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幾年沒看見子瞻了,二位昆仲怎麽會在這裏?二樓靠窗旁,範寧請蘇氏兄弟坐下。
這十幾年,蘇軾大部分時間都在地方上為官,和範寧交集不多,倒是蘇轍和範寧私交很好,範寧主政東宮時,曾將蘇轍調入東宮,使蘇轍得到趙頊的賞識。
蘇轍給範寧給兄長斟了茶,對範寧道:我兄長前年因上書天子反對王安石的變法,被貶黜為杭州通判。
蘇軾擺擺手,子由,去杭州出任通判是我主動要求的,也是歐陽相公對我的愛護,談不上貶黜。
蘇軾說完這話,又繼續喝茶,範寧見蘇軾情緒有點低沉,便笑道:我一直認為,去地方任職是一種財富的積累,你隻有和最底層的百姓接觸,你才知道他們所思所慮,才知道怎麽治理天下,子瞻讚同我的話嗎?
蘇軾歎口氣道:我並非是說去地方任職不好,說實話,在地方為官,替百姓分憂解難,我感覺很滿足,但有的事情令人深感不平。
比如什麽事情,子瞻能說說嗎?
蘇軾猶豫一下,不知該不該說,旁邊蘇轍道:我來替兄長說吧!當初反對青苗法的官員多如過江之鯽,高官更是不計其數,但沒有聽說說因反對變法而被貶黜,唯獨我兄長例外,聽說王安石還特地在天子麵前告我兄長的狀,我不知道為什麽,他把我們兄弟一直視為眼中釘,恨不得拔之而後快。
範寧喝了口熱茶微微笑道:這是因為你們兄弟名聲太大的緣故吧!尤其子瞻的詩詞,深受文人士子的喜愛,你們反對變法,影響很大,王安石針對你們,說明他很忌憚,或者說,他很忌憚你們背後的人。
蘇氏兄弟對望一眼,蘇軾忍不住問道:我背後的人,這話是什麽意思?
範寧暗暗搖頭,蘇氏兄弟在政治上還是太稚嫩了,他緩緩道:熙寧元年,你們替父親守孝歸來,司馬光當時是不是請你們兄弟赴家宴,第二天還在快報上刊登文章,盛讚你們兄弟孝道,有這件事吧!
蘇轍點點頭,確有此事!
範寧喝了口茶,又慢悠悠道:這件事或許你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它的影響,但王安石看到這篇文章,你們覺得他會怎麽想?
蘇氏兄弟麵麵相覷,蘇軾一臉震驚道:他以為我們是司馬光的人?
不光他這樣想,幾乎所有看了報紙的人都會這麽想。
蘇軾這才恍然大悟,幾年來縈繞在心中的困惑在這一刻才得以解開,蘇軾有些失魂落魄,目光失神地盯著茶盞,
蘇轍問道:我還是不解,為什麽一篇文章就會讓產生這麽大的聯想?
這句話問得好,一篇文章而已,怎麽就證明你們是司馬光的人?
範寧似笑非笑道:父母去世,丁憂迴鄉是每個官員必須要做的事情,是朝廷的製度,從未見哪個官員迴鄉丁憂被公開讚為孝道,而且前一天請你們吃飯,第二天就登報稱讚孝道,明眼人都知道,這篇文章早就準備好,否則《快報》根本來不及排版,事出反常必為妖,你們覺得呢?
蘇軾長長歎口氣,若不是小範相公的提醒,我至今仍舊懵懂不知。
蘇轍沉默片刻道:難怪恩師這幾年對我們不冷不熱,原來是這個緣故,下午我要去給恩師解釋這件事,我們雖然反對變法,但絕非受人慫恿,更不是什麽派係鬥爭,我們和司馬光沒有關係。
你們這次迴京,就是來見我嶽父吧!
蘇軾點點頭,坦率地對範寧道:子由去年也被貶黜出京,任河南府推官,上個月改任陳州教授,這未免有點欺人太甚,這次進京就是想找恩師申訴此事。
範寧知道蘇轍被貶黜與呂惠卿被貶南大陸有關係,去年呂惠卿被貶為南大陸第一任新齊府知府,王安石痛失左膀右臂,作為報複,王安石便找了一個由頭,將蘇轍貶為河南府推官,這件事歐陽修給範寧說過,隻是範寧忙於遼國戰爭,顧不上蘇轍之事。
說起來,蘇轍應該是範寧的人,當初還是範寧推薦他進東宮,現在蘇轍居然出任從八品的陳州教授,著實讓範寧深感震驚。
範寧沉吟一下,對蘇轍道:應州知事目前還是楊英兼任,他實在忙不過來,給我說過幾次了,子由就辛苦一下,去擔起這個重任吧!
目前平州應州朔州豐州東勝州以及原來的西夏故地都屬於軍管,還沒有移交給朝廷,範寧作為征北大元帥,有直接任命權。
不過去那邊當官可不是好差事,西夏故地因為疫病的緣故要封鎖三年,豐州就是河套地區,目前是軍城,沒有百姓,也就沒有地方官。
而平州應州和朔州因為是前線,比較危險,一般官員都不願去,否則範寧府上的門檻早就被踏斷了。
蘇轍卻是一個有抱負的人,他不願在陳州虛度年華,他頓時大喜,連忙施禮道:感謝範相公的安排,我願意去應州。
蘇軾卻有點擔心,他猶豫一下問道:應州會和遼軍爆發戰爭嗎?
範寧微微笑道:放心吧!宋軍在應州有八萬大軍,楊老將軍親自坐鎮應州,遼國已經有放棄大同府的跡象了,相反,倒是平州比較危險,尤其遼西走廊劃給了平州,那邊才是遼國虎視眈眈之地。
範寧又對蘇軾道:你們下午還是要去拜訪一下我嶽父,他是你們恩師,也一直惦念著你們,他可能就要退仕了,臨退之前可以再幫子瞻一把!
........
和蘇氏兄弟告別,範寧也迴了自己府中,他是昨天晚上才到京城,今天休息一日,明天進入朝堂。
範寧迴到府中,在自己書房內坐下,他還在想蘇氏兄弟之事,範寧雖然幫助了蘇轍,但他並不想過多幹涉蘇軾的人生軌跡,蘇軾很多名垂千古的詩詞都是他失意時寫出來,如果他仕途順利,恐怕他就會醉心於權力,而無心寄情於山水了。
比如蘇軾的新任命已經下來,將出任密州知事,如果這時候自己將他調入朝廷,那麽《江城子.密州出獵》這首詞恐怕就不會再有了。
流芳百世的詩詞都是痛苦的凝煉,蘇軾一生仕途不順,他才會留下那麽多偉大的作品。
這時門開了,妻子歐陽倩端著一壺茶進來,歐陽倩嫁給範寧也有十幾年了,她本身比範寧大三歲,不過保養得很好,看起來還是二十七八歲的樣子,隻是她體型稍顯豐腴,更有一種成熟的韻味。
這茶剛煎好,夫君趕緊趁熱喝,別讓它涼了。
歐陽倩給丈夫倒了一盞茶,範寧端起茶盞笑道:剛才在清風茶樓遇到蘇氏兄弟了,他們下午要去拜訪你父親。
歐陽倩坐在丈夫身邊柔聲道:前幾天我去探望母親,他還給我說起蘇氏兄弟,說兩兄弟都是一個脾氣,性格太剛直,才屢遭挫折,夫君,能幫他們就盡量幫一下吧!尤其蘇轍為人正直,又很能幹,就是看不慣的事情都要說出來,所以得罪了很多人。
你爹爹身體怎麽樣?他真要退仕?
歐陽倩點點頭,爹爹已經六十五歲,身體本來就不好,現在朝務繁忙,他實在有點吃不消,我也勸他退下來好好休息幾年。
範寧沉吟一下道:你爹爹之前給我說過,他想辭相,翁婿兩人同為相國,會遭人議論,後來他向太後請辭,太後卻不批準,所以他現在索性以身體理由退仕,太後也沒有理由攔他了。
歐陽倩這才知道父親要退仕的原因,原來是為了丈夫,她想了想道:他退下來也好,有更多的時間做他自己喜歡的事情。
我也是這樣考慮的,所以也沒有勸他,他畢竟視力太糟糕,戴了眼睛走路還要人扶,索性好好在家裏養老,有我們在,生活方麵也不會有問題。
對了,小蓮過幾天要出嫁,給我送了一張請柬,我不想去怎麽辦?
歐陽蓮是歐陽倩同父異母的妹妹,也是最小一個妹妹,但她並不是第一次出嫁,而是二婚出嫁,歐陽倩不喜歡這門婚事,關鍵是妹妹是嫌前夫家貧而離婚,讓歐陽十分不滿。
不想去就不去,我估計她也沒指望你去,給你請柬隻是想要一份賀禮。
那就給她一份禮,給她封一百兩銀子。
範寧搖搖頭笑道:阿倩,我知道你不喜歡她,但你要給父親麵子,她畢竟也是你父親的女兒,就按照她第一次成婚時的賀禮給吧!給她封一千兩銀子,讓管家送去,你本人就別去了。
這十幾年,蘇軾大部分時間都在地方上為官,和範寧交集不多,倒是蘇轍和範寧私交很好,範寧主政東宮時,曾將蘇轍調入東宮,使蘇轍得到趙頊的賞識。
蘇轍給範寧給兄長斟了茶,對範寧道:我兄長前年因上書天子反對王安石的變法,被貶黜為杭州通判。
蘇軾擺擺手,子由,去杭州出任通判是我主動要求的,也是歐陽相公對我的愛護,談不上貶黜。
蘇軾說完這話,又繼續喝茶,範寧見蘇軾情緒有點低沉,便笑道:我一直認為,去地方任職是一種財富的積累,你隻有和最底層的百姓接觸,你才知道他們所思所慮,才知道怎麽治理天下,子瞻讚同我的話嗎?
蘇軾歎口氣道:我並非是說去地方任職不好,說實話,在地方為官,替百姓分憂解難,我感覺很滿足,但有的事情令人深感不平。
比如什麽事情,子瞻能說說嗎?
蘇軾猶豫一下,不知該不該說,旁邊蘇轍道:我來替兄長說吧!當初反對青苗法的官員多如過江之鯽,高官更是不計其數,但沒有聽說說因反對變法而被貶黜,唯獨我兄長例外,聽說王安石還特地在天子麵前告我兄長的狀,我不知道為什麽,他把我們兄弟一直視為眼中釘,恨不得拔之而後快。
範寧喝了口熱茶微微笑道:這是因為你們兄弟名聲太大的緣故吧!尤其子瞻的詩詞,深受文人士子的喜愛,你們反對變法,影響很大,王安石針對你們,說明他很忌憚,或者說,他很忌憚你們背後的人。
蘇氏兄弟對望一眼,蘇軾忍不住問道:我背後的人,這話是什麽意思?
範寧暗暗搖頭,蘇氏兄弟在政治上還是太稚嫩了,他緩緩道:熙寧元年,你們替父親守孝歸來,司馬光當時是不是請你們兄弟赴家宴,第二天還在快報上刊登文章,盛讚你們兄弟孝道,有這件事吧!
蘇轍點點頭,確有此事!
範寧喝了口茶,又慢悠悠道:這件事或許你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它的影響,但王安石看到這篇文章,你們覺得他會怎麽想?
蘇氏兄弟麵麵相覷,蘇軾一臉震驚道:他以為我們是司馬光的人?
不光他這樣想,幾乎所有看了報紙的人都會這麽想。
蘇軾這才恍然大悟,幾年來縈繞在心中的困惑在這一刻才得以解開,蘇軾有些失魂落魄,目光失神地盯著茶盞,
蘇轍問道:我還是不解,為什麽一篇文章就會讓產生這麽大的聯想?
這句話問得好,一篇文章而已,怎麽就證明你們是司馬光的人?
範寧似笑非笑道:父母去世,丁憂迴鄉是每個官員必須要做的事情,是朝廷的製度,從未見哪個官員迴鄉丁憂被公開讚為孝道,而且前一天請你們吃飯,第二天就登報稱讚孝道,明眼人都知道,這篇文章早就準備好,否則《快報》根本來不及排版,事出反常必為妖,你們覺得呢?
蘇軾長長歎口氣,若不是小範相公的提醒,我至今仍舊懵懂不知。
蘇轍沉默片刻道:難怪恩師這幾年對我們不冷不熱,原來是這個緣故,下午我要去給恩師解釋這件事,我們雖然反對變法,但絕非受人慫恿,更不是什麽派係鬥爭,我們和司馬光沒有關係。
你們這次迴京,就是來見我嶽父吧!
蘇軾點點頭,坦率地對範寧道:子由去年也被貶黜出京,任河南府推官,上個月改任陳州教授,這未免有點欺人太甚,這次進京就是想找恩師申訴此事。
範寧知道蘇轍被貶黜與呂惠卿被貶南大陸有關係,去年呂惠卿被貶為南大陸第一任新齊府知府,王安石痛失左膀右臂,作為報複,王安石便找了一個由頭,將蘇轍貶為河南府推官,這件事歐陽修給範寧說過,隻是範寧忙於遼國戰爭,顧不上蘇轍之事。
說起來,蘇轍應該是範寧的人,當初還是範寧推薦他進東宮,現在蘇轍居然出任從八品的陳州教授,著實讓範寧深感震驚。
範寧沉吟一下,對蘇轍道:應州知事目前還是楊英兼任,他實在忙不過來,給我說過幾次了,子由就辛苦一下,去擔起這個重任吧!
目前平州應州朔州豐州東勝州以及原來的西夏故地都屬於軍管,還沒有移交給朝廷,範寧作為征北大元帥,有直接任命權。
不過去那邊當官可不是好差事,西夏故地因為疫病的緣故要封鎖三年,豐州就是河套地區,目前是軍城,沒有百姓,也就沒有地方官。
而平州應州和朔州因為是前線,比較危險,一般官員都不願去,否則範寧府上的門檻早就被踏斷了。
蘇轍卻是一個有抱負的人,他不願在陳州虛度年華,他頓時大喜,連忙施禮道:感謝範相公的安排,我願意去應州。
蘇軾卻有點擔心,他猶豫一下問道:應州會和遼軍爆發戰爭嗎?
範寧微微笑道:放心吧!宋軍在應州有八萬大軍,楊老將軍親自坐鎮應州,遼國已經有放棄大同府的跡象了,相反,倒是平州比較危險,尤其遼西走廊劃給了平州,那邊才是遼國虎視眈眈之地。
範寧又對蘇軾道:你們下午還是要去拜訪一下我嶽父,他是你們恩師,也一直惦念著你們,他可能就要退仕了,臨退之前可以再幫子瞻一把!
........
和蘇氏兄弟告別,範寧也迴了自己府中,他是昨天晚上才到京城,今天休息一日,明天進入朝堂。
範寧迴到府中,在自己書房內坐下,他還在想蘇氏兄弟之事,範寧雖然幫助了蘇轍,但他並不想過多幹涉蘇軾的人生軌跡,蘇軾很多名垂千古的詩詞都是他失意時寫出來,如果他仕途順利,恐怕他就會醉心於權力,而無心寄情於山水了。
比如蘇軾的新任命已經下來,將出任密州知事,如果這時候自己將他調入朝廷,那麽《江城子.密州出獵》這首詞恐怕就不會再有了。
流芳百世的詩詞都是痛苦的凝煉,蘇軾一生仕途不順,他才會留下那麽多偉大的作品。
這時門開了,妻子歐陽倩端著一壺茶進來,歐陽倩嫁給範寧也有十幾年了,她本身比範寧大三歲,不過保養得很好,看起來還是二十七八歲的樣子,隻是她體型稍顯豐腴,更有一種成熟的韻味。
這茶剛煎好,夫君趕緊趁熱喝,別讓它涼了。
歐陽倩給丈夫倒了一盞茶,範寧端起茶盞笑道:剛才在清風茶樓遇到蘇氏兄弟了,他們下午要去拜訪你父親。
歐陽倩坐在丈夫身邊柔聲道:前幾天我去探望母親,他還給我說起蘇氏兄弟,說兩兄弟都是一個脾氣,性格太剛直,才屢遭挫折,夫君,能幫他們就盡量幫一下吧!尤其蘇轍為人正直,又很能幹,就是看不慣的事情都要說出來,所以得罪了很多人。
你爹爹身體怎麽樣?他真要退仕?
歐陽倩點點頭,爹爹已經六十五歲,身體本來就不好,現在朝務繁忙,他實在有點吃不消,我也勸他退下來好好休息幾年。
範寧沉吟一下道:你爹爹之前給我說過,他想辭相,翁婿兩人同為相國,會遭人議論,後來他向太後請辭,太後卻不批準,所以他現在索性以身體理由退仕,太後也沒有理由攔他了。
歐陽倩這才知道父親要退仕的原因,原來是為了丈夫,她想了想道:他退下來也好,有更多的時間做他自己喜歡的事情。
我也是這樣考慮的,所以也沒有勸他,他畢竟視力太糟糕,戴了眼睛走路還要人扶,索性好好在家裏養老,有我們在,生活方麵也不會有問題。
對了,小蓮過幾天要出嫁,給我送了一張請柬,我不想去怎麽辦?
歐陽蓮是歐陽倩同父異母的妹妹,也是最小一個妹妹,但她並不是第一次出嫁,而是二婚出嫁,歐陽倩不喜歡這門婚事,關鍵是妹妹是嫌前夫家貧而離婚,讓歐陽十分不滿。
不想去就不去,我估計她也沒指望你去,給你請柬隻是想要一份賀禮。
那就給她一份禮,給她封一百兩銀子。
範寧搖搖頭笑道:阿倩,我知道你不喜歡她,但你要給父親麵子,她畢竟也是你父親的女兒,就按照她第一次成婚時的賀禮給吧!給她封一千兩銀子,讓管家送去,你本人就別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