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繼續向南挺進。耶律隆緒陸續得到和朔奴率領的偏師於十月二十三日攻破易州狼山寨;十月二十八日在霸州益津關擊敗宋軍的捷報。
一個月之後的十一月初,耶律隆緒率領大軍包圍了易州另一個要塞:長城口。
一切準備做好之後,十一月七日隆緒發出攻城的命令。將士們在沙堆驛旗開得勝戰績的鼓舞下,軍心振奮個個爭先,城堡一鼓而破,城中守軍棄城而逃。耶律隆緒聽從謀士的策劃,圍而不合,網開一麵,留出南城門放敵人出奔。他自己和韓德讓、耶律斜軫親自在城南二十裏率兵埋伏邀擊。眼看出逃宋軍到來,隆緒命斜軫前去招降,遭到拒絕。隆緒大失所望,他本想讓宋軍懷德慕義紛紛歸順,將“歸聖軍”陸續擴編,沒想到苦心白費,便命大軍展開掩殺。結果,除了出逃宋軍除了少數被活捉,其餘全部被殲滅。對於這少數俘虜,隆緒仍然貫徹了他的寬仁,留下他們的性命,打散編入南京漢軍。
連獲大勝的耶律隆緒更加意氣風發,鬥誌昂揚,馬不停蹄地率軍殺向下一個目標:滿城。
從長城口到滿城隻有八十裏,大軍風馳電掣日夜兼程,越過溝壑縱橫的黑蘆堤,跨過冰封水麵的徐河,將曾經阻擋景宗馬蹄、埋葬契丹千軍萬馬的關隘天險拋在身後,第二天傍晚前兵臨滿城城下。
十一月九日,在長城口大勝的第三天,滿城之戰打響。城堡壁壘森嚴做好了死守的準備,但在排山倒海般的攻勢麵前顯得脆弱不堪。攻方的弓弩大砲、衝車雲梯天上地下一齊發威,五萬大軍殺聲震天,氣勢如虹。僅僅用了兩天,這座重要的宋軍邊鎮即告陷落。為了避免守軍頑抗到底,使己方付出慘重代價,隆緒再一次采用圍三缺一的戰法,留出北門讓敵人出逃,在郊外布置阻擊。逃跑的宋軍到了伏擊的陣前已是前有羅網後無退路,他們得知投降可以不死,並沒有做殊死抵抗,由守將率領全軍投降。
傍晚,夕陽殘照,落霞滿天,韓德讓登上滿城城頭查看城內外形勢。隻見天際茫茫山川壯闊,他的心裏浮起萬千感慨。
“韓輔政,您在這裏,讓人好找。皇上在縣衙大廳擺宴慶功、商議下一步軍事部署,正到處找您呢。”
忽然,蕭撻凜的聲音從背後響起。
“是撻凜啊,你的傷好了嗎?這次多虧你們諸位大將奮勇作戰,才能連獲大捷。皇上旗開得勝意氣風發,太後知道了也不知道有多高興呢。”
“勇敢作戰報效朝廷是咱的本分,輔政在皇上身邊讚劃籌謀指揮英明才是勝利的根本。”蕭撻凜一半恭維一半由衷道。
韓德讓迎著凜冽的北風,微微一笑,手裏馬鞭直向前方,表情凝重地說道:
“撻凜,你知道我在這裏想什麽?這滿城咱們來得太晚了,早在九年前就應該站到這裏。家父就是在那條河上吃了宋賊的大虧,隻差一步之遙,他到死也沒能踏上這座城頭!”
撻凜憨厚地笑了笑,說道:
“勝敗乃兵家常事。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現在滿城不就踩在咱們腳下了。”
九年前蕭撻凜還在西北沙漠裏打仗,他雖然沒有參加那場滿城之戰,但那一仗影響極大,他早有耳聞。趙光義禦駕親征進犯南京失敗,景宗皇帝發起報複。第一次出兵就派了當時正權傾朝野的燕王韓匡嗣率領傾國大軍出征。那時的耶律休哥還隻是這位燕王手下的一員副將。韓匡嗣剛愎自用,不聽休哥等人的勸告,就在這座城下,在韓德讓馬鞭所指,滿城城北二十裏的徐河,中了敵人的誘降之計,十萬大軍一敗塗地,幾乎全軍覆沒。韓匡嗣因此一役身敗名裂險些丟了性命。多虧蕭燕燕求情,才削官貶爵赧然幸存。當時的韓德讓仕途剛有起色,也因此受到挫折。三年之後韓匡嗣因此抑鬱而終。這樣一場刻骨銘心的恥辱無怪乎韓德讓耿耿於懷,至今不忘。
“兩年多之後,景宗親自率軍,再次出征滿城,又遭不利,迴軍路上駕崩山西。滿城戰敗也成了景宗的遺恨。如今皇上親征,韓德讓從軍讚翼得到今天的勝利,你說這是不是天意呢?”韓德讓又道。
蕭撻凜想,這是指景宗和韓匡嗣都是直接間接死於滿城之敗,而冥冥之中,天意讓他們都為先父報了一箭之仇,說道:
“是啊,這麽多年之後,偏偏是當今聖上和輔政親率大軍征服滿城,不但破城還令守軍俯首投降,這樣一場完勝,足以告慰陛下和輔政的先人了。”
德讓點點頭,在滿朝契丹武將中,除了耶律休哥,他對這個蕭將軍有著特別的好感,覺得他除了勇敢善戰還為人厚道超脫是非,和他交談很少顧忌,繼續說道:
“撻凜兄,你看到今天的軍報了嗎?”
“看到了。宋國王在定州唐河遭遇宋軍主力,戰鬥不利,損失兵馬數千,軍隊後撤到曹河以北。耶律休哥自請處分。”
韓德讓低頭來迴踱了幾步,抬頭望著霧靄茫茫的南方天際,說道:
”沒有耶律休哥就沒有滿城的勝利。這次的請功奏報,我要為宋國王請頭功。“
卻說在主力大軍開戰沙堆驛的同時,耶律休哥率領兩萬人馬已經一路殺到敵後定州城北不到十裏的唐河。宋國在河北前線部署了鎮州、定州、高陽關三大鎮,常年屯駐重兵。定州兵力尤其雄厚,因為它北邊一百二十裏便是鎮州,兩鎮之間直道相連,快馬瞬間可達。開封在這裏兩點一線布置重兵是因為這裏是通往開封的最便捷的大道。趙光義親征南京時,無論是進兵還是撤退,走的都是這一條路。休哥麵臨的是兩大鎮數量高達十萬的合兵。他手裏隻有兩萬兵力,為了讓敵人不能北上增援,保證皇帝親率的主力大軍必勝,他必須頂住數倍於己的敵人。
他知道,麵前的敵人不禁人數眾多,而且統帥他們的將領李繼隆還是一個厲害的角色。
李繼隆九月初剛剛從馬軍都指揮使升任定州兵馬都指揮使。休哥了解此人,十年期高粱河之戰、前年歧溝關反擊、去年君子館複仇,他們都曾正麵交鋒。本來宋軍的最大弱點就是禦從中出,皇帝對武將不信任,武將不敢違背皇帝的命令。皇帝讓他們據守城堡,避免出戰,他們就寧可錯失戰機也不自找麻煩。但是這個李繼隆不同,他不但驍勇善戰,而且仗著靠山夠硬:趙光義的皇後是他的親妹妹,常常能克服宋軍的弱點,靈活用兵掌握主動。麵對這個老對手,他必須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李繼隆早就得知契丹軍隊出歧溝關到易縣,從自己負責的這一路大舉進攻。他多次派麾下大將率兵向北增援,都被休哥的阻擊堵了迴來。定州城中兵強馬壯卻對宋軍的節節敗退一籌莫展。這時大部分將領寧願堅壁清野蜷縮不出,因為這正是皇帝的命令。他們樂得既遵了聖旨又保存了實力。連在軍中監軍的太監們也反對出戰。可是李繼隆卻坐不住,被契丹人數不多的一支軍隊在距離十裏不到的地方緊緊封住大門,城中五萬大軍眼睜睜看著北邊丟城失地,束手無策,這太丟人了。他想起去年年初的君子館之戰,他背棄與劉廷讓的預先約定,見死不救,避退樂壽,致使數萬將士全軍覆沒,劉廷讓被活活氣死。他也因此背上了不忠不義怯懦畏敵的惡名。這一次是他洗白自己的最好機會。他對手下說道:
“去年我李繼隆不死,正是為了今天效命朝廷,豈能以聖諭為借口擁兵不戰。”
麾下猛將袁繼忠和他同氣相求,他慷慨求戰道:“敵人近在眼前,怎麽能為求自安坐看國土淪陷,與其如此,末將寧願身先士卒死於戰陣。”
李繼隆隨即派袁繼忠率領以勇武聞名的靜塞騎兵出戰。自己隨後親自出陣,與他前後合擊,在唐河與休哥展開一場激戰。耶律休哥以兩萬兵馬迎擊李繼隆的五萬之眾,但他毫不怯懦,越戰越勇。
耶律休哥胸中激蕩著一腔悲壯之情,他感念太後和韓輔政對胡裏室案子的處置。他以道士奴得了病,辭去了兒子的禦前侍衛職位,將他送到老成厚道的蕭撻凜軍中效力,讓他遠離是非漩渦,在軍中曆練立功。這一切安排好了,休哥覺得心無掛礙,可以赴湯蹈火以報皇恩了。所以他將精銳主力都留給皇帝,以兩萬兵馬阻擊於定州城下,休哥心中發誓,宋軍想要北上增援除非從他的屍體上碾壓過去。
戰鬥從日出東山的上午打到紅霞滿天的傍晚,耶律休哥損失慘重,死傷近半,他揮軍撤退到唐河以北三十裏地曹河。李繼隆也已經筋疲力盡,追到曹河無力再戰,便鳴金收兵。此時此刻,長城口大戰還未結束。
李繼隆唐河獲勝之後並沒有準備繼續再戰,突破一切阻擊北上支援。他已經得知沙堆驛陷落,還不知道長城口即將失守,滿城也將遇到同樣的危機,但他想像得到契丹軍會做些什麽。然他並不想冒著和耶律休哥死戰的危險將違抗聖旨進行到底。他要的東西已經得到,之後便謹尊聖旨,堅壁清野,不再出戰。李繼隆盡情享受這場勝利,他忙著清理戰場,割下五千契丹軍人的首級,搜索到上萬匹受傷和跑散的契丹戰馬;連夜寫戰報上奏開封,將唐河勝利寫成一場大決戰的完勝。
韓德讓轉過頭接著說道:
“撻凜,你是久經戰陣的老將,兵法雲:圍城之戰無援必敗。休哥將定州、鎮州的宋軍主力牢牢釘在唐河以南,城中宋軍知道援軍無望,豈能還有鬥誌,攻城戰鬥豈有不勝。隻有耶律休哥敢於而且能夠做到以兩萬人馬讓宋賊十萬大軍不能北上一步,隻能眼睜睜看著一座座城堡陷落。剛才說是天意,其實誰說沒有人力呢。耶律休哥深知皇上和德讓的心結,才會做這樣部署。”
蕭撻凜看了韓德讓一眼,心裏感歎這位炙手可熱的權臣竟能有這樣的冷靜和公正。這時他才知道為什麽這個令人側目的寵臣能夠得耶律休哥這樣的契丹豪傑的欣賞和效命,由衷說道:
“宋國王要是知道韓輔政這樣說,一定感激慶幸,不枉肝腦塗地為朝廷而戰了。”
韓德讓沉默了片刻,像是自言自語,又像向對方傾訴,說道:
“可惜,這座滿城撤軍時就要拋棄,你說,用了千辛萬苦曆經將近十載耗費兩代人的心血將它攻克,又有何益呢?”
蕭撻凜不知如何應對。這位輔政到底是漢人思維。對契丹武將來說,打下一座城池,炫耀武力、搜刮一空就是目的,還用問什麽有益無益嗎?然而現在時代變了,俘虜的敵人不殺,打草穀也不許,這樣說來,攻城略地還真要問一問所為何來了。他按自己的思路說道:
“咱們這是以攻為守,以牙還牙,趙光義敢侵犯契丹,不好好教訓他,天理不容。其實咱們應該乘勝南下,打到黃河,迫使開封低頭求降,割地賠款,才是天地公道呢。”
韓德讓從自己的思緒中迴過神來,嗬嗬笑道:
“你說得也許是對的。這一仗的計劃是奪迴易州。下一戰也許就是你說的目標了。戰爭是趙光義挑起的,最後總要有個徹底了斷。”
定州宋軍在耶律休哥的頑強阻擊下被迫龜縮不出。契丹軍隊取得滿城勝利後,在沒有任何威脅的情況下從容駐紮休整了整整一個月。其間攻打了一些防備薄弱的城鎮,距離定州隻有六十裏的祁州、新樂都被攻破。盡管有統帥部再三重申紀律,那些野性難馴的驕兵悍將在敵人的土地上麵對誘惑怎麽可能金盆新手,祁州等城鎮仍是遭到洗劫。
來年的正月初一,契丹大軍班師北歸。在迴程的路上,養精蓄銳的將士們打了此次南伐最關鍵的一戰:收複易州。這一仗打得如同風卷殘雲秋獲收割,隻用了兩天時間,就在易州城頭插上契丹軍旗。定州的李繼隆根本未能北上增援,隻有遂城堡寨中的兩千宋兵企圖來救,但迅即扔下包括五名指揮使在內的死傷,丟盔卸甲逃了迴去。
從此之後,契丹南京西部版圖重新劃定,除了遂城等幾座孤城仍由宋人軍固守,恢複了柴榮進攻之前的形勢,長城口成為契丹和宋國的邊界。
一個月之後的十一月初,耶律隆緒率領大軍包圍了易州另一個要塞:長城口。
一切準備做好之後,十一月七日隆緒發出攻城的命令。將士們在沙堆驛旗開得勝戰績的鼓舞下,軍心振奮個個爭先,城堡一鼓而破,城中守軍棄城而逃。耶律隆緒聽從謀士的策劃,圍而不合,網開一麵,留出南城門放敵人出奔。他自己和韓德讓、耶律斜軫親自在城南二十裏率兵埋伏邀擊。眼看出逃宋軍到來,隆緒命斜軫前去招降,遭到拒絕。隆緒大失所望,他本想讓宋軍懷德慕義紛紛歸順,將“歸聖軍”陸續擴編,沒想到苦心白費,便命大軍展開掩殺。結果,除了出逃宋軍除了少數被活捉,其餘全部被殲滅。對於這少數俘虜,隆緒仍然貫徹了他的寬仁,留下他們的性命,打散編入南京漢軍。
連獲大勝的耶律隆緒更加意氣風發,鬥誌昂揚,馬不停蹄地率軍殺向下一個目標:滿城。
從長城口到滿城隻有八十裏,大軍風馳電掣日夜兼程,越過溝壑縱橫的黑蘆堤,跨過冰封水麵的徐河,將曾經阻擋景宗馬蹄、埋葬契丹千軍萬馬的關隘天險拋在身後,第二天傍晚前兵臨滿城城下。
十一月九日,在長城口大勝的第三天,滿城之戰打響。城堡壁壘森嚴做好了死守的準備,但在排山倒海般的攻勢麵前顯得脆弱不堪。攻方的弓弩大砲、衝車雲梯天上地下一齊發威,五萬大軍殺聲震天,氣勢如虹。僅僅用了兩天,這座重要的宋軍邊鎮即告陷落。為了避免守軍頑抗到底,使己方付出慘重代價,隆緒再一次采用圍三缺一的戰法,留出北門讓敵人出逃,在郊外布置阻擊。逃跑的宋軍到了伏擊的陣前已是前有羅網後無退路,他們得知投降可以不死,並沒有做殊死抵抗,由守將率領全軍投降。
傍晚,夕陽殘照,落霞滿天,韓德讓登上滿城城頭查看城內外形勢。隻見天際茫茫山川壯闊,他的心裏浮起萬千感慨。
“韓輔政,您在這裏,讓人好找。皇上在縣衙大廳擺宴慶功、商議下一步軍事部署,正到處找您呢。”
忽然,蕭撻凜的聲音從背後響起。
“是撻凜啊,你的傷好了嗎?這次多虧你們諸位大將奮勇作戰,才能連獲大捷。皇上旗開得勝意氣風發,太後知道了也不知道有多高興呢。”
“勇敢作戰報效朝廷是咱的本分,輔政在皇上身邊讚劃籌謀指揮英明才是勝利的根本。”蕭撻凜一半恭維一半由衷道。
韓德讓迎著凜冽的北風,微微一笑,手裏馬鞭直向前方,表情凝重地說道:
“撻凜,你知道我在這裏想什麽?這滿城咱們來得太晚了,早在九年前就應該站到這裏。家父就是在那條河上吃了宋賊的大虧,隻差一步之遙,他到死也沒能踏上這座城頭!”
撻凜憨厚地笑了笑,說道:
“勝敗乃兵家常事。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現在滿城不就踩在咱們腳下了。”
九年前蕭撻凜還在西北沙漠裏打仗,他雖然沒有參加那場滿城之戰,但那一仗影響極大,他早有耳聞。趙光義禦駕親征進犯南京失敗,景宗皇帝發起報複。第一次出兵就派了當時正權傾朝野的燕王韓匡嗣率領傾國大軍出征。那時的耶律休哥還隻是這位燕王手下的一員副將。韓匡嗣剛愎自用,不聽休哥等人的勸告,就在這座城下,在韓德讓馬鞭所指,滿城城北二十裏的徐河,中了敵人的誘降之計,十萬大軍一敗塗地,幾乎全軍覆沒。韓匡嗣因此一役身敗名裂險些丟了性命。多虧蕭燕燕求情,才削官貶爵赧然幸存。當時的韓德讓仕途剛有起色,也因此受到挫折。三年之後韓匡嗣因此抑鬱而終。這樣一場刻骨銘心的恥辱無怪乎韓德讓耿耿於懷,至今不忘。
“兩年多之後,景宗親自率軍,再次出征滿城,又遭不利,迴軍路上駕崩山西。滿城戰敗也成了景宗的遺恨。如今皇上親征,韓德讓從軍讚翼得到今天的勝利,你說這是不是天意呢?”韓德讓又道。
蕭撻凜想,這是指景宗和韓匡嗣都是直接間接死於滿城之敗,而冥冥之中,天意讓他們都為先父報了一箭之仇,說道:
“是啊,這麽多年之後,偏偏是當今聖上和輔政親率大軍征服滿城,不但破城還令守軍俯首投降,這樣一場完勝,足以告慰陛下和輔政的先人了。”
德讓點點頭,在滿朝契丹武將中,除了耶律休哥,他對這個蕭將軍有著特別的好感,覺得他除了勇敢善戰還為人厚道超脫是非,和他交談很少顧忌,繼續說道:
“撻凜兄,你看到今天的軍報了嗎?”
“看到了。宋國王在定州唐河遭遇宋軍主力,戰鬥不利,損失兵馬數千,軍隊後撤到曹河以北。耶律休哥自請處分。”
韓德讓低頭來迴踱了幾步,抬頭望著霧靄茫茫的南方天際,說道:
”沒有耶律休哥就沒有滿城的勝利。這次的請功奏報,我要為宋國王請頭功。“
卻說在主力大軍開戰沙堆驛的同時,耶律休哥率領兩萬人馬已經一路殺到敵後定州城北不到十裏的唐河。宋國在河北前線部署了鎮州、定州、高陽關三大鎮,常年屯駐重兵。定州兵力尤其雄厚,因為它北邊一百二十裏便是鎮州,兩鎮之間直道相連,快馬瞬間可達。開封在這裏兩點一線布置重兵是因為這裏是通往開封的最便捷的大道。趙光義親征南京時,無論是進兵還是撤退,走的都是這一條路。休哥麵臨的是兩大鎮數量高達十萬的合兵。他手裏隻有兩萬兵力,為了讓敵人不能北上增援,保證皇帝親率的主力大軍必勝,他必須頂住數倍於己的敵人。
他知道,麵前的敵人不禁人數眾多,而且統帥他們的將領李繼隆還是一個厲害的角色。
李繼隆九月初剛剛從馬軍都指揮使升任定州兵馬都指揮使。休哥了解此人,十年期高粱河之戰、前年歧溝關反擊、去年君子館複仇,他們都曾正麵交鋒。本來宋軍的最大弱點就是禦從中出,皇帝對武將不信任,武將不敢違背皇帝的命令。皇帝讓他們據守城堡,避免出戰,他們就寧可錯失戰機也不自找麻煩。但是這個李繼隆不同,他不但驍勇善戰,而且仗著靠山夠硬:趙光義的皇後是他的親妹妹,常常能克服宋軍的弱點,靈活用兵掌握主動。麵對這個老對手,他必須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李繼隆早就得知契丹軍隊出歧溝關到易縣,從自己負責的這一路大舉進攻。他多次派麾下大將率兵向北增援,都被休哥的阻擊堵了迴來。定州城中兵強馬壯卻對宋軍的節節敗退一籌莫展。這時大部分將領寧願堅壁清野蜷縮不出,因為這正是皇帝的命令。他們樂得既遵了聖旨又保存了實力。連在軍中監軍的太監們也反對出戰。可是李繼隆卻坐不住,被契丹人數不多的一支軍隊在距離十裏不到的地方緊緊封住大門,城中五萬大軍眼睜睜看著北邊丟城失地,束手無策,這太丟人了。他想起去年年初的君子館之戰,他背棄與劉廷讓的預先約定,見死不救,避退樂壽,致使數萬將士全軍覆沒,劉廷讓被活活氣死。他也因此背上了不忠不義怯懦畏敵的惡名。這一次是他洗白自己的最好機會。他對手下說道:
“去年我李繼隆不死,正是為了今天效命朝廷,豈能以聖諭為借口擁兵不戰。”
麾下猛將袁繼忠和他同氣相求,他慷慨求戰道:“敵人近在眼前,怎麽能為求自安坐看國土淪陷,與其如此,末將寧願身先士卒死於戰陣。”
李繼隆隨即派袁繼忠率領以勇武聞名的靜塞騎兵出戰。自己隨後親自出陣,與他前後合擊,在唐河與休哥展開一場激戰。耶律休哥以兩萬兵馬迎擊李繼隆的五萬之眾,但他毫不怯懦,越戰越勇。
耶律休哥胸中激蕩著一腔悲壯之情,他感念太後和韓輔政對胡裏室案子的處置。他以道士奴得了病,辭去了兒子的禦前侍衛職位,將他送到老成厚道的蕭撻凜軍中效力,讓他遠離是非漩渦,在軍中曆練立功。這一切安排好了,休哥覺得心無掛礙,可以赴湯蹈火以報皇恩了。所以他將精銳主力都留給皇帝,以兩萬兵馬阻擊於定州城下,休哥心中發誓,宋軍想要北上增援除非從他的屍體上碾壓過去。
戰鬥從日出東山的上午打到紅霞滿天的傍晚,耶律休哥損失慘重,死傷近半,他揮軍撤退到唐河以北三十裏地曹河。李繼隆也已經筋疲力盡,追到曹河無力再戰,便鳴金收兵。此時此刻,長城口大戰還未結束。
李繼隆唐河獲勝之後並沒有準備繼續再戰,突破一切阻擊北上支援。他已經得知沙堆驛陷落,還不知道長城口即將失守,滿城也將遇到同樣的危機,但他想像得到契丹軍會做些什麽。然他並不想冒著和耶律休哥死戰的危險將違抗聖旨進行到底。他要的東西已經得到,之後便謹尊聖旨,堅壁清野,不再出戰。李繼隆盡情享受這場勝利,他忙著清理戰場,割下五千契丹軍人的首級,搜索到上萬匹受傷和跑散的契丹戰馬;連夜寫戰報上奏開封,將唐河勝利寫成一場大決戰的完勝。
韓德讓轉過頭接著說道:
“撻凜,你是久經戰陣的老將,兵法雲:圍城之戰無援必敗。休哥將定州、鎮州的宋軍主力牢牢釘在唐河以南,城中宋軍知道援軍無望,豈能還有鬥誌,攻城戰鬥豈有不勝。隻有耶律休哥敢於而且能夠做到以兩萬人馬讓宋賊十萬大軍不能北上一步,隻能眼睜睜看著一座座城堡陷落。剛才說是天意,其實誰說沒有人力呢。耶律休哥深知皇上和德讓的心結,才會做這樣部署。”
蕭撻凜看了韓德讓一眼,心裏感歎這位炙手可熱的權臣竟能有這樣的冷靜和公正。這時他才知道為什麽這個令人側目的寵臣能夠得耶律休哥這樣的契丹豪傑的欣賞和效命,由衷說道:
“宋國王要是知道韓輔政這樣說,一定感激慶幸,不枉肝腦塗地為朝廷而戰了。”
韓德讓沉默了片刻,像是自言自語,又像向對方傾訴,說道:
“可惜,這座滿城撤軍時就要拋棄,你說,用了千辛萬苦曆經將近十載耗費兩代人的心血將它攻克,又有何益呢?”
蕭撻凜不知如何應對。這位輔政到底是漢人思維。對契丹武將來說,打下一座城池,炫耀武力、搜刮一空就是目的,還用問什麽有益無益嗎?然而現在時代變了,俘虜的敵人不殺,打草穀也不許,這樣說來,攻城略地還真要問一問所為何來了。他按自己的思路說道:
“咱們這是以攻為守,以牙還牙,趙光義敢侵犯契丹,不好好教訓他,天理不容。其實咱們應該乘勝南下,打到黃河,迫使開封低頭求降,割地賠款,才是天地公道呢。”
韓德讓從自己的思緒中迴過神來,嗬嗬笑道:
“你說得也許是對的。這一仗的計劃是奪迴易州。下一戰也許就是你說的目標了。戰爭是趙光義挑起的,最後總要有個徹底了斷。”
定州宋軍在耶律休哥的頑強阻擊下被迫龜縮不出。契丹軍隊取得滿城勝利後,在沒有任何威脅的情況下從容駐紮休整了整整一個月。其間攻打了一些防備薄弱的城鎮,距離定州隻有六十裏的祁州、新樂都被攻破。盡管有統帥部再三重申紀律,那些野性難馴的驕兵悍將在敵人的土地上麵對誘惑怎麽可能金盆新手,祁州等城鎮仍是遭到洗劫。
來年的正月初一,契丹大軍班師北歸。在迴程的路上,養精蓄銳的將士們打了此次南伐最關鍵的一戰:收複易州。這一仗打得如同風卷殘雲秋獲收割,隻用了兩天時間,就在易州城頭插上契丹軍旗。定州的李繼隆根本未能北上增援,隻有遂城堡寨中的兩千宋兵企圖來救,但迅即扔下包括五名指揮使在內的死傷,丟盔卸甲逃了迴去。
從此之後,契丹南京西部版圖重新劃定,除了遂城等幾座孤城仍由宋人軍固守,恢複了柴榮進攻之前的形勢,長城口成為契丹和宋國的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