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度很滿意地看了何可綱一眼,因為他說的是“咱們”,而不是“你們”,這說明他真的放下了遊擊的尊嚴,是真心打算好了要跟著自己這個小小的百總混了。
所以,宣度也就不再介意說點不足為外人道的話了,不緊不慢地抿了口茶水,悠悠道:“你們以為,咱們這位李撫台,還能在遼東呆很久麽?”
曹文詔與何可綱,同時張大了嘴,滿臉的驚駭。
宣度放下小茶壺,站起身來伸了個懶腰,懶洋洋道:“雖然有咱們打了兩場勝仗給他遮了羞,但是金家寨的慘白,撫順的陷落,他都有著脫不了的責任。如我所料不錯,這會兒新的巡撫與總兵,怕是已經在路上了。”
宣度畢竟隻是人,而不是神,所以他的推斷有對也有錯。
對的是,朝廷的確是打算要換人了。錯的是,新的遼東巡撫人選,還並沒有完全定下來。
萬曆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文武百官難得見他老人家一麵,所以這遼東一係列文武官員的提名權,就完全落在了內閣首輔方從哲一個人的頭上。
當亓詩教興衝衝趕到內閣的時候,卻見到年近七旬的老恩師,正在抱著頭長籲短歎,滿臉的哀傷。
亓詩教愣了一下,立即放緩了腳步,輕手輕腳地走了過去,壓低了聲音問道:“恩師,你這是怎麽了?”
方從哲抬起頭,張了張嘴想要說話,最終卻化為了一聲長歎,眼中閃著淚光,搖了搖頭。
亓詩教不明所以,也不好再問,走到方從哲背後,輕輕給他揉捏著肩膀。
方從哲的精神,似乎也隨之鬆弛了下來,苦巴巴地砸了咂嘴,“多事之秋,多事之秋啊!”
亓詩教安慰道:“遼東纖芥之疾,不足為慮,恩師還是放寬心。”
“又何止是遼東啊?”
方從哲抿了口茶,潤了潤幹裂的嘴唇,“剛剛得報,四月十二六,山西介休,壽陽兩地地震山崩,城垣房舍倒塌無數,壓死砸死民眾五千餘人,波及府縣四十多。賑濟救援,這又是要一大筆銀子啊!”
“啊?”
亓詩教大吃一驚,臉色發白,愕然不語。
方從哲低聲呢喃道:“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可咱們的陛下,嗬……”
亓詩教臉色更白,很警惕的左右看了一眼,“恩師,噤聲,這種話可不能亂說啊!”
方從哲搖搖頭,“就算能堵住我的嘴,堵得住那些言官的嘴麽?陛下已經二十多年不在人前露麵了,可按照祖製,陛下與太子必須要出麵祭告天地,為生民祈福。可想而知,這必然又會是一場混亂。”
亓詩教皺眉道:“陛下不願露麵,那可以讓太子出麵負責祈禳啊。”
方從哲苦笑道:“陛下對東宮那位,是個什麽態度,你不知道嗎?爭國本爭了二十年,雖然陛下迫於重重壓力最終還是妥協了。可是,以我對陛下的了解,他是不會同意的。”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到底該怎麽辦?”
亓詩教跺了跺腳,臉上閃過一絲決絕,“實在不行,那我就豁出去上書死諫罷了!”
“沒用的。”
方從哲搖了搖頭,“這其實也沒什麽,最多鬧騰一陣後,無非打一頓板子,再發配幾個人,也就過去了。但最讓我憂心的,還是遼東啊!”
亓詩教背著手,心煩意燥地轉了兩三圈,才深吸了一口氣道:“恩師不必憂心,上天示警一說,本就虛妄。嘉靖三十四年時,陝西大地震,死傷近百萬,人煙幾絕兩千裏,可也沒見出太大的亂子啊!”
“倭寇侵南京,俺答犯宣府,這還不夠亂麽?”
方從哲使勁晃了晃腦袋,仿佛要把心裏麵的擔憂都給晃出去,歎口氣又道:“孟泰任遼東巡撫的事,陛下已經準了。可是陛下又說,遼東一戰,事關重大,隻是另外一個巡撫不足以擔重任,另讓我推薦一個遼東經略上去。至於遼東總兵,你就不要惦記了,陛下已經有了聖斷。”
亓詩教挑了挑眉,問道:“是誰?”
方從哲嘴裏麵,緩緩吐出了一個亓詩教想破腦袋都想不到的名字,“李如柏。”
“李如柏?”
亓詩教使勁一拍桌子,“這不是胡鬧麽?他憑什麽?就憑他是李成梁的兒子嗎?一個賦閑在家二十多年的老家夥,還帶什麽兵打什麽仗?要是他有李如鬆一半的能耐,我也就不說什麽了,可是他既不知將又不識兵,能頂什麽用?”
方從哲眯著眼睛,不說話。
亓詩教的聲音,越來越小,說到最後,幹脆頹然坐下了。
萬曆皇帝聖心獨裁,他就是一千個一萬個反對,有用麽?
方從哲見亓詩教平靜下來了,便緩緩開口了,“叢李如鬆的任命上,我已經猜到了陛下屬意的遼東經略。”
“是誰?”
亓詩教一挑眉,連忙問道。
方從哲不緊不慢,悠悠道:“陛下選中李如柏,原因無非有兩個,首先是剛才你說過的,他是李成梁的兒子,李如鬆的弟弟,而陛下對李家一門,向來信賴有加。然後第二其實也是和李成梁有關,那就是李家在遼東根深蒂固,有很多將官隻知寧遠伯而不知陛下。所以,為了打贏這場仗,不得不重新啟用李如柏!”
亓詩教蹙眉點了點頭,“可是,這和遼東經略的任命,有什麽關係?”
方從哲歎了口氣,“非但有關係,關係還很大。叢李如柏的重新啟用上不難看出,陛下這次,想用的都是熟悉遼東的老人。”
亓詩教沉吟道:“夠資格經略遼東的老人,朝中還真沒幾個啊。”
方從哲笑道:“豈止是沒幾個,可以說是一個沒有!”
亓詩教瞪著眼睛道:“那從哪找人?”
方從哲道:“李如柏眼下是朝廷中人麽?”
亓詩教如夢方醒,愕然道:“難道也是要重新啟用昔日老臣?”
方從哲點了點頭,“怕是隻能如此了。”
亓詩教想了片刻,臉上浮現出一絲喜色,“熊廷弼?”
熊廷弼,湖廣江夏人,萬曆二十六年進士,萬裏三十六年曾奉命巡按遼東。
萬曆四十一年時,遭巡按禦史荊養智彈劾,辭官歸鄉。
熊廷弼有膽知兵,性情剛烈,才略出眾,又對遼東知根知底,似乎是個很合適的人選。但對於亓詩教來說,這些都不是最關鍵的。最重要的是,熊廷弼的身份,他是湖廣人,而且也是亓詩教的同盟楚黨中的重要一員。
但是,讓亓詩教失望的是,方從哲搖了搖頭,“怕是沒戲。”
“啊?”
亓詩教張大了嘴,滿臉的不理解,“除了他,還有誰?”
方從哲苦笑著,慢慢地張開嘴,吐出了兩個字,“楊鎬。”
“恩師,您確定?”
亓詩教麵如死灰一般,傻呆呆地問道。
方從哲麵色凝重地點了點頭,“隻怕是,八九不離十了。”
亓詩教頗有些心灰意冷地攤了攤手,“既然一切都由他說了算,那要我們這些臣子幹什麽?”
方從哲安慰道:“陛下對於兵事,還是很有自己一套的,識人也很準確。比如當年啟用李如鬆時,滿朝上下就沒一個看好的。可最後結果如何?所以啊,少些抱怨,實心任事,才是正理。”
亓詩教點點頭,又問道:“那個宣度,是怎麽安排的?”
方從哲眯縫著的眼睛裏,閃過一道精芒,“陛下對他,很關注。”
亓詩教神情中這才有了一絲喜色,“所以說,破格提拔,也並沒有太大問題了?”
事實,也正如老狐狸方從哲所猜想的那樣,萬曆皇帝駁迴了舉薦熊廷弼的提議,同意了楊鎬的任命。
萬曆四十六年閏四月初十,內閣正式行文敲定,任命楊鎬為兵部侍郎,遼東經略,討伐偽金政權。任命周永春為遼東巡撫,任命李如柏為遼東總兵,任命劉鋌為遼陽總兵,任命杜鬆為山海關總兵,調集精兵猛將,齊聚遼東。
而宣度這個無名小卒,竟然也擠進了這長長的任命書裏,叢一個小小的總旗一躍成為了正三品的參將,撫順參將。
原本,不管是萬曆皇帝還是方從哲,雖已定下了征伐遼東的決議,但還並不是太過重視。
但是,當清河失陷的消息傳到京師之後,兩個人就都坐不住了。因此,無論是萬曆皇帝還是內閣,辦事效率都提高了一大截,第二天便正式確立了作戰方案。
消息傳到遼東,傳到撫順,有些人臉上的表情,立刻就掛不住了。
還是那處小小的院落,陳繼盛滿臉羞慚地跪在宣度麵前,滿臉堆笑幾乎都快要僵住了,宣度也依然沒有搭理他的打算。
這些天裏,陳繼盛生躥下跳,在撫順城裏麵好一頓折騰,恨不得告訴所有人,他這個撫順守備,就是撫順城裏的一把手。
可是,又有幾個人願意搭理他呢?
明眼人都知道,宣度雖然深居簡出,但他的話,卻一定會有很多跟著他出生入死的將士響應。
就算那些不知內情的,也不會把他放在眼裏,因為他頭頂上,可還有遊擊將軍何可綱呢。
所以,宣度也就不再介意說點不足為外人道的話了,不緊不慢地抿了口茶水,悠悠道:“你們以為,咱們這位李撫台,還能在遼東呆很久麽?”
曹文詔與何可綱,同時張大了嘴,滿臉的驚駭。
宣度放下小茶壺,站起身來伸了個懶腰,懶洋洋道:“雖然有咱們打了兩場勝仗給他遮了羞,但是金家寨的慘白,撫順的陷落,他都有著脫不了的責任。如我所料不錯,這會兒新的巡撫與總兵,怕是已經在路上了。”
宣度畢竟隻是人,而不是神,所以他的推斷有對也有錯。
對的是,朝廷的確是打算要換人了。錯的是,新的遼東巡撫人選,還並沒有完全定下來。
萬曆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文武百官難得見他老人家一麵,所以這遼東一係列文武官員的提名權,就完全落在了內閣首輔方從哲一個人的頭上。
當亓詩教興衝衝趕到內閣的時候,卻見到年近七旬的老恩師,正在抱著頭長籲短歎,滿臉的哀傷。
亓詩教愣了一下,立即放緩了腳步,輕手輕腳地走了過去,壓低了聲音問道:“恩師,你這是怎麽了?”
方從哲抬起頭,張了張嘴想要說話,最終卻化為了一聲長歎,眼中閃著淚光,搖了搖頭。
亓詩教不明所以,也不好再問,走到方從哲背後,輕輕給他揉捏著肩膀。
方從哲的精神,似乎也隨之鬆弛了下來,苦巴巴地砸了咂嘴,“多事之秋,多事之秋啊!”
亓詩教安慰道:“遼東纖芥之疾,不足為慮,恩師還是放寬心。”
“又何止是遼東啊?”
方從哲抿了口茶,潤了潤幹裂的嘴唇,“剛剛得報,四月十二六,山西介休,壽陽兩地地震山崩,城垣房舍倒塌無數,壓死砸死民眾五千餘人,波及府縣四十多。賑濟救援,這又是要一大筆銀子啊!”
“啊?”
亓詩教大吃一驚,臉色發白,愕然不語。
方從哲低聲呢喃道:“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可咱們的陛下,嗬……”
亓詩教臉色更白,很警惕的左右看了一眼,“恩師,噤聲,這種話可不能亂說啊!”
方從哲搖搖頭,“就算能堵住我的嘴,堵得住那些言官的嘴麽?陛下已經二十多年不在人前露麵了,可按照祖製,陛下與太子必須要出麵祭告天地,為生民祈福。可想而知,這必然又會是一場混亂。”
亓詩教皺眉道:“陛下不願露麵,那可以讓太子出麵負責祈禳啊。”
方從哲苦笑道:“陛下對東宮那位,是個什麽態度,你不知道嗎?爭國本爭了二十年,雖然陛下迫於重重壓力最終還是妥協了。可是,以我對陛下的了解,他是不會同意的。”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到底該怎麽辦?”
亓詩教跺了跺腳,臉上閃過一絲決絕,“實在不行,那我就豁出去上書死諫罷了!”
“沒用的。”
方從哲搖了搖頭,“這其實也沒什麽,最多鬧騰一陣後,無非打一頓板子,再發配幾個人,也就過去了。但最讓我憂心的,還是遼東啊!”
亓詩教背著手,心煩意燥地轉了兩三圈,才深吸了一口氣道:“恩師不必憂心,上天示警一說,本就虛妄。嘉靖三十四年時,陝西大地震,死傷近百萬,人煙幾絕兩千裏,可也沒見出太大的亂子啊!”
“倭寇侵南京,俺答犯宣府,這還不夠亂麽?”
方從哲使勁晃了晃腦袋,仿佛要把心裏麵的擔憂都給晃出去,歎口氣又道:“孟泰任遼東巡撫的事,陛下已經準了。可是陛下又說,遼東一戰,事關重大,隻是另外一個巡撫不足以擔重任,另讓我推薦一個遼東經略上去。至於遼東總兵,你就不要惦記了,陛下已經有了聖斷。”
亓詩教挑了挑眉,問道:“是誰?”
方從哲嘴裏麵,緩緩吐出了一個亓詩教想破腦袋都想不到的名字,“李如柏。”
“李如柏?”
亓詩教使勁一拍桌子,“這不是胡鬧麽?他憑什麽?就憑他是李成梁的兒子嗎?一個賦閑在家二十多年的老家夥,還帶什麽兵打什麽仗?要是他有李如鬆一半的能耐,我也就不說什麽了,可是他既不知將又不識兵,能頂什麽用?”
方從哲眯著眼睛,不說話。
亓詩教的聲音,越來越小,說到最後,幹脆頹然坐下了。
萬曆皇帝聖心獨裁,他就是一千個一萬個反對,有用麽?
方從哲見亓詩教平靜下來了,便緩緩開口了,“叢李如鬆的任命上,我已經猜到了陛下屬意的遼東經略。”
“是誰?”
亓詩教一挑眉,連忙問道。
方從哲不緊不慢,悠悠道:“陛下選中李如柏,原因無非有兩個,首先是剛才你說過的,他是李成梁的兒子,李如鬆的弟弟,而陛下對李家一門,向來信賴有加。然後第二其實也是和李成梁有關,那就是李家在遼東根深蒂固,有很多將官隻知寧遠伯而不知陛下。所以,為了打贏這場仗,不得不重新啟用李如柏!”
亓詩教蹙眉點了點頭,“可是,這和遼東經略的任命,有什麽關係?”
方從哲歎了口氣,“非但有關係,關係還很大。叢李如柏的重新啟用上不難看出,陛下這次,想用的都是熟悉遼東的老人。”
亓詩教沉吟道:“夠資格經略遼東的老人,朝中還真沒幾個啊。”
方從哲笑道:“豈止是沒幾個,可以說是一個沒有!”
亓詩教瞪著眼睛道:“那從哪找人?”
方從哲道:“李如柏眼下是朝廷中人麽?”
亓詩教如夢方醒,愕然道:“難道也是要重新啟用昔日老臣?”
方從哲點了點頭,“怕是隻能如此了。”
亓詩教想了片刻,臉上浮現出一絲喜色,“熊廷弼?”
熊廷弼,湖廣江夏人,萬曆二十六年進士,萬裏三十六年曾奉命巡按遼東。
萬曆四十一年時,遭巡按禦史荊養智彈劾,辭官歸鄉。
熊廷弼有膽知兵,性情剛烈,才略出眾,又對遼東知根知底,似乎是個很合適的人選。但對於亓詩教來說,這些都不是最關鍵的。最重要的是,熊廷弼的身份,他是湖廣人,而且也是亓詩教的同盟楚黨中的重要一員。
但是,讓亓詩教失望的是,方從哲搖了搖頭,“怕是沒戲。”
“啊?”
亓詩教張大了嘴,滿臉的不理解,“除了他,還有誰?”
方從哲苦笑著,慢慢地張開嘴,吐出了兩個字,“楊鎬。”
“恩師,您確定?”
亓詩教麵如死灰一般,傻呆呆地問道。
方從哲麵色凝重地點了點頭,“隻怕是,八九不離十了。”
亓詩教頗有些心灰意冷地攤了攤手,“既然一切都由他說了算,那要我們這些臣子幹什麽?”
方從哲安慰道:“陛下對於兵事,還是很有自己一套的,識人也很準確。比如當年啟用李如鬆時,滿朝上下就沒一個看好的。可最後結果如何?所以啊,少些抱怨,實心任事,才是正理。”
亓詩教點點頭,又問道:“那個宣度,是怎麽安排的?”
方從哲眯縫著的眼睛裏,閃過一道精芒,“陛下對他,很關注。”
亓詩教神情中這才有了一絲喜色,“所以說,破格提拔,也並沒有太大問題了?”
事實,也正如老狐狸方從哲所猜想的那樣,萬曆皇帝駁迴了舉薦熊廷弼的提議,同意了楊鎬的任命。
萬曆四十六年閏四月初十,內閣正式行文敲定,任命楊鎬為兵部侍郎,遼東經略,討伐偽金政權。任命周永春為遼東巡撫,任命李如柏為遼東總兵,任命劉鋌為遼陽總兵,任命杜鬆為山海關總兵,調集精兵猛將,齊聚遼東。
而宣度這個無名小卒,竟然也擠進了這長長的任命書裏,叢一個小小的總旗一躍成為了正三品的參將,撫順參將。
原本,不管是萬曆皇帝還是方從哲,雖已定下了征伐遼東的決議,但還並不是太過重視。
但是,當清河失陷的消息傳到京師之後,兩個人就都坐不住了。因此,無論是萬曆皇帝還是內閣,辦事效率都提高了一大截,第二天便正式確立了作戰方案。
消息傳到遼東,傳到撫順,有些人臉上的表情,立刻就掛不住了。
還是那處小小的院落,陳繼盛滿臉羞慚地跪在宣度麵前,滿臉堆笑幾乎都快要僵住了,宣度也依然沒有搭理他的打算。
這些天裏,陳繼盛生躥下跳,在撫順城裏麵好一頓折騰,恨不得告訴所有人,他這個撫順守備,就是撫順城裏的一把手。
可是,又有幾個人願意搭理他呢?
明眼人都知道,宣度雖然深居簡出,但他的話,卻一定會有很多跟著他出生入死的將士響應。
就算那些不知內情的,也不會把他放在眼裏,因為他頭頂上,可還有遊擊將軍何可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