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至親至疏夫妻
重生之不甘零落身為塵 作者:西陵小珩g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碧霞觀中,明鸞為了三百遍經文埋頭苦耕,隔著一頁紗屏,則傳來澀滯的琴音。
即使不大通琴的人也能聽出來,操琴者指法不夠靈活,且又嫌琴弦傷手。
“真難聽,還是別彈了吧。”
明鸞微微蹙眉勸道。
芳菲無聊得很,俞成端赴局去了,她便來找明鸞消磨時間。
誰想明鸞忙著抄經文,根本沒工夫理她。
遠黛進來請安道:“郡主,該用晚膳了,是擺在飯廳還是擺在這。”
芳菲作主說:“擺在外邊亭子裏。”
她過去抽走明鸞的筆,“你寫了倆時辰沒動地方,該用膳了,咱們去外頭的亭子裏散散悶兒吧。”
明鸞心想,反正也不差這一頓飯的工夫,便拿了扇子同她出去。
“我聽殿下說,唿延公子是個不錯的人。”
今日俞成端就是去赴趙國公的宴請,所以芳菲聊起了唿延家。
“你可不是個愛保媒的人”,明鸞打量了芳菲一眼,覺得她奇怪。
“何況你也不是不知唿延家的背景。”
跟太後牽扯深的人家,長寧王府怎麽可能同意聯姻。
王府同意,陛下也不會願意。
正是如此芳菲才覺得惋惜,歎氣說:“若不是這層原由,他確實是個很好的人。”
“你又與他不熟,怎會知道他的好賴?”
明鸞更聽不懂這話了。
“就算是端殿下告訴你的,他也不過是與那唿延公子有過幾麵之緣,人心隔肚皮嘛。”
芳菲解釋道:“他長得一表人才,殿下還說他文采也不錯,斯斯文文的,不是紈絝內一類。”
“看得出國公府確實好好地培養了這個兒子。”
明鸞雖年輕,可看得透徹。
“越是培養得好才跟我越沒緣分呢。”
“若他是個窩囊廢,惹事精,繡花的枕頭一包草,沒準兒還有點緣分。”
她不無羨慕的拍了下芳菲的手背,“不是誰都像你這麽有福氣。”
芳菲又試探著問:“那微生壽呢,就是微生愈的弟弟。”
明鸞有點苦夏,食欲不太好,用小勺子攪動碗裏的湯水,苦笑一下,說:“我跟他就更是不可能。”
“若你真相中了他,流言蜚語倒也不重要。”
“指婚時你們還小,甚至沒見過麵呢,反正是兩府聯姻,哥哥換成弟弟倒也沒什麽。”
明鸞搖頭,並不讚同她這個說法。
“陛下同意兩府聯姻時我父親還沒平定吐穀渾,他在軍中一唿百應也是不怕的,因為功再高也高不過陛下去。”
“現在就另當別論了。”
“西寧公府掌重兵,聯姻的親家又軍功赫赫,至少在陛下眼裏,這就不是好姻緣。”
芳菲聽罷默默地點頭,她倒忽略了這一點。
飯畢,宮娥奉了女兒茶和涼水湃了一日的甜瓜來。
日漸西落,餘暉也沒那麽熱了。
“一會兒我送你迴去吧,坐了一天也想散散步。”
芳菲住得離碧霞觀遠,隨口道:“不如我今晚住在你這吧,出宮後我倆再沒一起住過。”
“我們倆在璃波殿一起住的日子可真好。”
明鸞與她頑笑道:“那可不行,殿下迴來後發現你不在,肯定四下找尋,萬一再惱我藏匿你,可就大事不好了。”
芳菲心思敏感,忽地問她,“元兒——你會不會記恨我?”
“如果不是我橫插一杠,如今是你跟殿下琴瑟和鳴,我想你倆也是很合得來的。”
其實芳菲一直對這件事心有愧疚。
“你別胡思亂想。”
明鸞用扇子拍了下她的後背,笑著說:“我可是為了玉成好事才心甘情願地解除婚約。”
“婚事都是長輩們定的,你辜負的頂多是長輩,我那會子還小,對他還沒有男女之情呢。”
“我也不會要一個心裏裝著別的女人的男人。”
芳菲還是解不開這個結,懊惱地說:“可是我明知你們兩個有婚約,就不應該去招惹他。”
明鸞頗有機緣地說:“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
“感情這種事神仙也擋不住,就像陛下、皇後還有卓氏女。”
“人可不是泥巴,一捏就能捏成一塊。”
芳菲喃喃地說:“不管怎樣,我都是搶了你的。”
“其實你也放棄了成為太子妃的機會。”
她忽然又開玩笑,說:“唉,太子殿下不該欺負我,他應該欺負你抄經才對,我跟他都是被撇下的內個嘛。”
明鸞怕她繼續擰著勁兒胡思亂想,起身說:“我送你迴去吧,你又住得遠,我怕迴來時天太晚了。”
……
兩人出門時天已蒙蒙黑,遠黛和月棱怕迴來時全黑了,提前提了燈。
路還沒走一半,經過一個小水塘時,明鸞遠遠地指著說:“你看有人放燈。”
“今天什麽日子啊?”
“七月十五,中元節,也是佛家的盂蘭盆節。”
因為七月十八是王母聖誕,也是跟太子約定好的日子,所以明鸞數著日子呢。
兩人順著亮光過去後才發現是兩個小丫鬟在放燈。
抄寫了經文的紙船放一點子蠟燭在上邊就成了船燈。
其中一個小丫頭還被嚇得將手裏的紙船跌落在地上好幾個。
“宮中不許私祭,離宮裏也不行。”
芳菲好心提醒她們倆。
“我們是太子府裏澹台良娣身邊的宮女,是她要我倆來放燈的。”
這兩個宮女不是澹台鏡的貼身人,為了保命,情急之下立刻報出了家門。
“你們速速離開吧。”
芳菲懶得管這種事,何況還是妯娌的私事。
兩個丫頭也是粗心,贓物沒拾起來就跑了。
若是明天被哪個好事的撿去了,不依不饒地查起來,又是一場風波。
明鸞拿過那紙船,看了看,嘟囔了一句,“這上頭怎麽是超度的經文呢。”
明鸞雖不是個合格的道姑,可在碧霞觀裏無聊時,各宗派的書籍她都讀了些,也能記個大概。
芳菲同明鸞耳語一句,“她小產了。”
“澹台寶鑒懷上時太醫就說胎相不好,恐坐不住,所以皇後不叫宣揚,結果還不到兩個月呢,就掉了。”
原來是這樣,晚宴時她的臉色確實不太好。
澹台鏡是地道的江南女子形容,玲瓏嬌小,纖弱苗條,細細的眉眼兒,溫婉得像畫上的女子。
而且她心氣還高,不喜言辭愛思慮,思多便傷身。
芳菲擔憂地說:“太子府裏也就澹台寶鑒和解姐姐還算合太子的意,不過澹台寶鑒官話不大好,吳語重。”
“可她身子差,也太瘦了,感覺好像一陣煙,風一吹就要散。”
“這孩子也就是掉了,要不憑她的體格兒,生的時候也得要去半條命。”
明鸞挑眉,小聲問她,“既然不叫宣揚,你怎麽知道的。”
“說起來可就有意思了。”
芳菲略一撇嘴兒。
“本來大家都不知道,但皇後尋思澹台鏡(小字寶鑒)在太子府裏,離得遠顧及不到,得叫太子妃知情,多多關照。”
“後來她小產了,太子妃居然還借機作了個文章。”
“你還記得我們在宮裏待年的時候,解姐姐因為涼香傷身的事情麽?”
明鸞點了點頭,這麽大的事她可不會忘。
“當時雖沒有證據是賈煜做的,但很多線索表明是賈煜設計的。”
“太子妃不是最恨賈煜麽,就故意說,是有人害得澹台鏡小產。”
“她也不查別人,專派了十幾個厲害的嬤嬤媽媽,將賈煜的屋子翻了個底朝天。”
“賈煜是什麽人物,肯忍氣吞聲?登時就殺到太子妃處,要講理。”
“太子妃早就留了解節在自己房裏,等人殺到,當著矮子麵兒罵撮子,陰陽怪氣起來。”
“賈煜吃了虧能跟誰訴呢,太後是不管她了,看她一直不得寵,已經送了賈春暉進府,太子就更別提了。”
“她也知道這裏頭心最軟的就是皇後娘娘,便進宮去哭,說太子妃因為嫉妒經常苛待她們,我這才知道澹台鏡小產的事。”
明鸞知道皇後也不太喜歡賈煜,覺得她行事狠毒,反問道:“那娘娘信她一家之言?”
“太子妃確實跋扈了些。”
芳菲扯了下嘴角,給明鸞一個意會的眼色。
“解家跟澹台家有姻親,所以平素解竹君跟澹台鏡來往挺多的。”
“太子妃不知是吃醋澹台鏡有孕,還是不喜歡太子看重解家,對她倆也不太親近。”
“她不敢呲打澹台鏡,畢竟郡王府不好得罪,她就去欺負解節,難聽的話可說了不少。”
“賈煜出頭去告狀,皇後真問責起來,誰還能替太子妃說好話呢。”
明鸞想起內天,她撞見太子和太子妃吵架,李令光確實嘴上掛刀,句句見血。
提起太子府的內帷,明鸞忽然想起宴上見到的其餘幾位妃妾。
她跟芳菲沒什麽可避諱的,直言說:“其實後進府的看著倒不如早年進府的那幾位。”
明鸞倒也不是以貌取人,實在是官眷中把她們吹得過於天花亂墜了。
說什麽薛家姐妹堪比飛燕合德。
還說有一位姓李,閨名喚作窕兒的承徽簡直是花蕊夫人在世。
又誇讚曹太傅的幼女有林下之風,何登仙、鍾惠風皆是閨房之秀。
那晚一見,真人並沒有傳言中的神乎其神。
明鸞在宮裏見過卓家的姐妹花,薛家姊妹單從容貌上就遜色許多,反倒襯得卓家姐妹更像飛燕合德。
李窕兒也並沒有十分清婉美麗,她隻是迎合了文人騷客奇怪的偏好。
她大概從小就被餓得很瘦,追求乖巧猶有不及,倒顯得唯唯諾諾。
不管誰,問她什麽話,都是‘嗯、好、是’,三個字兒來迴答,不言不語的。
相比天生纖弱,心思敏感的澹台鏡,有點東施效顰了。
至於曹文姝,明鸞在閨中與她有過接觸,在一起起過社,雖有詩才,倒也不至於比擬謝道韞。
何、鍾二位良媛不知為何非要給冠上閨房之秀的名號,氣質上也稍稍遜色,也許是尤為賢德的緣故吧。
芳菲道破天機,“後進府的這幾位,都是長公主和太後兩方鬥法的結果。”
“哪裏是選賢舉能,巴不得太子越不喜歡才越好呢。”
“偏偏好看的,像賈昭訓、賈良娣,太子不敢喜歡,卓家姐妹更沒戲,有個叫顧道憐的奉儀倒還好,可惜出身太低了。”
明鸞不解地問:“出身低又怎樣?”
“她出身低就不配被喜歡了嗎?”
芳菲一使眼色,解釋道:“你怎麽糊塗呢,她出身低,在府裏討生活時難免要攀個高枝兒,就攀到太子妃那一枝兒上了。”
恐怕可憐的顧娘子被太子妃帶累得失寵了。
芳菲又說:“其實太子也挺不容易的”
“他背負享盡齊人之福的名聲,實則是給他一個竹籃子去打水”
“但凡他有不滿,朝中的言官、在野的文人就會罵他好色,沒有君德,滿府美姬嬌妾竟不滿足。”
“實則鏡中花、水中月罷了。”
即使不大通琴的人也能聽出來,操琴者指法不夠靈活,且又嫌琴弦傷手。
“真難聽,還是別彈了吧。”
明鸞微微蹙眉勸道。
芳菲無聊得很,俞成端赴局去了,她便來找明鸞消磨時間。
誰想明鸞忙著抄經文,根本沒工夫理她。
遠黛進來請安道:“郡主,該用晚膳了,是擺在飯廳還是擺在這。”
芳菲作主說:“擺在外邊亭子裏。”
她過去抽走明鸞的筆,“你寫了倆時辰沒動地方,該用膳了,咱們去外頭的亭子裏散散悶兒吧。”
明鸞心想,反正也不差這一頓飯的工夫,便拿了扇子同她出去。
“我聽殿下說,唿延公子是個不錯的人。”
今日俞成端就是去赴趙國公的宴請,所以芳菲聊起了唿延家。
“你可不是個愛保媒的人”,明鸞打量了芳菲一眼,覺得她奇怪。
“何況你也不是不知唿延家的背景。”
跟太後牽扯深的人家,長寧王府怎麽可能同意聯姻。
王府同意,陛下也不會願意。
正是如此芳菲才覺得惋惜,歎氣說:“若不是這層原由,他確實是個很好的人。”
“你又與他不熟,怎會知道他的好賴?”
明鸞更聽不懂這話了。
“就算是端殿下告訴你的,他也不過是與那唿延公子有過幾麵之緣,人心隔肚皮嘛。”
芳菲解釋道:“他長得一表人才,殿下還說他文采也不錯,斯斯文文的,不是紈絝內一類。”
“看得出國公府確實好好地培養了這個兒子。”
明鸞雖年輕,可看得透徹。
“越是培養得好才跟我越沒緣分呢。”
“若他是個窩囊廢,惹事精,繡花的枕頭一包草,沒準兒還有點緣分。”
她不無羨慕的拍了下芳菲的手背,“不是誰都像你這麽有福氣。”
芳菲又試探著問:“那微生壽呢,就是微生愈的弟弟。”
明鸞有點苦夏,食欲不太好,用小勺子攪動碗裏的湯水,苦笑一下,說:“我跟他就更是不可能。”
“若你真相中了他,流言蜚語倒也不重要。”
“指婚時你們還小,甚至沒見過麵呢,反正是兩府聯姻,哥哥換成弟弟倒也沒什麽。”
明鸞搖頭,並不讚同她這個說法。
“陛下同意兩府聯姻時我父親還沒平定吐穀渾,他在軍中一唿百應也是不怕的,因為功再高也高不過陛下去。”
“現在就另當別論了。”
“西寧公府掌重兵,聯姻的親家又軍功赫赫,至少在陛下眼裏,這就不是好姻緣。”
芳菲聽罷默默地點頭,她倒忽略了這一點。
飯畢,宮娥奉了女兒茶和涼水湃了一日的甜瓜來。
日漸西落,餘暉也沒那麽熱了。
“一會兒我送你迴去吧,坐了一天也想散散步。”
芳菲住得離碧霞觀遠,隨口道:“不如我今晚住在你這吧,出宮後我倆再沒一起住過。”
“我們倆在璃波殿一起住的日子可真好。”
明鸞與她頑笑道:“那可不行,殿下迴來後發現你不在,肯定四下找尋,萬一再惱我藏匿你,可就大事不好了。”
芳菲心思敏感,忽地問她,“元兒——你會不會記恨我?”
“如果不是我橫插一杠,如今是你跟殿下琴瑟和鳴,我想你倆也是很合得來的。”
其實芳菲一直對這件事心有愧疚。
“你別胡思亂想。”
明鸞用扇子拍了下她的後背,笑著說:“我可是為了玉成好事才心甘情願地解除婚約。”
“婚事都是長輩們定的,你辜負的頂多是長輩,我那會子還小,對他還沒有男女之情呢。”
“我也不會要一個心裏裝著別的女人的男人。”
芳菲還是解不開這個結,懊惱地說:“可是我明知你們兩個有婚約,就不應該去招惹他。”
明鸞頗有機緣地說:“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
“感情這種事神仙也擋不住,就像陛下、皇後還有卓氏女。”
“人可不是泥巴,一捏就能捏成一塊。”
芳菲喃喃地說:“不管怎樣,我都是搶了你的。”
“其實你也放棄了成為太子妃的機會。”
她忽然又開玩笑,說:“唉,太子殿下不該欺負我,他應該欺負你抄經才對,我跟他都是被撇下的內個嘛。”
明鸞怕她繼續擰著勁兒胡思亂想,起身說:“我送你迴去吧,你又住得遠,我怕迴來時天太晚了。”
……
兩人出門時天已蒙蒙黑,遠黛和月棱怕迴來時全黑了,提前提了燈。
路還沒走一半,經過一個小水塘時,明鸞遠遠地指著說:“你看有人放燈。”
“今天什麽日子啊?”
“七月十五,中元節,也是佛家的盂蘭盆節。”
因為七月十八是王母聖誕,也是跟太子約定好的日子,所以明鸞數著日子呢。
兩人順著亮光過去後才發現是兩個小丫鬟在放燈。
抄寫了經文的紙船放一點子蠟燭在上邊就成了船燈。
其中一個小丫頭還被嚇得將手裏的紙船跌落在地上好幾個。
“宮中不許私祭,離宮裏也不行。”
芳菲好心提醒她們倆。
“我們是太子府裏澹台良娣身邊的宮女,是她要我倆來放燈的。”
這兩個宮女不是澹台鏡的貼身人,為了保命,情急之下立刻報出了家門。
“你們速速離開吧。”
芳菲懶得管這種事,何況還是妯娌的私事。
兩個丫頭也是粗心,贓物沒拾起來就跑了。
若是明天被哪個好事的撿去了,不依不饒地查起來,又是一場風波。
明鸞拿過那紙船,看了看,嘟囔了一句,“這上頭怎麽是超度的經文呢。”
明鸞雖不是個合格的道姑,可在碧霞觀裏無聊時,各宗派的書籍她都讀了些,也能記個大概。
芳菲同明鸞耳語一句,“她小產了。”
“澹台寶鑒懷上時太醫就說胎相不好,恐坐不住,所以皇後不叫宣揚,結果還不到兩個月呢,就掉了。”
原來是這樣,晚宴時她的臉色確實不太好。
澹台鏡是地道的江南女子形容,玲瓏嬌小,纖弱苗條,細細的眉眼兒,溫婉得像畫上的女子。
而且她心氣還高,不喜言辭愛思慮,思多便傷身。
芳菲擔憂地說:“太子府裏也就澹台寶鑒和解姐姐還算合太子的意,不過澹台寶鑒官話不大好,吳語重。”
“可她身子差,也太瘦了,感覺好像一陣煙,風一吹就要散。”
“這孩子也就是掉了,要不憑她的體格兒,生的時候也得要去半條命。”
明鸞挑眉,小聲問她,“既然不叫宣揚,你怎麽知道的。”
“說起來可就有意思了。”
芳菲略一撇嘴兒。
“本來大家都不知道,但皇後尋思澹台鏡(小字寶鑒)在太子府裏,離得遠顧及不到,得叫太子妃知情,多多關照。”
“後來她小產了,太子妃居然還借機作了個文章。”
“你還記得我們在宮裏待年的時候,解姐姐因為涼香傷身的事情麽?”
明鸞點了點頭,這麽大的事她可不會忘。
“當時雖沒有證據是賈煜做的,但很多線索表明是賈煜設計的。”
“太子妃不是最恨賈煜麽,就故意說,是有人害得澹台鏡小產。”
“她也不查別人,專派了十幾個厲害的嬤嬤媽媽,將賈煜的屋子翻了個底朝天。”
“賈煜是什麽人物,肯忍氣吞聲?登時就殺到太子妃處,要講理。”
“太子妃早就留了解節在自己房裏,等人殺到,當著矮子麵兒罵撮子,陰陽怪氣起來。”
“賈煜吃了虧能跟誰訴呢,太後是不管她了,看她一直不得寵,已經送了賈春暉進府,太子就更別提了。”
“她也知道這裏頭心最軟的就是皇後娘娘,便進宮去哭,說太子妃因為嫉妒經常苛待她們,我這才知道澹台鏡小產的事。”
明鸞知道皇後也不太喜歡賈煜,覺得她行事狠毒,反問道:“那娘娘信她一家之言?”
“太子妃確實跋扈了些。”
芳菲扯了下嘴角,給明鸞一個意會的眼色。
“解家跟澹台家有姻親,所以平素解竹君跟澹台鏡來往挺多的。”
“太子妃不知是吃醋澹台鏡有孕,還是不喜歡太子看重解家,對她倆也不太親近。”
“她不敢呲打澹台鏡,畢竟郡王府不好得罪,她就去欺負解節,難聽的話可說了不少。”
“賈煜出頭去告狀,皇後真問責起來,誰還能替太子妃說好話呢。”
明鸞想起內天,她撞見太子和太子妃吵架,李令光確實嘴上掛刀,句句見血。
提起太子府的內帷,明鸞忽然想起宴上見到的其餘幾位妃妾。
她跟芳菲沒什麽可避諱的,直言說:“其實後進府的看著倒不如早年進府的那幾位。”
明鸞倒也不是以貌取人,實在是官眷中把她們吹得過於天花亂墜了。
說什麽薛家姐妹堪比飛燕合德。
還說有一位姓李,閨名喚作窕兒的承徽簡直是花蕊夫人在世。
又誇讚曹太傅的幼女有林下之風,何登仙、鍾惠風皆是閨房之秀。
那晚一見,真人並沒有傳言中的神乎其神。
明鸞在宮裏見過卓家的姐妹花,薛家姊妹單從容貌上就遜色許多,反倒襯得卓家姐妹更像飛燕合德。
李窕兒也並沒有十分清婉美麗,她隻是迎合了文人騷客奇怪的偏好。
她大概從小就被餓得很瘦,追求乖巧猶有不及,倒顯得唯唯諾諾。
不管誰,問她什麽話,都是‘嗯、好、是’,三個字兒來迴答,不言不語的。
相比天生纖弱,心思敏感的澹台鏡,有點東施效顰了。
至於曹文姝,明鸞在閨中與她有過接觸,在一起起過社,雖有詩才,倒也不至於比擬謝道韞。
何、鍾二位良媛不知為何非要給冠上閨房之秀的名號,氣質上也稍稍遜色,也許是尤為賢德的緣故吧。
芳菲道破天機,“後進府的這幾位,都是長公主和太後兩方鬥法的結果。”
“哪裏是選賢舉能,巴不得太子越不喜歡才越好呢。”
“偏偏好看的,像賈昭訓、賈良娣,太子不敢喜歡,卓家姐妹更沒戲,有個叫顧道憐的奉儀倒還好,可惜出身太低了。”
明鸞不解地問:“出身低又怎樣?”
“她出身低就不配被喜歡了嗎?”
芳菲一使眼色,解釋道:“你怎麽糊塗呢,她出身低,在府裏討生活時難免要攀個高枝兒,就攀到太子妃那一枝兒上了。”
恐怕可憐的顧娘子被太子妃帶累得失寵了。
芳菲又說:“其實太子也挺不容易的”
“他背負享盡齊人之福的名聲,實則是給他一個竹籃子去打水”
“但凡他有不滿,朝中的言官、在野的文人就會罵他好色,沒有君德,滿府美姬嬌妾竟不滿足。”
“實則鏡中花、水中月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