應到真實的觸覺反饋迴來。這就是陽神代替你做的。“肉身與陽神的分離不僅僅是代表著物質界與靈魂界的隔離,更是代表著你的魂魄已經有了一定火候,甚至能承受住物質界的混沌了”。在這個境界,你將學會體驗元神的感覺,物質與精神的雙重體驗能讓你的道行得到大幅增長。
分神
可以操控分身了,可以同時做兩件以上的事,可以同時對不同的地點施加影響。身化萬千,操縱分身體,能做到普通人做不到的事,神識大幅增長,已經能支撐雙人乃至多人的操縱行為。在這個境界你將學會“一心二用”這個技能。比如你在走路的時候感受到腳踏實地的感覺,同時你的陽神卻漂浮在虛空中,感悟著這既矛盾而又完美的感覺。陽神本身就是漂浮在線性的時空矩陣之中,因此你可以感受到飛行的感受,同時也可以感受到腳踏大地的充實感。
合體
外神與元嬰結合在一起共同修為,分身基本趨近實體化,好像再造一個有血有肉的人。陽神,元嬰,陰神與本尊肉身合而為一,體味這種圓滿的感覺。此境界已經能支撐空間規則的瞬移了,也就是俗話說的“縮地成寸”。真正跨入“規則”的境界,元神與肉體的強大可以讓你感悟更多的規則之力,比如“時間規則”“空間規則”“衍生規則”,這是一個探求世界本質的境界,同時也是利用規則的最基礎的境界。
洞虛
身體已經具備宇宙萬象,是一個能量與精神的完美結合體。洞察虛空,看到超現實的景象。“虛無之力”體悟“空”的境界,其本意是“靜”“無雜念無渾濁之意識”也就是菩提心,清淨識,真正切斷自我的思與念,不生不滅,惡念無法滋生,真正奪迴“真我”的本質,明了“天道規則”的運轉,達到順應天地,天人合一的強大境界。
大乘
神體純淨,爐火純青,鞏固修為,累積力量,趨自圓滿。超越真我,誕生超我,粉碎真空,“我識”的最強化,取代天道細線對“我”的操縱,意識的極盡升華,凡與仙的分界線。
渡劫
登峰造極,逆天抗劫。渡劫成功,飛升仙界;渡劫失敗,修成散仙。來到仙之境界的第一站,“大羅天,玉京山冠於八方,上有大羅天,其山自然生七寶之樹,一株乃彌覆一天,八樹彌覆八方,故稱大羅天也。《元始經》大羅之境,無複眞宰,惟大梵之炁,包羅諸天。頌曰:三界之上,眇眇大羅,上無色根,雲層蛾峨。”尋迴“我”輪迴之中的記憶,體悟過去,超越未來。為了追求那虛無縹緲的“混元大羅金仙(聖人)”之境,從初臨仙境開始,一步步攀登仙道風景,可別醉倒在路途之中啊!“仙道之路漫漫,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