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586-解惑
馮寶並沒有向王福來過多解釋,套用“一國兩製”,他知道謝岩肯定能懂。
又待了一天,馮寶匆匆上路,在他心裏,天塌下來也比不上孩子出生。
緊趕慢趕,日夜兼程,甚至悄然穿過“洛陽城”,不作絲毫停留。
“夫人如何?”馮寶跳下馬車,衝著迎麵而來的府內老兵就問。
“迴侯爺,俱都安好,母女平安。”
“母女?夫人生了個女兒?”
“正是。”老兵有些吃不準馮寶想法,沒再多言。
“哈哈!好!好極了!”馮寶大笑言道,跟著快步進入府內。
至內宅,進臥房。
馮寶無視婢女們行禮,快步來到床榻旁,看著臉色些許蒼白的狄萱萱,低聲溫柔言道:“夫人,辛苦你了。”
“妾身無用,未能……”
“夫人不必在意,男女皆同,均為吾之後也。”馮寶說完,目光移向一旁安睡嬰兒,笑意不自覺浮現,伸出一指,輕輕觸碰嬰兒鼻尖,輕聲道:“我有女兒了,老頭子,你總該放心了吧。”
狄萱萱並不知道馮寶口中“老頭子”是誰,但她明顯能夠感受到其所言發自肺腑,一顆本有些“不安”的心,逐漸平複下來。
陪夫人狄萱萱說了一會話,又小心翼翼地抱會兒女兒,馮寶這才心滿意足離開房間。
轉去書房,馮寶落座,隨後對聞聲跟來的劉大山道:“沒外人,坐下說。”
緊跟著馮寶又道:“適才你說謝府又添新丁?”
“正是,謝侯夫人誕下一子,比府內小娘子早一日出生。”劉大山坐下道。
“嗯。”馮寶點了點頭,又道:“得空常去謝府,問問王三狗,有何需要盡管道來,警官出任‘安東都護府長史’,其府內難免有事,務必知曉。”
“喏!”劉大山明白其中“幫襯”之意,連忙應下。
“大山,‘英烈功德園’可否建成?”
“迴稟侯爺,已成大半,據‘施工隊’言,再有月餘即可。”
“此番出征,整個‘羽林右衛’亡一千六百二十一人,名冊已列,將隨大軍迴師呈報‘兵部’,其中,鄉裏陣亡者三十七人,名冊在長河處,你親自去慰撫,問清安葬事宜,可願葬入‘功德園’,切記,此事僅自願。”
“侯爺放心,老漢知輕重。”
“如此甚好!”馮寶道:“陣亡者中,‘武平堡’老兵子侄有兩人,你去之後,不妨多問問,若家中有難處,當給予助力,然此事需以汝個人之名,切記!莫忘。”
“老漢明白,替老弟兄們謝過侯爺。”劉大山當即起身欲行大禮。
“行了,坐下!”馮寶先是出言製止,旋即道:“人有親疏,適當關照無妨,不可過矣,大山,此事不可對人言。”
“喏!”
“出征數月間,鄉裏可有事?”
“稟侯爺,確有不少事情。”
“哦?道來聽聽。”
“許公、李公兩家在‘長安’設‘煉油作坊’,聞此事後,有不少勳貴家中差人登門,意欲效仿;‘磚瓦窯’燒製‘玻璃’有所進步,隻是離無色還差些……”
“些許小事不足言道,可否有要事?”馮寶不大喜歡聽那些雞皮蒜毛的事,直接打斷道。
“要事?”劉大山怔了一下,立刻開動腦筋思索,片刻後道:“聽在‘司農寺’當差的羅家小子說,侯爺帶迴‘良種’已試一季,了不得,糧產增三成,陛下龍顏大悅;另有西域帶迴‘棉花’,劉家試種已有產出,製被褥進獻宮中,得聖人誇讚,哦對了,劉家亦送來五件。”
“這個好,取來。”馮寶頓時來了興致,吩咐道。
劉大山也不磨嘰,立即起身走到書房外,喚來一名仆役,叮囑了兩句。
沒過多少時候,仆役捧著兩床被褥匆匆進入書房,呈至馮寶近前。
馮寶示意將被褥放置書案上,而後起身細察,還用手摸了摸、按了按,感受一下。跟著拿起桌上用來裁剪紙張的小刀,挑開白布縫線處,從裏麵掏出一把蓬鬆柔軟雪白棉花,仔細看看後,笑道:“劉家用心了,棉花挑揀甚是幹淨。”
劉大山可不明白馮寶所說何意,卻並不妨礙其附和道:“那是自然,劉家豈敢糊弄。”
“此物可是好東西啊。”馮寶道:“大山,明日差人去劉府問問,棉花可還有剩餘,有便全數購盡,若是不多,亦設法討些迴來,必須給夫人孩子用上,冬季將至,決計不可受寒。”
“侯爺放心,老漢明日親自前去。”
“倘若、倘若無剩餘,即去打聽一下,劉家還贈與何人,高價購入便是,無論怎樣,務必保證夫人與孩子所用,明白嗎?”
“喏!”劉大山鄭重應下。
接下來,馮寶又問了一下“寶莊鄉”各方麵建設進展……當得知一切順利,終於放心了。
馮寶清楚,隨著大唐先後掃滅“東、西突厥”、平定“遼東三國”,疆域擴展以近極致,除了那個在高原難以用兵的“吐蕃”外,整個大唐王朝周邊已經再沒有敵人了。在此情形下,大唐今後一段時間內,發展經濟當是第一要務,出征打仗這事兒,還得過些年嘍。
馮寶明白的道理,謝岩也懂,而且他還知道,皇帝李治多半也是如此作想,所以才給自己“安東都護府長史”差事,隻是具體目的很難猜出,即便問王福來,也無任何線索。
皇帝陛下到底為什麽呢?
燈下,謝岩提起毛筆,又輕輕放下,起身走到營帳外,仰望星空,暗自思索著……
首先有一點可以明確,皇帝李治必然希望“遼東三國”能夠長治久安,而且還是在不耗費太多國力的情況下。
國力包含很多內容,但最主要肯定是軍力、財力和物力。
按此思路,“遼東駐軍”必須要少,畢竟大軍在外,耗費驚人。
然而,昔日“遼東三國”共有雄兵近百萬,地域遼闊,人口眾多,遠不是西域地廣人稀可比。
真實曆史上,大唐滅“高句麗”一國後,設“安東都護府”,駐軍兩萬鎮撫。
可現在,要鎮撫“三國”,別說兩萬,五萬夠不夠都難說。
那麽,這個《治安東策》應該怎麽寫呢?謝岩著實為難得緊。
偌大軍寨裏人很少,因為麾下“水師”、“羽林右衛”等諸軍已登船離開,至於其餘大軍,則分成兩撥,從海、陸分別迴師。
明日,大總管蘇定方將領軍三萬,押送“高句麗”王室俘虜來到此處,以等候“水師”船隻渡海。
謝岩思慮之下,覺得還是暫時放下書寫,請教一下這位曆史上真正大唐第一名將。
次日,午時。
謝岩於中軍大帳設宴,熱情款待蘇定方、契苾何力等一眾大唐高級將領。
席間免不了眾人互讚、吹捧、拚酒……
大勝之餘,自是喜氣洋洋,歡聲笑語不絕於耳……
差不多近兩個時辰,酒宴方在一片酒醉金迷後結束。
謝岩喝得暈暈乎乎,不過心中惦記著“請教”事宜,所以努力保持清醒神智,散席後快速迴自己營帳,用冷水洗把臉,喝兩口熱茶,休息片刻,再前往蘇定方營帳。
“下官拜見大都督。”謝岩見到蘇定方行禮言道。
“警官不必多禮,請坐。”
二人簡單客套幾句,謝岩道:“下官奉命領‘長史’,暫懾‘大都督’職權,當請教大都督治策,以便施行。”
“嗬嗬,老夫任‘大都督’,乃虛職爾,警官奉上命掌權,放手施為便是,何需相問?”蘇定方看得很清楚,故而撚須笑道。
“臣下不敢妄測上意,還請‘大都督’不吝賜教。”謝岩意思很明確,甭管皇帝心思如何,自己該問還是得問。
“既如此,警官不妨道來。”
“謝‘大都督’。”謝岩跟著道:“‘遼東’初定,自不穩也,朝廷當駐軍以鎮,然遠離中原,耗資財甚巨,下官敢問,駐軍幾許合宜?”
似乎蘇定方沒有料到謝岩會如此問,以詫異眼光看了一眼,繼而緩緩道:“昔年警官進諫陛下,設‘羽林左衛’分駐天下以鎮宵小,‘遼東之地’今為王土,照例即可。”
“‘遼東’廣袤,外連蠻夷,內有不臣,下官唯恐……”
“哈哈哈哈,警官啊警官,汝多慮也!”
“‘大都督’何指?下官不知還請明言。”謝岩很有些想不通,隻能恭聲相詢。
“莫非警官忘了,今日之‘水師’乎?”
刹那間,謝岩猶如醍醐灌頂般,什麽都明白了!
那是因為他在思考問題的時候,遺漏了一個很重要的變化,那就是如今的“大唐水師”遠比曆史上強大太多,而且,還在繼續強大中!
再有兩三年,隨著“五千料大船”下水,整個“水師”運力、戰力都將登上頂峰。
在這種情況下,以“登州”為基地的“大唐水師”,僅僅數日便可登陸“遼東”,無論是作戰或運輸物資,皆可及時高效,此情形下,無論“遼東”發生何種動蕩,均可快速反應,完全沒必要在“遼東”駐紮大軍。
因此,駐軍多寡,實則是謝岩自己想多了,毫無意義。
馮寶並沒有向王福來過多解釋,套用“一國兩製”,他知道謝岩肯定能懂。
又待了一天,馮寶匆匆上路,在他心裏,天塌下來也比不上孩子出生。
緊趕慢趕,日夜兼程,甚至悄然穿過“洛陽城”,不作絲毫停留。
“夫人如何?”馮寶跳下馬車,衝著迎麵而來的府內老兵就問。
“迴侯爺,俱都安好,母女平安。”
“母女?夫人生了個女兒?”
“正是。”老兵有些吃不準馮寶想法,沒再多言。
“哈哈!好!好極了!”馮寶大笑言道,跟著快步進入府內。
至內宅,進臥房。
馮寶無視婢女們行禮,快步來到床榻旁,看著臉色些許蒼白的狄萱萱,低聲溫柔言道:“夫人,辛苦你了。”
“妾身無用,未能……”
“夫人不必在意,男女皆同,均為吾之後也。”馮寶說完,目光移向一旁安睡嬰兒,笑意不自覺浮現,伸出一指,輕輕觸碰嬰兒鼻尖,輕聲道:“我有女兒了,老頭子,你總該放心了吧。”
狄萱萱並不知道馮寶口中“老頭子”是誰,但她明顯能夠感受到其所言發自肺腑,一顆本有些“不安”的心,逐漸平複下來。
陪夫人狄萱萱說了一會話,又小心翼翼地抱會兒女兒,馮寶這才心滿意足離開房間。
轉去書房,馮寶落座,隨後對聞聲跟來的劉大山道:“沒外人,坐下說。”
緊跟著馮寶又道:“適才你說謝府又添新丁?”
“正是,謝侯夫人誕下一子,比府內小娘子早一日出生。”劉大山坐下道。
“嗯。”馮寶點了點頭,又道:“得空常去謝府,問問王三狗,有何需要盡管道來,警官出任‘安東都護府長史’,其府內難免有事,務必知曉。”
“喏!”劉大山明白其中“幫襯”之意,連忙應下。
“大山,‘英烈功德園’可否建成?”
“迴稟侯爺,已成大半,據‘施工隊’言,再有月餘即可。”
“此番出征,整個‘羽林右衛’亡一千六百二十一人,名冊已列,將隨大軍迴師呈報‘兵部’,其中,鄉裏陣亡者三十七人,名冊在長河處,你親自去慰撫,問清安葬事宜,可願葬入‘功德園’,切記,此事僅自願。”
“侯爺放心,老漢知輕重。”
“如此甚好!”馮寶道:“陣亡者中,‘武平堡’老兵子侄有兩人,你去之後,不妨多問問,若家中有難處,當給予助力,然此事需以汝個人之名,切記!莫忘。”
“老漢明白,替老弟兄們謝過侯爺。”劉大山當即起身欲行大禮。
“行了,坐下!”馮寶先是出言製止,旋即道:“人有親疏,適當關照無妨,不可過矣,大山,此事不可對人言。”
“喏!”
“出征數月間,鄉裏可有事?”
“稟侯爺,確有不少事情。”
“哦?道來聽聽。”
“許公、李公兩家在‘長安’設‘煉油作坊’,聞此事後,有不少勳貴家中差人登門,意欲效仿;‘磚瓦窯’燒製‘玻璃’有所進步,隻是離無色還差些……”
“些許小事不足言道,可否有要事?”馮寶不大喜歡聽那些雞皮蒜毛的事,直接打斷道。
“要事?”劉大山怔了一下,立刻開動腦筋思索,片刻後道:“聽在‘司農寺’當差的羅家小子說,侯爺帶迴‘良種’已試一季,了不得,糧產增三成,陛下龍顏大悅;另有西域帶迴‘棉花’,劉家試種已有產出,製被褥進獻宮中,得聖人誇讚,哦對了,劉家亦送來五件。”
“這個好,取來。”馮寶頓時來了興致,吩咐道。
劉大山也不磨嘰,立即起身走到書房外,喚來一名仆役,叮囑了兩句。
沒過多少時候,仆役捧著兩床被褥匆匆進入書房,呈至馮寶近前。
馮寶示意將被褥放置書案上,而後起身細察,還用手摸了摸、按了按,感受一下。跟著拿起桌上用來裁剪紙張的小刀,挑開白布縫線處,從裏麵掏出一把蓬鬆柔軟雪白棉花,仔細看看後,笑道:“劉家用心了,棉花挑揀甚是幹淨。”
劉大山可不明白馮寶所說何意,卻並不妨礙其附和道:“那是自然,劉家豈敢糊弄。”
“此物可是好東西啊。”馮寶道:“大山,明日差人去劉府問問,棉花可還有剩餘,有便全數購盡,若是不多,亦設法討些迴來,必須給夫人孩子用上,冬季將至,決計不可受寒。”
“侯爺放心,老漢明日親自前去。”
“倘若、倘若無剩餘,即去打聽一下,劉家還贈與何人,高價購入便是,無論怎樣,務必保證夫人與孩子所用,明白嗎?”
“喏!”劉大山鄭重應下。
接下來,馮寶又問了一下“寶莊鄉”各方麵建設進展……當得知一切順利,終於放心了。
馮寶清楚,隨著大唐先後掃滅“東、西突厥”、平定“遼東三國”,疆域擴展以近極致,除了那個在高原難以用兵的“吐蕃”外,整個大唐王朝周邊已經再沒有敵人了。在此情形下,大唐今後一段時間內,發展經濟當是第一要務,出征打仗這事兒,還得過些年嘍。
馮寶明白的道理,謝岩也懂,而且他還知道,皇帝李治多半也是如此作想,所以才給自己“安東都護府長史”差事,隻是具體目的很難猜出,即便問王福來,也無任何線索。
皇帝陛下到底為什麽呢?
燈下,謝岩提起毛筆,又輕輕放下,起身走到營帳外,仰望星空,暗自思索著……
首先有一點可以明確,皇帝李治必然希望“遼東三國”能夠長治久安,而且還是在不耗費太多國力的情況下。
國力包含很多內容,但最主要肯定是軍力、財力和物力。
按此思路,“遼東駐軍”必須要少,畢竟大軍在外,耗費驚人。
然而,昔日“遼東三國”共有雄兵近百萬,地域遼闊,人口眾多,遠不是西域地廣人稀可比。
真實曆史上,大唐滅“高句麗”一國後,設“安東都護府”,駐軍兩萬鎮撫。
可現在,要鎮撫“三國”,別說兩萬,五萬夠不夠都難說。
那麽,這個《治安東策》應該怎麽寫呢?謝岩著實為難得緊。
偌大軍寨裏人很少,因為麾下“水師”、“羽林右衛”等諸軍已登船離開,至於其餘大軍,則分成兩撥,從海、陸分別迴師。
明日,大總管蘇定方將領軍三萬,押送“高句麗”王室俘虜來到此處,以等候“水師”船隻渡海。
謝岩思慮之下,覺得還是暫時放下書寫,請教一下這位曆史上真正大唐第一名將。
次日,午時。
謝岩於中軍大帳設宴,熱情款待蘇定方、契苾何力等一眾大唐高級將領。
席間免不了眾人互讚、吹捧、拚酒……
大勝之餘,自是喜氣洋洋,歡聲笑語不絕於耳……
差不多近兩個時辰,酒宴方在一片酒醉金迷後結束。
謝岩喝得暈暈乎乎,不過心中惦記著“請教”事宜,所以努力保持清醒神智,散席後快速迴自己營帳,用冷水洗把臉,喝兩口熱茶,休息片刻,再前往蘇定方營帳。
“下官拜見大都督。”謝岩見到蘇定方行禮言道。
“警官不必多禮,請坐。”
二人簡單客套幾句,謝岩道:“下官奉命領‘長史’,暫懾‘大都督’職權,當請教大都督治策,以便施行。”
“嗬嗬,老夫任‘大都督’,乃虛職爾,警官奉上命掌權,放手施為便是,何需相問?”蘇定方看得很清楚,故而撚須笑道。
“臣下不敢妄測上意,還請‘大都督’不吝賜教。”謝岩意思很明確,甭管皇帝心思如何,自己該問還是得問。
“既如此,警官不妨道來。”
“謝‘大都督’。”謝岩跟著道:“‘遼東’初定,自不穩也,朝廷當駐軍以鎮,然遠離中原,耗資財甚巨,下官敢問,駐軍幾許合宜?”
似乎蘇定方沒有料到謝岩會如此問,以詫異眼光看了一眼,繼而緩緩道:“昔年警官進諫陛下,設‘羽林左衛’分駐天下以鎮宵小,‘遼東之地’今為王土,照例即可。”
“‘遼東’廣袤,外連蠻夷,內有不臣,下官唯恐……”
“哈哈哈哈,警官啊警官,汝多慮也!”
“‘大都督’何指?下官不知還請明言。”謝岩很有些想不通,隻能恭聲相詢。
“莫非警官忘了,今日之‘水師’乎?”
刹那間,謝岩猶如醍醐灌頂般,什麽都明白了!
那是因為他在思考問題的時候,遺漏了一個很重要的變化,那就是如今的“大唐水師”遠比曆史上強大太多,而且,還在繼續強大中!
再有兩三年,隨著“五千料大船”下水,整個“水師”運力、戰力都將登上頂峰。
在這種情況下,以“登州”為基地的“大唐水師”,僅僅數日便可登陸“遼東”,無論是作戰或運輸物資,皆可及時高效,此情形下,無論“遼東”發生何種動蕩,均可快速反應,完全沒必要在“遼東”駐紮大軍。
因此,駐軍多寡,實則是謝岩自己想多了,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