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雌雄雙盜,不見得是夫妻
重生崇禎,魏忠賢沒死,挺急的 作者:韌竹萬杆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謝尚政的嗓門很大,所有人都能聽見。
錦衣衛到底是天子親軍,職業軍人。
服從命令這一條,還是能做到的。
隻要有出頭者組織,指揮的內容簡潔明白,眾人都能聽懂,那整個隊伍沒有了腳夫民夫,反而更好組織了。
隊伍很快恢複了秩序,按照謝尚政的命令行事。
可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突發狀況總是要來一遭的。
宋應升那邊的家眷出了點紕漏。
一兩個家仆還是在慌慌張張,像沒頭蒼蠅一樣亂跑,時不時還要叫嚷兩聲。
謝尚政眉頭一皺,幾個大步上前,也沒有出言喝止。
他的處理手段很幹脆,在眾人驚嚇的目光中,他簡簡單單舉起了手中長刀。
寒光一閃兩閃,猶如閃電兩連擊。
兩個家仆的大好頭顱滾滾落地,身體就像那稻草垛一樣,直挺挺倒下。
隻見謝尚政的刀麵,未見一絲血跡,真是一把殺人的好刀。
自古殺人最能立威,軍中遇事不決,斬首是最簡潔有效的手段。
謝尚政這一手狠辣,徹底讓所有人噤聲。宋家上下無人敢質疑,謝尚政殺人的動機,包括宋應升。
片刻功夫,臨時配合的隊伍,人人都服從他的調度,很快一個圓形車陣就組成了。
看著有模有樣的防禦陣型,王德順和孫麻子互望對方一眼。
此前被謝尚政忽視奪權後,產生的憤憤不滿的小情緒,徹底不見了。
取而代之的“我等不及矣。”的欽佩情緒。
強盜這邊,也是有點傻眼,一會的功夫,母雞變鴨了。
袁崇煥安慰宋氏兄弟。
“昔日袁禮卿大人從睢州赴登萊就任時,也是在此處路遇聞香教亂民造反。
那時,鄒縣已被亂民攻下,孟家第五十六代傳人被殺。
整個魯西南已經成了焦土。
麵對攔路的亂民。
袁禮卿大人絲毫不慌,讓老妻擂鼓助威。
他率領十幾個家丁振臂一唿,駕著馬車就衝進了賊群。
賊民哪見過那等陣勢,驚慌奔逃,氣勢全無。
數千亂民組成的隊伍,竟被袁禮卿大人,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殺穿了。
如今我等兵強馬壯,還怕這群蟊賊?”
“可是睢州袁可立袁大人?”
“正是。”
……
看著蔚然成陣的獵物,感覺到了有點紮手,下麵的嘍囉們一陣嘩然。
雖然強盜們之前就聽說是官軍,可內地的軍戶也就是稀鬆平常,他們又不是沒有打過。
這迴看來是遇上硬茬子了。
“大哥,撤吧,這夥人不對勁,不似一般的商旅。”
說話的人是個女人,她就站在強盜頭子的旁邊。
沒想到強盜中竟然有個山東大妮。
她是強盜頭子王巨的妹子王俏榮,也有一身好武藝。
兄妹倆是當地的豪強出身,隻因父親得罪了當地縣太爺,被人陷害入獄。
兄妹倆劫獄不成,落草為寇,在附近蓮青山摩天嶺做起了無本的買賣。
平時也不過分欺壓窮苦百姓,對待過往行商也隻劫財不害命,倒是闖出了梁山好漢的名頭。
王巨沉默不語,仿佛沒有聽見妹妹的話。
眼神好的他早就看見了車陣中那若隱若現的鐵甲和雁翎刀,知道自己這次是撞上了鐵板。
他暗暗後悔,最近有點得意忘形,剛劫了一迴官銀,有點飄了。
這迴竟然沒有事先放出探子摸摸底,隻有窩贓的報了個信,就慌慌張張來了。
好在現在還能補救,王巨不是那莽撞的人,好漢和裝慫可以隨時切換。
隻他一聲唿哨,群盜自然聽懂了大當家的意思。正合群盜的心意,大家風緊扯唿,一時間黑壓壓的人群,藏在密林中能嚇死客商的人群。
轉眼就跑了個幹淨。
強盜們的騷操作,讓謝尚政的布置無用武之地。
他多少有些不甘心,朝著密林深處盲射一箭,能開兩石的強弓射出去很遠,卻是連毛也沒有撈著。
袁崇煥看著密林的方向,低聲對謝尚政道。
“山東的響馬雖多,但不成氣候,看似精悍,人人有馬,又不缺機動性。
但遺憾的是缺乏悍不畏死的氣質。
估計受到一點死傷就要潰退。說到底,土匪就是土匪。”
一旁的謝尚政點頭表示讚同。山東響馬自古就有名,但沒有聽說能造反成功的。
齊魯大地,孔孟之鄉,上到達官貴人,下到販夫走卒,人人都講信義禮數。
同時也為這信義禮數所累。
危機就這樣突兀解除,眾人一陣唏噓感歎,不會有人嘲笑強盜們軟蛋,更沒人在意,那兩個被謝尚政殺了立威的倒黴蛋。
幾個錦衣衛力士,策馬跑了老遠,才把那些之前鳥獸散的騾夫腳夫,都攆了迴來。
一行人又恢複了浩浩蕩蕩的兩百人規模,繼續向京師進發。
······
此後再無插曲,過了濟南府,就出了山東丘陵範圍,往北之路再無坎坷,一馬平川。
幾日後,已經是天啟七年十一月初一日。
這天清早一行人過了盧溝橋,進了彰儀門。
袁崇煥一行人在賢良寺安歇兩日,等待朝廷對他們的下一步安排,是否立即麵聖,還要看崇禎的計劃。
賢良寺環境優雅,禪房優雅舒適,還遠離了世俗喧鬧,實在是進京官員的首選駐地。
要是住在旅館,和青樓賭館隔牆相望,怕不是沒被禦史彈劾過。
賢良寺就是有一點不好,居士們隻能跟著大小和尚一起吃素。
錦衣衛的王德順和孫麻子也告辭離去,他們護送的任務已經結束,可以迴北鎮撫司交差了。
在此期間已有鴻臚寺和吏部的官員找來,隻不過主事的官員隻是接走了宋應升,說是已經為他安排了差事。
卻並沒有接走他的弟弟宋應星。
本來宋應升是要帶著弟弟走的,弟弟宋應星隻是一個舉人,隻是宋應升他的隨從。
到了此刻,宋應升還以為皇帝隻是想見見他,看看他的才華。
五十多歲的宋應升,也躊躇滿誌,準備學聖賢麵君一樣,慷慨陳詞,和當今聖上共譜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話。
可是過來的吏部官員麵色古怪,並不許宋應升帶走他的弟弟,隻說是宋應星另有委派,現在隻能住在賢良寺。
錦衣衛到底是天子親軍,職業軍人。
服從命令這一條,還是能做到的。
隻要有出頭者組織,指揮的內容簡潔明白,眾人都能聽懂,那整個隊伍沒有了腳夫民夫,反而更好組織了。
隊伍很快恢複了秩序,按照謝尚政的命令行事。
可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突發狀況總是要來一遭的。
宋應升那邊的家眷出了點紕漏。
一兩個家仆還是在慌慌張張,像沒頭蒼蠅一樣亂跑,時不時還要叫嚷兩聲。
謝尚政眉頭一皺,幾個大步上前,也沒有出言喝止。
他的處理手段很幹脆,在眾人驚嚇的目光中,他簡簡單單舉起了手中長刀。
寒光一閃兩閃,猶如閃電兩連擊。
兩個家仆的大好頭顱滾滾落地,身體就像那稻草垛一樣,直挺挺倒下。
隻見謝尚政的刀麵,未見一絲血跡,真是一把殺人的好刀。
自古殺人最能立威,軍中遇事不決,斬首是最簡潔有效的手段。
謝尚政這一手狠辣,徹底讓所有人噤聲。宋家上下無人敢質疑,謝尚政殺人的動機,包括宋應升。
片刻功夫,臨時配合的隊伍,人人都服從他的調度,很快一個圓形車陣就組成了。
看著有模有樣的防禦陣型,王德順和孫麻子互望對方一眼。
此前被謝尚政忽視奪權後,產生的憤憤不滿的小情緒,徹底不見了。
取而代之的“我等不及矣。”的欽佩情緒。
強盜這邊,也是有點傻眼,一會的功夫,母雞變鴨了。
袁崇煥安慰宋氏兄弟。
“昔日袁禮卿大人從睢州赴登萊就任時,也是在此處路遇聞香教亂民造反。
那時,鄒縣已被亂民攻下,孟家第五十六代傳人被殺。
整個魯西南已經成了焦土。
麵對攔路的亂民。
袁禮卿大人絲毫不慌,讓老妻擂鼓助威。
他率領十幾個家丁振臂一唿,駕著馬車就衝進了賊群。
賊民哪見過那等陣勢,驚慌奔逃,氣勢全無。
數千亂民組成的隊伍,竟被袁禮卿大人,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殺穿了。
如今我等兵強馬壯,還怕這群蟊賊?”
“可是睢州袁可立袁大人?”
“正是。”
……
看著蔚然成陣的獵物,感覺到了有點紮手,下麵的嘍囉們一陣嘩然。
雖然強盜們之前就聽說是官軍,可內地的軍戶也就是稀鬆平常,他們又不是沒有打過。
這迴看來是遇上硬茬子了。
“大哥,撤吧,這夥人不對勁,不似一般的商旅。”
說話的人是個女人,她就站在強盜頭子的旁邊。
沒想到強盜中竟然有個山東大妮。
她是強盜頭子王巨的妹子王俏榮,也有一身好武藝。
兄妹倆是當地的豪強出身,隻因父親得罪了當地縣太爺,被人陷害入獄。
兄妹倆劫獄不成,落草為寇,在附近蓮青山摩天嶺做起了無本的買賣。
平時也不過分欺壓窮苦百姓,對待過往行商也隻劫財不害命,倒是闖出了梁山好漢的名頭。
王巨沉默不語,仿佛沒有聽見妹妹的話。
眼神好的他早就看見了車陣中那若隱若現的鐵甲和雁翎刀,知道自己這次是撞上了鐵板。
他暗暗後悔,最近有點得意忘形,剛劫了一迴官銀,有點飄了。
這迴竟然沒有事先放出探子摸摸底,隻有窩贓的報了個信,就慌慌張張來了。
好在現在還能補救,王巨不是那莽撞的人,好漢和裝慫可以隨時切換。
隻他一聲唿哨,群盜自然聽懂了大當家的意思。正合群盜的心意,大家風緊扯唿,一時間黑壓壓的人群,藏在密林中能嚇死客商的人群。
轉眼就跑了個幹淨。
強盜們的騷操作,讓謝尚政的布置無用武之地。
他多少有些不甘心,朝著密林深處盲射一箭,能開兩石的強弓射出去很遠,卻是連毛也沒有撈著。
袁崇煥看著密林的方向,低聲對謝尚政道。
“山東的響馬雖多,但不成氣候,看似精悍,人人有馬,又不缺機動性。
但遺憾的是缺乏悍不畏死的氣質。
估計受到一點死傷就要潰退。說到底,土匪就是土匪。”
一旁的謝尚政點頭表示讚同。山東響馬自古就有名,但沒有聽說能造反成功的。
齊魯大地,孔孟之鄉,上到達官貴人,下到販夫走卒,人人都講信義禮數。
同時也為這信義禮數所累。
危機就這樣突兀解除,眾人一陣唏噓感歎,不會有人嘲笑強盜們軟蛋,更沒人在意,那兩個被謝尚政殺了立威的倒黴蛋。
幾個錦衣衛力士,策馬跑了老遠,才把那些之前鳥獸散的騾夫腳夫,都攆了迴來。
一行人又恢複了浩浩蕩蕩的兩百人規模,繼續向京師進發。
······
此後再無插曲,過了濟南府,就出了山東丘陵範圍,往北之路再無坎坷,一馬平川。
幾日後,已經是天啟七年十一月初一日。
這天清早一行人過了盧溝橋,進了彰儀門。
袁崇煥一行人在賢良寺安歇兩日,等待朝廷對他們的下一步安排,是否立即麵聖,還要看崇禎的計劃。
賢良寺環境優雅,禪房優雅舒適,還遠離了世俗喧鬧,實在是進京官員的首選駐地。
要是住在旅館,和青樓賭館隔牆相望,怕不是沒被禦史彈劾過。
賢良寺就是有一點不好,居士們隻能跟著大小和尚一起吃素。
錦衣衛的王德順和孫麻子也告辭離去,他們護送的任務已經結束,可以迴北鎮撫司交差了。
在此期間已有鴻臚寺和吏部的官員找來,隻不過主事的官員隻是接走了宋應升,說是已經為他安排了差事。
卻並沒有接走他的弟弟宋應星。
本來宋應升是要帶著弟弟走的,弟弟宋應星隻是一個舉人,隻是宋應升他的隨從。
到了此刻,宋應升還以為皇帝隻是想見見他,看看他的才華。
五十多歲的宋應升,也躊躇滿誌,準備學聖賢麵君一樣,慷慨陳詞,和當今聖上共譜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話。
可是過來的吏部官員麵色古怪,並不許宋應升帶走他的弟弟,隻說是宋應星另有委派,現在隻能住在賢良寺。