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獵獵,鐵刀寒目。兩千騎兵綿延蜿曲在燕山,遠遠看去像盤桓在山間的一條巨大蟒蛇。
伍列前方有麵燕字旄旆,其下有位年約四十的男人,身形魁梧、氣度威嚴,雖麵上略有憂色,眼神卻無比矍鑠,正是燕王朱棣。
朱棣身側有位老僧,是北平長壽寺主持道衍和尚。道衍多謀,深得朱棣賞識,尊為太師,實則行軍師之事。
道衍看著朱棣,微微笑道:“殿下不必憂心,高陽郡王神勇無雙,又是十五神甲同行,定當平安而還。”
朱棣哈哈一笑,搖頭道:“十五神甲?煦兒幼時頑劣,不知從哪裏弄來十四名武士,取這麽個名號,還把自己也含進去,豈不是胡鬧?”
道衍笑道:“當初雖是胡鬧,現在看來卻也沒有辱沒這個名號,這兩年來多建奇功、殺敵無數,殘元各部聞之膽寒,頗有殿下風采!”
朱棣微微一怔,神色有些落寞,暗道:“三個兒子當中確是煦兒與我最像,近幾年更是改掉頑劣習性、專注軍政,所為諸事均深合我心。隻是,可惜不是嫡長子,唉,長嫡承統啊!”
道衍見朱棣不語,再寬慰道:“殿下臨行前已經給郡王說得清楚,此番去土爾扈特部並非勢在必得,隻是見機行事,當以自身安危為重。郡王謀勇俱全,自然知道厲害,必然無虞。”
朱棣點點頭,道:“話雖如此,但三月過去卻沒有一點消息,難免讓人心憂啊。”
…………
“在下沙裏長”!“敬風!”“江破”!“南江浪!”“白裏會!”“萬中有!”“炳時!”“姚直!”“謙一掛!”“鮑雲”!“蹇帆!”“雪山濟!”“遊萬滄!”“欣海!”
十數人齊齊站到麵前,然後幹脆利落地報上姓名,若要將姓名與其人一一對應並記下來,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阿劄失裏能夠做到。
不是阿劄失裏記憶太好,而是這十數人太過有名,至少在翁牛特部、兀哈良部,甚至韃靼、瓦刺部中太過有名。
因為他們是十五神甲。
唯有十五神甲,方能像雪地狂風一般衝進兩軍廝殺當中瞬時斬落三十餘人,並將餘下五十餘敵騎殺退五裏之外,勢如惡虎驅羊。
至於被十數人叫著大哥的那位矯健英武的年青男子,阿劄失裏不用他介紹也能斷定,定是燕王第二子、高陽郡王朱高煦。
阿劄失裏是翁牛特部首領,亦是泰寧衛指揮史。
韃靼部與朵顏衛的兀哈良部長期有衝突,這本不關阿劄失裏的事。雖然兩衛與烏齊葉特部的福餘衛都歸附大明、受寧王朱權管轄,但畢竟隻是名義上的建衛,實則是大明的附夷而已,三衛之間亦各自獨立。
但自從蒙古大汗額勒伯克與瓦刺部土爾扈特首領之間開戰以來,邊塞眾多小部落失了節製,竟出現在自己領地洮兒河附近,這就不得不讓阿劄失裏重視和惱怒。
今日一早,阿劄失裏率五十親騎巡視,不期與百十餘自稱韃靼部的敵騎相遇。如同一頭看見雄性同類闖進自己領地的獅子,阿劄失裏盛怒難忍,話不多說便抽馬殺去。
令阿劄失裏意外的是此百餘騎竟然彪悍無比,幾番衝殺下來,自己親騎損失三十餘騎,卻僅殺死對方二十餘人。
敵騎先時似乎不想戀戰,且戰且退。後來見阿劄失裏迫得甚緊,卻又殺氣陡露,直至後來便有將阿劄失裏一行戮盡之意。
正值危急時,阿劄失裏忽地聽到耳旁一陣唿唿風聲,瞬時便看到一團雪花亂卷。這團雪花卷進敵騎陣中,卷起敵人一片驚唿、敵馬驚嘶哀鳴,同時雪地裏灑潑出一道道觸目的鮮血。
敵騎大亂,唿嘯後退,馬蹄踏出更大一片雪花。先時那團小雪花如影隨形,漸隱於其間,最後便隻看到漫天雪花,不見人騎。
阿劄失裏不明所以,怔了好半天才明白有人救下自己,當即喝令剩下的二十餘親騎追上前去。
行得一裏路,迎頭見十數騎大明服飾的男子翩翩而來。待來人見禮後,阿劄失裏恍然而感激:卻是高陽郡王朱高煦救了自己
且又說朱高煦。
自獲得朱棣準允後,一行十五人、四十五騎疾馳北上。經十五日,於昨夜抵洮兒河上遊。眾人雖然是三馬輪乘,卻也需要適時歇息,再給馬喂些料、飲些水,畢竟前途還十分遙遠。
今日準備再度啟程,十四弟遊萬滄從前方探查迴來,道是有外邦廝殺。朱高煦見一眾人興高采烈,便同意去看個究竟,至於是否與其廝殺,到時再定。
朱高煦十五人身係白布披風,馬罩白布落套,在雪地裏悄然而行。待走得近時,朱高煦竟看著有泰寧衛的旗幟,當即一聲令下,眾人鬆開備馬韁繩,夾腿衝上前去。
一輪衝殺,斬敵三十餘騎,又追敵五裏許。朱高煦念著此行的重要目的而不欲節外生枝,便勒馬迴行,與阿劄失裏招唿見禮。
阿劄失裏與眾人一一迴禮,暗道:“我向來認為我翁牛特兒郎最是神勇,不想此些人戰力竟遠勝於我,看來歸附大明之舉實在是當下最為明智的選擇。”口中說道:“多謝郡王出手相救,請與我迴城,今日必要痛飲一番。”
因燕王府長期與泰寧三衛做戰馬貿易,朱高煦對阿劄失裏早有耳聞,笑道:“指揮史,酒就不飲了,倒是希望以後多賣與我些馬匹,再把價銀放便宜些才好。”
阿劄失裏哈哈大笑,說道:“翁牛特人敬重勇士,郡王就是勇士,就是藍天上飛得最高的雄鷹,莫說價銀便宜些,便是白送也不是問題。”
朱高煦亦哈哈大笑,說道:“白送可不行,你便是願送,我也不願收。”
阿劄失裏再道:“郡王不僅是勇士,還是恩人,我阿劄失裏絕對不是知恩不報的小人。郡王若執意不收,那我便欠下你這個人情,你可隨時來取。”
朱高煦道:“指揮史言重了,泰寧衛將士為保我大明北疆安危甚是辛苦,我等不過是盡盡份內事罷了。”略略一頓,正色而道:“不過,正所謂人有旦夕禍福,以後的事情誰也說不清楚。若是真有那麽一日,我確實真心希望你能助我一次。”
阿劄失裏見朱高煦如此鄭重,便雙手撫胸,正色道:“長生天在上,我孛兒隻斤.阿劄失裏發誓,隻要郡王開口,我定會全力相助。否則,我的牛羊全部被凍死,我的戰馬全部……”
朱高煦笑道:“戰馬可不能死!當然,牛羊也不會死,因為我也相信長生天。”
二人哈哈大笑,均感到對方甚投脾氣,頗有好感。
再閑談片刻,朱高煦自知尚有要緊事在身,便率先告辭。阿劄失裏不再挽留,隻囑其有空定要到泰寧衛來好好喝頓酒。
既辭,十五神甲快馬加鞭,踏雪北行。
天快黑時途遇一片樹林,朱高煦令眾人進林間歇息,又道:“夜間輪值不可放鬆,前半夜十四弟和十五弟,後前夜我和二弟。”
眾人不允。
二弟沙裏長說道:“大哥,你是我們的主心骨,必須養好精神,還是早早歇息為好。輪值這般小事,豈能讓你勞心?”
朱高煦道:“二弟,輪值不是小事,它關乎著我們所有人的安危。再者,我們兄弟十五人多年同生共死,難道還要分個彼此、分個高低貴賤?你們能夠不嫌辛苦,我卻不如你們?”
眾人哄然一笑,卻是依然不允。
朱高煦笑道:“別的話我不再說,我隻問你們一句:你們把我當作高陽郡王,還是當作大哥?”
眾人相視一笑,不再說話,轉頭各行其事,或生火烤食、或卸鞍喂馬。
夜裏亥時初,忽聽得林外一聲口哨,歇息的眾人知是遊萬滄發出的警告,立即翻身而起。
人提刀、馬上鞍。
稍傾,十五弟欣海潛身而迴,低聲道:“大哥,後方約有五十人馬,竟有些像白日那拔韃靼人,我們戰還是不戰?”
朱高煦略略沉思,說道:“夜裏火光尤為顯眼,想必他們已經知道我們在林裏。既然現在已經圍上來,那必然要戰。”
眾人低應一聲,翻身上馬,向林外慢慢行去。出得樹林,見數百步外有十數隻火把,隱隱可辨人騎。
伍列前方有麵燕字旄旆,其下有位年約四十的男人,身形魁梧、氣度威嚴,雖麵上略有憂色,眼神卻無比矍鑠,正是燕王朱棣。
朱棣身側有位老僧,是北平長壽寺主持道衍和尚。道衍多謀,深得朱棣賞識,尊為太師,實則行軍師之事。
道衍看著朱棣,微微笑道:“殿下不必憂心,高陽郡王神勇無雙,又是十五神甲同行,定當平安而還。”
朱棣哈哈一笑,搖頭道:“十五神甲?煦兒幼時頑劣,不知從哪裏弄來十四名武士,取這麽個名號,還把自己也含進去,豈不是胡鬧?”
道衍笑道:“當初雖是胡鬧,現在看來卻也沒有辱沒這個名號,這兩年來多建奇功、殺敵無數,殘元各部聞之膽寒,頗有殿下風采!”
朱棣微微一怔,神色有些落寞,暗道:“三個兒子當中確是煦兒與我最像,近幾年更是改掉頑劣習性、專注軍政,所為諸事均深合我心。隻是,可惜不是嫡長子,唉,長嫡承統啊!”
道衍見朱棣不語,再寬慰道:“殿下臨行前已經給郡王說得清楚,此番去土爾扈特部並非勢在必得,隻是見機行事,當以自身安危為重。郡王謀勇俱全,自然知道厲害,必然無虞。”
朱棣點點頭,道:“話雖如此,但三月過去卻沒有一點消息,難免讓人心憂啊。”
…………
“在下沙裏長”!“敬風!”“江破”!“南江浪!”“白裏會!”“萬中有!”“炳時!”“姚直!”“謙一掛!”“鮑雲”!“蹇帆!”“雪山濟!”“遊萬滄!”“欣海!”
十數人齊齊站到麵前,然後幹脆利落地報上姓名,若要將姓名與其人一一對應並記下來,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阿劄失裏能夠做到。
不是阿劄失裏記憶太好,而是這十數人太過有名,至少在翁牛特部、兀哈良部,甚至韃靼、瓦刺部中太過有名。
因為他們是十五神甲。
唯有十五神甲,方能像雪地狂風一般衝進兩軍廝殺當中瞬時斬落三十餘人,並將餘下五十餘敵騎殺退五裏之外,勢如惡虎驅羊。
至於被十數人叫著大哥的那位矯健英武的年青男子,阿劄失裏不用他介紹也能斷定,定是燕王第二子、高陽郡王朱高煦。
阿劄失裏是翁牛特部首領,亦是泰寧衛指揮史。
韃靼部與朵顏衛的兀哈良部長期有衝突,這本不關阿劄失裏的事。雖然兩衛與烏齊葉特部的福餘衛都歸附大明、受寧王朱權管轄,但畢竟隻是名義上的建衛,實則是大明的附夷而已,三衛之間亦各自獨立。
但自從蒙古大汗額勒伯克與瓦刺部土爾扈特首領之間開戰以來,邊塞眾多小部落失了節製,竟出現在自己領地洮兒河附近,這就不得不讓阿劄失裏重視和惱怒。
今日一早,阿劄失裏率五十親騎巡視,不期與百十餘自稱韃靼部的敵騎相遇。如同一頭看見雄性同類闖進自己領地的獅子,阿劄失裏盛怒難忍,話不多說便抽馬殺去。
令阿劄失裏意外的是此百餘騎竟然彪悍無比,幾番衝殺下來,自己親騎損失三十餘騎,卻僅殺死對方二十餘人。
敵騎先時似乎不想戀戰,且戰且退。後來見阿劄失裏迫得甚緊,卻又殺氣陡露,直至後來便有將阿劄失裏一行戮盡之意。
正值危急時,阿劄失裏忽地聽到耳旁一陣唿唿風聲,瞬時便看到一團雪花亂卷。這團雪花卷進敵騎陣中,卷起敵人一片驚唿、敵馬驚嘶哀鳴,同時雪地裏灑潑出一道道觸目的鮮血。
敵騎大亂,唿嘯後退,馬蹄踏出更大一片雪花。先時那團小雪花如影隨形,漸隱於其間,最後便隻看到漫天雪花,不見人騎。
阿劄失裏不明所以,怔了好半天才明白有人救下自己,當即喝令剩下的二十餘親騎追上前去。
行得一裏路,迎頭見十數騎大明服飾的男子翩翩而來。待來人見禮後,阿劄失裏恍然而感激:卻是高陽郡王朱高煦救了自己
且又說朱高煦。
自獲得朱棣準允後,一行十五人、四十五騎疾馳北上。經十五日,於昨夜抵洮兒河上遊。眾人雖然是三馬輪乘,卻也需要適時歇息,再給馬喂些料、飲些水,畢竟前途還十分遙遠。
今日準備再度啟程,十四弟遊萬滄從前方探查迴來,道是有外邦廝殺。朱高煦見一眾人興高采烈,便同意去看個究竟,至於是否與其廝殺,到時再定。
朱高煦十五人身係白布披風,馬罩白布落套,在雪地裏悄然而行。待走得近時,朱高煦竟看著有泰寧衛的旗幟,當即一聲令下,眾人鬆開備馬韁繩,夾腿衝上前去。
一輪衝殺,斬敵三十餘騎,又追敵五裏許。朱高煦念著此行的重要目的而不欲節外生枝,便勒馬迴行,與阿劄失裏招唿見禮。
阿劄失裏與眾人一一迴禮,暗道:“我向來認為我翁牛特兒郎最是神勇,不想此些人戰力竟遠勝於我,看來歸附大明之舉實在是當下最為明智的選擇。”口中說道:“多謝郡王出手相救,請與我迴城,今日必要痛飲一番。”
因燕王府長期與泰寧三衛做戰馬貿易,朱高煦對阿劄失裏早有耳聞,笑道:“指揮史,酒就不飲了,倒是希望以後多賣與我些馬匹,再把價銀放便宜些才好。”
阿劄失裏哈哈大笑,說道:“翁牛特人敬重勇士,郡王就是勇士,就是藍天上飛得最高的雄鷹,莫說價銀便宜些,便是白送也不是問題。”
朱高煦亦哈哈大笑,說道:“白送可不行,你便是願送,我也不願收。”
阿劄失裏再道:“郡王不僅是勇士,還是恩人,我阿劄失裏絕對不是知恩不報的小人。郡王若執意不收,那我便欠下你這個人情,你可隨時來取。”
朱高煦道:“指揮史言重了,泰寧衛將士為保我大明北疆安危甚是辛苦,我等不過是盡盡份內事罷了。”略略一頓,正色而道:“不過,正所謂人有旦夕禍福,以後的事情誰也說不清楚。若是真有那麽一日,我確實真心希望你能助我一次。”
阿劄失裏見朱高煦如此鄭重,便雙手撫胸,正色道:“長生天在上,我孛兒隻斤.阿劄失裏發誓,隻要郡王開口,我定會全力相助。否則,我的牛羊全部被凍死,我的戰馬全部……”
朱高煦笑道:“戰馬可不能死!當然,牛羊也不會死,因為我也相信長生天。”
二人哈哈大笑,均感到對方甚投脾氣,頗有好感。
再閑談片刻,朱高煦自知尚有要緊事在身,便率先告辭。阿劄失裏不再挽留,隻囑其有空定要到泰寧衛來好好喝頓酒。
既辭,十五神甲快馬加鞭,踏雪北行。
天快黑時途遇一片樹林,朱高煦令眾人進林間歇息,又道:“夜間輪值不可放鬆,前半夜十四弟和十五弟,後前夜我和二弟。”
眾人不允。
二弟沙裏長說道:“大哥,你是我們的主心骨,必須養好精神,還是早早歇息為好。輪值這般小事,豈能讓你勞心?”
朱高煦道:“二弟,輪值不是小事,它關乎著我們所有人的安危。再者,我們兄弟十五人多年同生共死,難道還要分個彼此、分個高低貴賤?你們能夠不嫌辛苦,我卻不如你們?”
眾人哄然一笑,卻是依然不允。
朱高煦笑道:“別的話我不再說,我隻問你們一句:你們把我當作高陽郡王,還是當作大哥?”
眾人相視一笑,不再說話,轉頭各行其事,或生火烤食、或卸鞍喂馬。
夜裏亥時初,忽聽得林外一聲口哨,歇息的眾人知是遊萬滄發出的警告,立即翻身而起。
人提刀、馬上鞍。
稍傾,十五弟欣海潛身而迴,低聲道:“大哥,後方約有五十人馬,竟有些像白日那拔韃靼人,我們戰還是不戰?”
朱高煦略略沉思,說道:“夜裏火光尤為顯眼,想必他們已經知道我們在林裏。既然現在已經圍上來,那必然要戰。”
眾人低應一聲,翻身上馬,向林外慢慢行去。出得樹林,見數百步外有十數隻火把,隱隱可辨人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