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明月三星洞
如此過了五日,這一日,早晨起來,天空晴朗。張道陵采食了果子,將功課做完,便到潭邊閑坐,望著那直入湖中央的瀑布發呆。
湖水翻騰,泛起無數個水花,又轉眼逝去。他眼光順著湖麵一路伸展出去,突然之間見到對麵山壁上赫然有三個亮光。他定了定神,凝神看去,原來是朝日斜照,正照在對麵山壁,偏巧那山壁上有三塊異常平整的石麵,被水日夜衝刷,洗得光滑如鏡。這兩天瀑布水勢略小,三塊石麵便露了出來,被日一照,異常明亮。
他心想我依愚公話中之意,一路摸索,才尋到那棵應是靈台方寸山的古柏,可是那明月三星洞,卻始終未發現蹤跡。他轉念一想,我一心求仙,但這些日子來奇遇已是不小,僅愚公所給的千年老虎參便是常人一輩子都遇不到的事,天下好事怎麽可都到自己身上。
他自嘲地笑笑,又望向水邊,隻見那三塊石壁所返迴來的三道亮光,正映在自己身前水中,如水中也生了三個太陽似的。水麵微微波動,光影也隨之閃動,映出七彩之色,煞是美麗。最讓人奇怪的是,無論太陽如何西移,這三道亮光始終照在那上位置,直到太陽落山,湖中光影這才消失。
第二日,他仍是如此靜坐,又看到三日出現,但他也不以為意,隻是依日出日落按時打坐。到了傍晚,便倒身而睡,這一覺睡得甚酣,待得醒轉,月已漸殘,斜斜地掛在藏藍色的天空。張道陵此時此景,不禁想起自己與金蟬一別,已快有一個月了,這些天,不知他可迴到寺中了。
張道陵抬頭見月光灑在水麵上,如給水麵鍍了一層白銀,月兒的倒影倒映在水中,也巧正近自己身前。
他見此景,微微一笑,心道孔子曰“水有九德,是故君子逢水必觀。”今日我也學作君子,對水一觀。想著伸手入水,頓將水麵破開,月影不見,唯天空依舊好好地掛著。
過了片刻,水而複平,半圓的殘月又現,仍是伸手可摸,抬手可得一般。張道陵長歎一聲,心想“月有陰晴圓缺”,不像太陽,永遠是那樣圓,那樣熱,這剛幾天,圓圓的月亮已少了一大半。白天三塊石壁所反映在水中的倒影,也要比現在的月影耀眼多了。
他想到白天看到的那三個太陽的倒影,心中一動,又俯下身來,細看那彎月的倒影,但卻還是看不出什麽來。又過了一盞茶時分,月亮移動,影子由濃而淡,由淡而無。
張道陵頹然倒在地上,仰看夜空,但漆黑的空中,除了那一點彎月,繁星無數,與明月三星相差甚遠,他看得久了,不知不覺的睡著了。
第三日,他又來到湖邊靜坐,他按金蟬所行,也給自己製定早晚功課,早課做完,朝陽又一次照在對麵的石壁上,三道日影,又一次出現在湖水之中,但他這一次留下了心,發覺這三道日影與昨晚那月影好似重疊到了一起,不由地心下奇怪道,這些日子來,太陽每日東升,映照在石壁上,三道日影便投在水中,但它自己的影子卻一迴也沒投到進水裏,想來是被山形所擋,但這月亮卻每日能照入水中,偏巧和這三道日影重到一塊去了呢?
想到這裏,他脫下衣服,下到湖來,說來也怪,在此穀中,湖水沒有秋涼之意,入水毫無冷感。張道陵潛入水中,在三道日影處用石頭做了標記。心道湖水清澈,待今晚月來,我看它們是不是重到了一起。
今夜月兒比昨晚又晚了一個時辰,直到了深夜,下弦月複又掛到了天空,湖水中一道殘月靜靜地鋪在水中,湖水瑟瑟,月似彎弓,凸邊向下,張道陵忙看自己所做那三道日影的標記,卻與自己所想的差了些,原來一道日影在那月影左側下麵一點,那二道日影卻在月影上麵靠右的地方。他怔怔地望著那月影和水下的三塊石頭標記發呆,心中似有所悟,又說不出悟到哪裏。
於是他又乘著月光下得水來,又在月影處做了標記,這才上岸休息。不到一會功夫,月影不見,他腦中的那點捉摸不到的靈光也不再現,人困了上來,隻得睡去。
或許是這一夜睡的太晚,第二日他竟沒有按時起來,直到太陽東升,三道日影又映在水中,他才醒來,忙去看那三道日影和月影的標記,仍然是與昨夜看到的完全一樣,依舊是一道日影在那月影左側下麵一點,那二道日影卻在月影上麵靠右的地方。
他呆看了良久,日影不現,也未轉頭,仍是望著那四道水中的石頭標記發呆,突然之間,他心有所動,口中喃喃道:“明月三星,若是將這三道日影,比作三星,那明月不是圓月,而是殘月,那這四道標記怕指,不就是明月三星嗎?”
他心有所想,隨手拿起塊樹枝在地上照著自己記得水中影子在地上畫了出來,畫完一看,圖形模樣,依稀是一個“心”字。
看到“心”字,張道陵自語道:“心,不錯,靈台方寸,若是指頭腦中,那明月三星,不正是指心裏嗎?仙人所說,正是要我修心啊!這些日子來,我獨自一人時,雖是孤獨,但處在這恬靜的山水之間,無恐無憂,心中時常寧靜。但是隻要自己心中升起找尋仙人之念,煩惱就生,心裏就無法平靜。對了,我那晚曾聽金蟬兄弟為我介紹他在白馬寺掃塔所遇情景時,說他們佛家認為在當今大千世界之東,有一東方淨琉璃世界,那裏有月光菩薩,以‘月光遍照’傳播佛法,容攝大千芸芸眾生,若觀者得悟,則靈台明澈清輝,使免於受貪、瞋、癡、三毒逼惱。佛家既有此說,那我所尋的這位仙長,會不會也用‘靈台方寸山、明月三星洞’來警喻修真人呢?”
他如醉如癡地說到這裏,心中又是一動,暗道自己這些年來一心修行,對於貪婪、嫉妒、自私之念自認為已是修得無影無蹤,但為修真一道,卻是始終執著,為此心不平靜,繼而貪、嗔、癡、愛、恨等人之常情,就會不知不覺中在頭腦中油然而生。
想到這裏,他不禁大驚,他自與金蟬相遇之後,為金蟬求道精神所折服,內心深處,不自覺以金蟬為楷模,如今悟透明月三星之意,深以自責,當下又抱神守一,打坐入定,以求靜心。
張道陵自覺懂得內心寧靜,須來自內心後,對自己所悟之道更多了進一步理解,心下甚是歡喜。這一日,他打坐完畢,為自己所得歡喜了一陣,忽又想起什麽,自語道:“莫非仙人所說的靈台方寸山、明月三星洞,指得是一喻雙關的嗎?愚公所說“上善若水”,我既然認為指上山找水,那靈台方寸山我認為是那棵古柏,這一路走來,都有對應,如今我悟得明月三星,所指為心,那這心在那裏啊?莫不成是這明月三星洞的洞口長得如同心形嗎?”
他悟了此節,又對照前些日子所悟,更覺自己所悟正遵循仙人所指,是以心中喜不自勝,再也坐不住,當下又繞著湖水尋了一周,縱是瀑布之後,也進去細細看了,但四周山壁均是嚴嚴實實,沒有發現一個洞口。
他又想起路過湖之東南時靠著山壁有幾個形狀不一的大石頭,有的像獅、有的似牛,中間還長有一棵大樹,但見此樹全株平滑,樹冠巨大,樹皮黃白色或灰色,樹枝上有根生出,下垂如須,將下麵的大石頭團團圍住。這樹樹冠圓如巨傘,濃蔭複地,一團綠蔭,正倒映在靠在山壁的一塊心形大石上麵,自己因它長的好奇,還靠在上麵休息了片刻。當下調過頭來,去找那些大石。
待他走到時,天色已暮,見亂石當中,那塊心形大石緊緊地靠在山壁,石頭縫隙上爬滿了藤草。
張道陵細細觀看一番,見這塊心形大石與山壁緊緊依靠,邊隙處又有藤草纏結,下麵有砂泥遮掩,看不出縫隙。心道這穀裏若是有明月三星洞,那這塊大石,或許就是用來遮掩洞中的門了。想來這大石頭後麵山壁之中,就是明月三星洞了。
想到這裏,他禁不住心下高興,便試著用雙手齊推岩石,岩石紋絲不動,其時月光剛出,穀中一切看起來都是模模糊糊的,張道陵心想:“今晚是看不清楚了,等天亮了再好好地觀察,必能找出入洞之口。”
當晚他索性就躺在岩邊,心神興奮之下,也隻小睡了片刻,便醒了來,在地上輾轉反側。等到東方欲曉,張道陵便站起身來察看那大岩石周遭情景,又找了塊順手的石頭塊,俯身將岩石之間的蔓草葛藤盡數挖起拽走,除淨了石頭縫隙間的泥沙,這才發現,石壁之間,仍是石頭相連,那心形大石就如同長在石壁上一般,自己絲毫動它不得。
張道陵見此情景,不怒反笑,自嘲道:“你這小子,總想找個捷徑,看來此心非彼心啊!”
他自悟得靜心以來,心中時常寧靜,此番不得,也未灰心,隻是嘲笑了自己一下,便又迴到湖水邊打坐。
這一日,張道陵打坐完畢,便望著那瀑布。隻見那瀑布如玉龍般一頭紮進湖中,翻騰處陣陣水氣,日頭一映,便現出那七彩彩虹,絢麗無比。
他出了會神,又低頭去看水中那四塊石頭,隻見它們在清澈的水中,靜靜地擺出了一個心字,幾條小魚,正歡快地在旁遊來遊去。
張道陵看了一會,想起愚公所說上善若水,我又悟得心在靜水中,我上山看水,也一一按他所說的尋了,難道他話中之意,指得就是這裏嗎?
他沉思了一會,仍是無解,於是又來看水。隻見這瀑布如此長流不止,湖水卻總是不漲不落,心想此湖當中必有水道下泄,流出穀外,看來能進出得此穀的,除了鳥兒,就是魚兒了。
他感慨一番,忽自想到,這湖水清澈之極,自己下水放石,也看到此湖不深。目光所極,最多也就三四米深,那這湖水泄水之道,又在何處呢?自己為尋這明月三星洞,在此穀中已找了個遍,均無所獲。此穀之中,也就除了瀑布入湖之處,自己未曾找過了。
想到這裏,他心中又激動起來,但他知欲速則不達的道理,當下先去找了些果子吃,填飽了肚皮,又在草地上眯著睡了一會,直到午後才醒。他自覺精神大振,心想此湖被瀑布衝擊而成,我現在就去這湖水中瀑布衝擊之處,一探究竟。
他將內衣全部脫下,隻留下一條內褲和兩隻襪子,防止腳被水中石頭磕紮。又將衣物連同那兩塊老虎參一起包裹,用兩塊石頭壓好。再將外麵穿的道袍緊緊地係在腰間,便下得湖來,直衝入瀑布之中,但那瀑布下衝之力甚大,他隻能來到水流一丈遠外,就無法靠近,而且這裏水花四濺,難看見下麵動靜。
張道陵想要下潛,又被上升水流帶了上來。他見無法下潛,於是出來抱了塊石頭,複又衝向那瀑布深處。
這次有了石頭相助,他終於潛進瀑布下衝處的湖水深處,在水流直衝進湖麵一丈之下,看到一塊大石。那塊大石,四四方方,中間卻恍惚有形若心形的黑唿唿的影子,他想要再看清楚些,卻再也憋不住氣了,隻得上來換口氣。
張道陵出來喘息片刻,找來一塊更大更重的石頭,深深地吸了口氣,瞑目蹲身,將身一縱,抱石徑直跳入湖水之中。在大石帶動之下,直沉到湖底,張道陵奮力遊到瀑布水流衝擊之處,見那大石上那個黑乎乎的心形黑影,正是個心形的洞口。
水流衝到大石之上,一部分四散向上,一部分便從心形洞中泄了出去。
他心下大喜,乘著還能憋住氣,強頂著水流,一步步地走洞口處,想好好看上一看。那知那大石常年被水衝刷,洞口邊上變得異常光滑,而且四周的水是向外向下排拆,而最當中的水流卻是一頭直衝進心形洞中。
張道陵剛奮力衝過外衝的水流,就感覺一股急流向下急衝過來,還沒等他明白過來,隻覺得腳下一滑,一下子失去平衡,身體被一股強大的水流帶著,衝進那黑乎乎的水洞中去了。
(本章完)
如此過了五日,這一日,早晨起來,天空晴朗。張道陵采食了果子,將功課做完,便到潭邊閑坐,望著那直入湖中央的瀑布發呆。
湖水翻騰,泛起無數個水花,又轉眼逝去。他眼光順著湖麵一路伸展出去,突然之間見到對麵山壁上赫然有三個亮光。他定了定神,凝神看去,原來是朝日斜照,正照在對麵山壁,偏巧那山壁上有三塊異常平整的石麵,被水日夜衝刷,洗得光滑如鏡。這兩天瀑布水勢略小,三塊石麵便露了出來,被日一照,異常明亮。
他心想我依愚公話中之意,一路摸索,才尋到那棵應是靈台方寸山的古柏,可是那明月三星洞,卻始終未發現蹤跡。他轉念一想,我一心求仙,但這些日子來奇遇已是不小,僅愚公所給的千年老虎參便是常人一輩子都遇不到的事,天下好事怎麽可都到自己身上。
他自嘲地笑笑,又望向水邊,隻見那三塊石壁所返迴來的三道亮光,正映在自己身前水中,如水中也生了三個太陽似的。水麵微微波動,光影也隨之閃動,映出七彩之色,煞是美麗。最讓人奇怪的是,無論太陽如何西移,這三道亮光始終照在那上位置,直到太陽落山,湖中光影這才消失。
第二日,他仍是如此靜坐,又看到三日出現,但他也不以為意,隻是依日出日落按時打坐。到了傍晚,便倒身而睡,這一覺睡得甚酣,待得醒轉,月已漸殘,斜斜地掛在藏藍色的天空。張道陵此時此景,不禁想起自己與金蟬一別,已快有一個月了,這些天,不知他可迴到寺中了。
張道陵抬頭見月光灑在水麵上,如給水麵鍍了一層白銀,月兒的倒影倒映在水中,也巧正近自己身前。
他見此景,微微一笑,心道孔子曰“水有九德,是故君子逢水必觀。”今日我也學作君子,對水一觀。想著伸手入水,頓將水麵破開,月影不見,唯天空依舊好好地掛著。
過了片刻,水而複平,半圓的殘月又現,仍是伸手可摸,抬手可得一般。張道陵長歎一聲,心想“月有陰晴圓缺”,不像太陽,永遠是那樣圓,那樣熱,這剛幾天,圓圓的月亮已少了一大半。白天三塊石壁所反映在水中的倒影,也要比現在的月影耀眼多了。
他想到白天看到的那三個太陽的倒影,心中一動,又俯下身來,細看那彎月的倒影,但卻還是看不出什麽來。又過了一盞茶時分,月亮移動,影子由濃而淡,由淡而無。
張道陵頹然倒在地上,仰看夜空,但漆黑的空中,除了那一點彎月,繁星無數,與明月三星相差甚遠,他看得久了,不知不覺的睡著了。
第三日,他又來到湖邊靜坐,他按金蟬所行,也給自己製定早晚功課,早課做完,朝陽又一次照在對麵的石壁上,三道日影,又一次出現在湖水之中,但他這一次留下了心,發覺這三道日影與昨晚那月影好似重疊到了一起,不由地心下奇怪道,這些日子來,太陽每日東升,映照在石壁上,三道日影便投在水中,但它自己的影子卻一迴也沒投到進水裏,想來是被山形所擋,但這月亮卻每日能照入水中,偏巧和這三道日影重到一塊去了呢?
想到這裏,他脫下衣服,下到湖來,說來也怪,在此穀中,湖水沒有秋涼之意,入水毫無冷感。張道陵潛入水中,在三道日影處用石頭做了標記。心道湖水清澈,待今晚月來,我看它們是不是重到了一起。
今夜月兒比昨晚又晚了一個時辰,直到了深夜,下弦月複又掛到了天空,湖水中一道殘月靜靜地鋪在水中,湖水瑟瑟,月似彎弓,凸邊向下,張道陵忙看自己所做那三道日影的標記,卻與自己所想的差了些,原來一道日影在那月影左側下麵一點,那二道日影卻在月影上麵靠右的地方。他怔怔地望著那月影和水下的三塊石頭標記發呆,心中似有所悟,又說不出悟到哪裏。
於是他又乘著月光下得水來,又在月影處做了標記,這才上岸休息。不到一會功夫,月影不見,他腦中的那點捉摸不到的靈光也不再現,人困了上來,隻得睡去。
或許是這一夜睡的太晚,第二日他竟沒有按時起來,直到太陽東升,三道日影又映在水中,他才醒來,忙去看那三道日影和月影的標記,仍然是與昨夜看到的完全一樣,依舊是一道日影在那月影左側下麵一點,那二道日影卻在月影上麵靠右的地方。
他呆看了良久,日影不現,也未轉頭,仍是望著那四道水中的石頭標記發呆,突然之間,他心有所動,口中喃喃道:“明月三星,若是將這三道日影,比作三星,那明月不是圓月,而是殘月,那這四道標記怕指,不就是明月三星嗎?”
他心有所想,隨手拿起塊樹枝在地上照著自己記得水中影子在地上畫了出來,畫完一看,圖形模樣,依稀是一個“心”字。
看到“心”字,張道陵自語道:“心,不錯,靈台方寸,若是指頭腦中,那明月三星,不正是指心裏嗎?仙人所說,正是要我修心啊!這些日子來,我獨自一人時,雖是孤獨,但處在這恬靜的山水之間,無恐無憂,心中時常寧靜。但是隻要自己心中升起找尋仙人之念,煩惱就生,心裏就無法平靜。對了,我那晚曾聽金蟬兄弟為我介紹他在白馬寺掃塔所遇情景時,說他們佛家認為在當今大千世界之東,有一東方淨琉璃世界,那裏有月光菩薩,以‘月光遍照’傳播佛法,容攝大千芸芸眾生,若觀者得悟,則靈台明澈清輝,使免於受貪、瞋、癡、三毒逼惱。佛家既有此說,那我所尋的這位仙長,會不會也用‘靈台方寸山、明月三星洞’來警喻修真人呢?”
他如醉如癡地說到這裏,心中又是一動,暗道自己這些年來一心修行,對於貪婪、嫉妒、自私之念自認為已是修得無影無蹤,但為修真一道,卻是始終執著,為此心不平靜,繼而貪、嗔、癡、愛、恨等人之常情,就會不知不覺中在頭腦中油然而生。
想到這裏,他不禁大驚,他自與金蟬相遇之後,為金蟬求道精神所折服,內心深處,不自覺以金蟬為楷模,如今悟透明月三星之意,深以自責,當下又抱神守一,打坐入定,以求靜心。
張道陵自覺懂得內心寧靜,須來自內心後,對自己所悟之道更多了進一步理解,心下甚是歡喜。這一日,他打坐完畢,為自己所得歡喜了一陣,忽又想起什麽,自語道:“莫非仙人所說的靈台方寸山、明月三星洞,指得是一喻雙關的嗎?愚公所說“上善若水”,我既然認為指上山找水,那靈台方寸山我認為是那棵古柏,這一路走來,都有對應,如今我悟得明月三星,所指為心,那這心在那裏啊?莫不成是這明月三星洞的洞口長得如同心形嗎?”
他悟了此節,又對照前些日子所悟,更覺自己所悟正遵循仙人所指,是以心中喜不自勝,再也坐不住,當下又繞著湖水尋了一周,縱是瀑布之後,也進去細細看了,但四周山壁均是嚴嚴實實,沒有發現一個洞口。
他又想起路過湖之東南時靠著山壁有幾個形狀不一的大石頭,有的像獅、有的似牛,中間還長有一棵大樹,但見此樹全株平滑,樹冠巨大,樹皮黃白色或灰色,樹枝上有根生出,下垂如須,將下麵的大石頭團團圍住。這樹樹冠圓如巨傘,濃蔭複地,一團綠蔭,正倒映在靠在山壁的一塊心形大石上麵,自己因它長的好奇,還靠在上麵休息了片刻。當下調過頭來,去找那些大石。
待他走到時,天色已暮,見亂石當中,那塊心形大石緊緊地靠在山壁,石頭縫隙上爬滿了藤草。
張道陵細細觀看一番,見這塊心形大石與山壁緊緊依靠,邊隙處又有藤草纏結,下麵有砂泥遮掩,看不出縫隙。心道這穀裏若是有明月三星洞,那這塊大石,或許就是用來遮掩洞中的門了。想來這大石頭後麵山壁之中,就是明月三星洞了。
想到這裏,他禁不住心下高興,便試著用雙手齊推岩石,岩石紋絲不動,其時月光剛出,穀中一切看起來都是模模糊糊的,張道陵心想:“今晚是看不清楚了,等天亮了再好好地觀察,必能找出入洞之口。”
當晚他索性就躺在岩邊,心神興奮之下,也隻小睡了片刻,便醒了來,在地上輾轉反側。等到東方欲曉,張道陵便站起身來察看那大岩石周遭情景,又找了塊順手的石頭塊,俯身將岩石之間的蔓草葛藤盡數挖起拽走,除淨了石頭縫隙間的泥沙,這才發現,石壁之間,仍是石頭相連,那心形大石就如同長在石壁上一般,自己絲毫動它不得。
張道陵見此情景,不怒反笑,自嘲道:“你這小子,總想找個捷徑,看來此心非彼心啊!”
他自悟得靜心以來,心中時常寧靜,此番不得,也未灰心,隻是嘲笑了自己一下,便又迴到湖水邊打坐。
這一日,張道陵打坐完畢,便望著那瀑布。隻見那瀑布如玉龍般一頭紮進湖中,翻騰處陣陣水氣,日頭一映,便現出那七彩彩虹,絢麗無比。
他出了會神,又低頭去看水中那四塊石頭,隻見它們在清澈的水中,靜靜地擺出了一個心字,幾條小魚,正歡快地在旁遊來遊去。
張道陵看了一會,想起愚公所說上善若水,我又悟得心在靜水中,我上山看水,也一一按他所說的尋了,難道他話中之意,指得就是這裏嗎?
他沉思了一會,仍是無解,於是又來看水。隻見這瀑布如此長流不止,湖水卻總是不漲不落,心想此湖當中必有水道下泄,流出穀外,看來能進出得此穀的,除了鳥兒,就是魚兒了。
他感慨一番,忽自想到,這湖水清澈之極,自己下水放石,也看到此湖不深。目光所極,最多也就三四米深,那這湖水泄水之道,又在何處呢?自己為尋這明月三星洞,在此穀中已找了個遍,均無所獲。此穀之中,也就除了瀑布入湖之處,自己未曾找過了。
想到這裏,他心中又激動起來,但他知欲速則不達的道理,當下先去找了些果子吃,填飽了肚皮,又在草地上眯著睡了一會,直到午後才醒。他自覺精神大振,心想此湖被瀑布衝擊而成,我現在就去這湖水中瀑布衝擊之處,一探究竟。
他將內衣全部脫下,隻留下一條內褲和兩隻襪子,防止腳被水中石頭磕紮。又將衣物連同那兩塊老虎參一起包裹,用兩塊石頭壓好。再將外麵穿的道袍緊緊地係在腰間,便下得湖來,直衝入瀑布之中,但那瀑布下衝之力甚大,他隻能來到水流一丈遠外,就無法靠近,而且這裏水花四濺,難看見下麵動靜。
張道陵想要下潛,又被上升水流帶了上來。他見無法下潛,於是出來抱了塊石頭,複又衝向那瀑布深處。
這次有了石頭相助,他終於潛進瀑布下衝處的湖水深處,在水流直衝進湖麵一丈之下,看到一塊大石。那塊大石,四四方方,中間卻恍惚有形若心形的黑唿唿的影子,他想要再看清楚些,卻再也憋不住氣了,隻得上來換口氣。
張道陵出來喘息片刻,找來一塊更大更重的石頭,深深地吸了口氣,瞑目蹲身,將身一縱,抱石徑直跳入湖水之中。在大石帶動之下,直沉到湖底,張道陵奮力遊到瀑布水流衝擊之處,見那大石上那個黑乎乎的心形黑影,正是個心形的洞口。
水流衝到大石之上,一部分四散向上,一部分便從心形洞中泄了出去。
他心下大喜,乘著還能憋住氣,強頂著水流,一步步地走洞口處,想好好看上一看。那知那大石常年被水衝刷,洞口邊上變得異常光滑,而且四周的水是向外向下排拆,而最當中的水流卻是一頭直衝進心形洞中。
張道陵剛奮力衝過外衝的水流,就感覺一股急流向下急衝過來,還沒等他明白過來,隻覺得腳下一滑,一下子失去平衡,身體被一股強大的水流帶著,衝進那黑乎乎的水洞中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