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565-軍中事
“羽林右衛?”賀蘭敏之看著手上編譯過的“六百裏加急密報”,低聲自語,很快抬首看向恭立一旁的杜風問道:“汝可知此事?”
“迴稟大總管,有問過來人,‘羽林右衛’乃朝廷新設……”杜風隨即將所知詳盡道出。
“原來如此!嗬嗬,馮兄心之所思成真,善!善也!”賀蘭敏之想起馮寶曾經說過的一些話,不禁發出感慨。
的確,在海上無聊時,馮寶有提過“火藥”大成以後,軍隊有可能出現的各種變化,其中就包括組建一支新軍以適應,現在看起來,“羽林右衛”,很符合他當時所說情形。
“大總管所言甚是。”杜風言道:“師父昔日有雲,火器化精銳強軍,以一當十,乃最低之數。”
“是啊——然,攻克堅城,不知如何?”
杜風默然無語。雖說他是賀蘭敏之幕僚,在軍中掛個“參軍”頭銜,但實際卻可以參與所有軍務。很多時候,他知道的要比統兵將領還要多。
自從以“火藥”炸開“新羅都城”,焚宗廟,擄掠王室,滅其國後。“大唐”與“百濟”聯軍加上部分“新羅”投靠軍隊,合計三十萬之眾,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平滅“新羅”所有不臣,且一路北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直抵“高句麗都城平壤”城下。
然而,早有準備的“高句麗”,在聚攏近十五萬大軍,且糧食儲備充足的情況下,依托堅固城池拚死一戰,不僅成功阻擋唐軍連續攻城,而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居然找到了能夠降低“火藥”爆炸威力以及撲滅“汽煤油”燃燒的法子——前者以沙袋、石條堵死城門,後者用泥漿水覆蓋。
兩大攻城利器失去效力之後,整個戰事又成了“人命絞肉機”!無論攻或守,每一日,都在承受巨大傷亡。
按照軍中統計,短短十餘日,大軍陣亡近兩萬,傷者不計其數。
僅僅是傷亡慘重那倒也沒什麽,畢竟死去的幾乎都是“百濟”和“新羅”兩國軍卒,並非唐人。
可是,後方糧道不穩,才是最要命的事情!
賀蘭敏之不能將唐軍派往後方督運糧草,畢竟兵力有限;同時,又不敢派更多“百濟”和“新羅”軍隊後方接應,原因也簡單,都是附屬仆從軍,忠誠度難以保證。此外,原先依靠海運補給的“煤油”,所剩不多,加上當初謝岩留下的“火藥”用去近九成,隻夠一次攻城。
故賀蘭敏之接受林運建議——連續攻城,待戰損三成後退兵進入“新羅”,而後等待朝廷援軍。
如今,得確切消息,“羽林右衛”不日抵達,賀蘭敏之心中無疑輕鬆許多。
傍晚,中軍大帳外傳來雜亂腳步聲,很快,林運掀開帳簾,率先入內,後麵跟著彌植、劉仁願等統兵將領。
“拜見大總管。”眾人齊齊行禮道。
“諸位免禮。今日戰事如何?”
“迴稟大總管,戰事……不順。”作為攻城最高統兵將領,彌植神色有些黯然。
“意料中事。”賀蘭敏之隨即言道:“諸位請坐,本總管有事告知。”
待眾人依言入座,賀蘭敏之方才大聲說道:“朝廷發來‘六百裏加急’,‘羽林右衛’之一萬悍卒,不日渡海,以為援軍,屆時大軍抵達,定能攻克‘平壤’!”
“請問大總管。本朝何來‘羽林右衛’?”劉仁願一語問出所有唐軍將領困惑。
賀蘭敏之大概說了一番,最後道:“接下當如何,還請諸位暢言。”
“自當奮戰,克‘平壤’,北上蕩平‘遼東’。”劉仁願不加思索地首先道。
“劉郎將言之有理。馮侯大軍尚需時日,攻城不可斷,軍心不可怠。”副大總管林運,跟著表明心中所想。
緊跟著,幾位大唐將領相繼附和。
作為統帥,賀蘭敏之當然很清楚,大唐將領們言戰,除了確為所想之外,消耗兩國降兵才是根本,此原也為謝、馮二人昔日策略。
隻不過,此等事情,難以放置明處。
賀蘭敏之不動聲色,轉首看向彌植,問:“彌將軍身經百戰,威名遠播,如今情形,不知該當如何?”
彌植本為“百濟大將軍”,歸順大唐後,繼續受到重用,彌氏一族,更有多人得封賞,加之其弟彌渡,與馮寶數度“合作”,忠於大唐之心可鑒,是賀蘭敏之心裏,為數不多可信之人。
然此時,此地,此刻,彌植卻不知當如何迴話。
單純從軍事角度而言,繼續攻城並不明智。
“平壤”城堅,兵力充沛,糧草充足,以常規手段猛攻,不僅耗費時日,且傷亡難以估算。
但若以其他方麵而言,又未嚐不是一件好事。比如——消耗不可控的兵力。
許久之前,彌植就發現,大唐在使用兵力的時候,有意無意間將一些桀驁不馴或首鼠兩端的將領送往最前方,盡管戰後獎賞等一應不缺,然這些將領麾下軍卒,卻是戰損嚴重,不少將領麾下已無人可用。
雖說大總管賀蘭敏之屢次表明“補充兵力”,但都隻流於形式。
此事,彌植不難猜出,雖談不上多認可,卻也無抵觸。畢竟非同族,指望大唐能夠全部善待,那也不可能。
彌植本不想參與,奈何賀蘭敏之當眾詢問,不說自無可能。
稍經思慮,彌植以一名純粹軍人將領的口吻,提出三點建議。首先,繼續攻城,但力度減弱,以降低傷亡;其二,派出兵力,征集糧草,以保證大軍用度,降低糧道不穩帶來的影響;最後,放鬆圍困,給“高句麗”以兵力不足,傷亡慘重之假象,尋機野外用兵。
哪怕賀蘭敏之對於軍事謀略並不是很擅長,也能聽出來,彌植所言甚是。且兼顧軍務與聯軍內部事宜,可謂“萬全”。
隻要能夠繼續攻城,以達到消耗兵力作用,林運並不反對彌植所說。
其實,當初馮寶和謝岩離開“百濟”時,與林運都有過長談,除去各種商議與設想,都提到了一個最重要的事情,即借戰事,以滅“不臣”。
林運當然不知道謝、馮來自千年之後,骨子裏多多少少都有“人權”的概念,所以,讓他倆下死手處置一些可能隱患,實在有些“心理障礙”,隻能變著法子來。
而在謝岩和馮寶看來,賀蘭敏之身上,公子哥氣息頗多,一些“肮髒”的活計估計也搞不好,林運就成了最合適人選。
事實也證明,經曆過“波斯”困苦的林運,全無大唐文官的“滿口仁義道德”,行事狠辣,手段老到,在其不動聲色地推動下,前前後後,近十萬“百濟”、“新羅”聯軍被送入黃泉路,隻是他覺得還不夠,再消耗一部分更好。
所以,隻要能夠攻城,林運並不在意其他。
於是乎,賀蘭敏之麾下大軍,開始輪番上陣,猛攻“平壤”南門……
“長河,今為何日?”馮寶坐在椅子上閉目養神,感受著海浪起伏,冷不丁冒出一句話來。
“二十四,明日可登陸地。”
“如此,六月前可至。”馮寶自言自語,跟著歎道:“太慢了。”
劉長河不敢接話。
“走,上去看看,他們魚撈好了沒有。”馮寶想起什麽,睜開眼起身道。
上甲板,用不了一會兒。
馮寶瞅著甲板上那些活蹦亂跳的海魚,對正在收拾倒騰的親衛們大聲道:“一個個動作快點兒啊!晚上,海鮮燒烤、海鮮火鍋,全指望爾等了。”
“喏——!”
“遵命!”
……
馮寶笑了。
對於自己麾下這支由勳貴豪門嫡係年輕人組成的“親衛隊”,他還是很滿意的。
在行軍途中,那些近乎殘酷的操練裏,勳貴豪門子弟並沒有展現出高人一等的姿態,而是與普通軍卒一樣,每日負重急行軍,也無怨言。
馮寶並不清楚具體原因,但卻知道,能夠堅持下來,本身就是一種質變,是普通人完成像軍人的轉變,很難,但值得。
正因為頗感欣慰,馮寶才決定,在臨近登上陸地的前一天,組織全軍會餐,用以“獎勵”。
殺魚、清洗……
點燃煤油爐……
搭起燒烤爐……
約摸天色剛剛黑下來,“洛陽號”率先點燃數百支火把,緊跟著,“長安號”以及其他船隻也紛紛效仿……
一時間,漆黑的海麵上,星光點點!
“諸位,大軍明日登陸,今晚犒賞全軍。”馮寶簡單而大聲言道:“以水代酒,務必盡興!待他日得勝,本總管當宴請三軍,不醉不歸!”
“來!諸位,飲勝——!”
馮寶最後一句話音落地,甲板上全體親衛及受邀將領,一齊起身,高唿“大唐萬勝!飲勝——!”
由於甲板麵積有限,所以采取排隊流水式用餐,如果那個時代有無人機,或者直升飛機,必然能夠看到,每條船上,都有一條人組成的長龍,在有序而緩慢地走動著……
“羽林右衛?”賀蘭敏之看著手上編譯過的“六百裏加急密報”,低聲自語,很快抬首看向恭立一旁的杜風問道:“汝可知此事?”
“迴稟大總管,有問過來人,‘羽林右衛’乃朝廷新設……”杜風隨即將所知詳盡道出。
“原來如此!嗬嗬,馮兄心之所思成真,善!善也!”賀蘭敏之想起馮寶曾經說過的一些話,不禁發出感慨。
的確,在海上無聊時,馮寶有提過“火藥”大成以後,軍隊有可能出現的各種變化,其中就包括組建一支新軍以適應,現在看起來,“羽林右衛”,很符合他當時所說情形。
“大總管所言甚是。”杜風言道:“師父昔日有雲,火器化精銳強軍,以一當十,乃最低之數。”
“是啊——然,攻克堅城,不知如何?”
杜風默然無語。雖說他是賀蘭敏之幕僚,在軍中掛個“參軍”頭銜,但實際卻可以參與所有軍務。很多時候,他知道的要比統兵將領還要多。
自從以“火藥”炸開“新羅都城”,焚宗廟,擄掠王室,滅其國後。“大唐”與“百濟”聯軍加上部分“新羅”投靠軍隊,合計三十萬之眾,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平滅“新羅”所有不臣,且一路北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直抵“高句麗都城平壤”城下。
然而,早有準備的“高句麗”,在聚攏近十五萬大軍,且糧食儲備充足的情況下,依托堅固城池拚死一戰,不僅成功阻擋唐軍連續攻城,而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居然找到了能夠降低“火藥”爆炸威力以及撲滅“汽煤油”燃燒的法子——前者以沙袋、石條堵死城門,後者用泥漿水覆蓋。
兩大攻城利器失去效力之後,整個戰事又成了“人命絞肉機”!無論攻或守,每一日,都在承受巨大傷亡。
按照軍中統計,短短十餘日,大軍陣亡近兩萬,傷者不計其數。
僅僅是傷亡慘重那倒也沒什麽,畢竟死去的幾乎都是“百濟”和“新羅”兩國軍卒,並非唐人。
可是,後方糧道不穩,才是最要命的事情!
賀蘭敏之不能將唐軍派往後方督運糧草,畢竟兵力有限;同時,又不敢派更多“百濟”和“新羅”軍隊後方接應,原因也簡單,都是附屬仆從軍,忠誠度難以保證。此外,原先依靠海運補給的“煤油”,所剩不多,加上當初謝岩留下的“火藥”用去近九成,隻夠一次攻城。
故賀蘭敏之接受林運建議——連續攻城,待戰損三成後退兵進入“新羅”,而後等待朝廷援軍。
如今,得確切消息,“羽林右衛”不日抵達,賀蘭敏之心中無疑輕鬆許多。
傍晚,中軍大帳外傳來雜亂腳步聲,很快,林運掀開帳簾,率先入內,後麵跟著彌植、劉仁願等統兵將領。
“拜見大總管。”眾人齊齊行禮道。
“諸位免禮。今日戰事如何?”
“迴稟大總管,戰事……不順。”作為攻城最高統兵將領,彌植神色有些黯然。
“意料中事。”賀蘭敏之隨即言道:“諸位請坐,本總管有事告知。”
待眾人依言入座,賀蘭敏之方才大聲說道:“朝廷發來‘六百裏加急’,‘羽林右衛’之一萬悍卒,不日渡海,以為援軍,屆時大軍抵達,定能攻克‘平壤’!”
“請問大總管。本朝何來‘羽林右衛’?”劉仁願一語問出所有唐軍將領困惑。
賀蘭敏之大概說了一番,最後道:“接下當如何,還請諸位暢言。”
“自當奮戰,克‘平壤’,北上蕩平‘遼東’。”劉仁願不加思索地首先道。
“劉郎將言之有理。馮侯大軍尚需時日,攻城不可斷,軍心不可怠。”副大總管林運,跟著表明心中所想。
緊跟著,幾位大唐將領相繼附和。
作為統帥,賀蘭敏之當然很清楚,大唐將領們言戰,除了確為所想之外,消耗兩國降兵才是根本,此原也為謝、馮二人昔日策略。
隻不過,此等事情,難以放置明處。
賀蘭敏之不動聲色,轉首看向彌植,問:“彌將軍身經百戰,威名遠播,如今情形,不知該當如何?”
彌植本為“百濟大將軍”,歸順大唐後,繼續受到重用,彌氏一族,更有多人得封賞,加之其弟彌渡,與馮寶數度“合作”,忠於大唐之心可鑒,是賀蘭敏之心裏,為數不多可信之人。
然此時,此地,此刻,彌植卻不知當如何迴話。
單純從軍事角度而言,繼續攻城並不明智。
“平壤”城堅,兵力充沛,糧草充足,以常規手段猛攻,不僅耗費時日,且傷亡難以估算。
但若以其他方麵而言,又未嚐不是一件好事。比如——消耗不可控的兵力。
許久之前,彌植就發現,大唐在使用兵力的時候,有意無意間將一些桀驁不馴或首鼠兩端的將領送往最前方,盡管戰後獎賞等一應不缺,然這些將領麾下軍卒,卻是戰損嚴重,不少將領麾下已無人可用。
雖說大總管賀蘭敏之屢次表明“補充兵力”,但都隻流於形式。
此事,彌植不難猜出,雖談不上多認可,卻也無抵觸。畢竟非同族,指望大唐能夠全部善待,那也不可能。
彌植本不想參與,奈何賀蘭敏之當眾詢問,不說自無可能。
稍經思慮,彌植以一名純粹軍人將領的口吻,提出三點建議。首先,繼續攻城,但力度減弱,以降低傷亡;其二,派出兵力,征集糧草,以保證大軍用度,降低糧道不穩帶來的影響;最後,放鬆圍困,給“高句麗”以兵力不足,傷亡慘重之假象,尋機野外用兵。
哪怕賀蘭敏之對於軍事謀略並不是很擅長,也能聽出來,彌植所言甚是。且兼顧軍務與聯軍內部事宜,可謂“萬全”。
隻要能夠繼續攻城,以達到消耗兵力作用,林運並不反對彌植所說。
其實,當初馮寶和謝岩離開“百濟”時,與林運都有過長談,除去各種商議與設想,都提到了一個最重要的事情,即借戰事,以滅“不臣”。
林運當然不知道謝、馮來自千年之後,骨子裏多多少少都有“人權”的概念,所以,讓他倆下死手處置一些可能隱患,實在有些“心理障礙”,隻能變著法子來。
而在謝岩和馮寶看來,賀蘭敏之身上,公子哥氣息頗多,一些“肮髒”的活計估計也搞不好,林運就成了最合適人選。
事實也證明,經曆過“波斯”困苦的林運,全無大唐文官的“滿口仁義道德”,行事狠辣,手段老到,在其不動聲色地推動下,前前後後,近十萬“百濟”、“新羅”聯軍被送入黃泉路,隻是他覺得還不夠,再消耗一部分更好。
所以,隻要能夠攻城,林運並不在意其他。
於是乎,賀蘭敏之麾下大軍,開始輪番上陣,猛攻“平壤”南門……
“長河,今為何日?”馮寶坐在椅子上閉目養神,感受著海浪起伏,冷不丁冒出一句話來。
“二十四,明日可登陸地。”
“如此,六月前可至。”馮寶自言自語,跟著歎道:“太慢了。”
劉長河不敢接話。
“走,上去看看,他們魚撈好了沒有。”馮寶想起什麽,睜開眼起身道。
上甲板,用不了一會兒。
馮寶瞅著甲板上那些活蹦亂跳的海魚,對正在收拾倒騰的親衛們大聲道:“一個個動作快點兒啊!晚上,海鮮燒烤、海鮮火鍋,全指望爾等了。”
“喏——!”
“遵命!”
……
馮寶笑了。
對於自己麾下這支由勳貴豪門嫡係年輕人組成的“親衛隊”,他還是很滿意的。
在行軍途中,那些近乎殘酷的操練裏,勳貴豪門子弟並沒有展現出高人一等的姿態,而是與普通軍卒一樣,每日負重急行軍,也無怨言。
馮寶並不清楚具體原因,但卻知道,能夠堅持下來,本身就是一種質變,是普通人完成像軍人的轉變,很難,但值得。
正因為頗感欣慰,馮寶才決定,在臨近登上陸地的前一天,組織全軍會餐,用以“獎勵”。
殺魚、清洗……
點燃煤油爐……
搭起燒烤爐……
約摸天色剛剛黑下來,“洛陽號”率先點燃數百支火把,緊跟著,“長安號”以及其他船隻也紛紛效仿……
一時間,漆黑的海麵上,星光點點!
“諸位,大軍明日登陸,今晚犒賞全軍。”馮寶簡單而大聲言道:“以水代酒,務必盡興!待他日得勝,本總管當宴請三軍,不醉不歸!”
“來!諸位,飲勝——!”
馮寶最後一句話音落地,甲板上全體親衛及受邀將領,一齊起身,高唿“大唐萬勝!飲勝——!”
由於甲板麵積有限,所以采取排隊流水式用餐,如果那個時代有無人機,或者直升飛機,必然能夠看到,每條船上,都有一條人組成的長龍,在有序而緩慢地走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