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底,還是太過於舒服不是麽。
若是那些人體會過什麽是餓肚子快餓死了,體會過快累死,體會過全身痛到要死,八成不會這麽缺乏對生命的敬畏感。
被供養得吃喝不愁,日子無憂,能體諒別人疾苦才怪,就是那樣的舒服日子,養出了禍患來。
這就說明了一個道理,不能太慘痛,也不能太舒服,得折中合適著點,這樣最正好。
往日既然享的福太多了,那麽從現在起就多吃吃苦吧,以後多累多忙忙吧。
免得有個強壯的體魄,卻沒有一顆明理合時宜的心來自我規勸,卻沒有一個聰明的腦子來衡量利弊,那隻有強壯也白瞎。
大家明明要做最劃算的事,為何卻要自以為自身是多麽了不起呢?誰也不會太了不起,就是都是普通的眾生。
在生命麵前,誰能說無限條命不平等麽?反正三界內沒有這樣的事。
生命就是隻有一次,隻有一條命那必然得死死珍惜,那老稀罕能活著的機會了,哪怕傻子也知道貪生怕死啊。
不傻的人就更知道了吧,生命賊珍貴,往死裏去狠狠珍惜準沒錯,別整那沒用的太多,就是按照規定去活著做事就得了。
做出格的事肯定不成啊,管理者不會允許這些,世界也容不下害群之馬不是。
說幹就幹,''痛下狠手''。
青集好像每次提完意見就不管後續事了似的,其實他也不是有意這樣,但是這樣也是最合適,因為恰巧他的夥伴更擅長後續。
於是這次也是這樣,既已商定,青集給誰出得主意,都算義務出主意,鍾齊既然有當地這片區域的管轄權,那麽就行使。
鍾齊會自己看情況來做,作為知縣,他有正當的權限,隻怕為百姓做得事太少,不怕多做,越多越好。
那必定就是積極行動起來。
鍾齊先開個頭,後續再添加新的想法,不能做太長的打算,若是想有了很詳細的計劃之後再做,就做不了了。
鍾齊先是帶衙役去挨家開始召集''閑置勞動力'',以每家都要出集體勞動力額度為由,除了老弱病殘外都不能免。
一家勞動力有多少出多少,多出的勞動力人手可以多發工錢,但是不能逃避,被鍾齊選上的,就必須到位。
後邊跟著是位劉師爺來記錄,因為青集忙於自己的事,就不幫這忙了,這本身做的就是縣衙內的一夥人的職責所在。
這個劉師爺是之前被捉走的劉知縣的舅舅,雖說不上是道德多麽高尚,且可以論為一個中規中矩的好人。
世事就是這樣,需要妥協的地方就妥協,需要拚搏的時候就拚搏,每種事都有門道。
為官這種事就沒法走極端,既然劉師爺並沒有犯錯,況且年齡大有豐富經驗,鍾齊也就沒必要罷免他。這就是個小問題。
至於凡仙的身份,晚上是不會辦案的,況且都對凡仙的名聲有所了解,加上鍾家黃家倆姓氏全部四個人行為和凡人基本無異。
也就不耽誤什麽。
對危害別人的好逸惡勞之人,當然要痛下狠手,但是對沒有大錯的普通生活做事的人,還是能寬容就寬容。
鍾齊懂得分寸,做了統計之後,就告訴每個人,第二天早上去集市邊上匯合,之後再聽候縣衙調遣。
沒有意外情況肯定每天都要幹活啊,但是鍾齊沒有說這話,這種懶骨頭的人,欺負別人倒是輕鬆不累。
真要是幹起活來,還不定怎麽哭爹叫娘呢,估計撐不了太久。
第二天才到中午,果然就如鍾齊所預想,一堆怨聲載道,開始連續請求知縣大人的話此起彼伏。
什麽“不要工錢隻求迴家”,什麽“快要累死了”,什麽“家中還有老母親需要照料”。
哎,不過就是搬搬建房的材料而已,大活重活肯定還是豬妖們幹的呢,況且鍾齊聽得出這都是一堆借口。
不要工錢也得照樣幹活,幹不好肯定拿不到工錢,他很耐心解釋,但是不能放人迴家,衙役就在邊上監督,誰也不能跑。
該幹的活那是一點也不能少。
累不死的,放心,那隻是很久沒幹活不夠習慣,那些瘦小的女子們不也照樣搬一大摞布料,每天忙進忙出不停歇麽,一樣累。
女的能幹,男的更得幹得好幹得多。
老母親?鍾齊心裏明鏡似的,老母親是不可能被照顧的,不然不可能舍得讓孩子出門還有點開心,指定就是伺候煩了孩子。
誰照顧誰,可不一定,老人才冤,甩不開啃老孩子吧,鍾齊就是很了解那些人家裏情況,肯定不會錯怪誰。
都是明斷是非曲直。
若是那些人體會過什麽是餓肚子快餓死了,體會過快累死,體會過全身痛到要死,八成不會這麽缺乏對生命的敬畏感。
被供養得吃喝不愁,日子無憂,能體諒別人疾苦才怪,就是那樣的舒服日子,養出了禍患來。
這就說明了一個道理,不能太慘痛,也不能太舒服,得折中合適著點,這樣最正好。
往日既然享的福太多了,那麽從現在起就多吃吃苦吧,以後多累多忙忙吧。
免得有個強壯的體魄,卻沒有一顆明理合時宜的心來自我規勸,卻沒有一個聰明的腦子來衡量利弊,那隻有強壯也白瞎。
大家明明要做最劃算的事,為何卻要自以為自身是多麽了不起呢?誰也不會太了不起,就是都是普通的眾生。
在生命麵前,誰能說無限條命不平等麽?反正三界內沒有這樣的事。
生命就是隻有一次,隻有一條命那必然得死死珍惜,那老稀罕能活著的機會了,哪怕傻子也知道貪生怕死啊。
不傻的人就更知道了吧,生命賊珍貴,往死裏去狠狠珍惜準沒錯,別整那沒用的太多,就是按照規定去活著做事就得了。
做出格的事肯定不成啊,管理者不會允許這些,世界也容不下害群之馬不是。
說幹就幹,''痛下狠手''。
青集好像每次提完意見就不管後續事了似的,其實他也不是有意這樣,但是這樣也是最合適,因為恰巧他的夥伴更擅長後續。
於是這次也是這樣,既已商定,青集給誰出得主意,都算義務出主意,鍾齊既然有當地這片區域的管轄權,那麽就行使。
鍾齊會自己看情況來做,作為知縣,他有正當的權限,隻怕為百姓做得事太少,不怕多做,越多越好。
那必定就是積極行動起來。
鍾齊先開個頭,後續再添加新的想法,不能做太長的打算,若是想有了很詳細的計劃之後再做,就做不了了。
鍾齊先是帶衙役去挨家開始召集''閑置勞動力'',以每家都要出集體勞動力額度為由,除了老弱病殘外都不能免。
一家勞動力有多少出多少,多出的勞動力人手可以多發工錢,但是不能逃避,被鍾齊選上的,就必須到位。
後邊跟著是位劉師爺來記錄,因為青集忙於自己的事,就不幫這忙了,這本身做的就是縣衙內的一夥人的職責所在。
這個劉師爺是之前被捉走的劉知縣的舅舅,雖說不上是道德多麽高尚,且可以論為一個中規中矩的好人。
世事就是這樣,需要妥協的地方就妥協,需要拚搏的時候就拚搏,每種事都有門道。
為官這種事就沒法走極端,既然劉師爺並沒有犯錯,況且年齡大有豐富經驗,鍾齊也就沒必要罷免他。這就是個小問題。
至於凡仙的身份,晚上是不會辦案的,況且都對凡仙的名聲有所了解,加上鍾家黃家倆姓氏全部四個人行為和凡人基本無異。
也就不耽誤什麽。
對危害別人的好逸惡勞之人,當然要痛下狠手,但是對沒有大錯的普通生活做事的人,還是能寬容就寬容。
鍾齊懂得分寸,做了統計之後,就告訴每個人,第二天早上去集市邊上匯合,之後再聽候縣衙調遣。
沒有意外情況肯定每天都要幹活啊,但是鍾齊沒有說這話,這種懶骨頭的人,欺負別人倒是輕鬆不累。
真要是幹起活來,還不定怎麽哭爹叫娘呢,估計撐不了太久。
第二天才到中午,果然就如鍾齊所預想,一堆怨聲載道,開始連續請求知縣大人的話此起彼伏。
什麽“不要工錢隻求迴家”,什麽“快要累死了”,什麽“家中還有老母親需要照料”。
哎,不過就是搬搬建房的材料而已,大活重活肯定還是豬妖們幹的呢,況且鍾齊聽得出這都是一堆借口。
不要工錢也得照樣幹活,幹不好肯定拿不到工錢,他很耐心解釋,但是不能放人迴家,衙役就在邊上監督,誰也不能跑。
該幹的活那是一點也不能少。
累不死的,放心,那隻是很久沒幹活不夠習慣,那些瘦小的女子們不也照樣搬一大摞布料,每天忙進忙出不停歇麽,一樣累。
女的能幹,男的更得幹得好幹得多。
老母親?鍾齊心裏明鏡似的,老母親是不可能被照顧的,不然不可能舍得讓孩子出門還有點開心,指定就是伺候煩了孩子。
誰照顧誰,可不一定,老人才冤,甩不開啃老孩子吧,鍾齊就是很了解那些人家裏情況,肯定不會錯怪誰。
都是明斷是非曲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