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573-拔釘子(二)
當晚,斥候迴報,“高句麗”在四周總共有“軍寨”十一處,扼守前方道路和高地,
謝岩沒有召集將領們商議,而是將製定作戰部署直接甩給了“軍務部”,命令他們製定三日內攻下所有軍隊的詳細計劃。
“軍務部”類似後世“參謀部”,由兩位“郎將”程務忠、杜承平領銜。
他們隨後找來幾個將領,共同商議,並且最後擬定了一個頗為詳盡的方略,連夜呈報謝岩,並且很快得到迴複:“按此而行。”
於是,當次日“卯時”前,全軍醒來之際,各領軍將校全部得到“安撫使”將令,而後據此進行準備……
“‘卯時’將過,傳令,出營!”
“騎步營”打頭,其他各營隨後,“羽林左衛”一千五百騎兵遊弋側麵,整支大軍,浩浩蕩蕩,直撲最近軍寨。
謝岩壓根兒沒做任何吩咐,而是在親兵簇擁下,隨大軍而行,他也很想知道,各營將領們,能不能根據事先擬定的作戰計劃,如期完成各自任務。
對於大唐軍人,尤其是將領們來說,今日之戰,乃全新方式。皆因“按戰前擬定”行事,除非戰場上發生什麽特殊變化。
大軍前進途中,凡遭遇溝壑,“車步營”即拆卸車輛底板搭建簡易“橋”;凡遭遇敵方斥侯,“羽林左衛”騎兵出動追剿……總之一句話,保證大軍平穩前進。
抵近軍寨。
“車步營”列防禦陣型突前,“機弩營”即刻快速組裝“八牛弩”和“投石機”,所有騎兵分列兩翼,步卒列陣!
“吳成,下令,吹號!”謝岩見布置完畢,當即吩咐道。
“嘀嘀……”軍號聲,旋即響徹空中。
“測距!”
“嗖嗖”
幾支箭矢射出,隨後有軍卒大聲報出一竄數據。
“定距,裝引信!”
片刻,軍號聲剛剛落下,幾名軍卒揮旗而落,同聲大喊:“放!”
八架“投石機”,六具“八牛弩”,同時開射,“煤油罐”從天而落,“八牛弩”弩箭綁著點燃引信“火藥包”,釘在“軍寨”大門兩側“箭塔”木質底座上,最後是“弓箭兵”一輪密集拋射帶火羽箭。
“轟轟……”幾聲爆炸過後,“箭塔”搖搖欲墜;“煤油罐”落地炸裂,煤油四下溢出,被落地“帶火羽箭”點燃,瞬間,“軍寨”大門前,火海一片!
“再放!”
伴隨軍令。
“投石機”這一次投放是方形薄鐵皮鉚成的“火藥彈”。這玩意兒是石子想出來,張猛兩個徒弟做出來的東西。
方形,便於壘放運輸,薄鐵皮盒平日放軍中布袋裝“野戰幹糧”,戰時裝“火藥包”,配上引信,空隙裝填不規則鐵質小銳器,例如釘子,三角鐵片等。
隻要計算好爆炸時間,這玩意兒在空中爆炸後,四下爆射出的鐵質銳器,對人員殺傷力極強,尤其是對於密集軍陣,殺傷力堪稱恐怖!別說是普通士兵,就算“甲兵”,在近距離內,鐵釘等物,依然能夠擊穿鐵甲,畢竟穿在人身上的鐵甲,厚度很有限。
果不其然,前來“滅火”的“高句麗”軍卒,在“火藥彈”一輪襲擊後,死傷遍地,餘者紛紛後退,麵帶驚懼神情。
“出擊!”杜承平揮臂直指前方,大聲道:“破敵——!”
“車步營”聞令將兩個後輪連帶後半部車架翻起搭在底板上,以專用卡扣固定,然後成為帶輪子的巨型盾牌,由軍卒推動前進。其他步卒列陣跟隨。
在“高句麗”軍卒眼裏,此刻整體移動過來的是一麵牆,縫隙很小,幾乎沒有可以破防的地方。
又是兩輪“火藥彈”加雜“煤油罐”攻擊,箭塔轟然倒地,濺起大片塵煙。
“停!”
伴隨號令,“機弩營”停止投射,營中軍卒開始弄出“投石機”和“八牛弩”固定於地麵用的鐵質大釘,然後推動“機弩”,跟隨大軍整體前移,以保持遠程支援能力。
“騎步,出擊!”程務忠大喝一聲,放下麵甲,馬槊斜指敵軍軍寨。
“羽林右衛”所屬騎兵中一部,約三百騎,自右側斜插,直衝軍寨大門,那裏此刻已再無障礙物,而己方“車步營”,在距離約八十步處停步,留出空間,給騎兵衝鋒所用。
三百披甲“輕騎兵”,如同旋風般衝進軍寨,當先一騎,黑甲白馬,折疊鐵槍所過之處,血雨飄散……
“報——”有軍卒快步跑至謝岩麵前,大聲稟道:“‘騎步營’第一、二兩旅衝入軍寨,‘車步營’隨後掩殺,敵軍潰逃,‘羽林左衛’繞行追擊。”
“傳令,擊鼓助威,滿兩刻時分,吹響‘集結號’。”
“得令!”
“咚咚咚……”
兩麵大鼓同時敲響,給正在撕殺追敵的大唐將士們,以助威勢!
這是一場毫無懸念一邊倒的戰爭!“高句麗”軍隊根本無法有效抵禦熱武器帶來的戰爭形態變化。
“投石機”,就如同後世的火炮,隻要哪裏出現敵軍列陣,立刻停下投擲“火藥彈”,成片殺傷敵軍。
在根本無法組織任何有效抵禦的情況下,“高句麗”軍隊兵敗如山倒,軍卒們丟棄盔甲武器,玩命往後跑,可跑出又能怎樣?“羽林左衛”騎兵枕戈以待,形成單方麵屠殺!
一座軍寨,內有軍卒約兩千,加上一些民夫,差不多在三千人上下,僅僅一個時辰,人員被屠戮殆盡,整個軍寨被焚毀,滾滾濃煙,直衝雲霄。
太快了,戰事從開始到結束太快了!“高句麗”後方及側麵軍寨,甚至都沒有來得及集結軍隊救援,一個軍寨就已經完全被摧毀。
然而,這隻是開始。
大唐軍隊,幾乎沒有休整,立刻整體轉向,直撲側方三裏外一處高地,那裏同樣有一座軍寨。
雖然“高句麗”軍寨占據地形優勢,奈何木製軍寨根本經不住烈火燃燒及“火藥”爆炸,柵欄、箭塔、拒馬等攻防設施,俱被摧毀,餘下唯有軍卒。
高地優勢在防禦,劣勢則易包圍,難以逃脫。
“高句麗”軍卒們自上往下衝殺,試圖爭得一分生機,然等待他們的卻是密集弩箭,即便有僥幸逃脫者,也根本逃不出騎兵追殺……至此,又一個軍寨,數千敵軍被徹底抹殺。
目睹戰事進程,雷火懊惱不已,追悔莫及。
那可都是軍功啊!
“野戰工事”囤積物資裏,除“火藥”外,其它一應俱全,假設當初也如今日般攻伐,何來諸多軍寨?
不過轉念一想,雷火忽然明白,為何皇帝陛下日後要簡拔進學後將領了。戰爭,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很大改變,不進學,已無法應對。
雷火暗自決定,此番迴朝,封賞可以沒有,但一定要爭取一個“進學資格”,要不然,迴去就等於養老了。
謝岩可沒那心思管雷火的事,在全軍休整後,剛想要下令進攻另一處軍寨時,斥侯來報:“敵軍撤出軍寨,向後集結。”
“想跑?”謝岩腦子裏想著,口中卻道:“知道了,按原定方略不變。”
原定三日內蕩平所有軍寨,可隨著“高句麗”大軍後撤集結,僅用兩日,十一處軍寨全部被焚毀。大軍北上道路徹底被打開了。
“安撫使,‘高句麗’近四萬大軍正於前三十裏處後撤,下官以為,緊追不舍,方為上策。”中軍大帳內,“郎將”杜承平當著眾將麵,發聲建言。
“正是,今我軍氣勢如虹,當一鼓作氣殲敵!”雷火當即表態:“末將願為前鋒,定不辱命!”
“諸位可是皆有此意乎?”謝岩沒有立刻表明所想,而是向全體將領們問詢。
有出言讚同者,亦有默然頷首者,無一不認同者。
“遼東戰局,有兩個要緊處,其一破北方防線,至少需要攻克兩處堅城;其二,攻占‘平壤’,斷‘高句麗’宗廟社稷。後者由馮侯領軍,姑且不論,本官之要務,並非殲敵,而是快速北進,與蘇大總管合兵‘安市城’下,助其破城,故本官以為,任敵軍自去為好。”
“安撫使,此等良機錯失,恐將不會再有,況四萬之眾,已是敵軍總兵力近一成,滅之,‘高句麗’當無力馳援各城,還請三思。”杜承平領“軍丞”職,乃軍中第二人,他的話那可是分量很重。
“戰事決勝,從來都不在戰場之上!國力支撐,民心向背才是根本。放任敵軍自去,雖是本官無意浪費過多時日,究其根源,乃本官意欲行一策,可致‘高句麗’大亂,動搖其國本,如此,戰事定矣!”
“請問安撫使,何良策也?”杜承平一問道出所有人心聲。
“打土豪!分田畝!”謝岩緩緩道出六個字。
當晚,斥候迴報,“高句麗”在四周總共有“軍寨”十一處,扼守前方道路和高地,
謝岩沒有召集將領們商議,而是將製定作戰部署直接甩給了“軍務部”,命令他們製定三日內攻下所有軍隊的詳細計劃。
“軍務部”類似後世“參謀部”,由兩位“郎將”程務忠、杜承平領銜。
他們隨後找來幾個將領,共同商議,並且最後擬定了一個頗為詳盡的方略,連夜呈報謝岩,並且很快得到迴複:“按此而行。”
於是,當次日“卯時”前,全軍醒來之際,各領軍將校全部得到“安撫使”將令,而後據此進行準備……
“‘卯時’將過,傳令,出營!”
“騎步營”打頭,其他各營隨後,“羽林左衛”一千五百騎兵遊弋側麵,整支大軍,浩浩蕩蕩,直撲最近軍寨。
謝岩壓根兒沒做任何吩咐,而是在親兵簇擁下,隨大軍而行,他也很想知道,各營將領們,能不能根據事先擬定的作戰計劃,如期完成各自任務。
對於大唐軍人,尤其是將領們來說,今日之戰,乃全新方式。皆因“按戰前擬定”行事,除非戰場上發生什麽特殊變化。
大軍前進途中,凡遭遇溝壑,“車步營”即拆卸車輛底板搭建簡易“橋”;凡遭遇敵方斥侯,“羽林左衛”騎兵出動追剿……總之一句話,保證大軍平穩前進。
抵近軍寨。
“車步營”列防禦陣型突前,“機弩營”即刻快速組裝“八牛弩”和“投石機”,所有騎兵分列兩翼,步卒列陣!
“吳成,下令,吹號!”謝岩見布置完畢,當即吩咐道。
“嘀嘀……”軍號聲,旋即響徹空中。
“測距!”
“嗖嗖”
幾支箭矢射出,隨後有軍卒大聲報出一竄數據。
“定距,裝引信!”
片刻,軍號聲剛剛落下,幾名軍卒揮旗而落,同聲大喊:“放!”
八架“投石機”,六具“八牛弩”,同時開射,“煤油罐”從天而落,“八牛弩”弩箭綁著點燃引信“火藥包”,釘在“軍寨”大門兩側“箭塔”木質底座上,最後是“弓箭兵”一輪密集拋射帶火羽箭。
“轟轟……”幾聲爆炸過後,“箭塔”搖搖欲墜;“煤油罐”落地炸裂,煤油四下溢出,被落地“帶火羽箭”點燃,瞬間,“軍寨”大門前,火海一片!
“再放!”
伴隨軍令。
“投石機”這一次投放是方形薄鐵皮鉚成的“火藥彈”。這玩意兒是石子想出來,張猛兩個徒弟做出來的東西。
方形,便於壘放運輸,薄鐵皮盒平日放軍中布袋裝“野戰幹糧”,戰時裝“火藥包”,配上引信,空隙裝填不規則鐵質小銳器,例如釘子,三角鐵片等。
隻要計算好爆炸時間,這玩意兒在空中爆炸後,四下爆射出的鐵質銳器,對人員殺傷力極強,尤其是對於密集軍陣,殺傷力堪稱恐怖!別說是普通士兵,就算“甲兵”,在近距離內,鐵釘等物,依然能夠擊穿鐵甲,畢竟穿在人身上的鐵甲,厚度很有限。
果不其然,前來“滅火”的“高句麗”軍卒,在“火藥彈”一輪襲擊後,死傷遍地,餘者紛紛後退,麵帶驚懼神情。
“出擊!”杜承平揮臂直指前方,大聲道:“破敵——!”
“車步營”聞令將兩個後輪連帶後半部車架翻起搭在底板上,以專用卡扣固定,然後成為帶輪子的巨型盾牌,由軍卒推動前進。其他步卒列陣跟隨。
在“高句麗”軍卒眼裏,此刻整體移動過來的是一麵牆,縫隙很小,幾乎沒有可以破防的地方。
又是兩輪“火藥彈”加雜“煤油罐”攻擊,箭塔轟然倒地,濺起大片塵煙。
“停!”
伴隨號令,“機弩營”停止投射,營中軍卒開始弄出“投石機”和“八牛弩”固定於地麵用的鐵質大釘,然後推動“機弩”,跟隨大軍整體前移,以保持遠程支援能力。
“騎步,出擊!”程務忠大喝一聲,放下麵甲,馬槊斜指敵軍軍寨。
“羽林右衛”所屬騎兵中一部,約三百騎,自右側斜插,直衝軍寨大門,那裏此刻已再無障礙物,而己方“車步營”,在距離約八十步處停步,留出空間,給騎兵衝鋒所用。
三百披甲“輕騎兵”,如同旋風般衝進軍寨,當先一騎,黑甲白馬,折疊鐵槍所過之處,血雨飄散……
“報——”有軍卒快步跑至謝岩麵前,大聲稟道:“‘騎步營’第一、二兩旅衝入軍寨,‘車步營’隨後掩殺,敵軍潰逃,‘羽林左衛’繞行追擊。”
“傳令,擊鼓助威,滿兩刻時分,吹響‘集結號’。”
“得令!”
“咚咚咚……”
兩麵大鼓同時敲響,給正在撕殺追敵的大唐將士們,以助威勢!
這是一場毫無懸念一邊倒的戰爭!“高句麗”軍隊根本無法有效抵禦熱武器帶來的戰爭形態變化。
“投石機”,就如同後世的火炮,隻要哪裏出現敵軍列陣,立刻停下投擲“火藥彈”,成片殺傷敵軍。
在根本無法組織任何有效抵禦的情況下,“高句麗”軍隊兵敗如山倒,軍卒們丟棄盔甲武器,玩命往後跑,可跑出又能怎樣?“羽林左衛”騎兵枕戈以待,形成單方麵屠殺!
一座軍寨,內有軍卒約兩千,加上一些民夫,差不多在三千人上下,僅僅一個時辰,人員被屠戮殆盡,整個軍寨被焚毀,滾滾濃煙,直衝雲霄。
太快了,戰事從開始到結束太快了!“高句麗”後方及側麵軍寨,甚至都沒有來得及集結軍隊救援,一個軍寨就已經完全被摧毀。
然而,這隻是開始。
大唐軍隊,幾乎沒有休整,立刻整體轉向,直撲側方三裏外一處高地,那裏同樣有一座軍寨。
雖然“高句麗”軍寨占據地形優勢,奈何木製軍寨根本經不住烈火燃燒及“火藥”爆炸,柵欄、箭塔、拒馬等攻防設施,俱被摧毀,餘下唯有軍卒。
高地優勢在防禦,劣勢則易包圍,難以逃脫。
“高句麗”軍卒們自上往下衝殺,試圖爭得一分生機,然等待他們的卻是密集弩箭,即便有僥幸逃脫者,也根本逃不出騎兵追殺……至此,又一個軍寨,數千敵軍被徹底抹殺。
目睹戰事進程,雷火懊惱不已,追悔莫及。
那可都是軍功啊!
“野戰工事”囤積物資裏,除“火藥”外,其它一應俱全,假設當初也如今日般攻伐,何來諸多軍寨?
不過轉念一想,雷火忽然明白,為何皇帝陛下日後要簡拔進學後將領了。戰爭,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很大改變,不進學,已無法應對。
雷火暗自決定,此番迴朝,封賞可以沒有,但一定要爭取一個“進學資格”,要不然,迴去就等於養老了。
謝岩可沒那心思管雷火的事,在全軍休整後,剛想要下令進攻另一處軍寨時,斥侯來報:“敵軍撤出軍寨,向後集結。”
“想跑?”謝岩腦子裏想著,口中卻道:“知道了,按原定方略不變。”
原定三日內蕩平所有軍寨,可隨著“高句麗”大軍後撤集結,僅用兩日,十一處軍寨全部被焚毀。大軍北上道路徹底被打開了。
“安撫使,‘高句麗’近四萬大軍正於前三十裏處後撤,下官以為,緊追不舍,方為上策。”中軍大帳內,“郎將”杜承平當著眾將麵,發聲建言。
“正是,今我軍氣勢如虹,當一鼓作氣殲敵!”雷火當即表態:“末將願為前鋒,定不辱命!”
“諸位可是皆有此意乎?”謝岩沒有立刻表明所想,而是向全體將領們問詢。
有出言讚同者,亦有默然頷首者,無一不認同者。
“遼東戰局,有兩個要緊處,其一破北方防線,至少需要攻克兩處堅城;其二,攻占‘平壤’,斷‘高句麗’宗廟社稷。後者由馮侯領軍,姑且不論,本官之要務,並非殲敵,而是快速北進,與蘇大總管合兵‘安市城’下,助其破城,故本官以為,任敵軍自去為好。”
“安撫使,此等良機錯失,恐將不會再有,況四萬之眾,已是敵軍總兵力近一成,滅之,‘高句麗’當無力馳援各城,還請三思。”杜承平領“軍丞”職,乃軍中第二人,他的話那可是分量很重。
“戰事決勝,從來都不在戰場之上!國力支撐,民心向背才是根本。放任敵軍自去,雖是本官無意浪費過多時日,究其根源,乃本官意欲行一策,可致‘高句麗’大亂,動搖其國本,如此,戰事定矣!”
“請問安撫使,何良策也?”杜承平一問道出所有人心聲。
“打土豪!分田畝!”謝岩緩緩道出六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