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天聖人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即看向燃燈佛祖,並且問道。
“燃燈道友,可是自靈山而來,究竟發生了什麽事,可否給諸位道友解惑?”
眾準聖皆是看向燃燈佛祖,佛教之前都是道教的一部分,一直安分守己,這次突然宣布獨立,且強行掀起量劫,自然要給大家一個解釋。
不過,他們也都知道,這次佛教是真的身不由己,怪不得佛教反骨。
他們都能感受到靈山上的強大威壓,那是來源天道規則的恐怖力量。
現在的詢問,也不過是想多了解一下靈山的情況,好做應對準備。
“阿彌陀佛,天道突然降臨靈山,令如來佛祖歸降,佛祖不願,選擇了圓寂,並且讓吾等逃離靈山,可惜,隻逃出來部分弟子。”
燃燈佛祖歎息的說道,他沒有隱瞞的必要,而且現在他們這些佛教弟子的處境也很尷尬,若是引起誤會,那就不妙了。
隻是有一件事,他倒是有些含糊其辭。
實際上,舊天道之靈並沒有阻攔佛教弟子的離開,而大部分的佛教弟子,並不是沒有逃出來,而是並沒有選擇逃離。
可以說,他們選擇了站在舊天道之靈一方。
想想也是,曾經,他們是聖人教統弟子,是西方教,是佛教,是獨立的教統,而現在,卻歸於道教一份子。
總有些人是不甘心的,他們總覺得是屈居人下,是屈服於道教,屈服於力量。
那麽,現在既然有了更強大的力量,而是是最正統的天道,他們為什麽不能臣服天道,成為洪荒天地的主宰教統。
恢複西方教榮光,我輩義不容辭!
阿彌陀佛!
是了,阿彌陀佛和準提佛母都是鴻鈞道祖害死的,我們這也是在為我佛複仇!
想到了這一點的靈山弟子,更加興奮,仿佛為自己的選擇找到了依據,紛紛叫囂著複仇。
於是他們一邊興奮的接受著舊天道之靈的力量饋贈,一邊喊著口號,竭力的擴張靈山勢力。
天道在上!
吾等是靈山佛教弟子,尊奉天道靈大佛祖!
要獨立,西方大地歸靈山,東方大地歸大商,井水不犯河水!
要複仇,佛是佛,道是道,為阿彌陀佛和準提佛母,向道教複仇!
整個靈山勢力,仿佛陷入了狂歡之中,不斷向著周圍征服,眾多勢力,要麽臣服靈山,要麽逃亡東方。
尤其是,他們開始宣揚眾生平等,唿籲那些域外種族共同反抗大商,瘋狂吸納著來投的域外族群,聲勢浩大,不斷向著東方而去。
靈山軍一路高歌猛進,幾乎沒有遇到什麽像樣的抵抗,那些小城邦小勢力,不是投降,就是逃跑,這也讓靈山軍信心倍增。
就這樣,眼睛越來越紅的靈山軍,看著東方那片富饒、美麗的土地,垂涎欲滴。
天都朝歌。
“報,車遲城,女兒城等相繼陷落,被靈山軍攻破。”
大殿之上,武庚太子聽完奏報,揮手示意退下,這樣的奏報,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傳來朝歌。
“諸位,自孤監國以來,夙興夜寐,唯恐有負於大商社稷和百姓。
如今,孤得到確切消息,佛教遭遇大變故,如來佛祖圓寂,僅餘少量弟子靈山弟子逃離。
其餘弟子皆大逆不道,意圖挑起戰亂,禍殃百姓,罪不可赦。
依孤之見,這靈山反叛軍,當盡早平定,諸位以為如何?”
武庚太子端坐,緩緩問道,他絲毫不見慌亂,甚至有些興奮。
“孤要禦駕親征!”
“臣有疑惑,敢問太子殿下既然要親征,不知道,選誰來代替太子殿下監國呢?”
右相商容,站了出來,平靜的問道。
他並沒有選擇直接反對,畢竟太子是君,而他是臣,太子威嚴愈盛,這是好事,不能有損。
武庚太子沉默,如今朝臣換了一茬又一茬,隻是還有那麽幾位,即便他是監國太子,也不好得罪。
大商皇帝帝子辛不在朝歌,他這個太子,就成了監國太子,可惜他還沒有兒子,要不然冊立個太孫監國,有左相和右相輔佐,想必也問題不大。
“右相所言甚是。”
武庚太子點頭,隨即試探性的說道。
“左相比幹大人監國如何,他是孤的叔爺……”
“臣力有不逮,還望太子殿下三思,如今皇帝陛下未歸,又有反叛軍作亂,這正需要太子殿下坐鎮中央,以安民心。”
聽到武庚想要自己監國,左相比幹急忙站了出來,勸誡道。
“叔爺,咳咳,左相七竅玲瓏心,又深得民心,是大商肱骨之臣,何必妄自菲薄。”
武庚太子急忙吹捧道,生怕左相比幹還要謙虛,那他不就要接著監國了。
“太子殿下!左相是臣,不可替太子殿下監國!”
右相商容適時開口道,雖然他的理由有些牽強,可也不得不如此。
對於朝政之事,他這個右相和左相自然有信心能夠處理好,隻是現在局勢特殊,皇帝陛下久久未歸,太子殿下親征若是出事,那,塌天大禍就在眼前。
所以,無論如何,他們都不會同意太子殿下禦駕親征,除非,皇帝陛下迴來了。
“那,那,那……”
武庚太子一連想了好幾個人選,如後宮之主薑後,他的大兄,大商前太子殷郊……可都不合適。
薑後在閉關修煉,大兄殷郊是道教神邸……
武庚太子早就成年了,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剛剛接觸朝政,生疏的年輕太子了。
他自然看的出來右相商容的意思,自然是明白社稷之重,重愈一切。
隻是靜來思動,這才想著禦駕親征。
“那,好吧,孤就不禦駕親征了。”
“太子殿下英明!”
右相商容見武庚太子鬆口,不再堅持禦駕親征,也是鬆了一口氣,急忙說道。
“太子殿下英明!”
眾朝臣齊聲唿喊道。
武庚太子見狀擺了擺手,於是接著問道。
“那平定靈山叛軍人選,諸位以為誰合適?”
他自然是意向於老太師聞仲,可也不能乾綱獨斷,要等朝臣們給出人選來。
“燃燈道友,可是自靈山而來,究竟發生了什麽事,可否給諸位道友解惑?”
眾準聖皆是看向燃燈佛祖,佛教之前都是道教的一部分,一直安分守己,這次突然宣布獨立,且強行掀起量劫,自然要給大家一個解釋。
不過,他們也都知道,這次佛教是真的身不由己,怪不得佛教反骨。
他們都能感受到靈山上的強大威壓,那是來源天道規則的恐怖力量。
現在的詢問,也不過是想多了解一下靈山的情況,好做應對準備。
“阿彌陀佛,天道突然降臨靈山,令如來佛祖歸降,佛祖不願,選擇了圓寂,並且讓吾等逃離靈山,可惜,隻逃出來部分弟子。”
燃燈佛祖歎息的說道,他沒有隱瞞的必要,而且現在他們這些佛教弟子的處境也很尷尬,若是引起誤會,那就不妙了。
隻是有一件事,他倒是有些含糊其辭。
實際上,舊天道之靈並沒有阻攔佛教弟子的離開,而大部分的佛教弟子,並不是沒有逃出來,而是並沒有選擇逃離。
可以說,他們選擇了站在舊天道之靈一方。
想想也是,曾經,他們是聖人教統弟子,是西方教,是佛教,是獨立的教統,而現在,卻歸於道教一份子。
總有些人是不甘心的,他們總覺得是屈居人下,是屈服於道教,屈服於力量。
那麽,現在既然有了更強大的力量,而是是最正統的天道,他們為什麽不能臣服天道,成為洪荒天地的主宰教統。
恢複西方教榮光,我輩義不容辭!
阿彌陀佛!
是了,阿彌陀佛和準提佛母都是鴻鈞道祖害死的,我們這也是在為我佛複仇!
想到了這一點的靈山弟子,更加興奮,仿佛為自己的選擇找到了依據,紛紛叫囂著複仇。
於是他們一邊興奮的接受著舊天道之靈的力量饋贈,一邊喊著口號,竭力的擴張靈山勢力。
天道在上!
吾等是靈山佛教弟子,尊奉天道靈大佛祖!
要獨立,西方大地歸靈山,東方大地歸大商,井水不犯河水!
要複仇,佛是佛,道是道,為阿彌陀佛和準提佛母,向道教複仇!
整個靈山勢力,仿佛陷入了狂歡之中,不斷向著周圍征服,眾多勢力,要麽臣服靈山,要麽逃亡東方。
尤其是,他們開始宣揚眾生平等,唿籲那些域外種族共同反抗大商,瘋狂吸納著來投的域外族群,聲勢浩大,不斷向著東方而去。
靈山軍一路高歌猛進,幾乎沒有遇到什麽像樣的抵抗,那些小城邦小勢力,不是投降,就是逃跑,這也讓靈山軍信心倍增。
就這樣,眼睛越來越紅的靈山軍,看著東方那片富饒、美麗的土地,垂涎欲滴。
天都朝歌。
“報,車遲城,女兒城等相繼陷落,被靈山軍攻破。”
大殿之上,武庚太子聽完奏報,揮手示意退下,這樣的奏報,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傳來朝歌。
“諸位,自孤監國以來,夙興夜寐,唯恐有負於大商社稷和百姓。
如今,孤得到確切消息,佛教遭遇大變故,如來佛祖圓寂,僅餘少量弟子靈山弟子逃離。
其餘弟子皆大逆不道,意圖挑起戰亂,禍殃百姓,罪不可赦。
依孤之見,這靈山反叛軍,當盡早平定,諸位以為如何?”
武庚太子端坐,緩緩問道,他絲毫不見慌亂,甚至有些興奮。
“孤要禦駕親征!”
“臣有疑惑,敢問太子殿下既然要親征,不知道,選誰來代替太子殿下監國呢?”
右相商容,站了出來,平靜的問道。
他並沒有選擇直接反對,畢竟太子是君,而他是臣,太子威嚴愈盛,這是好事,不能有損。
武庚太子沉默,如今朝臣換了一茬又一茬,隻是還有那麽幾位,即便他是監國太子,也不好得罪。
大商皇帝帝子辛不在朝歌,他這個太子,就成了監國太子,可惜他還沒有兒子,要不然冊立個太孫監國,有左相和右相輔佐,想必也問題不大。
“右相所言甚是。”
武庚太子點頭,隨即試探性的說道。
“左相比幹大人監國如何,他是孤的叔爺……”
“臣力有不逮,還望太子殿下三思,如今皇帝陛下未歸,又有反叛軍作亂,這正需要太子殿下坐鎮中央,以安民心。”
聽到武庚想要自己監國,左相比幹急忙站了出來,勸誡道。
“叔爺,咳咳,左相七竅玲瓏心,又深得民心,是大商肱骨之臣,何必妄自菲薄。”
武庚太子急忙吹捧道,生怕左相比幹還要謙虛,那他不就要接著監國了。
“太子殿下!左相是臣,不可替太子殿下監國!”
右相商容適時開口道,雖然他的理由有些牽強,可也不得不如此。
對於朝政之事,他這個右相和左相自然有信心能夠處理好,隻是現在局勢特殊,皇帝陛下久久未歸,太子殿下親征若是出事,那,塌天大禍就在眼前。
所以,無論如何,他們都不會同意太子殿下禦駕親征,除非,皇帝陛下迴來了。
“那,那,那……”
武庚太子一連想了好幾個人選,如後宮之主薑後,他的大兄,大商前太子殷郊……可都不合適。
薑後在閉關修煉,大兄殷郊是道教神邸……
武庚太子早就成年了,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剛剛接觸朝政,生疏的年輕太子了。
他自然看的出來右相商容的意思,自然是明白社稷之重,重愈一切。
隻是靜來思動,這才想著禦駕親征。
“那,好吧,孤就不禦駕親征了。”
“太子殿下英明!”
右相商容見武庚太子鬆口,不再堅持禦駕親征,也是鬆了一口氣,急忙說道。
“太子殿下英明!”
眾朝臣齊聲唿喊道。
武庚太子見狀擺了擺手,於是接著問道。
“那平定靈山叛軍人選,諸位以為誰合適?”
他自然是意向於老太師聞仲,可也不能乾綱獨斷,要等朝臣們給出人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