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氏在‘雨荷院’待到過了亥時才去‘淩波院’。
她到的時候,淩波院的婢女已經準備開始熄滅燈籠,吳氏猶豫片刻,轉身準備先迴褚岱院。
剛轉過身,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忠管家叫住她:
“王妃,王爺吩咐,請王妃稍候一會兒,待王爺練完功便出來見王妃。”
吳氏對忠管家點點頭,隻好留了下來。
這一等便等到了月上中天。
公儀明城從暗室出來時,吳氏正坐在外間獨自垂淚,見他出來,忙起身擦淚行禮。
公儀明城微笑著牽了吳氏的手,讓她在自己身邊坐下:
“快四十的人了,見了多少風浪,居然還哭哭啼啼,如此不鎮定。”
吳氏得了安慰,有些受寵若驚,端莊的臉色露出幾分少女才有的羞澀:“王爺,都老夫老妻了,您還取笑妾身。”
公儀明城察的笑臉僵了一瞬,敷多了白粉的臉上露出嬌羞的笑容,看起來實在有些別扭。
他嘴角抽了抽,露出一個不太自在的笑容:
“知道你心情不好。說說看,你打算怎樣處理這件事情。”
吳氏心中‘咯噔’一下,猶豫片刻,小心說道:
“此事是妾身疏忽了,惜兒的乳娘三年前病逝,她說思念乳娘,暫時不想要管事媽媽。
妾身想著孩子大了,也不能一味逆著她的意思,便沒安排。這幾年沒有管事媽媽拘著,她行止是有些不太妥當。
等明日妾身安排一個管事媽媽給惜兒,往後定然不讓她再出什麽差錯。
至於雨荷院現有的人,妾身思量,惜兒身邊的兩個大婢女、還有那兩個小丫頭和雜役婆子,這兩日便打發出去,今日的事情我仔細交代了,想來,此事也不會流傳出去。”
吳氏看了看公儀明城,覺得王爺看上去沒有不滿,便試探著說道:
“妾身想著,想要一勞永逸的堵住眾人的嘴,不影響惜兒的名聲,隻能,隻能把兩個孩子的親事定下來。”
公儀明城似笑非笑的說道:
“敏娘,上個月青州刺史程洪樹還跟本王提起,想為他的次子求取惜兒,我也有與他聯姻的意思,你如今這樣的打算,本王可怎麽向程知府交代呢?”
吳氏一驚,程洪樹此人長得五大三組,脾氣暴躁,有一年官宴她親眼見到程洪樹因為瑣事毆打正妻。這樣的人能教出什麽好兒子?
她陪著笑臉試探道:“小小刺史的次子,也想求娶王爺的嫡女嗎?王爺可是已經應了?”
公儀明城冷笑:“今日惜兒做下此事,敏娘是希望本王答應程洪樹,然後結個仇家嗎?”
吳氏駭了一跳:“妾身不敢!”
公儀明城臉色緩了緩:
“就按你說的辦,伯衡那邊,也不用一直跟祁韓學做生意,過幾個月讓他去找老忠,我這邊剛好缺人手。”
吳氏的笑容猛地僵在臉上:“王爺......伯衡,伯衡是誌耘唯一的兒子,他還小,做事毛糙.....是不是......”
公儀明城擺擺手:“天色不早,本王也累了,王妃也早些休息吧!”
吳氏慘白著臉色告辭,心事重重的迴了褚岱院。
第二日,細細探聽到消息,吳之德已窩藏重犯被判了半年監禁,伏流縣縣令念在他迷途知返,主動將重犯捆綁交由縣衙,將監禁改為四十刑杖。
清瑤就沒那麽好命,聽說路上便被戴家弄了個半死,迴伏流縣直接收押,隻等例行審問後伏法。
如今吳之德挨完板子,正由府裏護衛護著,在迴炎楚的路上。
隨著這個消息而來的,還有吳濱文與琉惜定親的消息。
據說,金氏喜氣洋洋破天荒的打賞了賓柳居仆婦每人五十個銅板。
琉惜卻在雨荷院大吵大鬧,砸壞了不少東西。
雨荷院的下人今日一大早全部被送去了人市,琉月叫來紀媽媽問道:“媽媽,給祁掌櫃的信兒帶出去了嗎?”
紀媽媽點頭:“放心吧郡主,祁掌櫃會安排人買下劉婆子的。”
劉婆子便是當時發現琉惜衣不遮體時大喊大叫的婆子,她也是紀媽媽當年留下的眼線之一,這些年過去,總算派上了用場。
用完早膳,琉月帶著紀媽媽和青瑣去了淺雲居。
李婆子點頭哈腰的開了門。
琅華今日氣色很好,琉月去的時候,清芷正陪著他在中庭院子裏遛彎兒。看見琉月,琅華臉色的笑容更盛幾分。
兄妹倆進了屋內,琉月詳細將昨日和祁掌櫃見麵的細節講述給哥哥,琅華對於祁掌櫃理財的能力也十分驚訝。
琉月問道:
“哥哥,外祖父是怎樣的人,你聽紀媽媽提起過嗎?”
琅華思索片刻:“記得小時候紀媽媽常常嘮叨母妃,說些讓母妃向外祖學習之類的話,想來,外祖父應該是個很厲害的人。”
琉月有些沮喪:
“可惜咱們無人可用,要不然可以去京都調查一番,外祖當年既然是京都有名的富商,應該很多人都會認識他,說不定還能查出來些蛛絲馬跡?”
琅華白皙如玉的臉上眉頭微皺:“月兒,你的意思是.....懷疑當年的綁架案?”
琉月點頭。
她沒辦法告訴哥哥,她醒來前夢境中,也聽到紀媽媽說了一些意有所指的話。
想了想,用分析的口氣給哥哥解釋:
“哥哥,祁掌櫃的能力這些年有目共睹,更何況他還敢在父王眼皮子底下瞞天過海,這樣的人咱們恐怕不能隻把他當作普通的掌櫃看待。
我在想,祁掌櫃已是如此,那外祖和舅舅應該也是極精明的人吧?可是,他們怎麽會毫無防備的被人綁架,到最後還落得個撕票的下場。
還有,外祖母能得到外祖父一生隻一人的敬重,想必也不是軟弱之人,她會在外祖和舅舅雙雙枉死後,不協助官府捉拿盜匪為外祖舅舅報仇,反而不管不顧懸梁自盡,這不是明智的做法啊!”
琅華沉默,妹妹提到的幾個關鍵疑點,這些年他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可她不希望妹妹執著於這件事,直覺上,他覺得這其中的內情太過危險。
但如今的妹妹他也了解,既然懷疑,定然不會善罷甘休,想了想,琅華沉聲道:
“月兒不要急,此事不易過於張揚,就算查也得咱們親自查。等我去了京都,這件事情由我來查。”
·
她到的時候,淩波院的婢女已經準備開始熄滅燈籠,吳氏猶豫片刻,轉身準備先迴褚岱院。
剛轉過身,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忠管家叫住她:
“王妃,王爺吩咐,請王妃稍候一會兒,待王爺練完功便出來見王妃。”
吳氏對忠管家點點頭,隻好留了下來。
這一等便等到了月上中天。
公儀明城從暗室出來時,吳氏正坐在外間獨自垂淚,見他出來,忙起身擦淚行禮。
公儀明城微笑著牽了吳氏的手,讓她在自己身邊坐下:
“快四十的人了,見了多少風浪,居然還哭哭啼啼,如此不鎮定。”
吳氏得了安慰,有些受寵若驚,端莊的臉色露出幾分少女才有的羞澀:“王爺,都老夫老妻了,您還取笑妾身。”
公儀明城察的笑臉僵了一瞬,敷多了白粉的臉上露出嬌羞的笑容,看起來實在有些別扭。
他嘴角抽了抽,露出一個不太自在的笑容:
“知道你心情不好。說說看,你打算怎樣處理這件事情。”
吳氏心中‘咯噔’一下,猶豫片刻,小心說道:
“此事是妾身疏忽了,惜兒的乳娘三年前病逝,她說思念乳娘,暫時不想要管事媽媽。
妾身想著孩子大了,也不能一味逆著她的意思,便沒安排。這幾年沒有管事媽媽拘著,她行止是有些不太妥當。
等明日妾身安排一個管事媽媽給惜兒,往後定然不讓她再出什麽差錯。
至於雨荷院現有的人,妾身思量,惜兒身邊的兩個大婢女、還有那兩個小丫頭和雜役婆子,這兩日便打發出去,今日的事情我仔細交代了,想來,此事也不會流傳出去。”
吳氏看了看公儀明城,覺得王爺看上去沒有不滿,便試探著說道:
“妾身想著,想要一勞永逸的堵住眾人的嘴,不影響惜兒的名聲,隻能,隻能把兩個孩子的親事定下來。”
公儀明城似笑非笑的說道:
“敏娘,上個月青州刺史程洪樹還跟本王提起,想為他的次子求取惜兒,我也有與他聯姻的意思,你如今這樣的打算,本王可怎麽向程知府交代呢?”
吳氏一驚,程洪樹此人長得五大三組,脾氣暴躁,有一年官宴她親眼見到程洪樹因為瑣事毆打正妻。這樣的人能教出什麽好兒子?
她陪著笑臉試探道:“小小刺史的次子,也想求娶王爺的嫡女嗎?王爺可是已經應了?”
公儀明城冷笑:“今日惜兒做下此事,敏娘是希望本王答應程洪樹,然後結個仇家嗎?”
吳氏駭了一跳:“妾身不敢!”
公儀明城臉色緩了緩:
“就按你說的辦,伯衡那邊,也不用一直跟祁韓學做生意,過幾個月讓他去找老忠,我這邊剛好缺人手。”
吳氏的笑容猛地僵在臉上:“王爺......伯衡,伯衡是誌耘唯一的兒子,他還小,做事毛糙.....是不是......”
公儀明城擺擺手:“天色不早,本王也累了,王妃也早些休息吧!”
吳氏慘白著臉色告辭,心事重重的迴了褚岱院。
第二日,細細探聽到消息,吳之德已窩藏重犯被判了半年監禁,伏流縣縣令念在他迷途知返,主動將重犯捆綁交由縣衙,將監禁改為四十刑杖。
清瑤就沒那麽好命,聽說路上便被戴家弄了個半死,迴伏流縣直接收押,隻等例行審問後伏法。
如今吳之德挨完板子,正由府裏護衛護著,在迴炎楚的路上。
隨著這個消息而來的,還有吳濱文與琉惜定親的消息。
據說,金氏喜氣洋洋破天荒的打賞了賓柳居仆婦每人五十個銅板。
琉惜卻在雨荷院大吵大鬧,砸壞了不少東西。
雨荷院的下人今日一大早全部被送去了人市,琉月叫來紀媽媽問道:“媽媽,給祁掌櫃的信兒帶出去了嗎?”
紀媽媽點頭:“放心吧郡主,祁掌櫃會安排人買下劉婆子的。”
劉婆子便是當時發現琉惜衣不遮體時大喊大叫的婆子,她也是紀媽媽當年留下的眼線之一,這些年過去,總算派上了用場。
用完早膳,琉月帶著紀媽媽和青瑣去了淺雲居。
李婆子點頭哈腰的開了門。
琅華今日氣色很好,琉月去的時候,清芷正陪著他在中庭院子裏遛彎兒。看見琉月,琅華臉色的笑容更盛幾分。
兄妹倆進了屋內,琉月詳細將昨日和祁掌櫃見麵的細節講述給哥哥,琅華對於祁掌櫃理財的能力也十分驚訝。
琉月問道:
“哥哥,外祖父是怎樣的人,你聽紀媽媽提起過嗎?”
琅華思索片刻:“記得小時候紀媽媽常常嘮叨母妃,說些讓母妃向外祖學習之類的話,想來,外祖父應該是個很厲害的人。”
琉月有些沮喪:
“可惜咱們無人可用,要不然可以去京都調查一番,外祖當年既然是京都有名的富商,應該很多人都會認識他,說不定還能查出來些蛛絲馬跡?”
琅華白皙如玉的臉上眉頭微皺:“月兒,你的意思是.....懷疑當年的綁架案?”
琉月點頭。
她沒辦法告訴哥哥,她醒來前夢境中,也聽到紀媽媽說了一些意有所指的話。
想了想,用分析的口氣給哥哥解釋:
“哥哥,祁掌櫃的能力這些年有目共睹,更何況他還敢在父王眼皮子底下瞞天過海,這樣的人咱們恐怕不能隻把他當作普通的掌櫃看待。
我在想,祁掌櫃已是如此,那外祖和舅舅應該也是極精明的人吧?可是,他們怎麽會毫無防備的被人綁架,到最後還落得個撕票的下場。
還有,外祖母能得到外祖父一生隻一人的敬重,想必也不是軟弱之人,她會在外祖和舅舅雙雙枉死後,不協助官府捉拿盜匪為外祖舅舅報仇,反而不管不顧懸梁自盡,這不是明智的做法啊!”
琅華沉默,妹妹提到的幾個關鍵疑點,這些年他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可她不希望妹妹執著於這件事,直覺上,他覺得這其中的內情太過危險。
但如今的妹妹他也了解,既然懷疑,定然不會善罷甘休,想了想,琅華沉聲道:
“月兒不要急,此事不易過於張揚,就算查也得咱們親自查。等我去了京都,這件事情由我來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