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566-獨斷
“唉——”黃運城站在海邊不遠處的一處高地上,望著遼闊的大海,發出重重一聲歎息。
連續多日,黃運城都站立於此,無時不在期望著“大唐水師”戰船出現。
當然了,並不隻有他一個人。
自“熊津口”以北,近百裏海岸線,每隔一段都有人在做同樣的等待,隻不過,那都是雇請的百濟平民。
黃運城不可能知道大軍的準確時間和登陸確切地,故而唯有死等。
好在,大致上岸地點知曉,無非多花點錢,雇人眺望。
“午時”,感覺到腹中饑餓,黃運城俯身打開一旁地麵的包袱,剛拿出幹糧,忽然發現有一道煙柱從南麵升起。
“嗯?船來了?”黃運城腦海裏迅速閃出一個念頭,顧不上吃,立刻扭頭放眼海麵——似乎,什麽也沒有啊?
然,片刻後,又有一道煙柱升起。
黃運城努力睜大眼睛,死死盯在海麵上,他就奇了怪了——沒動靜,怎麽會點火升煙?
接下來一炷香時間裏,陸續又有兩道煙柱升起。
與此同時,黃運城終於在海麵上看到諸多黑點,且逐漸變大。不用多想他也知道,如此船隊除“大唐水師”外,別無其它。
黃運城不再猶豫,快走幾步,點燃早準備好的三個煙火堆,旋即,三道煙柱升空,遠遠望去,如一道粗壯煙柱,與其它大不相同。
“報——”一名軍卒進入艉樓二層,向馮寶行禮道:“啟稟大都督,前方傳來訊息,岸上升起多道煙柱,不知何意。”
“狼煙示警?”馮寶訝然,卻是不信。稍加思忖,起身道:“上去看看。”
上艉樓頂端,馮寶拿起望遠鏡往岸邊望去,果然,有十餘條煙柱隨風搖散。
“怎麽會這麽多?”馮寶暗自想著:“真要示警之類,沒必要啊。”很快,他又留意到,有一道煙柱似乎特別粗壯,非常醒目。
“可惜,還是遠了些。”馮寶心裏念了一句,跟著放下望遠鏡道:“傳令,上岸地不變,警戒放出十裏,弄明白發生了什麽事情?”
“繼續盯著點兒。”馮寶將望遠鏡塞給劉長河,順口說了一句,而後離開。反正他知道,上岸還得不少時間。
有雲:望山跑死馬。
海上行船,同樣如此。
好在,“大唐水師”選定的登陸點,是一處天然小港灣,且岸邊經過修整,方便小型船隻停泊。
之所以不使用“百濟水師”碼頭,那是馮寶曾經的命令,原因自然是為了安全,誰知道“百濟人”是否真心臣服呢?
按常例,警戒船搭載斥侯和少量軍隊先行登陸,待確保安全,後續船隻相繼靠岸,卸載部分水師官兵,等原地防禦初步形成後,船隻返迴駁載“長安號”、“洛陽號”兩艘大船上人員及軍需物資。
整個過程,有條不紊,井然有序。
馮寶尋得一塊稍微幹淨些的大石頭,坐在上麵,時不時地四下張望,偶爾微微頷首,對於麾下大軍表現顯得頗為滿意。
“馮侯,聽聞燃放煙火者乃黃家商號之人。”
“正是,也不知道其所為何?不用理會,已差人去尋,稍後便知。”馮寶絲毫不在意,隨口迴應過來說話的李聰。
“對了,老裴可有上岸?”
“裴兄押後,尚未登陸。”
馮寶看了一眼海麵上,張口吩咐道:“長河,命人傳令,後續加快,務必天黑前全軍上岸。”說完,再問李聰:“軍中各部如何?”
“無妨,僅少數不適。”李聰跟著又道:“全賴大船平穩。”
馮寶點了點頭,他知道李聰的意思,畢竟關中子弟不識水性,在沒有經過操練情況下,隻有少部分人顯露不適應,那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了。
當然,兩艘大船相對平穩,才是根本。
軍中無大礙,馮寶那是徹底輕鬆起來,與李聰又閑聊其他……直到,看見幾名軍卒匆匆而來。
“稟大都督,點燃煙火之人,自稱‘洛陽昌德號’大掌櫃,乃隨軍商隊中人。”
“帶上來。”馮寶對稟報軍卒道。
片刻,軍卒之後的黃運城上前跪拜道:“草民拜見大都督。”
“汝,乃老黃侄兒?”馮寶不認識他,隨口一問。
“迴大都督話,正是草民。”黃運城緊跟著道:“蕭先生有要緊軍情,命草民前來報與大都督。”
“蕭越?他能有什麽軍情?”馮寶心裏想著,表麵卻毫無波瀾,又道:“有何軍情,大可直言。”臨了,還多說一句:“起來迴話。”
“多謝大都督。”黃運城隨即起身,將蕭越與黑齒常之謀劃和盤托出……
因事頗多,且馮寶中間還問了一些細節,故而耗費不少時間,連最後上岸過來的裴士峰也聽到不少內容。
“蕭越,可有密報文書?”馮寶知曉全部之後,不忘再問。
“有!”黃運城似乎剛剛想起,急忙從貼身處取出一封信函。
馮寶從劉長河手裏接過信函,見沒有火漆封口,倒也沒在意,拿出信,瞄了一眼,接著遞給裴士峰,道:“老裴,去通譯一下,看是何內容。”
馮寶這麽說當然是有原因的。
自從來到大唐,謝岩和馮寶領軍出征數次,在此過程中,都意識到一件事情,即軍中傳遞信息采取的方式,保密性太差,一旦被人截獲,很容易被“破譯”出來,而且能夠記錄的內容又太少,往往事情都說不清楚,過於依賴傳令軍卒。
有鑒於此,謝岩在學堂授課之餘,有意無意地提過;馮寶也通過黃一清,表達出類似意見,且還給了提示。
於是,“皇家學堂算學院”以此為題,在黃一清領頭下,十餘名“算學高材生”,共同弄出了“大唐版密報文書法”。
簡單來說,就是以百餘本經典聖賢書為範本,以數字編碼代替文字,再以暗紋約定對應範本書籍,從而找出對應字成文,整個過程,稱“密報通譯”。
此方法獻與朝廷後,得到“兵部”、“戶部”等衙門高度認可,在皇帝下詔後,成為大唐官方正式通用“密報文書”,凡涉機密,皆用之。
當然了,各衙門,自有確定範本之權,以保證機密。
正因為如此,馮寶方才提出閱看文書,不管怎麽說,這是了解黃運城所說內容真實性的最好法子。
裴士峰領“羽林右衛馮寶所部軍丞”職權,“密報文書”歸其統管,是以毫不猶豫地接過,而後離開。
馮寶也無意多問,讓人安排黃運城下去休息,一切待稍後再說。
實際上,無論馮寶還是李聰,都沒有懷疑黃運城所說,隻是他們心中,都在盤算著一件事情,那就是蕭越與黑齒常之的謀劃,究竟能行否?
理論上,當然行!
按照黃運城帶來的消息,黑齒常之領軍押送糧草,以每日三十裏速度北上,約摸十七天抵達“籠關”西北五十裏,那個地方是一片山地,適合伏擊,也是北運糧草屢次遭襲所在。
由於黑齒常之領軍出發近十日,故馮寶麾下“羽林右衛”需在七日內突進五百裏,方可如期進入戰場。
換句話來說,即每日行軍近七十裏,且連續七天才有可能趕得上。
可是,如此全裝備強行軍,別說步兵了,就是騎兵也極難做到,尤其是在抵達戰場後,還需要保持戰鬥力,這更是難上加難。
當真做不到嗎?
起碼在李聰看來,完全沒可能,隻是他沒有表露出。
“二位,此事當如何?”馮寶等裴士峰迴來後,接過“通譯文書”,一邊看,一邊問。
“時日,太短了些。”李聰猶豫片刻,還是道出心裏想法。
“老裴呢,如何看待?”馮寶頭也不抬地問。
“吾以為,難!甚難!”裴士峰接著道:“日行七十裏,多山地,幾無可能。”
“是嗎?”馮寶此時以閱看完畢,信手將文書遞給一旁劉長河,跟著起身道:“曾有一支軍隊,七個時辰急行軍近百五十裏,一晝夜突進近三百裏!七天,五百裏,很難嗎?”
“一晝夜?三百裏?馮侯,確有其事乎?”李聰根本不相信,在他的記憶中,曆史上從來沒有一支軍隊能夠做到。
“大都督,一日行百裏,或可,然,一連多日,軍卒疲累,何來戰力?”裴士峰從另一個角度發出提問。
“人,可勝天也!‘羽林右衛’乃國之利刃,當召之能戰,戰之能勝!豈可因疲累避戰乎?既然有軍隊能夠做到,我大唐雄師怎可落於人後?”馮寶微微抬起頭,眼望遠方天空,那一輪高懸明月,稍許提高聲調言道:“隻要有信念,一定可以!”
“長河,傳我將令,各營步卒備八日幹糧,明早卯時,隨本都督出征。”
“喏!”
“馮侯……”
“大都督……”
馮寶輕輕擺了擺手,阻止李聰與裴士峰繼續說話,再道:“軍中事務,拜托二位。按期北上即可。”
馮寶是一軍統帥,有獨斷之權,他鐵了心要自己領軍,旁人根本也阻止不了。
李聰、裴士峰相互對視一眼,露出一絲苦笑,無他,不願意也得服從。
“唉——”黃運城站在海邊不遠處的一處高地上,望著遼闊的大海,發出重重一聲歎息。
連續多日,黃運城都站立於此,無時不在期望著“大唐水師”戰船出現。
當然了,並不隻有他一個人。
自“熊津口”以北,近百裏海岸線,每隔一段都有人在做同樣的等待,隻不過,那都是雇請的百濟平民。
黃運城不可能知道大軍的準確時間和登陸確切地,故而唯有死等。
好在,大致上岸地點知曉,無非多花點錢,雇人眺望。
“午時”,感覺到腹中饑餓,黃運城俯身打開一旁地麵的包袱,剛拿出幹糧,忽然發現有一道煙柱從南麵升起。
“嗯?船來了?”黃運城腦海裏迅速閃出一個念頭,顧不上吃,立刻扭頭放眼海麵——似乎,什麽也沒有啊?
然,片刻後,又有一道煙柱升起。
黃運城努力睜大眼睛,死死盯在海麵上,他就奇了怪了——沒動靜,怎麽會點火升煙?
接下來一炷香時間裏,陸續又有兩道煙柱升起。
與此同時,黃運城終於在海麵上看到諸多黑點,且逐漸變大。不用多想他也知道,如此船隊除“大唐水師”外,別無其它。
黃運城不再猶豫,快走幾步,點燃早準備好的三個煙火堆,旋即,三道煙柱升空,遠遠望去,如一道粗壯煙柱,與其它大不相同。
“報——”一名軍卒進入艉樓二層,向馮寶行禮道:“啟稟大都督,前方傳來訊息,岸上升起多道煙柱,不知何意。”
“狼煙示警?”馮寶訝然,卻是不信。稍加思忖,起身道:“上去看看。”
上艉樓頂端,馮寶拿起望遠鏡往岸邊望去,果然,有十餘條煙柱隨風搖散。
“怎麽會這麽多?”馮寶暗自想著:“真要示警之類,沒必要啊。”很快,他又留意到,有一道煙柱似乎特別粗壯,非常醒目。
“可惜,還是遠了些。”馮寶心裏念了一句,跟著放下望遠鏡道:“傳令,上岸地不變,警戒放出十裏,弄明白發生了什麽事情?”
“繼續盯著點兒。”馮寶將望遠鏡塞給劉長河,順口說了一句,而後離開。反正他知道,上岸還得不少時間。
有雲:望山跑死馬。
海上行船,同樣如此。
好在,“大唐水師”選定的登陸點,是一處天然小港灣,且岸邊經過修整,方便小型船隻停泊。
之所以不使用“百濟水師”碼頭,那是馮寶曾經的命令,原因自然是為了安全,誰知道“百濟人”是否真心臣服呢?
按常例,警戒船搭載斥侯和少量軍隊先行登陸,待確保安全,後續船隻相繼靠岸,卸載部分水師官兵,等原地防禦初步形成後,船隻返迴駁載“長安號”、“洛陽號”兩艘大船上人員及軍需物資。
整個過程,有條不紊,井然有序。
馮寶尋得一塊稍微幹淨些的大石頭,坐在上麵,時不時地四下張望,偶爾微微頷首,對於麾下大軍表現顯得頗為滿意。
“馮侯,聽聞燃放煙火者乃黃家商號之人。”
“正是,也不知道其所為何?不用理會,已差人去尋,稍後便知。”馮寶絲毫不在意,隨口迴應過來說話的李聰。
“對了,老裴可有上岸?”
“裴兄押後,尚未登陸。”
馮寶看了一眼海麵上,張口吩咐道:“長河,命人傳令,後續加快,務必天黑前全軍上岸。”說完,再問李聰:“軍中各部如何?”
“無妨,僅少數不適。”李聰跟著又道:“全賴大船平穩。”
馮寶點了點頭,他知道李聰的意思,畢竟關中子弟不識水性,在沒有經過操練情況下,隻有少部分人顯露不適應,那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了。
當然,兩艘大船相對平穩,才是根本。
軍中無大礙,馮寶那是徹底輕鬆起來,與李聰又閑聊其他……直到,看見幾名軍卒匆匆而來。
“稟大都督,點燃煙火之人,自稱‘洛陽昌德號’大掌櫃,乃隨軍商隊中人。”
“帶上來。”馮寶對稟報軍卒道。
片刻,軍卒之後的黃運城上前跪拜道:“草民拜見大都督。”
“汝,乃老黃侄兒?”馮寶不認識他,隨口一問。
“迴大都督話,正是草民。”黃運城緊跟著道:“蕭先生有要緊軍情,命草民前來報與大都督。”
“蕭越?他能有什麽軍情?”馮寶心裏想著,表麵卻毫無波瀾,又道:“有何軍情,大可直言。”臨了,還多說一句:“起來迴話。”
“多謝大都督。”黃運城隨即起身,將蕭越與黑齒常之謀劃和盤托出……
因事頗多,且馮寶中間還問了一些細節,故而耗費不少時間,連最後上岸過來的裴士峰也聽到不少內容。
“蕭越,可有密報文書?”馮寶知曉全部之後,不忘再問。
“有!”黃運城似乎剛剛想起,急忙從貼身處取出一封信函。
馮寶從劉長河手裏接過信函,見沒有火漆封口,倒也沒在意,拿出信,瞄了一眼,接著遞給裴士峰,道:“老裴,去通譯一下,看是何內容。”
馮寶這麽說當然是有原因的。
自從來到大唐,謝岩和馮寶領軍出征數次,在此過程中,都意識到一件事情,即軍中傳遞信息采取的方式,保密性太差,一旦被人截獲,很容易被“破譯”出來,而且能夠記錄的內容又太少,往往事情都說不清楚,過於依賴傳令軍卒。
有鑒於此,謝岩在學堂授課之餘,有意無意地提過;馮寶也通過黃一清,表達出類似意見,且還給了提示。
於是,“皇家學堂算學院”以此為題,在黃一清領頭下,十餘名“算學高材生”,共同弄出了“大唐版密報文書法”。
簡單來說,就是以百餘本經典聖賢書為範本,以數字編碼代替文字,再以暗紋約定對應範本書籍,從而找出對應字成文,整個過程,稱“密報通譯”。
此方法獻與朝廷後,得到“兵部”、“戶部”等衙門高度認可,在皇帝下詔後,成為大唐官方正式通用“密報文書”,凡涉機密,皆用之。
當然了,各衙門,自有確定範本之權,以保證機密。
正因為如此,馮寶方才提出閱看文書,不管怎麽說,這是了解黃運城所說內容真實性的最好法子。
裴士峰領“羽林右衛馮寶所部軍丞”職權,“密報文書”歸其統管,是以毫不猶豫地接過,而後離開。
馮寶也無意多問,讓人安排黃運城下去休息,一切待稍後再說。
實際上,無論馮寶還是李聰,都沒有懷疑黃運城所說,隻是他們心中,都在盤算著一件事情,那就是蕭越與黑齒常之的謀劃,究竟能行否?
理論上,當然行!
按照黃運城帶來的消息,黑齒常之領軍押送糧草,以每日三十裏速度北上,約摸十七天抵達“籠關”西北五十裏,那個地方是一片山地,適合伏擊,也是北運糧草屢次遭襲所在。
由於黑齒常之領軍出發近十日,故馮寶麾下“羽林右衛”需在七日內突進五百裏,方可如期進入戰場。
換句話來說,即每日行軍近七十裏,且連續七天才有可能趕得上。
可是,如此全裝備強行軍,別說步兵了,就是騎兵也極難做到,尤其是在抵達戰場後,還需要保持戰鬥力,這更是難上加難。
當真做不到嗎?
起碼在李聰看來,完全沒可能,隻是他沒有表露出。
“二位,此事當如何?”馮寶等裴士峰迴來後,接過“通譯文書”,一邊看,一邊問。
“時日,太短了些。”李聰猶豫片刻,還是道出心裏想法。
“老裴呢,如何看待?”馮寶頭也不抬地問。
“吾以為,難!甚難!”裴士峰接著道:“日行七十裏,多山地,幾無可能。”
“是嗎?”馮寶此時以閱看完畢,信手將文書遞給一旁劉長河,跟著起身道:“曾有一支軍隊,七個時辰急行軍近百五十裏,一晝夜突進近三百裏!七天,五百裏,很難嗎?”
“一晝夜?三百裏?馮侯,確有其事乎?”李聰根本不相信,在他的記憶中,曆史上從來沒有一支軍隊能夠做到。
“大都督,一日行百裏,或可,然,一連多日,軍卒疲累,何來戰力?”裴士峰從另一個角度發出提問。
“人,可勝天也!‘羽林右衛’乃國之利刃,當召之能戰,戰之能勝!豈可因疲累避戰乎?既然有軍隊能夠做到,我大唐雄師怎可落於人後?”馮寶微微抬起頭,眼望遠方天空,那一輪高懸明月,稍許提高聲調言道:“隻要有信念,一定可以!”
“長河,傳我將令,各營步卒備八日幹糧,明早卯時,隨本都督出征。”
“喏!”
“馮侯……”
“大都督……”
馮寶輕輕擺了擺手,阻止李聰與裴士峰繼續說話,再道:“軍中事務,拜托二位。按期北上即可。”
馮寶是一軍統帥,有獨斷之權,他鐵了心要自己領軍,旁人根本也阻止不了。
李聰、裴士峰相互對視一眼,露出一絲苦笑,無他,不願意也得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