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守正待機
重生之不甘零落身為塵 作者:西陵小珩g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話說俞珩大破吐穀渾後,在玉陽關接了聖旨,卸了兵符後準備班師迴朝。
長寧府上下本該因俞珩得勝還朝,立了戰功而欣喜,卻因朝廷近來選人和往吐蕃和親一事瞬間忐忑起來。
而且有風言說,吐蕃讚普欲求長寧王之女明鸞郡主。
太妃本來聽聞微生愈因卸甲風病死,賜婚吹了,明鸞不必遠嫁西南,有了禍兮福所倚之感。
誰料一夕之間竟悲中又生悲。
她上了年紀,這樣的打擊之下,立馬上了場火,當晚牙便腫了起來。
“這可怎麽辦”,太妃因腫了牙,說話有些不利索。
她扶著一側腮不住地,悲哀地嘟囔道:“珩兒剛到甘州,還要幾個月的行程才能入京,恐怕那時已經定了鸞鸞去和親,無力迴天了。”
程尋意也頻頻歎氣,阿元雖不是親生女兒,好歹也在眼前看了這麽多年。
想著想著竟落下淚來,說:“叔叔若是在朝,他有這樣大的功勳,必不敢有人強迫郡主去和親,可如今他不在,恐有小人趁機勸諫陛下答應和親。”
“偏咱們家的親戚裏也沒個能上書,能在陛下麵前說話的。”
“弟妹的娘家妹夫偏也不在京中。”
聽罷,太妃頓時更心窄,牙更疼,忍不住輕聲哎呦了兩下。
“徐娘子呢?”太妃突然想起孩子的親娘來。
她們急得哀病如此,怎麽不見徐慕歡的蹤影,好歹過來一齊想想辦法。
她不是與王桂英往來甚密,若是王家能幫著朝上說說話,也是有個助力。
“娘子在西府起卦。”
太妃一聽氣也不是,怒也不是。
隻跟程尋意不無抱怨地說:“這會子光起卦有什麽用哦,老天爺難救自救之人。”
“馬上將她找來,就我說找她。”
太妃接過程娘子冰的一個新帕子,捂在微腫的腮上,吩咐丫鬟道。
丫鬟也知輕重緩急,忙跑著去請人,沒多久,徐慕歡便進了清熹齋。
她雖麵色凝重,但仍是穩坐釣魚台的態勢,至少比起太妃和程娘子要穩重得多。
太妃一見她,心裏有一萬句話要說,可第一句還是問:“卦象如何?”
雖說不可全信,但還是要信的,何況太妃還拜佛信道。
“第六十四卦,上卦離火,下卦坎水,火上水下,水不能克火,未濟。”
聽她一說,程尋意一振,欣喜道:“這是吉兆啊,火水未濟卦,有望克難。”
徐慕歡接過婢女奉來的茶,說:“三日前我以命婦身份上表奏陛下,然後沐浴齋戒,今日起卦卜明鸞是否會入蕃和親,得此結果,希望能如願。”
“上表?”
太妃與程娘子相視一眼,“所上何事?”
她二人還以為徐慕歡聽聞此消息後一定窩在房中以淚洗麵,惶恐不知如何,竟不知她已經有所行動。
“吐穀渾毀諾在先,生反叛之心故意失約迎親,辜負皇恩。”
“如今大敗於我軍,降為藩屬,其主不過藩臣耳,不宜讓宗室郡主以子婿之禮結之。”
程娘子聽罷懵了,尋思一會兒問道:“你不給鸞鸞求情,為何說吐穀渾的事情。”
“和親吐穀渾的人不是義成郡主嗎?”
太妃也不懂,故與程尋意一起盯著徐慕歡,等著聽她解釋。
“我在上表前去見過義成郡主,她很同意我這個想法,並會一同上表陛下陳述自己不宜和親吐穀渾,並自願和親吐蕃。”
“隻求陛下是無用處的,和親一事如今已定,不過是人還待定。”
“在待定前給陛下推薦一個最合適的人選,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
“而且王爺剛剛平叛吐穀渾,若王府一味表述不願和親,恐有居功索恩的意思,朝中難保不會有人趁機參王爺的。”
太妃一聽其中利害,連連點頭。
“那你是如何說服義成郡主的?”
她好不容易能逃脫和親吐穀渾這一劫,怎會再自願跳火坑呢。
還不等徐慕歡細說,隻見明鸞從屏風後跑了出來。
屋裏的人都沉浸在解決和親一事上,全然沒注意到她何時在那背地裏偷聽。
“我不要義成郡主替我去和親!”
明鸞昂著頭說:“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寧願和親異國,背井離鄉,也不願做拉人擋災禍這樣無恥的行為。”
“母親教導我君子不可為小人戚戚之事,所以女兒這就去齊王府見義成郡主。”
“告訴她,不管母親許給她多少好處,怎樣威脅她,她都不該,也不能替我去和親。”
說罷,明鸞一溜煙兒的跑了出去。
“快,快把人截住。”
太妃說話也不利索地吩咐左右去攔俞明鸞,一時間心都要急碎了。
“讓她去吧。”
徐慕歡反而淡定地吩咐道。
明鸞從清熹齋跑出來後直奔馬廄,跨上踏星流,一溜煙地往齊王府奔去。
明鸞與義成郡主並不熟識,雖然都為宗室女,但俞寶卷是齊王次之的二女兒,齊王次子本就碌碌無名,也無承襲爵位的可能,宗室內人微言輕,他的女兒便更不為人所注意。
如果不是非要挑選一個人去和親,恐怕她這輩子也成不了郡主。
明鸞第一次注意到她,還是在她冊封為郡主的典禮上。
那年她一十六歲,因家裏的忽視尚未訂親,便天降一個大禍到她頭上。
所以,當仆從來報青鸞郡主求見時,俞寶卷有些詫異,但還是請她進來了。
來者氣勢洶洶,一見她便提起不要替人和親之類的話。
俞寶卷請她坐下,叫侍女奉茶來。
“你還喝得下去茶,你要吃大虧了,你到底知不知道吐蕃是什麽地方。”
“我不管她們是怎麽哄騙你的,但你不能聽信,不能替我去和親。”
見她年紀雖小,倒是一身俠骨。
換做別人,有人願意替自己遭罪,高興還來不及呢。
俞寶卷嘴角含笑地說道:“是我請徐王妃來家裏,共商和親一事,也是我自己想去吐蕃的。”
“你瘋了嗎?”
俞明鸞不理解,完全不理解。
“好不容易和親一事出現轉機,你很可能不必去吐穀渾了,為何還主動請求去吐蕃呢?”
“青鸞郡主,你可知我朝尚公主、郡主者需為列侯以上。”
俞明鸞點了下頭,“知道啊,無爵著不得尚鄉君、縣主,凡非列侯者,不可尚宗室貴女及公主。”
俞寶卷又說:“陛下已封我為郡主,若不去和親,誰能娶我呢?”
“刨除同宗不能婚嫁,列侯以上人家就那些,同齡適婚者更屈指可數,我還能嫁得出去麽。”
俞明鸞尋思一番,確實是這個情況。
“那你不要出嫁就是了,不嫁也比去那天高路遠的異國番邦要好吧。”
俞寶卷又是一笑,這次倒憑添了些許無奈在裏頭。
“我不是你,不是所有女孩子都有底氣不嫁人的。”
“我父親沒有封妻蔭子的才能,等到祖父過世,大伯襲了爵位,這個家一定會分,我父親有五個兒女,自顧不暇,且他向來不曾看重我。”
“即使他供養得起我,也礙於顏麵不會供養。”
“我這個郡主隻有其名,並無其實,我隻有和親才能實現我的價值,那日我與徐王妃也是這樣說的。”
“而且也是我求她,讓她上表勸阻陛下不要將我和親去吐穀渾,我擔心隻我一人上表人微言輕,不足以成事。”
明鸞疑問道:“為何不願去吐穀渾呢?”
“我聽說吐穀渾的新任可汗軟弱無能,無服眾的才能,恐怕不能長久,我嫁去日子恐不會好過。”
“相比之下不如和親吐蕃,既然讚普願以子婿名分聯姻,必不敢失禮於我。”
明鸞未想到俞寶卷僅年長自己幾歲,竟如此的睿智通達,慮事謹慎。
與她比起來,自己簡直是個莽撞又自以為是的小丫頭。
“那你真的想好了嗎?”
明鸞輕輕握住她的手問。
俞寶卷點頭,反問道:“你呢,青鸞郡主,你想好自己的前途了嗎?”
被她這一問,明鸞內心一刹清明。
微生愈死了,長寧王府與微生家的姻親算是完蛋了。
她的婚事懸而未決,越早做出決定越好,不然越拖越是夜長夢多。
俞明鸞從齊王府迴家後,悻悻地往蟲鳴居去,打算給母親賠罪。
都是因為她太急躁,話也不聽別人講完,結果誤會母親行事陰險不磊落,還衝撞了太妃和伯娘。
一進門,結香做了一個虛聲的手勢,原來徐慕歡正在卜卦呢。
明鸞躡手躡腳的過去,她是讀過《易經》的,雖不十分通,但還是能看懂已出的卦象。
“水天需”
母女二人麵麵相視後,明鸞問道:“母親這一卦卜的是何事?”
徐慕歡眉頭緊蹙,詫異和不解的神色縈繞在她的臉上。
“你的婚事。”
徐慕歡也想盡快給明鸞定一門親事,免得總有人用她做文章,三天兩頭掐王府的脖子,可是怎麽卜出需卦來。
這可不是什麽上上佳的大吉,倒也不是壞卦。
徐慕歡口裏喃喃地念叨,“天運轉不息,威力無窮,浮浮沉沉全憑己力……”
“母親,需卦意味著守正待機,那就是還得等。”
卜卦前徐慕歡心裏想著幾個合適的結親人選,都是她和俞珩從前談論過,且心覺不錯的。
若明鸞的正緣不在其中,徐慕歡想象不到會有什麽天降人物出現,來娶走他們的寶貝女兒。
天意是讓明鸞等,可等下去情勢恐不明朗。
徐慕歡突然有些無助地攬明鸞入懷,也急切地希望俞珩能趕緊迴來。
長寧府上下本該因俞珩得勝還朝,立了戰功而欣喜,卻因朝廷近來選人和往吐蕃和親一事瞬間忐忑起來。
而且有風言說,吐蕃讚普欲求長寧王之女明鸞郡主。
太妃本來聽聞微生愈因卸甲風病死,賜婚吹了,明鸞不必遠嫁西南,有了禍兮福所倚之感。
誰料一夕之間竟悲中又生悲。
她上了年紀,這樣的打擊之下,立馬上了場火,當晚牙便腫了起來。
“這可怎麽辦”,太妃因腫了牙,說話有些不利索。
她扶著一側腮不住地,悲哀地嘟囔道:“珩兒剛到甘州,還要幾個月的行程才能入京,恐怕那時已經定了鸞鸞去和親,無力迴天了。”
程尋意也頻頻歎氣,阿元雖不是親生女兒,好歹也在眼前看了這麽多年。
想著想著竟落下淚來,說:“叔叔若是在朝,他有這樣大的功勳,必不敢有人強迫郡主去和親,可如今他不在,恐有小人趁機勸諫陛下答應和親。”
“偏咱們家的親戚裏也沒個能上書,能在陛下麵前說話的。”
“弟妹的娘家妹夫偏也不在京中。”
聽罷,太妃頓時更心窄,牙更疼,忍不住輕聲哎呦了兩下。
“徐娘子呢?”太妃突然想起孩子的親娘來。
她們急得哀病如此,怎麽不見徐慕歡的蹤影,好歹過來一齊想想辦法。
她不是與王桂英往來甚密,若是王家能幫著朝上說說話,也是有個助力。
“娘子在西府起卦。”
太妃一聽氣也不是,怒也不是。
隻跟程尋意不無抱怨地說:“這會子光起卦有什麽用哦,老天爺難救自救之人。”
“馬上將她找來,就我說找她。”
太妃接過程娘子冰的一個新帕子,捂在微腫的腮上,吩咐丫鬟道。
丫鬟也知輕重緩急,忙跑著去請人,沒多久,徐慕歡便進了清熹齋。
她雖麵色凝重,但仍是穩坐釣魚台的態勢,至少比起太妃和程娘子要穩重得多。
太妃一見她,心裏有一萬句話要說,可第一句還是問:“卦象如何?”
雖說不可全信,但還是要信的,何況太妃還拜佛信道。
“第六十四卦,上卦離火,下卦坎水,火上水下,水不能克火,未濟。”
聽她一說,程尋意一振,欣喜道:“這是吉兆啊,火水未濟卦,有望克難。”
徐慕歡接過婢女奉來的茶,說:“三日前我以命婦身份上表奏陛下,然後沐浴齋戒,今日起卦卜明鸞是否會入蕃和親,得此結果,希望能如願。”
“上表?”
太妃與程娘子相視一眼,“所上何事?”
她二人還以為徐慕歡聽聞此消息後一定窩在房中以淚洗麵,惶恐不知如何,竟不知她已經有所行動。
“吐穀渾毀諾在先,生反叛之心故意失約迎親,辜負皇恩。”
“如今大敗於我軍,降為藩屬,其主不過藩臣耳,不宜讓宗室郡主以子婿之禮結之。”
程娘子聽罷懵了,尋思一會兒問道:“你不給鸞鸞求情,為何說吐穀渾的事情。”
“和親吐穀渾的人不是義成郡主嗎?”
太妃也不懂,故與程尋意一起盯著徐慕歡,等著聽她解釋。
“我在上表前去見過義成郡主,她很同意我這個想法,並會一同上表陛下陳述自己不宜和親吐穀渾,並自願和親吐蕃。”
“隻求陛下是無用處的,和親一事如今已定,不過是人還待定。”
“在待定前給陛下推薦一個最合適的人選,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
“而且王爺剛剛平叛吐穀渾,若王府一味表述不願和親,恐有居功索恩的意思,朝中難保不會有人趁機參王爺的。”
太妃一聽其中利害,連連點頭。
“那你是如何說服義成郡主的?”
她好不容易能逃脫和親吐穀渾這一劫,怎會再自願跳火坑呢。
還不等徐慕歡細說,隻見明鸞從屏風後跑了出來。
屋裏的人都沉浸在解決和親一事上,全然沒注意到她何時在那背地裏偷聽。
“我不要義成郡主替我去和親!”
明鸞昂著頭說:“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寧願和親異國,背井離鄉,也不願做拉人擋災禍這樣無恥的行為。”
“母親教導我君子不可為小人戚戚之事,所以女兒這就去齊王府見義成郡主。”
“告訴她,不管母親許給她多少好處,怎樣威脅她,她都不該,也不能替我去和親。”
說罷,明鸞一溜煙兒的跑了出去。
“快,快把人截住。”
太妃說話也不利索地吩咐左右去攔俞明鸞,一時間心都要急碎了。
“讓她去吧。”
徐慕歡反而淡定地吩咐道。
明鸞從清熹齋跑出來後直奔馬廄,跨上踏星流,一溜煙地往齊王府奔去。
明鸞與義成郡主並不熟識,雖然都為宗室女,但俞寶卷是齊王次之的二女兒,齊王次子本就碌碌無名,也無承襲爵位的可能,宗室內人微言輕,他的女兒便更不為人所注意。
如果不是非要挑選一個人去和親,恐怕她這輩子也成不了郡主。
明鸞第一次注意到她,還是在她冊封為郡主的典禮上。
那年她一十六歲,因家裏的忽視尚未訂親,便天降一個大禍到她頭上。
所以,當仆從來報青鸞郡主求見時,俞寶卷有些詫異,但還是請她進來了。
來者氣勢洶洶,一見她便提起不要替人和親之類的話。
俞寶卷請她坐下,叫侍女奉茶來。
“你還喝得下去茶,你要吃大虧了,你到底知不知道吐蕃是什麽地方。”
“我不管她們是怎麽哄騙你的,但你不能聽信,不能替我去和親。”
見她年紀雖小,倒是一身俠骨。
換做別人,有人願意替自己遭罪,高興還來不及呢。
俞寶卷嘴角含笑地說道:“是我請徐王妃來家裏,共商和親一事,也是我自己想去吐蕃的。”
“你瘋了嗎?”
俞明鸞不理解,完全不理解。
“好不容易和親一事出現轉機,你很可能不必去吐穀渾了,為何還主動請求去吐蕃呢?”
“青鸞郡主,你可知我朝尚公主、郡主者需為列侯以上。”
俞明鸞點了下頭,“知道啊,無爵著不得尚鄉君、縣主,凡非列侯者,不可尚宗室貴女及公主。”
俞寶卷又說:“陛下已封我為郡主,若不去和親,誰能娶我呢?”
“刨除同宗不能婚嫁,列侯以上人家就那些,同齡適婚者更屈指可數,我還能嫁得出去麽。”
俞明鸞尋思一番,確實是這個情況。
“那你不要出嫁就是了,不嫁也比去那天高路遠的異國番邦要好吧。”
俞寶卷又是一笑,這次倒憑添了些許無奈在裏頭。
“我不是你,不是所有女孩子都有底氣不嫁人的。”
“我父親沒有封妻蔭子的才能,等到祖父過世,大伯襲了爵位,這個家一定會分,我父親有五個兒女,自顧不暇,且他向來不曾看重我。”
“即使他供養得起我,也礙於顏麵不會供養。”
“我這個郡主隻有其名,並無其實,我隻有和親才能實現我的價值,那日我與徐王妃也是這樣說的。”
“而且也是我求她,讓她上表勸阻陛下不要將我和親去吐穀渾,我擔心隻我一人上表人微言輕,不足以成事。”
明鸞疑問道:“為何不願去吐穀渾呢?”
“我聽說吐穀渾的新任可汗軟弱無能,無服眾的才能,恐怕不能長久,我嫁去日子恐不會好過。”
“相比之下不如和親吐蕃,既然讚普願以子婿名分聯姻,必不敢失禮於我。”
明鸞未想到俞寶卷僅年長自己幾歲,竟如此的睿智通達,慮事謹慎。
與她比起來,自己簡直是個莽撞又自以為是的小丫頭。
“那你真的想好了嗎?”
明鸞輕輕握住她的手問。
俞寶卷點頭,反問道:“你呢,青鸞郡主,你想好自己的前途了嗎?”
被她這一問,明鸞內心一刹清明。
微生愈死了,長寧王府與微生家的姻親算是完蛋了。
她的婚事懸而未決,越早做出決定越好,不然越拖越是夜長夢多。
俞明鸞從齊王府迴家後,悻悻地往蟲鳴居去,打算給母親賠罪。
都是因為她太急躁,話也不聽別人講完,結果誤會母親行事陰險不磊落,還衝撞了太妃和伯娘。
一進門,結香做了一個虛聲的手勢,原來徐慕歡正在卜卦呢。
明鸞躡手躡腳的過去,她是讀過《易經》的,雖不十分通,但還是能看懂已出的卦象。
“水天需”
母女二人麵麵相視後,明鸞問道:“母親這一卦卜的是何事?”
徐慕歡眉頭緊蹙,詫異和不解的神色縈繞在她的臉上。
“你的婚事。”
徐慕歡也想盡快給明鸞定一門親事,免得總有人用她做文章,三天兩頭掐王府的脖子,可是怎麽卜出需卦來。
這可不是什麽上上佳的大吉,倒也不是壞卦。
徐慕歡口裏喃喃地念叨,“天運轉不息,威力無窮,浮浮沉沉全憑己力……”
“母親,需卦意味著守正待機,那就是還得等。”
卜卦前徐慕歡心裏想著幾個合適的結親人選,都是她和俞珩從前談論過,且心覺不錯的。
若明鸞的正緣不在其中,徐慕歡想象不到會有什麽天降人物出現,來娶走他們的寶貝女兒。
天意是讓明鸞等,可等下去情勢恐不明朗。
徐慕歡突然有些無助地攬明鸞入懷,也急切地希望俞珩能趕緊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