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好風憑借力(一)
重生之不甘零落身為塵 作者:西陵小珩g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七月十八,俞明鸞早早地起來收拾整齊,將抄錄好的三百份經文重數了一遍,封匣交與遠黛,並囑咐她親自送到清泉宮去。
誰想遠黛剛出去沒會子工夫,徐慕歡就來了,隻是著一身素服。
她臉上沒什麽笑模樣,擔憂地與明鸞道:“長惠王府的老太妃歿了,母親得去吊喪,恐怕得一陣子,你在這裏好好地。”
徐慕歡十分不舍得女兒,可太妃年紀大了,程娘子又是寡婦,都不好出去交際,隻能自己趕迴去。
“母親放心。”
因是王母聖誕,所以明鸞穿了水田衣,梳了妙常冠。
眼看她一臉乖巧,徐慕歡更窩心。
心裏既不舍又心疼,竟落下兩滴淚來。
“母親,皇後娘娘在,您還有什麽可擔心阿元的呢,而且芳菲也能常來陪我消遣。”
這話屬實令徐慕歡寬慰不少,她拭去眼淚,想叫遠黛來叮囑兩句,人卻不在。
明鸞馬上打掩護地解釋說:“遠黛被我打發去清泉宮了,前些日子我向太子妃借了東西。”
徐慕歡沒多心,既是遠黛不在,便叫來了月棱。
不過是將從早到晚,從吃到睡,種種瑣碎小事又絮叨一遍,歸根結底還是要照顧好郡主。
又不忘叮囑說:“你們都是在我身邊伺候過的,知好知歹的人,郡主任性時一定規勸著些,不能放任她。”
“若是實在勸不住了,也該告訴給嬤嬤和奶媽們,萬萬不可幫著瞞。”
徐慕歡知道女兒的秉性,應該是不能吃虧的,就怕惹出什麽禍來,成了眾矢之的。
送走王妃後,明鸞也靜不下心來誦經作課,隻盼著遠黛趕緊迴來。
可遠黛沒盼迴來,倒是盼來個小黃門,他也帶著個蠟封好的匣子。
“太子殿下吩咐我來交給青鸞郡主一樣東西,說是要我眼看著郡主親自接下,不可轉交他人之手。”
既是如此,看門的媽媽也不敢得罪,便領了進去。
可即使有太子的命令,哪能叫他見真佛。
在碧霞殿裏仍隔了一處紗簾,隻月棱出來接了匣子,拆了封,再捧進去給俞明鸞。
她欠了點子縫兒,見裏麵果然放得是那本鶯鶯傳。
“辛苦你了,月棱,替我給些謝錢。”
明鸞懸著的心總算是放下了。
“小的不敢要。”
“太子殿下差遣小的跑個腿兒,哪敢領賞。”
月棱接過宮娥遞來的一個鵝黃緞子的荷包,裏頭有二兩銀子,賞給那小黃門。
“你收下吧”
明鸞隻說:“今日是王母聖誕,就算是我做功德,散給你的,殿下若怪你,你這樣迴就是了。”
錢送上門沒有不要的,那小黃門樂嗬嗬地接了。
明鸞又問道:“我一早派去清泉宮給殿下送東西的女使不見迴來,你可見著她了?”
明鸞以為是太子驗了經文才派這個小黃門來。
她心裏狐疑著,為何殿下不直接將匣子給了遠黛,偏又另派一個人來。
那小黃門被問蒙了,隻搖頭說:“並沒見著郡主的女使。”
“郡主若是有什麽東西要麵交給殿下怕是不能夠了,殿下昨晚就離開了離宮。”
“離開前隻吩咐小的翌日一早將匣子送來,不可延誤。”
她還奇怪,遠黛怎麽走路這樣快了,算算時間也走不到清泉宮才對。
原來殿下隻是開個玩笑,沒想真要挾自己。
那小黃門退下後沒會子,遠黛一頭汗的進來。
她帶著哭腔說:“郡主,我沒見到殿下,太子妃說殿下昨晚就走了。”
“這可怎麽辦,他莫不是把這事兒忘了吧。”
明鸞給遠黛使了個眼色,讓她看桌上的匣子。
然後便欣欣然地起身,吩咐宮娥侍奉自己去王母像前誦經作課了。
……
話說迴徐王妃,從離宮出來後便直奔長惠王府吊喪。
兩家畢竟都是宗室,親戚雖遠,往來也不多,可好歹是同姓。
論來論去,俞北玄還比俞珩的輩分高,所以她不光是來走個過場,得正經陪上個十天半月才算不失禮數。
徐慕歡甫一下車,長寧王府派來的人就迎了上來。
“王妃,太妃交代說您不必擔心家內邊,她已經讓程娘子安排之後路祭的大小事情,您隻顧著這邊就行。”
徐慕歡因車馬勞頓一身疲憊,臉上淡淡地說:“知道了。”
又問那為首的婆子,“吊喪的慰禮濮總管安排了沒有?”
“備下了,已經送去門房登了禮賬。”
那婆子答完,見徐慕歡再無別話,追著問了句,“太妃還讓我問問郡主的事情,王妃白天在這邊操勞乏累,晚上迴府後就不必過去請安了。”
這番話雖說得滿是體恤之情又帶著婆婆的硬氣。
可其實是太妃心急,又怕不能及時知曉明鸞的境況。
徐慕歡不是那等日日在眼跟前伺候的順從兒媳,在家時也不過是每隔三五日去東府坐上半日。
有時借口或忙或病,幹脆讓嬤嬤過去代請個安,問問太妃的身體,算是全了麵子。
她此番去離宮也個把月了,應該交際了不少,也許會有好消息。
這段日子若是以吊喪為由不過去伺候,太妃就難以知曉詳情。
徐慕歡還在為太妃私下裏跟趙國公府交往的事兒不悅,怕說實話後太妃跟著瞎忙活。
她隻模棱兩可地迴那婆子說:“郡主好得很,在皇後娘娘駕前盡孝,太妃不必太操心,多保養自己為重。”
徐慕歡是想告訴太妃,明鸞的婚事,有皇後在,連她這個母親都做不了主,太妃也不必自作主張。
……
長寧府的慰禮雖到得早,但人卻來得晚,徐慕歡到場時,該來的人早就到齊了。
一身孝的長惠王妃賈氏,身邊還陪著一個從未見過的上了年紀的娘子。
“嬸嬸節哀。”
徐慕歡與那女人稍一對視,便客氣地安慰賈氏兩句。
“勞動你了,這麽遠還來奔喪。”
“這位就是我娘家姑母,趙國公夫人。”
偏這廳上能將隔壁靈堂裏和尚道士們誦經作法時嗡嗡嚷嚷的聲響聽得一清二楚。
徐慕歡一聽這個名號就覺得的晦氣,心裏安安嘀咕著‘什麽鬼使神差的見麵’。
這會子一個媳婦急急忙忙地跑進來,與賈王妃耳語了幾句,她臉色立馬成了不悅和煩躁。
賈氏便與趙國公夫人說:“姑母替我多招待徐王妃,我去去就來。”
徐慕歡這會子還不知道賈王妃是真有急事兒,還以為她是故意遁走,讓趙國公夫人跟自己套近乎。
“倒也不必勞煩夫人。”
慕歡淡淡地,卻沒失禮,隻說:“你我都是客人。”
趙國公夫人年長徐慕歡許多,也是個矜貴人,見她對自己不熱情,便也訕訕地沒往前湊,隻坐迴了原位,離徐慕歡遠遠地。
王府的一個管事娘子,見王妃撂下客人匆忙出去,忙上前來福了福身子說:“請徐王妃移駕去靈堂祭拜。”
徐慕歡雖與長惠王府走動不多,可內裏的情況卻知道的詳細。
畢竟,長惠王府內宅裏的這點兒恩怨,京中但凡消息靈通點兒的人,都知道些個。
靈堂裏守靈的是長惠王的獨子俞珺。
俞珺既不是繼妃賈氏生的,也不是先室所出,他的生母是王府裏一個身份低微的妾室。
因他生下來就被抱走,那位娘子思子成疾,得了失心瘋,時好時壞的,一直被關在後宅裏看管起來。
俞北玄的正妃身體不好,自己都纏綿病榻,又如何能教養孩子。
於是,俞珺名義上是王妃在養,其實一直在太妃身邊。
後來,王妃病逝,太後看準時機又做了門親,將自己堂弟的女兒賈銀瑗給了俞北玄做填房。
可俞北玄上了年紀,身體也不大好,與賈王妃成婚多年後也沒能再生下個一兒半女,隻得又將俞珺記到了賈氏的名下。
可記來記去,俞珺的親媽終究還活著。
換了兩任王妃,俞珺卻是太妃養大的。
如此一來,俞珺隻與太妃相依為命。
而且因俞珺的生母時常發瘋,跑出去惹禍,賈銀瑗少不了要責罵呲打看管的人,那些下人便將氣撒在病人身上。
這些俞珺都看在眼裏,並將仇都記到了賈銀瑗身上,覺得是繼母苛待了自己的生母。
俞珺越大越覺得自己母親可憐,越想好好奉養自己的生母。
可他名義上終究是賈氏的兒子,不可能奉養親媽。
俞珺也知,即使親媽不瘋,他一個妾室的兒子,也隻能認正妃做娘。
可他隻不過是想母子相認,恢複生母的名分,別總關起來遭罪,怎麽就不許呢。
賈銀瑗也覺得自己冤枉,她好歹是明媒正娶的王妃,對於一個出身卑微的瘋子,沒害死她就已經仁至義盡了。
長惠王素來病懨懨的,不是能活長久的人,王府早就是俞珺當家。
太妃在時還能壓著些他,如今歿了,也沒人能管得了俞珺。
不過俞珺因沒有母族的助力,賈王妃娘家又勢大,這麽多年他與繼母也隻是心不和,但麵上過得去,隻暗暗地較勁兒罷了。
叩拜敬香後,徐慕歡寬慰了俞珺幾句,叫他不要太過悲傷,免得傷身。
俞珺拜了三拜還禮,說:“多謝嫂子。”
他本溫和的語氣,忽地轉成冷硬的聲音,與身後立著的女人說:“你陪嫂子去廳上用些茶點。”
俞珺的娘子,也是賈銀瑗的內侄女,因姓賈而不得他喜歡。
傳聞說,俞珺本來不想娶她,是賈銀瑗怕將來擺布不了俞珺,使了手段硬強迫他娶的。
除了這種不得不一起出席的場合,平素俞珺是理都不願理這位娘子。
徐慕歡見他忽變的態度,倒覺得傳聞有幾分真。
“不必了。”
徐慕歡拉著賈娘子的手,說:“都是同宗親戚,我不幫著忙活已是失禮,怎能還勞動你們陪著,快別在意我了。”
祭拜的人多,賈娘子也不再堅持,送徐慕歡離了靈堂便迴去了。
誰想遠黛剛出去沒會子工夫,徐慕歡就來了,隻是著一身素服。
她臉上沒什麽笑模樣,擔憂地與明鸞道:“長惠王府的老太妃歿了,母親得去吊喪,恐怕得一陣子,你在這裏好好地。”
徐慕歡十分不舍得女兒,可太妃年紀大了,程娘子又是寡婦,都不好出去交際,隻能自己趕迴去。
“母親放心。”
因是王母聖誕,所以明鸞穿了水田衣,梳了妙常冠。
眼看她一臉乖巧,徐慕歡更窩心。
心裏既不舍又心疼,竟落下兩滴淚來。
“母親,皇後娘娘在,您還有什麽可擔心阿元的呢,而且芳菲也能常來陪我消遣。”
這話屬實令徐慕歡寬慰不少,她拭去眼淚,想叫遠黛來叮囑兩句,人卻不在。
明鸞馬上打掩護地解釋說:“遠黛被我打發去清泉宮了,前些日子我向太子妃借了東西。”
徐慕歡沒多心,既是遠黛不在,便叫來了月棱。
不過是將從早到晚,從吃到睡,種種瑣碎小事又絮叨一遍,歸根結底還是要照顧好郡主。
又不忘叮囑說:“你們都是在我身邊伺候過的,知好知歹的人,郡主任性時一定規勸著些,不能放任她。”
“若是實在勸不住了,也該告訴給嬤嬤和奶媽們,萬萬不可幫著瞞。”
徐慕歡知道女兒的秉性,應該是不能吃虧的,就怕惹出什麽禍來,成了眾矢之的。
送走王妃後,明鸞也靜不下心來誦經作課,隻盼著遠黛趕緊迴來。
可遠黛沒盼迴來,倒是盼來個小黃門,他也帶著個蠟封好的匣子。
“太子殿下吩咐我來交給青鸞郡主一樣東西,說是要我眼看著郡主親自接下,不可轉交他人之手。”
既是如此,看門的媽媽也不敢得罪,便領了進去。
可即使有太子的命令,哪能叫他見真佛。
在碧霞殿裏仍隔了一處紗簾,隻月棱出來接了匣子,拆了封,再捧進去給俞明鸞。
她欠了點子縫兒,見裏麵果然放得是那本鶯鶯傳。
“辛苦你了,月棱,替我給些謝錢。”
明鸞懸著的心總算是放下了。
“小的不敢要。”
“太子殿下差遣小的跑個腿兒,哪敢領賞。”
月棱接過宮娥遞來的一個鵝黃緞子的荷包,裏頭有二兩銀子,賞給那小黃門。
“你收下吧”
明鸞隻說:“今日是王母聖誕,就算是我做功德,散給你的,殿下若怪你,你這樣迴就是了。”
錢送上門沒有不要的,那小黃門樂嗬嗬地接了。
明鸞又問道:“我一早派去清泉宮給殿下送東西的女使不見迴來,你可見著她了?”
明鸞以為是太子驗了經文才派這個小黃門來。
她心裏狐疑著,為何殿下不直接將匣子給了遠黛,偏又另派一個人來。
那小黃門被問蒙了,隻搖頭說:“並沒見著郡主的女使。”
“郡主若是有什麽東西要麵交給殿下怕是不能夠了,殿下昨晚就離開了離宮。”
“離開前隻吩咐小的翌日一早將匣子送來,不可延誤。”
她還奇怪,遠黛怎麽走路這樣快了,算算時間也走不到清泉宮才對。
原來殿下隻是開個玩笑,沒想真要挾自己。
那小黃門退下後沒會子,遠黛一頭汗的進來。
她帶著哭腔說:“郡主,我沒見到殿下,太子妃說殿下昨晚就走了。”
“這可怎麽辦,他莫不是把這事兒忘了吧。”
明鸞給遠黛使了個眼色,讓她看桌上的匣子。
然後便欣欣然地起身,吩咐宮娥侍奉自己去王母像前誦經作課了。
……
話說迴徐王妃,從離宮出來後便直奔長惠王府吊喪。
兩家畢竟都是宗室,親戚雖遠,往來也不多,可好歹是同姓。
論來論去,俞北玄還比俞珩的輩分高,所以她不光是來走個過場,得正經陪上個十天半月才算不失禮數。
徐慕歡甫一下車,長寧王府派來的人就迎了上來。
“王妃,太妃交代說您不必擔心家內邊,她已經讓程娘子安排之後路祭的大小事情,您隻顧著這邊就行。”
徐慕歡因車馬勞頓一身疲憊,臉上淡淡地說:“知道了。”
又問那為首的婆子,“吊喪的慰禮濮總管安排了沒有?”
“備下了,已經送去門房登了禮賬。”
那婆子答完,見徐慕歡再無別話,追著問了句,“太妃還讓我問問郡主的事情,王妃白天在這邊操勞乏累,晚上迴府後就不必過去請安了。”
這番話雖說得滿是體恤之情又帶著婆婆的硬氣。
可其實是太妃心急,又怕不能及時知曉明鸞的境況。
徐慕歡不是那等日日在眼跟前伺候的順從兒媳,在家時也不過是每隔三五日去東府坐上半日。
有時借口或忙或病,幹脆讓嬤嬤過去代請個安,問問太妃的身體,算是全了麵子。
她此番去離宮也個把月了,應該交際了不少,也許會有好消息。
這段日子若是以吊喪為由不過去伺候,太妃就難以知曉詳情。
徐慕歡還在為太妃私下裏跟趙國公府交往的事兒不悅,怕說實話後太妃跟著瞎忙活。
她隻模棱兩可地迴那婆子說:“郡主好得很,在皇後娘娘駕前盡孝,太妃不必太操心,多保養自己為重。”
徐慕歡是想告訴太妃,明鸞的婚事,有皇後在,連她這個母親都做不了主,太妃也不必自作主張。
……
長寧府的慰禮雖到得早,但人卻來得晚,徐慕歡到場時,該來的人早就到齊了。
一身孝的長惠王妃賈氏,身邊還陪著一個從未見過的上了年紀的娘子。
“嬸嬸節哀。”
徐慕歡與那女人稍一對視,便客氣地安慰賈氏兩句。
“勞動你了,這麽遠還來奔喪。”
“這位就是我娘家姑母,趙國公夫人。”
偏這廳上能將隔壁靈堂裏和尚道士們誦經作法時嗡嗡嚷嚷的聲響聽得一清二楚。
徐慕歡一聽這個名號就覺得的晦氣,心裏安安嘀咕著‘什麽鬼使神差的見麵’。
這會子一個媳婦急急忙忙地跑進來,與賈王妃耳語了幾句,她臉色立馬成了不悅和煩躁。
賈氏便與趙國公夫人說:“姑母替我多招待徐王妃,我去去就來。”
徐慕歡這會子還不知道賈王妃是真有急事兒,還以為她是故意遁走,讓趙國公夫人跟自己套近乎。
“倒也不必勞煩夫人。”
慕歡淡淡地,卻沒失禮,隻說:“你我都是客人。”
趙國公夫人年長徐慕歡許多,也是個矜貴人,見她對自己不熱情,便也訕訕地沒往前湊,隻坐迴了原位,離徐慕歡遠遠地。
王府的一個管事娘子,見王妃撂下客人匆忙出去,忙上前來福了福身子說:“請徐王妃移駕去靈堂祭拜。”
徐慕歡雖與長惠王府走動不多,可內裏的情況卻知道的詳細。
畢竟,長惠王府內宅裏的這點兒恩怨,京中但凡消息靈通點兒的人,都知道些個。
靈堂裏守靈的是長惠王的獨子俞珺。
俞珺既不是繼妃賈氏生的,也不是先室所出,他的生母是王府裏一個身份低微的妾室。
因他生下來就被抱走,那位娘子思子成疾,得了失心瘋,時好時壞的,一直被關在後宅裏看管起來。
俞北玄的正妃身體不好,自己都纏綿病榻,又如何能教養孩子。
於是,俞珺名義上是王妃在養,其實一直在太妃身邊。
後來,王妃病逝,太後看準時機又做了門親,將自己堂弟的女兒賈銀瑗給了俞北玄做填房。
可俞北玄上了年紀,身體也不大好,與賈王妃成婚多年後也沒能再生下個一兒半女,隻得又將俞珺記到了賈氏的名下。
可記來記去,俞珺的親媽終究還活著。
換了兩任王妃,俞珺卻是太妃養大的。
如此一來,俞珺隻與太妃相依為命。
而且因俞珺的生母時常發瘋,跑出去惹禍,賈銀瑗少不了要責罵呲打看管的人,那些下人便將氣撒在病人身上。
這些俞珺都看在眼裏,並將仇都記到了賈銀瑗身上,覺得是繼母苛待了自己的生母。
俞珺越大越覺得自己母親可憐,越想好好奉養自己的生母。
可他名義上終究是賈氏的兒子,不可能奉養親媽。
俞珺也知,即使親媽不瘋,他一個妾室的兒子,也隻能認正妃做娘。
可他隻不過是想母子相認,恢複生母的名分,別總關起來遭罪,怎麽就不許呢。
賈銀瑗也覺得自己冤枉,她好歹是明媒正娶的王妃,對於一個出身卑微的瘋子,沒害死她就已經仁至義盡了。
長惠王素來病懨懨的,不是能活長久的人,王府早就是俞珺當家。
太妃在時還能壓著些他,如今歿了,也沒人能管得了俞珺。
不過俞珺因沒有母族的助力,賈王妃娘家又勢大,這麽多年他與繼母也隻是心不和,但麵上過得去,隻暗暗地較勁兒罷了。
叩拜敬香後,徐慕歡寬慰了俞珺幾句,叫他不要太過悲傷,免得傷身。
俞珺拜了三拜還禮,說:“多謝嫂子。”
他本溫和的語氣,忽地轉成冷硬的聲音,與身後立著的女人說:“你陪嫂子去廳上用些茶點。”
俞珺的娘子,也是賈銀瑗的內侄女,因姓賈而不得他喜歡。
傳聞說,俞珺本來不想娶她,是賈銀瑗怕將來擺布不了俞珺,使了手段硬強迫他娶的。
除了這種不得不一起出席的場合,平素俞珺是理都不願理這位娘子。
徐慕歡見他忽變的態度,倒覺得傳聞有幾分真。
“不必了。”
徐慕歡拉著賈娘子的手,說:“都是同宗親戚,我不幫著忙活已是失禮,怎能還勞動你們陪著,快別在意我了。”
祭拜的人多,賈娘子也不再堅持,送徐慕歡離了靈堂便迴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