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聖當年得了“素王”之後,便將佩劍“叩天門”交給了東皇。
若論威力,必然是“素王”更強。
“叩天門”與天地共鳴,持劍人修為越高,威力越強。
仙人之下使用“叩天門”,其威力甚至不如半仙物,隻有到了仙人階段才能發揮其真實威力,可也遠遠不夠,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叩天門”想要與“素王”一較短長,持劍人最起碼得有一劫仙人的修為。
放眼如今天下,自是難有一劫仙人,自然“叩天門”不如“素王”。
不過威力大是一把雙刃劍,出劍慢隻是其中一方麵,還使用困難,其他仙物可以上手就用,“素王”則是個例外。
這使得“素王”在平常時候多有不便,畢竟不到關鍵時刻不好隨便動用“素王”,殺雞焉用牛刀?
隻是玄聖認為大掌教作為道門核心,一旦需要大掌教親征,自然是驚天動地的大事,肯定要動用“素王”,合情合理。若是一般小事,自有其他人代勞,也不必大掌教親自出手,所以沒有給大掌教配備常規佩劍。
直到五娘迴歸道門,才算確立了大掌教的四件仙物。可五娘也不能算是常規仙物,更像是個“召喚物”,要到陳書華敗亡,大掌教才有了常規佩劍。
平常時候用“順天劍”,關鍵時刻用“素王”。
當初姚令拿到“素王”之後,遲遲沒有煉化。
雖然地師的全稱是地氣宗師,但龍氣顯然不能以常理論之,地氣隻是載體,而非本質。而且姚祖這一脈的地師早就背離了地氣宗師的宗旨,本質上是巫教大巫,專注於造物,根本不關心地氣,最後一位名副其實的地氣宗師應該是上官祖師。
再加上姚令的神智時好時壞,就算她學究天人,也沒辦法在如此短的時間裏去掌握“素王”。
那麽曆代大掌教又是如何掌握“素王”?其實很簡單,“素王”是儒門仙物,儒門之人是怎麽掌握的,曆代大掌教就是怎麽掌握的。
說白了就是修煉儒門的根本功法“浩然氣”。經過曆代大掌教的總結歸納,在“浩然氣”的基礎上,以“橫渠四句”為驅動法門,最為合適。
這幾乎是每一位大掌教候選人的必修課,東華真人雖然沒有當眾用過,但在鳳麟洲的時候,清微真人可是用過的,甚至還用了儒門絕學“五嶽封禪手”。薑大真人更不用說了,就屬他使用“素王”次數最多,六代大掌教和七代大掌教加起來也比不過他。
不過“浩然氣”作為儒門的根本絕學,想要修煉到程太淵那個層次,必然要十分專一。曆代大掌教們當然不會隻修煉“浩然氣”,修煉到能夠駕馭“素王”就夠了,所以大掌教們的“浩然氣”並不能與程太淵這種層次的“浩然氣”相提並論,這也算是術業有專攻。
過去的齊玄素一身大巫神通,當然不會“浩然氣”,倒不是七代大掌教故意不告訴他,而是七代大掌教才剛剛上位,就算齊玄素能夠接班八代大掌教,也是幾十年後的事情了,倒也不必急於一時,還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慢慢修煉。
至於齊玄素意外提前上位,那是師徒二人都沒有料到的。
不過玄聖的傳承裏包括了“浩然氣”,而且還是玄聖改良後的版本,將“浩然氣”與“正氣歌”融會成為“浩然正氣”,對上姚令的“逍遙六虛劫”也絲毫不懼,甚至還能幫助他人化解曾經堪稱無解的六劫之力。
當初玄聖就是以此執掌“素王”,與佛主爭鋒。
齊玄素已經初步掌握了“浩然正氣”,便不必從頭修煉“浩然氣”,直接從“橫渠四句”開始修煉就行了,如此便省去了大量的時間。
於是齊玄素在安排妥當諸般事務之後,正式開始了自己成為大掌教之後的第一次閉關。
在這個“諸般事務”中,主要是三方麵,分別是:五娘、七娘、慈航真人。
五娘作為紫霄宮掌宮大真人,主要是梳理紫霄宮,畢竟姚令把紫霄宮禍害得不輕,不少地方都要從頭再來。
不過老殷先生正式上任之後,五娘算是解脫出來了——齊玄素麾下的嫡係大將們都有個共同點,忠誠有餘,修為也夠,就是不擅長處理具體事務,小殷如此,林元妙如此,五娘也是如此。
所以紫霄宮的架構還是五娘總掌全局,把握大方向,不過實際上主持日常工作的是老殷先生。
當年老殷先生做過東皇的謀主,東皇可不像玄聖這麽好說話,出了名的難伺候,老殷先生能讓東皇都說好,上能寫頌聖詩,下能出謀劃策,甚至還能親自上陣,可見能力。對於老殷先生來說,這些都是輕車熟路,算不得難事。
既然老殷先生頂了起來,那麽五娘就解脫了,開始閉關養傷。
五娘在閉關之前,曾與齊玄素密語,她已經將佛主頭顱帶迴玉京,就算姚令奪走了王巨君的頭顱,齊玄素也不必害怕。
至於七娘,拋開大掌教的新裝不談,她現在的任務隻有一個,就是爭取願意幡然悔悟的姚家人,重點是擁有仙人修為的姚武。
如今姚武被三名仙人聯合封禁了修為,既不能飛升,也逃不出小玉虛宮,由七娘親自勸降。畢竟七娘和姚令的關係十分特殊,天生的敵人,也很難說到底是誰背叛了誰,由七娘出麵,姚武的抵觸情緒會少一些。
還是那句老話,如今正值用人之際,能多團結一分力量就多一分勝算。姚武這個仙人還是很有用。而且姚武手上沒有血債,其他人不會有太多反對情緒。
姚武的反應也很有意思,他明顯不想死——做了仙人哪有想死的,人生五十載,如夢又似幻,說不要也就不要了,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可仙人不是五十載的問題,甚至不是五百載、五千載的問題,哪怕能重來,也未必還能得道成仙,誰又能輕言放下?
可姚武又不想降,每天就是盤坐麵壁,以沉默麵對七娘。
主打一個非暴力不合作。
最開始的時候,七娘還頗有耐心,不過七娘的耐心並不多,很快就消耗殆盡。
眾所周知,七娘是帶著幾分“渾人”氣質的,別人自持身份不好幹的事情,她幹起來沒有半點壓力,於是七娘也不跟“五哥”客氣了,直接學姚令大嘴巴打臉。
七娘打姚武不是因為姚武拒不投降,而是因為姚武敢不迴話。
齊玄素要是知道七娘就是這麽“勸降”的,他恐怕真得好好思量下,把這個任務交給七娘真的合適嗎?這是勸降不是逼反?
可惜他不知道,他每次過問,七娘滿嘴都是讓他放心,拍胸口保證一切都在她的“掌握”之中。
要不怎麽說齊玄素有時候深感無人可用,他麾下的這幫人一個比一個抽象。揮棍喊忠誠的小殷,沉迷釣魚的老林,喜歡燒成灰的五娘,貪財又喜歡暴力的七娘。
這是一個什麽樣的大掌教班底?
張月鹿還是太少了!
不過有時候張月鹿極端起來,比這幾個更可怕。
家難當。
還有慈航真人,雖然齊玄素讓她暫掌紫微堂,在人事任命上也多次征求慈航真人的意見,但慈航真人的精力主要還是放在了另外一件事上,那就是幫齊教正治“病”。
“道胎種魔”和“度世佛光”就像一對陰陽雙子,都是改變他人意識,從現在這個“我”中再生出一個新“我”。
一善一惡的區別在於,一個向左轉,一個向右轉。
所以兩者共同作用於同一個目標時,會互相抵消。
抵消的程度主要看施術之人的修為高低。
齊教正的“道胎種魔”出自姚令之手,自然是姚令修為更高,不過姚令敗後,天師和齊玄素就出手阻斷了兩者之間的聯係,如今的“道胎種魔”便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一支孤軍得不到補充。
慈航真人的“度世佛光”卻可以不斷補充,慈航真人哪怕修為低一點,就算傷敵八百自損一千,也能慢慢扭轉過來,使其既不左也不右,迴歸中間原點。
對於齊玄素而言,齊教正也許戰力不大行,不如五娘和七娘,但在行事上可要比這幾位穩妥太多了,是個極好的助力。
齊玄素在閉關之前也問過慈航真人有關進度,慈航真人根據現有進度估摸了一個時間——三個月,差不多就能讓齊教正徹底“醒”來。
同時慈航真人也向齊玄素提出了一個建議,讓張拘成入京,擔任紫微堂的掌堂真人。
過去大掌教空懸,所以這個位置十分緊要,如今已經有了大掌教,那麽這個位置就不需要雄才大略,隻需要認真貫徹大掌教的意圖,關鍵在於一個“穩”字,張拘成足以勝任。
由蘇元載遞補江南道府的掌府真人。
齊玄素哪裏還不明白,這是慈航真人與張家大宗達成了交易。蘇家的根本就在江南,讓別人管肯定不如自家人管,張拘成也不滿足於一個掌府真人,必然想要進入金闕小議的行列,兩家各取所需。
齊玄素隻是問了一句:“天師是什麽意見?”
慈航真人迴答說:“天師沒有意見。”
齊玄素便懂了:“那好吧,我原則上同意此事。”
若論威力,必然是“素王”更強。
“叩天門”與天地共鳴,持劍人修為越高,威力越強。
仙人之下使用“叩天門”,其威力甚至不如半仙物,隻有到了仙人階段才能發揮其真實威力,可也遠遠不夠,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叩天門”想要與“素王”一較短長,持劍人最起碼得有一劫仙人的修為。
放眼如今天下,自是難有一劫仙人,自然“叩天門”不如“素王”。
不過威力大是一把雙刃劍,出劍慢隻是其中一方麵,還使用困難,其他仙物可以上手就用,“素王”則是個例外。
這使得“素王”在平常時候多有不便,畢竟不到關鍵時刻不好隨便動用“素王”,殺雞焉用牛刀?
隻是玄聖認為大掌教作為道門核心,一旦需要大掌教親征,自然是驚天動地的大事,肯定要動用“素王”,合情合理。若是一般小事,自有其他人代勞,也不必大掌教親自出手,所以沒有給大掌教配備常規佩劍。
直到五娘迴歸道門,才算確立了大掌教的四件仙物。可五娘也不能算是常規仙物,更像是個“召喚物”,要到陳書華敗亡,大掌教才有了常規佩劍。
平常時候用“順天劍”,關鍵時刻用“素王”。
當初姚令拿到“素王”之後,遲遲沒有煉化。
雖然地師的全稱是地氣宗師,但龍氣顯然不能以常理論之,地氣隻是載體,而非本質。而且姚祖這一脈的地師早就背離了地氣宗師的宗旨,本質上是巫教大巫,專注於造物,根本不關心地氣,最後一位名副其實的地氣宗師應該是上官祖師。
再加上姚令的神智時好時壞,就算她學究天人,也沒辦法在如此短的時間裏去掌握“素王”。
那麽曆代大掌教又是如何掌握“素王”?其實很簡單,“素王”是儒門仙物,儒門之人是怎麽掌握的,曆代大掌教就是怎麽掌握的。
說白了就是修煉儒門的根本功法“浩然氣”。經過曆代大掌教的總結歸納,在“浩然氣”的基礎上,以“橫渠四句”為驅動法門,最為合適。
這幾乎是每一位大掌教候選人的必修課,東華真人雖然沒有當眾用過,但在鳳麟洲的時候,清微真人可是用過的,甚至還用了儒門絕學“五嶽封禪手”。薑大真人更不用說了,就屬他使用“素王”次數最多,六代大掌教和七代大掌教加起來也比不過他。
不過“浩然氣”作為儒門的根本絕學,想要修煉到程太淵那個層次,必然要十分專一。曆代大掌教們當然不會隻修煉“浩然氣”,修煉到能夠駕馭“素王”就夠了,所以大掌教們的“浩然氣”並不能與程太淵這種層次的“浩然氣”相提並論,這也算是術業有專攻。
過去的齊玄素一身大巫神通,當然不會“浩然氣”,倒不是七代大掌教故意不告訴他,而是七代大掌教才剛剛上位,就算齊玄素能夠接班八代大掌教,也是幾十年後的事情了,倒也不必急於一時,還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慢慢修煉。
至於齊玄素意外提前上位,那是師徒二人都沒有料到的。
不過玄聖的傳承裏包括了“浩然氣”,而且還是玄聖改良後的版本,將“浩然氣”與“正氣歌”融會成為“浩然正氣”,對上姚令的“逍遙六虛劫”也絲毫不懼,甚至還能幫助他人化解曾經堪稱無解的六劫之力。
當初玄聖就是以此執掌“素王”,與佛主爭鋒。
齊玄素已經初步掌握了“浩然正氣”,便不必從頭修煉“浩然氣”,直接從“橫渠四句”開始修煉就行了,如此便省去了大量的時間。
於是齊玄素在安排妥當諸般事務之後,正式開始了自己成為大掌教之後的第一次閉關。
在這個“諸般事務”中,主要是三方麵,分別是:五娘、七娘、慈航真人。
五娘作為紫霄宮掌宮大真人,主要是梳理紫霄宮,畢竟姚令把紫霄宮禍害得不輕,不少地方都要從頭再來。
不過老殷先生正式上任之後,五娘算是解脫出來了——齊玄素麾下的嫡係大將們都有個共同點,忠誠有餘,修為也夠,就是不擅長處理具體事務,小殷如此,林元妙如此,五娘也是如此。
所以紫霄宮的架構還是五娘總掌全局,把握大方向,不過實際上主持日常工作的是老殷先生。
當年老殷先生做過東皇的謀主,東皇可不像玄聖這麽好說話,出了名的難伺候,老殷先生能讓東皇都說好,上能寫頌聖詩,下能出謀劃策,甚至還能親自上陣,可見能力。對於老殷先生來說,這些都是輕車熟路,算不得難事。
既然老殷先生頂了起來,那麽五娘就解脫了,開始閉關養傷。
五娘在閉關之前,曾與齊玄素密語,她已經將佛主頭顱帶迴玉京,就算姚令奪走了王巨君的頭顱,齊玄素也不必害怕。
至於七娘,拋開大掌教的新裝不談,她現在的任務隻有一個,就是爭取願意幡然悔悟的姚家人,重點是擁有仙人修為的姚武。
如今姚武被三名仙人聯合封禁了修為,既不能飛升,也逃不出小玉虛宮,由七娘親自勸降。畢竟七娘和姚令的關係十分特殊,天生的敵人,也很難說到底是誰背叛了誰,由七娘出麵,姚武的抵觸情緒會少一些。
還是那句老話,如今正值用人之際,能多團結一分力量就多一分勝算。姚武這個仙人還是很有用。而且姚武手上沒有血債,其他人不會有太多反對情緒。
姚武的反應也很有意思,他明顯不想死——做了仙人哪有想死的,人生五十載,如夢又似幻,說不要也就不要了,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可仙人不是五十載的問題,甚至不是五百載、五千載的問題,哪怕能重來,也未必還能得道成仙,誰又能輕言放下?
可姚武又不想降,每天就是盤坐麵壁,以沉默麵對七娘。
主打一個非暴力不合作。
最開始的時候,七娘還頗有耐心,不過七娘的耐心並不多,很快就消耗殆盡。
眾所周知,七娘是帶著幾分“渾人”氣質的,別人自持身份不好幹的事情,她幹起來沒有半點壓力,於是七娘也不跟“五哥”客氣了,直接學姚令大嘴巴打臉。
七娘打姚武不是因為姚武拒不投降,而是因為姚武敢不迴話。
齊玄素要是知道七娘就是這麽“勸降”的,他恐怕真得好好思量下,把這個任務交給七娘真的合適嗎?這是勸降不是逼反?
可惜他不知道,他每次過問,七娘滿嘴都是讓他放心,拍胸口保證一切都在她的“掌握”之中。
要不怎麽說齊玄素有時候深感無人可用,他麾下的這幫人一個比一個抽象。揮棍喊忠誠的小殷,沉迷釣魚的老林,喜歡燒成灰的五娘,貪財又喜歡暴力的七娘。
這是一個什麽樣的大掌教班底?
張月鹿還是太少了!
不過有時候張月鹿極端起來,比這幾個更可怕。
家難當。
還有慈航真人,雖然齊玄素讓她暫掌紫微堂,在人事任命上也多次征求慈航真人的意見,但慈航真人的精力主要還是放在了另外一件事上,那就是幫齊教正治“病”。
“道胎種魔”和“度世佛光”就像一對陰陽雙子,都是改變他人意識,從現在這個“我”中再生出一個新“我”。
一善一惡的區別在於,一個向左轉,一個向右轉。
所以兩者共同作用於同一個目標時,會互相抵消。
抵消的程度主要看施術之人的修為高低。
齊教正的“道胎種魔”出自姚令之手,自然是姚令修為更高,不過姚令敗後,天師和齊玄素就出手阻斷了兩者之間的聯係,如今的“道胎種魔”便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一支孤軍得不到補充。
慈航真人的“度世佛光”卻可以不斷補充,慈航真人哪怕修為低一點,就算傷敵八百自損一千,也能慢慢扭轉過來,使其既不左也不右,迴歸中間原點。
對於齊玄素而言,齊教正也許戰力不大行,不如五娘和七娘,但在行事上可要比這幾位穩妥太多了,是個極好的助力。
齊玄素在閉關之前也問過慈航真人有關進度,慈航真人根據現有進度估摸了一個時間——三個月,差不多就能讓齊教正徹底“醒”來。
同時慈航真人也向齊玄素提出了一個建議,讓張拘成入京,擔任紫微堂的掌堂真人。
過去大掌教空懸,所以這個位置十分緊要,如今已經有了大掌教,那麽這個位置就不需要雄才大略,隻需要認真貫徹大掌教的意圖,關鍵在於一個“穩”字,張拘成足以勝任。
由蘇元載遞補江南道府的掌府真人。
齊玄素哪裏還不明白,這是慈航真人與張家大宗達成了交易。蘇家的根本就在江南,讓別人管肯定不如自家人管,張拘成也不滿足於一個掌府真人,必然想要進入金闕小議的行列,兩家各取所需。
齊玄素隻是問了一句:“天師是什麽意見?”
慈航真人迴答說:“天師沒有意見。”
齊玄素便懂了:“那好吧,我原則上同意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