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不祥之兆
重生之不甘零落身為塵 作者:西陵小珩g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六月二十是敬和縣主俞令光的生日,往年都要大操大辦,但今年因朝廷出兵吐穀渾,國庫錢糧破費,長公主不想因過個生日給女兒招來奢靡不儉的罪名。
雖然宴席不辦了,但登門賀壽的人卻絲毫沒少。
一部分是素有交情的親戚朋友,如之前在宮裏待年的幾位姑娘。
另一部分就是上趕著結交的,比如日後要進太子府的幾位姑娘,畢竟將來要在內帷、太子妃的禦下過活。
也有甚是驕矜沒有來的,比如澹台郡主和賈煜。
“太好了,我以為今日見不到你了呢。”
芳菲一見明鸞便拉著她的手親近起來。
太子大婚後,她與端王也快成婚,然後便要去封地,恐怕一年能迴京一趟,與小姐妹見麵的日子愈發少,故芳菲才如此珍惜。
“妹妹這個春天個子竄高了不少,如今與我差不多,再過陣子就要超過我了。”
明鸞發育慢些,個子長得晚,癸水也得也晚些。
但過了這個生日後總算顯現出少女的風姿來,褪去了過多的稚嫩和幼態,僅餘的些許青澀倒為她的將笄之年憑添許多風情。
“聽說王府門前掛了避痘用的大紅尺頭,我母親吩咐婆子去問候,才知道你兩個弟弟都見喜出痘了,如今可痊愈了?”
明鸞接過丫頭手裏的茶,答道:“已經痊愈有些日子了。”
“本來我是出不來的,可母親特地請示皇後娘娘,才許我代長寧府來長公主府給縣主賀壽。”
長寧王帶兵討伐吐穀渾,府裏的家眷未經請示不得擅自離府。
今日除了賀壽,內侍省將嫁衣和鳳冠也送來請俞令光試穿,哪裏不合身、不合心意,還有時間著各司局修改,故一幫女孩子圍著她看嫁衣和鳳冠。
屋子裏還有不少供她擇選的珠釵首飾,一時間場麵好不熱鬧。
“你們兩個又躲在一邊開小會。”
馮月嫦飄了過來,拉著明鸞說:“你倆看見鳳冠了嗎?尚宮姑姑說上麵嵌了幾百顆寶石珍珠呢。”
“璀璨得都晃了我的眼。”
月嫦悄聲地打趣了一句,“也不知咱們端王妃的鳳冠長什麽樣?”
這話羞得芳菲一扭頭不想理她。
明鸞看著隱在一眾鳳釵珠翠裏無人欣賞的佛牌,說:“這個真好看。”
“這是水晶佛牌嗎?”
月嫦和芳菲都覺得平平無奇,而且較於新娘子佩戴的霞帔鳳冠等物,過於素淨了些。
“這是玉佛牌”
明鸞喜玉,也算見過佳品,講道:“剔透到如水晶般的冰種玉,還如此瑩潤,上麵的觀音多端莊柔美啊,這是我見過的最美的觀音相了。”
聽見有人如此稱讚那佛牌,俞令光略略哂笑地說:“你也太少見多怪了,不過是一對玉佛牌罷。”
“我瞧著不夠精致,真不知怎麽搭配才好,嵌在項圈上顯笨拙,當禁步也太不莊重。”
也許是今日眾人都圍著俞令光頌讚,令她過於驕傲了。
如同被讚美得開了屏的孔雀,傲慢地抖著自己鮮亮的尾屏。
“瞎鬧!”
長公主突然不顧及外人在場懟了俞令光一句。
一時不僅敬和縣主愣了,眾人也都靜了下來。
長公主又假惺惺地笑著說:“都要成親了,也改不了小女孩兒愛賭氣,耍性子的脾氣。”
“你是看青鸞郡主說這對佛牌好看,就偏要唱反調,剛才不還跟我說一眼就相中了這佛牌,說它們好看的麽。”
俞令光不曾誇過這對佛牌。
如此多璀璨奪目的珍寶,她怎麽可能鍾愛如此素淨的物件。
但見母親如此激動,俞令光也隻勉強笑了下,順著她說:“女兒故意跟郡主妹妹賭氣,開玩笑呢。”
“這些都是太後和皇後精心預備的,每一樣都好,怎麽可能不喜歡呢。”
隻是長公主的臉色仍黑著,俞令光愈發不明就裏。
氣氛冷了下來,眾人也都悻悻的,沒一會子便接二連三地找借口告辭。
分別前,明鸞還惴惴不安地問芳菲,“我是不是惹禍了?”
“我瞧長公主臉色都變了。”
芳菲不解地搖了下頭,“那對佛牌有什麽寓意嗎?”
“為何敬和縣主一說不喜歡它們,長公主就跟炸了毛的貓一般,還編出那樣的謊來遮掩。”
明鸞撇了下嘴,說:“罷了,反正禍都惹了,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
送走了賀壽的人,楊尚宮也去花廳用膳歇息,隻剩母女倆時長公主才拉著仍一頭霧水的縣主教訓道:“那對佛牌上的觀音是送子觀音。”
“太宗與文明皇後合巹時佩戴的祥瑞之物,代代相傳,太後特地請出來,留給你和太子大婚之夜時討一個吉利,祝禱能像太宗和文明皇後那樣多子多福。”
素來有人擇玉,玉選主的說法。
俞令光公然說自己沒看上那對玉佛牌,簡直是不祥之兆。
這一屋子的姑娘們不知深淺也就罷了,可楊尚宮是太後身邊的老人兒,她若是把話傳迴去,被賈家拿住話柄,故意揚起風言風語來,對俞令光可是滅頂之災。
長公主一解釋,俞令光也知事態嚴重,有了憂畏不安的神色。
她試圖找補道:“那也不能說明什麽,青鸞郡主還喜歡那對佛牌呢,難道她是玉的有緣人不成,她有當太子妃,當皇後的命數不成。”
“你就慶幸今日說喜歡那對玉佛牌的人是青鸞郡主吧。”
長公主咬牙切齒地。
“若換成賈煜或是解節,有你受的。”
“不要以為你是準太子妃就可以掉以輕心,隻要一日不成婚,這變數就一日不消減。”
長公主又問丹砂道:“太子送了什麽壽禮來?”
一大早,太子便打發了東宮的一個小內官來送壽禮,自己卻沒來,隻說公務和課業繁忙不便抽身。
“太子送了支極好看的釵。”
丹砂忙打開錦盒奉了過去,裏頭躺了一支嵌了寶石的金釵。
美則美矣,跟往年沒什麽兩樣。
長公主看罷卻歎了口氣,心想‘兩股釵視為合,單隻釵視為離’。
雖說如今女子戴釵不忌諱單股或是兩股,可終究是不吉利。
不知怎的,長公主心裏總覺得這樁婚事裏充斥著種種不祥的預兆。
雖然宴席不辦了,但登門賀壽的人卻絲毫沒少。
一部分是素有交情的親戚朋友,如之前在宮裏待年的幾位姑娘。
另一部分就是上趕著結交的,比如日後要進太子府的幾位姑娘,畢竟將來要在內帷、太子妃的禦下過活。
也有甚是驕矜沒有來的,比如澹台郡主和賈煜。
“太好了,我以為今日見不到你了呢。”
芳菲一見明鸞便拉著她的手親近起來。
太子大婚後,她與端王也快成婚,然後便要去封地,恐怕一年能迴京一趟,與小姐妹見麵的日子愈發少,故芳菲才如此珍惜。
“妹妹這個春天個子竄高了不少,如今與我差不多,再過陣子就要超過我了。”
明鸞發育慢些,個子長得晚,癸水也得也晚些。
但過了這個生日後總算顯現出少女的風姿來,褪去了過多的稚嫩和幼態,僅餘的些許青澀倒為她的將笄之年憑添許多風情。
“聽說王府門前掛了避痘用的大紅尺頭,我母親吩咐婆子去問候,才知道你兩個弟弟都見喜出痘了,如今可痊愈了?”
明鸞接過丫頭手裏的茶,答道:“已經痊愈有些日子了。”
“本來我是出不來的,可母親特地請示皇後娘娘,才許我代長寧府來長公主府給縣主賀壽。”
長寧王帶兵討伐吐穀渾,府裏的家眷未經請示不得擅自離府。
今日除了賀壽,內侍省將嫁衣和鳳冠也送來請俞令光試穿,哪裏不合身、不合心意,還有時間著各司局修改,故一幫女孩子圍著她看嫁衣和鳳冠。
屋子裏還有不少供她擇選的珠釵首飾,一時間場麵好不熱鬧。
“你們兩個又躲在一邊開小會。”
馮月嫦飄了過來,拉著明鸞說:“你倆看見鳳冠了嗎?尚宮姑姑說上麵嵌了幾百顆寶石珍珠呢。”
“璀璨得都晃了我的眼。”
月嫦悄聲地打趣了一句,“也不知咱們端王妃的鳳冠長什麽樣?”
這話羞得芳菲一扭頭不想理她。
明鸞看著隱在一眾鳳釵珠翠裏無人欣賞的佛牌,說:“這個真好看。”
“這是水晶佛牌嗎?”
月嫦和芳菲都覺得平平無奇,而且較於新娘子佩戴的霞帔鳳冠等物,過於素淨了些。
“這是玉佛牌”
明鸞喜玉,也算見過佳品,講道:“剔透到如水晶般的冰種玉,還如此瑩潤,上麵的觀音多端莊柔美啊,這是我見過的最美的觀音相了。”
聽見有人如此稱讚那佛牌,俞令光略略哂笑地說:“你也太少見多怪了,不過是一對玉佛牌罷。”
“我瞧著不夠精致,真不知怎麽搭配才好,嵌在項圈上顯笨拙,當禁步也太不莊重。”
也許是今日眾人都圍著俞令光頌讚,令她過於驕傲了。
如同被讚美得開了屏的孔雀,傲慢地抖著自己鮮亮的尾屏。
“瞎鬧!”
長公主突然不顧及外人在場懟了俞令光一句。
一時不僅敬和縣主愣了,眾人也都靜了下來。
長公主又假惺惺地笑著說:“都要成親了,也改不了小女孩兒愛賭氣,耍性子的脾氣。”
“你是看青鸞郡主說這對佛牌好看,就偏要唱反調,剛才不還跟我說一眼就相中了這佛牌,說它們好看的麽。”
俞令光不曾誇過這對佛牌。
如此多璀璨奪目的珍寶,她怎麽可能鍾愛如此素淨的物件。
但見母親如此激動,俞令光也隻勉強笑了下,順著她說:“女兒故意跟郡主妹妹賭氣,開玩笑呢。”
“這些都是太後和皇後精心預備的,每一樣都好,怎麽可能不喜歡呢。”
隻是長公主的臉色仍黑著,俞令光愈發不明就裏。
氣氛冷了下來,眾人也都悻悻的,沒一會子便接二連三地找借口告辭。
分別前,明鸞還惴惴不安地問芳菲,“我是不是惹禍了?”
“我瞧長公主臉色都變了。”
芳菲不解地搖了下頭,“那對佛牌有什麽寓意嗎?”
“為何敬和縣主一說不喜歡它們,長公主就跟炸了毛的貓一般,還編出那樣的謊來遮掩。”
明鸞撇了下嘴,說:“罷了,反正禍都惹了,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
送走了賀壽的人,楊尚宮也去花廳用膳歇息,隻剩母女倆時長公主才拉著仍一頭霧水的縣主教訓道:“那對佛牌上的觀音是送子觀音。”
“太宗與文明皇後合巹時佩戴的祥瑞之物,代代相傳,太後特地請出來,留給你和太子大婚之夜時討一個吉利,祝禱能像太宗和文明皇後那樣多子多福。”
素來有人擇玉,玉選主的說法。
俞令光公然說自己沒看上那對玉佛牌,簡直是不祥之兆。
這一屋子的姑娘們不知深淺也就罷了,可楊尚宮是太後身邊的老人兒,她若是把話傳迴去,被賈家拿住話柄,故意揚起風言風語來,對俞令光可是滅頂之災。
長公主一解釋,俞令光也知事態嚴重,有了憂畏不安的神色。
她試圖找補道:“那也不能說明什麽,青鸞郡主還喜歡那對佛牌呢,難道她是玉的有緣人不成,她有當太子妃,當皇後的命數不成。”
“你就慶幸今日說喜歡那對玉佛牌的人是青鸞郡主吧。”
長公主咬牙切齒地。
“若換成賈煜或是解節,有你受的。”
“不要以為你是準太子妃就可以掉以輕心,隻要一日不成婚,這變數就一日不消減。”
長公主又問丹砂道:“太子送了什麽壽禮來?”
一大早,太子便打發了東宮的一個小內官來送壽禮,自己卻沒來,隻說公務和課業繁忙不便抽身。
“太子送了支極好看的釵。”
丹砂忙打開錦盒奉了過去,裏頭躺了一支嵌了寶石的金釵。
美則美矣,跟往年沒什麽兩樣。
長公主看罷卻歎了口氣,心想‘兩股釵視為合,單隻釵視為離’。
雖說如今女子戴釵不忌諱單股或是兩股,可終究是不吉利。
不知怎的,長公主心裏總覺得這樁婚事裏充斥著種種不祥的預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