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齊人之惱
重生之不甘零落身為塵 作者:西陵小珩g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清泉宮的這場晚宴其實是舒皇後授意太子妃辦的,特地請了些家中有適婚少年的人來參加。
雖然見不到男方,卻能相看主母好不好相處。
明鸞不知道哪位母親對應哪位郎君,但徐王妃知曉,倒也算是一場相親宴。
可郡主畢竟還在出家,不宜大張旗鼓。
舒綰就令太子妃做東攢局,太子和眾妃妾一並出席,當然也少不了端王夫婦一並來混淆視聽。
明鸞畢竟是尊貴的郡主,不像那些被化出家的小門戶女孩兒,需整日緇衣道袍的。
除了重要的場合和日子,她還是以常服為主,隻是比在王府時稍稍素淨些。
既然醉翁之意不在酒,所以宴會上的人都忙著各懷心思。
皇後和徐王妃一心交際,太子和眾妃妾忙著招待,隻有明鸞在挖空心思企圖找個時機,想私下裏求求太子放過她看話本兒的事情。
所以在這觥籌交錯,三五成聚的熱鬧場合,明鸞一個人伏案托腮,盯著俞成靖低眉耷眼的。
酒菜她都咽不下,誰來搭訕,她也心不在焉。
隻有李芳菲看她沒精神,摸過來說兩句話。
“你怎麽了?臉色這麽難看。”
“我惹大禍了。”
明鸞耳語說:“我偷偷看話本兒被太子撞見,贓物還在他手裏呢。”
芳菲心一驚,那話本是自己借給明鸞的,萬一查起來怎麽是好。
“要不你往俞成端身上賴,就說是他的,是他教你不學好,他放浪慣了,太子應該不會家醜外揚。”
明鸞搖頭,“那太子肯定要把書還給端王,還要教訓弟弟幾句,豈不露了餡。”
“而且他肯定會笑話我的,我不要。”
“那你怎麽辦呀?”
芳菲也開始苦著臉。
“我想一會兒再找機會去求求他。”
……
終於,太子妃似乎是不小心,將杯子裏的酒灑到了太子的衣袍上,他起身跟皇後請示要去後殿更衣。
太子妃也跟著過去了。
明鸞覺得是個好時機。
雖然太子妃也在,但自己跟李令光沒什麽過節,也許還能幫著打個哈哈呢。
她借口解手,悄悄地跟去了後殿。
“給解道安升官,讓解道宗在太子府謀差事,還將解道衡舉薦到刑部去,抬舉她解良娣一家子。”
“而我不過是要安排一個人,你就推三阻四,老大地不願意。”
“如此下我臉麵,倒不如把太子妃的位置讓給解良娣好了。”
明鸞沒想到尾隨進來後撞見兩口子在吵架。
她覺得時機不對,正欲遁走,伺候太子更衣的丫鬟們魚貫而入,逼得她不得不就近躲進一個大櫃裏。
心想等她們都進去了,放下簾子,自己就趕緊溜走。
可太子聽煩了太子妃的抱怨,想趕緊逃,心急給自己更衣的婢女怎麽這麽慢。
一邊從內殿往外走,一邊自己解衣裳,太子妃也不甘心地追著他出來。
太子試圖平心靜氣地解釋道:“解道安升官是吏部考績的結果,道衡去刑部,道宗進太子府都是正經的舉薦和篩選。”
“長公主舉薦的人,曾有過罷官的記錄,朝廷對起複的官員是有要求的。”
明鸞覺得吵架的聲音反而清晰了。
她微微欠了一點子縫兒,偷看了下,隻見他倆正站在離櫃子不遠處,出去就會被得個正著。
隻得不敢吭聲地繼續貓在櫃子裏。
因進來侍奉的婢女都是太子妃的身邊人,所以二人說話並未避諱。
“這些不過是借口。”
“解竹君的內個妹妹,喚作良玉的,之前說是要送進府來,被母親攔了一道,你不高興了對不對?”
俞成靖蹙眉瞪了眼李令光,真是服了她的想象力。
她仍滔滔不絕,“所以你補償解家,打壓長公主府。”
“大婚前就有傳言說你相中了解竹君,如今她身子被賈煜搞廢了,生不得孩子,你就要接他妹妹來。”
“殿下這麽深情,不如把我們都攆走。”
“給大解氏、小解氏騰地方!”
太子終於忍不了了,盡力壓著自己的怒意,語氣嗬責地迴懟道:“你是瘋了嗎?胡言亂語個沒完。”
李令光自幼在長公主府嬌養慣了,何曾聽到過這樣的嗬責。
何況又在氣頭上。
她愈發狂言道:“給澹台家做小的解瓊台慣會使狐媚伎倆,八成解家女兒都會,不然迷得你五迷三道的。”
“我是不會那些上不了台麵的手段,所以入不了你的眼。”
太子換好衣服要走,卻被李令光堵住。
她梗著脖子,用近乎囂張的口氣說:“殿下不要太忘恩負義。”
“當年你們安王府偏處西北時,若不是我母親在宮裏做內應傳遞消息,能如此輕鬆地贏麽。”
“若不是我母親在太後麵前給你們說好話,你們能有好日子過。”
“想過河拆橋了?”
俞成靖要比李令光高許多,他垂眸看著她,眼中霎時生出一撇蔑視。
“你被立為太子妃時這筆賬就勾了。”
“當初安王府許給長公主的就隻有這些。”
“想要更多,有本事才行。”
那是兼具警告和挑釁的口氣,音色陰鷙且冷冰,躲在櫃子裏的明鸞從未聽過太子以這樣的口吻說話。
她印象裏的俞成靖要麽是十四歲的英朗少年,要麽是端方內斂的儲君。
而此刻,從這音色裏,她窺聽到了一個無情羅刹。
李令光畢竟是個氣度淺,沉不住氣的少女,頓覺折辱至極。
她抬手將熏籠裏的香灰揚到了俞成靖身上,負氣而去。
婢女們見衣裳又髒了,想要替他再換件新的,俞成靖抬手示意她們留下衣服都出去。
他孤獨地坐在椅子裏,想緩緩心情。
俞成靖自成皇儲以來就謹遵喜怒不形於色,算計不表於態。
剛才他也是氣急了,不然是不會說出如此直白的話來。
他也想權衡安撫,可太子妃實在是又蠢又難纏還跋扈,又全然不是個知己。
大婚還不滿一年,就有疲憊難捱之感。
外麵徹底安靜下來,櫃子裏的明鸞又欠了一點子縫兒,想看看是不是可以走了,結果見太子還坐在那。
可她沒想到這次竟驚動了俞成靖。
在這絕對的安靜中,他警覺地注意到了櫃子裏藏了人。
誰能混進內殿來?
俞成靖怕對方是刺客,自己不是對手,便佯裝自己要離開,然後引蛇出洞。
沒想到‘毒蛇’沒有,倒是從櫃子裏躡手躡腳地跳出來一隻小兔。
月桂色織錦的褙子,雪色的裙子,月白色的抹肚上還繡著雙兔臥眠,一對兒雙螺髻,可不就是一隻小兔子。
俞成靖又嚇了她一跳。
若不是被捂了嘴,明鸞的驚唿聲肯定能引來護衛。
兩個人咫尺之間,明鸞甚至能聞見剛熏染完的他衣服上的淡淡的香氣。
俞成靖低頭盯著她看,看她在那裏懊喪、無奈、後怕又羞愧的樣子,欲言又止的沉默。
“誰讓你躲在這偷聽的?”
“沒有偷聽——”,明鸞忙不迭地否認。
“我想來求你,別把我偷看話本的事情說出去,然後就撞見你們在,談話。”
明鸞沒有說吵架兩個字。
“你不會是故意想用我跟太子妃吵架的事情要挾我吧。”
明鸞可不想被冤枉,反駁道““我怎麽知道你們兩個會吵架,我又不是大羅神仙。”
“放心吧”,俞成靖說:“我知道話本兒不是你的。”
“這樣,你把話本的主人告訴我,我保證不說出去,而且主犯有罪,你就沒罪了。”
明鸞渾身都顫栗起來,同時心裏也在疑惑俞成靖是怎麽知道話本不是她的呢?
其實俞成靖以為她會撒謊,隨口指一個人,把錯推到別人身上。
“話本兒就是我的。”
她愈發一派就義的架勢。
“不過我知道錯了”,她又扭過頭來求情。
俞成靖又詐她,故作要走的樣子,說:“既然你不肯招出話本的主人,我現在就出去告訴給母後,正好徐王妃也在。”
她情急之下拉扯俞成靖的袖子,愈說愈小聲地討饒。
“我保證下次不看了,太子殿下你饒過我吧。”
“我替你抄三百遍經文,焚給女媧娘娘,焚給西王母和各路觀音,求求你饒饒我,行不行?”
“好,七月十八王母聖誕,三百遍經文來換我手裏的話本。”
明鸞終於鬆了口氣,脆聲說了句“一言為定”就跑了。
雖然欺負人不是厚道的行徑,但俞成靖終於換了副好心情往前殿去了。
雖然見不到男方,卻能相看主母好不好相處。
明鸞不知道哪位母親對應哪位郎君,但徐王妃知曉,倒也算是一場相親宴。
可郡主畢竟還在出家,不宜大張旗鼓。
舒綰就令太子妃做東攢局,太子和眾妃妾一並出席,當然也少不了端王夫婦一並來混淆視聽。
明鸞畢竟是尊貴的郡主,不像那些被化出家的小門戶女孩兒,需整日緇衣道袍的。
除了重要的場合和日子,她還是以常服為主,隻是比在王府時稍稍素淨些。
既然醉翁之意不在酒,所以宴會上的人都忙著各懷心思。
皇後和徐王妃一心交際,太子和眾妃妾忙著招待,隻有明鸞在挖空心思企圖找個時機,想私下裏求求太子放過她看話本兒的事情。
所以在這觥籌交錯,三五成聚的熱鬧場合,明鸞一個人伏案托腮,盯著俞成靖低眉耷眼的。
酒菜她都咽不下,誰來搭訕,她也心不在焉。
隻有李芳菲看她沒精神,摸過來說兩句話。
“你怎麽了?臉色這麽難看。”
“我惹大禍了。”
明鸞耳語說:“我偷偷看話本兒被太子撞見,贓物還在他手裏呢。”
芳菲心一驚,那話本是自己借給明鸞的,萬一查起來怎麽是好。
“要不你往俞成端身上賴,就說是他的,是他教你不學好,他放浪慣了,太子應該不會家醜外揚。”
明鸞搖頭,“那太子肯定要把書還給端王,還要教訓弟弟幾句,豈不露了餡。”
“而且他肯定會笑話我的,我不要。”
“那你怎麽辦呀?”
芳菲也開始苦著臉。
“我想一會兒再找機會去求求他。”
……
終於,太子妃似乎是不小心,將杯子裏的酒灑到了太子的衣袍上,他起身跟皇後請示要去後殿更衣。
太子妃也跟著過去了。
明鸞覺得是個好時機。
雖然太子妃也在,但自己跟李令光沒什麽過節,也許還能幫著打個哈哈呢。
她借口解手,悄悄地跟去了後殿。
“給解道安升官,讓解道宗在太子府謀差事,還將解道衡舉薦到刑部去,抬舉她解良娣一家子。”
“而我不過是要安排一個人,你就推三阻四,老大地不願意。”
“如此下我臉麵,倒不如把太子妃的位置讓給解良娣好了。”
明鸞沒想到尾隨進來後撞見兩口子在吵架。
她覺得時機不對,正欲遁走,伺候太子更衣的丫鬟們魚貫而入,逼得她不得不就近躲進一個大櫃裏。
心想等她們都進去了,放下簾子,自己就趕緊溜走。
可太子聽煩了太子妃的抱怨,想趕緊逃,心急給自己更衣的婢女怎麽這麽慢。
一邊從內殿往外走,一邊自己解衣裳,太子妃也不甘心地追著他出來。
太子試圖平心靜氣地解釋道:“解道安升官是吏部考績的結果,道衡去刑部,道宗進太子府都是正經的舉薦和篩選。”
“長公主舉薦的人,曾有過罷官的記錄,朝廷對起複的官員是有要求的。”
明鸞覺得吵架的聲音反而清晰了。
她微微欠了一點子縫兒,偷看了下,隻見他倆正站在離櫃子不遠處,出去就會被得個正著。
隻得不敢吭聲地繼續貓在櫃子裏。
因進來侍奉的婢女都是太子妃的身邊人,所以二人說話並未避諱。
“這些不過是借口。”
“解竹君的內個妹妹,喚作良玉的,之前說是要送進府來,被母親攔了一道,你不高興了對不對?”
俞成靖蹙眉瞪了眼李令光,真是服了她的想象力。
她仍滔滔不絕,“所以你補償解家,打壓長公主府。”
“大婚前就有傳言說你相中了解竹君,如今她身子被賈煜搞廢了,生不得孩子,你就要接他妹妹來。”
“殿下這麽深情,不如把我們都攆走。”
“給大解氏、小解氏騰地方!”
太子終於忍不了了,盡力壓著自己的怒意,語氣嗬責地迴懟道:“你是瘋了嗎?胡言亂語個沒完。”
李令光自幼在長公主府嬌養慣了,何曾聽到過這樣的嗬責。
何況又在氣頭上。
她愈發狂言道:“給澹台家做小的解瓊台慣會使狐媚伎倆,八成解家女兒都會,不然迷得你五迷三道的。”
“我是不會那些上不了台麵的手段,所以入不了你的眼。”
太子換好衣服要走,卻被李令光堵住。
她梗著脖子,用近乎囂張的口氣說:“殿下不要太忘恩負義。”
“當年你們安王府偏處西北時,若不是我母親在宮裏做內應傳遞消息,能如此輕鬆地贏麽。”
“若不是我母親在太後麵前給你們說好話,你們能有好日子過。”
“想過河拆橋了?”
俞成靖要比李令光高許多,他垂眸看著她,眼中霎時生出一撇蔑視。
“你被立為太子妃時這筆賬就勾了。”
“當初安王府許給長公主的就隻有這些。”
“想要更多,有本事才行。”
那是兼具警告和挑釁的口氣,音色陰鷙且冷冰,躲在櫃子裏的明鸞從未聽過太子以這樣的口吻說話。
她印象裏的俞成靖要麽是十四歲的英朗少年,要麽是端方內斂的儲君。
而此刻,從這音色裏,她窺聽到了一個無情羅刹。
李令光畢竟是個氣度淺,沉不住氣的少女,頓覺折辱至極。
她抬手將熏籠裏的香灰揚到了俞成靖身上,負氣而去。
婢女們見衣裳又髒了,想要替他再換件新的,俞成靖抬手示意她們留下衣服都出去。
他孤獨地坐在椅子裏,想緩緩心情。
俞成靖自成皇儲以來就謹遵喜怒不形於色,算計不表於態。
剛才他也是氣急了,不然是不會說出如此直白的話來。
他也想權衡安撫,可太子妃實在是又蠢又難纏還跋扈,又全然不是個知己。
大婚還不滿一年,就有疲憊難捱之感。
外麵徹底安靜下來,櫃子裏的明鸞又欠了一點子縫兒,想看看是不是可以走了,結果見太子還坐在那。
可她沒想到這次竟驚動了俞成靖。
在這絕對的安靜中,他警覺地注意到了櫃子裏藏了人。
誰能混進內殿來?
俞成靖怕對方是刺客,自己不是對手,便佯裝自己要離開,然後引蛇出洞。
沒想到‘毒蛇’沒有,倒是從櫃子裏躡手躡腳地跳出來一隻小兔。
月桂色織錦的褙子,雪色的裙子,月白色的抹肚上還繡著雙兔臥眠,一對兒雙螺髻,可不就是一隻小兔子。
俞成靖又嚇了她一跳。
若不是被捂了嘴,明鸞的驚唿聲肯定能引來護衛。
兩個人咫尺之間,明鸞甚至能聞見剛熏染完的他衣服上的淡淡的香氣。
俞成靖低頭盯著她看,看她在那裏懊喪、無奈、後怕又羞愧的樣子,欲言又止的沉默。
“誰讓你躲在這偷聽的?”
“沒有偷聽——”,明鸞忙不迭地否認。
“我想來求你,別把我偷看話本的事情說出去,然後就撞見你們在,談話。”
明鸞沒有說吵架兩個字。
“你不會是故意想用我跟太子妃吵架的事情要挾我吧。”
明鸞可不想被冤枉,反駁道““我怎麽知道你們兩個會吵架,我又不是大羅神仙。”
“放心吧”,俞成靖說:“我知道話本兒不是你的。”
“這樣,你把話本的主人告訴我,我保證不說出去,而且主犯有罪,你就沒罪了。”
明鸞渾身都顫栗起來,同時心裏也在疑惑俞成靖是怎麽知道話本不是她的呢?
其實俞成靖以為她會撒謊,隨口指一個人,把錯推到別人身上。
“話本兒就是我的。”
她愈發一派就義的架勢。
“不過我知道錯了”,她又扭過頭來求情。
俞成靖又詐她,故作要走的樣子,說:“既然你不肯招出話本的主人,我現在就出去告訴給母後,正好徐王妃也在。”
她情急之下拉扯俞成靖的袖子,愈說愈小聲地討饒。
“我保證下次不看了,太子殿下你饒過我吧。”
“我替你抄三百遍經文,焚給女媧娘娘,焚給西王母和各路觀音,求求你饒饒我,行不行?”
“好,七月十八王母聖誕,三百遍經文來換我手裏的話本。”
明鸞終於鬆了口氣,脆聲說了句“一言為定”就跑了。
雖然欺負人不是厚道的行徑,但俞成靖終於換了副好心情往前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