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寶沒能弄明白的事情,謝岩卻是剛剛知曉。
臨近約定之期,雷火、王三狗他們率軍終於迴來,並且帶迴一些訊息……
謝岩最初的猜測沒有錯,“百濟大軍”突然放棄攻擊直至日後徹底退卻,確確實實和雷火他們有關,隻是,個中詳細,他實在不知對與錯。
雷火他們自與大隊分開後,即對“百濟”境內普通老百姓展開滅絕人性的屠殺!最初一日夜內,屠滅五個村落,所到之處可謂雞犬不留。
或許因為動靜太大,又或者是過於接近“百濟國都泗沘城”構成事實威脅,但不管出於哪一種原因,“百濟大軍”放棄了猛攻謝岩所在營地,改為圍剿雷火他們。
謝岩心裏清楚,“百濟朝廷”那是不敢冒險,百姓被殺過甚而官府無動於衷,會失去民心,因此,調派大軍圍剿,實屬被逼無奈。
從兵法軍略上來看,雷火他們“圍魏救趙”這一手玩得極為漂亮,如願解決了“野戰防禦工事”麵臨的壓力。
可是,謝岩卻怎麽也高興不起來!在他心目中,戰爭和普通百姓應當無關,哪怕在迫不得已之下,也應該盡量避免或者減少對於普通百姓的傷害。
但是這一次,雷火及其麾下的主要目標就是普通老百姓,哪怕在“百濟大軍”圍追堵截之下,他們也屠盡多個村落,直到後來“百濟老百姓”丟棄家園,找不到人才算結束。
謝岩沒有那麽迂腐,可大規模針對平民的屠殺行徑對他而言,實在是“太過分”,可偏生還說不得,說不出,隻能憋在心裏,著實太不好受了。
“警官。”
正在軍營裏隨意走動的謝岩,聽到有人唿喚,停步迴望,見韓成由後而來,便迎上去道:“韓兄,怎不多加休息?”
韓成走至近前道:“吾見警官胸中煩悶,似有鬱結,不知然否?”
“然也。”謝岩無意隱瞞,道:“韓兄伴隨老雷左右,緣何坐視?”
韓成聽出謝岩語氣中有些不滿,卻不在意地道:“敵國之民,何需掛懷?警官太仁慈了些。”
謝岩微微搖頭,而後邁步緩緩前行,同時言道:“民非軍也,殺戮過甚,無益也。”
“吾知警官之意。”韓成亦步亦趨地道:“所謂‘民’,無非放下刀者,拿起即為‘軍’也,軍、民之分,從未有過明確定說,警官過慮了。”
韓成見謝岩不語,便接著言道:“‘百濟’乃敵國,我軍亦在其境內,是為四麵皆敵,唯斷敵兵源,毀其根基,方有製勝可能,容不得婦人之仁矣。”
“是啊!”謝岩歎息道:“戰場之上,何來仁義一說?此理,吾知之!僅,不忍矣。”
“大總管布政一方,萬民受惠,乃大仁大義也,又何需介懷敵國升鬥小民乎。”
謝岩聞言停步,抬首望向遠方,片刻後道:“韓兄肺腑之言,吾當銘記,受教了。”
謝岩很聰明,他從韓成對於自己的稱唿變化當中,瞬間明白了其是以“私人”和“官員”兩個身份來說話。前者是“勸說”,讓自己不要想的太多;後者算是“告誡”和“提醒”,意為“百濟人並非大唐百姓,根本不需要考慮他們的感受”,畢竟替別人想多了,有失自己的立場,這種事,可大可小,但若傳到朝堂上,卻是極為不妥,難保不會被人拿出來作文章。
韓成從謝岩話語及表情當中知其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心裏一鬆,主動換個話題道:“馮侯大軍迄今未至,不知大總管接下如何?”
謝岩想了想,道:“‘百濟大軍’今駐紮五十裏外,無進逼之意,然我軍糧秣不濟,故吾意欲兩日後撤離,按約定之期至沿海。”
韓成點了點頭,不再多言,此事在意料中,軍中大部分人皆可猜出。
當晚,謝岩按例巡視一番各處,而後進入自己營帳,打算安歇就寢。卻不料洗漱尚未完畢,帳外便有人聲傳來……
很快,吳成入帳稟道:“斥侯來報,‘百濟大軍’有近萬援軍抵達。”
“知道了。”謝岩淡淡地應了聲,隨後擺了擺手,示意吳成退下。自己則繼續洗臉,洗手……
“百濟”有援軍,謝岩是絲毫不感到意外,提前開啟“東征”戰事,根本原因就在於“百濟”對於“新羅”逼迫過甚,今“百濟”增兵“泗沘城”外,很明顯是感受到了大唐軍隊的巨大威脅,但在謝岩看來,這是好事,因為從這一刻起,“百濟軍力”部署以及大致實力,他已是一清二楚了。
起初,“百濟大軍”無論攻守皆可從容以對,怎麽說也是本土作戰,且兵力占據絕對優勢。
果然,“百濟大軍”隨後猛攻,雖然損失很重,但是謝岩所部,壓力奇大,消耗過巨,“野戰防禦工事”幾乎逼近“被破”臨界點。
此外,迫於軍械不足以及兵力,糧草上的絕對劣勢,謝岩心中做好隨時後撤或者進山待援的準備,哪知道“百濟大軍”突然放棄攻擊,改去“圍剿”雷火他們,由此一來,等於自曝其短,令謝岩知道,本方麵對的“百濟大軍”是其都城附近唯一“機動兵力”,隻要打殘或者殲滅它,“百濟”腹地,唐軍可以任意馳騁,而“百濟國”,唯有撤迴對“新羅”用兵,方可繼續與大唐軍隊周旋。
今日之“增兵”萬餘,更是讓謝岩明白,“百濟”開始集結“泗沘城”周圍可用之兵,意圖以絕對兵力優勢發起決戰了。
戰?或退?看起來是道選擇題,但實際上,後撤才是唯一。
謝岩清楚,麾下軍隊戰力猶存,可軍械卻消耗近八成,很難支持一場大戰,況“百濟”增兵後,士氣大漲,正麵應戰,非明智之選。
“唉——”謝岩暗自歎息,心說:“是到了該撤的時候!”旋即抬首對帳外喚道:“三狗。”
“老漢在!”王三狗一邊迴應一邊入帳。
謝岩直接道:“去告訴王決,讓他親自帶領所有斥侯,即刻探查周圍,東西兩個方向擴大至五十裏,南北至三十裏,人手不夠找老雷要人,帶上所有馬匹,務必天亮前迴報。”
“喏!”王三狗大聲迴應。
正常情況下,王三狗得令即行離去,可是今天怪了,他並沒有立刻轉身出帳,而是看著謝岩,很是猶豫地問了一句:“校尉,這、這是要撤了嗎?”
“是!”謝岩頷首而道,但轉瞬間,卻又道:“未必如此。”
“去吧。”謝岩揮手言道,並未再多加解釋什麽。
謝岩不明說,王三狗當然也不可能多事,盡管王決有自己的猜測,但並不妨礙他帶領所有斥侯以及兩百名“羽林左衛”軍卒離開,嚴格執行軍令,才是必須!
迷迷糊糊當中,謝岩仿佛聽到有人在說話……
還沒等他睜開眼睛看個究竟,卻聽到吳成的唿喚聲:“校尉……校尉,快醒醒。”
“有急事?”謝岩抬手揉了揉眼睛,口中問道。
“稟校尉,斥侯來報,馮侯親領大軍已至……”
“什麽?馮寶大軍到了?”謝岩瞬間無比清醒,猛地從床榻上坐起,看著一旁吳成問道:“此話當真?”
“千真萬確!”吳成道:“我軍斥侯遭遇小股軍隊,乃是‘水師第一營第一旅’,領軍校尉高破軍。”
“太好了!”謝岩右手緊緊一握,顯得頗為激動,隨即起身道:“高破軍部現在何處?”
“不足二十裏。”
“現在什麽時辰?”謝岩又問。
“‘卯時’還差兩刻。”
謝岩點了點頭,一邊穿衣,一邊說道:“至‘卯時’,通傳全軍——朝廷大軍已至!”
“喏!”
這是一個極度振奮人心的消息!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有了“水師都督”馮寶親領大軍的消息。雖然目前還搞不清楚大軍位於何處,但軍卒們都知道,隻要有了消息,那便意味著很快。
至於將領們,那更是迫不及待地來到謝岩帳內,無他,等待消息爾。
“卯時”過半,一騎快速抵近“工事”,經核實口令,直入其中,且人不下馬,至謝岩帳前,方才勒馬停步。
“報——”馬上軍卒一邊快步入帳,一邊大聲稟道:“啟稟大總管,‘水師第一旅’已至兩裏外;另,‘水師敢死隊’至十裏處。”
“傳令,水師所屬,於本總管行轅南麵安營紮寨。”
“得令。”報信軍卒應聲而退。
“諸位,朝廷大軍如約而至,吾等理當整軍備戰。”謝岩說著看向雷火、劉仁願二人道:“待大軍至,‘羽林左衛’補充軍需後,前出兩裏於北麵駐守;‘左武衛’出兩裏駐守南麵,不得有誤。”
“謹遵大總管令。”雷火、劉仁願同時起身迴應道。
謝岩擺擺手,示意他們坐下,而後環顧帳內,道:“陛下詔令,征‘百濟’以援‘新羅’,今馮都督領大軍將至,故吾等當勇猛向前,克敵製勝,以不負陛下隆恩。”
“喏——”帳內眾將領齊齊大聲迴應。
臨近約定之期,雷火、王三狗他們率軍終於迴來,並且帶迴一些訊息……
謝岩最初的猜測沒有錯,“百濟大軍”突然放棄攻擊直至日後徹底退卻,確確實實和雷火他們有關,隻是,個中詳細,他實在不知對與錯。
雷火他們自與大隊分開後,即對“百濟”境內普通老百姓展開滅絕人性的屠殺!最初一日夜內,屠滅五個村落,所到之處可謂雞犬不留。
或許因為動靜太大,又或者是過於接近“百濟國都泗沘城”構成事實威脅,但不管出於哪一種原因,“百濟大軍”放棄了猛攻謝岩所在營地,改為圍剿雷火他們。
謝岩心裏清楚,“百濟朝廷”那是不敢冒險,百姓被殺過甚而官府無動於衷,會失去民心,因此,調派大軍圍剿,實屬被逼無奈。
從兵法軍略上來看,雷火他們“圍魏救趙”這一手玩得極為漂亮,如願解決了“野戰防禦工事”麵臨的壓力。
可是,謝岩卻怎麽也高興不起來!在他心目中,戰爭和普通百姓應當無關,哪怕在迫不得已之下,也應該盡量避免或者減少對於普通百姓的傷害。
但是這一次,雷火及其麾下的主要目標就是普通老百姓,哪怕在“百濟大軍”圍追堵截之下,他們也屠盡多個村落,直到後來“百濟老百姓”丟棄家園,找不到人才算結束。
謝岩沒有那麽迂腐,可大規模針對平民的屠殺行徑對他而言,實在是“太過分”,可偏生還說不得,說不出,隻能憋在心裏,著實太不好受了。
“警官。”
正在軍營裏隨意走動的謝岩,聽到有人唿喚,停步迴望,見韓成由後而來,便迎上去道:“韓兄,怎不多加休息?”
韓成走至近前道:“吾見警官胸中煩悶,似有鬱結,不知然否?”
“然也。”謝岩無意隱瞞,道:“韓兄伴隨老雷左右,緣何坐視?”
韓成聽出謝岩語氣中有些不滿,卻不在意地道:“敵國之民,何需掛懷?警官太仁慈了些。”
謝岩微微搖頭,而後邁步緩緩前行,同時言道:“民非軍也,殺戮過甚,無益也。”
“吾知警官之意。”韓成亦步亦趨地道:“所謂‘民’,無非放下刀者,拿起即為‘軍’也,軍、民之分,從未有過明確定說,警官過慮了。”
韓成見謝岩不語,便接著言道:“‘百濟’乃敵國,我軍亦在其境內,是為四麵皆敵,唯斷敵兵源,毀其根基,方有製勝可能,容不得婦人之仁矣。”
“是啊!”謝岩歎息道:“戰場之上,何來仁義一說?此理,吾知之!僅,不忍矣。”
“大總管布政一方,萬民受惠,乃大仁大義也,又何需介懷敵國升鬥小民乎。”
謝岩聞言停步,抬首望向遠方,片刻後道:“韓兄肺腑之言,吾當銘記,受教了。”
謝岩很聰明,他從韓成對於自己的稱唿變化當中,瞬間明白了其是以“私人”和“官員”兩個身份來說話。前者是“勸說”,讓自己不要想的太多;後者算是“告誡”和“提醒”,意為“百濟人並非大唐百姓,根本不需要考慮他們的感受”,畢竟替別人想多了,有失自己的立場,這種事,可大可小,但若傳到朝堂上,卻是極為不妥,難保不會被人拿出來作文章。
韓成從謝岩話語及表情當中知其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心裏一鬆,主動換個話題道:“馮侯大軍迄今未至,不知大總管接下如何?”
謝岩想了想,道:“‘百濟大軍’今駐紮五十裏外,無進逼之意,然我軍糧秣不濟,故吾意欲兩日後撤離,按約定之期至沿海。”
韓成點了點頭,不再多言,此事在意料中,軍中大部分人皆可猜出。
當晚,謝岩按例巡視一番各處,而後進入自己營帳,打算安歇就寢。卻不料洗漱尚未完畢,帳外便有人聲傳來……
很快,吳成入帳稟道:“斥侯來報,‘百濟大軍’有近萬援軍抵達。”
“知道了。”謝岩淡淡地應了聲,隨後擺了擺手,示意吳成退下。自己則繼續洗臉,洗手……
“百濟”有援軍,謝岩是絲毫不感到意外,提前開啟“東征”戰事,根本原因就在於“百濟”對於“新羅”逼迫過甚,今“百濟”增兵“泗沘城”外,很明顯是感受到了大唐軍隊的巨大威脅,但在謝岩看來,這是好事,因為從這一刻起,“百濟軍力”部署以及大致實力,他已是一清二楚了。
起初,“百濟大軍”無論攻守皆可從容以對,怎麽說也是本土作戰,且兵力占據絕對優勢。
果然,“百濟大軍”隨後猛攻,雖然損失很重,但是謝岩所部,壓力奇大,消耗過巨,“野戰防禦工事”幾乎逼近“被破”臨界點。
此外,迫於軍械不足以及兵力,糧草上的絕對劣勢,謝岩心中做好隨時後撤或者進山待援的準備,哪知道“百濟大軍”突然放棄攻擊,改去“圍剿”雷火他們,由此一來,等於自曝其短,令謝岩知道,本方麵對的“百濟大軍”是其都城附近唯一“機動兵力”,隻要打殘或者殲滅它,“百濟”腹地,唐軍可以任意馳騁,而“百濟國”,唯有撤迴對“新羅”用兵,方可繼續與大唐軍隊周旋。
今日之“增兵”萬餘,更是讓謝岩明白,“百濟”開始集結“泗沘城”周圍可用之兵,意圖以絕對兵力優勢發起決戰了。
戰?或退?看起來是道選擇題,但實際上,後撤才是唯一。
謝岩清楚,麾下軍隊戰力猶存,可軍械卻消耗近八成,很難支持一場大戰,況“百濟”增兵後,士氣大漲,正麵應戰,非明智之選。
“唉——”謝岩暗自歎息,心說:“是到了該撤的時候!”旋即抬首對帳外喚道:“三狗。”
“老漢在!”王三狗一邊迴應一邊入帳。
謝岩直接道:“去告訴王決,讓他親自帶領所有斥侯,即刻探查周圍,東西兩個方向擴大至五十裏,南北至三十裏,人手不夠找老雷要人,帶上所有馬匹,務必天亮前迴報。”
“喏!”王三狗大聲迴應。
正常情況下,王三狗得令即行離去,可是今天怪了,他並沒有立刻轉身出帳,而是看著謝岩,很是猶豫地問了一句:“校尉,這、這是要撤了嗎?”
“是!”謝岩頷首而道,但轉瞬間,卻又道:“未必如此。”
“去吧。”謝岩揮手言道,並未再多加解釋什麽。
謝岩不明說,王三狗當然也不可能多事,盡管王決有自己的猜測,但並不妨礙他帶領所有斥侯以及兩百名“羽林左衛”軍卒離開,嚴格執行軍令,才是必須!
迷迷糊糊當中,謝岩仿佛聽到有人在說話……
還沒等他睜開眼睛看個究竟,卻聽到吳成的唿喚聲:“校尉……校尉,快醒醒。”
“有急事?”謝岩抬手揉了揉眼睛,口中問道。
“稟校尉,斥侯來報,馮侯親領大軍已至……”
“什麽?馮寶大軍到了?”謝岩瞬間無比清醒,猛地從床榻上坐起,看著一旁吳成問道:“此話當真?”
“千真萬確!”吳成道:“我軍斥侯遭遇小股軍隊,乃是‘水師第一營第一旅’,領軍校尉高破軍。”
“太好了!”謝岩右手緊緊一握,顯得頗為激動,隨即起身道:“高破軍部現在何處?”
“不足二十裏。”
“現在什麽時辰?”謝岩又問。
“‘卯時’還差兩刻。”
謝岩點了點頭,一邊穿衣,一邊說道:“至‘卯時’,通傳全軍——朝廷大軍已至!”
“喏!”
這是一個極度振奮人心的消息!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有了“水師都督”馮寶親領大軍的消息。雖然目前還搞不清楚大軍位於何處,但軍卒們都知道,隻要有了消息,那便意味著很快。
至於將領們,那更是迫不及待地來到謝岩帳內,無他,等待消息爾。
“卯時”過半,一騎快速抵近“工事”,經核實口令,直入其中,且人不下馬,至謝岩帳前,方才勒馬停步。
“報——”馬上軍卒一邊快步入帳,一邊大聲稟道:“啟稟大總管,‘水師第一旅’已至兩裏外;另,‘水師敢死隊’至十裏處。”
“傳令,水師所屬,於本總管行轅南麵安營紮寨。”
“得令。”報信軍卒應聲而退。
“諸位,朝廷大軍如約而至,吾等理當整軍備戰。”謝岩說著看向雷火、劉仁願二人道:“待大軍至,‘羽林左衛’補充軍需後,前出兩裏於北麵駐守;‘左武衛’出兩裏駐守南麵,不得有誤。”
“謹遵大總管令。”雷火、劉仁願同時起身迴應道。
謝岩擺擺手,示意他們坐下,而後環顧帳內,道:“陛下詔令,征‘百濟’以援‘新羅’,今馮都督領大軍將至,故吾等當勇猛向前,克敵製勝,以不負陛下隆恩。”
“喏——”帳內眾將領齊齊大聲迴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