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隨風逝
慧智哭了一陣,心情漸漸平息,他自動凡心後,這自責就如毒蛇一樣,日日夜夜噬吃著自己的心。今日當著二人說了出來,心裏反而感到到了一絲輕鬆。
他望向金蟬,看到金蟬清秀的麵龐,腦海中又浮現起鄧貴妃那光華絕代的麵容。他閉上眼,用力地搖了搖頭,想將她從腦海中拭去,但這麵龐已在他心中刻畫了十多年,又那裏能拭的去,隻能越拭越深罷了。
慧智歎了口氣,對金蟬問道:“你適才所念三經,分別為《金剛經》、《大悲咒》和《楞嚴經》,想來也是自宮中所得的吧。”
“正是。”金蟬迴道。
“這經書應是宮中不傳之秘,你是如何看到的?”慧智問道。
“哦,給我的是一名太後身邊的待女,名叫玉蘭,她仍是大將軍的養女,她也喜歡參研佛經,隻是苦於不懂梵文,不能譯出佛經,為太後誦經。當她聽說我懂梵文,特意尋我來譯經,我這才得以拜讀。”
“天意,天意啊!那部《楞嚴經》,本就不全,我將最後一段去了之後,又用梵文寫了首詩經上的詩,你可看出來了嗎?”
“我譯出來了,雖不懂其意,還是寫出來,由玉蘭交與太後。”
慧智聽金蟬已將他在佛經中的詩呈給了太後,心中生出了既愧又有點驚喜之意,心想以太後的聰明,她會不會看出我的用意。
他心中此意一生,繼續說道:“我別了太後,又迴到漢和帝身邊,此時漢和帝已是病入膏肓,奄奄一息了,這時在他身邊的,有當時的三公,此外還有一個道人,竟然坐在皇旁的下首。和帝宣我來,告訴了我驚天大事,那就是待鄧貴妃生產後,用她所生之子,作為祭品,由那位來自蓬萊的道人作法,為皇帝祛病消災。為此,將用催胎藥,讓鄧貴妃馬上就生子,來為皇帝祭祀神靈獻身。‘
我聞聽此事,上前苦求漢和帝,勸他不要行此事,隻要皈依佛門,勤修佛法,佛祖必然保佑他祛病消災。
但是漢和帝聽了,麵有不悅,道:‘佛仍朕之祖父請來,現在朕已病重至此,未嚐見有佛顯靈。今讓你來,仍是你所念佛經有減輕痛楚之功,一會大法師作法時,由你念經,來減輕我兒痛楚就是了。’
我無他法,隻得允了。漢和帝當即命三公退下,屋中隻留下我和那名道人。這殿中此時燈火全無,裏麵甚是黑暗,隻聽得見漢和帝斷斷續續的喘粗氣的聲音。
也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殿門忽然打開,殿中也有了此光亮,隻見一個個子不高,穿著卻是雍容華貴的女子走了進來,她懷中還抱著一個剛出生的孩子,這孩子還在熟睡,渾不知他此刻正由出生又走向死亡。
這時那道人站起身來,接過孩子,對那名女子道:‘請皇後退避。’
原來那女子竟然是皇後,看來她對這名道人很是畏懼,道人讓她走,她就連連點頭,隻見她望了眼皇帝,又狠狠地瞪了眼那個孩子,便出去了。
殿中又重新進入黑暗當中,這時忽聽那名道人道:‘陛下,我馬上為陛下放法,施術後陛下須得沉睡一個時辰。此刻陛下還有何吩咐?’
漢和帝聽了,費力地道:‘朕,朕沒有可說的了,大法師施法便是。隻是,隻是,朕的這個孩子,一會、一會會受苦嗎?他去時,會痛嗎?’
‘陛下,我已將那金縷衣穿在皇子身上了,依此法施後,陛下所受之痛均會轉到皇子身上,貧道法術有限,不敢保證皇子不痛,但有這位大師在,他所念經文,對鬼魔有驅除之效,想來皇子不會受太大苦的。’
‘哦,是、是、是這、這樣子啊!來,讓我再看看他。’
那道人將孩子送到漢和帝身邊,說來也怪,當孩子送到皇帝身邊時,那孩子竟然笑了出來,他這兩聲笑,在這寂靜的殿中,竟然是那樣的刺耳。
漢和帝仿佛是受不了這聲音,竟然來了力氣,急促地吩咐道:‘罷了,拿走吧,朕不想再見到他了,永遠也不想再看到他,就當這世上本來就沒有他。’說完這些話,漢和帝已經體力不支,合上了雙眼。
這時我打定主意,要保住鄧貴妃的孩子,因為我的二位恩師曾與我說過,我懷中的如意有召魂之功,但二位恩師曾道,因此物邪氣過重,是以用佛法禁之,也唯佛法可解其所受禁錮,讓我小心收藏,且不能使之麵世。於是我上前奏道:‘陛下,小僧不才,願收皇子貴體,送皇子早生極樂。’
漢和帝聽了,過了一會,才慢慢地道:‘好、好吧!你好生、生、安置他,但此事、隻、隻能由你、一、一個人知道。朕太難受了,開始吧!’
說到這裏,慧智臉上露出了不忍之色,他望了眼已是淚流滿麵的金蟬,輕輕地道:‘就這樣,我在一旁閉目為鄧貴妃所生皇子念經,等到那道人招唿我,將皇子送了過來,這個可憐的孩子,已經被身上所穿的金縷衣勒的緊緊的,尤其是脖子處,已被勒出血來,人是已經氣絕身亡了。’
這時我又聽那道人道:‘想不到這佛經有如此妙處,若沒有這誦經聲,這孩子本應被勒得全身筋骨寸斷,這樣做倒是為他保了個全屍。陛下既然將皇子交與大師,就請大師將他好生安置吧,切記,此事不可與外人知。’
我點點頭,接過他來,緊緊地抱他入懷,讓他的胸膛緊緊挨著那如意,用我的佛袍裹著,迴了白馬寺。
等我迴到自己的屋中,將皇子屍身放在坑上,竟然發現,在我的誦經聲中,他屍身上所穿的那件從木偶身上剝下來金縷玉衣,褲子已經鬆動了,而上半身,除了脖子處仍然很緊外,別處也有了鬆動。
我拿起如意,想到恩師所叮囑,本想放棄救他,可一想到鄧貴妃的絕世容顏,我若能將她的孩子救活,她必無比歡喜。於是我再不猶豫,將如意放在皇子的心口處,用如意去沾了他脖子上流出血後,竟然是金光一閃。最讓人驚喜的是,皇子原本蒼白的小臉,竟然有了一絲紅潤之色。
我見此景,口中不停,一連念了一夜的經文,將所學的佛經通通念了三遍,終於在天亮之前,看到勒住他脖子上的那件金縷玉衣竟然鬆開了,也終於聽到了皇子輕微的唿吸之聲。”
說到這裏,慧智抬起頭看了金蟬一眼,見他也是淚流滿麵,將身子俯在地上,整個身體都因強忍住悲痛而不住地顫抖。慧智伸過手來,憐愛地摸了摸金蟬,又道:“哎,你們都猜到了吧,金蟬啊,這個苦命的皇子,就是你呀!”
金蟬聽了,再也忍不住,撲到慧智的懷中,放聲大哭。
慧智憐惜地拍著他道:“癡兒啊!你莫哭,我時間有限,且聽我說。”
金蟬這才強忍悲痛,聽慧智繼續道來。
隻聽他道:“我當時又驚又喜,竟然喜極而泣,當我的一滴眼淚落到如意上時,上麵又是金光閃動,這時,你也哭出聲來。我怕外人發覺,忙將你抱在懷中,哄你別哭,沒想到你那麽小,就聽懂人言,果然不再哭泣。
我忙尋了米湯,喂飽他後,你竟然甜甜地睡著了。也算是我佛保佑,二位恩師留下的這玉如意,果然有招魂之功,在沾到血淚之後,竟然將你救活。但我深知皇帝仍是用你的命,來換取他的性命,為防不測,我第二天便將你帶出了白馬寺。
我心想既然是佛門救了你,要想保你長大成人,還得將你送入佛門。當時中國的佛寺,除了洛陽白馬寺,就是山西的大孚靈鷲寺了。白馬寺為皇家寺院,我怕漢和帝得知你還活著,會再次取你性命。是以我一路奔波,帶著你來到山西的大孚靈鷲寺,將你放到路邊草叢之中,並將那件金縷玉衣的上衣也穿在你身上,做為紀念。
等到那寺的方丈出來散步,在草叢中發現並收留了你後,我才迴轉白馬寺。
迴到白馬寺後,我聽聞當今皇帝病已大好,也就放了心,心想等他病徹底好後,我就借譯經之事,前去見他,助他們父子母子團圓,於是便潛下心來譯解那楞嚴經。
但自此以後,我腦中不時浮現你母親的麵容,等將梵文重寫了一遍之後,還差最後一句話時,竟然再也寫不下去。日夜隻是拿著那如意發怔,平常舉止,也日顯得有些不正常了。
又過了幾天,漢和帝竟然派人來看我,還賜給我一盒壽桃糕點,來人臨走前,低聲囑咐我,要以全寺僧眾性命為重。
我頓時明白了,漢和帝病雖然好了,可這參與這事的,隻有我一個外人。讓我這外人閉口的最好法子,便是吃了這壽桃。我明白了聖意,便讓那人三日後再來見我。
既然那來人再三叮囑我,這壽桃是皇帝單單賞給我的,還要我以全寺僧人為重。那我就獨享它是了。一想到我竟然要不久於人世,我心中不由地對漢和帝起了怨艾,我既然答應為他保留秘密,我自然不會為外人道也。可是一想起那美麗的鄧貴妃,和那無辜的孩子,我下定了決心,縱是有違恩師之命,我也要將此事設法通知鄧貴妃。
但以我眼下處境,已難活命,如何將此事告訴她呢?當我看到手上的如意時,我想到這如意遇血遇淚均有變化,於是仔細觀察試驗,終於讓我明白了如意上麵的秘密,就是可以在此麵藏字,血字遇淚則出,淚字遇血則現。
於是我在所譯楞嚴經的最後一段,將對鄧貴妃的思念之情用詩經中的一首詩寫在譯文當中,以期將來鄧貴妃看經時,兩相對照,能發現端倪。又將此中之秘,先是用自己的淚在如意正麵寫了一首詩和一句詩後,又在背麵用自己的血寫了後麵三句,詩有深義,管太後看不看得到,算是了我情債罷了。
然後我又將如意和經文收拾到一個包裹中,又想起你那件褲子,便也將它放在裏麵,並在外麵留言,將此包裹呈給皇字。
等一切都收拾完畢後,我便吃了那盒壽桃,還賭咒漢和帝死後入地獄,被大石相壓,非親子親身相見相諒,才得解脫。
果然過不多時,便感到心頭一痛,人便失去了知覺。等我再次醒來,卻見自己已成了魂魄,正從自己的身子逸出,知道自己已經死了。
也許是我心有所不甘,又是冤死之魂,所以魂魄一直在自己屍身處徘徊,當我經過身邊的那個包裹時,突然隻覺得一股吸力,一下子從包裹中吸了過來,將我吸進了那如意之中,直到你們今天將我從瓶中救了出來,我始終再無知覺。我為何出了如意,又到了這玉瓶當中,這之間的事情我就不清楚了。”
聽到這裏,張道陵不禁問道:“大師父,你一心慈悲,不忍見金蟬母子受難,這才用如意為金蟬招魂,雖是有違師命,但也是情有可原,想來佛祖也會考慮此節的,有何罪孽呢?”
慧智搖了搖頭,苦笑道:“我若是出於慈悲之心,違師命動用如意,說來也是可憐求我佛原諒,但我作出此事,仍是因為貪慕鄧貴妃美色,動了凡心,方出手相救,犯了貪戒。到後來漢和帝賜我死,我又賭咒他死後入十八層地獄,被大石相壓,非親子親身相見相諒,永世不得翻身,又犯了嗔戒。臨死仍是對鄧貴妃癡情不改,違反師命,將佛門重寶如意送進宮中,再犯癡戒。我已是無藥可救,今與你等將心中諸事說了,我也可以放心離去,從此魂飛魄散,再無戒可犯了。”
金蟬和張道陵聽了大驚,金蟬更是勸道:“大師,那地獄中有地藏王菩薩,隻要你與他老人家說明原委,必得菩薩保佑,重證菩提的。”
“沒用了,我在那如意中待了這麽久,精氣神都被吸走了,能與你們說這麽多話,全靠你那金丹支撐,但我已是心死之人,豈能白白浪費了這金丹。哎,沒想到我曾經惦記的人,今天站在我麵前,我卻是無顏以對。金蟬,你去找鄧貴妃認親去吧。”
金蟬聽了,悲聲道:“啟稟大師,我娘親自看到我為她譯的楞嚴經最後一首詩後,便起了疑心,據玉蘭姑娘講,她也從如意中發現了你寫在正麵的一首詩和一句詩後,還告訴了玉蘭姑娘,她們因此懷疑我沒有死,是以連夜查找,詢問了還活在世上的三公之一和鄭眾,初步了解當年的事情。但在那晚,太後就忽然病倒,人事不醒,齊雲塔也倒了。”
“啊!竟然有此事,那後來你娘怎樣?”
金蟬於是又將後麵發生的事情大致講述了一遍,最後才道:“我娘親失去一魂一魄,已近兩月,再尋不到她,我娘就將身死,大師,你在這瓶中,可曾遇到過我娘的魂魄。”
慧智聽了,沒想到事情竟然發展成現在這個樣子,他好一陣,才搖頭說道:“沒有。這些年來,我被那如意吸了進去後,就什麽也不知道了。你娘若是了解了如意之秘,會不會也被吸進去一魂一魄呢?依我看,要找到你娘魂魄,應先找到那如意才是。”
金蟬聽了,哭道:“我娘出事那晚,那如意也碎了,隻剩下這一小塊,被玉蘭姑娘留下來,送給了我。現在就在我的真身的懷中。”
慧智聽如意已碎,更是心驚,道:“我當時是被如意吸了進去,這如意碎了,我按說應該出來,但我卻一直沒有感覺到呢。對了,我想起來了,我恍惚記得,曾有人對我說道,‘你能從無當聖母手中逃脫,真是難得,也不知無當聖母吸了多少人之魂,她為恢複功力,竟然出此下策,如果佛法對她無效,那隻有得天遣了。此番我無意中先將爾魂魄救出,隨我至此,也算有緣,我且將你放入瓶中淨化你身上的戾氣,等金丹煉成,就可助你去邪歸真,再入輪迴。’”
小黑聽了,在一旁叫道:“我知道了,那人必是我師父,他到光武陵中,將我救了出來,帶到了這仙穀中。我記得他與無當聖母曾動手著,想來大師你也是被我師父一同帶到這裏的。”
“我明白了。”張道陵在一旁道,“太後魂魄,當時想來也和禪師一樣,應當被如意吸走,然後又去了無當聖母那裏。”
金蟬聞聽,不禁大驚失色,道:“張大哥,你的意思是說,太後丟失的魂魄,竟然是被無當聖母吸食了不成?”
“那倒不一定,否則諦聽也不會告訴你去找了。”
金蟬聽了,一想也是,這才長出了一口氣。
張道陵又道:“金蟬你不是曾聽無當聖母說過她是得了龜靈之助,方得脫身的嗎?”
“正是。”
張道陵於是道:“這如意仍是龜殼所製,二位羅漢又說這如意中有邪氣,想來正是因為大師和太後都無意中解開了如意上的佛法禁錮,這才被如意吸了進去。這如意中的邪氣或許就是龜靈,她又去助無當聖母脫困。因小黑被抓,上仙來救,又將大師之魂帶到此穀中,或許太後魂魄就在此穀,隻是我們一時沒有發覺,咱們繼續尋找就是了。”
“阿彌陀佛,願我佛保佑你們早日找到太後魂魄,讓太後平安醒來,與金蟬母子相見。事不宜遲,你們快點去救太後。這顆金丹,還是留給她用吧。”慧智說完,一張口,吐出那瓣金丹,他的身體也隨之化為一縷青煙,消失不見。
(本章完)
慧智哭了一陣,心情漸漸平息,他自動凡心後,這自責就如毒蛇一樣,日日夜夜噬吃著自己的心。今日當著二人說了出來,心裏反而感到到了一絲輕鬆。
他望向金蟬,看到金蟬清秀的麵龐,腦海中又浮現起鄧貴妃那光華絕代的麵容。他閉上眼,用力地搖了搖頭,想將她從腦海中拭去,但這麵龐已在他心中刻畫了十多年,又那裏能拭的去,隻能越拭越深罷了。
慧智歎了口氣,對金蟬問道:“你適才所念三經,分別為《金剛經》、《大悲咒》和《楞嚴經》,想來也是自宮中所得的吧。”
“正是。”金蟬迴道。
“這經書應是宮中不傳之秘,你是如何看到的?”慧智問道。
“哦,給我的是一名太後身邊的待女,名叫玉蘭,她仍是大將軍的養女,她也喜歡參研佛經,隻是苦於不懂梵文,不能譯出佛經,為太後誦經。當她聽說我懂梵文,特意尋我來譯經,我這才得以拜讀。”
“天意,天意啊!那部《楞嚴經》,本就不全,我將最後一段去了之後,又用梵文寫了首詩經上的詩,你可看出來了嗎?”
“我譯出來了,雖不懂其意,還是寫出來,由玉蘭交與太後。”
慧智聽金蟬已將他在佛經中的詩呈給了太後,心中生出了既愧又有點驚喜之意,心想以太後的聰明,她會不會看出我的用意。
他心中此意一生,繼續說道:“我別了太後,又迴到漢和帝身邊,此時漢和帝已是病入膏肓,奄奄一息了,這時在他身邊的,有當時的三公,此外還有一個道人,竟然坐在皇旁的下首。和帝宣我來,告訴了我驚天大事,那就是待鄧貴妃生產後,用她所生之子,作為祭品,由那位來自蓬萊的道人作法,為皇帝祛病消災。為此,將用催胎藥,讓鄧貴妃馬上就生子,來為皇帝祭祀神靈獻身。‘
我聞聽此事,上前苦求漢和帝,勸他不要行此事,隻要皈依佛門,勤修佛法,佛祖必然保佑他祛病消災。
但是漢和帝聽了,麵有不悅,道:‘佛仍朕之祖父請來,現在朕已病重至此,未嚐見有佛顯靈。今讓你來,仍是你所念佛經有減輕痛楚之功,一會大法師作法時,由你念經,來減輕我兒痛楚就是了。’
我無他法,隻得允了。漢和帝當即命三公退下,屋中隻留下我和那名道人。這殿中此時燈火全無,裏麵甚是黑暗,隻聽得見漢和帝斷斷續續的喘粗氣的聲音。
也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殿門忽然打開,殿中也有了此光亮,隻見一個個子不高,穿著卻是雍容華貴的女子走了進來,她懷中還抱著一個剛出生的孩子,這孩子還在熟睡,渾不知他此刻正由出生又走向死亡。
這時那道人站起身來,接過孩子,對那名女子道:‘請皇後退避。’
原來那女子竟然是皇後,看來她對這名道人很是畏懼,道人讓她走,她就連連點頭,隻見她望了眼皇帝,又狠狠地瞪了眼那個孩子,便出去了。
殿中又重新進入黑暗當中,這時忽聽那名道人道:‘陛下,我馬上為陛下放法,施術後陛下須得沉睡一個時辰。此刻陛下還有何吩咐?’
漢和帝聽了,費力地道:‘朕,朕沒有可說的了,大法師施法便是。隻是,隻是,朕的這個孩子,一會、一會會受苦嗎?他去時,會痛嗎?’
‘陛下,我已將那金縷衣穿在皇子身上了,依此法施後,陛下所受之痛均會轉到皇子身上,貧道法術有限,不敢保證皇子不痛,但有這位大師在,他所念經文,對鬼魔有驅除之效,想來皇子不會受太大苦的。’
‘哦,是、是、是這、這樣子啊!來,讓我再看看他。’
那道人將孩子送到漢和帝身邊,說來也怪,當孩子送到皇帝身邊時,那孩子竟然笑了出來,他這兩聲笑,在這寂靜的殿中,竟然是那樣的刺耳。
漢和帝仿佛是受不了這聲音,竟然來了力氣,急促地吩咐道:‘罷了,拿走吧,朕不想再見到他了,永遠也不想再看到他,就當這世上本來就沒有他。’說完這些話,漢和帝已經體力不支,合上了雙眼。
這時我打定主意,要保住鄧貴妃的孩子,因為我的二位恩師曾與我說過,我懷中的如意有召魂之功,但二位恩師曾道,因此物邪氣過重,是以用佛法禁之,也唯佛法可解其所受禁錮,讓我小心收藏,且不能使之麵世。於是我上前奏道:‘陛下,小僧不才,願收皇子貴體,送皇子早生極樂。’
漢和帝聽了,過了一會,才慢慢地道:‘好、好吧!你好生、生、安置他,但此事、隻、隻能由你、一、一個人知道。朕太難受了,開始吧!’
說到這裏,慧智臉上露出了不忍之色,他望了眼已是淚流滿麵的金蟬,輕輕地道:‘就這樣,我在一旁閉目為鄧貴妃所生皇子念經,等到那道人招唿我,將皇子送了過來,這個可憐的孩子,已經被身上所穿的金縷衣勒的緊緊的,尤其是脖子處,已被勒出血來,人是已經氣絕身亡了。’
這時我又聽那道人道:‘想不到這佛經有如此妙處,若沒有這誦經聲,這孩子本應被勒得全身筋骨寸斷,這樣做倒是為他保了個全屍。陛下既然將皇子交與大師,就請大師將他好生安置吧,切記,此事不可與外人知。’
我點點頭,接過他來,緊緊地抱他入懷,讓他的胸膛緊緊挨著那如意,用我的佛袍裹著,迴了白馬寺。
等我迴到自己的屋中,將皇子屍身放在坑上,竟然發現,在我的誦經聲中,他屍身上所穿的那件從木偶身上剝下來金縷玉衣,褲子已經鬆動了,而上半身,除了脖子處仍然很緊外,別處也有了鬆動。
我拿起如意,想到恩師所叮囑,本想放棄救他,可一想到鄧貴妃的絕世容顏,我若能將她的孩子救活,她必無比歡喜。於是我再不猶豫,將如意放在皇子的心口處,用如意去沾了他脖子上流出血後,竟然是金光一閃。最讓人驚喜的是,皇子原本蒼白的小臉,竟然有了一絲紅潤之色。
我見此景,口中不停,一連念了一夜的經文,將所學的佛經通通念了三遍,終於在天亮之前,看到勒住他脖子上的那件金縷玉衣竟然鬆開了,也終於聽到了皇子輕微的唿吸之聲。”
說到這裏,慧智抬起頭看了金蟬一眼,見他也是淚流滿麵,將身子俯在地上,整個身體都因強忍住悲痛而不住地顫抖。慧智伸過手來,憐愛地摸了摸金蟬,又道:“哎,你們都猜到了吧,金蟬啊,這個苦命的皇子,就是你呀!”
金蟬聽了,再也忍不住,撲到慧智的懷中,放聲大哭。
慧智憐惜地拍著他道:“癡兒啊!你莫哭,我時間有限,且聽我說。”
金蟬這才強忍悲痛,聽慧智繼續道來。
隻聽他道:“我當時又驚又喜,竟然喜極而泣,當我的一滴眼淚落到如意上時,上麵又是金光閃動,這時,你也哭出聲來。我怕外人發覺,忙將你抱在懷中,哄你別哭,沒想到你那麽小,就聽懂人言,果然不再哭泣。
我忙尋了米湯,喂飽他後,你竟然甜甜地睡著了。也算是我佛保佑,二位恩師留下的這玉如意,果然有招魂之功,在沾到血淚之後,竟然將你救活。但我深知皇帝仍是用你的命,來換取他的性命,為防不測,我第二天便將你帶出了白馬寺。
我心想既然是佛門救了你,要想保你長大成人,還得將你送入佛門。當時中國的佛寺,除了洛陽白馬寺,就是山西的大孚靈鷲寺了。白馬寺為皇家寺院,我怕漢和帝得知你還活著,會再次取你性命。是以我一路奔波,帶著你來到山西的大孚靈鷲寺,將你放到路邊草叢之中,並將那件金縷玉衣的上衣也穿在你身上,做為紀念。
等到那寺的方丈出來散步,在草叢中發現並收留了你後,我才迴轉白馬寺。
迴到白馬寺後,我聽聞當今皇帝病已大好,也就放了心,心想等他病徹底好後,我就借譯經之事,前去見他,助他們父子母子團圓,於是便潛下心來譯解那楞嚴經。
但自此以後,我腦中不時浮現你母親的麵容,等將梵文重寫了一遍之後,還差最後一句話時,竟然再也寫不下去。日夜隻是拿著那如意發怔,平常舉止,也日顯得有些不正常了。
又過了幾天,漢和帝竟然派人來看我,還賜給我一盒壽桃糕點,來人臨走前,低聲囑咐我,要以全寺僧眾性命為重。
我頓時明白了,漢和帝病雖然好了,可這參與這事的,隻有我一個外人。讓我這外人閉口的最好法子,便是吃了這壽桃。我明白了聖意,便讓那人三日後再來見我。
既然那來人再三叮囑我,這壽桃是皇帝單單賞給我的,還要我以全寺僧人為重。那我就獨享它是了。一想到我竟然要不久於人世,我心中不由地對漢和帝起了怨艾,我既然答應為他保留秘密,我自然不會為外人道也。可是一想起那美麗的鄧貴妃,和那無辜的孩子,我下定了決心,縱是有違恩師之命,我也要將此事設法通知鄧貴妃。
但以我眼下處境,已難活命,如何將此事告訴她呢?當我看到手上的如意時,我想到這如意遇血遇淚均有變化,於是仔細觀察試驗,終於讓我明白了如意上麵的秘密,就是可以在此麵藏字,血字遇淚則出,淚字遇血則現。
於是我在所譯楞嚴經的最後一段,將對鄧貴妃的思念之情用詩經中的一首詩寫在譯文當中,以期將來鄧貴妃看經時,兩相對照,能發現端倪。又將此中之秘,先是用自己的淚在如意正麵寫了一首詩和一句詩後,又在背麵用自己的血寫了後麵三句,詩有深義,管太後看不看得到,算是了我情債罷了。
然後我又將如意和經文收拾到一個包裹中,又想起你那件褲子,便也將它放在裏麵,並在外麵留言,將此包裹呈給皇字。
等一切都收拾完畢後,我便吃了那盒壽桃,還賭咒漢和帝死後入地獄,被大石相壓,非親子親身相見相諒,才得解脫。
果然過不多時,便感到心頭一痛,人便失去了知覺。等我再次醒來,卻見自己已成了魂魄,正從自己的身子逸出,知道自己已經死了。
也許是我心有所不甘,又是冤死之魂,所以魂魄一直在自己屍身處徘徊,當我經過身邊的那個包裹時,突然隻覺得一股吸力,一下子從包裹中吸了過來,將我吸進了那如意之中,直到你們今天將我從瓶中救了出來,我始終再無知覺。我為何出了如意,又到了這玉瓶當中,這之間的事情我就不清楚了。”
聽到這裏,張道陵不禁問道:“大師父,你一心慈悲,不忍見金蟬母子受難,這才用如意為金蟬招魂,雖是有違師命,但也是情有可原,想來佛祖也會考慮此節的,有何罪孽呢?”
慧智搖了搖頭,苦笑道:“我若是出於慈悲之心,違師命動用如意,說來也是可憐求我佛原諒,但我作出此事,仍是因為貪慕鄧貴妃美色,動了凡心,方出手相救,犯了貪戒。到後來漢和帝賜我死,我又賭咒他死後入十八層地獄,被大石相壓,非親子親身相見相諒,永世不得翻身,又犯了嗔戒。臨死仍是對鄧貴妃癡情不改,違反師命,將佛門重寶如意送進宮中,再犯癡戒。我已是無藥可救,今與你等將心中諸事說了,我也可以放心離去,從此魂飛魄散,再無戒可犯了。”
金蟬和張道陵聽了大驚,金蟬更是勸道:“大師,那地獄中有地藏王菩薩,隻要你與他老人家說明原委,必得菩薩保佑,重證菩提的。”
“沒用了,我在那如意中待了這麽久,精氣神都被吸走了,能與你們說這麽多話,全靠你那金丹支撐,但我已是心死之人,豈能白白浪費了這金丹。哎,沒想到我曾經惦記的人,今天站在我麵前,我卻是無顏以對。金蟬,你去找鄧貴妃認親去吧。”
金蟬聽了,悲聲道:“啟稟大師,我娘親自看到我為她譯的楞嚴經最後一首詩後,便起了疑心,據玉蘭姑娘講,她也從如意中發現了你寫在正麵的一首詩和一句詩後,還告訴了玉蘭姑娘,她們因此懷疑我沒有死,是以連夜查找,詢問了還活在世上的三公之一和鄭眾,初步了解當年的事情。但在那晚,太後就忽然病倒,人事不醒,齊雲塔也倒了。”
“啊!竟然有此事,那後來你娘怎樣?”
金蟬於是又將後麵發生的事情大致講述了一遍,最後才道:“我娘親失去一魂一魄,已近兩月,再尋不到她,我娘就將身死,大師,你在這瓶中,可曾遇到過我娘的魂魄。”
慧智聽了,沒想到事情竟然發展成現在這個樣子,他好一陣,才搖頭說道:“沒有。這些年來,我被那如意吸了進去後,就什麽也不知道了。你娘若是了解了如意之秘,會不會也被吸進去一魂一魄呢?依我看,要找到你娘魂魄,應先找到那如意才是。”
金蟬聽了,哭道:“我娘出事那晚,那如意也碎了,隻剩下這一小塊,被玉蘭姑娘留下來,送給了我。現在就在我的真身的懷中。”
慧智聽如意已碎,更是心驚,道:“我當時是被如意吸了進去,這如意碎了,我按說應該出來,但我卻一直沒有感覺到呢。對了,我想起來了,我恍惚記得,曾有人對我說道,‘你能從無當聖母手中逃脫,真是難得,也不知無當聖母吸了多少人之魂,她為恢複功力,竟然出此下策,如果佛法對她無效,那隻有得天遣了。此番我無意中先將爾魂魄救出,隨我至此,也算有緣,我且將你放入瓶中淨化你身上的戾氣,等金丹煉成,就可助你去邪歸真,再入輪迴。’”
小黑聽了,在一旁叫道:“我知道了,那人必是我師父,他到光武陵中,將我救了出來,帶到了這仙穀中。我記得他與無當聖母曾動手著,想來大師你也是被我師父一同帶到這裏的。”
“我明白了。”張道陵在一旁道,“太後魂魄,當時想來也和禪師一樣,應當被如意吸走,然後又去了無當聖母那裏。”
金蟬聞聽,不禁大驚失色,道:“張大哥,你的意思是說,太後丟失的魂魄,竟然是被無當聖母吸食了不成?”
“那倒不一定,否則諦聽也不會告訴你去找了。”
金蟬聽了,一想也是,這才長出了一口氣。
張道陵又道:“金蟬你不是曾聽無當聖母說過她是得了龜靈之助,方得脫身的嗎?”
“正是。”
張道陵於是道:“這如意仍是龜殼所製,二位羅漢又說這如意中有邪氣,想來正是因為大師和太後都無意中解開了如意上的佛法禁錮,這才被如意吸了進去。這如意中的邪氣或許就是龜靈,她又去助無當聖母脫困。因小黑被抓,上仙來救,又將大師之魂帶到此穀中,或許太後魂魄就在此穀,隻是我們一時沒有發覺,咱們繼續尋找就是了。”
“阿彌陀佛,願我佛保佑你們早日找到太後魂魄,讓太後平安醒來,與金蟬母子相見。事不宜遲,你們快點去救太後。這顆金丹,還是留給她用吧。”慧智說完,一張口,吐出那瓣金丹,他的身體也隨之化為一縷青煙,消失不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