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朝廷立了新法,早就教訓小兔崽子們要老實守規矩,誰知剛說完就鬧出事來。”
斜軫現在是唯恐天下不亂,生怕事情鬧小,眨巴著一對三角眼睛故意反說道:
“不過也沒有什麽了不起,不過是個家丁,抵命就抵命。王爺都用不著出麵,更犯不著生氣。”
“媽的絕對不行!我的家丁個個是奚人中的尖子,和我的家人一樣。和朔奴從來愛兵如子,待下如父,怎麽能拿咱的命去和臭漢人相抵!”
斜軫搔搔頭道:“這就麻煩了。人命關天,現在漢人的命也值錢了。王爺不肯讓家人認罪那打算怎麽辦呢?”
和朔奴氣急敗壞道:
“你說漢人的命值錢了,我可以出銀子,你說漢人一條命值多少?”
斜軫望著滿帳的彩幔花燈,兩眼裏閃著幽光,啜了口香茶,拈了一塊棗泥桂花糕放進嘴裏細細品嚼,慢悠悠說道:
“我說值錢是個比喻,這事已經捅到官府,就是那些漢人願意收錢了事,姓韓的也不肯。王爺,我倒有個餿主意,您權且一聽,行不行您自己掂量。”
“都火上房了還客套啥,快講。”
“這事放在家丁身上準是一死,王爺要是決意不死人,隻有一個法子:您自己出麵頂著。我不信姓韓的敢動王爺的一根毫毛。”
和朔奴聞言一驚,小眼珠子轉了幾轉,很快明白了其中的名堂,一拍桌案叫道:
“好!就是這招!看他狗東西敢把本王如何!”他站起身狠狠拍了拍耶律斜軫的肩頭,感激道:“虧你想得出!”
“王爺別忙著高興,這事不一定行得通。一是現場那麽多人親眼見證您沒有在現場,就怕夷離畢院和刑部不信;……”
和朔奴打斷他道:“媽的信不信由不得他,咱的人一口咬定,打死不改口,看他狗東西能怎樣。”
斜軫點頭笑笑,又道:“還有第二,即便信了,朝廷有議貴的製度,不敢要您抵命,但不知會有什麽處罰。王爺可要想好了。”
“什麽處罰?大不了給銀子。”
“鬧不好也可能削官抵罪噢!”
“呸!”和朔奴朝繡花地毯上啐了一大口吐沫,罵道:“他敢!老子要他狗命!”
這日清早,一輪紅日從東邊天際噴薄而出,朝霞給銀裝的延芳澱鍍上一層金輝。雖然立了春,寒風依然像刀子一樣鋒利。一支二百多人的親兵穿著毛裘冬裝在禦帳轅門口等待出發。整整一年沒有打仗了,親兵們的胯下駿馬一個個養得膘肥體壯,四蹄輪流帶勁地刨著地上的雪塵,馬頭向天噴出大團的白霧。
一個身材頎長的中年男子從門內出來,走到隊列旁正準備上馬,就見門外進來十幾個人,為首兩人從服裝上看是一丹一漢的兩名高官。漢官翻身下馬大聲道:
“韓輔政,還好把您給截住了,您這是要去哪?”
韓德讓認出說話的是刑部侍郎王樵,他身邊是左夷離畢蕭貫。
“我正要去看宋國王練兵。有什麽事嗎?”
王樵看一眼蕭貫,蕭貫道:
“有個案子,我倆商議不下,來請韓輔政定奪。”
契丹實行南北兩麵官製,契丹舊地由契丹人管理,稱為北麵官;漢人居住的南京道和山西、渤海人集中的東京道由漢人和渤海人治理,稱為南麵官。負責北麵的刑法的是夷離畢院,南麵的這個衙門叫刑部。這個體製的構想很簡單,可是在實行中卻遇到不少麻煩。兩個衙門的官員一起來找執政,必是又遇到了契丹人和漢人之間的衝突和官司。按說大案應該由北樞密院把關,但朝廷正在進行律法改革,主持這件事的是韓德讓,所以他們不去北院樞密而是來到這裏。
德讓道:“這不是十萬火急的事,不如你們先和我一起去操場轉一圈,看看耶律休哥練兵。用不了兩個時辰就迴來了,再議你們的事如何?”
二人對望一眼,蕭貫說道:
“好啊,上不了戰場咱也過過眼癮。”
王樵道:“韓輔政怎麽還要管軍事嗎?”
問完他就後悔了,韓德讓權壓北樞密早就眾所皆知,伸手軍事又有什麽稀奇。
“是宋國王希望皇上、太後多多關心軍事,畢竟現在是戰爭狀態,大戰隨時可能爆發,戰爭是頭等大事。皇上、太後忙,我就抽空去看看。”
演練場就在延芳澱的東北角,緩轡而行用不了一刻鍾就到。三個人並肩騎馬,韓德讓問道:
“不如趁這會兒你們先說說是什麽事?”
北麵官在南麵官之上,王樵又等蕭貫先說。蕭貫迎著西北風大聲道:
“人命案遇著刺兒頭,隻能來請示輔政。前天燈節,因為調戲婦女,南京街上打死了一個人。死的人身份清楚,名叫李浩,是個漢人。打死人的卻是個謎。原告指認是奚王府的五少爺和他的一群家丁打死的,咱們去傳,奚王卻說是他打死的,派了一個管家來應訴。”
德讓鼻子裏哼了一聲,他知道這是奚王想要袒護兒子和手下,怪不得兩個衙門搞不掂。隻說道:
“迴去再說吧。”
耶律休哥一見他們就抱拳施禮高興笑道:
“韓輔政,知道你要來,正等著你呢。兩位大司寇也來了,真是稀客,歡迎歡迎。”
德讓像見了老朋友似地簡單迴了禮,親熱笑道:
“剛過完年就開練,宋國王真是勤奮。”
休哥道:“巡邊的軍隊都沒有年過,隻是發了些酒肉。要不是太後特別下旨,過了初一就該開始訓練。這一歇半個多月,士兵們隻吃不動,再不練練跑都跑不動了。”
幾人來到一個高台上,隻見一裏多見方的練兵場上列著五六個方陣,每陣各有數千人馬,各自正在訓練騎馬射箭、劈刺格鬥和陣法。雖然春寒料峭,寒風刺骨,但將士們生龍活虎精神抖擻,練兵場上龍騰虎躍熱氣騰騰。三個人在高台上,迎著刀子似的朔風,身上都穿著棉衣外裹貂皮袍子,還是凍得牙齒打戰渾身哆嗦。隻穿一件緊身羊皮袍子的耶律休哥仿佛對寒冷毫無感覺,興致勃勃地比劃著給他們政講解各種訓練科目和目前軍隊士氣狀況。還特意向不熟悉軍隊的兩名文官解釋道:
“兵必須要練,不練就是一群烏合之眾。這裏麵有近一半的漢軍,是靠南京賦稅養的常備軍。老兵多,但是也容易沾染兵痞習氣。契丹兵從小在馬背上長大,善於騎射,但他們輪番當兵,平時歸鄉,戰時集結,如果不加訓練就不知紀律,不知陣法。”
看著這位貌不驚人不過四十歲已是戰功赫赫名震天下的大帥,王樵佩服不已,心想難怪前年大戰中山西一敗塗地,南京屹立不倒,戰場上的勝利原來就是這樣靠平時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
蕭貫卻另有一番心思,想到難怪韓輔政權傾天下難以撼動,原來他不僅有太後厚寵、兄弟兵權還和耶律休哥打得火熱。他又想起手裏的案子,奚王私下親自找他,送了一百兩銀子,要他判人是奚王失手打死的。他知道老王爺不惜花錢買禍上身為的就是將這個韓輔政一軍。他心裏對新法本就不滿,又不敢駁奚王的麵子,打定主意遵命照辦。現在忽然覺得有些後悔,那銀子無論如何不應該收,這個韓輔政恐怕沒有那麽好對付。
兩人心不在焉,忍受著浸骨嚴寒,大約過了大半個時辰才好不容易聽到韓德讓告辭道:
“宋國王真乃天下幹城,有宋國王在,何愁打不敗宋賊。你這個檢閱台位置不錯,隻是不擋風,我讓工部派人來給這裏搭個棚子,過幾天皇上、太後還要來檢閱你的軍隊呢。我們還有事,先告辭迴去了。”
三人迴到輔政的議事大帳,一進門就感到熱氣撲麵,溫暖如春。中央一座大鐵爐的煙囪直入廬頂,帳角還有好幾隻雕花黃銅炭盆,裏麵獸炭燒得正紅。窗上放下油紙暖簾,透入的日光照得深深的大帳內部十分明亮。韓德讓請一北一南兩位司寇入座,命人上了茶,一邊吹著熱氣,一邊問道:
“你們認為這件事應該怎麽辦?”
仍舊是蕭貫先說道:
“這個案子的關鍵是,到底是誰打死了李浩。要是奚府家丁或者哪怕是王子打死的,就應該實行新法,不管是契丹人、奚人統一以漢法論罪,殺人償命。但如果是奚王打死的,就有‘八議’中的議貴製度,應該入銀抵罪,嗯,當然了,最多還有削官抵罪。”
等他說完,王樵瞥了他一眼說道:
“左夷離畢說得對,下官完全同意。但是在下認為這裏麵的難斷之處並不在於是不是奚王打死的人。因為原告指訴,當晚在場的都是年輕人,根本沒有奚王。再說這些紈絝子弟調戲良家女子,老奚王怎麽可能在場。在下還聽說,當晚奚王就在府中宴請北樞密,此事一問即明。這件事的疑點是:到底是王子還是家丁所為。”
蕭貫當即反駁:“王侍郎所說在下不能同意。你說的都是原告的一麵之詞,奚王有沒有在場不能隻聽原告的,而奚王脾氣暴躁,完全可能為了兒子挨打一時激憤出手誤傷。小王子的牙被打掉了是事實。至於說在帳中請客的事,在下問過北樞密,他一口否認。說這話的人敢不敢出來作證對質呢。”
韓德讓剛才在演練場上一直在思考這件事,這會兒又聽了二人述說,已經理出頭緒,說道:
“看來你們都認為不是這件事應該如何處置,而是人到底是誰打死的。搞清楚這個事實是你們兩個衙門的事,為什麽來找我呢。你們迴去接著調查。查清楚了拿出處置辦法,再報上來。”
蕭、王二人麵麵相覷,兩個人心知肚明,這件事的關鍵就是奚王胡攪蠻纏,混淆視聽,他們想把這個燙手山芋上交。沒想到輔政不買賬。輔政說得無可辯駁:搞清真相是兩個衙門的正差,執政沒有義務幫你們厘清事實。
二人訕訕離去。王樵垂頭喪氣迴到衙門,還沒有進門就被輔政的一名隨從追上,說道:
“韓輔政請你迴去。”
又見了麵,韓德讓對王樵道:
“剛才的話是說給蕭貫聽的,這個左夷離畢一定早就和奚王串通了。我知道你的難處,讓你們兩個衙門辦這個案子既難合作也難弄清真相。所以你表麵上還是和蕭貫配合,但私下裏我要你去做幾件事:奚王和北樞密身邊的人難以下手,你要從外圍查。奚王不是一個無名小卒,到哪裏都是前唿後擁,無數人伺候,不會不留蹤跡。如果當晚他在府中,有沒有請戲班,戲班的人一定知道觀眾是誰。可以讓教坊司的人去外教坊問。上元夜他有沒有去南京城,到幾個主要城門一查便知。你記著要有多個當事人畫押為證。查清之後你將證據拿到我這裏來,此事關係到新法實施,一定要認真弄清楚。”
斜軫現在是唯恐天下不亂,生怕事情鬧小,眨巴著一對三角眼睛故意反說道:
“不過也沒有什麽了不起,不過是個家丁,抵命就抵命。王爺都用不著出麵,更犯不著生氣。”
“媽的絕對不行!我的家丁個個是奚人中的尖子,和我的家人一樣。和朔奴從來愛兵如子,待下如父,怎麽能拿咱的命去和臭漢人相抵!”
斜軫搔搔頭道:“這就麻煩了。人命關天,現在漢人的命也值錢了。王爺不肯讓家人認罪那打算怎麽辦呢?”
和朔奴氣急敗壞道:
“你說漢人的命值錢了,我可以出銀子,你說漢人一條命值多少?”
斜軫望著滿帳的彩幔花燈,兩眼裏閃著幽光,啜了口香茶,拈了一塊棗泥桂花糕放進嘴裏細細品嚼,慢悠悠說道:
“我說值錢是個比喻,這事已經捅到官府,就是那些漢人願意收錢了事,姓韓的也不肯。王爺,我倒有個餿主意,您權且一聽,行不行您自己掂量。”
“都火上房了還客套啥,快講。”
“這事放在家丁身上準是一死,王爺要是決意不死人,隻有一個法子:您自己出麵頂著。我不信姓韓的敢動王爺的一根毫毛。”
和朔奴聞言一驚,小眼珠子轉了幾轉,很快明白了其中的名堂,一拍桌案叫道:
“好!就是這招!看他狗東西敢把本王如何!”他站起身狠狠拍了拍耶律斜軫的肩頭,感激道:“虧你想得出!”
“王爺別忙著高興,這事不一定行得通。一是現場那麽多人親眼見證您沒有在現場,就怕夷離畢院和刑部不信;……”
和朔奴打斷他道:“媽的信不信由不得他,咱的人一口咬定,打死不改口,看他狗東西能怎樣。”
斜軫點頭笑笑,又道:“還有第二,即便信了,朝廷有議貴的製度,不敢要您抵命,但不知會有什麽處罰。王爺可要想好了。”
“什麽處罰?大不了給銀子。”
“鬧不好也可能削官抵罪噢!”
“呸!”和朔奴朝繡花地毯上啐了一大口吐沫,罵道:“他敢!老子要他狗命!”
這日清早,一輪紅日從東邊天際噴薄而出,朝霞給銀裝的延芳澱鍍上一層金輝。雖然立了春,寒風依然像刀子一樣鋒利。一支二百多人的親兵穿著毛裘冬裝在禦帳轅門口等待出發。整整一年沒有打仗了,親兵們的胯下駿馬一個個養得膘肥體壯,四蹄輪流帶勁地刨著地上的雪塵,馬頭向天噴出大團的白霧。
一個身材頎長的中年男子從門內出來,走到隊列旁正準備上馬,就見門外進來十幾個人,為首兩人從服裝上看是一丹一漢的兩名高官。漢官翻身下馬大聲道:
“韓輔政,還好把您給截住了,您這是要去哪?”
韓德讓認出說話的是刑部侍郎王樵,他身邊是左夷離畢蕭貫。
“我正要去看宋國王練兵。有什麽事嗎?”
王樵看一眼蕭貫,蕭貫道:
“有個案子,我倆商議不下,來請韓輔政定奪。”
契丹實行南北兩麵官製,契丹舊地由契丹人管理,稱為北麵官;漢人居住的南京道和山西、渤海人集中的東京道由漢人和渤海人治理,稱為南麵官。負責北麵的刑法的是夷離畢院,南麵的這個衙門叫刑部。這個體製的構想很簡單,可是在實行中卻遇到不少麻煩。兩個衙門的官員一起來找執政,必是又遇到了契丹人和漢人之間的衝突和官司。按說大案應該由北樞密院把關,但朝廷正在進行律法改革,主持這件事的是韓德讓,所以他們不去北院樞密而是來到這裏。
德讓道:“這不是十萬火急的事,不如你們先和我一起去操場轉一圈,看看耶律休哥練兵。用不了兩個時辰就迴來了,再議你們的事如何?”
二人對望一眼,蕭貫說道:
“好啊,上不了戰場咱也過過眼癮。”
王樵道:“韓輔政怎麽還要管軍事嗎?”
問完他就後悔了,韓德讓權壓北樞密早就眾所皆知,伸手軍事又有什麽稀奇。
“是宋國王希望皇上、太後多多關心軍事,畢竟現在是戰爭狀態,大戰隨時可能爆發,戰爭是頭等大事。皇上、太後忙,我就抽空去看看。”
演練場就在延芳澱的東北角,緩轡而行用不了一刻鍾就到。三個人並肩騎馬,韓德讓問道:
“不如趁這會兒你們先說說是什麽事?”
北麵官在南麵官之上,王樵又等蕭貫先說。蕭貫迎著西北風大聲道:
“人命案遇著刺兒頭,隻能來請示輔政。前天燈節,因為調戲婦女,南京街上打死了一個人。死的人身份清楚,名叫李浩,是個漢人。打死人的卻是個謎。原告指認是奚王府的五少爺和他的一群家丁打死的,咱們去傳,奚王卻說是他打死的,派了一個管家來應訴。”
德讓鼻子裏哼了一聲,他知道這是奚王想要袒護兒子和手下,怪不得兩個衙門搞不掂。隻說道:
“迴去再說吧。”
耶律休哥一見他們就抱拳施禮高興笑道:
“韓輔政,知道你要來,正等著你呢。兩位大司寇也來了,真是稀客,歡迎歡迎。”
德讓像見了老朋友似地簡單迴了禮,親熱笑道:
“剛過完年就開練,宋國王真是勤奮。”
休哥道:“巡邊的軍隊都沒有年過,隻是發了些酒肉。要不是太後特別下旨,過了初一就該開始訓練。這一歇半個多月,士兵們隻吃不動,再不練練跑都跑不動了。”
幾人來到一個高台上,隻見一裏多見方的練兵場上列著五六個方陣,每陣各有數千人馬,各自正在訓練騎馬射箭、劈刺格鬥和陣法。雖然春寒料峭,寒風刺骨,但將士們生龍活虎精神抖擻,練兵場上龍騰虎躍熱氣騰騰。三個人在高台上,迎著刀子似的朔風,身上都穿著棉衣外裹貂皮袍子,還是凍得牙齒打戰渾身哆嗦。隻穿一件緊身羊皮袍子的耶律休哥仿佛對寒冷毫無感覺,興致勃勃地比劃著給他們政講解各種訓練科目和目前軍隊士氣狀況。還特意向不熟悉軍隊的兩名文官解釋道:
“兵必須要練,不練就是一群烏合之眾。這裏麵有近一半的漢軍,是靠南京賦稅養的常備軍。老兵多,但是也容易沾染兵痞習氣。契丹兵從小在馬背上長大,善於騎射,但他們輪番當兵,平時歸鄉,戰時集結,如果不加訓練就不知紀律,不知陣法。”
看著這位貌不驚人不過四十歲已是戰功赫赫名震天下的大帥,王樵佩服不已,心想難怪前年大戰中山西一敗塗地,南京屹立不倒,戰場上的勝利原來就是這樣靠平時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
蕭貫卻另有一番心思,想到難怪韓輔政權傾天下難以撼動,原來他不僅有太後厚寵、兄弟兵權還和耶律休哥打得火熱。他又想起手裏的案子,奚王私下親自找他,送了一百兩銀子,要他判人是奚王失手打死的。他知道老王爺不惜花錢買禍上身為的就是將這個韓輔政一軍。他心裏對新法本就不滿,又不敢駁奚王的麵子,打定主意遵命照辦。現在忽然覺得有些後悔,那銀子無論如何不應該收,這個韓輔政恐怕沒有那麽好對付。
兩人心不在焉,忍受著浸骨嚴寒,大約過了大半個時辰才好不容易聽到韓德讓告辭道:
“宋國王真乃天下幹城,有宋國王在,何愁打不敗宋賊。你這個檢閱台位置不錯,隻是不擋風,我讓工部派人來給這裏搭個棚子,過幾天皇上、太後還要來檢閱你的軍隊呢。我們還有事,先告辭迴去了。”
三人迴到輔政的議事大帳,一進門就感到熱氣撲麵,溫暖如春。中央一座大鐵爐的煙囪直入廬頂,帳角還有好幾隻雕花黃銅炭盆,裏麵獸炭燒得正紅。窗上放下油紙暖簾,透入的日光照得深深的大帳內部十分明亮。韓德讓請一北一南兩位司寇入座,命人上了茶,一邊吹著熱氣,一邊問道:
“你們認為這件事應該怎麽辦?”
仍舊是蕭貫先說道:
“這個案子的關鍵是,到底是誰打死了李浩。要是奚府家丁或者哪怕是王子打死的,就應該實行新法,不管是契丹人、奚人統一以漢法論罪,殺人償命。但如果是奚王打死的,就有‘八議’中的議貴製度,應該入銀抵罪,嗯,當然了,最多還有削官抵罪。”
等他說完,王樵瞥了他一眼說道:
“左夷離畢說得對,下官完全同意。但是在下認為這裏麵的難斷之處並不在於是不是奚王打死的人。因為原告指訴,當晚在場的都是年輕人,根本沒有奚王。再說這些紈絝子弟調戲良家女子,老奚王怎麽可能在場。在下還聽說,當晚奚王就在府中宴請北樞密,此事一問即明。這件事的疑點是:到底是王子還是家丁所為。”
蕭貫當即反駁:“王侍郎所說在下不能同意。你說的都是原告的一麵之詞,奚王有沒有在場不能隻聽原告的,而奚王脾氣暴躁,完全可能為了兒子挨打一時激憤出手誤傷。小王子的牙被打掉了是事實。至於說在帳中請客的事,在下問過北樞密,他一口否認。說這話的人敢不敢出來作證對質呢。”
韓德讓剛才在演練場上一直在思考這件事,這會兒又聽了二人述說,已經理出頭緒,說道:
“看來你們都認為不是這件事應該如何處置,而是人到底是誰打死的。搞清楚這個事實是你們兩個衙門的事,為什麽來找我呢。你們迴去接著調查。查清楚了拿出處置辦法,再報上來。”
蕭、王二人麵麵相覷,兩個人心知肚明,這件事的關鍵就是奚王胡攪蠻纏,混淆視聽,他們想把這個燙手山芋上交。沒想到輔政不買賬。輔政說得無可辯駁:搞清真相是兩個衙門的正差,執政沒有義務幫你們厘清事實。
二人訕訕離去。王樵垂頭喪氣迴到衙門,還沒有進門就被輔政的一名隨從追上,說道:
“韓輔政請你迴去。”
又見了麵,韓德讓對王樵道:
“剛才的話是說給蕭貫聽的,這個左夷離畢一定早就和奚王串通了。我知道你的難處,讓你們兩個衙門辦這個案子既難合作也難弄清真相。所以你表麵上還是和蕭貫配合,但私下裏我要你去做幾件事:奚王和北樞密身邊的人難以下手,你要從外圍查。奚王不是一個無名小卒,到哪裏都是前唿後擁,無數人伺候,不會不留蹤跡。如果當晚他在府中,有沒有請戲班,戲班的人一定知道觀眾是誰。可以讓教坊司的人去外教坊問。上元夜他有沒有去南京城,到幾個主要城門一查便知。你記著要有多個當事人畫押為證。查清之後你將證據拿到我這裏來,此事關係到新法實施,一定要認真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