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乘獅來去
須臾之間,太乙天尊便來到五莊觀上方。天尊對那九頭獅說道:“我自去便可,你可自尋玩耍處,細聽我走時唿喚即可”。
九頭獅心中暗喜,暗道“看來我家主公是要在五方觀多待上一會,如此我又可迴九華洲家中享兒孫們的孝順去了。”忙迭不住地九頭齊點應是,跪送天尊。
太乙天尊踏雲下到五莊觀來,見那萬壽山鬆坡冷淡,竹徑清幽。往來白鶴送浮雲,上下猿猴時獻果。宮殿森羅紫極高,樓台縹緲丹霞墮。青鳥每傳王母信,紫鸞常寄老君經。看不盡那巍巍道德之風,果然漠漠神仙之宅。
太乙天尊不禁心中歎道:“這鎮元大仙修為,高深難測。想我與這鎮元大仙初次相識,仍是由老君引見。此人當年本為截門之祖,為通天教主師兄,法力無邊。但他生性與世無爭,置身截人兩門爭鬥之外,封神後自稱鎮元子,被天庭封為混世同君,今日可我要煩他一下了。”
他方到莊前上方,就見一人站在閣樓簷下,身著清裝、麵如滿月,目似寒星,皓發童顏,一手捋三綹美髯,一手輕搖玉塵麈,正是那地仙之祖鎮元大仙。
隻見他笑迎道:“清晨我便聽那鸞鳳在屋前不住鳴叫,便思是哪位貴客要來,不期是天尊老弟聖駕親來,真乃不勝之喜啊!”
太乙天尊忙降祥雲,踏仙履,來到鎮元大仙近前,躬身合什道:“小弟隨性而來,怎敢親勞道兄仙駕相迎,實是冒昧,更加汗顏!”
鎮元大仙笑道:“你我兄弟,何必多禮,兄弟身為東極青華大帝,天務繁忙,今日親身自來,想來必是要圖個清靜之地休息,我也不讓你那小輩人來鼓噪,來、來、來,咱們直上我那蓬萊雲洞的厭香亭如何?”
太乙天尊笑道:“如此甚好,知我者道兄你也”。二人於是攜手共行,一起閃動身形,直入山後。
進入後山,太乙天尊抬首望去,隻見鬆篁一簇,樓閣數層。洞前池寬樹高,亭閣鬆倚竹偎。亭前有一空地,布種著四時蔬菜,好一番田園自在風光。
二人坐定,就有那喚作清風的仙童上前施禮,並奉上仙果數盤。清風取來茶水,輕輕用茶壺嘴向著太乙天尊身前的茶盅“點頭”三次,待衝滿後便退下。
太乙天尊低首見那茶葉在盅裏如白雲般翻滾,條索緊結,色澤銀綠,清香襲人,忙道“好茶”。
鎮元大仙笑道,“兄弟,你嚐嚐我這茶,這是前月方從樹上摘來,想來也青了數十年了,我方製成,你便來了”。
太乙天尊也笑道:“道兄此地,處處鍾靈,便是這茶,也比我那的清雅許多了”。
鎮元大仙哈哈大笑道:“兄弟過謙了,我這窮鄉僻壤,哪有此等茶,這是我去南極仙翁處要來的種,想那老兒,寧願送我兩斤陳的,也不舍得給我此種,說什麽此茶隻宜在寒處生,別處不宜等等”。
太乙天尊於是笑問道:“那道兄隻得再灌他幾杯才行了?”
“正是如此!”鎮元大仙迴道,兩人又是一陣大笑。
太乙天尊又笑道:“道兄,那仙翁向來認真,隻怕酒醒後反悔呢!”
“可不是嗎,前陣此茶花開時他便來著,說時碰巧路過看我,又聞到此茶花香,便說道此茶仍他精心培製,以待蟠桃宴上用,未想讓我先哄弄來等等”。我見他嘮叨,許他此茶不與外人嚐,他方自去了。
太乙天尊忙道:“如此小弟打擾道兄了”。
鎮元大仙微笑道:“哎!你我兄弟,都是家人,何必拘緊呢。”這時,清風上前稟道,丹盤現已準備好了,請二位仙長入席。
鎮元大仙笑道:“兄弟難得大駕光臨,我之前釀的醉仙酒已有百年了,今你我必得一醉。”太乙天尊推辭不得,隻得與鎮元大仙子攜手入席。
二人來到桌前,隻見黑油壘鈿桌上擺上了八個朱漆篾絲盤。七個篾絲盤中分別是:醇燉靈芝菇草鮮,爛煨燕窩蜜果甜,洞庭蓮子鮮藕拌,衡陽茄鯗秋香點,白煮蘿卜醋澆烹,地長三鮮紅綠間,七道仙珍翡翠美,裝掩芙容隻待掀。桌中間有一個大白瓷盤,盤上卻有一拳頭大小一物,被八寶紅羅盅罩著,上麵夭夭灼灼,似有雲霓上揚。
太乙天尊也不問,隻是指著那盤香氣四溢的靈芝香菇燉笑道:“道兄,這道洪福齊天,兄弟可是百吃不厭啊。”
鎮元大仙哈哈大笑道:“老弟,我這裏土儀素果,不值一曬,僅有那人參果,但是還未成熟,不過今日卻巧有了件稀罕物,想來也費了我數千年的心思,昨日恰有一果長成,今天兄弟就到了,原來是與兄弟有緣呐!”
太乙天尊忙起身謝道:“兄弟不請自來,已是不恭,怎得道兄如此厚愛。”
鎮元大仙笑道:“酒逢知己千杯少,何況又是兄弟你,老哥雖不才,可入得了老哥法眼的,天上地下,想來也隻有兄弟您最有資格來品我這野果子了。”說罷,隻見他輕輕將八寶紅羅盅拿下,隻見裏麵放有一個水晶瓶,瓶中一個狀如仙桃的果實正安靜地躺在裏麵,果皮呈粉紅色,淡雅清香,直泌人肺脾。
太乙天尊奇道:“如此寶物,必是那天生地造,集日月之精華的仙根靈種了。”
鎮元大仙大笑道:“哈哈,兄弟過獎了,此物是我萬壽山中古洞天一棵古樹所長,此樹自我在此開山來便有,想來也算得天地間的仙根靈種,但從未結果,自我上次從南極仙翁老兒處盤桓幾日,細品他的植培之道,迴來也依葫蘆畫瓢,每到春暖之際,命徒兒引仙蜂玉蝶到洞中,不期就結了此果兩枚,因此前我也未嚐聞有此物,遂給他取了個‘洞桃’的俗名。那一枚我待有空給老君送去,今這枚正恰用來你我分享。”
太乙天尊讚道:“這個真不曾見過,但見此物形類蟠桃,香過沉檀,果是天地間的寶物,功效想來不遜天上的蟠桃。”
鎮元大仙笑道:“這洞桃得來甚難,也算得是個寶物,但與那人參果想來還差得遠呢,更不要與那王母蟠桃,老君仙丹相比嘍!我觀此果五行之數,似總差了一點,總是難以敲定,兄弟來了,也好幫我推敲下,此果如能補齊五行之數,也就算是我這另一件鎮山之寶了。”
太乙天尊謙道:“以道兄之能,尚須琢磨,小弟恐難當此任呐。”
“哎,兄弟何必過謙,且別讓這物誤了咱們的酒興,來、來,咱兄弟先浮上一大白!”說罷鎮元大仙不容分說,就將酒分別斟滿,勸起酒來。
酒過三巡,鎮元大仙便將那洞桃一分為二,說來也怪,此物外形尤如那蟠桃,但分開後卻如蘋果一樣,也是外皮內肉,果肉潔白如玉,中有一核,核色如墨,從中發出的香味卻也更濃。
鎮元大仙笑道:“所幸還鮮,有請兄弟品嚐。”
太乙天尊便細細地切了一片,放入口中,鳳目微眯了半刻,隨即笑道:“果不出道兄所言,但覺此物肉硬味美,但總似有一味似有似無,不可捉摸,致此果未致化境。”
鎮元大仙笑道:“然也,兄弟可猜所差何數?”
太乙天尊道:“小弟不敢妄言,還請道兄明示。”
鎮元大仙笑道:“哈哈,兄弟酒沒喝好啊,還是如此謙讓!也罷,你我都莫說出,且將寫在桌上再一對便知了。”
二人於是沾著茶水,分別在自己桌麵上寫下一字,抬頭一對,兩個字寫的都是“木”字。二人一見,又是一陣開懷大笑。
鎮元大仙見太乙天尊與自己所猜一樣,也素知太乙天尊之能,心下更是歡喜,更是不住地勸酒閑談。二人隻喝到日沉月至,方撤席,重整香茗解酒。
閑談間,隻聽得太乙天尊說道:“道兄有了草還丹這等仙物,省得弟子們若幹修行,難怪道兄門下人才濟濟,香火鼎盛啊!”
鎮元大仙莞而一笑道:“兄弟此言差矣!似我這性子散漫慣了,向來是視萬物如糞土,隻求能混個自種自吃就行了,閑暇能與兄弟品茶論酒,何求他事!”
太乙天尊搖頭笑道:“道兄過謙了,想你門下出去的散仙不計其數,全是得道的全真,他們四處傳道修行,道門必是興隆,那似我那裏,雖是待者眾多,卻俱是領著奉的,隻是多耗錢糧罷了。我也想和道兄一樣清靜修為,悟參大道,可是手下這等人,都是隻為修而修,一個個為那神位而著迷,違了修道人清靜無為的本心,真真可歎!”
鎮元大仙笑道:“當年三清與佛祖論道,要重樹天規,立天庭,使宇宙清明,萬物有序,才定得讓子牙封神定位,以神為吏,為眾仙服務,由天庭管這天地間的俗事,眾仙則可以清靜修身、一心求道,其想法何其妙哉!但世事難料,過了這多年,卻是神威愈重,眾仙卻反過來要以求一神職為榮了。”
太乙天尊附道:“是啊,你看那世人為名利四處奔走,雖說是可悲可歎!但人家本就是俗人,做些俗事情有可原。可沒想到一些已堪透生死,隻需潛心修行的得道真仙,卻也要為那些神職費心,真是讓人費解,難怪老君常道道可道,非常道啊!”
鎮元大仙拾起香盅,輕輕啜了一口,才道:“其實也難怪他們,兄弟你想,當今世上,封神前便已成仙的,均是大羅金仙,與天地齊壽,而後來修真之輩,不用說那些成了氣候的地仙、妖仙了,就是有緣成了太乙散仙,若是不能位列仙班,總還是有三災之禍要避,相比之下,倒不如天宮中的那些仙吏神使們不用擔心三災哩!何況這些有了神職的,若是能被上頭提拔,有了一官半職後,就有機會赴蟠桃聖宴,這怎不讓眾仙趨之若鶩,隻可惜,仙多桃少,隻能在論資排輩之下,論職位行賞了。”
太乙天尊輕輕拍了拍椅把手道:“是啊!道兄說的在理,但聖人言,不患寡而患不均,若隻是單是論職位行賞,以功分成,這仙界又與人間何異?如此下去,我反而擔心辜負了三位大天尊當初的一番苦心安排啊!”
鎮元大仙看了看太乙天尊,徐徐道:“兄弟,說來謀職求賞是他人行為,自與你我不相幹。但現在你再看世間,紅塵中人,紛紛吃齋念佛,想以此修得正果。有些返璞歸真的道友,也因這神仙之累,竟也諸緣放下,紛紛皈依了佛門,可見道法式微,也是無可奈何的了。”
太乙天尊聽後不禁悵然一歎,愣了一會,才又道:“當今天庭,仍是自封神後為三清大天尊所立,負責匡扶天道,維護大義。兄弟不才,負責掌管萬靈度化,如何平衡佛道之分,不致再生當年之亂,實感責任重大啊!”
鎮元大仙莞而一笑,一手端起茶杯,一手拿起茶壺,給太乙天尊斟了半杯,又自己來了一杯,手中茶杯左右微晃,但杯中茶水仍是滿而不溢,這才笑道:“兄弟不必多慮,想那西天佛祖,自創踐四聖諦,以證涅槃道來,以普度眾生而宣化於世,在修道中獨辟蹊徑,叫人佩服。以如來之尊,甘居五老之位,敬玉帝為普天之主。佛祖座下弟子,更是一心參佛,又怎會重蹈當年之轍呢!”
太乙天尊點頭稱是道:“確實如此啊!道兄,其實到到你我這境界,眼中從無佛道之分。對世人來說,要求得正果,無論是佛門的苦修“涅磐”,脫離生死輪迴,還是道家的清靜無為,以達長生不老,到頭來也都是殊途同歸。”
鎮元大仙聽的不住點頭讚道:“兄弟所言極是!老兄我也正是此意。”
太乙天尊又說道:“小弟近來修行這無上大道,常常因憫世人之疾苦,心念之間,總有些障礙,想求三位大天尊指點,卻怎奈元始、靈寶二位創世之尊,自封神之前,就已閉關,始不見蹤跡。老君又一心練丹,再不肯設壇講法。再看西天佛家盛會不斷,如來坐壇說法,日夜教誨眾生,讓人心中著實羨慕啊!”
鎮元大仙點頭附道:“兄弟所言極是,愚兄甚有同感。我道家雖是當今世上第一修真門派,為神仙之宗。但要是單指修行一道,且不論內中曲折,與佛家的普度人生相比,道家就未免落俗了。想當年三位大天尊共設壇講法的風采,真讓人如醉如癡啊!”
太乙天尊問道:“道兄,真是的,這麽多年,道兄你可曾見過三位大天尊幾迴?”
鎮元大仙搖頭道:“嘿嘿,要說到那三位大天尊,我隻有在封神前,我受玉清元始天尊之邀,到上清天彌羅宮聽講‘混元道果’見過一次,以後我也曾前去拜見過幾迴,每次都是聽那門官言道大天尊不在宮中,讓我悵悵而歸。至於靈寶大天尊,生性愛靜,從未單獨現身說法,我也始終無緣拜見。隻有老君常居離恨天兜率宮煉丹,倒是能經常拜見。前陣子我還找老君小座,聽得老君的一些教誨,又是那些‘大智若愚,為而不爭,韜光養晦,讓利天下’的老話,我笑他所謂‘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真言言出必從,走時我就順手要了些煉丹爐中草木灰,來培培我這草還丹樹,哈哈哈哈!”
太乙天尊聞言也笑道:“老君因仙丹之妙,向來是門戶緊閉,但凡八卦爐中東西,從不與人,道兄是兜率宮的座上賓,要些草木灰,還不是舉手之勞。”
說完他又歎道:“三位大天尊的神彩盛事,真叫人神往啊!想當年,道教全盛之際,三清每每開壇說法,座下弟子均是全神聽法,會後各自依法修真,修得好的,就濟世點人,修得慢的,也是清靜苦修,不染塵世。真乃清靜無為,道家之真境界也。隻可歎偏偏出了誅仙之戰,不但擾了眾仙清修,還致使那三清天尊再無說法之事,任群仙自行修為,對此小弟真是不解啊!”
鎮元大仙聽他說起誅仙之戰一事,臉色也是一整,抬手又拿起茶盞,才發覺裏麵茶水已見底,忙輕吮了一口掩飾。才歎道:“誅仙之戰,實為開天辟地以來萬物之劫難,幸得三清教祖以大智慧、大氣度、大法力化劫消災,不但新立天庭以維天規,還與如來佛祖定下了轉世輪迴之道,以求消劫,真可謂功德無量啊。”
太乙天尊點頭道:“我本以為道祖與佛祖警前車之鑒,訂下這天規地律以後,諸仙有規可依,萬物造化有法可循,自可天地清明,修仙者道法自然,凡人俗物按德行賞,輪迴有度,然不期到了今日,世人仍有佛道之分。”
鎮元大仙微微笑道:“兄弟是聖人心腸,隻知這濟世憫人,卻不知這天地有度,向來萬事均是由微而大、由大而強,由強至盛,由盛而衰,由衰而亡,想當年截教自通天以下,人才濟濟,盛狀不可言述,可到頭來仍是灰飛煙滅,雖說是前因注定,但可見這世間萬物,無論是道家佛門,最終也逃不過這自然之法啊!”
太乙天尊起身施禮道:“道兄道法高深,今得無上教誨,令小弟茅塞頓開,不勝之喜也。”
鎮元大仙忙起身還禮道:“兄弟太過謙了,我這隻是山野之見,也是你我投緣,方胡亂說說罷了,可別笑話老兄了。”繼而又道,“兄弟不知,前些年我曾與觀音大士論法,也言及此,對自然之法心得互通有無,我這番言論也是受她啟發頗多呀!”
太乙天尊讚道:“觀音菩薩,能以佛入世,行普度眾生之行,實是佛門之幸。近年來佛門鼎盛,多是觀世音菩薩時不時行慈悲之舉所致,有此一人,佛祖無憂啊!”
鎮元大仙也笑讚道:“確實如此,我輩與觀音大士相比,卻少了幾分慈悲之心啊。哈哈哈哈!”
笑過後,鎮元大仙借著幾分酒意又道,“兄弟,人家佛門自觀音以下,甚重禪悟,所收弟子個個慧靈意堅,我門中人,自誅仙一劫,受截教收徒不分良劣之影響,不收徒,隻收下人都大有人在,是以高低優劣,自弟子們身上就可比較出來了,那裏還用我們這些老東西了。”
太乙天尊聽了點頭不語,過會才道:“道兄,我今日來,正是為我道門中事發愁,正好向你請教,道兄弟所言極是,令我茅塞頓開。實不相瞞,我正感於我門下眾徒碌碌無為,隻懂得修已,不知度人呢。”
鎮元大仙聽了哈哈大笑道:“兄弟太過謙了,我手下這些弟子更是愚鈍,千百年來,還沒出一個大羅金仙呢!”
太乙天尊連聲說那裏那裏,又道:“道兄,我還有一事,要與道兄說呢。”
鎮元大仙聽了,忙問何事。
太乙天尊道:“那日我前去拜見老君,恰觀音前來與老君論法。老君與觀音感於當今這佛道之分,在南部瞻洲,有明顯之勢,為防前車之鑒,又不違“三定”,遂決定在下界中各尋一名弟子,分別施授,再令其到南部瞻洲曆九世而成,綜其所取成就,來證各門修真之法,求同存異,共促佛道二教共榮。事後,老君將尋徒這事順手許給了我,你也知道我,一來天務繁多,二來一向在天界裏懶惰慣了,手腳眼法不真,雖下界尋了多次,但始終沒有發現如意之輩。此事為老君所托,仍是大機密之事,又不能與諸仙說。我想到道兄久居仙山,手下能徒無數,所以想煩道兄一次,從中幫我尋位有慧根且又意誌堅強之人,你我弟兄著力培養,不負老君之托,你看可好。”
鎮元大仙聽了,沉思半晌,才道:“想不道觀音大士竟與老君定了如此一策,看來少不了要熱鬧一番了,我雖是閑雲野鶴,但有兄弟之托,實在難辭,好,我聽兄弟安排就是。不過我門下弟子資質粗鈍,要尋良塵美玉,還得放眼天下眾生啊!”
太乙天尊聽了,不勝之喜,笑道:“隻要道兄應允,這事就好說了,一切有勞道兄了。說完又謝了鎮元大仙一番,這才抬頭又看了看天空道,“道兄,天色已晚,小弟要告辭了。”
鎮元大仙忙挽留道:“兄弟太過見外了,你我本就投緣,且又談興正濃,何談去哉!”
太乙天尊拱手道:“小弟本就來的倉促,又叨擾這麽長時間,誤了道兄清修,甚是不妥,且待我有消息,就來與道兄報送吧。”
鎮元大仙哈哈笑道:“好好,我待此間事了,也去尋尋,尋住了就與兄弟送去過目,不過隻要兄弟你看上了眼的,就差不了。哎,老君對此事也極為看重,看來兄弟是少不了辛苦的了。”
太乙天尊拱手道:“道兄何必客氣,我門中事,小弟願效犬馬之勞。”
鎮元大仙哈哈笑道:“好,好。正仍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你我均是玄門弟子,能為我門尋一良徒,勝他們佛門,是何等美事!兄弟天務繁忙,當哥哥的也不挽留了,不過日後兄弟閑暇之餘,可得來我這裏多敘呀!”
太乙天尊忙謝道:“這個自然,如道兄有空,尚請屈駕到敝處小座。”
鎮元大仙拈須笑道:“哈哈,好說好說,哪天我將閑事一了,必找兄弟喝酒。”
太乙天尊喜道:“哈哈,小弟早前從瀛州十老那尋了些透壺香,酒甚是勁大,想來也存了上千年,正待道兄品嚐,共求一醉。”
鎮元大仙見太乙天尊要去,遂起身,與他攜手,出得厭香亭,下了蓬萊雲洞,直送得莊前大門之外,隻見那九頭獅正俯首靜立,見二人出來,忙上前跪得,九頭齊聲道:“小獅叩見地祖鎮元大仙天尊。”
鎮元大仙一麵揮笑道:“不必多禮,起來吧。”一麵對太乙天尊說道:“兄弟,你這獅兒,甚是乖巧,可勝過我收的那些笨徒了。”
太乙天尊也笑道:“別看它長得頭多,心眼也就是個點頭哈腰,跑腿還行,若是要它幹些細巧活,它就恨不得多生出十八隻手來了。”說完二人又是一起大笑,相互拱手作別,太乙天尊便跨獅而去。
鎮元大仙見太乙天尊已去,夜風襲來,甚是清爽,不禁抬頭望天,驀然間迴首東處天空,黑的如一團墨汁染成的。他心下驀然一動,似是有所感,便讓眾門人自下散去,獨自複上厭香亭,運法力定睛細看,口中還喃喃地道:“真像……”
(本章完)
須臾之間,太乙天尊便來到五莊觀上方。天尊對那九頭獅說道:“我自去便可,你可自尋玩耍處,細聽我走時唿喚即可”。
九頭獅心中暗喜,暗道“看來我家主公是要在五方觀多待上一會,如此我又可迴九華洲家中享兒孫們的孝順去了。”忙迭不住地九頭齊點應是,跪送天尊。
太乙天尊踏雲下到五莊觀來,見那萬壽山鬆坡冷淡,竹徑清幽。往來白鶴送浮雲,上下猿猴時獻果。宮殿森羅紫極高,樓台縹緲丹霞墮。青鳥每傳王母信,紫鸞常寄老君經。看不盡那巍巍道德之風,果然漠漠神仙之宅。
太乙天尊不禁心中歎道:“這鎮元大仙修為,高深難測。想我與這鎮元大仙初次相識,仍是由老君引見。此人當年本為截門之祖,為通天教主師兄,法力無邊。但他生性與世無爭,置身截人兩門爭鬥之外,封神後自稱鎮元子,被天庭封為混世同君,今日可我要煩他一下了。”
他方到莊前上方,就見一人站在閣樓簷下,身著清裝、麵如滿月,目似寒星,皓發童顏,一手捋三綹美髯,一手輕搖玉塵麈,正是那地仙之祖鎮元大仙。
隻見他笑迎道:“清晨我便聽那鸞鳳在屋前不住鳴叫,便思是哪位貴客要來,不期是天尊老弟聖駕親來,真乃不勝之喜啊!”
太乙天尊忙降祥雲,踏仙履,來到鎮元大仙近前,躬身合什道:“小弟隨性而來,怎敢親勞道兄仙駕相迎,實是冒昧,更加汗顏!”
鎮元大仙笑道:“你我兄弟,何必多禮,兄弟身為東極青華大帝,天務繁忙,今日親身自來,想來必是要圖個清靜之地休息,我也不讓你那小輩人來鼓噪,來、來、來,咱們直上我那蓬萊雲洞的厭香亭如何?”
太乙天尊笑道:“如此甚好,知我者道兄你也”。二人於是攜手共行,一起閃動身形,直入山後。
進入後山,太乙天尊抬首望去,隻見鬆篁一簇,樓閣數層。洞前池寬樹高,亭閣鬆倚竹偎。亭前有一空地,布種著四時蔬菜,好一番田園自在風光。
二人坐定,就有那喚作清風的仙童上前施禮,並奉上仙果數盤。清風取來茶水,輕輕用茶壺嘴向著太乙天尊身前的茶盅“點頭”三次,待衝滿後便退下。
太乙天尊低首見那茶葉在盅裏如白雲般翻滾,條索緊結,色澤銀綠,清香襲人,忙道“好茶”。
鎮元大仙笑道,“兄弟,你嚐嚐我這茶,這是前月方從樹上摘來,想來也青了數十年了,我方製成,你便來了”。
太乙天尊也笑道:“道兄此地,處處鍾靈,便是這茶,也比我那的清雅許多了”。
鎮元大仙哈哈大笑道:“兄弟過謙了,我這窮鄉僻壤,哪有此等茶,這是我去南極仙翁處要來的種,想那老兒,寧願送我兩斤陳的,也不舍得給我此種,說什麽此茶隻宜在寒處生,別處不宜等等”。
太乙天尊於是笑問道:“那道兄隻得再灌他幾杯才行了?”
“正是如此!”鎮元大仙迴道,兩人又是一陣大笑。
太乙天尊又笑道:“道兄,那仙翁向來認真,隻怕酒醒後反悔呢!”
“可不是嗎,前陣此茶花開時他便來著,說時碰巧路過看我,又聞到此茶花香,便說道此茶仍他精心培製,以待蟠桃宴上用,未想讓我先哄弄來等等”。我見他嘮叨,許他此茶不與外人嚐,他方自去了。
太乙天尊忙道:“如此小弟打擾道兄了”。
鎮元大仙微笑道:“哎!你我兄弟,都是家人,何必拘緊呢。”這時,清風上前稟道,丹盤現已準備好了,請二位仙長入席。
鎮元大仙笑道:“兄弟難得大駕光臨,我之前釀的醉仙酒已有百年了,今你我必得一醉。”太乙天尊推辭不得,隻得與鎮元大仙子攜手入席。
二人來到桌前,隻見黑油壘鈿桌上擺上了八個朱漆篾絲盤。七個篾絲盤中分別是:醇燉靈芝菇草鮮,爛煨燕窩蜜果甜,洞庭蓮子鮮藕拌,衡陽茄鯗秋香點,白煮蘿卜醋澆烹,地長三鮮紅綠間,七道仙珍翡翠美,裝掩芙容隻待掀。桌中間有一個大白瓷盤,盤上卻有一拳頭大小一物,被八寶紅羅盅罩著,上麵夭夭灼灼,似有雲霓上揚。
太乙天尊也不問,隻是指著那盤香氣四溢的靈芝香菇燉笑道:“道兄,這道洪福齊天,兄弟可是百吃不厭啊。”
鎮元大仙哈哈大笑道:“老弟,我這裏土儀素果,不值一曬,僅有那人參果,但是還未成熟,不過今日卻巧有了件稀罕物,想來也費了我數千年的心思,昨日恰有一果長成,今天兄弟就到了,原來是與兄弟有緣呐!”
太乙天尊忙起身謝道:“兄弟不請自來,已是不恭,怎得道兄如此厚愛。”
鎮元大仙笑道:“酒逢知己千杯少,何況又是兄弟你,老哥雖不才,可入得了老哥法眼的,天上地下,想來也隻有兄弟您最有資格來品我這野果子了。”說罷,隻見他輕輕將八寶紅羅盅拿下,隻見裏麵放有一個水晶瓶,瓶中一個狀如仙桃的果實正安靜地躺在裏麵,果皮呈粉紅色,淡雅清香,直泌人肺脾。
太乙天尊奇道:“如此寶物,必是那天生地造,集日月之精華的仙根靈種了。”
鎮元大仙大笑道:“哈哈,兄弟過獎了,此物是我萬壽山中古洞天一棵古樹所長,此樹自我在此開山來便有,想來也算得天地間的仙根靈種,但從未結果,自我上次從南極仙翁老兒處盤桓幾日,細品他的植培之道,迴來也依葫蘆畫瓢,每到春暖之際,命徒兒引仙蜂玉蝶到洞中,不期就結了此果兩枚,因此前我也未嚐聞有此物,遂給他取了個‘洞桃’的俗名。那一枚我待有空給老君送去,今這枚正恰用來你我分享。”
太乙天尊讚道:“這個真不曾見過,但見此物形類蟠桃,香過沉檀,果是天地間的寶物,功效想來不遜天上的蟠桃。”
鎮元大仙笑道:“這洞桃得來甚難,也算得是個寶物,但與那人參果想來還差得遠呢,更不要與那王母蟠桃,老君仙丹相比嘍!我觀此果五行之數,似總差了一點,總是難以敲定,兄弟來了,也好幫我推敲下,此果如能補齊五行之數,也就算是我這另一件鎮山之寶了。”
太乙天尊謙道:“以道兄之能,尚須琢磨,小弟恐難當此任呐。”
“哎,兄弟何必過謙,且別讓這物誤了咱們的酒興,來、來,咱兄弟先浮上一大白!”說罷鎮元大仙不容分說,就將酒分別斟滿,勸起酒來。
酒過三巡,鎮元大仙便將那洞桃一分為二,說來也怪,此物外形尤如那蟠桃,但分開後卻如蘋果一樣,也是外皮內肉,果肉潔白如玉,中有一核,核色如墨,從中發出的香味卻也更濃。
鎮元大仙笑道:“所幸還鮮,有請兄弟品嚐。”
太乙天尊便細細地切了一片,放入口中,鳳目微眯了半刻,隨即笑道:“果不出道兄所言,但覺此物肉硬味美,但總似有一味似有似無,不可捉摸,致此果未致化境。”
鎮元大仙笑道:“然也,兄弟可猜所差何數?”
太乙天尊道:“小弟不敢妄言,還請道兄明示。”
鎮元大仙笑道:“哈哈,兄弟酒沒喝好啊,還是如此謙讓!也罷,你我都莫說出,且將寫在桌上再一對便知了。”
二人於是沾著茶水,分別在自己桌麵上寫下一字,抬頭一對,兩個字寫的都是“木”字。二人一見,又是一陣開懷大笑。
鎮元大仙見太乙天尊與自己所猜一樣,也素知太乙天尊之能,心下更是歡喜,更是不住地勸酒閑談。二人隻喝到日沉月至,方撤席,重整香茗解酒。
閑談間,隻聽得太乙天尊說道:“道兄有了草還丹這等仙物,省得弟子們若幹修行,難怪道兄門下人才濟濟,香火鼎盛啊!”
鎮元大仙莞而一笑道:“兄弟此言差矣!似我這性子散漫慣了,向來是視萬物如糞土,隻求能混個自種自吃就行了,閑暇能與兄弟品茶論酒,何求他事!”
太乙天尊搖頭笑道:“道兄過謙了,想你門下出去的散仙不計其數,全是得道的全真,他們四處傳道修行,道門必是興隆,那似我那裏,雖是待者眾多,卻俱是領著奉的,隻是多耗錢糧罷了。我也想和道兄一樣清靜修為,悟參大道,可是手下這等人,都是隻為修而修,一個個為那神位而著迷,違了修道人清靜無為的本心,真真可歎!”
鎮元大仙笑道:“當年三清與佛祖論道,要重樹天規,立天庭,使宇宙清明,萬物有序,才定得讓子牙封神定位,以神為吏,為眾仙服務,由天庭管這天地間的俗事,眾仙則可以清靜修身、一心求道,其想法何其妙哉!但世事難料,過了這多年,卻是神威愈重,眾仙卻反過來要以求一神職為榮了。”
太乙天尊附道:“是啊,你看那世人為名利四處奔走,雖說是可悲可歎!但人家本就是俗人,做些俗事情有可原。可沒想到一些已堪透生死,隻需潛心修行的得道真仙,卻也要為那些神職費心,真是讓人費解,難怪老君常道道可道,非常道啊!”
鎮元大仙拾起香盅,輕輕啜了一口,才道:“其實也難怪他們,兄弟你想,當今世上,封神前便已成仙的,均是大羅金仙,與天地齊壽,而後來修真之輩,不用說那些成了氣候的地仙、妖仙了,就是有緣成了太乙散仙,若是不能位列仙班,總還是有三災之禍要避,相比之下,倒不如天宮中的那些仙吏神使們不用擔心三災哩!何況這些有了神職的,若是能被上頭提拔,有了一官半職後,就有機會赴蟠桃聖宴,這怎不讓眾仙趨之若鶩,隻可惜,仙多桃少,隻能在論資排輩之下,論職位行賞了。”
太乙天尊輕輕拍了拍椅把手道:“是啊!道兄說的在理,但聖人言,不患寡而患不均,若隻是單是論職位行賞,以功分成,這仙界又與人間何異?如此下去,我反而擔心辜負了三位大天尊當初的一番苦心安排啊!”
鎮元大仙看了看太乙天尊,徐徐道:“兄弟,說來謀職求賞是他人行為,自與你我不相幹。但現在你再看世間,紅塵中人,紛紛吃齋念佛,想以此修得正果。有些返璞歸真的道友,也因這神仙之累,竟也諸緣放下,紛紛皈依了佛門,可見道法式微,也是無可奈何的了。”
太乙天尊聽後不禁悵然一歎,愣了一會,才又道:“當今天庭,仍是自封神後為三清大天尊所立,負責匡扶天道,維護大義。兄弟不才,負責掌管萬靈度化,如何平衡佛道之分,不致再生當年之亂,實感責任重大啊!”
鎮元大仙莞而一笑,一手端起茶杯,一手拿起茶壺,給太乙天尊斟了半杯,又自己來了一杯,手中茶杯左右微晃,但杯中茶水仍是滿而不溢,這才笑道:“兄弟不必多慮,想那西天佛祖,自創踐四聖諦,以證涅槃道來,以普度眾生而宣化於世,在修道中獨辟蹊徑,叫人佩服。以如來之尊,甘居五老之位,敬玉帝為普天之主。佛祖座下弟子,更是一心參佛,又怎會重蹈當年之轍呢!”
太乙天尊點頭稱是道:“確實如此啊!道兄,其實到到你我這境界,眼中從無佛道之分。對世人來說,要求得正果,無論是佛門的苦修“涅磐”,脫離生死輪迴,還是道家的清靜無為,以達長生不老,到頭來也都是殊途同歸。”
鎮元大仙聽的不住點頭讚道:“兄弟所言極是!老兄我也正是此意。”
太乙天尊又說道:“小弟近來修行這無上大道,常常因憫世人之疾苦,心念之間,總有些障礙,想求三位大天尊指點,卻怎奈元始、靈寶二位創世之尊,自封神之前,就已閉關,始不見蹤跡。老君又一心練丹,再不肯設壇講法。再看西天佛家盛會不斷,如來坐壇說法,日夜教誨眾生,讓人心中著實羨慕啊!”
鎮元大仙點頭附道:“兄弟所言極是,愚兄甚有同感。我道家雖是當今世上第一修真門派,為神仙之宗。但要是單指修行一道,且不論內中曲折,與佛家的普度人生相比,道家就未免落俗了。想當年三位大天尊共設壇講法的風采,真讓人如醉如癡啊!”
太乙天尊問道:“道兄,真是的,這麽多年,道兄你可曾見過三位大天尊幾迴?”
鎮元大仙搖頭道:“嘿嘿,要說到那三位大天尊,我隻有在封神前,我受玉清元始天尊之邀,到上清天彌羅宮聽講‘混元道果’見過一次,以後我也曾前去拜見過幾迴,每次都是聽那門官言道大天尊不在宮中,讓我悵悵而歸。至於靈寶大天尊,生性愛靜,從未單獨現身說法,我也始終無緣拜見。隻有老君常居離恨天兜率宮煉丹,倒是能經常拜見。前陣子我還找老君小座,聽得老君的一些教誨,又是那些‘大智若愚,為而不爭,韜光養晦,讓利天下’的老話,我笑他所謂‘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真言言出必從,走時我就順手要了些煉丹爐中草木灰,來培培我這草還丹樹,哈哈哈哈!”
太乙天尊聞言也笑道:“老君因仙丹之妙,向來是門戶緊閉,但凡八卦爐中東西,從不與人,道兄是兜率宮的座上賓,要些草木灰,還不是舉手之勞。”
說完他又歎道:“三位大天尊的神彩盛事,真叫人神往啊!想當年,道教全盛之際,三清每每開壇說法,座下弟子均是全神聽法,會後各自依法修真,修得好的,就濟世點人,修得慢的,也是清靜苦修,不染塵世。真乃清靜無為,道家之真境界也。隻可歎偏偏出了誅仙之戰,不但擾了眾仙清修,還致使那三清天尊再無說法之事,任群仙自行修為,對此小弟真是不解啊!”
鎮元大仙聽他說起誅仙之戰一事,臉色也是一整,抬手又拿起茶盞,才發覺裏麵茶水已見底,忙輕吮了一口掩飾。才歎道:“誅仙之戰,實為開天辟地以來萬物之劫難,幸得三清教祖以大智慧、大氣度、大法力化劫消災,不但新立天庭以維天規,還與如來佛祖定下了轉世輪迴之道,以求消劫,真可謂功德無量啊。”
太乙天尊點頭道:“我本以為道祖與佛祖警前車之鑒,訂下這天規地律以後,諸仙有規可依,萬物造化有法可循,自可天地清明,修仙者道法自然,凡人俗物按德行賞,輪迴有度,然不期到了今日,世人仍有佛道之分。”
鎮元大仙微微笑道:“兄弟是聖人心腸,隻知這濟世憫人,卻不知這天地有度,向來萬事均是由微而大、由大而強,由強至盛,由盛而衰,由衰而亡,想當年截教自通天以下,人才濟濟,盛狀不可言述,可到頭來仍是灰飛煙滅,雖說是前因注定,但可見這世間萬物,無論是道家佛門,最終也逃不過這自然之法啊!”
太乙天尊起身施禮道:“道兄道法高深,今得無上教誨,令小弟茅塞頓開,不勝之喜也。”
鎮元大仙忙起身還禮道:“兄弟太過謙了,我這隻是山野之見,也是你我投緣,方胡亂說說罷了,可別笑話老兄了。”繼而又道,“兄弟不知,前些年我曾與觀音大士論法,也言及此,對自然之法心得互通有無,我這番言論也是受她啟發頗多呀!”
太乙天尊讚道:“觀音菩薩,能以佛入世,行普度眾生之行,實是佛門之幸。近年來佛門鼎盛,多是觀世音菩薩時不時行慈悲之舉所致,有此一人,佛祖無憂啊!”
鎮元大仙也笑讚道:“確實如此,我輩與觀音大士相比,卻少了幾分慈悲之心啊。哈哈哈哈!”
笑過後,鎮元大仙借著幾分酒意又道,“兄弟,人家佛門自觀音以下,甚重禪悟,所收弟子個個慧靈意堅,我門中人,自誅仙一劫,受截教收徒不分良劣之影響,不收徒,隻收下人都大有人在,是以高低優劣,自弟子們身上就可比較出來了,那裏還用我們這些老東西了。”
太乙天尊聽了點頭不語,過會才道:“道兄,我今日來,正是為我道門中事發愁,正好向你請教,道兄弟所言極是,令我茅塞頓開。實不相瞞,我正感於我門下眾徒碌碌無為,隻懂得修已,不知度人呢。”
鎮元大仙聽了哈哈大笑道:“兄弟太過謙了,我手下這些弟子更是愚鈍,千百年來,還沒出一個大羅金仙呢!”
太乙天尊連聲說那裏那裏,又道:“道兄,我還有一事,要與道兄說呢。”
鎮元大仙聽了,忙問何事。
太乙天尊道:“那日我前去拜見老君,恰觀音前來與老君論法。老君與觀音感於當今這佛道之分,在南部瞻洲,有明顯之勢,為防前車之鑒,又不違“三定”,遂決定在下界中各尋一名弟子,分別施授,再令其到南部瞻洲曆九世而成,綜其所取成就,來證各門修真之法,求同存異,共促佛道二教共榮。事後,老君將尋徒這事順手許給了我,你也知道我,一來天務繁多,二來一向在天界裏懶惰慣了,手腳眼法不真,雖下界尋了多次,但始終沒有發現如意之輩。此事為老君所托,仍是大機密之事,又不能與諸仙說。我想到道兄久居仙山,手下能徒無數,所以想煩道兄一次,從中幫我尋位有慧根且又意誌堅強之人,你我弟兄著力培養,不負老君之托,你看可好。”
鎮元大仙聽了,沉思半晌,才道:“想不道觀音大士竟與老君定了如此一策,看來少不了要熱鬧一番了,我雖是閑雲野鶴,但有兄弟之托,實在難辭,好,我聽兄弟安排就是。不過我門下弟子資質粗鈍,要尋良塵美玉,還得放眼天下眾生啊!”
太乙天尊聽了,不勝之喜,笑道:“隻要道兄應允,這事就好說了,一切有勞道兄了。說完又謝了鎮元大仙一番,這才抬頭又看了看天空道,“道兄,天色已晚,小弟要告辭了。”
鎮元大仙忙挽留道:“兄弟太過見外了,你我本就投緣,且又談興正濃,何談去哉!”
太乙天尊拱手道:“小弟本就來的倉促,又叨擾這麽長時間,誤了道兄清修,甚是不妥,且待我有消息,就來與道兄報送吧。”
鎮元大仙哈哈笑道:“好好,我待此間事了,也去尋尋,尋住了就與兄弟送去過目,不過隻要兄弟你看上了眼的,就差不了。哎,老君對此事也極為看重,看來兄弟是少不了辛苦的了。”
太乙天尊拱手道:“道兄何必客氣,我門中事,小弟願效犬馬之勞。”
鎮元大仙哈哈笑道:“好,好。正仍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你我均是玄門弟子,能為我門尋一良徒,勝他們佛門,是何等美事!兄弟天務繁忙,當哥哥的也不挽留了,不過日後兄弟閑暇之餘,可得來我這裏多敘呀!”
太乙天尊忙謝道:“這個自然,如道兄有空,尚請屈駕到敝處小座。”
鎮元大仙拈須笑道:“哈哈,好說好說,哪天我將閑事一了,必找兄弟喝酒。”
太乙天尊喜道:“哈哈,小弟早前從瀛州十老那尋了些透壺香,酒甚是勁大,想來也存了上千年,正待道兄品嚐,共求一醉。”
鎮元大仙見太乙天尊要去,遂起身,與他攜手,出得厭香亭,下了蓬萊雲洞,直送得莊前大門之外,隻見那九頭獅正俯首靜立,見二人出來,忙上前跪得,九頭齊聲道:“小獅叩見地祖鎮元大仙天尊。”
鎮元大仙一麵揮笑道:“不必多禮,起來吧。”一麵對太乙天尊說道:“兄弟,你這獅兒,甚是乖巧,可勝過我收的那些笨徒了。”
太乙天尊也笑道:“別看它長得頭多,心眼也就是個點頭哈腰,跑腿還行,若是要它幹些細巧活,它就恨不得多生出十八隻手來了。”說完二人又是一起大笑,相互拱手作別,太乙天尊便跨獅而去。
鎮元大仙見太乙天尊已去,夜風襲來,甚是清爽,不禁抬頭望天,驀然間迴首東處天空,黑的如一團墨汁染成的。他心下驀然一動,似是有所感,便讓眾門人自下散去,獨自複上厭香亭,運法力定睛細看,口中還喃喃地道:“真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