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572-拔釘子(一)
一場由黑齒常之構想,蕭越出謀劃策,最終由馮寶領軍實施的戰爭,以唐軍完勝而落幕。
據戰後清理統計,唐軍斬殺賊寇近兩萬三千餘,除去逃逸者,無一俘虜。
戰場繳獲同樣豐富,因賊寇習慣性將所有財富隨身攜帶,故而悉數落入唐軍手中。
這是一場並沒有載入史冊的戰爭,但它對唐軍影響頗為深遠。
自此之後,凡舉兵禍害百姓者,大唐軍隊概不受降。
在劉仁願部護送下,黑齒常之繼續押送糧草上路,馮寶則率領軍隊通過山區後,原地駐守,以等待後續“羽林右衛”大軍。
差不多也就在此時間段裏,“鴨綠水”北三十裏,“羽林左衛”設置“野戰工事”外,謝岩下令全軍安營紮寨,同時命雷火前來。
三千“羽林左衛”,“左驍衛”兩千步卒,在此已經度過了一個冬天。
“高句麗”權臣淵蓋蘇文,在得知“羽林左衛”就地設“軍寨”囤積軍需後,立刻意識到,來年開春,大唐增兵行“南北夾擊”,如此,整個防線,將不再穩固,更何況,“羽林左衛”乃騎兵精銳,“鴨綠水”北多平原,無論兵馬調動或糧草運輸,皆容易遭受襲擊。
有鑒於此,淵蓋蘇文集四萬步卒,五千騎兵,以設“軍寨”,挖溝壑,置拒馬等方式,牢牢的將“羽林左衛”困在方圓百裏之內,且大軍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步步為營,依靠兵力優勢,層層推進,令雷火數度出擊,無功而返。騎兵再精銳,也不適合攻城拔寨。
幸好“野戰工事”足夠堅固,糧草軍需足以支應持久,攻不出去,守得住倒不成問題。
但是在戰場上,你不前進,別人就會反過來進攻!
以至於謝岩在自己的“軍寨”裏,通過“望遠鏡”,居然能夠看見“高句麗”軍卒在營地活動的情形。
“雷郎將,敵軍前鋒軍寨近在咫尺,汝不知曉?”謝岩高坐大帳帥位,當著麾下所有將領的麵,以問責之姿態發話。
“迴安撫使話,敵軍每設一寨,周邊有大軍護衛,騎兵遊弋,末將麾下,除去留守,能出戰者,至多兩千騎,倘若強攻,極易陷入苦戰被圍,末將領命堅守護衛軍需,故不敢兵力戰損過多,非怯戰也!”
“唉——”謝岩重重歎息一聲,道:“汝為統兵大將,怎能不知即便堅守,亦當出擊!騎兵襲擾敵軍,總勝過固守工事。朝廷若無增兵,令汝突進北上,試問,當如何是好?”
雷火頓時語塞。
因為在他的認知裏,朝廷派出援軍是鐵板釘釘的事,從來沒有設想過,沒有援軍會是怎樣?如今謝岩當眾問詢,意同斥責,著實令他感覺難堪之極。
“罷了。此軍略乃本官與馮侯擬定,非汝之過。”謝岩本意非問責,故而主動攬過來。
“多謝安撫使寬宥,末將思慮欠詳,自當領罪。”雷火心粗卻不傻,知道這個時候自己承認錯誤,那基本上事情也就過去了。
果然,謝岩擺手道:“軍需無損當為攻績,軍略有失當為過也,全當功過相抵。請坐!”
“多謝!”雷火欠身行禮,而後於一旁坐下。
“諸位,吾等受皇命出征,當不負聖恩,奮勇殺敵!傳令全軍,今日休整,明日出戰,務必於三日內,掃清北上道路。”
“謹遵將令。”全體軍官齊聲而道。
“傳令,斥侯即刻探明二十裏內敵情;各營今日完成所有備戰;明晨,‘卯時’後出征!”
“喏!”軍官們再次齊齊應下。
隨後,謝岩又吩咐些事,再散去眾人。
“雷將軍,侯爺有請。”
還未走出營門的雷火見吳成追出,隻得又返身而迴,隻是這一次,卻是進了謝岩營帳。
“上茶。”謝岩招唿雷火坐下,道:“雷兄,適才吾當眾所言,乃公事也,莫要多想才是。”
“某家曉得,確係某之過也。”
謝岩見雷火沒有放在心上,很是滿意的點點頭,不管怎麽說,他們認識多年,不希望就此產生嫌隙。
“警官,吾入營觀軍卒之武備,似超‘羽林左衛’,何故?”雷火一進軍寨即發現此事,此刻終得以問出。
“馮侯建言,陛下準奏,本朝設‘羽林右衛’,暫募兵兩萬。
“‘羽林右衛’?募兵?”雷火一下聽出要點。
“正是。”謝岩道:“‘羽林左衛’分駐天下以鎮宵小,‘羽林右衛’戍‘京城’而征戰八方,各不相同,武備自當有別。”
雷火算是聽明白了,從現在開始,“天下最強軍隊”名號得歸“羽林右衛”了。不過,他還是從整個軍隊的角度問出一句:“將士們日後何來功績?”
謝岩當然知道,“府兵製”與“軍功得勳”是軍製變革兩大阻礙,前者與土地有關,後者關乎利益,從將軍到士兵,沒有不在乎的。
“雷兄,依汝之見,遼東戰後,本朝外敵何來?”
“嗯……這個……”雷火支吾其詞,卻是說不下去了。原因當然很簡單,大唐盛世之下,除了那個打不上去的“吐蕃”外,好像已經沒什麽敵人。
“既無外患,何需百萬大軍?”
謝岩這一問,令雷火頓時明白所有。
很簡單,沒有了外敵,朝廷當然也沒必要養那麽多軍隊,但是,武備也不可放鬆,自然需要一支精銳之師以保證隨時能戰,“羽林右衛”應該就是皇帝心目中的首選。
“警官,吾等武夫,當何去何從?”
望著雷火希冀麵龐,謝岩微微笑了起來,他知道,雷火這是在關心自己的前程,當然,也是大唐整個軍方高級將領心中所憂。
“駐外、練兵、進學,皆可。”
“何意?”雷火不甚明了,隻得相問。
“都護府將領常年有缺,自是去處;隨‘火藥’大成,本朝大軍需變更作戰方式以應對,然此物非知者不可用,故進學為上。”
雷火緩緩點頭,顯然是聽懂了。
在他看來,以自己當下官位,去邊地出任將領,等同於貶官,任“都督”職,似乎還差那麽一點。也就是說,“駐外”這條路走不通。
而按照謝岩說法,練兵和進學,看起來是兩條路,實則為一條,因為“火藥”。
雷火見識過“火藥”強大威力,知道軍中日後必定會大量使用,同時他也清楚,“火藥”本身很危險,不懂的人,根本玩不轉,因此,進學也就成了必須,可是,上哪兒進學呢?到了他們這個年齡和地位,去“皇家學堂”和學子們一同上課,那不是開玩笑嗎?
謝岩似乎看出雷火困惑所在,主動言道:“‘皇家學堂軍事院’,即將設‘將領進學班’,獨立於外,雷兄日後不妨前往,然此事由‘兵部’操辦,需陛下恩準,吾隻可建言。”
這下,雷火是徹底明白了皇帝陛下意思。
說穿了,隻有皇帝陛下看中,想要提拔的高級將領,才有資格去進學。換句話來說,要是沒有去過的將領,等於是被閑置養老,別說領軍打仗了,能夠保住現有的官位,爵位就不錯了。
應該說,這是謝岩私下裏透露了皇帝的想法,當然,“暗示”,非明說。
“警官高義,某心領。”雷火拱手示謝,後道:“如何得以進學?”
“陛下賞功罰過,從不怠慢有功臣之。”
別看兩人一問一答,似乎毫不相幹,實則卻是同一件事。
雷火想知道怎樣能夠入皇帝眼,謝岩告訴他,立下戰功,才是最佳路徑。
雷火想想也是,自己似乎除了會打仗,好像其他都不成,當即表態道:“警官領軍北進,某家願為先鋒。”
應該說,謝岩等的就是這句話。
領軍打仗,除了軍卒英勇之外,將領們齊心協力,心無旁騖。那是更為重要的地方。
雷火駐軍此地,存有等援軍再戰心思,是以幾無寸功,致其麾下銳氣漸失。
而作為“平壤道行軍副大總管”,謝岩忽略不言,有徇私之嫌,可當眾說了,雷火必定心有芥蒂,勢必影響後續作戰。
因此,謝岩私下找雷火,看似閑聊,實則以前程為引,不經意透露朝廷動態,致其為謀日後事,拋棄私怨,將全部心思用於戰場之上。
再說,謝岩心目中,雷火稱得上“好友”,是戰場上結下的友誼,怎麽也不想看著他因為某些私心,以至於錯失良機,日後被邊緣化。
畢竟有些事情,他不說,總有人會說出去,最後傳到皇帝耳中。
一支大軍裏,若是沒有皇帝耳目,那才是怪事了!
“雷兄願為前鋒,自是好事,然當下要務,非領軍北進,而是蕩平前方道路,‘高句麗’軍寨欲做礙眼鐵釘,吾當將其拔出!而後滅其國,以全華夏版圖!”
謝岩此話,擲地有聲,其心跡,一覽無遺。
一場由黑齒常之構想,蕭越出謀劃策,最終由馮寶領軍實施的戰爭,以唐軍完勝而落幕。
據戰後清理統計,唐軍斬殺賊寇近兩萬三千餘,除去逃逸者,無一俘虜。
戰場繳獲同樣豐富,因賊寇習慣性將所有財富隨身攜帶,故而悉數落入唐軍手中。
這是一場並沒有載入史冊的戰爭,但它對唐軍影響頗為深遠。
自此之後,凡舉兵禍害百姓者,大唐軍隊概不受降。
在劉仁願部護送下,黑齒常之繼續押送糧草上路,馮寶則率領軍隊通過山區後,原地駐守,以等待後續“羽林右衛”大軍。
差不多也就在此時間段裏,“鴨綠水”北三十裏,“羽林左衛”設置“野戰工事”外,謝岩下令全軍安營紮寨,同時命雷火前來。
三千“羽林左衛”,“左驍衛”兩千步卒,在此已經度過了一個冬天。
“高句麗”權臣淵蓋蘇文,在得知“羽林左衛”就地設“軍寨”囤積軍需後,立刻意識到,來年開春,大唐增兵行“南北夾擊”,如此,整個防線,將不再穩固,更何況,“羽林左衛”乃騎兵精銳,“鴨綠水”北多平原,無論兵馬調動或糧草運輸,皆容易遭受襲擊。
有鑒於此,淵蓋蘇文集四萬步卒,五千騎兵,以設“軍寨”,挖溝壑,置拒馬等方式,牢牢的將“羽林左衛”困在方圓百裏之內,且大軍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步步為營,依靠兵力優勢,層層推進,令雷火數度出擊,無功而返。騎兵再精銳,也不適合攻城拔寨。
幸好“野戰工事”足夠堅固,糧草軍需足以支應持久,攻不出去,守得住倒不成問題。
但是在戰場上,你不前進,別人就會反過來進攻!
以至於謝岩在自己的“軍寨”裏,通過“望遠鏡”,居然能夠看見“高句麗”軍卒在營地活動的情形。
“雷郎將,敵軍前鋒軍寨近在咫尺,汝不知曉?”謝岩高坐大帳帥位,當著麾下所有將領的麵,以問責之姿態發話。
“迴安撫使話,敵軍每設一寨,周邊有大軍護衛,騎兵遊弋,末將麾下,除去留守,能出戰者,至多兩千騎,倘若強攻,極易陷入苦戰被圍,末將領命堅守護衛軍需,故不敢兵力戰損過多,非怯戰也!”
“唉——”謝岩重重歎息一聲,道:“汝為統兵大將,怎能不知即便堅守,亦當出擊!騎兵襲擾敵軍,總勝過固守工事。朝廷若無增兵,令汝突進北上,試問,當如何是好?”
雷火頓時語塞。
因為在他的認知裏,朝廷派出援軍是鐵板釘釘的事,從來沒有設想過,沒有援軍會是怎樣?如今謝岩當眾問詢,意同斥責,著實令他感覺難堪之極。
“罷了。此軍略乃本官與馮侯擬定,非汝之過。”謝岩本意非問責,故而主動攬過來。
“多謝安撫使寬宥,末將思慮欠詳,自當領罪。”雷火心粗卻不傻,知道這個時候自己承認錯誤,那基本上事情也就過去了。
果然,謝岩擺手道:“軍需無損當為攻績,軍略有失當為過也,全當功過相抵。請坐!”
“多謝!”雷火欠身行禮,而後於一旁坐下。
“諸位,吾等受皇命出征,當不負聖恩,奮勇殺敵!傳令全軍,今日休整,明日出戰,務必於三日內,掃清北上道路。”
“謹遵將令。”全體軍官齊聲而道。
“傳令,斥侯即刻探明二十裏內敵情;各營今日完成所有備戰;明晨,‘卯時’後出征!”
“喏!”軍官們再次齊齊應下。
隨後,謝岩又吩咐些事,再散去眾人。
“雷將軍,侯爺有請。”
還未走出營門的雷火見吳成追出,隻得又返身而迴,隻是這一次,卻是進了謝岩營帳。
“上茶。”謝岩招唿雷火坐下,道:“雷兄,適才吾當眾所言,乃公事也,莫要多想才是。”
“某家曉得,確係某之過也。”
謝岩見雷火沒有放在心上,很是滿意的點點頭,不管怎麽說,他們認識多年,不希望就此產生嫌隙。
“警官,吾入營觀軍卒之武備,似超‘羽林左衛’,何故?”雷火一進軍寨即發現此事,此刻終得以問出。
“馮侯建言,陛下準奏,本朝設‘羽林右衛’,暫募兵兩萬。
“‘羽林右衛’?募兵?”雷火一下聽出要點。
“正是。”謝岩道:“‘羽林左衛’分駐天下以鎮宵小,‘羽林右衛’戍‘京城’而征戰八方,各不相同,武備自當有別。”
雷火算是聽明白了,從現在開始,“天下最強軍隊”名號得歸“羽林右衛”了。不過,他還是從整個軍隊的角度問出一句:“將士們日後何來功績?”
謝岩當然知道,“府兵製”與“軍功得勳”是軍製變革兩大阻礙,前者與土地有關,後者關乎利益,從將軍到士兵,沒有不在乎的。
“雷兄,依汝之見,遼東戰後,本朝外敵何來?”
“嗯……這個……”雷火支吾其詞,卻是說不下去了。原因當然很簡單,大唐盛世之下,除了那個打不上去的“吐蕃”外,好像已經沒什麽敵人。
“既無外患,何需百萬大軍?”
謝岩這一問,令雷火頓時明白所有。
很簡單,沒有了外敵,朝廷當然也沒必要養那麽多軍隊,但是,武備也不可放鬆,自然需要一支精銳之師以保證隨時能戰,“羽林右衛”應該就是皇帝心目中的首選。
“警官,吾等武夫,當何去何從?”
望著雷火希冀麵龐,謝岩微微笑了起來,他知道,雷火這是在關心自己的前程,當然,也是大唐整個軍方高級將領心中所憂。
“駐外、練兵、進學,皆可。”
“何意?”雷火不甚明了,隻得相問。
“都護府將領常年有缺,自是去處;隨‘火藥’大成,本朝大軍需變更作戰方式以應對,然此物非知者不可用,故進學為上。”
雷火緩緩點頭,顯然是聽懂了。
在他看來,以自己當下官位,去邊地出任將領,等同於貶官,任“都督”職,似乎還差那麽一點。也就是說,“駐外”這條路走不通。
而按照謝岩說法,練兵和進學,看起來是兩條路,實則為一條,因為“火藥”。
雷火見識過“火藥”強大威力,知道軍中日後必定會大量使用,同時他也清楚,“火藥”本身很危險,不懂的人,根本玩不轉,因此,進學也就成了必須,可是,上哪兒進學呢?到了他們這個年齡和地位,去“皇家學堂”和學子們一同上課,那不是開玩笑嗎?
謝岩似乎看出雷火困惑所在,主動言道:“‘皇家學堂軍事院’,即將設‘將領進學班’,獨立於外,雷兄日後不妨前往,然此事由‘兵部’操辦,需陛下恩準,吾隻可建言。”
這下,雷火是徹底明白了皇帝陛下意思。
說穿了,隻有皇帝陛下看中,想要提拔的高級將領,才有資格去進學。換句話來說,要是沒有去過的將領,等於是被閑置養老,別說領軍打仗了,能夠保住現有的官位,爵位就不錯了。
應該說,這是謝岩私下裏透露了皇帝的想法,當然,“暗示”,非明說。
“警官高義,某心領。”雷火拱手示謝,後道:“如何得以進學?”
“陛下賞功罰過,從不怠慢有功臣之。”
別看兩人一問一答,似乎毫不相幹,實則卻是同一件事。
雷火想知道怎樣能夠入皇帝眼,謝岩告訴他,立下戰功,才是最佳路徑。
雷火想想也是,自己似乎除了會打仗,好像其他都不成,當即表態道:“警官領軍北進,某家願為先鋒。”
應該說,謝岩等的就是這句話。
領軍打仗,除了軍卒英勇之外,將領們齊心協力,心無旁騖。那是更為重要的地方。
雷火駐軍此地,存有等援軍再戰心思,是以幾無寸功,致其麾下銳氣漸失。
而作為“平壤道行軍副大總管”,謝岩忽略不言,有徇私之嫌,可當眾說了,雷火必定心有芥蒂,勢必影響後續作戰。
因此,謝岩私下找雷火,看似閑聊,實則以前程為引,不經意透露朝廷動態,致其為謀日後事,拋棄私怨,將全部心思用於戰場之上。
再說,謝岩心目中,雷火稱得上“好友”,是戰場上結下的友誼,怎麽也不想看著他因為某些私心,以至於錯失良機,日後被邊緣化。
畢竟有些事情,他不說,總有人會說出去,最後傳到皇帝耳中。
一支大軍裏,若是沒有皇帝耳目,那才是怪事了!
“雷兄願為前鋒,自是好事,然當下要務,非領軍北進,而是蕩平前方道路,‘高句麗’軍寨欲做礙眼鐵釘,吾當將其拔出!而後滅其國,以全華夏版圖!”
謝岩此話,擲地有聲,其心跡,一覽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