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膳過後,各人四散。
海西崖、海長安與海礁都要上差,小石頭也有功課要做,胡氏則是從婆婆馬氏處領了準備兩頓正餐的任務,需得去廚房過問采買事宜。屋裏一時間就隻剩下馬氏與海棠祖孫二人。
馬氏把心腹好幫手崔嬸打發去幫兒媳婦了,便靠在炕邊的引枕上,長長歎了口氣。
海棠湊到她身邊,壓低聲音問:“阿奶,您之前不是很不想迴老家祭祖嗎?怎的就沒攔住爺爺?”
“額還能咋攔?該勸的都勸過了。”馬氏又歎了口氣,看神情倒是看開了許多,“罷咧,他要迴就迴吧,這些日子他身體還行,額也沒那麽嬌弱。從京城迴江海屯,幾乎一路都是官道,就算是有一段鄉下的土路,也不顛簸。聽說從前江家曾經花大力氣整修過進屯的道路,如今海家也算是跟著沾光了。”
馬氏不想迴永平老家。一來是年輕時剛嫁進海家,先是遭遇父親喪事,接著又是在夫家遭受長房的欺壓,而後婆婆又病逝了,沒多久他們夫妻便離家往西北去……她在那裏沒留下什麽愉快的記憶,對海氏家族完全沒什麽好感,跟著家人遠離家鄉長安就夠沮喪的了,還要再迴到老家那個令她全無好感的老宅子裏去,她怎麽可能高興得起來?!
二來,也是因為今年她剛搬進京城的新宅子,開春後孫子孫女都要準備辦喜事了,她滿心歡喜,有許多事要忙活,哪裏還能抽得出大半個月的功夫出遠門?大冬天的趕路,又不是什麽舒服的事。她才不想自討苦吃。
然而,她心裏再不情願,丈夫拿定了主意,她也是不好駁迴的。況且,丈夫要迴鄉的理由也很充分,她若隻因自己的想法,就反對丈夫的決定,自己也覺得沒底氣。
她昨晚上糾結了挺長時間,終究還是被丈夫說服了,如今也拿出了同樣的理由來說服孫女:“雖說冬天趕路辛苦,可有些事,你爺爺不出麵是不成的。額也是沒辦法。你看,長房那邊都是婦孺,寶柱還年輕,哪裏扛得住族裏那些老頭子的為難?你表姑更是冷了心,不想再跟族人爭吵了。別看他們如今好像改了態度,願意對你表姑笑臉相迎了,其實心裏在想啥,誰能知道?指不定隻是裝作和氣的模樣,到了族裏,見她沒了依靠,便又要使陰招難為人了!額跟你爺爺跟著去,也能護著你表姑幾分,不讓族裏的人亂來不是?”
海西崖與馬氏夫妻倆都看得明白,眼下族老們雖說因為太後嘉獎賞賜了方氏的緣故,態度大改,又願意說她的好話了,可那也是看在方氏一再保證絕不會再迴海家長房執掌中饋的麵上。方氏不迴族中掌權,海寶柱又要繼續在外求學,族務便依舊要交由族中長輩處置。族老們迎了方氏迴鄉祭祖,隻會給海家添光彩,卻不會影響到自己的利益,因此他們才會願意改變態度的。
倘若方氏要迴族中掌權,隻怕族老們的嘴臉沒那麽好看。
偏偏海寶柱心裏依然盼著方氏能迴家去,象從前一樣坐鎮大局,主持族務,他就可以安心去求學了。他知道方氏定會把家族管理得妥妥當當的。然而這種事,絕非族老們所願。為了打消海寶柱的念頭,還不知道他們會對方氏再說出什麽難聽的話來。海西崖夫婦同行迴鄉,就能震懾住族人,讓他們不敢胡言亂語。
不過,最重要的還有另一件事,那就是海西崖的買田置地計劃。
他已經找到戶部的同僚打聽過江海屯周邊田地的消息了。江家族人準備販賣的田地,有從前從海家人手中吞並的,也有從先人手中繼承的祖產。目前暫時無人對這些田地出手,但考慮到江家有旁支子弟投靠了權臣,已經進京,說不定哪天就會打起自家族中這部分田地的主意。海西崖可不想看到江家再有人將田地占了去,便打算親自迴鄉一趟,與江家旁支的田地主人做交易,將過戶手續辦好了,不給任何人鑽空子的機會。他是當朝戶部官員,無論是江海屯所在的縣,還是永平府中,都不可能有官員敢故意妨礙他完成正常土地交易的。
海西崖年紀不小了,他能感受到自己的精力漸漸衰退,自知再過幾年便要致仕告老。他心裏傾向於迴鄉養老,想著等自己退下來時,兒孫們俱已能在官場站穩腳跟,表弟也有了自己的事業與友人,不需要他再操心了,他便可以迴老家去,過幾年自己想要的悠閑生活。多買些好田好地,也是他日後生活的保障,否則他這幾十年裏在外拚搏,攢下那麽多身家,又是圖什麽呢?
除了買地與為長房母子撐腰以外,海西崖還對家族內部的情況感到憂心。
從前他自知是長房旁支,不會繼承族長之位,也對這個位置沒有興趣。他很早就為自己謀劃到了軍中的缺,原本還想著要進山海衛,搬出老宅,變相分家出去的。後來為了表弟謝文載,他改變了原本的計劃,遠走西北。對於家族內部的事,他完全沒有過問的意思,哪怕看到長兄海東崖行事再不象話,他也不曾插過手。因為他知道,長兄不會聽他的勸。
可如今他迴來了,得知族裏這些年發生過的事,他心裏不是不生氣的。
長房式微,是因為連續兩代家主都是平庸無能之輩,偏偏還聽不進有能力之人的勸說,因此把家越管越差。方氏接手掌權之後,雖然有能力,卻又遭遇江家強壓,根本沒時間扭轉頹勢。她在嫁進江家後,還能通過女兒、舊仆與海氏族人控製住海家大權,讓海家人維持住一定的生活水平,不至於一敗塗地,已經是竭盡所能了。可等到她和離離開江家,又被白眼狼的海氏族人驅逐,族裏的情況就越發糜爛了。
那些族老既無能力抵抗豪強江家的欺壓,又按捺不住想要掌權當家的欲望,便在族中排除異己。海家失去的產業明明有不少都被官府發還,他們卻不懂得經營,以至於族中財困並沒有多少改善。幾個族老家中固然是多了私財,但尋常族人依然貧苦。沒有兒孫的老人無人扶養,隻能依靠好心親友的接濟,勉強維持溫飽;有幾個清貧的房頭,家中女兒都年過二十了,還因為沒有嫁妝,也不肯低就,至今不曾議親,兒子們也遲遲未能娶妻;失學的孩童未能繼續學業,早年讀書讀得不錯的晚輩,竟然要因為無力支付束脩,便打算要改換賽道去縣衙做小吏,甚至是下海經商了!
所有的這些,本該由執掌族務的族老們想辦法解決的,他們卻視而不見,整天不是想著要多往自家兜裏劃拉些族產,就是要說服長房的繼承人海寶柱拋棄嫡母,聽從自己的號令。這哪裏是一個稱職的族長該做的事?哪怕族老們不是一族之長,既然代掌了權,就該盡責才是!
因此,海西崖此番迴鄉,還要對族中進行一番整頓,得讓族中風氣重新迴到正道上。
海西崖、海長安與海礁都要上差,小石頭也有功課要做,胡氏則是從婆婆馬氏處領了準備兩頓正餐的任務,需得去廚房過問采買事宜。屋裏一時間就隻剩下馬氏與海棠祖孫二人。
馬氏把心腹好幫手崔嬸打發去幫兒媳婦了,便靠在炕邊的引枕上,長長歎了口氣。
海棠湊到她身邊,壓低聲音問:“阿奶,您之前不是很不想迴老家祭祖嗎?怎的就沒攔住爺爺?”
“額還能咋攔?該勸的都勸過了。”馬氏又歎了口氣,看神情倒是看開了許多,“罷咧,他要迴就迴吧,這些日子他身體還行,額也沒那麽嬌弱。從京城迴江海屯,幾乎一路都是官道,就算是有一段鄉下的土路,也不顛簸。聽說從前江家曾經花大力氣整修過進屯的道路,如今海家也算是跟著沾光了。”
馬氏不想迴永平老家。一來是年輕時剛嫁進海家,先是遭遇父親喪事,接著又是在夫家遭受長房的欺壓,而後婆婆又病逝了,沒多久他們夫妻便離家往西北去……她在那裏沒留下什麽愉快的記憶,對海氏家族完全沒什麽好感,跟著家人遠離家鄉長安就夠沮喪的了,還要再迴到老家那個令她全無好感的老宅子裏去,她怎麽可能高興得起來?!
二來,也是因為今年她剛搬進京城的新宅子,開春後孫子孫女都要準備辦喜事了,她滿心歡喜,有許多事要忙活,哪裏還能抽得出大半個月的功夫出遠門?大冬天的趕路,又不是什麽舒服的事。她才不想自討苦吃。
然而,她心裏再不情願,丈夫拿定了主意,她也是不好駁迴的。況且,丈夫要迴鄉的理由也很充分,她若隻因自己的想法,就反對丈夫的決定,自己也覺得沒底氣。
她昨晚上糾結了挺長時間,終究還是被丈夫說服了,如今也拿出了同樣的理由來說服孫女:“雖說冬天趕路辛苦,可有些事,你爺爺不出麵是不成的。額也是沒辦法。你看,長房那邊都是婦孺,寶柱還年輕,哪裏扛得住族裏那些老頭子的為難?你表姑更是冷了心,不想再跟族人爭吵了。別看他們如今好像改了態度,願意對你表姑笑臉相迎了,其實心裏在想啥,誰能知道?指不定隻是裝作和氣的模樣,到了族裏,見她沒了依靠,便又要使陰招難為人了!額跟你爺爺跟著去,也能護著你表姑幾分,不讓族裏的人亂來不是?”
海西崖與馬氏夫妻倆都看得明白,眼下族老們雖說因為太後嘉獎賞賜了方氏的緣故,態度大改,又願意說她的好話了,可那也是看在方氏一再保證絕不會再迴海家長房執掌中饋的麵上。方氏不迴族中掌權,海寶柱又要繼續在外求學,族務便依舊要交由族中長輩處置。族老們迎了方氏迴鄉祭祖,隻會給海家添光彩,卻不會影響到自己的利益,因此他們才會願意改變態度的。
倘若方氏要迴族中掌權,隻怕族老們的嘴臉沒那麽好看。
偏偏海寶柱心裏依然盼著方氏能迴家去,象從前一樣坐鎮大局,主持族務,他就可以安心去求學了。他知道方氏定會把家族管理得妥妥當當的。然而這種事,絕非族老們所願。為了打消海寶柱的念頭,還不知道他們會對方氏再說出什麽難聽的話來。海西崖夫婦同行迴鄉,就能震懾住族人,讓他們不敢胡言亂語。
不過,最重要的還有另一件事,那就是海西崖的買田置地計劃。
他已經找到戶部的同僚打聽過江海屯周邊田地的消息了。江家族人準備販賣的田地,有從前從海家人手中吞並的,也有從先人手中繼承的祖產。目前暫時無人對這些田地出手,但考慮到江家有旁支子弟投靠了權臣,已經進京,說不定哪天就會打起自家族中這部分田地的主意。海西崖可不想看到江家再有人將田地占了去,便打算親自迴鄉一趟,與江家旁支的田地主人做交易,將過戶手續辦好了,不給任何人鑽空子的機會。他是當朝戶部官員,無論是江海屯所在的縣,還是永平府中,都不可能有官員敢故意妨礙他完成正常土地交易的。
海西崖年紀不小了,他能感受到自己的精力漸漸衰退,自知再過幾年便要致仕告老。他心裏傾向於迴鄉養老,想著等自己退下來時,兒孫們俱已能在官場站穩腳跟,表弟也有了自己的事業與友人,不需要他再操心了,他便可以迴老家去,過幾年自己想要的悠閑生活。多買些好田好地,也是他日後生活的保障,否則他這幾十年裏在外拚搏,攢下那麽多身家,又是圖什麽呢?
除了買地與為長房母子撐腰以外,海西崖還對家族內部的情況感到憂心。
從前他自知是長房旁支,不會繼承族長之位,也對這個位置沒有興趣。他很早就為自己謀劃到了軍中的缺,原本還想著要進山海衛,搬出老宅,變相分家出去的。後來為了表弟謝文載,他改變了原本的計劃,遠走西北。對於家族內部的事,他完全沒有過問的意思,哪怕看到長兄海東崖行事再不象話,他也不曾插過手。因為他知道,長兄不會聽他的勸。
可如今他迴來了,得知族裏這些年發生過的事,他心裏不是不生氣的。
長房式微,是因為連續兩代家主都是平庸無能之輩,偏偏還聽不進有能力之人的勸說,因此把家越管越差。方氏接手掌權之後,雖然有能力,卻又遭遇江家強壓,根本沒時間扭轉頹勢。她在嫁進江家後,還能通過女兒、舊仆與海氏族人控製住海家大權,讓海家人維持住一定的生活水平,不至於一敗塗地,已經是竭盡所能了。可等到她和離離開江家,又被白眼狼的海氏族人驅逐,族裏的情況就越發糜爛了。
那些族老既無能力抵抗豪強江家的欺壓,又按捺不住想要掌權當家的欲望,便在族中排除異己。海家失去的產業明明有不少都被官府發還,他們卻不懂得經營,以至於族中財困並沒有多少改善。幾個族老家中固然是多了私財,但尋常族人依然貧苦。沒有兒孫的老人無人扶養,隻能依靠好心親友的接濟,勉強維持溫飽;有幾個清貧的房頭,家中女兒都年過二十了,還因為沒有嫁妝,也不肯低就,至今不曾議親,兒子們也遲遲未能娶妻;失學的孩童未能繼續學業,早年讀書讀得不錯的晚輩,竟然要因為無力支付束脩,便打算要改換賽道去縣衙做小吏,甚至是下海經商了!
所有的這些,本該由執掌族務的族老們想辦法解決的,他們卻視而不見,整天不是想著要多往自家兜裏劃拉些族產,就是要說服長房的繼承人海寶柱拋棄嫡母,聽從自己的號令。這哪裏是一個稱職的族長該做的事?哪怕族老們不是一族之長,既然代掌了權,就該盡責才是!
因此,海西崖此番迴鄉,還要對族中進行一番整頓,得讓族中風氣重新迴到正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