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貸款 小額借貸 線上貸款 汽車貸款 手機貸 瘋正妹 橘子影城 古蹟交流社 東森新聞手機板 東森新聞 港書館 super娛樂城 23win 金鈦城娛樂城 信用版娛樂城 贏家娛樂城 WG娛樂城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複,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當然樓主這裏不講誰更對,隻是說這是各個學派之間看法的不同。


    那麽說迴墨家這裏來,墨家提出尚賢,那麽墨家的賢和儒家的賢又有什麽區別呢?


    在墨子尚賢篇裏,其實並沒有過多的講什麽是賢人,主要是在闡述選擇賢能的必要性和好處,真正形容賢達的是後麵的尚同篇。


    其實對於墨家思想,今天誤解的人很多,大多是覺得墨家提倡平等,而儒家提倡階級,所以覺得墨家更開放,那麽當聽到尚同的時候,理所當然的認為尚同指的是平等。


    但實際上墨家指的平等,主要是兼愛裏就已經包括了,那是一種絕對理想的認定,而後麵主要是對現實和治國的一些具體描述,所以尚同一篇裏主要指的是對於天子和賢才甚至百姓的要求。


    在之前樓主說過,墨家思想要求一種絕對的大公,一種絕對的集體性,忽略個體的作用,為了集體的利益,是可以毫不猶豫的犧牲個體的,所以曾經有一個現代的學者研究墨家的時候曾經認為墨家的思想更像是一個宗教性的團體。


    其實墨家所提出的尚同,在提倡個性和自由的今天看來未必是認可的。


    在墨子尚同篇原文是這樣說的:“子墨子言曰: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時,蓋其語,人異義。是以一人則一義,二人則二義,十人則十義。其人茲眾,其所謂義者亦茲眾。是以人是其義,以非人之義,故交相非也。是以內者父子兄弟作,離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藥相虧害。至有餘力,不能以相勞;腐朽餘財,不以相分;隱匿良道,不以相教。天下之亂”


    墨子開頭就闡述為何會天下混亂,紛爭不止?正是因為在人們意見不統一,一個人有一個意見,十個人有十種意見,人越多,意見越多,越不統一,就越混亂,因為這種對立,所以人們就有了爭辯,不能達成和諧,到最後,互相怨恨乃至兇殺橫禍,一並而來,像是禽獸一樣。“


    後麵接著說:“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亂者,生於無政長。是故選天下之賢可者,立以為天子。“


    既然明白了天下混亂的原因,那麽就應該處理,而要怎麽處理呢?首先選出天下最賢能的人,將其立為天子,這裏其實可以說有點民選的意思,選出最賢能的人擔任天子,然後又選出其他的官職輔佐天子。


    那麽選出來以後呢?墨子又說:“天子發政於天下之百姓,言曰:“聞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過則規諫之,下有善則傍薦之。“


    就是說選出來的這個領導人,發下政令以後,在社會上聽到的好與不好,都告訴上麵,然後由天子來判斷,天子說好說對的,那麽下麵也要說好和說對,上麵說錯的,下麵也要說錯,如果遇到上麵做得不對的地方,就要上諫令其改正,如果有賢達的人,下麵要將其推舉給天子,讓其擔任好的職位。


    “國君者,國之仁人也。國君發政國之百姓,言曰:“聞善而不善,必以告天子。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學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學天子之善行。”則天下何說以亂哉?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義,是以天下治也。“


    這裏講,國君是所有人共同推舉出的一個絕對正確的首領,因為他是絕對正確的,所以把善惡稟報他,讓他來判斷後,下麵的人必須嚴格從一的執行,他說紅色好看,你就不能喜歡綠色,他說綠色醜陋,你就必須討厭綠色,如此這樣,天下自然就沒有了紛亂。


    夫既尚同乎天子,而未上同乎天者,則天□將猶未止也。故當若天降寒熱不節,雪霜雨露不時,五穀不孰,六畜不遂,疾災戾疫,飄風苦雨,薦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罰也,將以罰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


    在這裏,墨子進一步的說,光是與天子同一還不行,真正的目的是要與上天同一,如果與上天有悖,那上天就會降下災禍,比如天災地動,牲畜不安之類的,一個好的天子,也會同於上天,如此上下一同,天下自然沒有紛爭,而且可以真正的達到人人平等的兼愛非攻的社會。


    其實就像樓主之前說的一樣,墨家和楊朱的思想,非常像上個世紀冷戰時期的兩大陣營,我們今天都是知道在開國初期所經曆的,還有前蘇時代的斯時期的社會。


    人們有權選出領導者,但是一旦選出,你就必須要絕對的服從,而領導者提出的規則,必須絕對遵從,包括領導者自己,也必須要遵從,否則與庶民同罪。


    而在當時,以美為首的,則是提倡自由的個體社會,越發忽略政府的作用,而把權利放給市場,由市場來決定,每個人都在平等的基礎上做自己的事,但是這樣的後果就是在羅斯福以前帶來的資本壟斷,窮人吃不到飯,富人卻在倒牛奶。


    當時因為實踐後發現都行不通,於是雙方都開始改革,取其中數,給予市場一定的自由性,同時政府集體有一定的約束性,以這種折中的方式,形成了我們今天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政治製度。


    其實無論是墨子還是楊朱所提出的思想,從理論上來說都沒有錯,但是在實際操作上都會有很大的問題。


    以墨家為例,首先要建立一個社會共識,就是選出一個能讓大家都信服的首領,而實際上這一點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在各種宗教裏,也會分出不同的派係,即使多數決定出來,也不代表剩下的少數會坦然的接受,就像最近美國大選結束,但是卻激起社會矛盾一樣。


    我們今天總是說,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但是在實際執行上,人總是有私心的,人是有我執的,那麽就不可能對另外的一個領袖絕對的服從,甚至可以付出生死,人數少還有可能,但是人數越多,分歧也會越大。


    這是一個無解的社會矛盾,尚同隻能是理想的尚同,不可能做到現實的尚同,即使利用強硬的執行力勉強做到了,那麽第二個問題又來了,那個代表絕對正義的領袖真的是絕對的正義嗎?


    或者說絕對的正義這個詞本身或許就有問題,墨家和儒家都崇尚天理,認為上天是具有一定人格性的,對於賢明的人會降下福瑞,對殘暴則會降下禍亂,所以儒家和墨家都認同天子的說法,不同的是墨家的天子是推舉的,而儒家的天子是受命於天的。


    但是天子都具有神聖性,都有代表上天的權能,是真理的化身,而在道家思想和楊朱思想來看,這是不可能的,上天是自然的上天,如陽光恩澤,不分善惡,雨露普降,不分好壞,又如荀子所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人類所代表的真理,隻是人類社會某一個時期的真理,於自然來說,並非真理,自然的道理,就是我們今天說的物理法則之類的存在,地吸引力,質能守恆才是不易的。


    但是無論是儒家,墨家還是基督教,其實都有一個認知,就是人類是萬物之靈長,人類是上帝的選民,所以聖經裏允諾人可以吃其他的動物,可以畜牧奴役其他的動物,但是殺人是絕對的大罪,在墨家和儒家也是如此。


    也就是說現實來講,人們既不可能上下一心,也不可能出現一個代表絕對真理的領袖,隻要是人,就還是會有錯漏的,甚至到了最後,互相之間會認為自己才是絕對的真理而攻伐,所以在墨家後期,分為相裏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


    墨家學派之間的攻伐,其實遠比儒家和道家本思想學派之間的分歧還要大,到最後墨家消失,除了焚書坑儒,罷黜百家等外部影響以外,很大的一個因素就是對絕對真理出現了一個分歧,尤其是當互相之間都認為自己是絕對真理的時候,那麽相互之間的斡旋和求同反倒越來越小,當社會恢複平定以後,人們也很難再保存最純粹的理想了。


    墨家因此而亡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先秦百家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靈椿八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靈椿八千並收藏先秦百家談最新章節

xxfse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