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
吃完早飯。
劉海波此時此刻在家中的地位已然不同的。
隻要他不是腦袋有坑,主動對外界暴露自己重生的秘密,最多也就是被當做超級天才。
老爹老媽還有老頭他們這段時間對他的表現都已經有了抗性,就算他說要未來他要上月球,老爹他們都不會有什麽驚訝的。
本來吃完早飯,老爹和老媽十要一起去廠子裏上班的,每天都要處理人力資源部與廠子之間的問題。
但劉海波把老媽留了下來,讓老爹一個人去。
幸虧老爹經過這小一年的曆練,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所以老媽並不擔心老爹做不好。
因為廠子和公司剛剛開始,創業才走出第一步,老爹老媽都很忙,所以劉海波也沒有說什麽廢話,直接了當告訴老媽,需要借三百萬人民幣,用來開家具廠。
三百萬,這不是個小數目,都快到家裏一半的錢了。
老媽雖然信任她,但還是讓他把想法說出來,小心不為過啊。
劉海波隻是簡簡單單的,將城市發展的所能產生的巨大能量和機會這種邏輯敘述了一遍。
老媽最後同意了,不過還是讓劉海波的二姑夫還有她的妹夫(劉海波的老姨夫)跟在他身邊,幫襯著他。
老頭就坐在炕上逗貓,也沒有上前插話,隻是認真聽著劉海波對於大慶未來的分析。
老頭的心裏突然冒出一種他從來都不敢想的想法,“要不我帶他去見見大慶一號?”
這種想法在劉海波對大慶未來的野望中越來越強烈。
不過老頭還是壓下了這個想法,因為劉海波太小。
他倒是不怕劉海波怎麽樣,他怕的是成年人的世界太...複雜。
人心是這個世界上最難看透的,尤其是身擔重任的人,比如政客。
華夏自成立以來,風波不斷,最後在總設計師的領導下,這才邁出那艱難卻又重要的一步。
人民,政治,公務員,政客,每一部分都擁有龐大的力量。
前三者簇擁成為一團,團結奮進,但最後政客這種人最危險。
大慶雖說是個建國後崛起的新城市,但這裏所能產生的利潤驚人,領導班子必須擁有具有遠見的政治頭腦,嚴格自律的行事作風,高明的行政手腕,才能做好為人民服務的事情。
這一點和魔都很像。
在這種環境中,誰能說誰上一秒還是為人民服務的國家公務員,下一秒為了龐大的利益變身成為肮髒的政客?
改革開放過程中,產生了多少的政客,誰也說不清,但從前世中央一號上台,打老虎,拍蒼蠅,無數身居高位的政客大人物被有法必依掀翻在地。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雖然老頭不知道後來的那些事,但就從他工作的這麽多年的經驗中,他也明白,這是一群好人,但也是一群高危行業的人。
孩子還小,最好是不與這群人相處。
不過老頭對於他說的家具廠很感興趣。
老頭雖說是詩書傳家,實際上也就是從他的父親這一輩才開始的。
他的爺爺在建國前,那也是東北一帶數一數二的木匠師傅,後來小鬼子來了,他拿著斧子砍死了幾個。
然後他爺爺就去張作霖那裏當了兵,後來東北王坐火車到皇姑屯被炸死,他爺爺並不看好少帥,接著就投了八路。
解放全華夏後,老爺子感慨戰爭的殘酷,幾名子女相繼因為戰火喪命,因此定下詩書傳家。
建國後老爺子老來得子,這才有了老頭的父親。
本來老頭的父親是研究武器裝備的專家,但對越反擊戰中,他為了獲得最真實最原始的實驗數據,他上戰場了,也因此犧牲。
當時老頭還想參軍報仇,但他爺爺沒同意,這才有了後來老頭進去教育係統,教書育人。
迴歸主題,老頭的爺爺是木匠,所以他對劉海波所說的家具廠很有興趣。
劉海波當然同意老頭參與進來,他可是知道老頭的智慧的。
家具廠還沒成型,就有了大師傅劉海波,精明老道的二姑夫,年輕力壯的老姨夫三人組合。
二姑夫是農村人,他對木匠並不陌生,可以說他家的家具就是他親手打造的。
不過這種傳統木工手藝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被流水線上的新式家具占據了百分之九十的市場。
老姨夫才二十八歲,年輕力壯,雖然是農村人,但腦袋靈光。
前世劉海波學了木匠的手藝,人家到廠子看了兩天,就明白了所有原理。
他自己在富強村弄了一個小作坊,每個月也能進賬萬把塊的。
所以說,這兩人都是能人。
而且家具廠還可以分成兩個業務,一個是傳統家具,一個是現代家具。
劉海波的行事作風,是前世受到多個老板的影響,才逐漸形成的。
工作起來幹淨利落,眼睛裏容不得沙子。
計劃做好,當天下午劉海波就和二姑夫還有老姨夫一起去大慶大型的機械市場,買工具。
用來裁木板的大鋸一套,十萬元。
用來封邊的半自動封邊機一套,二十萬元。
還有用來鑽孔的半自動排鑽一套,十三萬元。
大型排風機一套,一萬元。
用來做驚細活的電鑽五套,各類五金錘子,曲線鋸,小鋸一套,小型衝擊鑽,扳手,幺五、二五和三五、四零五零自攻釘幾十斤。
去了一趟,除了必備工具,還有備用工具,共計花了七十多萬元人民幣。
買這些東西,挑挑撿撿用了一天時間。
第二天,劉海波他們又出發在迴收廠東側不到一百米買了一個大院。
本來這家人是要出租的,但因為子女都在魔都做高薪職業,而且子女都希望他們去魔都生活。
劉海波一瞧有門,直接就讓二姑夫買地,他們一商量就賣了地,找律師事務所簽訂合同,地皮又用去幾十萬。
兩天時間,一百多萬就沒了,換迴了地皮和工具。
這天下午市場發貨,劉海波讓送貨的師傅直接就送到這個大院子裏。
忙活一下午,幾位送貨師傅將所有的機器都安裝完畢,試運行兩個小時,又教會二姑夫和老姨夫使用方法。
準備工作這才算做完。
吃完早飯。
劉海波此時此刻在家中的地位已然不同的。
隻要他不是腦袋有坑,主動對外界暴露自己重生的秘密,最多也就是被當做超級天才。
老爹老媽還有老頭他們這段時間對他的表現都已經有了抗性,就算他說要未來他要上月球,老爹他們都不會有什麽驚訝的。
本來吃完早飯,老爹和老媽十要一起去廠子裏上班的,每天都要處理人力資源部與廠子之間的問題。
但劉海波把老媽留了下來,讓老爹一個人去。
幸虧老爹經過這小一年的曆練,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所以老媽並不擔心老爹做不好。
因為廠子和公司剛剛開始,創業才走出第一步,老爹老媽都很忙,所以劉海波也沒有說什麽廢話,直接了當告訴老媽,需要借三百萬人民幣,用來開家具廠。
三百萬,這不是個小數目,都快到家裏一半的錢了。
老媽雖然信任她,但還是讓他把想法說出來,小心不為過啊。
劉海波隻是簡簡單單的,將城市發展的所能產生的巨大能量和機會這種邏輯敘述了一遍。
老媽最後同意了,不過還是讓劉海波的二姑夫還有她的妹夫(劉海波的老姨夫)跟在他身邊,幫襯著他。
老頭就坐在炕上逗貓,也沒有上前插話,隻是認真聽著劉海波對於大慶未來的分析。
老頭的心裏突然冒出一種他從來都不敢想的想法,“要不我帶他去見見大慶一號?”
這種想法在劉海波對大慶未來的野望中越來越強烈。
不過老頭還是壓下了這個想法,因為劉海波太小。
他倒是不怕劉海波怎麽樣,他怕的是成年人的世界太...複雜。
人心是這個世界上最難看透的,尤其是身擔重任的人,比如政客。
華夏自成立以來,風波不斷,最後在總設計師的領導下,這才邁出那艱難卻又重要的一步。
人民,政治,公務員,政客,每一部分都擁有龐大的力量。
前三者簇擁成為一團,團結奮進,但最後政客這種人最危險。
大慶雖說是個建國後崛起的新城市,但這裏所能產生的利潤驚人,領導班子必須擁有具有遠見的政治頭腦,嚴格自律的行事作風,高明的行政手腕,才能做好為人民服務的事情。
這一點和魔都很像。
在這種環境中,誰能說誰上一秒還是為人民服務的國家公務員,下一秒為了龐大的利益變身成為肮髒的政客?
改革開放過程中,產生了多少的政客,誰也說不清,但從前世中央一號上台,打老虎,拍蒼蠅,無數身居高位的政客大人物被有法必依掀翻在地。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雖然老頭不知道後來的那些事,但就從他工作的這麽多年的經驗中,他也明白,這是一群好人,但也是一群高危行業的人。
孩子還小,最好是不與這群人相處。
不過老頭對於他說的家具廠很感興趣。
老頭雖說是詩書傳家,實際上也就是從他的父親這一輩才開始的。
他的爺爺在建國前,那也是東北一帶數一數二的木匠師傅,後來小鬼子來了,他拿著斧子砍死了幾個。
然後他爺爺就去張作霖那裏當了兵,後來東北王坐火車到皇姑屯被炸死,他爺爺並不看好少帥,接著就投了八路。
解放全華夏後,老爺子感慨戰爭的殘酷,幾名子女相繼因為戰火喪命,因此定下詩書傳家。
建國後老爺子老來得子,這才有了老頭的父親。
本來老頭的父親是研究武器裝備的專家,但對越反擊戰中,他為了獲得最真實最原始的實驗數據,他上戰場了,也因此犧牲。
當時老頭還想參軍報仇,但他爺爺沒同意,這才有了後來老頭進去教育係統,教書育人。
迴歸主題,老頭的爺爺是木匠,所以他對劉海波所說的家具廠很有興趣。
劉海波當然同意老頭參與進來,他可是知道老頭的智慧的。
家具廠還沒成型,就有了大師傅劉海波,精明老道的二姑夫,年輕力壯的老姨夫三人組合。
二姑夫是農村人,他對木匠並不陌生,可以說他家的家具就是他親手打造的。
不過這種傳統木工手藝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被流水線上的新式家具占據了百分之九十的市場。
老姨夫才二十八歲,年輕力壯,雖然是農村人,但腦袋靈光。
前世劉海波學了木匠的手藝,人家到廠子看了兩天,就明白了所有原理。
他自己在富強村弄了一個小作坊,每個月也能進賬萬把塊的。
所以說,這兩人都是能人。
而且家具廠還可以分成兩個業務,一個是傳統家具,一個是現代家具。
劉海波的行事作風,是前世受到多個老板的影響,才逐漸形成的。
工作起來幹淨利落,眼睛裏容不得沙子。
計劃做好,當天下午劉海波就和二姑夫還有老姨夫一起去大慶大型的機械市場,買工具。
用來裁木板的大鋸一套,十萬元。
用來封邊的半自動封邊機一套,二十萬元。
還有用來鑽孔的半自動排鑽一套,十三萬元。
大型排風機一套,一萬元。
用來做驚細活的電鑽五套,各類五金錘子,曲線鋸,小鋸一套,小型衝擊鑽,扳手,幺五、二五和三五、四零五零自攻釘幾十斤。
去了一趟,除了必備工具,還有備用工具,共計花了七十多萬元人民幣。
買這些東西,挑挑撿撿用了一天時間。
第二天,劉海波他們又出發在迴收廠東側不到一百米買了一個大院。
本來這家人是要出租的,但因為子女都在魔都做高薪職業,而且子女都希望他們去魔都生活。
劉海波一瞧有門,直接就讓二姑夫買地,他們一商量就賣了地,找律師事務所簽訂合同,地皮又用去幾十萬。
兩天時間,一百多萬就沒了,換迴了地皮和工具。
這天下午市場發貨,劉海波讓送貨的師傅直接就送到這個大院子裏。
忙活一下午,幾位送貨師傅將所有的機器都安裝完畢,試運行兩個小時,又教會二姑夫和老姨夫使用方法。
準備工作這才算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